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海马体内胆甾醇的方法和饲料及制备方法

未命名 08-18 阅读:9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高海马体内胆甾醇的方法和饲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海马(hippocampus sp)隶属海龙科、海马属,是珍稀的小型海洋鱼类,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海马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且水藻、水草、珊瑚丰富的浅湾水域,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浅海,素有“南方人参”的美名。饲料是人工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文献报道,饲料中的营养配比不恰当,不但影响鱼类生长,而且还会导致鱼类行为和生理的异常,降低对不良环境和疾病的抵抗能力。
3.饲料的主要营养物质有脂肪、蛋白质和糖三大类别。研究发现,适当的脂肪水平具有促生长和节约蛋白质的作用,过低则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的缺乏,而脂肪水平过高会引起肝脏脂肪过量沉积,均会导致生长缓慢或抗病能力下降;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将导致鱼类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降低,反之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蛋白质将分解仅作为能量使用,增加饲料成本,同时会加重鱼体代谢负担,并使鱼体排放更多的氨氮,导致水体质量下降;糖类是饲料中最便宜的能源物质,不同的鱼类对其利用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鱼类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不同营养配比的饲料。作为动物原料药的海马,现代中医药学已证实,海马中的脂类物质,包括epa、dha及甾醇类物质(主要为胆甾醇)都是海马发挥其药理功效的主要物质,其中胆甾醇还是海马具有补肾壮阳功效的物质基础,具有提升雄性小鼠精子的数量和质量的作用。因此,海马中的脂类含量高低被认为是海马原料药品质质量的主要组成指标之一。因此,海马养殖的人工饲料,既要保证海马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还要保证促进其体内药用成分的积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海马在正常生长的同时,其中有效物质可以有效积累。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利于海马胆甾醇积累的饲料包括以下组分:豆粕、海藻酸钠、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氯化胆碱、磷酸二氢钙、牛磺酸、虾青素、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卵磷脂、鱼粉、糊精、鱼油、豆油、纤维素,其中,所述饲料中脂类含量为3~15%。
6.优选地,所述利于海马胆甾醇积累的饲料中糖类含量为15~30%,蛋白质含量为30~45%。
7.生物钟系统与生物体内的生理代谢存在紧密的联系。当生物钟基因的表达因环境因素而发生紊乱时,相应的代谢途径也会出现改变、甚至紊乱,从而引起各种代谢疾病。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外界环境条件,保证生物钟系统和生理代谢的正常运行。当饲料中的成分(含量、配比等)不合理时,会直接影响到养殖生物的生物钟的运行,从而影响其代谢。因此,
可以用生物钟作为工具,通过生物钟及营养物质代谢基因的表达情况,判断饲料中成分的合理性,从而配制出适合海马生长和有效物质积累的人工饲料。本发明提供的利于海马胆甾醇积累的饲料可以使海马的生物钟基因表达环境达到最佳,进而保证海马体内胆甾醇的积累,提高海马品质。
8.进一步地,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粉碎:取豆粕、海藻酸钠、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氯化胆碱、磷酸二氢钙、牛磺酸、虾青素、大豆浓缩蛋白、鱼粉、糊精、纤维素混合后进行超微粉碎获得碎料;
10.s2、混合:向碎料中加入大豆卵磷脂、鱼油和豆油,混合后将混合物加入混合机中,加水混合均匀形成粗品饲料;
11.s3、造粒:使用制粒机将粗品饲料制成颗粒饲料,加热熟化,制得利于海马胆甾醇积累的饲料。
12.优选地,按质量份计,所述步骤s1中,豆粕为100~160份,海藻酸钠为30~40份,维生素预混料为5~15份,矿物质预混料为10~15份,氯化胆碱为1~3份,磷酸二氢钙为10~15份,牛磺酸为10~25份,虾青素为0.1~1份,大豆浓缩蛋白为100~150份,鱼粉200~220份,糊精为210~230份,纤维素为60~100份。
