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倾斜桩的纠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127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桩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倾斜桩的纠偏结构。
背景技术:
2.倾斜桩是建筑桩基的一种,不同于垂直状态的桩基,倾斜桩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在土层上挖出倾斜状态的沉桩井,再将预制好的钢筋笼吊放至沉桩井内部,对钢筋笼进行加固后,向沉桩井内灌入混凝土,当混凝土固化后,钢筋笼能够起到内支撑作用,提高倾斜桩的结构强度。
3.传统的倾斜桩纠偏作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多数是在吊放钢筋笼的初期阶段,对钢筋笼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确保倾斜桩能够达到标准倾角,该步骤可以在沉桩井的外部操作,方便施工人员拉动钢筋笼,提高了倾斜桩纠偏的便捷性。但是倾斜桩在构造成型后,还会受到土层施加的压力,若倾斜桩周围的土层出现坍塌,也会导致倾斜桩产生倾斜,采用拉动钢筋笼的纠偏方法则难以对倾斜桩进行长期且持久的纠偏处理,为倾斜桩的后期维护增加了极大的难度;鉴于此,我们提出能够对倾斜桩进行长期且持久的纠偏处理并以此降低其后期维护难度的一种倾斜桩的纠偏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对倾斜桩进行长期且持久的纠偏处理并以此降低其后期维护难度的一种倾斜桩的纠偏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倾斜桩的纠偏结构,包括沉桩井和两个预留坑,所述沉桩井位于两个预留坑之间的位置,所述沉桩井呈倾斜状并且其内部放置有钢筋笼,所述预留坑与沉桩井之间的土层中固定安装有若干支撑器,每个所述支撑器的一端均位于沉桩井内部,每个所述支撑器的另外一端均位于相匹配的预留坑内,每个所述预留坑远离沉桩井一侧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支护板,每个所述支护板上均固定安装有若干托板,每个所述托板均设置在相匹配的支撑器的一侧。
6.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器均包括预埋钢管,每个所述预埋钢管均固定在土层内部,每个所述预埋钢管上均活动穿设有支撑杆,便于对支撑杆进行横向调节。
7.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杆延伸至沉桩井内部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锁扣头,每个所述锁扣头均能够卡接在钢筋笼的横向设置的钢圈上,确保支撑杆的端部能够与钢筋笼牢固连接为一体。
8.优选的,每个所述预埋钢管的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环形定位板,每个所述环形定位板均固定在土层内部,确保预埋钢管能够牢固安装在土层内部。
9.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护板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攀爬扶手,若干所述攀爬扶手分为两组并设置在托板的两侧位置,施工人员可以借助攀爬扶手进入预留坑内部,方便攀爬。
10.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护板远离攀爬扶手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若干加固钢筋,每个所述加固钢筋均埋在土层内部,确保支护板能够牢固安装在预留坑内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将钢筋笼吊放至沉桩井内部,再调节支撑器并将其端部的锁扣头焊接在钢筋笼上,继而可以对钢筋笼进行定位,确保钢筋笼保持预设的倾斜角度,当钢筋笼定位完成后,再将混凝土灌入沉桩井内,当混凝土固化并形成倾斜桩后,可以从预留坑处对支撑器进行横向调节,能够为倾斜桩提供横向支撑力,能够抵消土层塌陷施加在倾斜桩上的应力,能够对倾斜桩进行长期且持久的纠偏处理,有效降低了倾斜桩后期维护的难度。
附图说明
12.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器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护板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沉桩井;2、预留坑;3、支撑器;31、预埋钢管;32、锁扣头;33、环形定位板;34、支撑杆;4、钢筋笼;5、支护板;51、攀爬扶手;52、加固钢筋;6、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18.实施例
19.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倾斜桩的纠偏结构,包括沉桩井1和两个预留坑2,沉桩井1呈倾斜状并设置在两个预留坑2之间的位置,使用吊机将钢筋笼4吊装并投放至沉桩井1内部,预留坑2与沉桩井1之间的土层内钻有若干圆形通道,在每个圆形通道内穿入预埋钢管31,然后在预埋钢管31外壁与圆形通道之间灌入水泥进行加固,确保预埋钢管31能够稳定安装在土层内部;上述的预埋钢管31上活动穿设有支撑杆34,每个支撑杆34的一端均位于相匹配的预留坑2内部,而支撑杆34的另外一端则延伸至沉桩井1内并焊装有锁扣头32,横向调节支撑杆34的位置并让锁扣头32卡套在钢筋笼4的圆形钢圈上,即可让由预埋钢管31和支撑杆34组成的支撑器3与钢筋笼4连接为一体;每个预留坑2远离沉桩井1一侧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支护板5,每个支护板5的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若干托板6,将千斤顶固定在支护板5上并由托板6为其提供支撑,通过千斤顶能够推动支撑杆34横向移动,继而可以由支撑杆34为倾斜桩提供水平方向的支撑力,能够与土层塌陷施加在倾斜桩上的应力相抵消,防止倾斜桩的倾角改变,能够长期且持久的对倾斜桩进行纠偏处理。
