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18
阅读:120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建筑物保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保温装置板材,尤其涉及一种加强型陶瓷面保温装饰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居住环境的飞速改善,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外墙保温往往采用单一的无机或有机保温材料,不仅无法保证保温层与其它各层次的连接,保温层也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保温效果不理想。
3.cn109208771a公开了一种装配时保温板,包括基板、支撑层以及保温层,基板、支撑层与保温层从下至上依次固定为一体。其中的保温层由粘结砂浆层、聚氨酯板层、膨胀聚苯板层、金属网格布层以及粘结砂浆层制成;制备方法为:在支撑层上设置粘结砂浆层,然后依次设置聚氨酯板、膨胀聚苯板,从而在粘结砂浆层表面形成聚氨酯板层以及膨胀聚苯板层;然后再设置金属网格布;金属网格布设置完毕后在设置粘结砂浆层。但该复合式保温板的制备过程复杂,且聚氨酯板层、膨胀聚苯板层与粘结砂浆层的粘结性无法保证。
4.cn101634170a公开了一种外墙外保温系统,其在基层墙体外表面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界面剂处理层、粘结砂浆层、聚苯板保温层、界面剂粘结层、内有玻璃纤维网格布的第一道柔性保温腻子层、第二道柔性保温腻子层、封闭底漆层、弹性保温涂料层以及罩面清漆层,各层干燥固化后与基层墙体结合为一体。该保温系统的柔性保温腻子层和弹性保温涂料层保温隔热,防止聚苯板保温层因外界温差而开裂脱落。
5.但该外墙保温系统的结构过于复杂,施工工艺步骤繁多,难以保证施工的质量。
6.近年来,陶瓷板材的薄型化成为了行业研究的热点,薄型陶瓷板减少了黏土矿物的使用且降低了能耗。但陶瓷产品作为脆性材料,特别是薄型化的陶瓷产品在负重、运输等过程中存在裂开的隐患,在遇到外力冲击或者承载较大载荷时易破损甚至破碎。
7.cn111663735a公开了一种轻型保温装饰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粘结的轻质面板层、保温层和底板层;保温层和轻质底板面的粘结面至少开设有一条两端贯通至保温层侧壁的安装槽;轻质面板层和保温层之间夹设有增强网带,增强网带贴合在安装槽的底壁和侧壁,且延伸出安装槽至保温层的表面;安装槽内固定有锚固型材,锚固型材夹设在轻质面板层和增强网带之间。
8.但该轻质保温装饰板仍然无法满足《jg/t 287-2013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中5.3.2关于抗冲击性的要求,也无法满足《jct908-2013人造石》中要求的抗冲击性能要求。
9.对此,需要提供一种加强型陶瓷棉保温装置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使其满足薄型陶瓷的厚度与结构要求,且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
为加强型陶瓷面保温装饰复合板,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能够满足《jg/t 287-2013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的抗冲击要求。
11.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陶瓷面板、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与保温层;
13.所述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为n层网格材料层以及n+1层发泡聚氨酯层的复合增强层,其中n为≥1的整数。
14.本发明在薄型陶瓷板结构中,使用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连接陶瓷面板和保温层,使陶瓷面板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与保温层能够吸收陶瓷面板产生的应变应力,从而减轻陶瓷面板自身所承受的应力破坏,从而使加强型陶瓷面保温装饰复合板能够满足《jg/t 287-2013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的抗冲击要求。
15.发泡聚氨酯具有内生长性,其与网格材料层复合,能够产生具有海绵特性的复合缓冲层,实现吸收及传递陶瓷面板受外力冲击时产生的应变能,将其传递到保温层材料中,并由保温芯材层进一步吸收和消化应变能,从而解决陶瓷面层容易碎裂的问题。本发明中,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为n层网格材料层以及n+1层发泡聚氨酯层的复合增强层,其中n为≥1的整数,例如可以是1层、2层、3层、4层、5层或6层,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16.本发明所述加强型陶瓷面保温装饰复合板的陶瓷面板为本领域常规的陶瓷面板,本发明不对其具体组成进行限定。
17.示例性的,本发明提供的陶瓷面板的长为600-1200mm,例如可以是600mm、700mm、800mm、900mm、1000mm、1100mm或1200m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18.陶瓷面板的宽为600-900mm,例如可以是600mm、650mm、700mm、750mm、800mm、850mm或900m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19.陶瓷面板的厚度为5.5-8.5mm,例如可以是5.5mm、6mm、6.5mm、7mm、7.5mm、8mm或8.5m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20.优选地,沿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厚度方向,任一网格材料层的两侧均复合有发泡聚氨酯层。
21.本发明使任意网格材料层的两侧均复合有发泡聚氨酯层,使得发泡聚氨酯和网格材料形成“发泡聚氨酯/网格材料/发泡聚氨酯
……
第n层网格材料/第n+1层发泡聚氨酯”交叉分布的结构。
22.发泡聚氨酯和网格材料交叉的层数越多时,抗冲击性能效果越好,一方面是由于网格材料纤维的矩阵规整特性使得发泡聚氨酯的类海棉特性更为明显,从而使得复合增强层的类海绵特性增强,其对应力的吸收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网格材料纤维的增多,使得复合增强层对应力的传递能力增强,从而更好的利用保温层的应力吸收性能,使得保温装饰一体板的整体抗冲击性能大为提升。
23.本发明提供的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需要控制在一定的厚度,若发泡聚氨酯的层数过多,一方面会导致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厚度过厚、重量过大,不利于安全保证,增加了施工难度;另一方面,还会减弱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的海绵特性,导致应力传递能力减弱,