13.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大豆卵磷脂为10~50份,鱼油为20~40份,豆油为20~40份。
14.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豆粕、海藻酸钠、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氯化胆碱、磷酸二氢钙、牛磺酸、虾青素、大豆浓缩蛋白、鱼粉、糊精、纤维素的粒径为40目~120目。
15.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颗粒饲料的粒径为0.5~2mm,长度为1~6mm。
16.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利于海马胆甾醇积累的饲料中水分含量为10%。
17.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提高海马体内胆甾醇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前述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对海马进行饲养。
18.优选地,饲养海马时,饲养条件为:盐度25、温度23~26℃、光周期l:d=16:8、光照强度为800~1300lux,投喂时间为开始光照后2小时,日投喂1次,饲料投喂质量为海马体重的5~10%。
19.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从基因层面上保证了海马体内的胆甾醇积累,本发明提供的饲料通过中枢生物钟系统及周边生物钟系统在钟基因的表达周期、表达相以及表达量上的比较分析,以及钟基因与代谢基因间的表达情况分析,判断中枢与周边钟系统以及钟基因与代谢基因间的协同性,确定最适合海马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积累的脂类、蛋白质和糖类水平的配合饲料配方;
20.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为配合饲料,饲料在海马体内的转化率高,其中成分对环境影响较小,解决了饲料变质引起的水质污染和病原感染的问题,提高了海马的生存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不同处理中养殖的海马在第一周和第七周时体组织中的脂类物质总胆固醇含量差异性比较;
22.图2不同处理中养殖的海马在第一周和第七周时体组织中的脂类物质游离脂肪酸含量差异性比较;
23.图3不同处理中养殖的海马在第一周和第七周时体组织中的脂类物质dha含量差异性比较;
24.图4不同处理中养殖的海马在第一周和第七周时体组织中的脂类物质epa含量差异性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法和典型参数,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所述的参数范围,由此引申出的合理变化,仍处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27.本发明提供一种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提高海马体内胆甾醇含量的方法,具体的,按质量份计,该饲料由100~160份豆粕、30~40份海藻酸钠、5~15份维生素预混料、10~15份矿物质预混料、1~3份氯化胆碱、10~15份磷酸二氢钙、10~25份牛磺酸、0.1~1份虾青素100~150份大豆浓缩蛋白、200~220份鱼粉、210~230份糊精、60~100份纤维素、10~50份大豆卵磷脂、20~40份鱼油、20~40份豆油组成,可以从基因层面确保海马体内胆甾醇的积累,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海马饲料对海马体内胆甾醇的积累效果主要通过调整脂类、蛋白质、糖类的比例实现。
2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脂类在饲料中的含量为3~15%。
29.在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脂类的含量为8.8%。
3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糖类在饲料中的含量为15~30%。
31.在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糖类的含量为19.10%~23.52%。
3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蛋白质在饲料中的含量为30~45%。
33.在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蛋白质的含量为38.67~42.34%。
