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67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冲压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
背景技术:
2.冲压机即冲压式压力机,冲压工艺由于比传统机械加工来说有节约材料和能源,效率高,对操作者技术要求不高及通过各种模具应用可以做出机械加工所无法达到的产品这些优点,因而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硅胶帽的生产就是冲压机的典型应用。
3.硅胶帽生产时用到的冲压机为体型较小的冲压机,其包括机体、上模、下模和动力源,上模是整副冲模的上半部,下模是整副冲模的下半部,动力源能够驱动上模向靠近或远离下模的方向运动。冲压时,将待冲压件置于下模,动力源驱动上模向靠近下模的方向运动,并施力使待冲压件变形,完成冲压。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冲压时机体会产生震动,此震动会造成机械的共振,使上模或下模出现滑移或偏角,冲压出来的硅胶帽就会出现损坏或尺寸有误差,影响成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硅胶帽的成品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包括机体、上模、下模和动力源,上模是整副冲模的上半部,下模是整副冲模的下半部,动力源能够驱动上模向靠近或远离下模的方向运动,还包括减震机构,减震机构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之间且位于上模和下模的边缘处,减震机构包括导向筒、导向柱、导向套和弹簧,导向筒竖直插入下模,导向筒底端封闭、顶端开口;导向柱竖直设置在上模下方,并与导向筒正对;导向套套设在导向柱外,导向套与导向筒相适配;弹簧套设在导向柱外,弹簧一端与上模相连接、另一端与导向套靠近上模的一端相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压硅胶帽时,动力源驱动上模向靠近下模的方向运动,与此同时导向柱和导向套会随着上模的运动同步向靠近下模的方向运动,并插入导向筒,当导向套底端与导向筒抵接并继续受到作用力时,弹簧被压缩,弹簧对振动具有缓冲作用,从而降低冲压时机体产生的震动,造成上模或下模共振的可能性,进而减小上模或下模出现滑移或偏角的可能性,更好的保证硅胶帽的成品率,此外导向柱、导向套和导向筒三者相互配合也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硅胶帽的成品率。
9.可选的,所述减震机构设有两组,两组减震机构呈对角线状分布在上模和下模之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减震机构能够在保证减震和导向效果的情况下,实现较低的经济成本。
11.可选的,所述导向筒外套设有安装筒,安装筒竖直插入下模并与下模固接,安装筒底端封闭、顶端开口,安装筒内周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导向筒外周壁上开设有外螺纹,导向
筒与安装筒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配合实现螺纹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压硅胶帽时,会产生一定的碎屑,这些碎屑会有一部分落入到导向筒中,当需要对这些碎屑进行清理时,将导向筒从安装筒中拆卸下来,将碎屑清理掉,清理完成后再将导向筒安装上即可。
13.可选的,所述导向柱与上模可拆卸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向柱长时间使用需要更换时,将导向柱从上模拆卸下来,再将新的导向柱安装上即可,更换和安装导向柱都很方便。
15.可选的,所述弹簧采用具有双节距的变距弹簧,变距弹簧节距较小的部分离导向套较近。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距弹簧节距较小的一端刚度较小,节距较大的一端刚度较大,当变距弹簧受力逐渐增大时,扭转螺旋会从小节距向大节距逐渐并进,相应的扭转刚度也会逐渐增大,在提高减震效果的同时,较强的刚度也能够实现变距弹簧的自支撑,减小变距弹簧顶端触底的可能性,并且也能够提高变距弹簧的抗疲劳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17.可选的,所述导向套外周壁上转动连接有滚珠。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能够减小导向套插入导向筒时的摩擦力,使导向套能够更加顺畅地插入导向筒。
19.可选的,所述导向套远离上模的一端为倒角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套远离上模的一端为倒角设置,能够使导向套在刚开始插入导向筒时更加顺畅。
21.可选的,所述导向套和滚珠均采用黄铜制成。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黄铜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等特性,导向套和滚珠均采用黄铜制成,能够具有良好的耐腐蚀、耐酸化、防日晒、防断裂等性能,延长导向套和滚珠的使用寿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减震机构,能够降低冲压时机体产生的震动,造成上模或下模共振的可能性,进而减小上模或下模出现滑移或偏角的可能性,更好的保证硅胶帽的成品率,此外导向柱、导向套和导向筒三者相互配合也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硅胶帽的成品率;
25.2.通过设置滚珠,能够减小导向套插入导向筒时的摩擦力,使导向套能够更加顺畅地插入导向筒。
附图说明
26.图1是旨在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冲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旨在显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2、上模;3、下模;4、动力源;5、减震机构;51、导向筒;52、导向柱;53、导向套;531、滚珠;54、变距弹簧;6、安装筒。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参照图1,冲压机包括机体1、上模2、
