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污染的监测装置
未命名
08-26
阅读:110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污染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境污染的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环境污染监测仪器是用于监测室内外环境各项参数的仪器总称,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3.现有技术为了实时监测河道污染情况,在很多河道的排污口安装了水质监测装置,对排污口排出的水流进行水质监测,防止出现乱排现象,从而有效改善河道的水质。采样时采样管直接安装在排污管的管口位置,然而完成一次检测后没有对采样管和水质监测仪探头进行清洗,从而影响下次水质检测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环境污染的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样管和水质监测仪探头未进行清洗,影响再次检测精准度。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境污染的监测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固定设有第一气缸,还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水质监测仪和储水室,储水室存储有纯净水,箱体转动连接有l形的取样管,取样管用于对污水进行取样,取样管包括进水口和排水口;取样管和储水室之间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设有电磁阀,箱体设有驱动取样管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动端固定设有齿条,还包括固定套接于取样管外周的齿轮,齿轮和齿条啮合;排水口的内周壁可拆卸连接有多个刷毛部,多个刷毛部延排水口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刷毛部之间设有排水间隙,刷毛部安装座和设置于安装座上的多根刷毛;第一气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水质监测仪和活动板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用于推动水质监测仪的探头插入到排水口,探头和多个刷毛部的刷毛接触,箱体还设有位于取样管排水口正下方的通口,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设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工作。
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本方案将纯净水保存于储水室内,此时电磁阀关闭,使用时先利用第二气缸驱动齿条移动,齿条再通过齿轮推动取样管转动,利用齿条的移动量便可以控制取样管的转动角度,使得取样管的进水口对准排污管的管口位置,则排污管内的污水直接通过进水口冲入到取样管内,并从取样管另一端的排水口流出,污水再通过通口向外冲出,污水便对多个刷毛部和取样管的内部进行不断冲洗,从而清洗上一次检测留下的污迹。
7.完成冲洗后,启动第一气缸使活动板和水质监测仪朝向取样管移动,水质监测仪的探头插入到取样管的排水口内,由于多个刷毛部之间具有排水间隙,则污水在取样管内部不断从多个排水间隙向外流出,同时污水不断流过探头,而流动的污水使得探头检测精度更高。
8.完成检测后驱动机构驱动取样管反向转动,使得取样管的进水口远离排污管的管
口,则污水不再流入到取样管内,此时再打开电磁阀,储水室内的纯净水通过连接管进入到取样管内,驱动机构又使取样管来回小角度转动,这个角度转动不足以使取样管的进水口转动到排污管的管口对准,则不会使污水再次进入到取样管内。而取样管来回小角度转动带动多个刷毛部来回转动,而多个刷毛部的刷毛和探头接触,则多个刷毛部在纯净水流动的条件下对探头清洗。完成清洗后第一气缸工作使探头脱离取样管,水质监测仪回到初始位置。
9.本方案检测时对采样管和水质监测仪探头进行提前清洗,从而避免影响检测精准度。
10.进一步,所述刷毛部的数量为4个。
11.进一步,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设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工作。利用控制器精确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活动端的伸缩量。
12.进一步,所述箱体还固定设有竖隔板,所述竖隔板设有供水质监测仪探头穿过的通孔。水质检测仪不检测时,竖隔板将水质检测仪隔离保存在箱体,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13.进一步,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蓄电池,蓄电池用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供电使用。蓄电池作为电源进行供电,扩大监测装置使用范围。
14.进一步,所述箱体的防腐等级为c5。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环境污染的监测装置的主视图;
16.图2为图1中取样管清洗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探头检测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清洗探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4中取样管处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1.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气缸1、活动板2、通口3、第二气缸4、齿条5、取样管6、齿轮7、连接管8、箱体9、储水室10、水质监测仪11、探头12、刷毛部13、排水间隙14。
22.以下陈述中“左”、“右”、“上”、“下”等方位词均是基于图示的方位而言,实际中相应的结构若基于方位做同向改变保持相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不影响方案的实施。
23.实施例:一种环境污染的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9,箱体9的顶部设有储水室10,储水室10内保存有纯净水。