34.在实际生产饲养中,8.5%脂类、39.89%蛋白质和22.14%的糖类的配合饲料更有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的积累。
35.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前述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6.s1、粉碎:取豆粕、海藻酸钠、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氯化胆碱、磷酸二氢钙、牛磺酸、虾青素、大豆浓缩蛋白、鱼粉、糊精、纤维素混合后进行超微粉碎获得碎料,按质量份计,豆粕为100~160份,海藻酸钠为30~40份,维生素预混料为5~15份,矿物质预混料为10~15份,氯化胆碱为1~3份,磷酸二氢钙为10~15份,牛磺酸为10~25份,虾青素为0.1~1份,大豆浓缩蛋白为100~150份,鱼粉200~220份,糊精为210~230份,纤维素为60~100份,豆粕、海藻酸钠、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氯化胆碱、磷酸二氢钙、牛磺酸、虾青
素、大豆浓缩蛋白、鱼粉、糊精、纤维素的粒径为40目~120目;
37.s2、混合:向碎料中加入大豆卵磷脂、鱼油和豆油,混合后将混合物加入混合机中,加水混合均匀形成粗品饲料,按质量份计,大豆卵磷脂为10~50份,鱼油为20~40份,豆油为20~40份;
38.s3、造粒:使用制粒机将粗品饲料制成颗粒饲料,颗粒饲料的粒径为0.5~2mm,长度为1~6mm,加热熟化,制得利于海马胆甾醇积累的饲料。
39.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高海马体内胆甾醇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前述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对海马进行饲养,在饲养过程中,最有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条件是:盐度25、温度23~26℃、光周期l:d=16:8、光照强度为800~1300lux,投喂时间为开始光照后2小时,日投喂1次,饲料投喂质量为海马体重的5~10%。
40.实施例1
41.本实施例以鱼油、豆油为脂肪源,以大豆浓缩蛋白、鱼粉、豆粕为蛋白源,以糊精为糖源,配制不同脂类浓度、蛋白质浓度、糖类浓度的配合饲料,制备方法如下:
42.配制前,将原料组分豆粕、海藻酸钠、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氯化胆碱、磷酸二氢钙、牛磺酸、虾青素、大豆浓缩蛋白、鱼粉、糊精、纤维素经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按表中比例混合均匀,进行一次超微粉碎;然后,添加油和卵磷脂再混合,将混合过的原料全部倒入混合机中,边混合边加水。再用制粒机制成粒径为1mm的配合饲料,并切割成2-3mm长度的颗粒。再放置于90℃烘箱中熟化30分钟,取出自然风干至含水分在10%左右,最后放入做好标记的封口袋中,放置-20℃冷冻保存备用。
43.脂类的理论浓度梯度分别为:4.00%、8.00%、12.00%,实测值为4.84%、8.80%、12.59%,其中相关饲料中各组分如表1所示:
44.表1不同脂类水平的饲料中各组分含量
45.[0046][0047]
蛋白质的理论浓度梯度分别为:34.00%、38.00%、42.00%,实测值为34.58%、38.67%、42.34%,其中相关饲料中各组分如表2所示:
[0048]
表2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中各组分含量
[0049][0050]
糖类的理论浓度梯度分别为:18.00%、22.00%、26.00%,实测值为19.10%、23.52%、27.02%,其中相关饲料中各组分如表2所示:
[0051]
表3不同糖类水平的饲料中各组分含量
[0052][0053]
实施例2
[0054]
取120尾海马幼体(体重0.6
±
0.1g,体长50.
±
1.0cm),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尾。
[0055]
使用实施例1制得的饲料,各组饲料中各组分含量的实测值如下表所示:
[0056]
表4各组饲料中各组分实测值
[0057][0058][0059]
取g1、g2、g3组饲料对本实施例前述三组海马进行饲喂,养殖环境如下:盐度25,温度25℃,光周期为l:d 16:8,光照强度为1000lux。设定投喂时间为开灯后两个小时,日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该组海马总体重的约8%,连续饲喂四周。
[0060]
喂养四周后,所有处理组都在zt2(zeitgeber time)、zt6、zt10、zt14、zt18、zt22等6个时刻取样。在每个取样时间点,随机取四尾海马个体迅速收集其大脑和肝脏组织,用于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per1,per2,per3,cry1,cry2)和脂类代谢基因(hmgcr,mvk,mvd,lss,fdps,cetp,scap,srebp1,srebp2)的相对表达量测定。
