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升降吸盘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7 阅读:113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吸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升降吸盘。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升降吸盘,基本上是通过马达驱动控制的,但由于升降动作是通过螺母和螺杆的配合进行转换的,需要有较大的输出力矩、以保证吸盘能够快速上升或下降,所以对于马达的要求较高,并且吸盘本体越大,所需的输出力矩就越大,马达的体积也就更大,成本就越高。而且,螺母和螺杆的组合结构所占用的空间体积大,加工也不方便。另外,还有些升降吸盘的升降是通过气缸驱动控制的,整体结构较大,气路设计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升降吸盘,只需要很小的输出力矩便可以实现吸盘本体的快速稳定上升或下降,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加工方便、组装容易。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快速升降吸盘,包括:
5.第一限制筒,所述第一限制筒上具有第一内筒部;所述第一内筒部的下端呈螺旋形,所述第一内筒部的下端具有第一最高平面段和第一最低平面段,所述第一最高平面段与所述第一最低平面段的一边通过第一垂直平面连接,另一边通过第一螺旋斜面连接;所述第一垂直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最高平面段和所述第一最低平面段;
6.第二限制筒,所述第二限制筒与所述第一限制筒固定连接组成限制筒座,所述第二限制筒上具有第二内筒部;所述第二内筒部的上端也呈与所述第一内筒部下端结构相对应的螺旋形,所述第二内筒部与所述第一内筒部之间形成有螺旋槽;
7.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可相对转动的插设在所述限制筒座中,所述升降杆的外侧壁上具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配合插设在所述螺旋槽中;所述升降杆上伸出所述限制筒座的端部与吸盘本体的连接杆固定连接;
8.在所述限制筒座旋转时,所述凸起块可沿着所述螺旋槽移动,使得所述升降杆作向上或向下的直线移动,所述吸盘本体与所述升降杆同步移动,升降效率高。
9.优选的,所述第一限制筒还包括有与第一内筒部同轴心的第一外筒部,所述第二限制筒还包括有与第二内筒部同轴心的第二外筒部,所述第二外筒部与所述第一外筒部可拆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外筒部包括外圆筒部和环形平面,外圆筒部通过环形平面与所述第二内筒部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环形平面上开设有一圈槽孔;所述第一外筒部的下端设置有一圈卡钩,所述卡钩可配合卡设在所述槽孔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11.优选的,所述限制筒座的旋转动作由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外齿轮,所述第二外筒部上设有第二外齿轮,所述第一外齿轮和所述第二外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外齿轮和所述第二外齿轮组成所述驱动机构。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外齿轮与所述第二外筒部一体成型;注塑成型,方便组装。
13.优选的,所述限制筒座的旋转动作由驱动电机驱动控制;控制容易,对驱动电机的要求较低,只需要很小的输出力矩。
14.优选的,所述升降杆中空,以便于进行吸盘本体的气管走线,使得结构简洁。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很小的输出力矩便可以实现吸盘本体的快速稳定上升或下降。将限制筒座一分为二、分为第一限制筒和第二限制筒,方便加工,组装容易。螺旋槽的结构设计,使得对驱动电机的要求不高,仅需很小的输出力矩,吸盘的升降效率高;第一内筒部上的第一最高平面段和第二最低平面段、与第二内筒部上的第二最高平面段和第二最低平面段,使得螺旋槽的两端分别为上、下两平位,可以保证升降杆伸缩状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限制筒座与升降杆均为塑料件,可注塑成型,容易生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升降吸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升降吸盘中第一限制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升降吸盘中第一限制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升降吸盘中第二限制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升降吸盘中限制筒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升降吸盘中限制筒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升降吸盘中限制筒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升降吸盘实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限制筒;11、第一外筒部;12、第一内筒部;121、第一最高平面段;122、第一最低平面段;123、第一垂直平面;124、第一螺旋斜面;13、卡钩;2、第二限制筒;21、第二外筒部;22、第二内筒部;221、第二最高平面段;222、第二最低平面段;223、第二垂直平面;224、第二螺旋斜面;23、环形平面;24、槽孔;3、螺旋槽;4、升降杆;41、凸起块;5、吸盘本体;51、连接杆;6、驱动电机;71、第一外齿轮;72、第二外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6.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27.一种快速升降吸盘,包括:第一限制筒1、第二限制筒2、升降杆4和吸盘本体5;如图1所示。
28.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限制筒1包括同轴心的第一外筒部11和第一内筒部12,所述第一内筒部12和所述第一外筒部11自然相连为一体;所述第一内筒部12的下端呈螺旋形,所述第一内筒部12的下端具有第一最高平面段121和第一最低平面段122,所述第一最高平面段121与所述第一最低平面段122的一边通过第一垂直平面123连接,另一边通过第一螺旋斜面124连接;所述第一垂直平面123垂直于所述第一最高平面段121和所述第一最低平面段122。
29.如图1、图4-图7所示,所述第二限制筒2包括同轴心的第二外筒部21和第二内筒部22;所述第二外筒部21与所述第一外筒部1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限制筒2与所述第一限制筒1组成了限制筒座。所述第二内筒部22的上端也呈与所述第一内筒部12下端结构相对应的螺旋形,即所述第二内筒部22的上端具有第二最高平面段221和第二最低平面段222,所述第二最高平面段221与所述第二最低平面段222的一边通过第二垂直平面223连接,另一边通过第二螺旋斜面224连接;所述第二垂直平面223与所述第一垂直平面123相对,所述第二螺旋斜面224与所述第一螺旋斜面124相对,以使所述第二内筒部22与所述第一内筒部12之间形成有螺旋槽3。