24.箱体9左侧转动连接有l形的取样管6,取样管6用于对污水进行取样,取样管6包括进水口和排水口;取样管6和储水室10之间连通有连接管8,连接管8为软管且具有足够的长度余量,连接管8设有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箱体9设有驱动取样管6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和箱体9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4,第二气缸4的活动端固定设有齿条5,还包括固定套接于取样管6外周的齿轮7,齿轮7和齿条5啮合。
25.如图5所示,排水口的内周固定设有3个均匀间隔设置的刷毛部13,相领刷毛部13之间设有排水间隙14,刷毛部13设有多个刷毛;箱体9固定设有第一气缸1,第一气缸1的活
动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2,水质监测仪11和活动板2固定连接,第一气缸1用于推动水质监测仪11的探头12插入到排水口,探头12和3个刷毛部13的刷毛接触,箱体9设有位于取样管6排水口正下方的通口3。
26.本方案将纯净水保存于储水室10内,此时电磁阀关闭,使用时先通过第二气缸4驱动齿条5移动,齿条5再通过齿轮7推动取样管6转动,利用齿条5的移动量便可以控制取样管6的转动角度。如图2所示,此时取样管6已经转动180度,使得取样管6的进水口对准排污管的管口位置,则排污管内的污水直接通过进水口冲入到取样管6内,并从取样管6另一端的排水口流出,污水再通过通口3向外冲出,污水便对3个刷毛部13和取样管6的内部进行不断冲洗,从而清洗上一次检测留下的污迹。
27.如图3所示,完成冲洗后,启动第一气缸1使活动板2和水质监测仪11朝向取样管6移动,水质监测仪11的探头12插入到取样管6的一端,由于3个刷毛部13之间具有排水间隙14,则污水在取样管6内部不断从多个排水间隙14向外流出,同时污水不断流过探头12,而流动的污水使得探头12检测精度更高。
28.如图4所示,完成检测后驱动取样管6反向转动,使得取样管6的进水口远离排污管的管口,则污水不再流入到取样管6内,此时再打开电磁阀,储水室10内的纯净水通过连接管8进入到取样管6内,第二气缸4再使取样管6逆时针顺时针交替30度转动,这个角度转动不足以使取样管6的进水口转动到排污管的管口对准,则不会使污水再次进入到取样管6内。而取样管6来回小角度转动带动3个刷毛部13来回转动,而3个刷毛部13的刷毛和探头12接触,则3个刷毛部13在纯净水流动的条件下对探头12清洗。完成清洗后第一气缸1工作使探头12脱离取样管6,水质监测仪11回到初始位置。
29.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多个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环境污染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体固定设有第一气缸,还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水质监测仪和储水室,储水室存储有纯净水,箱体转动连接有l形的取样管,取样管用于对污水进行取样,取样管包括进水口和排水口;取样管和储水室之间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设有电磁阀,箱体设有驱动取样管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动端固定设有齿条,还包括固定套接于取样管外周的齿轮,齿轮和齿条啮合;排水口的内周壁可拆卸连接有多个刷毛部,多个刷毛部延排水口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刷毛部之间设有排水间隙,刷毛部安装座和设置于安装座上的多根刷毛;第一气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水质监测仪和活动板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用于推动水质监测仪的探头插入到排水口,探头和多个刷毛部的刷毛接触,箱体还设有位于取样管排水口正下方的通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污染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毛部的数量为4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污染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设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境污染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固定设有竖隔板,所述竖隔板设有供水质监测仪探头穿过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污染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蓄电池,蓄电池用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供电使用。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环境污染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防腐等级为c5。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污染监测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环境污染的监测装置,包括箱体,还包括设于箱体内的水质监测仪和储水室,箱体转动连接有L形的取样管,取样管用于对污水进行取样,取样管包括进水口和排水口;取样管和储水室之间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设有电磁阀,箱体设有驱动取样管转动的驱动机构,排水口的内周设有多个刷毛部,相领刷毛部之间设有排水间隙,刷毛部包括多个刷毛;箱体固定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水质监测仪和活动板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用于推动水质监测仪的探头插入到排水口。本方案检测时对采样管和水质监测仪探头进行提前清洗,从而避免影响检测精准度。精准度。精准度。
技术研发人员:柏兰峰 路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茅台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3/8/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