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及家用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113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所述储藏容器装置具有第一托壳状食物储藏容器和相对于该第一托壳状食物储藏容器独立的第二托壳状食物储藏容器。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能够为了生成所述储藏容器装置而按规定地堆叠。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储藏容器装置的家用制冷器具。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已知这样的储藏容器装置,其中,这些食物储藏容器是门搁架。在此,这些门搁架这样地上下堆叠,使得它们以其装料开口指向相同的方向。通过这种方式限界储藏体积。此外,在此在一个门搁架的底部的外侧上集成地构造有耦合元件,借助所述耦合元件在堆叠时生成与布置在其下的门搁架的耦合。这种类型的堆叠实现了这些门搁架彼此专门的定位。但是,这些经堆叠的门搁架之间的接口在功能性方面未进一步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至少两个单独的食物储藏容器的储藏容器装置,借助这些食物储藏容器改善了储藏物的储藏条件。同样是任务的还提出了一种相应的家用制冷器具。
4.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所述储藏容器装置具有第一托壳状食物储藏容器和相对于该第一托壳状食物储藏容器独立的第二托壳状食物储藏容器。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能够为了生成所述储藏容器装置而按规定地堆叠。
5.所述储藏容器装置具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在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的堆叠状态中布置在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之间。通过这种方式,这些食物储藏容器之间的接口通过相对于这些食物储藏容器特别是独立的密封件专门进行密封。由此,一方面改善了这些经堆叠的食物储藏容器之间的接口的相关功能,这实现了更具功能性的储藏容器装置。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该接口明显改善的密封性。此外,也通过这种类型的密封件改善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在堆叠状态中的定位。特别是,能够与之相关地也实现位置固定的布置方式。
6.所述密封件具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具有在这些食物储藏容器的堆叠方向上位于上方的上凹部,用于接收上部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自由边缘区域,并且所述密封部具有下凹部,用于接收下部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自由边缘区域。通过所述密封件的子区域的这种特别专门的尺寸设计,可进一步增强密封作用并进一步改善这些经堆叠的食物储藏容器的位置固定的布置方式。通过所述密封部的这类专门的几何形状,该密封件实现了多功能性。由此能够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在所述储藏容器装置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所述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与所述密封件之间的相互接合(ineinandergreifen)。这类咬合的定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上述优势。
7.此外,通过这类构造方案也可构成迷宫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密封作用在一定程度
上是有利的。
8.凹部可以是凹槽形的。凹部可以譬如具有u形的横截面。但也可以譬如具有v形的横截面。可以是对称的v或不对称的v。
9.所述密封件特别是具有横截面是楔形的密封部。这种楔形密封部具有上楔形沟槽作为上凹部,在堆叠状态中,上部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自由边缘区域接合到所述上楔形沟槽中。这种楔形密封部还特别是具有下楔形沟槽作为下凹部,在堆叠状态中,下部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自由边缘区域接合到所述下楔形沟槽中。
