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冬瓜立枯病的农药组合物

未命名 09-03 阅读:195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冬瓜立枯病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2.冬瓜立枯病为立枯丝核菌ag-4菌丝融合群(rhizoctonia solani k
ü
hn ag-4)引起的冬瓜病害。冬瓜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育苗后期、育苗盘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或直播田,其主要为害地下根部或幼苗茎基部,初在病部现不规则或近椭圆形暗黑色斑,稍凹陷,病部扩展绕茎一周后致使茎部萎蔫干枯,造成瓜苗死亡。早期与猝倒病相似,但猝倒病发病迅速,而冬瓜立枯病病程进展较慢,病部具不明显或明显的轮纹及浅褐色蛛丝状霉,即病菌的菌丝体或菌核,有别与猝倒病。
3.化学药剂是防治冬瓜立枯病的主要手段,常用化学药剂有井冈霉素、恶霉灵和福美双等。但长期施用单一化学药剂容易导致抗药性产生和发展,降低化学药剂的药效,因此筛选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很有必要。发明人通过室内生物活性试验发现糠醛、异丁酸或苯并噻唑与恶霉灵进行复配时,对冬瓜立枯病菌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目前还未见到这方面的相关报道。
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冬瓜立枯病的农药组合物,以解决施用单一化学药剂存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防治冬瓜立枯病的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由糠醛、异丁酸或苯并噻唑与恶霉灵二元复配而成。
8.作为优选,所述糠醛与恶霉灵的质量比为1-7:15-1。
9.作为优选,所述异丁酸与恶霉灵的质量比为1-40:1。
10.作为优选,所述苯并噻唑与恶霉灵的质量比为1-15:20-1。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糠醛、异丁酸或苯并噻唑与恶霉灵比复配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冬瓜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施用剂量,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13.(2)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展,降低抗药性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
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实施例:防治药剂筛选
16.1.供试菌株:冬瓜立枯病菌dglk菌株,采自染病冬瓜植株,经过实验室内分离纯化和回接,鉴定为立枯丝核菌ag-4菌丝融合群(rhizoctonia solani k
ü
hn ag-4),保存于pda培养基上。
17.2.供试药剂
18.99.0%糠醛、99.8%异丁酸、99.0%苯并噻唑、98.0%恶霉灵,以上药剂均为市售。
19.3.试验方法:参考ny/t 1156.2-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
20.4.试验方法
21.(1)制备菌株:从4℃冰箱里取出冬瓜立枯病菌dglk菌株,接种于pda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天后,备用;
22.(2)原药先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再稀释成单剂母液;设置多组配比,各单剂母液和配比混剂均按一定比例设置,每个配比都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
23.(3)将不同浓度的药剂与pda培养基混匀,倒平板,配制成含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平板,用直径为7mm的打孔器取切取培养好的dglk菌株,接入含系列浓度药剂的pda平板上;以相应的二甲基亚砜为对照,并设置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所有处理均在28℃恒温培养箱下培养。
24.5.记录结果与计算:待空白对照菌落直径长至培养皿直径的2/3左右时,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不同处理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几率值(y),药剂浓度(mg/l)转换成以10为底的对数值,并用dps软件求出各供试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有效抑制中浓度(ec
50
)及相关系数,并根据孙运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25.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菌饼直径)-(处理菌落直径-菌饼直径)]/(对照菌落直径-菌饼直径)
×
100%;
[0026]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
50
÷
供试药剂ec
50
)
×
100;
[0027]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28]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
÷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
100。
[0029]
按照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实验结果见表1-3。
[0030]
表1糠醛和恶霉灵复配对冬瓜立枯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
[0031][0032]
由表1可知,糠醛与恶霉灵按1-7:15-1的质量比复配时,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冬瓜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0033]
表2异丁酸和恶霉灵复配对冬瓜立枯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
[0034][0035]
由表2可知,异丁酸与恶霉灵按1-40:1的质量比复配时,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冬瓜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0036]
表3苯并噻唑和恶霉灵复配对冬瓜立枯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
[0037]
[0038][0039]
由表3可知,苯并噻唑与恶霉灵按1-15:20-1的质量比复配时,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冬瓜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0040]
综上所述,本发明糠醛、异丁酸或苯并噻唑与恶霉灵复配时,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冬瓜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施用剂量,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0041]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治冬瓜立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由糠醛、异丁酸或苯并噻唑与恶霉灵二元复配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冬瓜立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糠醛与恶霉灵的质量比为1-7:1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冬瓜立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丁酸与恶霉灵的质量比为1-4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冬瓜立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并噻唑与恶霉灵的质量比为1-15:20-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冬瓜立枯病的农药组合物。一种防治冬瓜立枯病的农药组合物,由恶霉灵与糠醛、异丁酸或苯并噻唑二元复配而成。本发明糠醛、异丁酸或苯并噻唑与恶霉灵复配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冬瓜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施用剂量,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染。


技术研发人员:秦健 吴永官 程亮 黎炎 莫阳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3/8/3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