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瓶式容器的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79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瓶式容器的包装结构。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单件片材形式的用于瓶式容器的包装结构。更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礼盒包装结构。该包装结构能够快速成型且运输方便。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中,一些瓶装容器,例如常见的用于酒、饮料、食用油等的玻璃瓶,通常会使用外部的包装结构来进行包装。这种包装结构例如是礼盒。目前这样的包装大都制造工序复杂、制作成本较高。此外,正如人们常常看到的,厚重的礼盒往往体积较大,由此造成运输时需要很大的容纳空间,造成运输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现有的礼盒包装的使用不够便捷,例如,携带性较差,往往需要增加手提袋等辅料,不利于大面积市场流通;或需要额外安装提绳等手提部件,增加了操作工序,由此增加了制造成本。
3.因此,希望存在一种用于瓶式容器的包装结构,其具有简便快捷的成型步骤,方便操作且无需特殊技能即可使包装结构成型,同时还能够方便运输,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和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包装结构,其采用一片式结构,运输方便,成型快速便捷,节省人力。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瓶式容器的包装结构包括:
6.依次连接且分别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三板相对,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四板相对,且所述第一板能够固定至第四板,其中,第一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瓶式容器的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个第一挖空部,所述第三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瓶式容器的至少一部分且与所述第一挖空部对应的第二挖空部,且其中,所述包装结构具有单件片材的形式。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可以通过将单件坯料进行一次冲切,再通过简单的加工,即可形成包装结构的展平状态。冲切之后可根据需要对片材进行铣槽、自动糊盒等操作步骤,形成包装结构的展平状态。之后,在通过简单的折叠和固定操作,就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对容器进行包装,包装步骤简单易行,无需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来操作,节省时间和人力。此外,包装结构可以以其展平状态进行运输,在展平状态下,多个包装结构可被堆叠,这样进行运输更加节省空间且不易损坏,降低了运输成本。此外,通过挖空部的设置,第一板和第三板能够将瓶式容器的大部分都夹持在成型后的包装结构的内部空间中,且挖空部与瓶式容器进行卡合形成了稳定的保持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还能够被重复利用,利于环保。
8.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挖空部和所述第二挖空部沿纵向方向延伸。
9.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挖空部和所述第二挖空部的底部具有朝向内部凸出的凸起。所述凸起接合瓶式容器的内凹的底部。从而,除了瓶身被挖空部保持之外,瓶
底也通过第一和第二挖空部的底部上的凸起进行了卡合限位。
10.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挖空部和所述第二挖空部的顶部具有向上凸出的轮廓。由此,瓶式容器的上部,例如瓶身和瓶颈的过渡部分处,也能够与第一挖空部的顶部和第二挖空部的顶部进行形状配合。
11.通过第一板和第三板的挖空部的设置,瓶式容器在瓶身主体、上部、以及底部的位置处都与包装结构进行配合,能够将瓶式容器以很高的稳定性装载在包装结构中。这在展示瓶式容器所盛装的产品时是特别有利的,比如在货架上展示瓶式容器时,可以将已被包装的瓶式容器直接摆放在货架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为瓶式容器提供了高稳定性,即使是以立式摆放时也是如此;同时,消费者可通过包装结构的挖空部清晰地观察到瓶身的图案和标签以确定瓶内盛装是否是其期望的产品,如果是的话,消费者可以直接将已包装的瓶式容器取下并购买,而无需像现在市场上常见的那样,需要售卖人员将包装打开观察产品或对未包装的产品进行包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对消费者来说更加便捷和友好。
12.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具有第一提手挖空部,所述第三板具有对应的第二提手挖空部,所述第一和第二提手挖空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挖空部和所述第二挖空部的上方。
13.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提手挖空部和所述第一挖空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二提手挖空部和所述第二挖空部之间设置有第二止挡部。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能够限制瓶式容器的上部部分(例如瓶颈)沿与第一平面和第三平面垂直的方向的位移。