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独立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所述储藏容器装置具有第一托壳状食物储藏容器。该第一食物储藏容器具有装料开口,通过所述装料开口能够将储藏物向所述食物储藏容器放入或从所述食物储藏容器取出。所述储藏容器装置还具有相对于该第一托壳状食物储藏容器独立的第二托壳状食物储藏容器。该第二托壳状食物储藏容器具有装料开口,通过所述装料开口能够将储藏物向所述食物储藏容器放入或从所述食物储藏容器取出。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可按规定地为了生成所述储藏容器装置而上下堆叠。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在功能上且按规定地构造成门搁架。这特别是意味着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的首要功能是门搁架的功能。
11.门搁架可理解为:该门搁架被常规设置用于安装在家用制冷器具的门的内侧上。
12.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门搁架具有所述门搁架的侧壁的自由边缘区域,并且所述门搁架在这些自由边缘区域的至少一个自由边缘区域上构造有耦合轮廓,从而使得所述门搁架在堆叠状态中在彼此面向的自由边缘区域上相互接合地耦合。特别是,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上方的上部门搁架在堆叠状态中翻转180
°
并然后放置到下部门搁架上。
13.为了生成所述储藏容器装置,这些食物储藏容器按规定地以其装料开口面向彼此地堆叠,并由此通过这些食物储藏容器的两个子体积构成了相连且闭合的储藏空间。因此,在与之相关地呈现的储藏容器装置中,托壳状地构造的两个门搁架这样彼此按规定地定向,使得它们特别是在高度方向上堆叠并构成了共同的相连的储藏空间。由此提供两个子体积,以生成与之相关地于是相应地更大的储藏空间。通过这类储藏容器装置可以在原则上且按规定地产生整个储藏容器装置的相较于一个食物储藏容器的子体积明显更大的相连的储藏体积。此外,通过食物储藏容器的这种布置方式,通过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和底壁分别构成该共同的储藏空间的直接的限界壁。通过这种方式可避免不被期望的大超出量这种大超出量在储藏方面不再被需要或者在必要情况下不可再被使用,但譬如在将储藏容器装置放入到家用制冷器具中时却需要建造空间。在这些食物储藏容器的堆叠状态中,与之相关地于是创造了相应地更大的储藏空间,但整个储藏容器装置却在其外部尺寸方面尽可能紧凑地被提供。由此,可生成的储藏空间相对于储藏容器装置在这些食物储藏容器的这种堆叠状态中的整体尺寸的比例关系是特别有益的。
14.在这种堆叠的状态中,储藏空间也是完全闭合的。因此,该储藏空间通过两个食物储藏容器的壁来完全限界。因此,完全闭合的盒子也形成了储藏容器装置。
15.储藏容器装置的上述第一独立方面的实施例应被视为储藏容器装置的另一独立方面的有利实施例,反之亦然。
16.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环绕式闭合地构造。这类无中断且相连的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上述优势。
17.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构造成所述密封件的外环绕部。这意味着,在所述密封件的纵轴线所在的平面中,该密封部是外面的部分。所述密封部由此在该实施例中是背离所述储藏容器装置的储藏空间的部分。垂直于堆叠方向观察,所述密封部由此是所述密封件关于该堆叠方向最远的部分。由此实现与所述食物储藏容器的特别有利的耦合。
18.这种楔形密封件特别是构造成燕尾形。这种楔形密封件特别是可与之相关地对称地构造。该对称轴线可与之相关地垂直于所述储藏容器装置的纵轴线定向。所述纵轴线是与之相关的这样的轴线:所述食物储藏容器在该轴线上堆叠。这特别是竖直轴线。该轴线特别呈现堆叠方向。
19.在一种实施例中可设置,上述两个凹部中的一个凹部构造得比在储藏容器装置的纵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个凹部大。这特别是在一种实施例中也涉及楔形沟槽的几何形状。通过这种方式,可生成单个食物储藏容器与密封件之间的各种不同耦合方案。特别是,通过这种方式可实现单个食物储藏容器与密封件(特别是在密封部的区域中)的各种不同保持状态。这在譬如在要取下在高度方向上布置在上方的上部食物储藏容器时是有利的。如果与之相关地上凹部(特别是上楔形沟槽)更大,那么得到的与之相关的与上部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边缘区域之间的耦合力就更小。通过这种方式,可简单地取下该上部食物储藏容器,而不会将密封件局部地从下部食物储藏容器一同取下。密封件与之相关地于是特别是完全保持布置在下部食物储藏容器上。
20.在一种实施例中,通过这些凹部(特别是这些楔形沟槽)的尺寸差异,使得其中一个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自由边缘区域被接收在一个凹部中的允差大于另一个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自由边缘区域被接收在另一个凹部中的允差。与之伴随的优势在上文中已经给出。
21.所述密封件也可旋转180
°
