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蒜头果混交育苗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29 阅读:175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农林种植领域,具体是一种蒜头果混交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2.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 chun et s.lee ex s.lee)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别名山桐果、马兰后(壮语),是铁青树科(olacaceae)蒜头果属(malania)中的单型种植物。蒜头果仅自然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部的狭窄区域,多生长于海拔300~1 200m石灰岩低山地区,是石漠化地区重要绿化树种,是我国西南石灰岩山地一种非常珍稀的木本油料树种。其果仁油脂的出油率可达64.5%,且富含二十四碳烯酸,又名神经酸,是大脑发育和维持的必需营养物质,对提高脑神经的活跃性、预防脑神经衰弱有很重要的作用,可用作药品及保健品开发。
3.人工培育的蒜头果种子萌发率尚高,实生育苗是目前主要的育苗方式,但幼苗保存率低,幼苗抵抗病害的能力差,易感染根腐病,移栽成活率低,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成为制约蒜头果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蒜头果混交育苗方法,通过将蒜头果和薄壳山核桃进行混交培育,以提高蒜头果的培育效果,减少根腐病感染,提高移栽成活率。
5.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本发明一种蒜头果混交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种子采集:于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采集果实成熟、饱满的蒜头果和薄壳山核桃种子;
8.2)催芽:将蒜头果剥离种仁后藏于消毒后的沙床中进行催芽;将薄壳山核桃种子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再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处理7d,再将处理过的薄壳山核桃种子置于消毒后的沙床中催芽;每7d在沙床浇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催芽期间保持沙床湿润;
9.3)基质、育苗杯准备:将黄心土作为基质装于塑料育苗杯中,基质装至育苗杯高度的1/3处;
10.4)取苗和移植:当蒜头果、薄壳山核桃苗芽皆生长10cm以上,阴天进行取苗;将一株蒜头果苗与一株薄壳山核桃苗移植于同一个育苗杯里,苗木之间间隔10~12cm,幼苗与育苗容器的距离为8~10cm,将育苗杯装满黄心土基质,浇透水;
11.5)苗期管理:进行育苗管理,即进行除草、浇水、喷施叶面肥;
12.6)苗木出圃:育苗一年后蒜头果苗高达到73.5~75.75cm,地径达到9.93~10.53mm,薄壳山核桃苗高达到21.50~24.75cm,地径达到4.64~4.95mm时,将苗木出圃、移栽。
13.步骤(2),所述沙床在催芽前1d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14.步骤(3),所述黄心土ph为5.5~6.5,土壤容重1.5g/cm3,黄心土中速效氮含量
33.61mg/kg,有效磷含量0.56mg/kg,速效钾含量52.70mg/kg,交换性钙3.20cmol/kg。
15.步骤(5),所述叶面肥是质量浓度为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月喷施1次。
16.步骤(3),塑料育苗杯呈圆柱形,其规格为直径30cm、高度30cm。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8.1、本发明方法将蒜头果与薄壳山核桃进行混交育苗,根据薄壳山核桃为落叶树种、蒜头果幼苗耐阴的特点,夏季薄壳山核桃苗形成苗冠,为蒜头果创造一个遮蔽环境,并保持圃地湿度,冬、春季节薄壳山核桃落叶后抽梢前,蒜头果幼苗生长光照充足,使蒜头果获得良好的生长条件。
19.2、针对蒜头果幼苗为肉质根系,采用常规黄心土育苗极易发生淹根、烂根、感染根腐病从而生长不良的情况,通过将蒜头果与薄壳山核桃进行混交育苗,两者地下根系交错,提高了基质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大大降低了蒜头果幼苗的根腐病,移栽后成活率达到70%-82%。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1)种子采集:于10月中下旬,采集成熟、饱满的蒜头果和薄壳山核桃种子。
23.2)催芽:将蒜头果剥离种仁后藏于消毒后的沙床中进行催芽。将薄壳山核桃种子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再用5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处理7d,将处理过的薄壳山核桃种子用消毒后的沙床中催芽。沙床每7d浇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催芽期间保持沙床湿润。沙床在催芽前1d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24.3)基质、育苗杯准备:将ph6.5的黄心土作为基质装于直径
×
高度=30cm
×
30cm的圆柱形塑料育苗杯,盛装至育苗杯高度的1/3处。
