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及系统

未命名 08-18 阅读:11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强震受灾区预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人类对强震潜在风险区的精准化、定量化地判断需求日渐增强,研究逐渐从区域地震带预测,转向局部地区或地震活动断裂带的孕震分析。国内学者在强震潜在风险区也进行了相关系列研究。例如,刘鸣等(2015)提出了研究区域的ne向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未来具有ms≥7.0以上地震发生的危险性,圈定了5处ms≥7.0强震潜在风险区。
3.ms≥7.0强震潜在风险区标定方法(即刘鸣等(2015)的分析方法)是目前判定受灾区域较为适用的一种方法。通过ms≥7.0强震潜在风险区的标定,能够实现对强震受灾区域的预判。然而,由于历史地震研究的局限性,对强震预测存在多种孕震机制与规律的解释。因此,ms≥7.0强震潜在风险区标定方法缺乏量化观测数据约束,故而在标注精度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同时,此种ms≥7.0强震潜在风险区标定方法相对依赖传统的强震定性分析方法,还相对缺少地震历史频度统计和物性测量等多观测信息的约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及系统,通过充分地引入历史地震观测数据与多源地球物理研究成果,用精细的量化指标,来定量标注强震潜在受灾区,提高标注精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包括:
7.根据研究区域的地震文献资料,确定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所述地震文献资料至少包括航空磁法测量数据;
8.根据历史地震目录数据,确定研究区域的地震频度分布图;
9.根据研究区域的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和地震频度分布图,确定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
10.基于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确定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
11.根据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确定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所述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用于确定研究区域的强震潜在受灾区。
12.可选地,根据历史地震目录数据,确定研究区域的地震频度分布图,具体包括:
13.基于历史地震目录数据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得到42
×
62的单元网格区域;
14.根据研究区域的地震文献资料确定每个单元网格区域的ms数据;
15.对每个单元网格区域内的ms》1的地震发生数目进行统计,得到研究区域的地震频度分布图。
16.可选地,基于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确定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
风险区,具体包括:
17.基于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和第一约束条件,确定强震潜在发生区;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将地震频次在9次以上的区域确定为强震潜在发生区的条件;
18.根据所述强震潜在发生区,确定ms≥7强震潜在风险区。
19.可选地,根据所述强震潜在发生区,确定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具体包括:
20.根据所述强震潜在发生区和第二约束条件,确定ms≥7强震潜在风险区;
21.所述第二约束条件为:一是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应位于在活动断裂带周缘,二是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应位于居里面梯度带偏较浅的区域,三是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应位于历史地震活动频率极高的区域。
22.可选地,所述研究区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西部地区。
23.可选地,根据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确定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具体包括:
24.基于8级地震的研究区域地震烈度衰减经验模型,计算7级以上地震导致的ix级以上烈度的地区;
25.根据7级以上地震导致的ix级以上烈度的地区和卫星观测数据,确定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
26.可选地,还包括:
27.根据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和现有强震潜在受灾区划定图,得到三种ms≥7强震潜在受灾区;
28.三种ms≥7强震潜在受灾区分别为:第一种,根据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和现有强震潜在受灾区划定图共同确定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潜在受灾置信度较高;第二种,根据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或现有强震潜在受灾区划定图确定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潜在受灾置信度中等;第三种,以腐蚀膨胀运算和八连通方法预判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潜在受灾置信度较低。
2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系统,包括:
30.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研究区域的地震文献资料,确定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所述地震文献资料至少包括航空磁法测量数据;
31.地震频度分布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历史地震目录数据,确定研究区域的地震频度分布图;
32.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研究区域的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和地震频度分布图,确定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
33.强震潜在风险区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确定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
34.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确定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所述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用于确定研究区域的强震潜在受灾区。
3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36.本发明基于航空地球物理扫面探测观测、历史地震震频统计等易于量化的指标,采用更为精细的标定方式,呈现了可靠的预测结果。本发明将进一步优化强震潜在危险区
和强震潜在受灾区的识别方法,为防震减灾与应急救灾等需要预判地震受灾区域的系统化工作提供了研究新视角与有效的决策判据。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研究区域陆域居里面深度图;
4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研究区域地震震频统计数据分布图;
4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研究区域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