20.进一步的,每个预埋钢管31的外壁上均焊装有环形定位板33,在预埋钢管31安装固定时,上述的环形定位板33嵌入圆形通道与预埋钢管31之间浇筑的水泥中,在水泥硬化后,能够对环形定位板33起到固定作用,故而能够防止预埋钢管31产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有效提高了支撑器3安装后的牢固性。
21.进一步的,每个支护板5上均焊装有若干加固钢筋52,上述的加固钢筋52均插入土层内,确保支护板5能够牢固安装在预留坑2内部,有效提高支护板5安装后的牢固性;每个支护板5上均焊装有若干攀爬扶手51,当施工人员需要对千斤顶进行安装时,可以借助攀爬扶手51进入预留坑2内部,方便攀爬。
22.本实施例中,先在土层上挖掘出沉桩井1以及两个预留坑2,然后在土层处钻出多
个圆形通道,并保证该圆形通道能够将预留坑2与沉桩井1连通,将支撑器3的预埋钢管31穿入圆形通道内,使用水泥进行加固,确保支撑器3能够牢固安装在沉桩井1与预留坑2之间的位置;施工人员借助攀爬扶手51,可以进入预留坑2内部,继而方便将千斤顶安装在支护板5上,通过托板6为千斤顶提供支撑力,有效提高千斤顶安装后的牢固性;按压千斤顶的压杆,并让其输出端与预埋钢管31内部活动穿设的支撑杆34端部接触,继而可以对支撑杆34进行横向调节;当支撑杆34端部的锁扣头32与钢筋笼4的圆形钢圈卡套在一起后,施工人员进入沉桩井1内部并对二者接触部分进行点焊处理,确保支撑杆34能够与钢筋笼4牢固连接为一体;此时可以根据要求对钢筋笼4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在钢筋笼4的倾角调节完成后,停止对千斤顶进行操作,当钢筋笼4被固定后,不会产生x轴和y轴上的偏移,再将混凝土灌入沉桩井1内部,当混凝土固化并与钢筋笼4一体成型后,即可形成倾斜桩,钢筋笼4能够增加倾斜桩的结构强度;在预留坑2的顶部开口处安装盖板,保证桩基周围地面的平整度,避免发生坠井事故;若土层塌陷并对倾斜桩造成压力时,施工人员可以进入预留坑2内部,操作千斤顶并对支撑杆34进行横向调节,由支撑杆34向倾斜桩提供水平方向的推力,能够与土层塌陷施加在倾斜桩上的应力相抵消,能够对倾斜桩进行长期且持久的纠偏处理,有效降低了倾斜桩后期维护的难度。
23.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倾斜桩的纠偏结构,包括沉桩井(1)和两个预留坑(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桩井(1)位于两个预留坑(2)之间的位置,所述沉桩井(1)呈倾斜状并且其内部放置有钢筋笼(4),所述预留坑(2)与沉桩井(1)之间的土层中固定安装有若干支撑器(3),每个所述支撑器(3)的一端均位于沉桩井(1)内部,每个所述支撑器(3)的另外一端均位于相匹配的预留坑(2)内,每个所述预留坑(2)远离沉桩井(1)一侧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支护板(5),每个所述支护板(5)上均固定安装有若干托板(6),每个所述托板(6)均设置在相匹配的支撑器(3)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斜桩的纠偏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器(3)均包括预埋钢管(31),每个所述预埋钢管(31)均固定在土层内部,每个所述预埋钢管(31)上均活动穿设有支撑杆(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倾斜桩的纠偏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杆(34)延伸至沉桩井(1)内部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锁扣头(32),每个所述锁扣头(32)均能够卡接在钢筋笼(4)的横向设置的钢圈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倾斜桩的纠偏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埋钢管(31)的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环形定位板(33),每个所述环形定位板(33)均固定在土层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斜桩的纠偏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护板(5)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攀爬扶手(51),若干所述攀爬扶手(51)分为两组并设置在托板(6)的两侧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倾斜桩的纠偏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护板(5)远离攀爬扶手(51)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若干加固钢筋(52),每个所述加固钢筋(52)均埋在土层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桩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倾斜桩的纠偏结构。其技术方案包括沉桩井和两个预留坑,沉桩井位于两个预留坑之间的位置,沉桩井呈倾斜状并且其内部放置有钢筋笼,预留坑与沉桩井之间的土层中固定安装有若干支撑器,每个支撑器的一端均位于沉桩井内部,每个支撑器的另外一端均位于相匹配的预留坑内,每个预留坑远离沉桩井一侧的内壁上均安装有支护板,每个支护板上均固定安装有若干托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混凝土固化并形成倾斜桩后,从预留坑处对支撑器进行横向调节,能够为倾斜桩提供横向支撑力,能够抵消土层塌陷施加在倾斜桩上的应力,能够对倾斜桩进行长期且持久的纠偏处理,有效降低了倾斜桩后期维护的难度。后期维护的难度。后期维护的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周祖伟 赵伟 陈飞跃 王志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振兴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3/9/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