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鲜食枣采摘梯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121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枣采摘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鲜食枣采摘梯。


背景技术:

2.枣品种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按用途来分为制干、鲜食、兼用、蜜枣和观赏五类。鲜食枣品种是指果实适宜鲜食的枣品种。其特点是果肉脆、汁液多,味甜或酸甜、适口性强。鲜食枣的特性决定了其采摘方法只能是手工。枣树一般都比较高,为了采摘方便,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通过不断剪枝修枝,可将其控制在3.5米以下,但对于人类来说仍然太高了,因此采摘过程中高一点地方的枣需要借助梯子,这样就导致采摘过程中爬上爬下,很不方便,影响采摘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鲜食枣采摘梯。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鲜食枣采摘梯,其特征是,包括结构相同的前行走梯和后行走梯,它们分别包括两个支撑梯架,两个支撑梯架下端设有行走轮,两个支撑梯架上端通过平台连接,其中前行走梯的平台为筒状,所示后行走梯的平台向前延伸出工作台板,所述工作台板插入前行走梯的平台内。
6.两个所述平台上均设有护栏。
7.所述工作台板由固定部分和折叠部分铰接而成,所述折叠部分的铰接端设有凹槽,所述固定部分的铰接端延伸出与凹槽配套的搭板。
8.所述折叠部分外端为t型。
9.所述工作台板套有套筒,所述套筒固定连接辅助支撑架,所述辅助支撑架下端为t型或三角形并安装辅助行走轮。
10.所述折叠部分外端设有两个拱形支架,每个拱形支架安装一个工字型的定滑轮;在后行走梯的靠前的支撑梯架上固设有后拉绳,所述后拉绳穿过前行走梯后绕过其中一个定滑轮后系在前行走梯上;前行走梯靠前的支撑梯架上固设有前拉绳,所述前拉绳绕过另一个定滑轮后系在后行走梯上。
11.所述工作台板为弧形板。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两个行走梯都可以独立工作,当在其中一个行走梯上工作时,可以通过操作拉绳牵引另一个行走梯前进,这样就可以实现不用下梯子就能大范围工作了;工作台板的设置可以加大每次工作的范围,减少行走次数,提高工作效率,而工作台板的折叠设置,又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尽可能小地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16.图2为辅助支撑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a向的局部(后拉绳,前拉绳与其相同)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中b向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4中d-d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1中c向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图1中前行走梯上的平台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前行走梯,2后行走梯,3支撑梯架,4平台,5工作台板,51固定部分,52折叠部分,53搭板,54凹槽,6套筒,7辅助支撑架,71辅助行走轮,8行走轮,9护栏,10拱形支架,11定滑轮,111沟槽,12后拉绳,13前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2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该种鲜食枣采摘梯,包括前行走梯1和后行走梯2,它们的基本结构一样,都有两个支撑梯架3,撑开后呈八字分布,两个支撑梯架3上端通过平台4连接,其中前行走梯1的平台4为前后方向的筒状;后行走梯2的平台4向前延伸出工作台板5,工作台板5为折叠型的:与后行走梯2的平台4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分51,与固定部分51铰接的折叠部分52,折叠部分52穿过前行走梯1的平台4后,其端部为t形,t形的这一横的长度大于前行走梯1的筒状平台4的内径,也就是说,工作台板5不能从上述平台4抽出来。
24.为了便于折叠,固定部分51的长度大于前行走梯1的平台4的前后长度。
25.固定部分51的铰接端向折叠部分52延伸出搭板53,折叠部分52的铰接端开有凹槽54,这样就使得折叠部分52只能向下折叠,而不能向上折叠,固定部分51和折叠部分52展平后,搭板53正好位于凹槽54内。
26.为了增加稳定性,在工作台板5上套一个套筒6,套筒6下端固定连接一个辅助支撑架7,这时的固定部分51的长度就要大于套筒6与筒状的平台4的长度之和。
27.每个支撑梯架3下端都安装两个行走轮8,左右各一;辅助支撑架7下端为t型或三角形并安装辅助行走轮71,辅助行走轮71共四个,左右各两个。行走轮8和辅助行走轮71都可以安装脚刹。
28.为了安全,在两个平台4上都加装护栏9。
29.以上工作台板5为直线型,适合在相邻排的枣树间隙前后移动。
30.如果要围绕一个枣树工作,可以把工作台板5设置成弧形板,相应地前行走梯1的平台4也要是弧形,后行走梯2的平台4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弧形。
