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L-苯丙氨酸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未命名 09-02 阅读:226 评论:0

一种高产l-苯丙氨酸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产l-苯丙氨酸的大肠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l-phe)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工产品,l-phe在食品添加剂、营养增补剂、医疗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l-苯丙氨酸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甜味剂阿斯巴甜的主原料,在医药行业主要用于氨基酸输液和氨基酸类抗癌药物的生产。l-苯丙氨酸的生产方法有蛋白质水解提取法、化学合成法、酶法与微生物发酵法,前两种方法由于工艺复杂、污染严重、产物纯度低等问题逐渐被酶法和发酵法取代。酶法生产虽然产物纯度高,生产能力强,但是由于底物和酶等主要原料成本高、来源有限,且反应过程中酶稳定性差等缺点,导致酶法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微生物发酵法是指以葡萄糖等廉价原料为底物,利用微生物菌种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的一种方法,因其生产成本低廉,易于放大,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成为了目前国内外生产l-苯丙氨酸工业化生产的主流方法。
3.大肠杆菌是一种典型的模式微生物,具有遗传背景清晰、操作简单、生长周期短等优点,常用作有机酸、氨基酸等生产菌种。诱变育种是一种传统、常用的微生物育种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突变率并获得大量突变类型,也存在有益突变体频率低、突变方向难以控制等问题。利用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手段靶向性改造,可以实现在传统非定向诱变育种的基础上进行定向、理性的育种。莽草酸途径是大肠杆菌以葡萄糖为碳源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的唯一合成路径。增加莽草酸途径的通量,降低莽草酸途径向其他芳香族氨基酸的转化,能够提高l-苯丙氨酸的合成能力。从微生物生长代谢上看,l
‑ꢀ
苯丙氨酸合成理论上和微生物生长同步。在实际发酵过程中,合理调节碳流在l-苯丙氨酸合成途径和微生物生长间的分布,是实现工业化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的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够高产l-苯丙氨酸技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5.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ypq,其于2022年1 月2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245。
6.本发明内容还包括一株大肠杆菌重组菌,所述大肠杆菌重组菌是将表达重组质粒 pacyc177-ci-arof-phea
fbr
导入所述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ypq菌株中得到 e.coli jny021。
7.本发明内容还包括所述的大肠杆菌重组菌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是将表达重组质粒pacyc177-ci-arof-phea
fbr
导入所述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ypq菌株中
得到。
8.其中,所述重组质粒pacyc177-ci-arof-phea
fbr
是将ci-arof-phea基因片段连接到质粒pacyc177上,得到质粒pacyc177-ci-arof-phea,并对质粒 pacyc177-ci-arof-phea上的phea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得到。
9.其中,所述phea基因定点突变是将phea基因的第977位核苷酸由t替换为g。
10.其中,所述重组质粒pacyc177-ci-arof-phea
fbr
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得到:
11.1)以大肠杆菌k12的基因组为模板,用引物对arof-f/arof-r和phea-f/phea-r通过pcr扩增得到arof和phea基因;2)合成包含有λpr启动子的ci857基因,将arof 基因连接到λpr启动子右侧,λpl启动子序列连接到phea基因上游,另一端同源重组到arof基因的下游,得到同源重组连接产物ci-arof-phea;3)将同源重组连接产物 ci-arof-phea酶切连接到pacyc177质粒上,得到表达载体pacyc177-ci-arof-phea; 4)以pacyc177-ci-arof-phea表达质粒为模板,采用引物对phea
fbr-u-f/phea
fbr-u-r 和phea
fbr-d-f/phea
fbr-d-r分别扩增含有突变位点的phea基因的上游和下游序列,通过同源重组连接上游和下游序列得到ci-arof-phea
fbr
基因片段,将ci-arof-phea
fbr
基因片段连接到pacyc177质粒上,得到pacyc177-ci-arof-phea