[0061]
用acro昼夜节律分析软件对所得的表达量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目标基因
的表达是否符合余弦函数,并确定其峰值的时间。
[0062]
相关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0063]
表5不同脂类含量的饲料对海马生物钟基因的影响(示顶相时间)
[0064][0065][0066]
对海马的中枢生物钟基因和肝脏中的周边生物钟基因和代谢基因实验(表5)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脂类含量对生物钟基因和脂类代谢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影响。在24小时内,除cry2外,中枢生物钟基因的表达都有一个完整的周期,且顶相时间均出现在9点,除g1和g2中的clock基因外;外周生物钟基因的表达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较大,g1中仅clock和per3基因的顶相现出在9点,其余基因都在13点。与中枢钟基因相比,顶相表达的时间有了明显的延迟。此外,脂类代谢基因的表达也类似于钟基因,除srebp1和scap在9点达到顶相,其余均在13点,这一现象说明:低脂饲料造成外周钟系统与中枢钟系统脱离,丧失同步性。原因可能是海马摄入的脂类过低,机体为了保持正常运作,相关的脂类合成途径将会受到抑制,表现为脂类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表达受到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到钟基因的表达。g2的外周钟基因与中枢钟基因的表达表现出完美的同步性,肝脏中大部分脂类代谢基因也都在9点达到顶峰,说明饲料8.80%的脂类含量适合海马生长发育。g3的外周钟基因表达完全丧失其节律性,相应的脂类代谢基因也很紊乱,表明高脂类含量破坏了外周钟基因和代谢基因的表达节律。
[0067]
实施例3
[0068]
取120尾海马幼体(体重0.6
±
0.1g,体长50.
±
1.0cm),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尾。
[0069]
取g4、g5、g6组饲料对本实施例前述三组海马进行饲喂,养殖环境如下:盐度25,温
度25℃,光周期为l:d 16:8,光照强度为1000lux。设定投喂时间为开灯后两个小时,日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该组海马总体重的约8%,连续饲喂四周。
[0070]
喂养四周后,所有处理组都在zt2(zeitgeber time)、zt6、zt10、zt14、zt18、zt22等6个时刻取样。在每个取样时间点,随机取四尾海马个体迅速收集其大脑和肝脏组织,用于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per1,per2,per3,cry1,cry2)和脂类代谢基因(hmgcr,mvk,mvd,lss,fdps,cetp,scap,srebp1,srebp2)的相对表达量测定。
[0071]
用acro昼夜节律分析软件对所得的表达量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目标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余弦函数,并确定其峰值的时间。
[0072]
相关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
[0073]
表6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对海马生物钟基因的影响(示顶相时间)
[0074][0075]
由表6可以看出,投喂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海马中的生物钟基因和代谢基因的表达也有所不同。其中,除除cry2外,生物钟基因的表达都有明显的节律性,24小时内都有完整的周期,但顶相出现的差异较大。g4中,clock、bmal1和per3出现在9点,而per1、per2和cry1则在13点达到峰值;g5和g6中,都在9点达到顶相,说明低蛋白饲料会影响中枢钟基因的表达,且在一定的含量以上这种影响将会消失。此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出,g4的外周钟基因表达依然存在节律性,但与中枢钟基因间失去同步性,而脂类代谢基因的表达节律性也丧失。这都表明低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影响外周钟基因和其调控的脂类代谢基因的表达。
[0076]
实施例4
[0077]
取120尾海马幼体(体重0.6
±
0.1g,体长50.
