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109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漏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在浇注时需要用到漏斗,但是现有的漏斗通常为一体式结构,难以拆卸,漏斗下端连着的出料管由于管径较窄,在进行清理内壁时较为麻烦,费时费力,进而提出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包括漏斗主体,所述漏斗主体下端固定安装且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下端插设于出料管内,且连接管与出料管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连接管下端与出料管相连通;
6.所述漏斗主体下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螺杆,所述出料管顶部外端面固定套装有环形板,且两个安装螺杆均与环形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内壁安装有清理刮板,所述连接管位于清理刮板内侧,且连接管下端位于清理刮板下方。
7.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清理刮板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圈,且密封橡胶圈与连接管外端面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环形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螺杆分别贯穿于两个安装孔,并通过安装螺母与环形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清理刮板为铁制品,所述环形板内壁固定安装有环形磁铁块,且环形磁铁块透过出料管与清理刮板相吸附。
10.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外端固定套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位于出料管上端。
11.优选的,所述密封板与出料管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橡胶垫。
12.优选的,所述清理刮板与出料管内壁沿竖直方向滑动贴合。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混凝土倒入漏斗主体上端,进而顺着漏斗主体进入到连接管内,并流入到出料管内,通过出料管下端将混凝土倒出,实现对混凝土进行浇注。
15.2、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洗时,可首先拆卸安装螺母,然后将安装螺杆从安装孔向上拔出,实现安装螺杆与环形板的分离,进而完成漏斗主体与出料管的分离,当需要对出料管内壁进行清洗时,可灌入清水,并上移动环形板,进而可带动清理刮板上下移动,配合清水可刮去粘附在出料管内壁上的混凝土,实现对出料管内进行清洗,而漏斗主体上端口径较大,方便使用人员直接清理。
16.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拆卸,清理方便,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0.图4为图3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22.图中标号:1漏斗主体、2出料管、3连接管、4密封板、5安装螺杆、6环形板、7安装螺母、8清理刮板、9环形磁铁块、1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5,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包括漏斗主体1,漏斗主体1下端固定安装且连通有连接管3,连接管3下端插设于出料管2内,且连接管3与出料管2可拆卸式连接,连接管3下端与出料管2相连通;
25.漏斗主体1下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螺杆5,出料管2顶部外端面固定套装有环形板6,且两个安装螺杆5均与环形板6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出料管2内壁安装有清理刮板8,连接管3位于清理刮板8内侧,且连接管3下端位于清理刮板8下方。
26.本实施例中,连接管3与清理刮板8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圈,且密封橡胶圈与连接管3外端面固定连接。通过密封橡胶圈可通过连接管3与清理刮板8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混凝土泄漏到清理刮板8上方,并从出料管2上端泄漏。
27.环形板6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10,两个安装螺杆5分别贯穿于两个安装孔10,并通过安装螺母7与环形板6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28.清理刮板8为铁制品,环形板6内壁固定安装有环形磁铁块9,且环形磁铁块9透过出料管2与清理刮板8相吸附。通过环形磁铁块9可对清理刮板8在竖直方向位置进行操控。
29.连接管3外端固定套装有密封板4,密封板4位于出料管2上端。密封板4与出料管2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橡胶垫。通过密封板4以及密封橡胶垫可实现对出料管2上端进行密封,避免有混凝土泄漏。
30.清理刮板8与出料管2内壁沿竖直方向滑动贴合。
31.工作原理:混凝土倒入漏斗主体1上端,进而顺着漏斗主体1进入到连接管3内,并流入到出料管2内,通过出料管2下端将混凝土倒出,实现对混凝土进行浇注。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洗时,可首先拆卸安装螺母7,然后将安装螺杆5从安装孔10向上拔出,实现安装螺杆5与环形板6的分离,进而完成漏斗主体1与出料管2的分离,当需要对出料管2内壁进行清洗时,可灌入清水,并上移动环形板6,进而可带动清理刮板8上下移动,配合清水可刮去粘附在出料管2内壁上的混凝土,实现对出料管2内进行清洗,而漏斗主体1上端口径较大,方便使用人员直接清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拆卸,清理方便,实用性高。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包括漏斗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主体(1)下端固定安装且连通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下端插设于出料管(2)内,且连接管(3)与出料管(2)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连接管(3)下端与出料管(2)相连通;所述漏斗主体(1)下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螺杆(5),所述出料管(2)顶部外端面固定套装有环形板(6),且两个安装螺杆(5)均与环形板(6)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2)内壁安装有清理刮板(8),所述连接管(3)位于清理刮板(8)内侧,且连接管(3)下端位于清理刮板(8)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与清理刮板(8)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圈,且密封橡胶圈与连接管(3)外端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6)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10),两个所述安装螺杆(5)分别贯穿于两个安装孔(10),并通过安装螺母(7)与环形板(6)可拆卸式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刮板(8)为铁制品,所述环形板(6)内壁固定安装有环形磁铁块(9),且环形磁铁块(9)透过出料管(2)与清理刮板(8)相吸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外端固定套装有密封板(4),所述密封板(4)位于出料管(2)上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4)与出料管(2)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橡胶垫。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刮板(8)与出料管(2)内壁沿竖直方向滑动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斗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漏斗,其包括漏斗主体,所述漏斗主体下端固定安装且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下端插设于出料管内,且连接管与出料管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连接管下端与出料管相连通;所述漏斗主体下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螺杆,所述出料管顶部外端面固定套装有环形板,且两个安装螺杆均与环形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内壁安装有清理刮板,所述连接管位于清理刮板内侧,且连接管下端位于清理刮板下方。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拆卸,清理方便,实用性高。实用性高。实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鸿 缪兵 戴方华 黄云忠 周骞 钟佑承 张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1
技术公布日:2023/8/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