14.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各自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两个连结边缘,其中,相邻的两个板的连结边缘彼此重叠且固定。
15.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和第三板的连结边缘从所述第一板和第三板的主体向外弯折。由此构成了从第一板和第三板向外的突起部分,且所述突起部分具有双层的加强结构。由连结边缘形成的突起部分对瓶式容器通过第一挖空部和第二挖空部露出的部分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来自于外部的物体撞击瓶式容器的露出部分以对其造成损坏。
16.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100)的其中一个连结边缘通过固定装置(500)固定至所述第四板(400)。
17.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装置(500)包括魔术贴、插接装置或卡扣装置。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以下附图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包装结构成型后且装载有瓶式容器的状态;
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包装结构处于初始的展平状态;
21.图3至图5是示出了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包装瓶式容器的操作步骤的示意图;
22.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在展平状态下堆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通过附图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势。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4.因此,以下对结合附图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顶”“底”“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请参见图1,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10的成型后的立体视图,其用于瓶式容器,例如酒瓶、饮料瓶等。包装结构10可以是礼盒类包装结构,可通过纸板、塑料、树脂等材料形成。
27.如图1和图2所示,包装结构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100、第二板200、第三板300和第四板400。第一板100、第二板200、第三板300和第四板400均沿纵向方向x延伸。在本实用新型中,纵向方向x是指板的主延伸方向,其垂直于这些板依次连接的方向。
28.包装结构10具有单件片材的形式,如图2所示的。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将单件坯料进行一次冲切,再通过简单的加工,即可形成包装结构的初始展平状态,如图2所示的。例如,坯料材料可以是纸板、塑料、树脂等。冲切之后可根据需要对片材进行铣槽、自动糊盒等操作步骤,形成包装结构的展平状态。之后,在通过简单的折叠和固定操作,就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对容器进行包装,包装步骤简单易行,无需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来操作,节省时间和人力。此外,包装结构可以以其展平状态进行运输,如图6所示的,在展平状态下,多个包装结构可被堆叠,这样进行运输更加节省空间且不易损坏,降低了运输成本。
29.第一板100、第二板200、第三板300和第四板400可都具有大致矩形平板的形状,但它们的宽度(沿依次连接方向的尺寸)可以不同。
30.当包装结构10在成型时,如图1所示的,第一板100与第三板300相对,第二板200与第四板400相对。第一板100可具有与第三板300大致相同的形状,第二板200可具有与第四板400大致相同的形状。
31.第一板100能够固定至第四板400,例如第一板100的边缘和第四板400的边缘能够连结在一起,以使四个板形成合围结构,合围结构内部限定了容纳瓶式容器700的空间。在
包装结构10成型之后,第一板100可与第三板300大体平行,第二板200可与第四板400大体平行,由此矩形的第一板100、第二板200、第三板300和第四板400可形成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应理解,第一板100、第二板200、第三板300和第四板400可具有除矩形之外的形状,只要其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32.如图2所示,为了将瓶式容器定位在第一板100、第二板200、第三板300和第四板400形成的包装结构10中,第一板10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挖空部110,该第一挖空部110用于容纳瓶式容器的至少一部分。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两个第一挖空部110,它们并排布置,用于容纳两个瓶式容器,例如,容纳酒瓶的瓶身。相应地,第三板300具有第二挖空部310,第二挖空部320用于容纳瓶式容器的至少一部分且与第一挖空部110对应。第一挖空部110和第二挖空部310可都沿纵向方向x延伸。第一挖空部110和第二挖空部310可对称地设置。在包装结构10成型之后,瓶式容器700的一部分,例如圆柱形的瓶身的外围部分,突出于相对置的第一挖空部110和第二挖空部310,如图1所示的。从而第一板100和第三板300将瓶式容器700的大部分都夹持在之间,也就是夹持在成型后的包装结构10的内部空间中。尽管图中示出了第一板100和第三板300分别具有用于容纳两个瓶式容器的挖空部,但应理解,第一板100和第三板300可分别具有其他数量的挖空部,例如一个、三个、四个等。
