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120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光伏安装支架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2.光伏发电较其他新能源发电的门槛更低,受到工厂以及产业园区的青睐,其中在厂房的屋面建设屋面光伏电站是当前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但是屋面建设光伏电站的建设模式仅仅是将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没有与原建筑进行完美的结合,且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需要在原建筑系统上额外布置光伏系统的支撑结构,会破坏掉原有建筑的屋面防水系统。为了保证原屋面的防水性能,常规做法往往采用堵水的做法,做不到堵疏结合的措施。
3.另外,在安装光伏组件时,为了快速指引安装工人把光伏组件安装到正确位置,往往会选择在组件支撑系统上设置诸多的限位措施,由于构件安装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尺寸误差,不合理的限位措施反而增大了安装难度,导致屋面光伏电站的实际建设效率普遍低于预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其能解决屋面建设光伏电站存在诸多排水隐患以及安装工序繁琐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包括沿屋面坡度设置的导水槽、底座和压码,所述底座的下端面与导水槽的上端连接,所述底座的中部开设有螺栓卡槽,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任意一侧设置有单边限位块,所述压码与螺栓卡槽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卡槽,用于与螺栓的头部卡合连接;所述单边限位块,用于引导光伏组件进行安转以及限位。
7.优选的,所述导水槽的两侧向上倾斜延伸形成上升侧边缘,所述上升侧边缘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上升侧边缘的一端向下倾斜延伸形成下降段边缘,所述下降段边缘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底座的下端面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屋面的檩条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下降段边缘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防水锁边。
9.优选的,所述螺栓卡槽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螺栓卡槽的一端连接向下倾斜延伸形成第一封边,所述第一封边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封边,所述第二封边远离第一封边的一端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第三封边,所述第三封边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第三封边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三支撑部,所述单边限位块设置在任意一个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二支撑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与下降段边缘连接,所述上升侧边缘与第三封边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靠近螺栓卡槽的一端向螺栓方向延伸形成缩口结构。
1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自攻螺钉与屋面的檩条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部通过自攻螺钉与下降段边缘连接。
13.优选的,还包括扣盖,所述扣盖盖合在压码的上端。
14.优选的,还包括若干横向水槽,所述横向水槽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导水槽之间。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把光伏系统跟建筑屋面的巧妙结合,采用堵水、疏水的构造措施,堵疏结合,提高屋面防水的可靠性。同时利用底座的限位块,对光伏组件进行快速的安装位置指引与单侧限位,取代传统双侧限位不能有效协调安装误差的难题,同时通过底座设置螺栓卡槽对螺栓的头部进行固定卡合,取代传统的压码安装方式来固定组件,省去安装现场在拧合螺栓上的繁琐操作,优化光伏组件的安装工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的实际应用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设有防水锁边的导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导水槽;11-上升侧边缘;12-第一连接部;13-下降段边缘;14-第二连接部;15-防水锁边;2-底座;21-螺栓卡槽;22-单边限位块;23-第一支撑部;24-第一封边;25-第二封边;26-第三封边;27-第二支撑部;28-第三支撑部;3-压码;4-横向水槽;5-扣盖。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6.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包括沿屋面坡度设置的导水槽1、底座2和压码3,所述底座2的下端面与导水槽1的上端连接,所述底座2的中部开
设有螺栓卡槽21,所述底座2上端面的任意一侧设置有单边限位块22,所述压码3与螺栓卡槽2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卡槽21,用于与螺栓的头部卡合连接;所述单边限位块22,用于引导光伏组件安转以及限位。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横向水槽4和扣盖5,所述横向水槽4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导水槽1之间,即横向水槽4和导水槽1围设在光伏组件的四周,其中横向水槽4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导水槽1连通,从而将光伏组件在各个方向的雨水进行有组织的导流,使得光伏组件上的雨水最终进入导水槽1被引流,提高屋面排水效率,同时所述扣盖盖合在压码3的上端,从而进行堵水,避免雨水进入并堆积到夹具/压码3上,实现堵疏结合,提高屋面防水的可靠性。安装时,利用底座2的单边限位块22,对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进行指引,使得安装工人能够快速将光伏组件安转预定的位置,并且单边限位块22对光伏组件进行单侧限位,取代传统的双侧限位,为实际施工预留足够的调整裕度,并且通过螺栓卡槽21对螺栓的头部进行卡合固定,其中螺栓优选外六角螺栓,优化安装工序,取代传统的压码3安装方式来固定组件,省去安装现场在拧合螺栓上的繁琐操作,优化光伏组件的安装工艺。
27.优选的,所述导水槽1的两侧向上倾斜延伸形成上升侧边缘11,所述上升侧边缘11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上升侧边缘11的一端向下倾斜延伸形成下降段边缘13,所述下降段边缘13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部14,所述底座2的下端面与第一连接部1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4与屋面的檩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4通过自攻螺钉与屋面的檩条固定连接,以取代需要预先在檩条上开孔才能安装支架的工艺,具体的,上升侧边缘11、第一连接部12、下降段边缘13和第二连接部14构建成一个呈“m”型的导水槽1,用于将光伏组件以及其他设置堆积的雨水进行导流,以达到最佳的排水效果,同时上升侧边缘11和下降段边缘13均为倾斜设置,既扩大导水槽1的容量,也使得底座2能够更好地安装到呈“m”型的导水槽1上,安装时无需额外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底座2和导水槽1的拼装上。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4远离下降段边缘13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防水锁边1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水锁边15阻挡第二连接部14通过自攻螺钉与屋面的檩条固定连接的区域被外界的水侵袭,并且能够较好地引导侵入的雨水随屋面坡度流走。