放置并由此于是在上部食物储藏容器上具有更高的耦合力。由此保障了密封件始终保持在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之一上且不会掉落。无论该密封件被如何翻转地放置。
22.在一种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凹部的内限界壁(该内限界壁相较于这一个凹部的外限界壁更靠近储藏容器装置的储藏空间)比另一个凹部的内限界壁(该内限界壁相较于该另一个凹部的外限界壁更靠近储藏容器装置的储藏空间)布置得更靠内。靠近储藏空间的这些后限界壁特别是竖直的限界壁。这些限界壁与之相关地彼此错位地布置,特别是关于其与储藏空间的距离彼此错位地布置。因为正是凹部的这些专门的限界壁有利地限定该凹部相应的尺寸差异,因此该实施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上述优势。单个凹部的其它限界壁可限定为: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边缘区域(在高度方向上观察)或多或少地位于在这些其它限界壁上。由此与之相关地通过这些其它限界壁也应考虑到由于食物储藏容器的重力所导致的一定的按压力。特别是,与之不同地,上文提到的靠近设置的那些内限界壁(特别是当它们竖直定向时)不被加载或仅被极小地加载这类重力。因此,在(特别是仅这些内限界壁的)这种个体化的定位的范畴内的不同大小尺寸设计实现了一种特别有利的方案,以生成用于这些食物储藏容器从密封件松脱的个体化的松脱力。
23.在一种实施例中,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是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门的门搁架。因此,这些食物储藏容器按规定地且关于其首要功能被设置为这类门搁架。作为二级功能,这些食物储藏容器与这类储藏容器装置之间具有配属关系特别是关于其堆
叠的专门类型方面。这种堆叠的类型和定向于是也按规定地限定了这些食物储藏容器的二级功能。
24.在一种实施例中,在门搁架的侧壁上构造有悬挂条。门搁架可借助该悬挂条按规定地悬挂在家用制冷器具的门的内侧上。在一种实施例中,密封件构造具有密封接片(dichtungslasche)。所述密封接片布置在悬挂条的上侧上。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密封件与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上边缘区域之间的直接接触。更多地,密封件在该专门的部位上延伸超出该边缘区域并伸到悬挂条的上侧上。通过这种方式特别是也可实现这两个门搁架的两个悬挂条之间的密封功能性。
25.在一种实施例中,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大小为至少5cm、特别是至少7cm。由此也构成相应的托壳状成型部分,这些成型部分提供了用于容置储藏物的相应的子体积。在一种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食物储藏容器在其底部的外侧上具有耦合结构。所述耦合结构特别是集成到所述底部中并由此与之一体式地构造。所述底部的外侧是背离所述子体积的一侧。所述耦合结构能够与另一食物储藏容器的上边缘区域防滑脱地耦合,从而使得其中一个食物储藏容器以其底部面向另一个食物储藏容器并可堆叠在另一个食物储藏容器上。这在另一种相应的实施例中意味着:按规定地可设置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的两种不同堆叠类型。因此,所述储藏容器装置按规定地构造用于使这些食物储藏容器选择性地以两种不同的堆叠类型相互耦合并由此上下堆叠。由此,在第一堆叠状态中能够构成唯一的共同的且更大的储藏空间,在该储藏空间中能够储藏专门的储藏物,也包括较大型储藏物。如果另一方面设置了一个食物储藏容器的单个子体积分别足以用于储藏储藏物,那么可使用第二种堆叠类型。由此于是也可行的是,在单个的且于是独立的子体积中储藏不同的(在必要情况下也不应该或者不能共同一起储藏的)储藏物。譬如由于相互影响有效期和/或从某一储藏物到另一储藏物的不被期望的气味传递时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6.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食物储藏容器在堆叠状态中可以是在堆叠中位于下方的容器并以装料开口面向第一食物储藏容器的底部。所述耦合结构可通过所述装料开口伸入到位于下方的第二食物储藏容器的容置体积(或子体积)中。与之相关地,在必要情况下可实现上文中在开篇现有技术部分所提及的耦合结构。就此而言,耦合结构可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是构造在底部的角区域中的)耦合元件。这些耦合元件特别是可c形地成型。
27.在一种实施例中,这些食物储藏容器在第一堆叠类型中布置为相对彼此不可移动,在所述第一堆叠类型中构成共同的相连的储藏空间。特别是由此在堆叠的状态中设置的是,这些食物储藏容器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中彼此不可移动地布置。这特别是通过专门设计的密封件来实现或至少辅助。
