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片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88
评论:0

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钢片贴合机。
背景技术:
::2.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computer,便携式电脑)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3.平板电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成整机,由于各个零部件是分散的需要将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为了提高整体或者相近零部件之间的强度,需要通过钢片以及双面胶进行粘连在一起,从而实现固定加强,现有的组装方式多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组装,但是效率较低,并且产品组装质量参差不齐,不能够得到保障,为此我们提供一种钢片贴合机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钢片贴合机。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6.一种钢片贴合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表面设置有输送线,所述输送线上设置有第一贴附位和第二贴附位,第一贴附位和第二贴附位的下方均设置有顶升整形机构,所述输送线上的第一贴附位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贴胶机构和钢片贴附机构,所述第一贴胶机构对产品上进行贴付双面胶并撕掉双面胶另一面的膜,所述钢片贴附机构的输入位置处设置有托盘上下料组件,所述托盘上下料组件对钢片贴附机构提供钢片并转运用于装钢片的空托盘;所述输送线上的第二贴附位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贴胶机构,所述第二贴胶机构对所述钢片贴附机构贴附的钢片进行贴附双面胶并检测贴附是否合格,第二贴附位处还设置有ng转向组件,所述ng转向组件对检测的次品进行转向从而在输送线上分辨次品和良品。7.优选的,所述第一贴胶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一基座上的第一三轴模组和第一三轴模组一侧的第一供胶飞达以及安装在第一三轴模组动力输出端的贴胶撕膜组件,所述贴胶撕膜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三轴模组动力输出端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正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动力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吸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正面还安装有位于第一旋转电机一侧的第一ccd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动力输出端安装设置有用于撕膜的撕膜气动夹爪。8.优选的,所述钢片贴附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一基座上的第二三轴模组,所述第二三轴模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钢片贴附组件,所述钢片贴附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二三轴模组动力输出端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正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动力输出安装有第二吸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正面还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旋转电机一侧的第二ccd组件。9.优选的,所述第二贴胶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位于第二贴附位处基架上的第三三轴模组,所述第三三轴模组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贴胶组件,所述贴胶组件一侧设置有第二供胶飞达。10.优选的,所述ng转向组件固定安装在第三三轴模组横架另一侧上,所述ng转向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三三轴模组横架上的第三升降气缸,所述第三升降气缸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吸盘。11.优选的,所述托盘上下料组件包括位于钢片贴附机构入料位的上料托盘升降机构以及位于上料托盘升降机构一侧的下料托盘升降机构,所述上料托盘升降机构与下料托盘升降机构之间设置用于搬运来自上料托盘升降机构的空托盘的托盘搬运机构。12.优选的,所述上料托盘升降机构和下料托盘升降机构结构相同,所述上料托盘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正面设置有升降直线模组,所述升降直线模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托板;所述托盘搬运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上表面的搬运直线模组,所述搬运直线模组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四升降气缸,所述第四升降气缸输出端设置有外伸架,所述外伸架底面安装有与托盘适配的第二吸盘。13.优选的,所述上料托盘升降机构与钢片贴附机构之间设置有托盘移载组件,所述托盘移载组件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安装有滑动板,所述机架上表面还安装有移载气缸,且移载气缸动力输出端与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分布成托盘形状的卡块。14.