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塑沟渠压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7
阅读:92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沟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塑沟渠压制模具。
背景技术:
2.传统排水沟是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庄稼地里、住宅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庄稼地、住宅地以外的水沟。目前,国内排水沟因其位置可以分为明沟和暗沟,明沟一般用在灌溉、疏水、田野等。在城市、公路隧道、引水渠、部分公路两边等采用暗沟方式。
3.目前的明沟主要是通过水泥混凝土的形式进行护砌,以保障沟渠结构稳定性,但是,除了沟渠的坡面需要护砌之外,沟渠的底部,特别是农田沟渠的底部也需要保护,以避免底部的土壤被冲刷,并进一步保护沟渠内的生态环境,净化水质。
4.在现有技术中人们通常采用以混凝土直接铺砌在沟渠底部的土壤上方,来保护土壤避免被冲刷。无论是坡面的护砌还是底部的护砌,均需要在沟渠位置进行施工,由于施工位置的限制,施工困难,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硅塑沟渠压制模具,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施工困难以及效率低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硅塑沟渠压制模具包括:
7.上动模,所述上动模至少包括上模压头以及设置在上模压头两端的上模凸台,所述上模压头一侧面设置有梯形凸起,上模压头的梯形凸起的两侧作为水平限位凸沿;
8.下定模,所述下定模至少包括一端封堵的带有梯形凹槽的下模内腔,所述下模内腔上端两侧作为水平限位平台,所述上模压头的两侧的水平限位凸沿与下模内腔的水平限位平台接触,所述梯形凹槽和梯形凸起配合,梯形凹槽和梯形凸起之间的两侧和底面留有空隙,所述上模压头一端的上模凸台和所述下模内腔封堵的一端内表面接触;
9.以及端部封堵头,所述端部封堵头和所述下定模未封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端部封堵头内侧面和所述上模压头另一端的上模凸台表面接触。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硅塑沟渠压制模具上动模、下定模以及端部封堵头实现沟渠的制作,多个沟渠首尾接触铺设形成完整沟渠。采用分块制作的形式实现沟渠的制作,重量轻,易搬运,组装方便,使沟渠的施工容易,效率高。不论是上动模还是下定模都包括水室,在进行压制时,热熔的硅塑进入预留空腔内,通过冷水水室实现冷却,相比自然冷却,冷却快,结构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硅塑沟渠压制模具结构分解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硅塑沟渠压制模具结构剖视图;
13.其中:1、上动模,101、上模压头,102、梯形凸起,103、水平限位凸沿,104、上模凸
台,105、上模冷却水室,106、上模水管,2、下定模,201、下模内腔,202、梯形凹槽,203、水平限位平台,204、第一沟槽,205、第二沟槽,206、第三沟槽,207、推料孔,208、下模冷却水室,209、下模水管,210、推料杆,3、端部封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15.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硅塑沟渠压制模具至少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
16.上动模1,所述上动模1至少包括上模压头101以及设置在上模压头101两端的上模凸台104,所述上模压头101一侧面设置有梯形凸起102,上模压头101的梯形凸起102的两侧作为水平限位凸沿103;
17.下定模2,所述下定模2至少包括一端封堵的带有梯形凹槽202的下模内腔201,所述下模内腔201上端两侧作为水平限位平台203,所述上模压头101的两侧的水平限位凸沿103与下模内腔201的水平限位平台203接触,所述梯形凹槽202和梯形凸起102配合,梯形凹槽202和梯形凸起102之间的两侧和底面留有空隙,所述上模压头101一端的上模凸台104和所述下模内腔201封堵的一端内表面接触;
18.以及端部封堵头3,所述端部封堵头3和所述下定模2未封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端部封堵头3内侧面和所述上模压头101另一端的上模凸台104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中端部封堵头3和下定模2采用焊接固定。
19.所述上动模1还包括:
20.上模冷却水室105,所述梯形凸起102内部以及上端的水平限位凸沿103内部连通形成上模冷却水室105;
21.以及上模水管106,所述上模水管106包括上模进水管和上模出水管,所述上模进水管和上模出水管的一端分别和所述上模冷却水室105连通。
22.所述上模进水管和上模出水管位于上模压头101的两侧。
23.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压头101的水平限位凸起的厚度d大于下模内腔201上端平台距离上部的距离d。
24.所述下模内腔201还包括:
25.均匀设置在梯形凹槽202下表面的多个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沟槽204;
26.均匀设置在梯形凹槽202下表面的多个和第一沟槽204垂直的第二沟槽205;
27.均匀设置在梯形凹槽202侧面的多个第三沟槽206,所述第三沟槽206和所述第二沟槽205一一对应贯通;
28.以及设置在梯形凹槽202底端中心贯穿底部的推料孔207。
29.所述下定模2还包括:
30.设置在下模内腔201外壁的下模冷却水室208;
31.下模水管209,所述下模水管209包括下模进水管和下模出水管,所述下模进水管和下模出水管的一端分别和所述下模冷却水室208连通;