31.以上两种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需要同事(不可能只有一人工作,低处的也需要人采摘)协助:当操作工人站在前行走梯1上工作时,协助的同事推动后行走梯2向前,同时工作台板5在前行走梯1上的筒状的平台4移动,从该筒状的平台4伸出,但不要超过折叠部分52的铰接端,也就是说,不要使折叠部分52折叠;这时,操作工人移动到后行走梯2上,协助的同事将前行走梯1向前推动,直至推不动为止,然后将辅助支撑架7移动到中间位
置,这样又有新的采摘区域,操作工人继续在后行走梯2、工作台板5和前行走梯1之间来回行走进行人工采摘。
32.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实施方式实现自主行走(只针对工作台板5为直线型的情况):
33.该种实施方式适用于每次移动在2米以下的情况,此时可以不用辅助支撑架7。在折叠部分52的t型端安装两个拱形支架10,两个拱形支架10上分别安装一个工字型的定滑轮11,在后行走梯2的靠前的支撑梯架3上固定一根后拉绳12,这根后拉绳12穿过辅助支撑架7和前行走梯1的两个支撑梯架3后,从其中一个拱形支架10和定滑轮11之间穿过,后拉绳12位于定滑轮11的沟槽111内,拱形支架10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后拉绳12脱离定滑轮11的沟槽111,后拉绳12最终固定在前行走梯1的护栏9上。
34.两根拉绳的固定都采用两股合一股的形式,也就是说,固定端是两股,分别固定在靠前的支撑梯架3的左右两侧,然后合成一股,这样可以使支撑梯架3平稳移动。甚至可以由四股合一股。
35.在前行走梯1的靠前的支撑梯架3上固定一根牵拉绳,像后拉绳12一样穿过另一个拱形支架10和定滑轮11,然后固定在后行走梯2的护栏9上。
36.以上实施方式中,当操作工人站在前行走梯1上工作,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拉动后拉绳12,使后拉绳12推动后行走梯2向前,同时工作台板5在前行走梯1上的筒状的平台4移动,从该筒状的平台4伸出,但不要超过折叠部分52的铰接端,也就是说,不要使折叠部分52折叠;这时,操作工人移动到后行走梯2上,再拉动前拉绳13使前行走梯1向前移动,直至拉不动为止,然后将辅助支撑架7移动到中间位置,这样又有新的采摘区域,操作工人继续在后行走梯2、工作台板5和前行走梯1之间来回行走进行人工采摘。
37.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鲜食枣采摘梯,其特征是,包括结构相同的前行走梯(1)和后行走梯(2),它们分别包括两个支撑梯架(3),两个支撑梯架(3)下端设有行走轮(8),两个支撑梯架(3)上端通过平台(4)连接,其中前行走梯(1)的平台(4)为筒状,所示后行走梯(2)的平台(4)向前延伸出工作台板(5),所述工作台板(5)插入前行走梯(1)的平台(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食枣采摘梯,其特征是,两个所述平台(4)上均设有护栏(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食枣采摘梯,其特征是,所述工作台板(5)由固定部分(51)和折叠部分(52)铰接而成,所述折叠部分(52)的铰接端设有凹槽(54),所述固定部分(51)的铰接端延伸出与凹槽(54)配套的搭板(5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鲜食枣采摘梯,其特征是,所述折叠部分(52)外端为t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鲜食枣采摘梯,其特征是,所述工作台板(5)套有套筒(6),所述套筒(6)固定连接辅助支撑架(7),所述辅助支撑架(7)下端为t型或三角形并安装辅助行走轮(7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鲜食枣采摘梯,其特征是,所述折叠部分(52)外端设有两个拱形支架(10),每个拱形支架(10)安装一个工字型的定滑轮(11);在后行走梯(2)的靠前的支撑梯架(3)上固设有后拉绳(12),所述后拉绳(12)穿过前行走梯(1)后绕过其中一个定滑轮(11)后系在前行走梯(1)上;前行走梯(1)靠前的支撑梯架(3)上固设有前拉绳(13),所述前拉绳(13)绕过另一个定滑轮(11)后系在后行走梯(2)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食枣采摘梯,其特征是,所述工作台板(5)为弧形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枣采摘设施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鲜食枣采摘梯,它包括结构相同的前行走梯和后行走梯,它们分别包括两个支撑梯架,两个支撑梯架下端设有行走轮,两个支撑梯架上端通过平台连接,其中前行走梯的平台为筒状,所示后行走梯的平台向前延伸出工作台板,所述工作台板插入前行走梯的平台内。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两个行走梯都可以独立工作,当在其中一个行走梯上工作时,可以通过操作拉绳牵引另一个行走梯前进,这样就可以实现不用下梯子就能大范围工作了;工作台板的设置可以加大每次工作的范围,减少行走次数,提高工作效率,而工作台板的折叠设置,又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尽可能小地占用空间。用时尽可能小地占用空间。用时尽可能小地占用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 苏爱国 梁明周 李宗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棣华硕金丝小枣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3/8/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