25.4)取苗和移植:当蒜头果、薄壳山核桃苗芽皆生长10cm以上,阴天进行取苗;将一株蒜头果苗与一株薄壳山核桃苗移植于同一个育苗杯里,两株幼苗之间间隔10cm,幼苗与育苗容器的距离为10cm。将黄心土基质装满育苗杯,浇透水。
26.5)苗期管理:进行除草、浇水、喷施叶面肥等育苗管理。
27.6)苗木出圃:育苗一年后,当蒜头果苗高75.00cm,地径10.53mm,薄壳山核桃苗高24.75cm,地径4.92mm时,将苗木出圃、移栽,蒜头果苗木无腐根病发生,移栽后成活率达到80%。
28.实施例2
29.1)种子采集及处理:于10月中下旬,采集成熟、饱满的蒜头果和薄壳山核桃种子。
30.2)催芽:将蒜头果剥离种仁后藏于消毒后的沙床中进行催芽。将薄壳山核桃种子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再用5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处理7d,将处理过的薄壳山核桃种子用消毒后的沙床中催芽。沙床每7d浇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催芽期间保持沙床湿润。沙床在催芽前1d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31.3)基质、育苗杯准备:将ph5.50的黄心土作为基质装于直径
×
高度=30cm
×
30cm
的塑料育苗杯,盛装至育苗杯高度的1/3处。
32.4)取苗和移植:当蒜头果、薄壳山核桃苗芽皆生长10cm以上,阴天进行取苗;将一株蒜头果苗与一株薄壳山核桃苗移植于同一个育苗杯里,两株幼苗之间间隔12cm,幼苗与育苗容器的距离为9cm。将黄心土基质装满育苗杯,浇透水。
33.5)苗期管理:进行除草、浇水、喷施叶面肥等育苗管理。
34.6)苗木出圃:育苗一年后,当蒜头果苗高75.75cm,地径10.30mm,薄壳山核桃苗高23.75cm,地径4.95mm时,将苗木出圃、移栽,蒜头果苗木腐根病发生率5%,移栽后成活率达到70%。
35.实施例3
36.1)种子采集:于11月上旬,采集成熟、饱满的蒜头果和薄壳山核桃种子。
37.2)催芽:将蒜头果剥离种仁后藏于消毒后的沙床中进行催芽。将薄壳山核桃种子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再用5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处理7d,将处理过的薄壳山核桃种子用消毒后的沙床中催芽。沙床每7d浇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催芽期间保持沙床湿润。沙床在催芽前1d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38.3)基质、育苗杯准备:将ph5.89的黄心土作为基质装于直径
×
高度=30cm
×
30cm的塑料育苗杯,盛装至育苗杯高度的1/3处。
39.4)取苗和移植:当蒜头果、薄壳山核桃苗芽皆生长10cm以上,阴天进行取苗;将一株蒜头果苗与一株薄壳山核桃苗移植于同一个育苗杯里,两株幼苗之间间隔12cm,幼苗与育苗容器的距离为9cm。将黄心土基质装满育苗杯,浇透水。
40.5)苗期管理:进行除草、浇水、喷施叶面肥等育苗管理。
41.6)苗木出圃:育苗一年后,当蒜头果苗高773.50cm,地径9.93mm,薄壳山核桃苗高21.50cm,地径4.64mm时,将苗木出圃、移栽,蒜头果苗木无腐根病发生,移栽后成活率达到75%。
42.对比例1
4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与薄壳山核桃的混种,其他步骤及育苗参数保持一致,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44.1)种子采集:于10月中下旬,采集成熟、饱满的蒜头果种子。
45.2)催芽:将蒜头果剥离种仁后藏于消毒后的沙床中进行催芽,每7d浇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催芽期间保持沙床湿润。
46.3)基质、育苗杯准备:将ph5.80的黄心土作为基质装于直径
×
高度=30cm
×
30cm的塑料育苗杯,盛装至育苗杯高度的1/3处。
47.4)取苗和移植:当蒜头果苗芽生长10cm以上,阴天进行取苗单独种植在育苗杯里,将基质装满育苗杯,浇透水。
48.5)苗期管理:进行除草、浇水、喷施叶面肥等育苗管理。
49.6)苗木出圃:育苗一年后,蒜头果苗高23.00cm,地径5.77mm时出圃、移栽,腐根病发生率60%,移栽后成活率25%。
50.对比例2
51.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取消与薄壳山核桃的混种,其他步骤及育苗参数保持一致,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52.1)种子采集:于10月中下旬,采集成熟、饱满的蒜头果种子。
53.2)催芽:将蒜头果剥离种仁后藏于消毒后的沙床中进行催芽,每7d浇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催芽期间保持沙床湿润。
54.3)基质、育苗杯准备:将ph5.50的黄心土作为基质装于直径
×
高度=30cm
×
30cm的塑料育苗杯,盛装至育苗杯高度的1/3处。
55.4)取苗和移植:蒜头果苗芽生长10cm以上,阴天进行取苗单独种植在育苗杯里,将基质装满育苗杯,浇透水。
56.5)苗期管理:进行除草、浇水、喷施叶面肥等育苗管理。
57.6)苗木出圃:育苗一年后,蒜头果苗高26.00cm,地径4.93mm时出圃、移栽,腐根病发生率50%,移栽后成活率35%。
58.对比例3
59.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取消与薄壳山核桃的混种,其他步骤及育苗参数保持一致,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60.1)种子采集:于11月上旬,采集成熟、饱满的蒜头果种子。