28.优选的,在底座2中,螺栓卡槽21的内径与螺栓的头部相适配,可以直接将螺栓的头部卡在螺栓卡槽21中,螺栓的杆部向上,以便于安装光伏组件时,将压码3的螺孔穿入螺栓的杆上,然后拧上螺母,即可驱使压码3和底座2将光伏组件夹住,简化了施工步骤,取代传统的压码3安装方式来固定组件,省去在安装现场拧合螺栓时,需要同时使用工具固定螺栓的头部和螺母的繁琐操作,优化光伏组件的安装工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23靠近螺栓卡槽21的一端向螺栓方向延伸形成缩口结构,即螺栓卡槽21的开口部位的内径小于螺栓卡槽21的其他部位的内径,使得螺栓的螺帽只能从螺栓卡槽21的两端卡入槽中,同时也能大程度保证螺栓卡入螺栓卡槽21的姿态,减少安装过程中螺栓从螺栓卡槽21中掉出的概率,并且所述螺栓卡槽21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支撑部23,所述第一支撑部23远离螺栓卡槽21的一端连接向下倾斜延伸形成第一封边24,所述第一封边24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封边25,所述第二封边25远离第一封边24的一端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第三封边26,所述第三封边26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支撑部27,所述第二支撑部27远离第三封边26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三支撑部28,所述单边限位块22设置在任意一个第一支撑部23上,所述第二支撑部27与第一连接部12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28与下降段边缘13密封连接,所述上升侧边缘11与
第三封边26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封边26、第二支撑部27和第三支撑部28形成的卡位与上升侧边缘11、第一连接部12和下降段边缘13形成凸起相互卡合,并且在卡位与凸起之间设置有垫片等,以便于卡位与凸起之间进行连接,即所述第二支撑部27与第一连接部12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28与下降段边缘13连接,所述上升侧边缘11与第三封边26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部28通过自攻螺钉与下降段边缘13密封连接,减少开孔需求。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上的一个第一支撑部23设置有单边限位块22,即只对光伏组件的一侧进行限位,安装时,安装工人以单边限位块22为光伏组件安装的一侧边缘的基准进行安装,同时对光伏组件的另一侧不作限定,取代传统双侧限位不能有效协调安装误差的难题,为实际安装预留足够的裕度,克服构件在安装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尺寸误差的情况,方便安装时,根据实际的安装误差进行调整,提高安装效率。
29.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沿屋面坡度设置的导水槽、底座和压码,所述底座的下端面与导水槽的上端连接,所述底座的中部开设有螺栓卡槽,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任意一侧设置有单边限位块,所述压码与螺栓卡槽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卡槽,用于与螺栓的头部卡合连接;所述单边限位块,用于引导光伏组件安转以及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的两侧向上倾斜延伸形成上升侧边缘,所述上升侧边缘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上升侧边缘的一端向下倾斜延伸形成下降段边缘,所述下降段边缘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底座的下端面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屋面的檩条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下降段边缘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防水锁边。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卡槽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螺栓卡槽的一端连接向下倾斜延伸形成第一封边,所述第一封边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封边,所述第二封边远离第一封边的一端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第三封边,所述第三封边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第三封边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三支撑部,所述单边限位块设置在任意一个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二支撑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与下降段边缘连接,所述上升侧边缘与第三封边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靠近螺栓卡槽的一端向螺栓方向延伸形成缩口结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自攻螺钉与屋面的檩条固定连接。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通过自攻螺钉与下降段边缘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扣盖,所述扣盖盖合在压码的上端。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横向水槽,所述横向水槽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导水槽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组织排水的光伏组件屋面安装机构,包括沿屋面坡度设置的导水槽、底座和压码,所述底座的下端面与导水槽的上端连接,所述底座的中部开设有螺栓卡槽,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任意一侧设置有单边限位块,所述压码与螺栓卡槽通过螺栓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水槽对光伏组件以及其他设置堆积的雨水进行导流,提高屋面排水效率,同时利用底座的单边限位块引导光伏组件进行快速安转,并且单边限位块对光伏组件进行单侧限位,取代传统的双侧限位,为实际施工预留足够的调整裕度,然后通过螺栓卡槽对螺栓的头部进行固定卡合,再在螺栓的杆部上安装压码,取代传统的压码安装方式,优化安装工艺。优化安装工艺。优化安装工艺。


技术研发人员:何惠婷 何一帆 乐登 邓锦明 幸彩勤 何正文 柯学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联塑班皓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1
技术公布日:2023/8/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