不能很好的利用保温层的应力吸收能力。
24.发泡聚氨酯具有微孔渗入式发泡的特性,在设置一层网格材料层后喷涂发泡聚氨酯,能够利用发泡聚氨酯将陶瓷面板与保温层连接,且连接性能良好。
25.优选地,所述网格材料层的层数为n为1时,所述发泡聚氨酯的总用量≥250g/m2,例如可以是250g/m2、300g/m2、350g/m2、400g/m2、450g/m2、500g/m2、550g/m2、560g/m2、600g/m2或700g/m2,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500-560g/m2。
26.优选地,所述网格材料层的层数n为≥2的整数时,所述发泡聚氨酯的总用量≤560g/m2,例如可以是150g/m2、200g/m2、250g/m2、280g/m2、300g/m2、350g/m2、400g/m2、450g/m2、500g/m2或560g/m2,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280g/m2。
27.所需发泡聚氨酯的总用量会随着网格材料层的层数n的增多而有所减少,一方面是由于网格材料纤维的矩阵规整特性使得发泡聚氨酯的类海特性更为明显,从而使得复合增强层的类海绵特性增强,其对应力的吸收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网格材料纤维的增多,使得复合增强层对应力的传递能力增强,从而更好的利用保温层的应力吸收性能,使得保温装饰一体板的整体抗冲击性能大为提升,从而使得达到同一抗冲击性能时所需的发泡聚氨酯总用量更少。
28.但保温装饰一体板的抗冲击性能不会因网格材料层的层数增多而一直增大,而是在一个峰值后抗冲击性能的优化不再明显,一方面层数过多会导致保温装饰一体板过厚、重量过大,不利于安全保障、增大施工难度;另一方面,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中的网格材料层过多会减弱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的海绵特性,并导致应力传递能力减弱,不能很好的利用保温层的应力吸收能力。
29.优选地,所述网格材料层为纤维网格布。
30.优选地,所述纤维网格布的材质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或聚酯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玻璃纤维与碳纤维的组合,碳纤维与聚酯纤维的组合,玻璃纤维与聚酯纤维的组合,或玻璃纤维、碳纤维与聚酯纤维的组合,优选为玻璃纤维。
31.优选地,所述纤维网格布的克重为200-250g/m2,例如可以是200g/m2、210g/m2、220g/m2、230g/m2、240g/m2或250g/m2,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32.优选地,所述保温层所用保温材料为有机保温材料和/或无机保温材料。
33.优选地,保温层所用保温材料为岩棉、聚苯乙烯或真空板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岩棉与聚苯乙烯的组合,岩棉与真空板的组合,聚苯乙烯与真空板的组合,或岩棉、聚苯乙烯与真空板的组合。
34.本发明限定的上述保温材料与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组合后的整体类海绵特性从优到劣为:岩棉>聚苯乙烯>真空板。
35.优选地,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粘结层与背衬层,所述粘结层与保温层连接。
36.优选地,所述粘结层为厚度≤1.5mm的发泡聚氨酯粘结层,例如可以是0.3mm、
0.5mm、0.6mm、0.8mm、1mm、1.2mm或1.5m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37.优选地,所述背衬层为水泥基薄毡层、水泥板层或硅酸钙板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38.优选地,所述背衬层的厚度为0.4-0.6mm,例如可以是0.4mm、0.45mm、0.5mm、0.55mm或0.6m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39.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包括:10-20份的聚醚多元醇、10-20份的蓖麻油、10-20份的改性聚醚、15-30份的碳酸钙以及40-100份的异氰酸酯。
40.本发明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中,聚醚多元醇的使用使所得发泡聚氨酯层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抗冲击性和抗低温性;改性聚醚能够对无机基材、金属基材或塑料基材具有良好的湿润性能,从而使发泡聚氨酯层与陶瓷面板之间产生良好的粘结性,而且,改性聚醚的添加能够提高发泡聚氨酯层的耐候性、耐水性以及耐老化性能;碳酸钙的添加能够减少发泡聚氨酯的收缩率,改善其流变状态,控制其粘度;蓖麻油的使用则能够增强聚氨酯的流动性,提高所得发泡聚氨酯层的稳定性。
41.以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发泡聚氨酯的制备原料中含有10-20份的聚醚多元醇,例如可以是10份、11份、12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或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42.本发明所述聚醚多元醇为发泡聚氨酯常用聚醚多元醇,包括聚醚多元醇403、tyhr-1050、ps-2452或ps-4051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聚醚多元醇403与tyhr-1050的组合,ps-2452与ps-4051的组合,tyhr-1050、ps-2452与ps-4051的组合。
43.以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发泡聚氨酯的制备原料中含有10-20份的蓖麻油,例如可以是10份、12份、16份、18份或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44.以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发泡聚氨酯的制备原料中含有10-20份的改性聚醚,例如可以是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8份、19份或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45.本发明所述改性聚醚为发泡聚氨酯常用改性聚醚,包括酚醛-三聚氰胺改性聚醚多元醇、聚氨酯改性聚醚多元醇或硅烷改性聚醚多元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酚醛-三聚氰胺改性聚醚多元醇与聚氨酯改性聚醚多元醇的组合,聚氨酯改性聚醚多元醇与硅烷改性聚醚多元醇的组合,硅烷改性聚醚多元醇与酚醛-三聚氰胺改性聚醚多元醇的组合,或,酚醛-三聚氰胺改性聚醚多元醇、聚氨酯改性聚醚多元醇与硅烷改性聚醚多元醇的组合。
