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复温急救装置

未命名 08-20 阅读:89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急救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户外复温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2.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人较长时间暴露在较冷环境中,保温措施不佳时便容易出现失温。
3.失温者的抢救措施包括采用保温物品覆盖或包裹失温者减少其热量散失;喝热水;将失温者转移离开寒冷环境;将温热的盐水静脉注射液注入静脉以帮助加热血液等。
4.对应上述抢救措施,需要相应的抢救物品。减少失温者热量散失可采用复温袋,复温袋是保温材料制成的袋子,将失温者置入复温袋,复温袋完全包裹失温者,可减少其热量散失。将失温者转移离开寒冷环境则需要采用担架。温热注射液注射需要注射器等注射用品。
5.申请人户外急救实践中发现,要很好地对失温者进行急救需要携带的物品较多,失温现象往往出现在野外,物品携带很不方便,尤其是担架这样的体积较大的物品。现有复温袋是基本封闭的袋子,仅失温者头部可露出,不便于进行输液复温。输液复温要将液体瓶挂高,缺少野外使用的输液架来挂高液体瓶,常规输液杆只能人手举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具有复温、转移、方便输液功能的户外复温急救装置。
7.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户外复温急救装置包括复温袋、担架长杆、担架短杆和输液杆;复温袋包括复温袋主体、承重片和套管,承重片位于复温袋主体下方并与复温袋主体连接,承重片的左右两边均连接有套管;担架长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担架长杆分别位于复温袋主体的左右两边,担架长杆穿过套管;担架短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担架短杆分别位于复温袋主体的前后方,担架短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担架长杆可拆卸连接;输液杆与一个担架短杆可拆卸连接。
8.进一步的是:复温袋主体上具有头部孔、拉链、手部孔和遮挡片,头部孔位于复温袋主体的前部,拉链从复温袋主体的后部延伸至头部孔,手部孔的数量为两个,手部孔位于复温袋主体的中部,两个手部孔分别位于拉链的左右两边,遮挡片遮挡手部孔并可揭开。
9.进一步的是:担架短杆包括短杆主体、连接套和顶紧螺钉,短杆主体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套,顶紧螺钉与连接套螺纹连接,连接套套在担架长杆上,顶紧螺钉顶紧担架长杆。
10.进一步的是:输液杆包括输液杆主体、防掉袋和挂钩,防掉袋和挂钩均与输液杆主体的上端连接,挂钩位于防掉袋的正上方,挂钩可旋转至离开防掉袋。
11.进一步的是:防掉袋由保温材料制成。
12.进一步的是:输液杆主体的下端具有第一螺纹部,第一螺纹部与担架短杆螺纹连
接。
13.进一步的是:输液杆包括防护盖;输液杆主体上具有位于第一螺纹部下方的第二螺纹部和插杆,插杆的下端形状为锥形;防护盖盖住插杆并与第二螺纹部螺纹连接,防护盖的外径小于第一螺纹部的螺纹的小径。
14.进一步的是:担架长杆包括两个长杆单体,两个长杆单体螺纹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可组装使用或部分部件单独使用。复温袋起到包裹失温者减少热量散失的作用,只需复温时可只使用复温袋。需要转移失温者时,将担架长杆穿过套管,并将担架短杆与担架长杆连接,复温袋、担架长杆和担架短杆即共通组成担架,可转移失温者。需要输液复温时,将输液杆与担架短杆连接,即可将液体袋挂在输液杆上进行输液。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复温、转移、方便输液功能。
16.2、本实用新型利用复温袋与担架长杆和担架短杆结合形成担架,抢救人员携带物品得以减少。并且本实用新型除了复温袋外,仅包括几个细长杆,如图10所示,各部件能够拆开,放置在包装袋中,携带很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是户外复温急救装置主视图;
18.图2是户外复温急救装置俯视图;
19.图3是复温袋主视图;
20.图4是复温袋俯视图;
21.图5是复温袋左视图;
22.图6是担架短杆结构图;
23.图7是输液杆结构图;
24.图8是输液杆下部放大图;
25.图9是担架长杆结构图;
26.图10是户外复温急救装置携带状态图;