61.2)催芽:将蒜头果剥离种仁后藏于消毒后沙床中进行催芽,每7d浇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催芽期间保持沙床湿润。
62.3)基质、育苗杯准备:将ph5.89的黄心土(成分见表1)作为基质装于直径
×
高度=30cm
×
30cm的塑料育苗杯,盛装至育苗杯高度的1/3处。
63.4)取苗和移植:当蒜头果苗芽生长10cm以上,阴天进行取苗单独种植在育苗杯里,将基质装满育苗杯,浇透水。
64.5)苗期管理:进行除草、浇水、喷施叶面肥等育苗管理。
65.6)苗木出圃:育苗一年后,蒜头果苗高26.75cm,地径4.61mm时出圃、移栽,腐根病发生率45%,移栽后成活率30%。
66.表1实施例3采用的黄心土基质ph值和养分含量
[0067][0068]
上述实例说明本发明方法采用蒜头果和薄壳山核桃混交育苗,育苗期间夏季薄壳山核桃苗冠能为蒜头果创造一个遮蔽环境,并保持圃地湿度,冬、春季节薄壳山核桃落叶后抽梢前,为蒜头果幼苗提供充足的光照。蒜头果与薄壳山核桃进行混交育苗,两者地下根系交错,提高了基质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大大降低了蒜头果幼苗的根腐病。
[0069]
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分别选择长势均匀20株共120株蒜头果幼苗进行对比验证,培育一年后蒜头果、薄壳山核桃苗高、地径对比数据记录及分析见表2,移栽后成活率见表3.
[0070]
表2培育一年后蒜头果、薄壳山核桃苗高、地径对比
[0071][0072][0073]
表3移栽一年后蒜头果、薄壳山核桃成活率对比
[0074][0075]
以上对比试验表明,将蒜头果和薄壳山核桃混交育苗之后非常有利于蒜头果的生长,大大降低了蒜头果幼苗的根腐病,移栽后成活率高。

技术特征:
1.一种蒜头果混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集:于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采集果实成熟、饱满的蒜头果和薄壳山核桃种子;2)催芽:将蒜头果剥离种仁后藏于消毒后的沙床中进行催芽;将薄壳山核桃种子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再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处理7d,再将处理过的薄壳山核桃种子置于消毒后的沙床中催芽;每7d在沙床浇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催芽期间保持沙床湿润;3)基质、育苗杯准备:将黄心土作为基质装于塑料育苗杯中,基质装至育苗杯高度的1/3处;4)取苗和移植:当蒜头果、薄壳山核桃苗芽皆生长10cm以上,阴天进行取苗;将一株蒜头果苗与一株薄壳山核桃苗移植于同一个育苗杯里,苗木之间间隔10~12cm,幼苗与育苗容器的距离为8~10cm,将育苗杯装满黄心土基质,浇透水;5)苗期管理:进行育苗管理,即进行除草、浇水、喷施叶面肥;6)苗木出圃:育苗一年后蒜头果苗高达到73.5~75.75cm,地径达到9.93~10.53mm,薄壳山核桃苗高达到21.50~24.75cm,地径达到4.64~4.95mm时,将苗木出圃、移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蒜头果混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沙床在催芽前1d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蒜头果混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黄心土ph为5.5~6.5,土壤容重1.5g/cm3,黄心土中速效氮含量33.61mg/kg,有效磷含量0.56mg/kg,速效钾含量52.70mg/kg,交换性钙3.20cmol/kg。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蒜头果混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叶面肥是质量浓度为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月喷施1次。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蒜头果混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塑料育苗杯的规格为直径30cm、高度30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蒜头果混交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集: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采集蒜头果和薄壳山核桃种子;2)催芽:将蒜头果剥离种仁后藏于消毒后的沙床中催芽;将消毒处理过的薄壳山核桃种子置于消毒后的沙床中催芽;3)基质、育苗杯准备:将黄心土作为基质装于塑料育苗杯中;4)取苗和移植:当蒜头果、薄壳山核桃苗芽皆生长10cm以上,阴天进行取苗;将一株蒜头果苗与一株薄壳山核桃苗移植于同一个育苗杯里;5)苗期管理:进行除草、浇水、喷施叶面肥等育苗管理;6)苗木出圃:育苗一年后将苗木出圃、移栽。本发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可大大降低蒜头果幼苗感染根腐病的概率,且造林时带原土团、不伤根,可大幅提高蒜头果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汇 黄晓露 李宝财 杨卓颖 赵志珩 廖健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3/8/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