fbr
质粒。
12.其中,所述引物对arof-f/arof-r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所述引物对phea-f/phea-r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所述引物对 phea
fbr-u-f/phea
fbr-u-r序列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所述引物对 phea
fbr-d-f/phea
fbr-d-r序列如seq id no:7和seq id no:8所示。
13.其中,所述ci-arof-phea
fbr
基因片段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
14.本发明内容还包括一种l-苯丙氨酸生产方法,所述方法为挑取所述的大肠杆菌重组 e.coli jny021菌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培养,然后再转接到发酵培养基中继续发酵培养得到含有l-苯丙氨酸的发酵液。
15.其中,所述种子培养基每升组成包括:胰蛋白胨32g,酵母粉20g,氯化钠5g,甘油5g,卡那霉素50mg。
16.其中,所述种子培养基中培养温度是33℃,培养时间16h,转速220rpm。
17.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每升组成包括:葡萄糖22.5g,酵母粉2g,酪氨酸1.2g,硫酸镁1g,磷酸氢二钾7g,硫酸铵3g,柠檬酸2g,富马酸2g,硫酸亚铁0.03g,硫酸锰0.01g,氯化钙0.02g,氯化钴0.002g,硫酸锌0.001g,维生素b2 0.005g,磷酸吡哆醛0.01g,烟酸0.01g,硫胺素0.01g,卡那霉素50mg。
18.其中,所述发酵培养采取补料分批发酵的方式,所述分批发酵的参数设定为:初始发酵温度33℃,两阶段控制发酵温度,菌体进入对数生长中后期,提高温度到38℃;初始ph值7.0,用20%氨水控制ph在6.7-7.0;初始葡萄糖浓度22.5g/l,后期以不同速率补加600g/l葡萄糖;初始转速和通气量分别为400rpm和1.3vvm,整个发酵过程溶氧不低于20%;发酵时间56h。
19.其中,所述方法根据菌体生长阶段采取不同补料策略,当发酵罐内当糖即将耗尽时,以指数流加进行补加葡萄糖,当菌体进入稳定期,以线性降低速率流加葡萄糖。
20.其中,在菌体对数生长期,按照公式以指数流加形式进
行补加葡萄糖。
21.其中,在菌体进入稳定期后,按照公式f(ml/h)=-0.1518t+9.473以线性降低速率流加葡萄糖。
22.首先,本发明通过紫外诱变先得到酪氨酸、色氨酸两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再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筛选抗5mg/ml 4-氨基-dl-苯丙氨酸的突变株e.colijnypq(tyr-、trp
lea
、papr)。该菌株已经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245。
23.其次,构建重组质粒pacyc177-ci-arof-phea
fbr
转化到jnypq菌株,利用λ噬菌体ci温度敏感性阻遏蛋白和强启动子pl、pr,调控l-苯丙氨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phea
fbr (编码3-脱氧-7-磷酸庚酸合酶)和arof(编码分支酸变位酶)的表达得到能高产l-苯丙氨酸的大肠杆菌重组菌。
24.具体地,大肠杆菌重组菌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方法具体培养包括,挑取斜面上一环上述构建得到的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菌落到种子培养基,种子液培养温度是 33℃,培养时间14h,培养至od
600
在16左右,以15%接种量从种子培养液转接到5l 发酵罐中,发酵初始转速为400rpm,初始通气量为1.3vvm,溶氧不低于20%。用20%氨水控制ph在6.7-7.0。生长初期,发酵温度设为33℃,当进入对数生长中后期,发酵温度设为38℃。初始葡萄糖浓度22.5g/l,当发酵罐内当糖即将耗尽时,以指数流加进行补加葡萄糖,当菌体进入稳定期,以线性降低速率流加葡萄糖,使发酵中后期残糖浓度在0.5-2g/l。
25.其中,生产l-苯丙氨酸的培养基组成为:
26.斜面培养基每升组成为,氯化钠10g,胰蛋白胨10g,酵母粉5g,琼脂粉20g,卡那霉素50mg;
27.种子培养基每升组成为,胰蛋白胨32g,酵母粉20g,氯化钠5g,甘油5g,卡那霉素50mg;
28.发酵培养基每升组成为(摇瓶水平),葡萄糖10g,酵母粉5g,七水合硫酸镁2g,磷酸氢二钾3g,硫酸铵5g,柠檬酸2g,nacl 1g,硫酸亚铁0.03g,硫酸锰0.01g,氯化钙0.02g,氯化钴0.002g,硫酸锌0.001g,维生素b2 0.005g,磷酸吡哆醛0.01g,烟酸0.01g,硫胺素0.01g,卡那霉素50mg。
29.发酵培养基每升组成为(发酵罐水平),葡萄糖22.5g,酵母粉2g,酪氨酸1.2g,硫酸镁1g,磷酸氢二钾7g,硫酸铵3g,柠檬酸2g,富马酸2g,硫酸亚铁0.03g,硫酸锰0.01g,氯化钙0.02g,氯化钴0.002g,硫酸锌0.001 g,维生素b2 0.005g,磷酸吡哆醛0.01g,烟酸0.01g,硫胺素0.01g,卡那霉素50mg。
30.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紫外诱变先得到酪氨酸、色氨酸两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ypq,构建重组质粒pacyc177-ci-arof-phea
fbr