优选的,所述顶升整形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顶升架,所述顶升架的两侧面上均滑动设置有侧板,所述顶升架的上方设置有顶升载台,且所述顶升载台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顶升架的底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升降气缸,且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动力输出端与顶升载台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线输出方向上且位于顶升载台的端部处设置有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包括安装在机架上表面的阻挡气缸,所述阻挡气缸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上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阻挡支条。15.优选的,所述顶升载台的下方设置有整形组件,所述整形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顶升载台下表面的整形安装座,所述整形安装座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两侧的内顶壁均固定安装有整形气缸,所述整形气缸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板,每个所述支板上固定安装多个均匀分布的整形支脚,所述整形安装座底面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板,且滑板的上端部与支板固定连接。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7.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贴胶机构自动将双面胶贴附到产品上以及将贴附至产品上的双面胶的膜撕掉,并且通过钢片贴附机构将钢片贴附至产品上,并且通过输送线将产品移动至第二贴附位在位于产品上的钢片上贴双面胶并对贴附的钢片进行检测是否合格,实现自动贴附钢片的功能以及检测的功能,与现有的人工贴附相比,效率更高,贴附的品质更加稳定,减少人工的使用。18.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片贴附机构的贴附入料位设置上料托盘升降机构进行将装有钢片的托盘提升至入料位置,并且当托盘中的钢片使用完毕后通过托盘搬运机构将空托盘转运至下料托盘升降机构位置处,实现自动入料和转运空托盘的功能,实现自动上下料。19.3、本实用新型通过阻挡组件防止产品继续输送至下一工位,并且通过整形组件对产品位置校正以及在第二升降气缸带动顶升载台顶升后顶升载台对产品吸附住,防止在贴附过程中产品发生移动,方便对产品进行贴附双面胶以及钢片。附图说明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贴胶撕膜结构示意图。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片贴附组件及贴胶组件示意图。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ng转向组件结构示意图。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料托盘升降机构和下料托盘升降机构示意图。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搬运机构示意图。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移载组件示意图。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整形机构和输送线装配关系示意图。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整形机构结构示意图。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整形组件结构示意图。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形安装座示意图。31.图中,1、机架;2、输送线;3、第一贴胶机构;31、第一三轴模组;32、贴胶撕膜组件;321、第一安装板;322、第一旋转电机;323、第一吸板;324、第一升降气缸;325、撕膜气动夹爪;326、第一ccd组件;33、第一供胶飞达;4、钢片贴附机构;41、第二三轴模组;42、钢片贴附组件;421、第二安装板;422、第二旋转电机;423、第二吸板;424、第二ccd组件;5、第二贴胶机构;51、第三三轴模组;52、贴胶组件;53、第二供胶飞达;6、顶升整形机构;61、顶升架;62、阻挡组件;621、阻挡气缸;622、阻挡板;623、阻挡支条;63、侧板;64、顶升载台;65、整形组件;651、整形安装座;652、安装腔;653、整形气缸;654、滑板;655、支板;656、整形支脚;66、第二升降气缸;7、ng转向组件;71、第三升降气缸;72、旋转气缸;73、旋转板;74、第一吸盘;8、托盘上下料组件;81、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1、第三安装板;812、升降直线模组;813、升降托板;82、下料托盘升降机构;83、托盘搬运机构;831、搬运直线模组;832、第四升降气缸;833、外伸架;834、第二吸盘;9、托盘移载组件;91、导轨;92、滑动板;93、移载气缸;94、卡块。具体实施方式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34.如图1—11所示的实施例:35.一种钢片贴合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表面设置有输送线2,所述输送线2上设置有第一贴附位和第二贴附位,第一贴附位和第二贴附位的下方均设置有顶升整形机构6,所述输送线2上的第一贴附位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贴胶机构3和钢片贴附机构4,所述第一贴胶机构3对产品上进行贴付双面胶并撕掉双面胶另一面的膜,所述钢片贴附机构4的输入位置处设置有托盘上下料组件8,所述托盘上下料组件8对钢片贴附机构4提供钢片并转运用于装钢片的空托盘;所述输送线2上的第二贴附位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贴胶机构5,所述第二贴胶机构5对所述钢片贴附机构4贴附的钢片进行贴附双面胶并检测贴附是否合格,第二贴附位处还设置有ng转向组件7,所述ng转向组件7对检测的次品进行转向从而在输送线2上分辨次品和良品。