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80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


背景技术:

2.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是修复阴道前壁和顶端盆腔器官脱垂的一种新方法。他的特点是在腹壁腹膜下通过腹膜外侧壁,借助于腹膜的半透明性,在腹腔镜直视监视下既可准确避开血管等易损伤部位,又可轻而易举将固定于阴道断端及子宫的网片经过腹膜外间隙牵拉固定于腹壁穿刺口皮下的肌肉和筋膜,该手术方式没有血管、神经、肠损伤的风险。是治疗前盆腔和中盆腔脱垂的手术方法之一。
3.现有手术是在腹壁四个手术操作穿刺孔的基础上在双侧髂前上棘上4cm、外侧3cm的地方再做两个刺穿孔,在这两个新切口引入腹腔镜抓钳或者持针器,垂直穿透腹壁脂肪、筋膜及肌肉达腹膜下,在腹膜下潜行,打出隧道,到达圆韧带下方,钳夹拉出两个网片侧臂至穿刺孔。
4.该手术缺陷为:额外增加患者腹壁切口数目及腹壁损伤。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以减少患者的腹壁穿刺切口,减少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包括外鞘、内芯和防气腹泄露密封帽,外鞘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结构,防气腹泄露密封帽安装于外鞘的尾部,内芯包括从其头部到尾部依次连接的拉钩、针杆和内芯把手,拉钩和针杆均穿过防气腹泄露密封帽并插接于外鞘内;所述外鞘的尾部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外鞘把手,外鞘把手的直径不大于5mm。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鞘的前端设置有弧形头。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头的长度为1cm。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头为圆形头或椭圆形头。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鞘把手和弧形头之间的外鞘的外径为3mm-4mm。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鞘的长度为30cm。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针杆由不锈钢制成。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还包括环形限位片,环形限位片套接于外鞘把手前端的外鞘上,环形限位片的一侧设置有方便环形限位片在外鞘上可拆卸连接的开口;所述环形限位片的外径大于外鞘把手的直径。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气腹泄露密封帽(4)为十字密封帽。
1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手术操作时,可以将外鞘穿过腹壁左右两侧现成的手术操作穿刺器的套管,经过穿刺器套管的引导停留在腹壁内最后一层腹膜外,然后将拔除腹壁穿刺器套管,此时就可以下压外鞘,使其紧贴腹壁,在腹膜下潜行,打出隧道,到达圆韧带下方,此时经防气腹泄露密封帽开口置入内芯,内芯到达圆韧带下方,使用内芯头端的拉钩钩住网片吊臂,慢慢的将网片经腹膜外间隙牵拉固定于腹壁穿刺口皮下的肌肉和筋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减少了患者的腹壁穿刺切口数,减少创伤,达到真正的微创效果,提升了患者腹部美观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环形限位片时的外鞘内部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环形限位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外鞘;101-外鞘把手;102-弧形头;2-内芯;201-拉钩;202-针杆;203-内芯把手;3-环形限位片;4-防气腹泄露密封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1.实施例:
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包括外鞘1、内芯2和防气腹泄露密封帽4,外鞘1和内芯2配合使用,其中,外鞘1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结构,方便内芯2穿过外鞘1牵拉网片吊臂,防气腹泄露密封帽4安装于外鞘1的尾部,在使用内芯2时,内芯需要穿过防气腹泄露密封帽4的开口,而防气腹泄露密封帽4则可以防止气腹泄露,内芯2包括从其头部到尾部依次连接的拉钩201、针杆202和内芯把手203,拉钩201和针杆202均穿过防气腹泄露密封帽4并插接于外鞘1内,在拉取网片时,方便手持内芯把手203对内芯2进行操控;所述外鞘1的尾部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外鞘把手101,外鞘把手101的直径不大于5mm,在操作时,整个外鞘1可以完全穿过腹壁左右两侧现成的手术操作穿刺器的套管,经过穿刺器套管的引导停留在腹壁内最后一层腹膜外,然后将穿刺器套管拔除,这样就可以操控外鞘1及内芯2,使二者顺利经腹膜下潜行至双侧圆韧带下方,进而使得拉钩201钩住网片吊臂,慢慢的将网片牵拉至穿刺孔位置。
23.本实用新型在手术操作时,可以将外鞘穿过腹壁左右两侧现成的手术操作穿刺器的套管,经过穿刺器套管的引导停留在腹壁内最后一层腹膜外,然后将拔除腹壁穿刺器套管,此时就可以下压外鞘,使其紧贴腹壁,在腹膜下潜行,打出隧道,到达圆韧带下方,此时经防气腹泄露密封帽开口置入内芯,内芯到达圆韧带下方,使用内芯头端的拉钩钩住网片吊臂,慢慢的将网片经腹膜外间隙牵拉固定于腹壁穿刺口皮下的肌肉和筋膜。与现有技术