4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研究区域ms≥7强震潜在发生区图;
4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判ms≥7地震危险区ix级以上烈度区域图;
4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图;
45.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与本技术标注叠加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7.本发明拟聚焦于云南西部地区的强震风险区,基于历史地震统计与地球物理观测分析定量标注强震风险区,为地震风险评价预测提供研究新视角,为防震减灾与应急救灾等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4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9.实施例一
50.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西部地区存在非常大的强震(ms≥7)风险。因此,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开展地震预判研究,将对地震预防和震后应急救灾工作提供重要的高效的决策判据。
51.本实施例综述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局部强震潜在风险区的地震预测成果,分析了地震灾害应急局限性,提出了历史地震震频与居里面深度联合标定强震(ms≥7)潜在风险区的方法,基于地震衰减公式和遥感识别技术,识别了强震(ms≥7)潜在受灾区。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标定识别方法较前人方法,更为充分的利用了历史地震数据和最新的“扫面”地球物理研究成果,虽然两种方法识别的风险区域存在差异,但“定量化”的量化指标和方法,可获得置信度更高的强震潜在受灾区域识别模型,为防灾减灾和地震应急提供有效的决策判决与研究新视角。
52.居里面是地壳580℃的温度界面,指示了大陆地壳磁性层深度与平均地温梯度的分布状态,在大陆动力学、孕震机制与地质资源效应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常用航空磁测和卫星磁测两种方式获取的磁异常数据反演居里点深度。
53.根据航空磁测和卫星磁测反演得出研究区域(以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西部地区为例)内居里面的历史研究资料情况,可以发现研究区域内存在2处居里面明显隆起区域和4处居里面明显坳陷区域。隆起区域一处位于南汀河断裂带en方向,呈三角型区域,被畹町断裂带的ew延长段、无量山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孟连断裂带ws段(缅甸境内)三处坳陷所包围;隆起区域另一处位于大盈江断裂带和龙陵-瑞丽断裂带,呈带状区域,被畹町断裂带的ew延长带和密支那断裂带(缅甸境内)两处坳陷所包围;两个隆起区域通过红河断裂带wn段隆起区域,呈纽带状相连。根据上文得出的结论,研究区域内强震的易发区应集中在两处隆起区域与坳陷区域的居里面梯度带偏向梯度隆起的部位,研究区域内居里面情况与大量历史地质研究资料得出的结果相吻合。
54.ms≥7地震是本实施例重要的研究对象。作为地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经验公式之一,gutenbery-richter formula定义了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及其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了经验公式lgn=a-b
×
m,简称g-r关系(式中m值为地震震级,n值为地震频度,a值为表征所统计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的常数,b值反映某地区某段时期内大小地震数目间的比例)。地震强度与地震活动频度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55.分析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应充分地结合研究区域历史地质和地震方面的研究资料,着重研究活动断裂空间展布、居里面深度、地震频度三个方面的孕震特性,且应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56.一是潜在风险区应位于在活动断裂带周缘,二是潜在风险区应位于居里面梯度带偏较浅的区域,三是潜在风险区应位于历史地震活动频率极高的区域。基于此,本实施例开展如下工作。
5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8.步骤100:根据研究区域的地震文献资料,确定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所述地震文献资料至少包括航空磁法测量数据。
59.由于测量岩石圈磁场的磁卫星轨道高度一般在400-500km之间,反映的是下地壳和上地幔大范围的磁性变化,因此卫星磁测数据多用于全球或区域性地磁场建模、地磁场多尺度变化及机制研究等,偏重于地球磁场的大尺度问题与时变性问题。考虑到当前卫星磁测数据的局限性,由其反演得到的居里面精度有限,本实施例使用了具有区域“扫面”优势的航空磁法测量数据反演计算,得到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以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西部地区为例,该区域的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如图2所示。
60.步骤200:根据历史地震目录数据,确定研究区域的地震频度分布图。
61.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0具体包括:
62.首先获取现有技术中的历史地震目录数据(包括震源位置和震级);其次基于历史地震目录数据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得到42
×
62的单元网格区域;然后根据研究区域的地震文献资料确定每个单元网格区域的ms数据;最后对每个单元网格区域内的ms》1的地震发生数目进行统计,得到研究区域的地震频度分布图。
63.一个示例:基于国际地震中心的历史地震目录数据(1964年—2022年),以0.1
°
为单位,利用arcgis将研究区域划分为42
×
62的单元网格区域,分别对单元网格区域内的ms》1的地震发生数目进行统计,获得地震频度分布图;以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西部地区为例,该区域的地震频度分布如图3所示。其中,不同大小的ο代表的频度并不相同,具体如图3中左下标注。
64.步骤300:根据研究区域的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和地震频度分布图,确定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
65.步骤400:基于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确定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
66.在本实施例中,步骤400具体包括:
67.首先基于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和第一约束条件,确定强震潜在发生区;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将地震频次在9次以上的区域确定为强震潜在发生区的条件;然后根据所述强震潜在发生区,确定ms≥7强震潜在风险区。
68.一个示例:以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西部地区为例,如图4所示,除了无量山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的居里面坳陷区上有两处集中区域外,发现地震频次在9次以上的区域与设定的ms≥7强震潜在风险区的基础条件选定的位置相同。故本实施例将地震频次在9次以上的区域(深色区域)确定为强震潜在发生区。
69.如图5所示,从深色区域中最终标注出三个ms≥7强震潜在风险区,三个ms≥7强震潜在风险区的标注条件为:本实施例中强震潜在发生区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本实施例设定的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应具备的三个前提条件:一是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应位于在活动断裂带周缘(图中的地震带边缘),二是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应位于居里面梯度带偏较浅的区域,三是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应位于历史地震活动频率极高的区域。