36.参见图1所示,通过输送线2将要贴钢片的产品转运至第一贴附位,然后通过顶升整形机构6对产品进行整形吸附固定,接下来第一贴胶机构3将双面胶贴附至产品预定位置上,由于双面胶的另一面有底膜,所以需要将该膜撕掉,通过第一贴胶机构3将贴付在产品上的双面胶的膜撕掉,此时钢片贴附机构4将来自托盘上下料组件8的钢片吸附住,接下来讲吸附住的钢片贴付至位于产品上的上面胶上,通过双面胶将钢片与产品结合固定,此时完成第一工序的贴附,37.第一工序贴附完毕后,顶升整形机构6恢复至初始位置,再通过输送线2将贴有钢片的产品转运至第二贴付位,由于需要通过钢片连接两个零部件提高连接强度,所以还需要在钢片上贴附双面胶来连接另外的零部件,在第二贴附位后通过位于第二贴附位的顶升整形机构6对产品进行位置矫正,然后通过第二贴胶机构5将双面胶贴附至位于产品上的钢片上表面,贴附完毕后再通过第二贴胶机构5的检测元器件对贴附的钢片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则产品位置不发生变化,不合格则通过ng转向组件7使产品进行九十度旋转,由于合格产品的位置和不合格产品的转向或者位置不同从而区分合格与不合格产品,顶升整形机构6恢复至初始位置后将合格产品以及不合格产品均向下一工序输送,在输送过程中会将不合格产品剔除掉,从而保留合格产品输送下一工序38.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需要顶升整形机构6进行向上顶升,所以输送线2采用滚轮输送带输送,每个滚轮上都有防护垫,具体的可以为橡胶垫,防止产品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损坏。39.所述第一贴胶机构3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一基座上的第一三轴模组31和第一三轴模组31一侧的第一供胶飞达33以及安装在第一三轴模组31动力输出端的贴胶撕膜组件32,所述贴胶撕膜组件32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三轴模组31动力输出端的第一安装板321,所述第一安装板321正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322,所述第一旋转电机322动力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吸板323,所述第一安装板321正面还安装有位于第一旋转电机322一侧的第一ccd组件326,所述第一安装板32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气缸324,所述第一升降气缸324动力输出端安装设置有用于撕膜的撕膜气动夹爪325。40.参见图2所示,当需要进行贴双面胶的时候,首先通过第一三轴模组31将贴胶撕膜组件32移动至第一供胶飞达33位置,在第一三轴模组31、第一供胶飞达33以及第一安装板321联动下使第一吸板323接触双面胶,并将双面胶吸附住,接下来,第一三轴模组31将吸附有双面胶的第一吸板323移动至第一贴附位的产品上方,通过第一ccd组件326对产品拍照确定要贴附的位置,在第一三轴模组31和第一旋转电机322联动下将第一吸板323吸附住的双面胶贴附至产品上,贴付完毕后,通过第一三轴模组31、第一升降气缸324和撕膜气动夹爪325联动下将位于产品上的双面胶上的表层离型膜撕掉,使双面胶具有粘性的一面暴露出,从而方便后续钢片的贴附。41.所述钢片贴附机构4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一基座上的第二三轴模组41,所述第二三轴模组41动力输出端安装有钢片贴附组件42,所述钢片贴附组件42包括安装在第二三轴模组41动力输出端的第二安装板421,所述第二安装板421正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422,所述第二旋转电机422动力输出安装有第二吸板423,所述第二安装板421正面还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旋转电机422一侧的第二ccd组件424。42.参见图3所示,首先在第二三轴模组41和第二旋转电机422的联动下使第二吸板423转运至入料处,通过第二ccd模组424对钢片进行拍照确定钢片的位置,然后再在第二三轴模组41和第二旋转电机422的联动下通过第二吸板423对托盘上下料组件8提供的钢片进行吸附住,对钢片吸附住后,通过第二三轴模组41将吸附有钢片的第二吸板423转移至产品上方,并通过第二ccd组件424拍照确定要贴附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二三轴模组41和第二旋转电机422的联动将第二吸板423吸附住的钢片贴附到双面胶上。43.所述第二贴胶机构5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位于第二贴附位处基架上的第三三轴模组51,所述第三三轴模组51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贴胶组件52,所述贴胶组件52一侧设置有第二供胶飞达53。44.参见图1,贴胶组件52和钢片贴附组件42的结构相同,区别在于第二ccd组件424即能够拍照确定贴附位置,也能够对贴附完毕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贴附的产品是否合格,通过第三三轴模组51带动贴胶组件52移动至第二供胶飞达53处对双面胶进行吸附住,接下来通过第三三轴模组51将第二吸板423移动至产品位置处,通过贴胶组件52中的第二ccd组件424拍照确定贴附位置并且在第二旋转电机422、第三三轴模组51的联动下将第二吸板423吸附住的双面胶贴附至钢片上,从而完成贴付,贴付完毕后第二ccd组件424对产品进行检测是否合格。45.所述ng转向组件7固定安装在第三三轴模组51横架另一侧上,所述ng转向组件7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三三轴模组51横架上的第三升降气缸71,所述第三升降气缸71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气缸72,所述旋转气缸72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板73,所述旋转板73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吸盘74。46.