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移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235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临时用电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移动支架。


背景技术:

2.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浇筑混凝土结构板面时,经常会遇到使用用电设备无法达到安全用电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临时用电电缆没有架空直接缠绕在竖向钢筋或在板面钢筋上拖移,而在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因踩踏、挤压、打击造成电缆损伤的漏电安全隐患。
3.现有的电缆支架偶见具有支腿或者支架,但一般均为将电缆支架架设与支腿或支架的顶部的交叉或平面上,电缆架设于交叉结构内时,电缆在拖动时容易被方形支腿的棱角或圆形支腿之间形成的锐角结构挂住或卡住造成支腿倾斜翻倒,甚至刮破电缆的绝缘层,电缆架设于平面结构时,由于需要支撑的电缆股数多,无法对其进行限位,在放置或拉动过程中,电缆极易从平面上掉落,另一种支架则是采用环形结构,将电缆穿设于其内,但环形结构为封闭结构,电缆的取放只能找到其端部穿入或穿出,在实际作业时非常不便,另外由于环形结构的支撑面积较小,容易造成电缆的弯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移动支架,以解决电缆架空后放置不稳定和取放不便等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电缆移动支架,包括支架腿,所述支架腿的顶部设置托板,托板上设置架头,架头上设置倒梯形的开槽,开槽的槽壁上设置保护垫,架头的两端面对称设置背靠。
7.为了进一步实现实用新型,所述架头为“u”型结构,开槽为倒等腰梯形。
8.为了进一步实现实用新型,所述背靠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两个直角面分别与架头的端面和托板固定连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长度不大于开槽的底面与托板之间的长度。
9.为了进一步实现实用新型,所述开槽的底面至架头底面的高度为60mm。
10.为了进一步实现实用新型,所述背靠的直角边长50mm。
11.为了进一步实现实用新型,所述保护垫为一整体,与开槽的形状配合。
12.为了进一步实现实用新型,所述支架腿包括三根,均匀设置于托板底部,相邻支架腿之间设置横撑。
13.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的架头设置为“u”型,其顶端开放便于电缆的随取随放和限位,发明人在实际作业中发现向直上直下的开槽中放入多根电缆时容易相互卡住在取放时不够便利,而上大下小的倒梯形开槽由于每一层电缆堆叠的数量均不同,因此不易卡住,更易取放;开槽的槽壁上覆盖保护垫,对开槽的底面和两侧壁及其之间的夹角进行包覆,确保在拖移电
缆时,电缆不会被开槽的棱角刮伤;背靠分别从架头的前后两侧夹住架头,背靠的直角边能够对架头起到支撑作用,能够提高架头的稳定性,背靠的斜面则能够对电缆起到支撑作用,增大电缆与整个装置的接触面积,避免电缆过度弯折,在拖拽电缆时,也能起到缓坡的作用。
15.本实用新型便于在浇筑混凝土结构板面时临时电线电缆统一被架空布设,并可以在整个装置上设置特殊提示色彩,在夜间施工作业时操作人员容易分辨临时用电线路的走向,使用电工具移动更加灵活方便,确保了用电安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架头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背靠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护垫的展开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托板、架头、背靠和保护垫的组装图;
21.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支架腿;2、托板;3、架头;4、开槽;5、保护垫;6、背靠;7、横撑。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3.如图1-5所示,一种电缆移动支架,包括支架腿,支架腿1的顶部设置托板2,支架腿1包括三根,均匀设置于托板2底部,相邻支架腿1之间设置横撑7,托板2上设置架头3,架头3为“u”型结构,架头3上设置倒梯形的开槽4,开槽4为倒等腰梯形,开槽4的底面至架头3底面的高度为60mm,开槽4的槽壁上设置保护垫5,保护垫5为一整体,与开槽4的形状配合,保护垫采用橡胶材质,架头3的两端面对称设置背靠6,背靠6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两个直角面分别与架头3的端面和托板2固定连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a)的长度不大于开槽的4底面与托板2之间的长度,背靠6的直角边长50mm。
24.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装置放置于施工位置,将需要架空的电线电缆放入开槽4内,使其自然落入开槽4底部,背靠6的斜面(b)支撑开槽电线电缆缓慢倾斜后垂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移动支架,包括支架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腿(1)的顶部设置托板(2),托板(2)上设置架头(3),架头(3)上设置倒梯形的开槽(4),开槽(4)的槽壁上设置保护垫(5),架头(3)的两端面对称设置背靠(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头(3)为“u”型结构,开槽(4)为倒等腰梯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6)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两个直角面分别与架头(3)的端面和托板(2)固定连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长度不大于开槽的(4)底面与托板(2)之间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4)的底面至架头(3)底面的高度为60m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6)的直角边长50mm。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垫(5)为一整体,与开槽(4)的形状配合。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腿(1)包括三根,均匀设置于托板(2)底部,相邻支架腿(1)之间设置横撑(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移动支架,包括支架腿,支架腿的顶部设置托板,托板上设置架头,架头上设置倒梯形的开槽,开槽的槽壁上设置保护垫,架头的两端面对称设置背靠。本实用新型的架头设置为“U”型,其顶端开放便于电缆的随取随放和限位,上大下小的倒梯形开槽由于每一层电缆堆叠的数量均不同,因此不易卡住,更易取放;开槽槽壁上覆盖保护垫,确保在拖移电缆时,电缆不会被开槽的棱角刮伤;背靠的直角边能够提高架头稳定性,背靠的斜面则能够对电缆起到支撑作用,增大电缆与整个装置的接触面积,避免电缆过度弯折,在拖拽电缆时,也能起到缓坡的作用。到缓坡的作用。到缓坡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朱路廷 王建雄 俞亮 周云鹏 杨言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7
技术公布日:2023/8/1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