70.本实施例标注ms≥7强震潜在风险区的方法延用刘鸣等(2015)关于ms≥7强震潜在风险区的识别方式。首先,采用云南“椭圆形”地震等震线样式在单元网格区域上进行标注;其次,采用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单元网格区域距离最近的地质活动断层走向相同的方式进行标注;随后,采用椭圆形至少与0.1
°×
0.1
°
的经纬度单元网格区域两角相切的方式进行标注;最后,采用的椭圆形以与经纬度单元网格区域中心相重合、四角相接的方式为基准,固定比例扩大进行标注。
71.步骤500:根据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确定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所述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用于确定研究区域的强震潜在受灾区。
72.以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西部地区为例,上述步骤500具体包括:
73.s1:将7级以上地震导致的ix级以上烈度的地区标记为重灾区;
74.根据国际地震中心的1964年至2022年历史地震统计,云南省境内发生的震级最高的地震是1970年1月5日通海7.7级大地震,而研究区域内发生的震级最高的地震是1988年澜沧/耿马7.2级地震。两次地震的极震区烈度均为

度,为云南省内发生的破坏力极强的地震,震后ix级以上烈度地区属受灾严重区域。
75.根据两次强震造成的破坏情况,假设发生地震的最高级数不超过ms8级,本实施例认为7级以上地震导致的ix级以上烈度的地区为重灾区。
76.基于云南西部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可由ms≥7强震风险区预判7级以上地震导致的
ix级以上烈度的受灾区,相关原理与计算方法详见ju et al(2023)论文。
77.子步骤2:构建研究区域地震烈度衰减经验模型;其中,研究区域的地震烈度衰减经验公式为:
78.ia=68053+1.2972ms-4.7603 log(ra+22)
ꢀꢀ
(1)。
79.ib=5.3315+1.2013m
s-4.1917log(ra+10)
ꢀꢀ
(2)。
80.式中:i为地震烈度,a、b分别表示长、短轴;ms为震级;ra和rb分别为烈度为i的椭圆等震线的长半轴、短半轴的长度。
81.子步骤3:基于8级地震的研究区域地震烈度衰减经验模型,计算7级以上地震导致的ix级以上烈度的地区,具体如图6所示。
82.将ms=8带入上述计算公式,结果见下表1。
83.表1基于8级地震的研究区域地震烈度衰减经验模型计算结果
[0084][0085]
子步骤4:根据7级以上地震导致的ix级以上烈度的地区和卫星观测数据,确定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
[0086]
基于全球全年的terra卫星和aqua卫星的观测数据,使用modis三级数据土地覆盖类型产品mcd12q1,提取城市建筑物平面分布特征,得到如图7所示的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
[0087]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0088]
基于步骤500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和现有技术中的不准确的强震潜在受灾区划定图,两者进行对比,图8中的虚线椭圆形为本实施例强震潜在受灾区,直线椭圆形为现有技术中不准确的强震潜在受灾区划定图。通过对比本实施例与ju et al.(2023)识别预判ms≥7强震风险区,id05为二者共同识别出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id08和id09是在研究区域内新识别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在预判识别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分布数据进行腐蚀膨胀运算,以八连通方法作为判断依据,预判识别得到了破坏性较弱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id01、id03、id08。
[0089]
因此,根据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和现有强震潜在受灾区划定图,得到三种ms≥7强震潜在受灾区,第一种为根据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和现有强震潜在受灾区划定图共同确定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即处于两种方法标注重叠区的区域id5,潜在受灾置信度较高;第二种为根据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或现有强震潜在受灾区划定图确定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即处于两种方法标注区内的区域id02、id04、id06、id07、id09,潜在受灾置信度中等;第三种为以腐蚀膨胀运算
和八连通方法预判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即以腐蚀膨胀运算和八连通方法预判的区域id01、id03、id08,潜在受灾置信度较低。
[0090]
强震风险区的识别标注等相关理论与经验性方法难以用于地震灾害的准确预防。虽然当前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对于预测性研究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最大限度地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是有效评估地震灾害和应急救援方式的重要途径。
[0091]
根据强震潜在风险区识别条件与标注方法,本实施例量化了多个评价指标,如历史地震频次、“椭圆形”长轴方向等。目前,上述指标尚没有中国与国际标准可参考,故而本实施例以文献调研与专家访谈等方式,最大程度地还原了云南西部地区震后救灾的真实情况。因此,这些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本实施例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在进行历史信息梳理与编辑时,参考现有指标,可有效地进行ms≥7强震危险区和受灾区救灾标注评价。
[0092]
本实施例的总结如下所示:
[0093]
(1)危险性极高的ms≥7.0强震,多发生于震频较高居里面梯度带附近的活动断裂带周缘地区,常位于居里面梯度带偏隆起的区域。
[0094]
(2)基于居里面深度和震频统计分析,在活动断裂带上标注的ms≥7.0强震潜在风险区,为防震减灾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和精准量化的研究新视角。本实施例对潜在地震受灾区域的标注结果虽与ju et al.(2023)的有所差异,但本研究量化的标注方法能够更好的在强震潜在风险区预判中进行标准化实践与应用。
[0095]
本实施例识别了1处地震受灾预测置信度较高的区域、5处地震受灾预测置信度中等的区域。研究区域内的大型救灾物资储备库,现处于地震受灾预测置信度较低的区域,应进一步加强库区及周边地震防护建设,避免受灾失效。识别出的8处强震潜在风险区均在直升机救灾物资运输最大安全飞行距离以内。
[0096]
实施例二
[0097]
为了执行上述实施例一对应的方法,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和技术效果,下面提供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系统。
[0098]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系统,包括:
[0099]
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研究区域的地震文献资料,确定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所述地震文献资料至少包括航空磁法测量数据。
[0100]
地震频度分布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历史地震目录数据,确定研究区域的地震频度分布图。
[0101]
