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7 阅读:77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学化学实验中,对于制气、集气、贮气是一个常见需求,但对应的实验器材还没能很好的满足上述需求,具体体现在:1、实验器材在设计时只考虑了单一需求,例如在制气环节只考虑了制气,对于后续的集气、贮气环节则没有纳入进来,没有进行整体设计;2、制气、集气、贮气的实验器材较为复杂、零散,组装、日常维护、使用起来不方便;3、对于不同气体,实验器材的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包括较高的第一隔室、较低的第二隔室,以及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金属钠,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盛放有蒸馏水;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橡皮管的一端的连接,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该一体化装置用于制备、收集、贮存氢气。
6.所述针头末端设置有酒精灯。酒精灯用于验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7.所述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蒸馏水中还滴有酚酞。酚酞用于验证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无色酚酞溶液遇到氢氧化钠溶液变红。
8.所述金属钠通过大头针固定在橡皮塞下方。
9.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包括较高的第一隔室、较低的第二隔室,以及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电石,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盛放有饱和硫酸铜溶液;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橡皮管的一端的连接,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该一体化装置用于制备、收集、贮存乙炔气体。
10.所述针头末端依次置于盛有酸性kmno4溶液、溴水的点滴板中,用于验证乙炔的化学性质。
11.所述电石通过橡皮泥粘附在橡皮塞下方。
12.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包括较高的第一隔室、较低的第二隔室,以及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
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铜片,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盛放有稀硝酸溶液;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橡皮管的一端的连接,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该一体化装置用于制备、收集、贮存一氧化氮气体。
13.所述铜片通过橡皮泥粘附在橡皮塞下方。
14.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包括较高的第一隔室、较低的第二隔室,以及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铜片,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盛放有浓硝酸溶液;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橡皮管的一端的连接,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该一体化装置用于制备、收集、贮存二氧化氮气体。
15.所述铜片通过橡皮泥粘附在橡皮塞下方。
16.所述针头末端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装置结构简单,且通用性较强,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第一固体反应物,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盛放有第二液体反应物,能完成氢气、乙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制备、收集、贮存。且若需要验证气体性质(如氢气、乙炔)、处理尾气(如二氧化氮)时,直接在其后加装对应装置即可实现,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一体化装置用于制备、收集、贮存氢气。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一体化装置用于制备、收集、贮存乙炔气体。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一体化装置用于制备、收集、贮存一氧化氮气体。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一体化装置用于制备、收集、贮存二氧化氮气体。
23.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24.1-第一隔室;
25.2-第二隔室;
26.3-小孔;
27.4-橡皮管;
28.5-导管;
29.6-橡皮塞;
30.7-针头;
31.8-止水夹;
32.9-钠;
33.10-滴有酚酞的水;
34.11-电石;
35.12-饱和硫酸铜溶液;
36.13-铜片;
37.14-稀硝酸;
38.15-浓硝酸。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40.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包括较高的第一隔室、较低的第二隔室,以及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第一反应物,通过第一隔室加入第二反应物使其进入第二隔室,第二反应物为液体;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橡皮管的一端,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
41.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被共用的隔板分割,隔板的底部开有直径2cm的小小孔。第二隔室顶部开口为圆口,便于塞入橡皮塞。
42.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便于液体的加入。
43.第一反应物、第二反应物根据实际实验需要而设置,具体如下:
44.如图1,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包括较高的第一隔室、较低的第二隔室,以及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金属钠,通过第一隔室加入蒸馏水使其进入第二隔室;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橡皮管的一端的连接,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此时第一反应物为金属钠,第二反应物为蒸馏水。
45.该一体化装置用于制备、收集、贮存氢气。
46.所述针头末端设置有酒精灯。酒精灯用于验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7.所述第一隔室加入的蒸馏水中还滴有酚酞。酚酞用于验证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无色酚酞溶液遇到氢氧化钠溶液变红。
48.所述金属钠通过大头针固定在橡皮塞下方。
49.实验步骤如下:
50.(1)取一黄豆粒儿大的金属钠,吸干表面煤油,将其固定在扎有大头针的橡皮塞上,塞紧橡皮塞。
51.(2)打开止水夹,从装置的第一隔室加入滴有2~3滴酚酞的蒸馏水使其流入到第二隔室。
52.(3)当蒸馏水进入第二隔室当接触金属钠时关闭止水夹,待第二隔室产生一定量气体时,点燃酒精灯,打开止水夹点燃针头末端的气体,若可燃则证明产生了氢气。
53.如图2,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包括较高的第一隔