46.以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发泡聚氨酯的制备原料中含有15-30份的碳酸钙,例如可以是15份、20份、22份、25份、28份或3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47.以重量份数计,本发明所述发泡聚氨酯的制备原料中含有40-100份异氰酸酯,例如可以是40份、50份、60份、70份、80份、90份或10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48.本发明所述异氰酸酯为发泡聚氨酯常用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m-200、pm-400或pm-600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tdi与mdi的组合,mdi与hdi的组合,pm-200与pm-400的组合,pm-200、pm-400与pm-600的组合,或,tdi、mdi、hdi、pm-200、pm-400与pm-600的组合。
49.优选地,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中,不计算蓖麻油的情况下,-nco与-oh的摩尔比为(8-14):1,例如可以是8:1、10:1、11:1、12:1、13:1或14:1,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50.本发明控制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中,不计算蓖麻油的情况下,-nco与-oh的摩尔比在(8-14):1的范围内,有利于保证网格材料层与发泡聚氨酯层结合后的海绵特性,保证其应力传递效果。
51.优选地,所述改性聚醚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1.3-1.5):2,例如可以是1.3:2、1.35:2、1.4:2、1.45:2或1.5:2,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52.本发明控制改性聚醚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1.3-1.5):2的范围内,可以平衡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的粘接性能和类海绵特性,使其同时获得最优的粘接性能和抗冲击性能。
53.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一方面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4.以陶瓷面板为基底,复合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保温层、粘结层与背衬层,热压得到所述加强型陶瓷棉保温装饰复合板。
55.示例性的,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在双履带成型机中进行,双履带成型机为本领域常规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工艺对其进行合理使用,本发明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6.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7.(1)在网格材料层的两面以及陶瓷面板的背面喷涂发泡聚氨酯,将喷涂有发泡聚氨酯的网格材料层与陶瓷面板复合,形成复合材料;
58.(2)在保温层的两面以及背衬层的一面喷涂发泡聚氨酯,然后将保温层、背衬层以及步骤(1)所得复合材料进行同步复合,形成一体板;
59.(3)热压步骤(2)所得一体板,待发泡聚氨酯固化后形成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
60.优选地,步骤(3)所述热压的时间为3-20min,例如可以是3min、5min、8min、10min、12min、15min、16min、18min或20min,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61.优选地,步骤(3)所述热压的温度为48-65℃,例如可以是48℃、50℃、54℃、55℃、56℃、60℃或65℃,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62.优选地,步骤(3)所述热压的绝对压力为0.06-0.08mpa,例如可以是0.06mpa、0.065mpa、0.07mpa、0.075mpa或0.08mpa,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6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4.本发明在薄型陶瓷板结构中,使用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连接陶瓷面板和保温
层,使陶瓷面板在收到外部冲击时,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与保温层能够吸收陶瓷面板产生的应变应力,从而减轻陶瓷面板自身所承受的应力破坏,从而使加强型陶瓷面保温装饰复合板能够满足《jg/t 287-2013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的抗冲击要求。
附图说明
65.图1为本发明提供保温装饰一体板的结构示意图。
66.其中:1,陶瓷面板;21,网格材料层;22,发泡聚氨酯层;3,保温层;4,粘结层;5,背衬层。
具体实施方式
6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68.实施例1
6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保温装饰一体板,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陶瓷面板、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保温层、粘结层以及背衬层;
70.所述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为1层网格材料层以及2层发泡聚氨酯层组成的复合增强层;其沿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厚度方向,2层发泡聚氨酯层分别复合于网格材料层的两侧。
71.所述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中发泡聚氨酯的总用量为540g/m2。
72.所述陶瓷面板为长900mm、宽750mm且厚度为7mm的陶瓷面板。
73.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包括:14份的聚醚多元醇(tyhr-1050)、15份的蓖麻油、15份的改性聚醚(市售聚氨酯改性聚醚多元醇)、21份的碳酸钙以及75份的异氰酸酯(mdi)。