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研究区域的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和地震频度分布图,确定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
[0102]
强震潜在风险区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确定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
[0103]
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确定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所述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用于确定研究区域的强震潜在受灾区。
[0104]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
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0105]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研究区域的地震文献资料,确定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所述地震文献资料至少包括航空磁法测量数据;根据历史地震目录数据,确定研究区域的地震频度分布图;根据研究区域的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和地震频度分布图,确定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基于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确定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根据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确定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所述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用于确定研究区域的强震潜在受灾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历史地震目录数据,确定研究区域的地震频度分布图,具体包括:基于历史地震目录数据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得到42
×
62的单元网格区域;根据研究区域的地震文献资料确定每个单元网格区域的ms数据;对每个单元网格区域内的ms>1的地震发生数目进行统计,得到研究区域的地震频度分布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确定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具体包括:基于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和第一约束条件,确定强震潜在发生区;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将地震频次在9次以上的区域确定为强震潜在发生区的条件;根据所述强震潜在发生区,确定ms≥7强震潜在风险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强震潜在发生区,确定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强震潜在发生区和第二约束条件,确定ms≥7强震潜在风险区;所述第二约束条件为:一是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应位于在活动断裂带周缘,二是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应位于居里面梯度带偏较浅的区域,三是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应位于历史地震活动频率极高的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究区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西部地区。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5所述的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确定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具体包括:基于8级地震的研究区域地震烈度衰减经验模型,计算7级以上地震导致的ix级以上烈度的地区;根据7级以上地震导致的ix级以上烈度的地区和卫星观测数据,确定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和现有强震潜在受灾区划定图,得到三
种ms≥7强震潜在受灾区;三种ms≥7强震潜在受灾区分别为:第一种,根据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和现有强震潜在受灾区划定图共同确定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潜在受灾置信度较高;第二种,根据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或现有强震潜在受灾区划定图确定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潜在受灾置信度中等;第三种,以腐蚀膨胀运算和八连通方法预判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潜在受灾置信度较低。8.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研究区域的地震文献资料,确定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所述地震文献资料至少包括航空磁法测量数据;地震频度分布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历史地震目录数据,确定研究区域的地震频度分布图;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研究区域的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和地震频度分布图,确定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强震潜在风险区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确定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确定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所述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用于确定研究区域的强震潜在受灾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居里面和震频分析的强震受灾区预判方法及系统,涉及强震受灾区预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研究区域的地震文献资料确定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地震文献资料包括航空磁法测量数据;根据历史地震目录数据确定研究区域的地震频度分布图;根据陆域居里面深度模型和地震频度分布图确定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基于研究区域的震频叠加居里面深度图确定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根据研究区域内Ms≥7强震潜在风险区确定研究区域的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Ms≥7强震潜在受灾区标记图用于确定研究区域的强震潜在受灾区。本发明用精细的量化指标,来定量标注强震潜在受灾区,提高标注精度。提高标注精度。提高标注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鞠星 徐曦 肖梦楚 张贺然 李天祺 牛毅 郝晨昱 杨晓 李芸卓 李元龙 王颖 许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3/8/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