转化到jnypq 菌株中得到了高产l-苯丙氨酸的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该菌株在特定的发酵条件下56h可以积累下62g/l l-苯丙氨酸,糖酸转化率为25.2%。因此该菌株可以在 l-苯丙氨酸的实际生产中具有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31.图1为l-苯丙氨酸标准样品和发酵液样品的hplc检测图;
32.图2为本发明l-苯丙氨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质粒构建流程图;
33.图3为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在种子液中生长情况;
34.图4为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在摇瓶上的发酵情况;
35.图5为大肠杆菌重组菌在5l发酵罐上生长和产酸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37.实施例1大肠杆菌k12多轮诱变筛选l-苯丙氨酸生产底盘菌
38.(1)紫外诱变筛选酪氨酸和色氨酸缺陷型菌株
39.筛选酪氨酸和色氨酸双缺菌株,可以切断l-苯丙氨酸、l-酪氨酸的代谢支路,目的是促使莽草酸途径碳流流向l-苯丙氨酸。将4℃保藏的大肠杆菌k12单菌落接种于5ml 的lb试管液体(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nacl 10g,去离子水定容至1l,调ph7.0) 培养基中,37℃,220rpm过夜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测定菌体浓度,收集细胞,用生理盐水稀释至约为108cfu/ml。吸取上述菌液3ml于直径6cm培养皿形成薄层,在距紫外灯管28.5cm处开盖照射1min(根据70%致死率前期确定)后,锡箔纸包裹,将3ml lb液体培养基加入上述处理好的培养皿中,避光37℃恒温培养18h。取5ml菌液用等体积生理盐水洗去培养基,取0.1ml菌液加入5ml无氮源培养基(每升含葡萄糖20g,磷酸氢二钾10g,柠檬酸钠2g,七水硫酸镁0.2g),37℃培养12h,加入10ml 含2g/l氯化铵的无氮源培养基,同时加入青霉素使培养液终浓度约为1000u/ml。培养18h,取菌液0.1ml,涂布lb,置37℃恒温箱中培养36h。
40.用牙签挑取lb上菌落,分别先点种m9培养基(每升含葡萄糖4g,na2hpo
4 6.78 g,kh2po
4 3g,nacl 0.5g,nh4cl 1g,mgso4
·
7h2o 0.493g,cacl
2 0.01lg)和lb培养基,培养12h。选择在m9培养基上不生长,而在lb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初步判断为营养缺陷型。将菌落分别接种到液体lb培养基中,37℃培养14-16h,用无菌生理盐水洗去培养基。取0.1ml菌液接种到只含酪氨酸、只含色氨酸、既有酪氨酸又有色氨酸的m9液体试管中,筛选在前两种培养基上不长,而在第三种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 jnyp25、jnyp33、jnyp92。将这三株酪氨酸和色氨酸双缺菌株接种到试管种子培养液, 37℃过夜培养,再按10%接种量转接至装有30ml发酵培养基的500ml摇瓶中,33℃、 220rpm培养24h,jnyp25、jnyp33、jnyp92菌株l-苯丙氨酸产量分别为1.92g/l、 1.56g/l、1.98g/l。
41.(2)等离子体诱变筛选l-苯丙氨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
42.选育l-苯丙氨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除l-苯丙氨酸对特异性合成途径的反馈抑制和阻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将菌株jnyp92 在试管lb培养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约为108cfu/ml,吸取10μl菌悬液置于artp诱变育种仪中,诱变条件为温度20℃、功率100w、氦气流量10l/min、处理时间180s。将诱变的菌体涂布于含有5mg/ml 4-氨基-dl-苯丙氨酸(pap)的lb培养基。挑选生长快速、单菌落较大的菌株,接种到含1ml发酵培养基的48孔板中培养48h后,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l-苯丙氨酸含量进行初筛。对l-苯丙氨酸产量较高的突变株 jnyp92-12、jnypq、jnyp92-25、jnyp92-26、jnyp92-31进行摇瓶发酵实验,经检测 jnyp92-17(tyr-、trp
lea
、papr)l-苯丙氨酸产量最高为4.12g/l,将该菌株命名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ypq,于2022年1月2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245。
43.实施例2、l-苯丙氨酸的检测方法
44.基于氨基酸衍生的方法检测l-苯丙氨酸。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aq,水相 a:0.01mol/l kh2po4,有机相b∶乙腈∶甲醇∶水相a=5∶3∶1(体积比)。8μl样品与4μl衍生剂邻苯二甲醛混合进样后进行在线衍生。0-25min内两相梯度洗脱(0min,20%a相80%b相;5min,65%a相35%b相;10min,35%a相65%b相;15min, 30%a相70%b相;20min,50%a相50%b相;23min,80%a相20%b相)。柱温35℃、1ml/min流速。利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ex)和发射波长(em)分别为 330nm和465nm。如图1所述,l-苯丙氨酸标样和发酵液的出峰时间均为13.837min。