32.以及推料杆210,所述推料杆210和所述下模内腔201的推料孔插拔配合。
33.所述推料杆210插入推料孔207,推料杆210的一端与下模内腔201下表面平齐,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沟槽205或第一沟槽204的槽底平齐。
34.本实用新型的硅塑沟渠压制模具适用于硅塑材料的沟渠压制,热熔废旧塑料经压力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压制模具制成沟渠,模具按沟渠规范设计,形状相似。本实施例中上动模1采用16mn钢材经机械加工后焊接而成,下定模2用钢板焊接而成,并附有推料装置和水冷却系统,其侧面和底面加工有沟槽以及凸台,下定模2固定在压力机下座平台上。压制过程中,上动模1固定在压力及的滑块上,工作状态下,上动模1在压力机推动下向下滑动,将下定模2中的已经热熔的塑料压制至预留沟槽内,形成沟渠产品内腔及加强筋和止口。
技术特征:
1.硅塑沟渠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动模(1),所述上动模(1)至少包括上模压头(101)以及设置在上模压头(101)两端的上模凸台(104),所述上模压头(101)一侧面设置有梯形凸起(102),上模压头(101)的梯形凸起(102)的两侧作为水平限位凸沿(103);下定模(2),所述下定模(2)至少包括一端封堵的带有梯形凹槽(202)的下模内腔(201),所述下模内腔(201)上端两侧作为水平限位平台(203),所述上模压头(101)的两侧的水平限位凸沿(103)与下模内腔(201)的水平限位平台(203)接触,所述梯形凹槽(202)和梯形凸起(102)配合,梯形凹槽(202)和梯形凸起(102)之间的两侧和底面留有空隙,所述上模压头(101)一端的上模凸台(104)和所述下模内腔(201)封堵的一端内表面接触;以及端部封堵头(3),所述端部封堵头(3)和所述下定模(2)未封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端部封堵头(3)内侧面和所述上模压头(101)另一端的上模凸台(104)表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塑沟渠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动模(1)还包括:上模冷却水室(105),所述梯形凸起(102)内部以及上端的水平限位凸沿(103)内部连通形成上模冷却水室(105);以及上模水管(106),所述上模水管(106)包括上模进水管和上模出水管,所述上模进水管和上模出水管的一端分别和所述上模冷却水室(10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塑沟渠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进水管和上模出水管位于上模压头(101)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塑沟渠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内腔(201)还包括:均匀设置在梯形凹槽(202)下表面的多个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沟槽(204);均匀设置在梯形凹槽(202)下表面的多个和第一沟槽(204)垂直的第二沟槽(205);均匀设置在梯形凹槽(202)侧面的多个第三沟槽(206),所述第三沟槽(206)和所述第二沟槽(205)一一对应贯通;以及设置在梯形凹槽(202)底端中心贯穿底部的推料孔(20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塑沟渠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模(2)还包括:设置在下模内腔(201)外壁的下模冷却水室(208);下模水管(209),所述下模水管(209)包括下模进水管和下模出水管,所述下模进水管和下模出水管的一端分别和所述下模冷却水室(208)连通;以及推料杆(210),所述推料杆(210)和所述下模内腔(201)的推料孔插拔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塑沟渠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杆(210)插入推料孔(207),推料杆(210)的一端与下模内腔(201)下表面平齐,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沟槽(205)或第一沟槽(204)的槽底平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硅塑沟渠压制模具,属于水利沟渠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施工困难以及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上动模,上动模至少包括上模压头以及设置在上模压头两端的上模凸台,上模压头一侧面设置有梯形凸起,上模压头的梯形凸起的两侧作为水平限位凸沿;下定模,下定模至少包括一端封堵的带有梯形凹槽的下模内腔,下模内腔上端两侧作为水平限位平台,上模压头的两侧的水平限位凸沿与下模内腔的水平限位平台接触,梯形凹槽和梯形凸起之间的两侧和底面留有空隙,上模压头一端的上模凸台和下模内腔封堵的一端内表面接触;以及端部封堵头,端部封堵头和下定模未封堵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定模未封堵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定模未封堵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柏 田树成 陈永明 张晓辉 宋阳 刘冬梅 高铭含 石炜 郑艳丽 李铁 王健 李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新柏
技术研发日:2022.12.15
技术公布日:2023/8/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气顶式安全卡盘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