28.在一种实施例中设置,一个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上述自由边缘区域具有终止的(abschlieβende)棱边面。这个上边缘区域构造为耦合结构,用于与另一个食物储藏装置耦合以构成储藏容器装置。为此,该棱边面倾斜于水平面布置。水平面就此而言特别是平行于食物储藏容器的底部的平面定向。通过棱边面的这类倾斜姿态,该上边缘区域在其自由端部处几乎逐渐变窄地构造。通过这类在横截面中逐渐变尖的构造方案,可达到与所述密封件之间特别有利的耦合方案。特别是,可就此而言达到用于密封件的楔形密封部的楔形沟槽的大面积地(特别是准确匹配地)接收或容置。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边缘区域在该楔形沟槽中特别有利的放置。
29.在一种实施例中,该棱边面从内端部朝外端部向外倾斜下降地定向。在此,内端部比外端部更靠近食物储藏容器的子体积。这种棱边面特别是无中断的且完全环绕式地构造在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自由边缘区域上。
3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根据上述方面或任一有利的实施例所提到的储藏容器装置的家用制冷器具。
3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独立的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食物储藏容器。所述食物储藏容器可以是储藏容器装置的组成部分。所述储藏容器装置可根据上述方面或任一有利的实施例构造。所述食物储藏容器具有托壳(schale),所述托壳按规定地构造用于容置储藏物。所述托壳具有底部。所述托壳还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和所述底部一起限界所述食物储藏容器的容置体积或子体积。这些侧壁具有背离所述底部并暴露(或者说处于自由状态)的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具有终止的棱边面。所述边缘区域构造为耦合结构,用于与另一个食物储藏容器和/或与储藏容器装置的密封件相耦合以构成储藏容器装置,其中,所述棱边面(特别是在横截面中考虑)倾斜于水平面布置。
32.所述棱边面的定向的与之相关的有利的实施例,如上面所提及的那样,在这里同样适用。这些侧壁的边缘区域还限界所述托壳的装料开口。
3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根据上述方面或任一有利的构造方案所述的食物储藏容器和/或具有至少一个根据上述方面或任一有利的构造方案所述的储藏容器装置和/或门的家用制冷器具,在所述门上,储藏容器装置和/或食物储藏容器像通过上述方面所呈现的那样布置在内侧上。所述家用制冷器具可以是冷藏器具或冷冻器具或冷藏冷冻组合器具。
34.通过“上”、“下”、“前”、“后”、“水平”、“竖直”、“深度方向”、“宽度方向”、“高度方向”等表述给出的是在常规使用和常规布置食物储藏容器或储藏容器装置或家用制冷器具时出现的位置和定向。
3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从权利要求、附图和附图说明中得出。前面在说明书中提及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下面在附图说明中提及的和/或在附图中单独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可以分别给出的组合,而且也可以其它的组合使用,而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由此,附图中未精准示出和阐释但通过单独的特征组合从所阐释的实施方式出发并可由之生成的实施方式也应当看做由本实用新型涵盖和公开。由此,不具有原始撰写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所有特征的实施方式和特征组合也应看做被公开。此外,超出或偏离在权利要求的引用部分所呈现的特征组合的实施方式和特征组合也应看做特别是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公开。
附图说明
36.接下来基于示意性附图进一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示出:
37.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家用制冷器具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其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藏容器装置的实施例;
38.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有多个门搁架和储藏容器装置的门的示意性透视图;
39.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藏容器装置的实施例的子组件的透视图;
40.图4:图3中的子区域的放大子视图;
41.图5:具有仍单独的食物储藏容器的储藏容器装置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42.图6:根据图5的储藏容器装置的透视图并且处于这些食物储藏容器的上下堆叠的状态中;和
43.图7:根据图6的储藏容器装置的剖视图。