45.实施例3、在底盘菌中表达l-苯丙氨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
46.如图2所示,以pacyc177(淼灵质粒平台购买)为骨架质粒,利用λ噬菌体ci 温度敏感性阻遏蛋白构建温度拨动开关,以l-苯丙氨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phea
fbr
(编码3-脱氧-7-磷酸庚酸合酶)和arof(编码分支酸变位酶)为靶标基因,调控l-苯丙氨酸合成途径的表达。
47.以大肠杆菌k12的基因组为模板,用引物对arof-r/arof-f(seq id no:1~2)和引物对phea-r/phea-f(seq id no:3~4),pcr扩增得到arof和phea基因。arof基因的pcr体系为:primestar max premix (2
×
)25μl、arof-r/arof-f各1.5μl、模板 2μl、ddh2o 2μl。98℃预变性5min,98℃变性10s,57℃退火5s,72℃延伸60s,29 个循环,72℃延伸2min,得到arof基因片段。phea基因的pcr退火温度为50℃,其他和arof基因pcr体系以及扩增条件均相同,得到phea基因片段。为了实现λ噬菌体 ci温敏调控元件调控调控l-苯丙氨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需要合成得到ci阻遏蛋白、λpr、λpl启动子相关序列。以ci857阻遏蛋白编码基因在ncbi中blast,搜索比对得到bacteriophage sp.isolate 528基因组序列,以它为模板合成ci857及其上下游序列 (包含λpr启动子)(其基因序列参见seq id no:9所示)。基于同源重组原理,将 pcr扩增得到的arof基因片段,连接到λpr启动子右侧。同源重组连接体系为:6μl pcr 得到phea基因片段、合成ci857-λpr序列2μl,同源重组酶(购自abm公司)2μl,冰上放置30min连接。同理,为了实现ci857调控phea的表达,将经过合成的λpl启动子序列(其基因序列参见seq id no:10所示)连接到phea上游,另一端同源重组到arof基因的下游得到同源重组连接产物ci-arof-phea。
48.将上述多片段同源重组连接产物ci-arof-phea,酶切连接到bamhi和psti酶切处理的pacyc177质粒上,得到表达载体pacyc177-ci-arof-phea。以 pacyc177-ci-arof-phea质粒为模板,用引物对phea
fbr-u-f/phea
fbr-u-r(seq id no: 5和seq id no:6所示)和引物对phea
fbr-d-f/phea
fbr-d-r(seq id no:7和seq idno:8所示)分别扩增含有突变位点(phea基因第977位核苷酸t替换位g)的phea 基因上游和下游序列,带有突变位点phea基因上游序列pcr的退火温度为55℃退火, 72℃延伸5s,其他和arof基因pcr体系以及扩增条件相同,得到phea
fbr
基因上游片段;有突变位点phea基因下游序列pcr的退火温度为55℃退火,72℃延伸50s,其他和arof 基因pcr体系以及扩增条件相同,得到phea
fbr
基因下游片段。基于同源序列将phea
fbr
基因上游片段和phea
fbr
基因下游片段连接起来得到phea
fbr
基因片段,同源重组连接体系为:phea
fbr
上游片段5μl、phea
fbr
下游片段3μl、同源重组酶(购自abm公司)2μl,冰上放置30min连接。将质粒pacyc177-ci-arof-phea用bamhi和ecori酶切,与含有突变位点的-phea
fbr
基因片段用t4连接酶连接,得到pacyc177-ci-arof-phea
fbr
质粒, ci-arof-phea
fbr
参见seq id no:11。将pacyc177-ci-arof-phea
fbr
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
jnypq中,得到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
49.seq id no:1:arof-r:
50.seq id no:2:arof-f:
51.seq id no:3:phea-r:5
’‑
cgcggatcctcaggttggatcaacag-3’52.seq id no:4:phea-f:5
’‑
ccgccggaattcctcccaaatcgggg-3’53.seq id no:5:phea
fbr-u-f:5
’‑
cgcggatcctcaggttggatcaacaggc-3’54.seq id no:6:phea
fbr-u-r:
55.seq id no:7:phea
fbr-d-f:
56.seq id no:8:phea
fbr-d-r:5
’‑
ccggaattcctcccaaatcgggg-3’。
57.下划线酶切位点和保护碱基,斜体是与目标基因连接的同源片段,加粗字体的是 phea点突变碱基。
58.实施例4、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在摇瓶上生长和发酵产酸测定
59.将-80℃保藏的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接种至斜面培养基中,于37℃培养2 代,每代12h。将二代斜面中的菌株接种至装有30ml种子培养基的500ml圆底瓶中, 37℃、220rpm培养24h。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在种子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如图3所示,菌株在10h左右进入对数生长期,在24h左右进入稳定期。在13-14小时,od600在12.33-16.85区间,达到接种要求,可以接入发酵培养基进一步培养。菌株最终od600可达到30.05,说明该重组大肠杆菌生长能力较强。其中,斜面培养基每升组成为:氯化钠10g,胰蛋白胨10g,酵母粉5g,琼脂粉20g,卡那霉素50mg;种子培养基每升组成为:胰蛋白胨32g,酵母粉20g,氯化钠5g,甘油5g,卡那霉素 50mg;培养基灭菌条件121℃灭菌20min,温度降到65℃左右时,加入卡那霉素母液摇匀备用。