33.第一挖空部110可具有平行于纵向方向x延伸的两个边缘,瓶式容器700的瓶身也沿纵向方向x延伸,由此在装载瓶式容器时,第一挖空部110的纵向边缘可卡住瓶式容器700,使其不会通过第一挖空部110掉出包装结构10,并且限制瓶式容器700沿与纵向方向x垂直且与第一板100平行的方向移动。相应地,第二挖空部310也具有类似的设置。由此,第一挖空部110和第二挖空部310的四个纵向边缘构成了对瓶式容器700的大致立柱形式的限制结构,使得瓶式容器700在垂直于纵向方向x的平面中不能相对于包装结构10移动。
34.第一挖空部110的底部111和第二挖空部310的底部311也可设置有使瓶式容器700更加稳定的结构。具体请参见图2,其示出了装载有瓶式容器700的包装结构10的示意性立体图。为了将瓶式容器700更稳定地装载在包装结构10中,第一挖空部110的底部111可具有朝向内部凸出的凸起111a,第二挖空部310的底部311具有朝向内部凸出的凸起311a。凸起111a和凸起311a可分别设置在第一挖空部110的底部111和第二挖空部310的底部311的中央位置处,以接合瓶式容器700的内凹的底部。从而,除了瓶身被挖空部的纵向边缘保持之外,瓶底也通过挖空部110、310的底部111、311上的凸起111a、311a进行了卡合限位。
35.进一步地,第一挖空部110的顶部113和第二挖空部310的顶部313具有向上凸出的轮廓,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的,具有拱形的轮廓。由此,瓶式容器700的上部,例如瓶身和瓶颈的过渡部分处,也能够与第一挖空部的顶部113和第二挖空部310的顶部313进行形状配合。
36.通过第一板100和第三板300的挖空部的设置,瓶式容器在瓶身主体、上部、以及底部的位置处都与包装结构10进行配合,能够将瓶式容器以非常好稳定性装载在包装结构10中。这在展示瓶式容器所盛装的产品时是特别有利的,比如在货架上展示瓶式容器时,可以将已被包装的瓶式容器直接摆放在货架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为瓶式容器提供了高稳定性,即使是以立式摆放时也是如此;同时,消费者可通过包装结构的挖空部清晰地观察到瓶身的图案和标签以确定瓶内盛装是否是其期望的产品,如果是的话,消费者可以直接将已包装好的瓶式容器取下并购买,而无需像现在市场上常见的那样,需要售卖人员将
包装打开观察产品或对未包装的产品进行包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对消费者来说更加便捷和友好。
37.为了使包装结构具有更好地携带性,第一板100具有第一提手挖空部180,第三板300具有第二提手挖空部380,第二提手挖空部380与第一提手挖空部180相对应,且第一和第二提手挖空部180、38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挖空部110和所述第二挖空部310的上方。使得一只手能同时穿过第一提手挖空部180和第二提手挖空部380,以将包装结构提起。第一和第二提手挖空部180、380可具有大致矩圆形的形状,其伸长方向可垂直于纵向方向x。
38.还如图1和图2所示的,在第一提手挖空部180和第一挖空部110之间限定了第一止挡部130,第二提手挖空部380和第二挖空部310之间限定了第二止挡部330。第一止挡部130和第二止挡部330能够限制瓶式容器700的上部部分(例如瓶颈)沿与第一平面100和第三平面300垂直的方向的位移。
39.进一步地,第一板100、第二板200、第三板300和第四板400各自具有沿纵向方向x延伸的两个连结边缘。具体来说,如图1和图3所示的,第一板100具有沿纵向方向x延伸的两个连结边缘101和102,第二板200具有沿纵向方向x延伸的两个连结边缘201和202,第三板300具有沿纵向方向x延伸的两个连结边缘301和302,第四板400具有沿纵向方向x延伸的两个连结边缘401和402。第一板100的连结边缘102与第二板200的连结边缘201彼此重叠且固定,第二板200的连结边缘202与第三板300的连结边缘301彼此重叠且固定,第三板300的连结边缘302与第四板400的连结边缘401彼此重叠且固定。相邻两个板的连结边缘的重叠且固定的操作例如可通过自动糊盒机完成。
40.在展平状态下,第一板100的连结边缘101不固定至第四板400的连结边缘403。在成型状态下,第一板100的连结边缘101可通过固定装置500(图3)固定至第四板400的连结边缘403并与其重叠。固定装置500可包括魔术贴、插接装置或卡扣装置,使得在第一板100与第四板400固定之后,包装结构10能够承载一定的重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还能够被重复利用,利于环保。
41.特别地如图1和3所示,第一板100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主体190,连结边缘101和102在主体190两侧沿纵向方向x延伸。同样地,第三板300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主体390,连结边缘301和302在主体390的两侧沿纵向方向x延伸。第一板100的连结边缘101和102从第一板的主体190向外弯折,第三板300的连结边缘301和302从第三板的主体390向外弯折,由此,弯折的连结边缘102、301在平行于第二板200的平面中延伸,弯折的连结边缘302、101在平行于第四板400的平面中延伸,它们构成了从第一板100和第三板300向外的突起部分,且所述突起部分具有双层的加强结构。由于瓶式容器700具有通过第一挖空部110和第二挖空部310露出的部分,由连结边缘形成的突起部分对这些露出的部分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来自于外部的物体撞击瓶式容器的露出部分以对其造成损坏。