44.在附图中,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45.在图1中,在示意图中示出了家用制冷器具1,所述家用制冷器具1可以是冷藏器具或冷冻器具或冷藏冷冻组合器具。所述家用制冷器具1具有壳体2,在所述壳体2中可构造有至少一个用于食物的容置空间3。所述容置空间3通过内部容器4的壁限界。所述容置空间3可以是冷藏格或冷冻格。此外,所述家用制冷器具1具有门5,所述门5可摆动地布置在所述壳体2上。所述门5布置用于封闭所述容置空间3。所述门5具有内壁6,所述内壁6在闭合状态中面向所述容置空间3。在实施例中,在该内壁6上布置有门搁架7。此外,在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内壁6上布置有储藏容器装置8。所述储藏容器装置8在实施例中具有两个食物储藏容器9和10。这些食物储藏容器9和10在此同样是门搁架。这些食物储藏容器9和10在图1中示意性地以在高度方向(y方向)上堆叠的状态示出。但是,这些食物储藏容器9和10也可以彼此独立地设置并且分别个体化地针对自身考虑地布置在所述门5上,如在图5中示例性地示出那样。
46.在图2中,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家用制冷器具1的门5。在此示例性地示出了多个单独的(特别是各自一体式的)门搁架7。这些门搁架7分别构造成托壳状。因此,这些门搁架7分别具有底壁和侧壁。这些所提及的壁分别限界子体积(或容置体积)。这些门搁架7向上敞开并与之相关地具有装料开口。这些门搁架7可具有不同的子体积,以容置不同的储藏物。
47.此外,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也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不同的储藏容器装置8和8
′
。这两个储藏容器装置8和8
′
在其尺寸方面不同地设计。如这里也可看到地,这些储藏容器装置8和8
′
布置(特别是悬挂)在所述门5的内侧上。这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这些食物储藏容器中的至少一个食物储藏容器(特别是在高度方向上分别位于下方的下部食物储藏容器10或10
′
)具有耦合结构(特别是悬挂条)。借助这种耦合结构,下部食物储藏容器10或10
′
和由此相应地整个储藏容器装置8或8
′
直接布置(特别是直接悬挂)在构造在所述门5的内侧上的载体结构11上。由此,储藏容器装置8或8
′
能够以自由悬伸的方式(freikragend)悬挂在所述门5的该内侧上。
48.在图3中,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储藏容器装置8的食物储藏容器10。该食物储藏容器10具有底部12和侧壁13。由此限界子体积14。在图3中也可以看到在此构造成悬挂条的耦合结构15。
49.这些侧壁13具有上边缘区域16。该上边缘区域16限界所述食物储藏容器10的装料开口17。
50.在实施例中,所述储藏容器装置8也具有密封件18。所述密封件18特别是相对于所述食物储藏容器10独立的组件。所述密封件18直接布置在所述上边缘区域16上。所述密封件18在此环绕式闭合地构造。此外,所述密封件18也具有密封接片19。所述密封接片19也在
悬挂条(或耦合结构15)的上侧20上延伸。
51.所述密封件18在实施例中具有密封部21。该密封部21在此是楔形的。在图4中的放大子视图中可以更好地看到该密封部21。在此,所述密封件18的轮廓边缘通过线22示意性地标出。通过这种方式示出所述密封件18在垂直于所述密封件18的纵轴线a定向的剖面中的几何形状。这种楔形密封部21与之相关地燕尾形地成型。在高度方向上观察,密封部21在一种实施例中具有上凹部。该上凹部在一种实施例中是上楔形沟槽23。在高度方向上观察,密封部21在一种实施例中具有下凹部。该下凹部在此是下楔形沟槽24。如在图4中已经可以看到的那样,上楔形沟槽23通过倾斜的外限界壁25以及通过内限界壁26限界。相应地,下楔形沟槽24通过外限界壁27和内限界壁28限界。关于“外”和“内”的概念与之相关地指的是相对于子体积17的位置。由此,这些内限界壁26和28比这些外限界壁25和27距离子体积17更近。
52.这些楔形沟槽23和24按规定地构造用于引入(或接收)一方面所述上边缘区域16和另一方面所述储藏容器装置8的另一食物储藏容器9的另一上边缘区域。
53.为此,在图5中示出了储藏容器装置8的实施例的竖直剖面图。通过纵轴线b在此示出该储藏容器装置8的食物储藏容器9和10的堆叠方向。如在图5中可以看到的那样,所述密封件18放置在所述上边缘区域16上。
54.为了在第一堆叠状态中堆叠,翻转所述食物储藏容器10,其中,所述第一堆叠状态按规定是可行的并被预先设定。因此,上部食物储藏容器以其装料开口29面向下部食物储藏容器10的装料开口30。在此,食物储藏容器9同样托壳状地构造。该食物储藏容器9具有底部31和侧壁32。同样,该食物储藏容器9在此在一种实施例中也具有悬挂条作为耦合结构33。与之相关地,由此,该食物储藏容器9可构造为与食物储藏容器10相同。
55.如在图5中还可以看到的那样,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底部12的外侧12a上集成地构造有耦合结构34。补充于或替换于此,可在食物储藏容器9的底部31的外侧31a上集成地构造有耦合结构35。由此,也可以有利的方式实现第二种堆叠类型。在该堆叠类型中,上部食物储藏容器9譬如能够以其装料开口29背离所述装料开口30地定位,并且所述底部31直接放置在特别是所述密封件18上。食物储藏容器9具有子体积36。该子体积36是容置体积。