参见图1和图4所示,当第二贴胶机构5检测到不合格的次品时候,首先通过第三三轴模组51带动ng转向组件7至产品处,通过第三三轴模组51和第三升降气缸71的联动下使第一吸盘74转移至产品处并对产品吸附住,然后带动产品向上移动,启动旋转气缸72对吸附住的产品进行旋转九十度,接下来旋转九十度的次品恢复至初始位置,由于次品被旋转九十度与合格产品的摆放位置不同,从而可以明显区分合格产品与次品,方便后面工序对次品剔除,只保留合格产品。47.所述托盘上下料组件8包括位于钢片贴附机构4入料位的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以及位于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一侧的下料托盘升降机构82,所述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与下料托盘升降机构82之间设置用于搬运来自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的空托盘的托盘搬运机构83。48.参见图1所述,装有钢片的托盘先放置在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上,然后通过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使托盘上升,并转运至托盘移载组件9,钢片贴附机构4将托盘中的钢片贴附完后,通过托盘搬运机构83将空托盘转运至下料托盘升降机构82处收集,实现自动上料和下料,具体的,可以人工将装有钢片的托盘搬运至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人工再将空托盘从下料托盘升降机构82处搬运出。49.所述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和下料托盘升降机构82结构相同,所述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三安装板811,所述第三安装板811正面设置有升降直线模组812,所述升降直线模组812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托板813;所述托盘搬运机构83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表面的搬运直线模组831,所述搬运直线模组831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四升降气缸832,所述第四升降气缸832输出端设置有外伸架833,所述外伸架833底面安装有与托盘适配的第二吸盘834。50.所述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与钢片贴附机构4之间设置有托盘移载组件9,所述托盘移载组件9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导轨91,所述导轨91上滑动安装有滑动板92,所述机架1上表面还安装有移载气缸93,且移载气缸93动力输出端与滑动板92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92上设置有若干个分布成托盘形状的卡块94。51.参见图5、图6和图7所示,通过启动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带动位于升降托板813上装有钢片的托盘垛上升,上升到最高位后,启动第四升降气缸832带动第二吸盘834移动至装有钢片的托盘处并对装料托盘吸附住上升,此时启动移载气缸93使滑动板92移动至第二吸盘834吸附住的托盘的下方,然后第四升降气缸832带动第二吸盘834下降使装有钢片的托盘放置在分布成托盘状的卡块94中,接下来移载气缸93带动滑动板92移动至钢片贴附机构4入料位,方便钢片贴附机构4进行贴附钢片;52.当位于滑动板92中的托盘中的钢片被贴附完毕后,位于滑动板92上的空托盘通过移载气缸93带动移动至第二吸盘834的下方,启动第四升降气缸832把空托盘吸附住并提升,在搬运直线模组831的带动下使第二吸盘834吸附住的空托盘转运至下料托盘升降机构82进行收集,下料托盘升降机构82每承接一个空托盘则会进行下降相应高度,上述为一个托盘上料的过程,其他托盘进行上下料的时候重复上述操作。53.所述顶升整形机构6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的顶升架61,所述顶升架61的两侧面上均滑动设置有侧板63,所述顶升架61的上方设置有顶升载台64,且所述顶升载台64与所述侧板63固定连接,所述顶升架61的底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升降气缸66,且所述第二升降气缸66动力输出端与顶升载台64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线2输出方向上且位于顶升载台64的端部处设置有阻挡组件62,所述阻挡组件62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表面的阻挡气缸621,所述阻挡气缸621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阻挡板622,所述阻挡板622上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阻挡支条623。54.参见图8和图9,当输送线2从入料端输送至贴附位的产品时候,首先启动阻挡气缸621带动阻挡板622和阻挡支条623上升,阻挡产品继续输送移动,然后启动第二升降气缸66带动顶升载台64上升,把位于输送线2上的产品顶升,顶升完毕后,再启动整形组件65对位于顶升载台64上的产品进行位置校正,校正完毕后顶升载台64上设置的吸附盘对产品吸附住,防止在贴胶以及贴钢片的时候产品发生移动,对产品进行贴胶和贴钢片完毕后,反向操作上述步骤使产品重新放置在输送线2上输送至下一贴付位。55.所述顶升载台64的下方设置有整形组件65,所述整形组件65包括固定安装在顶升载台64下表面的整形安装座651,所述整形安装座651内部开设有安装腔652,所述安装腔652两侧的内顶壁均固定安装有整形气缸653,所述整形气缸653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板655,每个所述支板655上固定安装多个均匀分布的整形支脚656,所述整形安装座651底面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板654,且滑板654的上端部与支板655固定连接。56.参见图10和图11,当顶升载台64对产品顶升完毕后,启动两个整形气缸653带动两个支板655和整形支脚656相互靠近,从而实现对产品的位置进行矫正,方便后续的贴附。