下模3和动力源4,上模2是整副冲模的上半部,下模3是整副冲模的下半部,动力源4(附图中未示出)能够驱动上模2向靠近或远离下模3的方向运动。冲压时,将待冲压件置于下模3,动力源4驱动上模2向靠近下模3的方向运动,并施力使待冲压件变形,完成冲压。
31.参照图1和图2,冲压机还包括减震机构5,减震机构5设置在上模2和下模3之间且位于上模2和下模3的边缘处,减震机构5设有两组,两组减震机构5呈对角线状分布在上模2和下模3之间,以其中一组减震机构5为例,减震机构5包括导向筒51、导向柱52、导向套53和弹簧,导向筒51竖直插入下模3,导向筒51底端封闭、顶端开口,导向筒51外还套设有安装筒6,安装筒6竖直插入下模3并与下模3固接,安装筒6底端封闭,安装筒6内周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导向筒51外周壁上开设有外螺纹,导向筒51与安装筒6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配合实现螺纹连接。
32.参照图1和图2,导向柱52竖直螺栓连接在上模2下方,并与导向筒51正对;导向套53采用黄铜制成,导向套53套设在导向柱52外,并与导向筒51相适配,导向套53外周壁上转动连接有滚珠531,滚珠531采用黄铜制成,导向套53两端的端部均为倒角设置;弹簧采用具有双节距的变距弹簧54,变距弹簧54套设在导向柱52外,且变距弹簧54节距较小的部分离导向套53较近,变距弹簧54一端与上模2靠近下模3的一侧固接、另一端与导向套53靠近上模2的一端固接。
3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的实施原理为:冲压硅胶帽时,动力源4驱动上模2向靠近下模3的方向运动,与此同时导向柱52和导向套53会随着上模2的运动同步向靠近下模3的方向运动,并插入导向筒51,当导向套53底端与导向筒51抵接并继续受到作用力时,变距弹簧54被压缩,变距弹簧54对振动具有缓冲作用,从而降低冲压时机体1产生的震动,造成上模2或下模3共振的可能性,进而减小上模2或下模3出现滑移或偏角的可能性,更好的保证硅胶帽的成品率,此外导向柱52、导向套53和导向筒51三者相互配合也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硅胶帽的成品率。
3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包括机体(1)、上模(2)、下模(3)和动力源(4),上模(2)是整副冲模的上半部,下模(3)是整副冲模的下半部,动力源(4)能够驱动上模(2)向靠近或远离下模(3)的方向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机构(5),减震机构(5)设置在上模(2)和下模(3)之间且位于上模(2)和下模(3)的边缘处,减震机构(5)包括导向筒(51)、导向柱(52)、导向套(53)和弹簧,导向筒(51)竖直插入下模(3),导向筒(51)底端封闭、顶端开口;导向柱(52)竖直设置在上模(2)下方,并与导向筒(51)正对;导向套(53)套设在导向柱(52)外,导向套(53)与导向筒(51)相适配;弹簧套设在导向柱(52)外,弹簧一端与上模(2)相连接、另一端与导向套(53)靠近上模(2)的一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5)设有两组,两组减震机构(5)呈对角线状分布在上模(2)和下模(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51)外套设有安装筒(6),安装筒(6)竖直插入下模(3)并与下模(3)固接,安装筒(6)底端封闭,安装筒(6)内周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导向筒(51)外周壁上开设有外螺纹,导向筒(51)与安装筒(6)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配合实现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52)与上模(2)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采用具有双节距的变距弹簧(54),变距弹簧(54)节距较小的部分离导向套(53)较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53)外周壁上转动连接有滚珠(53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53)远离上模(2)的一端为倒角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53)和滚珠(531)均采用黄铜制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冲压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硅胶帽生产用冲压机,其包括机体、上模、下模和动力源,上模是整副冲模的上半部,下模是整副冲模的下半部,动力源能够驱动上模向靠近或远离下模的方向运动,还包括减震机构,减震机构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之间且位于上模和下模的边缘处,减震机构包括导向筒、导向柱、导向套和弹簧,导向筒竖直插入下模,导向筒底端封闭、顶端开口;导向柱竖直设置在上模下方,并与导向筒正对;导向套套设在导向柱外,导向套与导向筒相适配;弹簧套设在导向柱外,弹簧一端与上模相连接、另一端与导向套靠近上模的一端相连接。本申请具有提高硅胶帽的成品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提高硅胶帽的成品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提高硅胶帽的成品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金承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明新特(天津)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1
技术公布日:2023/9/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牙科专用椅的底座支架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盲人导航探测的随身设备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