30.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杆4可相对转动的插设在所述限制筒座中,所述升降杆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配合在所述螺旋槽3中的凸起块41。所述吸盘本体5的连接杆51与所述升降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4中空,以便于进行吸盘本体5的气管走线,使得整体的结构简洁。
31.在所述限制筒座旋转时,由于所述升降杆4受配合结构(图中未示出)的限制,不可转动,只能直上或直下的移动,所以,所述凸起块41可在所述螺旋槽3内相对移动,使得所述升降杆4作向上或向下的直线移动,所述吸盘本体5与所述升降杆4同步移动。其中,这里的配合结构是一个套筒,而升降杆4上对应具有与套筒配合的平面结构,使得升降杆4只能在高度方向上的上下移动,而不能转动。具体可以是,套筒与升降杆4直接套接配合,此时套筒的内壁中具有至少一个平直面,升降杆4上具有与其对应的另一个平直面;也可以是,套筒与升降杆4通过中间件间接套接配合,中间件与升降杆4固定连接,中间件与套筒是上下套接关系,能相对上下移动,不能相对转动,如矩形条与矩形套的配合。
32.如图2-图4、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筒部21包括外圆筒部和环形平面,外圆筒部通过环形平面与所述第二内筒部22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环形平面23上开设有一圈槽孔24;所述第一外筒部11的下端设置有一圈卡钩13,所述卡钩13可配合卡设在所述槽孔24内。
33.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制筒座的旋转动作由驱动电机6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外齿轮71,所述第二外筒部21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二外齿轮72,所述第二外齿轮72和所述第一外齿轮71啮合,所述第二外齿轮72和所述第一外齿轮71组成所述驱动机构。
34.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很小的输出力矩便可以实现吸盘本体5的快速稳定上升或下降。将限制筒座一分为二、分为第一限制筒1和第二限制筒2,方便加工,组装容易。螺旋槽3的结构设计,使得对驱动电机6(马达)的要求不高,仅需很小的输出力矩,吸盘的升降效率高;第一内筒部12上的第一最高平面段121和第二最低平面段222、与第二内筒部22上的第二最高平面段221和第二最低平面段222,使得螺旋槽3的两端分别为上、下两平位,可以保证升降杆4伸缩状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限制筒座与升降杆4均为塑料件,可注塑成型,容易生产。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升降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制筒,所述第一限制筒上具有第一内筒部;所述第一内筒部的下端呈螺旋形,所述第一内筒部的下端具有第一最高平面段和第一最低平面段,所述第一最高平面段与所述第一最低平面段的一边通过第一垂直平面连接,另一边通过第一螺旋斜面连接;所述第一垂直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最高平面段和所述第一最低平面段;第二限制筒,所述第二限制筒与所述第一限制筒固定连接组成限制筒座,所述第二限制筒上具有第二内筒部;所述第二内筒部的上端也呈与所述第一内筒部下端结构相对应的螺旋形,所述第二内筒部与所述第一内筒部之间形成有螺旋槽;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可相对转动的插设在所述限制筒座中,所述升降杆的外侧壁上具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配合插设在所述螺旋槽中;所述升降杆上伸出所述限制筒座的端部与吸盘本体的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限制筒座旋转,所述凸起块沿着所述螺旋槽移动,使得所述升降杆作向上或向下的直线移动,所述吸盘本体与所述升降杆同步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升降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筒还包括有与第一内筒部同轴心的第一外筒部,所述第二限制筒还包括有与第二内筒部同轴心的第二外筒部,所述第二外筒部与所述第一外筒部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升降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筒部包括外圆筒部和环形平面,外圆筒部通过环形平面与所述第二内筒部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环形平面上开设有一圈槽孔;所述第一外筒部的下端设置有一圈卡钩,所述卡钩可配合卡设在所述槽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快速升降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筒座的旋转动作由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外齿轮,所述第二外筒部上设有第二外齿轮,所述第一外齿轮和所述第二外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外齿轮和所述第二外齿轮组成所述驱动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升降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齿轮与所述第二外筒部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升降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筒座的旋转动作由驱动电机驱动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升降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中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升降吸盘,包括:第一限制筒、第二限制筒、升降杆和吸盘本体;第一限制筒中的第一内筒部下端呈螺旋形,第一内筒部下端具有第一最高平面段和第一最低平面段;第二限制筒与第一限制筒固定连接组成限制筒座,第二限制筒上具有第二内筒部,第二内筒部上端也呈与第一内筒部下端结构相对应的螺旋形,第二内筒部与第一内筒部之间形成有螺旋槽;升降杆可相对转动的插设在限制筒座中,升降杆上设置有配合在螺旋槽中的凸起块;吸盘本体与升降杆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很小的输出力矩便可以实现吸盘本体的快速稳定上升或下降,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加工方便、组装容易。组装容易。组装容易。


技术研发人员:沈象波 卢新城 陈家耕 高颖 周四海 周红波 胡智雄 林朝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翼博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5
技术公布日:2023/8/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