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112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其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而常规的电源是将电池等距排列在电池盒内,再由电池盒安装到汽车底盘上,同时电池运转会产生高热量,电池盒安装一般配备由散热构件,对电池进行温度调控。
3.根据中国专利cn207353424u一种水冷电池箱,具有自带水冷装置能够快速均匀地将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降低电池模组之间温差,可有效保障电池在安全温度范围内工作等优点,但水冷装置的进出水管和与液冷板的连接端均保持同侧设置,冷却介质在液冷板内流动是往复的运动,换热完成的介质依旧在电池组之间流动,无法快速排出,可能影响进入的介质对电池组的散热效果,降低对电池组温度的调控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以解决冷却介质在液冷板内流动是往复的运动,换热完成的介质依旧在电池组之间流动,无法快速排出,可能影响进入的介质对电池组的散热效果,降低对电池组温度的调控能力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包括用于装载电池的盒体:
7.主散热部,其包括进液组件、换热组件和出液组件,其中,
8.进液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盒体内;
9.换热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盒体,与所述进液组件连通;
10.出液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盒体内对应所述进液组件的另一侧上,并与所述换热组件连通;
11.副散热部,其设置于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盒体之间。
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3.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盒体内的第一安装板、设置第一安装板之间的进液管和设置于进液管上的第一支管。
14.进一步的,所述盒体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管与进液口连通。
15.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盒体内的第二安装板、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之间的出液管和设置于出液管上的第二支管。
16.进一步的,所述盒体上设置有与进液口同侧的出液口,所述出液管与出液口连通。
17.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组件位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所述换热组件与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连通。
18.进一步的,所述副散热部包括设置于换热组件上的散热板和设置于散热板上的翅片。
19.进一步的,所述盒体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板抵接于盒体,所述翅片位于散热孔内。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散热部和副散热部,通过进液组件与出液组件的配合,使得处于中间的换热组件一侧进冷却介质,从另一侧排出冷却介质,完成进入换热组件内的冷却介质持续更换,与电池热量交换,缩短冷却介质于换热组件的行程,减小吸热后的介质对电池的影响,同时副散热部配合换热组将热量向盒体外排出,提高了对电池组温度的调控能力。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散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盒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7.1、盒体;2、主散热部;21、进液组件;211、第一安装板;212、进液管;213、第一支管;22、换热组件;221、第二安装板;222、出液管;223、第二支管;23、出液组件;3、副散热部;31、散热板;32、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30.可以理解,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31.请参阅图1-4,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包括用于装载电池的盒体1、主散热部2和副散热部3,主散热部2包括设置于盒体1内的进液组件21,盒体1内设置有与进液组件21连通的换热组件22,盒体1内对应进液组件21的另一侧上设置
有出液组件23,出液组件23与换热组件22连通,换热组件22与盒体1之间设置有副散热部3。
32.基于上述,在电池组对应换热组件22依次放入盒体1内使用时,进液组件21将输入的冷却介质向盒体1内一侧引导,再通入到换热组件22内,在换热组件22内流动过程,冷却介质与电池发生热量交换,随后携带热量向出液组件23流动,最后流出盒体1,而在冷却介质进入时,副散热部3可与电池进行热交换,并将热量从盒体1上方排出,由这样的方式,缩短冷却介质于换热组件的行程,减小吸热后的介质对电池的影响,同时副散热部配合换热组将热量向盒体外排出,提高了对电池组温度的调控能力。
33.请参阅图1-4,进液组件21包括对称设置于盒体1内的第一安装板211、设置第一安装板211之间的进液管212和设置于进液管212上的第一支管213,盒体1上设置有进液口,进液管212与进液口连通,出液组件23包括对称设置于盒体1内的第二安装板221、设置于第二安装板221之间的出液管222和设置于出液管222上的第二支管223,盒体1上设置有与进液口同侧的出液口,出液管222与出液口连通,换热组件22位于进液管212和出液管222之间,换热组件22与第一支管213和第二支管223连通。
34.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从进液口输入到进液管212内,再通过进液管212流到第一支管213,最后进入到换热组件22内,而现有技术中,用于冷却的构件同时起到分隔电池的作用,构件的高度不低于电池高度,而本实施例在换热组件22与电池等高的情况下,由于换热组件22不同高度位置温度不同,通过在靠近换热组件22底部位置设置两组支管,靠近最高点设置一组支管,对应的进液管212数量设计为三根,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换热组件22与电池热交换能力,提高散热效果。
35.基于上述,出液管212和第二支管223的数量与进液管212和第一支管213对应设置,使得进入换热组件22内的冷却介质携带热量单行程排出盒体1,减小了换热完成的介质持续流动对电池散热的影响。
36.请参阅图1-4,副散热部3包括设置于换热组件22上的散热板31和设置于散热板31上的翅片32,盒体1上开设有散热孔,散热板31抵接于盒体1,翅片32位于散热孔内。
37.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板31通过将盒体1内电池产生的热量向盒体1外传导,与经过翅片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实现将盒体1内部热量排出,进而配合换热组件22对盒体1内电池温度调控。
38.基于上述,散热板31优先为导热板,将热量传导翅片32上,与外部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由于翅片32通过散热孔与外界接触,为了防止外界尘埃进入到盒体1内,散热孔的实际长和宽小于散热板31的长和宽,散热板31与盒体1内顶壁贴合,实现对散热孔的密封,由翅片32与外界热交换。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包括用于装载电池的盒体(1),其特征在于,主散热部(2),其包括进液组件(21)、换热组件(22)和出液组件(23),其中,进液组件(21),其设置于所述盒体(1)内;换热组件(22),其设置于所述盒体(1),与所述进液组件(21)连通;出液组件(23),其设置于所述盒体(1)内对应所述进液组件(21)的另一侧上,并与所述换热组件(22)连通;副散热部(3),其设置于所述换热组件(22)与所述盒体(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组件(21)包括对称设置于盒体(1)内的第一安装板(211)、设置第一安装板(211)之间的进液管(212)和设置于进液管(212)上的第一支管(2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管(212)与进液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组件(23)包括对称设置于盒体(1)内的第二安装板(221)、设置于第二安装板(221)之间的出液管(222)和设置于出液管(222)上的第二支管(22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上设置有与进液口同侧的出液口,所述出液管(222)与出液口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2)位于进液管(212)和出液管(222)之间,所述换热组件(22)与第一支管(213)和第二支管(223)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散热部(3)包括设置于换热组件(22)上的散热板(31)和设置于散热板(31)上的翅片(3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板(31)抵接于盒体(1),所述翅片(32)位于散热孔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调控电池容纳装置,包括用于装载电池的盒体,主散热部,其包括进液组件、换热组件和出液组件,其中,进液组件,其设置于盒体内,换热组件,其设置于盒体,与进液组件连通,出液组件,其设置于盒体内对应进液组件的另一侧上,并与换热组件连通,副散热部,其设置于换热组件与盒体之间,通过进液组件与出液组件的配合,使得处于中间的换热组件一侧进冷却介质,从另一侧排出冷却介质,完成进入换热组件内的冷却介质持续更换,与电池热量交换,缩短冷却介质于换热组件的行程,减小吸热后的介质对电池的影响,同时副散热部配合换热组将热量向盒体外排出,提高了对电池组温度的调控能力。了对电池组温度的调控能力。了对电池组温度的调控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魏佳 周汉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宏佳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7
技术公布日:2023/8/1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