42.下面参见图3至图5来描述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10对瓶式容器进行包装的步骤。
43.首先,将展平的包装结构平铺,例如平铺在桌面上;
44.第二,将瓶式容器对准第三板300的第二挖空部310放置进去,使得瓶式容器的底部卡合挖空部310的底部311的凸起311a,且瓶身与挖空部的其他边缘形成形状配合;
45.第三,将第一板100朝向第三板300翻转,并覆盖瓶式容器,第一挖空部110以与第
二挖空部310类似的方式对准瓶式容器;
46.第四,通过固定装置500将第一板100和第四板400固定在一起,完成包装。
47.尽管已经对执行本实用新型的较佳模式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得知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用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许多替换设计和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瓶式容器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结构包括:依次连接且分别沿纵向方向(x)延伸的第一板(100)、第二板(200)、第三板(300)和第四板(400),所述第一板(100)与所述第三板(300)相对,所述第二板(200)与所述第四板(400)相对,且所述第一板(100)能够固定至第四板(400),其中,第一板(100)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瓶式容器的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个第一挖空部(110),所述第三板(300)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瓶式容器的至少一部分且与所述第一挖空部(110)对应的第二挖空部(310),且其中,所述包装结构(10)具有单件片材的形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挖空部(110)和所述第二挖空部(310)沿纵向方向(x)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挖空部(110)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挖空部(310)的底部具有朝向内部凸出的凸起。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挖空部(110)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挖空部(310)的顶部具有向上凸出的轮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00)具有第一提手挖空部(180),所述第三板(300)具有对应的第二提手挖空部(380),所述第一提手挖空部(180)和第二提手挖空部(38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挖空部(110)和所述第二挖空部(310)的上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手挖空部(180)和所述第一挖空部(110)之间设置有第一止挡部(130),所述第二提手挖空部(380)和所述第二挖空部(310)之间设置有第二止挡部(33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00)、第二板(200)、第三板(300)和第四板(400)各自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两个连结边缘,其中,相邻的两个板的连结边缘彼此重叠且固定。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00)的连结边缘和第三板(300)的连结边缘从所述第一板和第三板的主体(190、390)向外弯折。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00)的其中一个连结边缘通过固定装置(500)固定至所述第四板(400)。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500)包括魔术贴、插接装置或卡扣装置。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瓶式容器的包装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结构包括:依次连接且分别沿纵向方向(X)延伸的第一板(100)、第二板(200)、第三板(300)和第四板(400),所述第一板(100)与所述第三板(300)相对,所述第二板(200)与所述第四板(400)相对,且所述第一板(100)能够固定至第四板(400),其中,第一板(100)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瓶式容器的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个第一挖空部(110),所述第三板(300)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瓶式容器的至少一部分且与所述第一挖空部(110)对应的第二挖空部(310),且其中,所述包装结构(10)具有单件片材的形式。装结构(10)具有单件片材的形式。装结构(10)具有单件片材的形式。


技术研发人员:刘四梅 贡红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斯道拉恩索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4
技术公布日:2023/9/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