27.图中标记为:复温袋1、复温袋主体11、头部孔111、拉链112、手部孔113、遮挡片114、承重片12、套管13、担架长杆2、长杆单体21、担架短杆3、短杆主体31、连接套32、顶紧螺钉33、输液杆4、输液杆主体41、第一螺纹部411、第二螺纹部412、插杆413、防掉袋42、挂钩43、防护盖44、包装袋5。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9.如图1至图5所示,户外复温急救装置包括复温袋1、担架长杆2、担架短杆3和输液杆4;复温袋1包括复温袋主体11、承重片12和套管13,承重片12位于复温袋主体11下方并与复温袋主体11连接,承重片12的左右两边均连接有套管13;担架长杆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担架长杆2分别位于复温袋主体11的左右两边,担架长杆2穿过套管13;担架短杆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担架短杆3分别位于复温袋主体11的前后方,担架短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担架长杆2可拆卸连接;输液杆4与一个担架短杆3可拆卸连接。
30.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可组装使用或部分部件单独使用。复温袋1起到包裹失温者减
少热量散失的作用,只需复温时可只使用复温袋1。需要转移失温者时,将担架长杆2穿过套管13,并将担架短杆3与担架长杆2连接,复温袋1、担架长杆2和担架短杆3即共通组成担架,可转移失温者。需要输液复温时,将输液杆4与担架短杆3连接,即可将液体袋挂在输液杆4上进行输液,实现边转移失温者边输液。
31.如图3至5所示,复温袋主体11可以与现有复温袋相同,由保温材料制成,复温袋主体11上具有头部孔111和拉链112,头部孔111位于复温袋主体11的前部,拉链112从复温袋主体11的后部延伸至头部孔111。拉开拉链112,将失温者放入复温袋主体11,再拉上拉链112,复温袋主体11即可包裹失温者。复温袋1与现有复温袋的区别是增设了承重片12和套管13。复温袋1参与组成担架时,承重片12承受失温者体重,承重片12可用承重能力强的布料制成,例如帆布。套管13用于插入担架长杆2,其材料可以与承重片12相同。
32.为了便于输液,优选复温袋主体11上具有手部孔113和遮挡片114,手部孔113的数量为两个,手部孔113位于复温袋主体11的中部,两个手部孔113分别位于拉链112的左右两边,遮挡片114遮挡手部孔113并可揭开。
33.手部孔113大致与失温者手部位置对应,揭开遮挡片114,输液管路即可伸入连接到失温者手上。遮挡片114遮挡手部孔113起到保温作用。
34.担架短杆3的具体结构优选如图6所示,包括短杆主体31、连接套32和顶紧螺钉33,短杆主体31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套32,顶紧螺钉33与连接套32螺纹连接。将连接套32套在担架长杆2上,顶紧螺钉33顶紧担架长杆2,担架短杆3即与架长杆2连接。顶紧螺钉33顶紧担架长杆2的作用是防止担架短杆3移动。
35.输液杆4的具体结构优选如图7和8所示,包括输液杆主体41、防掉袋42和挂钩43,防掉袋42和挂钩43均与输液杆主体41的上端连接,挂钩43位于防掉袋42的正上方,挂钩43可旋转至离开防掉袋42。
36.输液时,先将挂钩43旋转至离开防掉袋42,避免妨碍液体袋放入防掉袋42。然后将液体袋放入防掉袋42。然后将挂钩43转回,并将液体袋挂在挂钩43上。防掉袋42用于容纳液体袋,失温者转移时,输液杆4明显晃动,防掉袋42可防止液体袋因晃动掉落。防掉袋42的下端应具有开孔,以便输液管路从该开孔伸入连接液体袋。为了避免减缓液体降温,优选防掉袋42由保温材料制成。
37.输液杆4与担架短杆3连接可边转移病人边输液,输液杆4与担架短杆3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是:输液杆主体41的下端具有第一螺纹部411,第一螺纹部411与担架短杆3螺纹连接。
38.为了便于原地进行输液,优选输液杆4包括防护盖44;输液杆主体41上具有位于第一螺纹部411下方的第二螺纹部412和插杆413,插杆413的下端形状为锥形;防护盖44盖住插杆413并与第二螺纹部412螺纹连接,防护盖44的外径小于第一螺纹部411的螺纹的小径。
39.插杆413的下端形状为锥形,利于插入地面。打开防护盖44,将插杆413插入地面,输液杆4即可用于原地输液。防护盖44的作用是防止插杆413伤人。防护盖44的外径小于第一螺纹部411的螺纹的小径,因此,防护盖44可穿过担架短杆3上的螺纹孔,不妨碍第一螺纹部411与担架短杆3螺纹连接。
40.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各部件能够拆开,放置在包装袋5中,携带很方便;其中复温袋1可折叠放入包装袋5。为了更加轻便,本实用新型的各杆件可用铝合金或其他轻质且
强度足够的材料制成。
41.担架长杆2是较长的杆件,若是整体式的则不利于装入包装袋5,因此本实用新型优选担架长杆2包括两个长杆单体21,两个长杆单体21螺纹连接。如此可将担架长杆2拆开放入包装袋5。

技术特征:
