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铁路导轨折断的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03 阅读:110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检测铁路导轨折断的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铁路轨道,简称路轨、铁轨、轨道等,用于铁路上,并与转辙器合作,令火车无需转向便能行走,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轨枕上,轨枕之下为路碴,以钢铁制成的路轨,可以比其它物料承受更大的重量,轨枕亦称枕木,或路枕,功用是把钢轨的重量分开散布,和保持路轨固定,维持路轨的轨距,一般而言,轨道的底部为石砾铺成的路碴,路碴亦称道碴、碎石或道床,是为轨道提供弹性及排水功能,铁轨也可以铺在混凝土筑成的基座上,甚至嵌在混凝土里面,铁轨连接处的平整关系到火车运行的安全,需要定期进行检测,但是现有的检测方式多是通过人工检测,人工检测效率较低,因此需要一种可快速检测的报警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检测铁路导轨折断的报警装置,具备高效检测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检测方式多是通过人工检测,人工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检测铁路导轨折断的报警装置,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行走装置,所述检测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平衡板,所述平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倾角传感器,所述平衡板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检测箱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标记管,所述标记管的底部连通有喷嘴,所述检测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存箱,所述储存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储存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输箱,所述传输箱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输装置,所述传输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传输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传感器。
5.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检测箱与行走装置的底部均为敞开设计。
6.优选的,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远离抽水泵的一端与标记管连通。
7.优选的,所述储存箱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顶部设置有管盖。
8.优选的,所述储存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能源箱,所述能源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光伏板,所述能源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蓄电池。
9.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毛刷。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箱、行走装置、第一伸缩杆、平衡板、倾角传感器、滑轮、标
记管、喷嘴、储存箱、抽水泵、传输箱、传输装置、控制器与定位传感器的配合使用,能够快速的检测导轨是否出现较大高低差,并快速标记位置,方便后期维护,解决了现有的检测方式多是通过人工检测,人工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弹簧,使滑轮更好的贴合在导轨上,通过设置进液管与管盖,能够防止外部杂物进入储存箱,通过设置能源箱、光伏板与蓄电池,能够降低能源消耗,通过设置固定板、第二伸缩杆、第二弹簧与毛刷,能够防止导轨上有杂物影响检测结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输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检测箱;2、行走装置;3、第一伸缩杆;4、平衡板;5、倾角传感器;6、滑轮;7、标记管;8、喷嘴;9、储存箱;10、抽水泵;11、传输箱;12、传输装置;13、控制器;14、定位传感器;15、第一弹簧;16、三通阀;17、进液管;18、能源箱;19、光伏板;20、蓄电池;21、固定板;22、第二伸缩杆;23、第二弹簧;24、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3,用于检测铁路导轨折断的报警装置,包括检测箱1,检测箱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行走装置2,行走装置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22,第二伸缩杆22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23,第二伸缩杆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毛刷24,通过设置第一弹簧15,使滑轮6更好的贴合在导轨上,通过设置进液管17与管盖,能够防止外部杂物进入储存箱9,通过设置能源箱18、光伏板19与蓄电池20,能够降低能源消耗,通过设置固定板21、第二伸缩杆22、第二弹簧23与毛刷24,能够防止导轨上有杂物影响检测结果,检测箱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3,第一伸缩杆3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15,检测箱1与行走装置2的底部均为敞开设计,第一伸缩杆3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平衡板4,平衡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倾角传感器5,平衡板4的底部设置有滑轮6,检测箱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标记管7,标记管7的底部连通有喷嘴8,检测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存箱9,储存箱9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17,进液管17的顶部设置有管盖,储存箱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能源箱18,能源箱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光伏板19,能源箱18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0,储存箱9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水泵10,抽水泵10的出水端连通有三通阀16,三通阀16远离抽水泵10的一端与标记管7连通,储存箱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输箱11,传输箱1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输装置12,传输箱1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3,传输箱1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传感器14,通过检测箱1、行走装置2、第一伸缩杆3、平衡板4、倾角传感器5、滑轮6、标记管7、喷嘴8、储存箱9、抽水泵10、传输箱11、传输装置12、控制
器13与定位传感器14的配合使用,能够快速的检测导轨是否出现较大高低差,并快速标记位置,方便后期维护,解决了现有的检测方式多是通过人工检测,人工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
19.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导轨上,行走装置2带动装置在导轨上移动,滑轮6在导轨上移动,当连接处出现较大的高度差时,此时倾角传感器5检测到较大倾斜角度后向控制器13传输角度信息,控制器13控制停止行走装置2,传输装置12将角度信息与位置信息传输至外部接收装置,然后抽水泵10将储存箱9中的有色液体通过标记管7与喷嘴8喷洒在导轨上,对导轨进行标记,方便后期维修,最后再次启动行走装置2继续进行检测。
2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用于检测铁路导轨折断的报警装置,包括检测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箱(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行走装置(2),所述检测箱(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3),所述第一伸缩杆(3)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平衡板(4),所述平衡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倾角传感器(5),所述平衡板(4)的底部设置有滑轮(6),所述检测箱(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标记管(7),所述标记管(7)的底部连通有喷嘴(8),所述检测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存箱(9),所述储存箱(9)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水泵(10),所述储存箱(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输箱(11),所述传输箱(1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输装置(12),所述传输箱(1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3),所述传输箱(1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传感器(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铁路导轨折断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3)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15),所述检测箱(1)与行走装置(2)的底部均为敞开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铁路导轨折断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泵(10)的出水端连通有三通阀(16),所述三通阀(16)远离抽水泵(10)的一端与标记管(7)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铁路导轨折断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9)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17),所述进液管(17)的顶部设置有管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铁路导轨折断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能源箱(18),所述能源箱(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光伏板(19),所述能源箱(18)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铁路导轨折断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22),所述第二伸缩杆(22)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23),所述第二伸缩杆(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毛刷(2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检测铁路导轨折断的报警装置,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行走装置,所述检测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平衡板,所述平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倾角传感器,所述平衡板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检测箱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标记管,所述标记管的底部连通有喷嘴,所述检测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存箱。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箱、行走装置、第一伸缩杆、平衡板、倾角传感器、滑轮、标记管、喷嘴、储存箱、抽水泵、传输箱、传输装置、控制器与定位传感器的配合使用,能够快速的检测导轨是否出现较大高低差,并快速标记位置,方便后期维护。方便后期维护。方便后期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曹鹏程 张红超 朱鹏 原帅 陆之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移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9
技术公布日:2023/1/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