5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轴模组31、第二三轴模组41、第三三轴模组51能够实现x、y、z三个方向移动,具体的,可以由三个电机丝杆直线模组或者电机同步带直线模组以及直线电机模组等直线驱动部件组成,该三轴模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详细赘述5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输送线2首先将产品输送至第一贴付位,首先通过顶升整形机构6对产品进行整形,整形完毕后,第一贴胶机构3对产品进行贴胶并撕膜,然后,在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和托盘搬运机构83的联动下将装有钢片的托盘转运至托盘移载组件9上,托盘移载组件9将装有钢片的托盘转运至钢片贴附机构4的入料位,钢片贴附机构4将位于托盘移载组件9上托盘中的钢片进行吸附并将钢片贴附至产品上;59.钢片贴附完毕后顶升整形机构6恢复至初始位置,贴有钢片的产品通过输送线2转移至第二贴付位,在第二贴付位首先通过顶升整形机构6对产品进行位置矫正,矫正完毕后,第二贴胶机构5对钢片进行贴双面胶(该双面胶的表面膜不撕),贴完双面胶后再对该产品进行检测贴附是否合格,合格的顶升整形机构6回复至初始位置,并通过输送线2向下一工序输送,不合格的通过顶升整形机构6不再对产品吸附,ng转向组件7对产品进行旋转九十度,旋转完毕后顶升整形机构6再恢复初始位置,通过输送线2向下一工序输送,不合格产品与合格产品的摆放位置不同,从而便于区分次品和良品,方便后续次品进行剔除。6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片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表面设置有输送线(2),所述输送线(2)上设置有第一贴附位和第二贴附位,第一贴附位和第二贴附位的下方均设置有顶升整形机构(6),所述输送线(2)上的第一贴附位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贴胶机构(3)和钢片贴附机构(4),所述第一贴胶机构(3)对产品上进行贴付双面胶并撕掉双面胶另一面的膜,所述钢片贴附机构(4)的输入位置处设置有托盘上下料组件(8),所述托盘上下料组件(8)对钢片贴附机构(4)提供钢片并转运用于装钢片的空托盘;所述输送线(2)上的第二贴附位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贴胶机构(5),所述第二贴胶机构(5)对所述钢片贴附机构(4)贴附的钢片进行贴附双面胶并检测贴附是否合格,第二贴附位处还设置有ng转向组件(7),所述ng转向组件(7)对检测的次品进行转向从而在输送线(2)上分辨次品和良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片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胶机构(3)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一基座上的第一三轴模组(31)和第一三轴模组(31)一侧的第一供胶飞达(33)以及安装在第一三轴模组(31)动力输出端的贴胶撕膜组件(32),所述贴胶撕膜组件(32)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三轴模组(31)动力输出端的第一安装板(321),所述第一安装板(321)正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322),所述第一旋转电机(322)动力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吸板(323),所述第一安装板(321)正面还安装有位于第一旋转电机(322)一侧的第一ccd组件(326),所述第一安装板(32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气缸(324),所述第一升降气缸(324)动力输出端安装设置有用于撕膜的撕膜气动夹爪(3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片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片贴附机构(4)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一基座上的第二三轴模组(41),所述第二三轴模组(41)动力输出端安装有钢片贴附组件(42),所述钢片贴附组件(42)包括安装在第二三轴模组(41)动力输出端的第二安装板(421),所述第二安装板(421)正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422),所述第二旋转电机(422)动力输出安装有第二吸板(423),所述第二安装板(421)正面还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旋转电机(422)一侧的第二ccd组件(4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片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贴胶机构(5)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位于第二贴附位处基架上的第三三轴模组(51),所述第三三轴模组(51)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贴胶组件(52),所述贴胶组件(52)一侧设置有第二供胶飞达(5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片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ng转向组件(7)固定安装在第三三轴模组(51)横架另一侧上,所述ng转向组件(7)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三三轴模组(51)横架上的第三升降气缸(71),所述第三升降气缸(71)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气缸(72),所述旋转气缸(72)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板(73),所述旋转板(73)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吸盘(7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片