1.户外复温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温袋(1)、担架长杆(2)、担架短杆(3)和输液杆(4);复温袋(1)包括复温袋主体(11)、承重片(12)和套管(13),承重片(12)位于复温袋主体(11)下方并与复温袋主体(11)连接,承重片(12)的左右两边均连接有套管(13);担架长杆(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担架长杆(2)分别位于复温袋主体(11)的左右两边,担架长杆(2)穿过套管(13);担架短杆(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担架短杆(3)分别位于复温袋主体(11)的前后方,担架短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担架长杆(2)可拆卸连接;输液杆(4)与一个担架短杆(3)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复温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复温袋主体(11)上具有头部孔(111)、拉链(112)、手部孔(113)和遮挡片(114),头部孔(111)位于复温袋主体(11)的前部,拉链(112)从复温袋主体(11)的后部延伸至头部孔(111),手部孔(113)的数量为两个,手部孔(113)位于复温袋主体(11)的中部,两个手部孔(113)分别位于拉链(112)的左右两边,遮挡片(114)遮挡手部孔(113)并可揭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复温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担架短杆(3)包括短杆主体(31)、连接套(32)和顶紧螺钉(33),短杆主体(31)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套(32),顶紧螺钉(33)与连接套(32)螺纹连接,连接套(32)套在担架长杆(2)上,顶紧螺钉(33)顶紧担架长杆(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复温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液杆(4)包括输液杆主体(41)、防掉袋(42)和挂钩(43),防掉袋(42)和挂钩(43)均与输液杆主体(41)的上端连接,挂钩(43)位于防掉袋(42)的正上方,挂钩(43)可旋转至离开防掉袋(4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户外复温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掉袋(42)由保温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户外复温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液杆主体(41)的下端具有第一螺纹部(411),第一螺纹部(411)与担架短杆(3)螺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户外复温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液杆(4)包括防护盖(44);输液杆主体(41)上具有位于第一螺纹部(411)下方的第二螺纹部(412)和插杆(413),插杆(413)的下端形状为锥形;防护盖(44)盖住插杆(413)并与第二螺纹部(412)螺纹连接,防护盖(44)的外径小于第一螺纹部(411)的螺纹的小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复温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担架长杆(2)包括两个长杆单体(21),两个长杆单体(21)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户外复温急救装置,涉及急救器械领域,提供一种携带方便,具有复温、转移、方便输液功能的户外复温急救装置。户外复温急救装置包括复温袋、担架长杆、担架短杆和输液杆;复温袋包括复温袋主体、承重片和套管,承重片位于复温袋主体下方并与复温袋主体连接,承重片的左右两边均连接有套管;担架长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担架长杆分别位于复温袋主体的左右两边,担架长杆穿过套管;担架短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担架短杆分别位于复温袋主体的前后方,担架短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担架长杆可拆卸连接;输液杆与一个担架短杆可拆卸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王科 王艺燕 李光裕 宁倩 廖灯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3/8/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