±
1.0cm),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尾。
[0078]
取g7、g8、g9组饲料对本实施例前述三组海马进行饲喂,养殖环境如下:盐度25,温
度25℃,光周期为l:d 16:8,光照强度为1000lux。设定投喂时间为开灯后两个小时,日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该组海马总体重的约8%,连续饲喂四周。
[0079]
喂养四周后,所有处理组都在zt2(zeitgeber time)、zt6、zt10、zt14、zt18、zt22等6个时刻取样。在每个取样时间点,随机取四尾海马个体迅速收集其大脑和肝脏组织,用于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per1,per2,per3,cry1,cry2)和脂类代谢基因(hmgcr,mvk,mvd,lss,fdps,cetp,scap,srebp1,srebp2)的相对表达量测定。
[0080]
用acro昼夜节律分析软件对所得的表达量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目标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余弦函数,并确定其峰值的时间。
[0081]
相关实验结果如表7所示:
[0082]
表7不同糖类含量的饲料对海马生物钟基因的影响(示顶相时间)
[0083][0084][0085]
高糖g9的中枢钟基因的表达峰均出现在9点,而其外周钟基因仅有clock、bmal1和per3的顶相在9点,其余都在13点;其脂类代谢基因中也仅srebp1和scap的顶相出现在9点,hmgcr、mvk和mvd则在13点,lss、fdps和cetp则无节律性,表明高糖含量对海马外周钟基因和脂类代谢基因表达造成了影响。低糖和正常糖类含量的饲料不会影响钟基因和脂类代谢基因的表达,且中枢和外周钟系统同步性好。
[0086]
根据实施例2~实施例4的实验结果可知:配合饲料中含8.80%脂类、38.67%-42.34%蛋白质以及19.10%-23.52%糖类更有利于海马的生长。
[0087]
经回归分析,并结合成本等综合考虑,得出8.50%脂类、39.89%蛋白质以及22.14%糖类的人工配合饲料最适合于海马的生长与胆甾醇积累其饲料配方如表8所示:
[0088]
表8最适合于海马的生长与胆甾醇积累其饲料配方
[0089][0090]
实施例5
[0091]
选取60只海马(平均体重为0.7
±
0.1g,平均体长为7.3
±
1.0cm)分成两组,每组三个重复。分别在80l的塑料圆桶中饲养,每天定时更换海水,海水的盐度为25,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000lux。设定投饵时间为开灯后两个小时,每日投饵一次,每次投饲料约8g。处理1(g10)设定条件为:光周期为l:d=16:8,饵料为上述优化后配合饲料(其中:脂类水平为8.50%,蛋白质水平为39.89%,糖类水平为22.14%,牛磺酸为2%);处理2(g11)设定条件为:光周期为l:d=16:8,饵料为冰冻的糠虾成体。在各自条件下饲养七周。
[0092]
饲养实验期间,在第一周、第三周、第五周、第七周分别对各处理中的取所有海马进行体重、体长测量;同时,每日还对各处理中海马的摄食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所得的数据再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然后作比较分析。
[0093]
体重特定生长率=[(lnwt-lnw0)/t]*100%
[0094]
体长特定生长率=[(lnlt-lnl0)/t]*100%
[0095]
饲料转换率=(wt-w0)/f*100%
[0096]
肥满度=(wt/lt3)*100%
[0097]
式中,wt、lt分别是饲养实验结束时海马的最终体重(g)和体长(cm),w0、l0分别是实验开始时海马的初始体重(g)和体长(cm)。
[0098]
饲养七周后,取海马样并放置于-80℃的冰箱中保存,之后用于检测海马体内的总脂肪含量、胆固醇含量、dha和epa含量,实验结果如表9所示。
[0099]
表9饲养七周后海马生长性状分析表
[0100]
[0101][0102]
通过比较,除了肥满度外,不同处理间的海马在最终体长、最终体重、特定体重生长率、特定体长生长率以及饲料转化率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g10处理中海马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g11处理,表明本研究的人工配合饲料更适合海马的生长,并在操作上更便捷,保存和运输上更方便。
[0103]
图1不同处理中养殖的海马在第一周和第七周时体组织中的脂类物质总胆固醇含量差异性比较。
[0104]
图2不同处理中养殖的海马在第一周和第七周时体组织中的脂类物质游离脂肪酸含量差异性比较。
[0105]
图3不同处理中养殖的海马在第一周和第七周时体组织中的脂类物质dha含量差异性比较。
[0106]
图4不同处理中养殖的海马在第一周和第七周时体组织中的脂类物质epa含量差异性比较。
[0107]
从图1~图4结果可以看出,在养殖开始时(第一周),2个处理中海马的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dha和epa间是不存在明显差异的,结合海马的生长指标的数据(表9),说明各个处理中的海马在第一周都在适应新的环境,并没有在生长上以及体物质(有效物质)积累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当养殖海马逐渐适应环境后,饲料造成的养殖效果差异就逐渐表现出来。到第七周时,从2个处理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饲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海马(g1)在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dha和epa上都明显高于饲喂冰冻糠虾的海马。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糠虾喂养的养殖方式,本发明所配置的人工配合饲料确实更适合于海马的生长,并更可能促进海马中脂类物质的积累。这并不表明糠虾的营养价值不高,而是表明本研究的海马的饲料配方中三种营养组分(脂类、蛋白、糖)的含量和配比更适合于海马。