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下料组件(8)包括位于钢片贴附机构(4)入料位的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以及位于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一侧的下料托盘升降机构(82),所述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与下料托盘升降机构(82)之间设置用于搬运来自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的空托盘的托盘搬运机构(8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片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和下料托盘升降机构(82)结构相同,所述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三安装板(811),所述第三安装板(811)正面设置有升降直线模组(812),所述升降直线模组(812)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托板(813);所述托盘搬运机构(83)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
(1)上表面的搬运直线模组(831),所述搬运直线模组(831)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四升降气缸(832),所述第四升降气缸(832)输出端设置有外伸架(833),所述外伸架(833)底面安装有与托盘适配的第二吸盘(834)。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片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托盘升降机构(81)与钢片贴附机构(4)之间设置有托盘移载组件(9),所述托盘移载组件(9)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导轨(91),所述导轨(91)上滑动安装有滑动板(92),所述机架(1)上表面还安装有移载气缸(93),且移载气缸(93)动力输出端与滑动板(92)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92)上设置有若干个分布成托盘形状的卡块(9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片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整形机构(6)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的顶升架(61),所述顶升架(61)的两侧面上均滑动设置有侧板(63),所述顶升架(61)的上方设置有顶升载台(64),且所述顶升载台(64)与所述侧板(63)固定连接,所述顶升架(61)的底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升降气缸(66),且所述第二升降气缸(66)动力输出端与顶升载台(64)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线(2)输出方向上且位于顶升载台(64)的端部处设置有阻挡组件(62),所述阻挡组件(62)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表面的阻挡气缸(621),所述阻挡气缸(621)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阻挡板(622),所述阻挡板(622)上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阻挡支条(623)。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钢片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载台(64)的下方设置有整形组件(65),所述整形组件(65)包括固定安装在顶升载台(64)下表面的整形安装座(651),所述整形安装座(651)内部开设有安装腔(652),所述安装腔(652)两侧的内顶壁均固定安装有整形气缸(653),所述整形气缸(653)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板(655),每个所述支板(655)上固定安装多个均匀分布的整形支脚(656),所述整形安装座(651)底面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板(654),且滑板(654)的上端部与支板(655)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片贴合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表面设置有输送线,所述输送线上设置有第一贴附位和第二贴附位,第一贴附位和第二贴附位的下方均设置有顶升整形机构,所述输送线上的第一贴附位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贴胶机构和钢片贴附机构,所述第一贴胶机构对产品上进行贴付双面胶并撕掉双面胶另一面的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贴胶机构自动将双面胶贴附到产品上以及将贴附至产品上的双面胶的膜撕掉,并且通过钢片贴附机构将钢片贴附至产品上,并且通过输送线将产品移动至第二贴附位在位于产品上的钢片上贴双面胶并对贴附的钢片进行检测是否合格,实现自动贴附钢片的功能以及检测的功能。动贴附钢片的功能以及检测的功能。动贴附钢片的功能以及检测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冯庆雄 刘利锋 王志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普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3
技术公布日:2023/9/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精轧机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可防止窃电的计量箱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