60.此外,考察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在摇瓶水平的发酵l-苯丙氨酸情况。按上述培养到10~12h的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种子培养液,以10%接种量转接至装有30ml发酵培养基的500ml圆底瓶中,33℃、220rpm培养24h,如图4所示,苯丙氨酸产量可达8.21g/l。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终质量浓度为8mg/l的苯酚红作为酸碱指示剂,培养过程中需根据培养基颜色变化手动补加氨水以维持培养基ph 7.0左右,当葡萄糖耗尽时,培养基颜色呈红色且不变色,通过移液枪一次性补加0.5ml的600g/l 葡萄糖溶液。
61.实施例5、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在5l发酵罐上l-苯丙氨酸生产情况
62.将-80℃保藏的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接种至斜面培养基中,于37℃培养 2代,每代12h。将二代斜面中的菌株接种至装有30ml种子培养基的500ml圆底瓶中,33℃,220rpm,培养14h,摇至od600至15左右。按15%接种量接种到装液量 2.4l的5l发酵罐中,进行补料分批发酵。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2.5g,酵母粉2 g,酪氨酸1.2g,硫酸镁1g,磷酸氢二钾7g,硫酸铵3g,柠檬酸2g,富马酸2g,硫酸亚铁0.03g,硫酸锰0.01g,氯化钙0.02g,氯化钴0.002g,硫酸锌0.001g,维生素 b2 0.005g,磷酸吡哆醛0.01g,烟酸0.01g,硫胺素0.01g,卡那霉素50mg,ph值7.0。补加底物葡萄糖浓度s0为600g/l。发酵初始转速为400rpm,初始通气量为1.3vvm,前期溶氧自动下降,后期调节通气量与转速维持溶氧在30%-45%。用20%氨水自动调节ph在6.7-7.0。
63.根据菌体处于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补料策略,以不同速率添加600g/l葡萄糖。
在16h时,发酵罐内葡萄糖浓度下降到0.9g/l,碳源快耗尽,启动补料控制。在菌体对数生长期(16h-32h),每4h为一个阶段,按照公式以指数流加形式进行补加葡萄糖。其中流加初始细胞浓度(x0)和培养基体积(v0)分别为43.31 g/l和2.4l、细胞对葡萄糖得率(y)为2.0、初始葡萄糖浓度(s0)为600g/l葡萄糖,t 为发酵时间,f为葡萄糖补料速度。μset依次设定为0.18h-1
、0.15h-1
、0.12h-1
、0.09h-1
、 0.06h-1
。在菌体进入稳定期后(36h-52h),按照公式f(ml/h)=-0.1518t+9.473以线性降低速率流加葡萄糖,其中f为葡萄糖补料速度,t为发酵时间。
64.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整个发酵过程菌体的生长、产酸和糖耗情况如图5 所示。大肠杆菌重组菌e.coli jny021生长初期的生长温度控制在33℃,在4h后菌体开始加速生长,8h已经进入对数生长期,od600为14.3。进入对数生长中后期(28h, od600为118.62),发酵温度提高到38℃,菌体在进入稳定期后生物量维持在130—140。 l-苯丙氨酸产量的增长相对于生物量增长滞后,发酵16h后,l-苯丙氨酸产量开始快速增长,至发酵结束56h,l-苯丙氨酸产量为62g/l。发酵初始葡萄糖22.5g/l,发酵前期糖耗速率较快,在16h时,发酵罐内葡萄糖浓度下降到0.9g/l,开始以不同速率添加600g/l葡萄糖。发酵过程中总糖耗268.47g/l,l-苯丙氨酸对葡萄糖得率25.2%(摩尔比)。

技术特征:
1.一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ypq,其于2022年1月2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245。2.一株大肠杆菌重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肠杆菌重组菌是将表达重组质粒pacyc177-ci-arof-phea
fbr
导入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ypq菌株中得到e. coli jny021。3.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肠杆菌重组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是将表达重组质粒pacyc177-ci-arof-phea
fbr
导入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nypq菌株中得到e. coli jny0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肠杆菌重组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质粒pacyc177-ci-arof-phea
fbr