相比,该方法减少了患者的腹壁穿刺切口数,减少创伤,达到真正的微创效果,提升了患者腹部美观性。
24.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外鞘1的前端设置有弧形头102,可以使得外鞘1的推进不会轻易的损伤腹膜。
25.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弧形头102的长度为1cm,弧形头102不必太大,进而可以保证结构的韧性。
26.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弧形头102为圆形头或椭圆形头,两种外形均可,不做具体的限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主要是保证弧形头102在稳定推进时同时不会损伤腹膜。
27.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外鞘把手101和弧形头102之间的外鞘1的外径为3mm-4mm,实际可以在3mm左右,使得外鞘1可以穿过穿刺器套管,同时也可以使得内芯2能够钩出网片。
28.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外鞘1的长度为30cm,保证外鞘1的头部在停留在腹壁最后一层腹膜处时,外鞘1的尾部依然处于患者的身体外,不影响操作的顺利进行。
29.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针杆202由不锈钢制成,保证针杆202的稳定性。
30.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还包括环形限位片3,环形限位片3套接于外鞘把手101前端的外鞘1上,环形限位片3的一侧设置有方便环形限位片3在外鞘1上可拆卸连接的开口;所述环形限位片3的外径大于外鞘把手101的直径,环形限位片3优选医用塑料即可,通过开口可以轻松的实现环形限位片3在外鞘1上的装卸,而通过环形限位片3也可以形成限位效果,使得外鞘1的外鞘把手101稳定的停留在患者体外,避免外鞘把手101进入患者体内的意外发生。
31.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气腹泄露密封帽4为十字密封帽,现有技术,成本低廉且实用。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1)、内芯(2)和防气腹泄露密封帽(4),外鞘(1)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结构,防气腹泄露密封帽(4)安装于外鞘(1)的尾部,内芯(2)包括从其头部到尾部依次连接的拉钩(201)、针杆(202)和内芯把手(203),拉钩(201)和针杆(202)均穿过防气腹泄露密封帽(4)并插接于外鞘(1)内;所述外鞘(1)的尾部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外鞘把手(101),外鞘把手(101)的直径不大于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1)的前端设置有弧形头(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头(102)的长度为1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头(102)为圆形头或椭圆形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把手(101)和弧形头(102)之间的外鞘(1)的外径为3mm-4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1)的长度为30c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202)由不锈钢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还包括环形限位片(3),环形限位片(3)套接于外鞘把手(101)前端的外鞘(1)上,环形限位片(3)的一侧设置有方便环形限位片(3)在外鞘(1)上可拆卸连接的开口;所述环形限位片(3)的外径大于外鞘把手(101)的直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气腹泄露密封帽(4)为十字密封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网片拉钩,外鞘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结构,防气腹泄露密封帽安装于外鞘的尾部,内芯包括从其头部到尾部依次连接的拉钩、针杆和内芯把手,拉钩和针杆均穿过防气腹泄露密封帽并插接于外鞘内;外鞘的尾部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外鞘把手,外鞘把手的直径不大于5mm。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外鞘穿过腹壁左右两侧现成的手术操作穿刺器的套管,经过穿刺器套管的引导停留在腹壁内最后一层腹膜外,内芯穿过外鞘到达圆韧带下方,使用内芯头端的拉钩钩住网片吊臂,慢慢的将网片经腹膜外间隙牵拉固定于腹壁穿刺口皮下的肌肉和筋膜,该方法减少了患者的腹壁穿刺切口数,减少创伤,达到真正的微创效果。达到真正的微创效果。达到真正的微创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冯丽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冯丽霞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3/9/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