[0108]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符号和其他科学术语旨在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含义。在一些情况下,本文处于阐明或便于引用目的对具有常规理解含义的术语加以限定,本文中此类限定不应理解为表示与本领域常规理解具有显著差异。本文所述或所引用的技术方法一般已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并通过常规方法采用。除非另有说明,涉及市售可得的试剂盒和试剂、仪器的使用均按照生产商给出的方案和参数进行。
[0109]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利于海马胆甾醇积累的饲料包括以下组分:豆粕、海藻酸钠、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氯化胆碱、磷酸二氢钙、牛磺酸、虾青素、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卵磷脂、鱼粉、糊精、鱼油、豆油、纤维素,其中,所述饲料中脂类含量为3~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利于海马胆甾醇积累的饲料中糖类含量为15~30%,蛋白质含量为30~45%。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粉碎:取豆粕、海藻酸钠、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氯化胆碱、磷酸二氢钙、牛磺酸、虾青素、大豆浓缩蛋白、鱼粉、糊精、纤维素混合后进行超微粉碎获得碎料;s2、混合:向碎料中加入大豆卵磷脂、鱼油和豆油,混合后将混合物加入混合机中,加水混合均匀形成粗品饲料;s3、造粒:使用制粒机将粗品饲料制成颗粒饲料,加热熟化,制得利于海马胆甾醇积累的饲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所述步骤s1中,豆粕为100~160份,海藻酸钠为30~40份,维生素预混料为5~15份,矿物质预混料为10~15份,氯化胆碱为1~3份,磷酸二氢钙为10~15份,牛磺酸为10~25份,虾青素为0.1~1份,大豆浓缩蛋白为100~150份,鱼粉200~220份,糊精为210~230份,纤维素为60~100份。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所述步骤s2中,大豆卵磷脂为10~50份,鱼油为20~40份,豆油为20~40份。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豆粕、海藻酸钠、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氯化胆碱、磷酸二氢钙、牛磺酸、虾青素、大豆浓缩蛋白、鱼粉、糊精、纤维素的粒径为40目~120目。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颗粒饲料的粒径为0.5~2mm,长度为1~6mm。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利于海马胆甾醇积累的饲料中水分含量为10%。9.一种提高海马体内胆甾醇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对海马进行饲养。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提高海马体内胆甾醇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饲养海马时,饲养条件为:盐度25、温度23~26℃、光周期l:d=16:8、光照强度为800~1300lux,投喂时间为开始光照后2小时,日投喂1次,饲料投喂质量为海马体重的5~1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海马体内胆甾醇的方法和饲料及制备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利于海马体内胆甾醇积累的饲料,包括豆粕、海藻酸钠、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氯化胆碱、磷酸二氢钙、牛磺酸、虾青素、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卵磷脂、鱼粉、糊精、鱼油、豆油、纤维素,其中,脂类含量为3~15%,糖类含量为15~30%,蛋白质含量为30~45%。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粉碎;S2、混合;S3、造粒。本发明使用前述饲料对海马进行饲喂进而提高海马体内胆甾醇的含量,该饲料在海马体内的转化率高,解决饲料变质引起的水质污染和病原感染的问题,提高了海马的生存率。提高了海马的生存率。提高了海马的生存率。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健 柏扬 刘宇 林芃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3/8/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