是将ci-arof-phea基因片段连接到质粒pacyc177上得到质粒pacyc177-ci-arof-phea,并对质粒pacyc177-ci-arof-phea上的phea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得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肠杆菌重组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phea基因定点突变是将phea基因的第977位核苷酸由t替换为g。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肠杆菌重组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质粒pacyc177-ci-arof-phea
fbr
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得到:1)以大肠杆菌k12的基因组为模板,用引物对arof-f/arof-r和phea-f/phea-r通过pcr扩增得到arof和phea基因;2)合成包含有λpr启动子的ci857基因,将arof基因连接到λpr启动子右侧,λpl启动子序列连接到phea基因上游,另一端同源重组到arof基因的下游,得到同源重组连接产物ci-arof-phea;3)将同源重组连接产物ci-arof-phea酶切连接到pacyc177质粒上,得到表达载体pacyc177-ci-arof-phea;4)以pacyc177-ci-arof-phea表达质粒为模板,采用引物对phea
fbr-u-f/phea
fbr-u-r和phea
fbr-d-f/phea
fbr-d-r分别扩增含有突变位点的phea基因的上游和下游序列,通过同源重组连接上游和下游序列得到ci-arof-phea
fbr
基因片段,将ci-arof-phea
fbr
基因片段连接到pacyc177质粒上,得到pacyc177-ci-arof-phea
fbr
质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肠杆菌重组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对arof-f/arof-r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所述引物对phea-f/phea-r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所述引物对phea
fbr-u-f/phea
fbr-u-r序列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所述引物对phea
fbr-d-f/phea
fbr-d-r序列如seq id no:7和seq id no:8所示。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肠杆菌重组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i-arof-phea
fbr
基因片段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9.一种l-苯丙氨酸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挑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肠杆菌重组菌e. coli jny021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培养,然后再转接到发酵培养基中继续发酵培养得到含有l-苯丙氨酸的发酵液。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苯丙氨酸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采取补料分批发酵的方式,所述分批发酵的参数设定为:初始发酵温度33.5
±
0.5℃,两阶段控制发
酵温度,菌体进入对数生长中后期,提高温度到38.5
±
0.5℃;初始ph值7.0
±
0.2℃,用20%氨水控制ph在6.7-7.0;初始葡萄糖浓度20-30 g/l,当发酵罐内当糖即将耗尽时,以不同速率补加600 g/l葡萄糖;初始转速和通气量分别为400 rpm和1.3 vvm,整个发酵过程溶氧不低于20%;发酵时间56 h。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所述重组大肠杆菌可用于L-苯丙氨酸的生产。本发明利用多轮诱变筛选对L-苯丙氨酸结构类似物具有高抗性,且具有酪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并以温敏型重组质粒形式调控L-苯丙氨酸合成途径中编码3-脱氧-7-磷酸庚酸合酶和分支酸变位酶基因表达。本发明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在5 L发酵罐中,根据菌体生长阶段采取不同控温和补料方式,发酵时间为56 h条件下,L-苯丙氨酸产量在62 g/L,糖酸转化率为25.2%,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和价值。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和价值。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和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徐楠 刘立明 郭亮 刘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2.17
技术公布日:2023/8/3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