56.于是,在图5中所示出的位置中,在将上部食物储藏容器9放置到所述密封件18上时构成了闭合的储藏容器8,正如该储藏容器8在根据图6的组装并堆叠的状态中所示出的那样。通过这种方式,通过这些单独的且分别一体式地构造的食物储藏容器9和10的子体积17和36构成了根据图6中的视图的整体相连的储藏空间37。
57.在图7中示出了图6中的食物储藏容器8的子视图,其中,在此沿图6中的剖线vii-vii划出剖面。如图7所示,所述上边缘区域16具有棱边面40。该棱边面4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该棱边面40与之相关地向外倾斜地下降。上部食物储藏容器9的侧壁32的上边缘区域38同样具有棱边面39。该棱边面39在此在实施例中同样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由此,这些上边缘区域16和38可沉入(特别是形状准确地沉入)这些楔形沟槽23和24中。于是,这些上边缘区域38和16大面积地以其棱边面39和40承放在外限界壁25和27上。
58.在一种实施例中可设置,这些内限界壁28和26彼此错位地布置。这些内限界壁28和26在此竖直地定向,但在水平方向上和由此垂直于堆叠方向b彼此错位地布置。特别是,在高度方向上并由此在堆叠方向b上位于上方的上部内限界壁26相较于与之相关的位于下
方的下部内限界壁28进一步向内错位。这意味着,上部内限界壁26比下部内限界壁28更靠近整个储藏空间37。
59.通过这种方式,这些楔形沟槽23和24具有不同的允差。这促成了按规定地在堆叠方向b上位于上方的上部食物储藏容器9更容易取下,从而使得在取下时能够更简单地与密封件18松脱,与此不同地,密封件18则保持定位在下部食物储藏容器10上。
60.原则上来说,密封件18可以从这两个食物储藏容器9、10可逆地取下并再次布置。特别是,在一种实施例中,下部食物储藏容器10的上边缘区域16以棱边面40贴靠在外限界壁27上并也以该上边缘区域16的内侧贴靠在内限界壁28上。与之相关地可设置,上边缘区域38譬如仅以棱边面39承放在外限界壁25上。就此而言也可行的是,上边缘区域38的内侧不贴靠或者仅稍微贴靠在内限界壁26上。
61.附图标记列表
62.1家用制冷器具
63.2壳体
64.3容置空间
65.4内部容器
66.5门
67.6内壁
68.7门搁架
69.8储藏容器装置
[0070]8′
储藏容器装置
[0071]
9储藏容器
[0072]
10储藏容器
[0073]
10
′
储藏容器
[0074]
11载体结构
[0075]
12底部
[0076]
12a外侧
[0077]
13侧壁
[0078]
14子体积
[0079]
15耦合结构
[0080]
16边缘区域
[0081]
17装料开口
[0082]
18密封件
[0083]
19密封接片
[0084]
20上侧
[0085]
21密封部
[0086]
22线
[0087]
23上楔形沟槽
[0088]
24下楔形沟槽
[0089]
25外限界壁
[0090]
26内限界壁
[0091]
27外限界壁
[0092]
28内限界壁
[0093]
29装料开口
[0094]
30装料开口
[0095]
31底部
[0096]
31a外侧
[0097]
32侧壁
[0098]
33耦合结构
[0099]
34耦合结构
[0100]
35耦合结构
[0101]
36子体积
[0102]
37储藏空间
[0103]
38边缘区域
[0104]
39棱边面
[0105]
40棱边面
[0106]
b纵轴线
[0107]
x宽度方向
[0108]
y高度方向
[0109]
z深度方向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具有托壳状的第一食物储藏容器和相对于该第一食物储藏容器独立的托壳状的第二食物储藏容器,所述第二食物储藏容器能够与所述第一食物储藏容器堆叠以生成所述储藏容器装置(8,8'),其中,所述储藏容器装置(8,8')具有密封件(18),在堆叠状态中,所述密封件布置在上述两个食物储藏容器之间,其中,所述密封件(18)具有密封部(21),所述密封部具有上凹部,用于接收上部的所述第一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32)的自由边缘区域(38),并且所述密封部(21)具有下凹部,用于接收下部的所述第二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13)的自由边缘区域(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21)环绕式闭合地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楔形的密封部(21)构造成所述密封件(18)的外环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凹部中的一个凹部构造成大于另一个凹部,通过尺寸差异使得所述第一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32)的自由边缘区域(38)被接收在一个凹部中的允差大于所述第二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13)的自由边缘区域(16)被接收在另一个凹部中的允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一个凹部的内限界壁(26)比另一个凹部的内限界壁(28)布置得更靠内,其中,这一个凹部的内限界壁(26)相较于这一个凹部的外限界壁(25)更靠近所述储藏容器装置(8,8')的储藏空间(37),并且该另一个凹部的内限界壁(28)相较于该另一个凹部的外限界壁(27)更靠近所述储藏容器装置(8,8')的储藏空间(37)。