74.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中,-nco与-oh的摩尔比为11.81:1。
75.所述网格材料层为玻璃纤维网格布,其克重为220g/m2。
76.所述保温层为岩棉保温层。
77.所述粘结层为厚度1mm的发泡聚氨酯粘结层。
78.所述背衬层为厚度0.5mm的水泥基薄毡层。
79.本实施例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0.(1)在网格材料层的两面以及陶瓷面板的背面喷涂发泡聚氨酯,将喷涂有发泡聚氨酯的网格材料层与陶瓷面板复合,形成复合材料;
81.(2)在保温层的两面以及背衬层的一面喷涂发泡聚氨酯,然后将保温层、背衬层以及步骤(1)所得复合材料进行同步复合,形成一体板;
82.(3)热压步骤(2)所得一体板,待发泡聚氨酯固化后形成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所述热压的温度为55℃,绝对压力为0.07mpa,热压的时间为12min。
83.实施例2
8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1不同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85.本实施例中,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包括:10份的聚醚多元
醇(ps-2452)、15份的蓖麻油、20份的改性聚醚(陶氏vorasil
°
604)、30份的碳酸钙以及90份的异氰酸酯(pm-400)。
86.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中,-nco与-oh的摩尔比为11.5:1。
87.实施例3
8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1不同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89.本实施例中,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包括:10份的tyhr-1050、20份的蓖麻油、10份的改性聚醚(市售酚醛-三聚氰胺改性聚醚多元醇)、16份的碳酸钙以及100份的异氰酸酯(tdi)。
90.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中,-nco与-oh的摩尔比为10.22:1。
91.实施例4
9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陶瓷面板、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保温层、粘结层以及背衬层;
93.所述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为1层网格材料层以及2层发泡聚氨酯层组成的复合增强层;其沿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厚度方向,2层发泡聚氨酯层分别复合于网格材料层的两侧。
94.所述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中发泡聚氨酯的总用量为560g/m2;
95.所述陶瓷面板为长600mm、宽600mm且厚度为5.5mm的陶瓷面板。
96.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1相同。
97.所述网格材料层为玻璃纤维网格布,其克重为200g/m2。
98.所述保温层为eps保温层。
99.所述粘结层为厚度0.5mm的发泡聚氨酯粘结层。
100.所述背衬层为厚度0.6mm的水泥基薄毡层。
101.本实施例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2.(1)在网格材料层的两面以及陶瓷面板的背面喷涂发泡聚氨酯,将喷涂有发泡聚氨酯的网格材料层与陶瓷面板复合,形成复合材料;
103.(2)在保温层的两面以及背衬层的一面喷涂发泡聚氨酯,然后将保温层、背衬层以及步骤(1)所得复合材料进行同步复合,形成一体板;
104.(3)热压步骤(2)所得一体板,待发泡聚氨酯固化后形成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所述热压的温度为65℃,绝对压力为0.08mpa,热压的时间为3min。
105.实施例5
10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陶瓷面板、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保温层、粘结层以及背衬层;
107.所述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为1层网格材料层以及2层发泡聚氨酯层的复合增强层;其沿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厚度方向,2层发泡聚氨酯层分别复合于网格材料层的两侧。
108.所述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中发泡聚氨酯的总用量为500g/m2;
109.所述陶瓷面板为长1200mm、宽900mm且厚度为8.5mm的陶瓷面板。
110.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1相同。
111.所述网格材料层为玻璃纤维网格布,其克重为250g/m2。
112.所述保温层为xps保温层。
113.所述粘结层为厚度1.5mm的发泡聚氨酯粘结层。
114.所述背衬层为厚度0.4mm的水泥基薄毡层。
115.本实施例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6.(1)在网格材料层的两面以及陶瓷面板的背面喷涂发泡聚氨酯,将喷涂有发泡聚氨酯的网格材料层与陶瓷面板复合,形成复合材料;
117.(2)在保温层的两面以及背衬层的一面喷涂发泡聚氨酯,然后将保温层、背衬层以及步骤(1)所得复合材料进行同步复合,形成一体板;
118.(3)热压步骤(2)所得一体板,待发泡聚氨酯固化后形成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所述热压的温度为48℃,绝对压力为0.06mpa,热压的时间为20min。
119.实施例6
12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发泡聚氨酯的总用量为250g/m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121.实施例7
1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发泡聚氨酯的总用量为230g/m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123.实施例8