室、较低的第二隔室,以及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电石,通过第一隔室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使其进入第二隔室;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橡皮管的一端的连接,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此时第一反应物为电石,第二反应物为饱和硫酸铜溶液。
54.该一体化装置用于制备、收集、贮存乙炔。
55.所述针头末端依次置于盛有酸性kmno4溶液、溴水的点滴板中。
56.所述电石通过橡皮泥粘附在橡皮塞下方。
57.实验步骤如下:
58.(1)用橡皮泥轻轻将一块电石粘附在橡皮塞上,塞紧橡皮塞。
59.(2)打开止水夹,从装置的第一隔室加入饱和cuso4溶液使其流入到第二隔室。
60.(3)当cuso4溶液进入第二隔室接触电石时关闭止水夹,反应迅速产生无色气体,并有蓝色的沉淀生成。
61.(4)打开止水夹,将针头末端依次置于盛有酸性kmno4溶液、溴水的点滴板中。
62.如图3,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包括较高的第一隔室、较低的第二隔室,以及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铜片,通过第一隔室加入稀硝酸溶液使其进入第二隔室;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橡皮管的一端的连接,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此时第一反应物为铜片,第二反应物为稀硝酸溶液。
63.该一体化装置用于制备、收集、贮存一氧化氮。
64.所述铜片通过橡皮泥粘附在橡皮塞下方。
65.实验步骤如下:
66.(1)用橡皮泥轻轻将一块0.5cm
×
0.5cm的薄铜片粘附在橡皮塞上,塞紧橡皮塞。
67.(2)打开止水夹,从装置的第一隔室加入稀硝酸(约5mol/l)使其流入到第二隔室。
68.(3)当稀硝酸进入第二隔室接触铜片时关闭止水夹,一段时间后开始反应产生无色的气体,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
69.(4)当铜片完全溶解,稍微打开止水夹使少量空气进入装置后再迅速关闭止水夹,可以观察到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红棕色气体又逐渐变浅最后接近无色。
70.如图4,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包括较高的第一隔室、较低的第二隔室,以及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铜片,通过第一隔室加入浓硝酸溶液使其进入第二隔室;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橡皮管的一端的连接,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此时第一反应物为铜片,第二反应物为浓硝酸溶液。
71.该一体化装置用于制备、收集、贮存二氧化氮。
72.所述铜片通过橡皮泥粘附在橡皮塞下方。
73.所述针头末端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74.实验步骤如下:
75.(1)用橡皮泥轻轻将一块0.5cm
×
0.5cm的薄铜片粘附在橡皮塞上,塞紧橡皮塞。
76.(2)打开止水夹,从装置的第一隔室加入浓硝酸使其流入到第二隔室。
77.(3)当浓硝酸进入第二隔室接触铜片时关闭止水夹,反应迅速产生红棕色的气体,溶液逐渐变为绿色。
78.(4)打开止水夹,将针头末端置于naoh溶液中,进行尾气吸收。
79.所述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为透明树脂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
80.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较高的第一隔室、较低的第二隔室,以及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金属钠,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盛放有蒸馏水;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橡皮管的一端的连接,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末端设置有酒精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蒸馏水中还滴有酚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钠通过大头针固定在橡皮塞下方。5.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较高的第一隔室、较低的第二隔室,以及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电石,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盛放有饱和硫酸铜溶液;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橡皮管的一端的连接,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末端置于盛有酸性kmno4溶液、溴水的点滴板中。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石通过橡皮泥粘附在橡皮塞下方。8.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较高的第一隔室、较低的第二隔室,以及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铜片,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盛放有稀硝酸溶液;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橡皮管的一端的连接,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9.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较高的第一隔室、较低的第二隔室,以及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底部固定有铜片,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盛放有浓硝酸溶液;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橡皮管的一端的连接,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末端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制气、集气、贮气的一体化装置,包括较高的第一隔室、较低的第二隔室、导管;且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相互接触部位的底部开有小孔,由此形成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的腔体互通;第一隔室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二隔室顶部开口处塞有橡皮塞;橡皮塞底部固定有第一反应物,第一隔室、第二隔室盛放有第二反应物;导管的一端插入橡皮塞,与第二隔室的腔体连通,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橡皮管的一端,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水夹。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装置结构简单、通用性较强,能完成多种不溶于水气体的制备、收集、贮存;若需对气体性质进行验证、尾气进行处理时,可直接将气体导入到后续装置中,方便快捷。方便快捷。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伟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3/8/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