6.根据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21)是楔形密封部(21),所述楔形密封部具有上楔形沟槽(23)作为上凹部,上部的所述第一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32)的自由边缘区域(38)接合到所述上楔形沟槽中,和所述楔形密封部(21)具有下楔形沟槽(24)作为下凹部,下部所述第二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13)的自由边缘区域(16)接合到所述下楔形沟槽中。7.根据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食物储藏容器是用于家用制冷器具(1)的门(5)的门搁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在门搁架的侧壁上构造有悬挂条作为耦合结构,所述门搁架能够借助所述悬挂条按规定地悬挂在所述门(5)的内侧上,其中,所述密封件(18)以密封接片(19)布置在所述悬挂条的上侧(20)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搁架能够借助所述悬挂条按规定地悬挂在载体结构(11)上。10.根据权利要求1、2、5、8、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高度为至少5cm。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食物储藏容器的侧壁的高度为至少7cm。12.根据权利要求1、2、5、8、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食物储藏容器在底部的外侧上具有耦合结构,所述耦合结构能够与另一个食物储藏容器的上边缘区域防滑脱地耦合,从而使得一个食物储藏容器能够以其底部面向另一个食物储藏容器地堆叠在该另一个食物储藏容器上。13.根据权利要求1、2、5、8、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储藏容器具有装料开口,其中,所述食物储藏容器为了生成所述储藏容器装置(8,8')而以所述装料开口面向彼此地堆叠并由此通过所述食物储藏容器的子体积构成相连的且闭合的储藏空间(37)。14.根据权利要求1、2、5、8、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在堆叠状态中,这些食物储藏容器在垂直于堆叠方向(b)的平面中相对彼此不可移动地布置。15.一种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具有:-托壳状的第一食物储藏容器,所述第一食物储藏容器具有装料开口(29),通过该装料开口能够将储藏物放入到所述第一食物储藏容器中或从所述第一食物储藏容器取出,和-相对于所述第一食物储藏容器独立的托壳状的第二食物储藏容器,所述第二食物储藏容器具有装料开口(30),通过该装料开口能够将储藏物放入到所述第二食物储藏容器中或从所述第二食物储藏容器取出,并且所述第二食物储藏容器能够与所述第一食物储藏容器堆叠以生成所述储藏容器装置(8,8'),其中,所述食物储藏容器是门搁架,其中,为了生成所述储藏容器装置(8,8'),所述食物储藏容器以所述装料开口面向彼此地堆叠并由此通过所述食物储藏容器的子体积构成相连且闭合的储藏空间(37)。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搁架具有侧壁的自由边缘区域,并且在所述自由边缘区域的至少一个自由边缘区域上构造有耦合轮廓,从而使得所述门搁架在堆叠状态中在彼此面向的自由边缘区域上相互接合地耦合。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其特征在于,在高度方向(y)上位于上方的门搁架在堆叠状态中翻转180
°
并放置在位于下方的门搁架上。18.一种家用制冷器具(1),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储藏容器装置,所述储藏容器装置布置、特别是悬挂在所述家用制冷器具(1)的门(5)上。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家用制冷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藏容器装置悬挂在所述家用制冷器具(1)的门(5)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储藏容器装置(8,8
技术研发人员:I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0
技术公布日:2023/8/1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