1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1不同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125.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包括:15份的聚醚多元醇(tyhr-1050)、15份的蓖麻油、15份的改性聚醚(市售聚氨酯改性聚醚多元醇)、21份的碳酸钙以及40份的异氰酸酯(mdi)。
126.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中,-nco与-oh的摩尔比为5.89:1
127.实施例9
1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1不同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129.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包括:10份的聚醚多元醇(tyhr-1050)、15份的蓖麻油、15份的改性聚醚(市售聚氨酯改性聚醚多元醇)、21份的碳酸钙以及75份的异氰酸酯(mdi)。
130.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中,-nco与-oh的摩尔比为16.27:1
131.实施例10
13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陶瓷面板、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保温层、粘结层以及背衬层;
133.所述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为2层网格材料层以及3层发泡聚氨酯层组成的复合增强层;其沿加强型陶瓷面保温装饰复合板的厚度方向,每层网格材料层的两侧均复合有发泡聚氨酯层。
134.所述发泡聚氨酯的总用量为250g/m2。
135.所述陶瓷面板为长900mm、宽750mm且厚度为7mm的陶瓷面板。
136.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1相同。
137.所述网格材料层、保温层、粘结层以及背衬层的组成均与实施例1相同。
138.本实施例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制备方法的工艺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
139.实施例11
14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发泡聚氨酯的总用量为200g/m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0相同。
141.实施例12
14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发泡聚氨酯的总用量为280g/m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0相同。
143.实施例13
14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发泡聚氨酯的总用量为560g/m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0相同。
145.实施例14
14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发泡聚氨酯的总用量为600g/m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0相同。
147.实施例15
14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10不同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0相同。
149.以重量份数计,本实施例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包括:15份的聚醚多元醇(tyhr-1050)、15份的蓖麻油、15份的改性聚醚(市售聚氨酯改性聚醚多元醇)、21份的碳酸钙以及40份的异氰酸酯(mdi)。
150.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中,-nco与-oh的摩尔比为5.89:1。
151.实施例16
15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与实施例10不同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0相同。
153.以重量份数计,本实施例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包括:10份的聚醚多元醇(tyhr-1050)、15份的蓖麻油、15份的改性聚醚(市售聚氨酯改性聚醚多元醇)、21份的碳酸钙以及75份的异氰酸酯(mdi)。
154.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中,-nco与-oh的摩尔比为16.27:1。
155.实施例17
15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直接热压复合网格材料层与发泡聚氨酯,再将复合得到的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放置于陶瓷面板进行加强型陶瓷面保温装饰复合板的制备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157.实施例18
15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直接热压复合网格材料层与发泡聚氨酯,再将复合得到的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放置于陶瓷面板进行加强型陶瓷面保温装饰复合板的制备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0相同。
159.实施例19
16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其沿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厚度方向,2层发泡聚氨酯层复合于网格材料层的一侧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0相同。
161.实施例20
16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除了其沿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厚度方向,2层发泡聚氨酯层复合于网格材料层的一侧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163.性能测试
164.对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进行测试,将复合板的陶瓷面板向上,水平放置在抗冲击仪的底座上,然后分别用公称直径为50.8mm的钢球在0.57m的高度上自由落体冲击试样(3j级),以及使用公称直径为63.5mm的钢球在0.98m的高度上自由落体冲击试样(10j级);每一级别的冲击进行10次,10次的冲击点的间距以及冲击点与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00mm,如果冲击点周围出现环形裂缝则视为冲击点受到破坏。
