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拦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82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中漂浮物拦截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轻型拦漂结构及使用方法,可实现随水位变化而自动升降,同时每个漂体单元易于检修更换,在保障实现拦漂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了拦漂结构的全生命周期。


背景技术:

2.在一些大型水电站库区,每至汛期植物残枝及生活垃圾等杂物会随水流进入水库,影响库区生态环境。目前大部分水电站进水口采用拦污栅拦截漂浮物,当漂浮物较多时,电站进水口流量减小,影响机组出力,甚至会压垮拦污栅,引发事故,危机电站的运行安全。
3.专利号cn203475401u公布了一种浮箱式简易拦漂装置,由主索、浮箱及连接格栅组成,主索通过扣环连接浮箱,浮箱下部连接格栅,浮箱在主索拉力机自身浮力的作用下漂浮于水面,从而达到水面上下漂浮物拦截的作用;专利号cn210797485u公布了一种网式拦漂设备,由扇叶、拦截杆、立柱及分类网组成,扇叶套在拦截杆上,分类网位于立柱之间,能有效地实现漂浮物分类拦截;专利号cn110984095a公布了一种四方体中空结构拦漂体,漂体利用自身浮力漂浮于水面,可实现河流全断面漂浮物拦截,具备清漂工作安全方便等特点。
4.现有技术基本可实现库区自适应水位漂浮物拦截功能,多数拦漂装置呈整体分布,如若其损坏需考虑整体施工,拦漂装置检修更换涉及水上作业,施工造价及施工难度较大,其后期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拦漂结构,此系统既能实现库区自适应水位漂浮物拦截功能,又能降低拦漂装置水上检修更换的难度,无需考虑整体施工,只需装卸单个拦漂体单元即可,便于后期运行维护。
6.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拦漂结构,它包括用于漂浮在水面的多个浮筒,相邻浮筒之间通过连接扣相连;
7.所述连接扣通过外凸盖板固定在浮筒的顶部中间部位;
8.每个所述浮筒的顶部都安装有用于拦截水面漂浮物的上部钢丝网结构;
9.每个所述浮筒的底部都安装有用于拦截水下漂浮物的下部钢丝网;
10.相邻两块下部钢丝网之间通过多组绳夹夹紧连接并形成整块结构;
11.所述下部钢丝网的底端固定有重锤。
12.所述浮筒包括浮筒体,所述浮筒体采用半圆柱体空腹结构,在浮筒体的内部充填有聚氨酯泡沫;所述浮筒体的顶部平面中间部位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扣的内凹半圆柱体卡槽;所述浮筒体的底端加工有用于安装下部钢丝网的钢丝网安装孔。
13.所述浮筒体的顶部并位于内凹半圆柱体卡槽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有弧形凹槽。
14.所述上部钢丝网结构包括固定在浮筒顶端的固定式悬挂柱,所述固定式悬挂柱之间固定有上部钢丝网。
15.所述连接扣包括连接杆,连接杆设置在浮筒的内凹半圆柱体卡槽内部;在连接杆的其中一端设置有连接环,另一端设置有u型连接杆,u型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和相邻连接环相配合的螺纹圆柱体挂钩,螺纹圆柱体挂钩上安装有锁紧螺母;所述u型连接杆设置在弧形凹槽所在侧。
16.所述外凸盖板包括盖板本体,盖板本体的中心部位加工有外凸半圆柱体卡槽,盖板本体的两侧翼板通过螺栓和垫片压紧固定在浮筒的顶部中间部位。
17.所述下部钢丝网的宽度长于浮筒的长度。
1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效果:
19.1、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拦漂系统,能够实现随水位变化而自动升降,同时每个漂体单元易于检修更换,在保障实现拦漂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了拦漂结构的全生命周期。
20.2、本实用新型浮筒采用空腹结构,内部填充聚氨酯泡沫,可为拦漂体单元提供浮力,实现自适应水位上下浮动,无需提供额外设备提供动力。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浮筒上下均配置钢丝网,能实现水上及水下全方位漂浮物拦截功能。
22.3、本实用新型拦漂体单元化,可单独装卸,便于后期运行维护。
23.4、本实用新型浮筒采用轻质环保pe材料,便于装卸操作。
24.5、本实用新型通过绳夹防止水下漂浮物从两网体缝隙中通过。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拦漂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浮筒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凸盖板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扣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部钢丝网及重锤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局部放大图。
32.图中:浮筒1、外凸盖板2、连接扣3、下部钢丝网4、重锤5、上部钢丝网结构6、绳夹7;
33.浮筒体101、内凹半圆柱体卡槽102、弧形凹槽103、钢丝网安装孔104;
