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7
阅读:93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属于通气治疗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手段在icu内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为: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扩张,利于气管及支气管内分泌物在重力作用下体位引流,改变了膈肌运动方式及位置,增加了功能残气量以及减少心脏对肺脏的压迫。
3.中国专利号:cn214343102u,提及了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中的防护套件,该装置适用于各种体型,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减少压疮,内层气压垫的气囊交替充气,轮流更换支撑点,增加受力面积,减小压力;保护管道及器官,透析管或ecmo置管埋入间隙内,避免挤压局部皮肤、管道折曲;腹部无气囊设计,便于腹式呼吸;硅胶头托系面向下位,舒适度好,额部、颧骨受力点部位通过硅胶垫防护;护具固定底板为镜面,可通过镜面反射观察面部情况,但该装置头托、气压体垫以及脚垫采用分体式设计,进而使患者膝部及手臂部均处于暴露且放松状态,一旦患者肘部及膝部发生移动,容易使患者发生偏移及侧翻现象,从而不利于其后续俯卧位通气治疗,现在急需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用性好,采用一体式设计,使本装置能与患者各处连接在一起,增强了本装置的使用稳定性,不会使患者发生偏移及侧翻现象,利于推广。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以及第三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端开设有头部放置槽,且头部放置槽内部左端固定有头托软垫,且头部放置槽中间贯穿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气囊上端开设有躯干放置槽与两个手臂放置槽,所述躯干放置槽内部左右端均放置有躯干软垫,所述躯干放置槽外侧设置有躯干绑带,两个所述手臂放置槽外侧设置有多个手臂绑带,所述第三气囊上端开设有两个腿部放置槽,两个所述腿部放置槽外侧设置有多个腿部绑带,两个所述腿部放置槽内部中间均开设有膝部槽,两个所述膝部槽内均放置有膝部软垫。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以及第三气囊之间连接固定,且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以及第三气囊下端固定有底部垫板。
7.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垫板四周拐角处均安装有弹力带。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以及第三气囊后端均贯穿安装有进气管,且三个进气管环形侧面均设置有阀门。
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腿部放置槽右端均开设有脚部槽。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底部垫板、弹力带、第一气囊、头托软垫、第二气囊、手臂绑带、第三气囊、躯干绑带、腿部绑带、膝部软垫以及躯干软垫,经过我们的设计改进及实际使用表明,采用一体式设计,使本装置能与患者各处连接在一起,不会使患者发生偏移及侧翻现象,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1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的躯干软垫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的膝部软垫示意图;
15.图中:1-底部垫板、2-弹力带、3-第一气囊、4-头部放置槽、5-头托软垫、6-通槽、7-第二气囊、8-手臂放置槽、9-手臂绑带、10-躯干放置槽、11-第三气囊、12-躯干绑带、13-腿部放置槽、14-腿部绑带、15-膝部槽、16-脚部槽、17-膝部软垫、18-躯干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7.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包括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11,第一气囊3上端开设有头部放置槽4,且头部放置槽4内部左端固定有头托软垫5,且头部放置槽4中间贯穿开设有通槽6,第二气囊7上端开设有躯干放置槽10与两个手臂放置槽8,躯干放置槽10内部左右端均放置有躯干软垫18,躯干放置槽10外侧设置有躯干绑带12,两个手臂放置槽8外侧设置有多个手臂绑带9,第三气囊11上端开设有两个腿部放置槽13,两个腿部放置槽13外侧设置有多个腿部绑带14,两个腿部放置槽13内部中间均开设有膝部槽15,两个膝部槽15内均放置有膝部软垫17,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装置采用分体式设计,容易使患者发生偏移及侧翻现象的问题。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11之间连接固定,且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11下端固定有底部垫板1,底部垫板1四周拐角处均安装有弹力带2,添加的弹力带2,便于本装置整体固定在外界。
19.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11后端均贯穿安装有进气管,且三个进气管环形侧面均设置有阀门,添加的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11能分别对患者头部位置、躯干位置以及腿部位置进行不同程度的充气支撑,两个腿部放置槽13右端均开设有脚部槽16,通过开设的两个脚部槽16,便于患者脚部的放置。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当本装置使用时,先将多个弹力带2绑在四周,接着用外界气泵分别给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11进行不同程度的充气,进而使得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11会鼓起,接着让患者躺在得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11处,使其头部位于头部放置槽4内,且被头托软垫5托起,使其躯干位于
躯干放置槽10内被两躯干软垫18托起,两手臂位于两个手臂放置槽8内,接着使其腿部分别位于两个腿部放置槽13,此时患者膝盖位于两个膝部软垫17处,脚部位于两个脚部槽16内,根据患者舒适度对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11内气体进行添加或减少,调节完成后,将多个手臂绑带9将患者两手臂绑住,使用躯干绑带12将患者躯干进行绑住,最后将多个腿部绑带14将患者两腿部绑住,即可完成对患者各处的防护,接着患者即可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包括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3)上端开设有头部放置槽(4),且头部放置槽(4)内部左端固定有头托软垫(5),且头部放置槽(4)中间贯穿开设有通槽(6);所述第二气囊(7)上端开设有躯干放置槽(10)与两个手臂放置槽(8),所述躯干放置槽(10)内部左右端均放置有躯干软垫(18),所述躯干放置槽(10)外侧设置有躯干绑带(12),两个所述手臂放置槽(8)外侧设置有多个手臂绑带(9);所述第三气囊(11)上端开设有两个腿部放置槽(13),两个所述腿部放置槽(13)外侧设置有多个腿部绑带(14),两个所述腿部放置槽(13)内部中间均开设有膝部槽(15),两个所述膝部槽(15)内均放置有膝部软垫(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11)之间连接固定,且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11)下端固定有底部垫板(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垫板(1)四周拐角处均安装有弹力带(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11)后端均贯穿安装有进气管,且三个进气管环形侧面均设置有阀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腿部放置槽(13)右端均开设有脚部槽(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防护套件,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以及第三气囊,第一气囊上端开设有头部放置槽,且头部放置槽内部左端固定有头托软垫,且头部放置槽中间贯穿开设有通槽,第二气囊上端开设有躯干放置槽与两个手臂放置槽,躯干放置槽内部左右端均放置有躯干软垫,躯干放置槽外侧设置有躯干绑带,两个手臂放置槽外侧设置有多个手臂绑带,第三气囊上端开设有两个腿部放置槽,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装置采用分体式设计,容易使患者发生偏移及侧翻现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用性好,采用一体式设计,使本装置能与患者各处连接在一起,增强了本装置的使用稳定性,不会使患者发生偏移及侧翻现象,利于推广。利于推广。利于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钮芳萍 陆龚倩 丁雷 王慧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22
技术公布日:2023/8/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单双杆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木制骨灰盒的雕花设备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