165.以冲击点受到破坏的破坏点数量《4时,判定复合盘符合对应级别冲击性能的要求,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166.表1
167.[0168][0169]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薄型陶瓷板结构中,使用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连接陶瓷面板和保温层,使陶瓷面板在收到外部冲击时,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与保温层能够吸收陶瓷面板产生的应变应力,从而减轻陶瓷面板自身所承受的应力破坏,从而使加强型陶瓷面保温装饰复合板能够满足《jg/t 287-2013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以及《jct908-2013人造石》中的抗冲击要求。
[017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陶瓷面板、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与保温层;所述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为n层网格材料层以及n+1层发泡聚氨酯层组成的复合增强层,其中n为≥1的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装饰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厚度方向,任一网格材料层的两侧均复合有发泡聚氨酯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装饰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材料层的层数为n为1时,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总含量≥250g/m2,优选为500-560g/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装饰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材料层的层数n为≥2的整数时,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总含量≤560g/m2,优选为≤280g/m2。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保温装饰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材料层为纤维网格布;优选地,所述纤维网格布的材质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或聚酯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玻璃纤维;优选地,所述纤维网格布的克重为200-250g/m2。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保温装饰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所用保温材料为有机保温材料和/或无机保温材料;优选地,保温层所用保温材料为岩棉、聚苯乙烯或真空板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粘结层与背衬层,所述粘结层与保温层连接;优选地,所述粘结层为厚度≤1.5mm的发泡聚氨酯粘结层;优选地,所述背衬层为水泥基薄毡层、水泥板层或硅酸钙板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背衬层的厚度为0.4-0.6mm。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保温装饰一体板,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包括:10-20份的聚醚多元醇、10-20份的蓖麻油、10-20份的改性聚醚、15-30份的碳酸钙以及40-100份的异氰酸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装饰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制备原料中,-nco与-oh的摩尔比为(8-14):1;优选地,所述改性聚醚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1.3-1.5):2。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陶瓷面板为基底,复合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保温层、粘结层与背衬层,热压得到所述加强型陶瓷棉保温装饰复合板。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网格材料层的两面以及陶瓷面板的背面喷涂发泡聚氨酯,将喷涂有发泡聚氨酯的网格材料层与陶瓷面板复合,形成复合材料;(2)在保温层的两面以及背衬层的一面喷涂发泡聚氨酯,然后将保温层、背衬层以及步
骤(1)所得复合材料进行同步复合,形成一体板;(3)热压步骤(2)所得一体板,待发泡聚氨酯固化后形成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陶瓷面板、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与保温层;所述发泡聚氨酯复合增强层为n层网格材料层以及n+1层发泡聚氨酯层的复合增强层,其中n为≥1的整数。本发明利用发泡聚氨酯的特性将陶瓷面板与保温层进行粘接;同时,将发泡聚氨酯与网格材料层复合,实现吸收并传递陶瓷面板受到的外力冲击时的应变能的作用,从而提升了所得加强型陶瓷面保温装饰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陶瓷面保温装饰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陶瓷面保温装饰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邹先华 甘露 徐漫 黄晓玲 李福林 吴红平 胡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卓宝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3/8/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BIM动态渲染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下一篇:镀膜制品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