34.外凸半圆柱体卡槽201、螺栓202、盖板本体203、垫片204;
35.连接环301、连接杆302、u型连接杆303、锁紧螺母304、螺纹圆柱体挂钩305。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37.实施例1:
38.请参阅图1-6,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拦漂结构,它包括用于漂浮在水面的多个浮筒1,相邻浮筒1之间通过连接扣3相连;所述连接扣3通过外凸盖板2固定在浮筒1的顶部中间部位;每个所述浮筒1的顶部都安装有用于拦截水面漂浮物的上部钢丝网结构6;每个
所述浮筒1的底部都安装有用于拦截水下漂浮物的下部钢丝网4;相邻两块下部钢丝网4之间通过多组绳夹7夹紧连接并形成整块结构;所述下部钢丝网4的底端固定有重锤5。通过采用上述的组合式拦漂结构能够实现随水位变化而自动升降,同时每个漂体单元易于检修更换,在保障实现拦漂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了拦漂结构的全生命周期。
39.进一步的,所述浮筒1包括浮筒体101,所述浮筒体101采用半圆柱体空腹结构,在浮筒体101的内部充填有聚氨酯泡沫;所述浮筒体101的顶部平面中间部位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扣3的内凹半圆柱体卡槽102;所述浮筒体101的底端加工有用于安装下部钢丝网4的钢丝网安装孔104。通过上述的浮筒1能够有效的漂浮在水面,并能够根据水位的变化进行升降,进而起到了全方位的拦截效果。而且采用半圆柱体空腹结构保证了浮筒1始终呈直立漂浮在水面。
40.进一步的,所述浮筒体101的顶部并位于内凹半圆柱体卡槽102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有弧形凹槽103。通过弧形凹槽103能够用于容纳连接扣3,进而保证了相邻的浮筒体101在组装过程中,不会产生缝隙,防止漂浮物从缝隙穿过,保证了拦截效果。
41.进一步的,所述上部钢丝网结构6包括固定在浮筒1顶端的固定式悬挂柱601,所述固定式悬挂柱601之间固定有上部钢丝网602。通过上述的上部钢丝网结构6能够用于对水面的漂浮物进行有效的拦截。而且采用组装式连接结构,便于上部钢丝网结构6的固定和安装。
4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扣3包括连接杆302,连接杆302设置在浮筒1的内凹半圆柱体卡槽102内部;在连接杆302的其中一端设置有连接环301,另一端设置有u型连接杆303,u型连接杆303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和相邻连接环301相配合的螺纹圆柱体挂钩305,螺纹圆柱体挂钩305上安装有锁紧螺母304;所述u型连接杆303设置在弧形凹槽103所在侧。通过上述的连接扣3能够实现相邻的浮筒1之间的可靠连接。而且方便了组装和拆卸,提高了安装拆卸效率。当需要进行组装时,通过将螺纹圆柱体挂钩305与连接环301钩挂相连,然后,再采用锁紧螺母304将其锁紧,进而达到锁紧固定的效果。
43.进一步的,所述外凸盖板2包括盖板本体203,盖板本体203的中心部位加工有外凸半圆柱体卡槽201,盖板本体203的两侧翼板通过螺栓202和垫片204压紧固定在浮筒1的顶部中间部位。通过上述的外凸盖板2能够用于将连接扣3压紧固定在浮筒1的顶部,而且方便了其拆卸和组装。具体安装过程中,通过将连接扣3设置在浮筒1的内凹半圆柱体卡槽102内部,然后,将盖板本体203压紧在连接扣3的顶部,再通过螺栓202和垫片204将盖板本体203压紧固定即可。
44.进一步的,所述下部钢丝网4的宽度长于浮筒1的长度。所述下部钢丝网4底部挂有重锤5,防止网体在水流作用下漂起。
45.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浮筒1主体结构除上部钢丝网为耐腐蚀高强度钢制材料外,其他部件均为轻质环保pe材料。所述上部钢丝网设置孔径较小,便于拦截水上体积较小的漂浮物。为减小浮筒之间的距离,防止漂浮物从浮筒之间通过,将浮筒右端做成弧形凹槽103。
46.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外凸盖板2为轻质环保pe材料,其配有螺丝及垫圈,用于固定所穿过的连接扣。
47.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扣为耐腐蚀高强度钢制材料,左端配置套圈,右端为
u型挂钩,挂钩上端有螺纹,其配件有螺母及垫圈。连接扣之间,套圈套于u型挂钩,u型挂钩外侧上部配有垫圈及螺母,用于固定套圈,防止其脱落。套圈为圆柱体空心结构,在水流作用下可绕u型挂钩转动。
48.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下部钢丝网及重锤均为耐腐蚀高强度钢制材料,水下漂浮物体积一般较大,钢丝网孔径较上部钢丝网可适当调大,但不宜过大,避免漂浮物从网孔中穿过。下部钢丝网两端分别配有钢制绳夹,用于连接相邻端钢丝网,防止漂浮物在两钢丝网之间通过。重锤悬挂在钢丝网下部,防止钢丝网被水流冲起。
49.优选的,所述钢制材料组件外部均进行喷漆处理,以减缓氧化腐蚀程度。
50.实施例2:
51.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拦漂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2.步骤1.1,单个拦漂结构的岸上组装:
53.在单个浮筒1上通过外凸盖板2固定连接扣3,将下部钢丝网4安装在浮筒1的底端,再将上部钢丝网结构6固定在浮筒1的顶端;
54.步骤1.2,单个拦漂结构的运输:
55.根据需要拦截的水域宽度,计算所需要的单个拦截结构的数量,采用运输船将组装好的单个拦漂结构运输到需要安装的水域;
56.步骤1.3,单个拦漂结构的水上组装:
57.将运输船上的单个拦漂结构下放到水中,再将相邻的浮筒1之间通过连接扣3连接,进而形成整体式拦漂结构;
58.步骤1.4,下部钢丝网4的连接:
59.待相邻浮筒1组装完成之后,将相邻的下部钢丝网4之间采用绳夹7夹紧连接;
60.步骤1.5,拦漂结构的正常运行:
61.正常运行过程中,整体式的拦漂结构将始终漂浮在水面,通过位于水面的上部钢丝网结构6对水面的漂浮物进行拦截,通过下部钢丝网4对水下一定深度内的漂浮物进行拦截。
62.当需要对拦漂结构卸载时,包括以下步骤:
63.步骤2.1:使用钩件将待检修更换拦漂体下部钢丝网4勾起后摘掉与其相关联的绳夹7,使本拦漂体与其它拦漂体无连接关系;
64.步骤2.2:使用钩件将下部钢丝网4先拖拽至船上,减小拦漂体下引重量;
65.步骤2.3:使用扳手卸下待检修或更换拦漂体单元中外凸盖板2;
66.步骤2.4:通过已拖拽至船上的下部钢丝网4将浮筒1脱离连接扣3,并将浮筒1拖拽至船上,至此完成单个拦漂体卸载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拦漂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漂浮在水面的多个浮筒(1),相邻浮筒(1)之间通过连接扣(3)相连;所述连接扣(3)通过外凸盖板(2)固定在浮筒(1)的顶部中间部位;每个所述浮筒(1)的顶部都安装有用于拦截水面漂浮物的上部钢丝网结构(6);每个所述浮筒(1)的底部都安装有用于拦截水下漂浮物的下部钢丝网(4);相邻两块下部钢丝网(4)之间通过多组绳夹(7)夹紧连接并形成整块结构;所述下部钢丝网(4)的底端固定有重锤(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拦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1)包括浮筒体(101),所述浮筒体(101)采用半圆柱体空腹结构,在浮筒体(101)的内部充填有聚氨酯泡沫;所述浮筒体(101)的顶部平面中间部位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扣(3)的内凹半圆柱体卡槽(102);所述浮筒体(101)的底端加工有用于安装下部钢丝网(4)的钢丝网安装孔(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拦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体(101)的顶部并位于内凹半圆柱体卡槽(102)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有弧形凹槽(1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拦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钢丝网结构(6)包括固定在浮筒(1)顶端的固定式悬挂柱(601),所述固定式悬挂柱(601)之间固定有上部钢丝网(60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拦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3)包括连接杆(302),连接杆(302)设置在浮筒(1)的内凹半圆柱体卡槽(102)内部;在连接杆(302)的其中一端设置有连接环(301),另一端设置有u型连接杆(303),u型连接杆(303)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和相邻连接环(301)相配合的螺纹圆柱体挂钩(305),螺纹圆柱体挂钩(305)上安装有锁紧螺母(304);所述u型连接杆(303)设置在弧形凹槽(103)所在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拦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盖板(2)包括盖板本体(203),盖板本体(203)的中心部位加工有外凸半圆柱体卡槽(201),盖板本体(203)的两侧翼板通过螺栓(202)和垫片(204)压紧固定在浮筒(1)的顶部中间部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拦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钢丝网(4)的宽度长于浮筒(1)的长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筒和钢丝网组合式拦漂结构,它包括用于漂浮在水面的多个浮筒,相邻浮筒之间通过连接扣相连;所述连接扣通过外凸盖板固定在浮筒的顶部中间部位;每个所述浮筒的顶部都安装有用于拦截水面漂浮物的上部钢丝网结构;每个所述浮筒的底部都安装有用于拦截水下漂浮物的下部钢丝网;相邻两块下部钢丝网之间通过多组绳夹夹紧连接并形成整块结构;所述下部钢丝网的底端固定有重锤。此系统既能实现库区自适应水位漂浮物拦截功能,又能降低拦漂装置水上检修更换的难度,无需考虑整体施工,只需装卸单个拦漂体单元即可,便于后期运行维护。便于后期运行维护。便于后期运行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 夏德锋 陈忠贤 毕明亮 张勇 潘增 封保根 邢喜旺 周涛 唐玉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7
技术公布日:2023/8/1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