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盒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120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盒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轻薄化的显示面板倍受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轻薄化的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3.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tft array substrate)、彩膜基板(color filter substrate,cf substrate)以及填充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上述显示面板工作时,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分别上施加驱动电压,控制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以将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折射出来,从而显示画面。
4.然而,传统的显示面板还需要分别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上设置下偏光片和上偏光片,下偏光片和上偏光片的透光轴相互垂直。但是,下偏光片对背光的利用率只有50%,再加上上偏光片也会吸收掉一部分光线,导致传统显示面板对背光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光线的透过率低下,会降低显示面板对比度,已不能满足用户对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质量的要求。而且,采用多个偏光片,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盒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对背光的利用率较低以及对比度较低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盒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盒和第二液晶盒;
8.所述第一液晶盒包括彩膜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第一染料液晶层,所述第一染料液晶层具有平行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的第一配向方向,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像素电极,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像素电极配合的公共电极;
9.所述第二液晶盒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二染料液晶层,所述第二染料液晶层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配向方向,所述第一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二配向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配合的第二电极。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为整面覆盖所述第一基板的面状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整面覆盖所述第二基板的面状电极。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为整面覆盖所述第一基板的面状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电极块,多个所述电极块之间相互绝缘间隔开。
1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电极块与多个所述像素电极相对应。
13.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块与所述像素电极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电极块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与邻近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电性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双盒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于所述第一液晶盒远离所述第二液晶盒的一侧,所述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配向方向相互平行。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晶盒靠近所述第二液晶盒的基板与所述第二液晶盒靠近所述第一液晶盒的基板共用同一个基板。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晶盒位于所述第二液晶盒的上侧;或所述第二液晶盒位于所述第一液晶盒的上侧。
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双盒显示面板。
18.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增亮膜以及防窥层,所述增亮膜位于所述背光源和所述防窥层之间。
19.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染料液晶层能够吸收与染料分子长轴平行的光线,可以起到偏振作用,通过将第一液晶盒中第一染料液晶层的配向方向与第二液晶盒中第二染料液晶层的配向方向设置为相互垂直,可以取代偏光片;在亮态的时候,染料液晶层中的染料分子在竖直方向上偏转,染料液晶层的吸光性能降低,偏振效果也降低,使得绝大部分光线穿过,可以提高亮态时光线的透过率,并提升对比度。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双盒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时不同染料分子浓度下视角与对比度的实测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盒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盒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时不同染料分子浓度下视角与对比度的实测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盒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时不同染料分子浓度下视角与透光率的仿真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盒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时不同染料分子浓度下驱动电压与亮度的仿真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全窄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局部窄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双盒显示面板在高对比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5.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36.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盒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38.[实施例一]
[0039]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双盒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双盒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盒10和第二液晶盒20。本实施例中,第二液晶盒20位于第一液晶盒10的上侧,即第二液晶盒20位于双盒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第一液晶盒10位于双盒显示面板的入光侧。当然,第一液晶盒10也可以位于第二液晶盒20的上侧,即第一液晶盒10位于双盒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第二液晶盒20位于双盒显示面板的入光侧。
[0041]
第一液晶盒10包括彩膜基板11、与彩膜基板11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2以及设于彩膜基板11和阵列基板12之间的第一染料液晶层13。其中,第一染料液晶层13包括第一液晶分子131以及与第一液晶分子131混合在一起的第一染料分子132,第一液晶分子131为正性液晶分子,第一染料分子132可以采用黑色染料分子或紫黑色染料分子,染料分子长轴的吸光能力大于短轴的吸光能力,染料分子具有长轴吸收光的能力强,短轴吸收光的能力很弱的特性。如图1所示,在初始状态时,第一染料液晶层13中的第一液晶分子131和第一染料分子132呈平躺姿态,第一液晶分子131和第一染料分子132均平行于彩膜基板11和阵列基板12并具有第一配向方向,靠近彩膜基板11一侧的配向方向与靠近阵列基板12一侧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可以理解地是,彩膜基板11朝向第一染料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第一配向层,阵列基板12朝向第一染料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第二配向层,第一配向层和第二配向层用于对第一染料液晶层13进行配向,第一配向层和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
[0042]
如图1所示,阵列基板12在朝向第一染料液晶层13的一侧上由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阵列基板12在每个像素单元内设有像素电极121和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121通过薄膜晶体管与邻近薄膜晶体管的数据线电性连接。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漏极以及源极,栅极与扫描线位于同一层并电性连接,栅极与有源层通过绝缘层隔离开,源极与数据线电性连接,漏极与像素电极121通过接触孔电性连接。
[0043]
彩膜基板11上设有呈阵列排布的色阻112以及将色阻112间隔开的黑矩阵111,色阻12包括红(r)、绿(g)、蓝(b)三色的色阻材料,并对应形成红(r)、绿(g)、蓝(b)三色的子像素。彩膜基板11上还设有与像素电极121配合的公共电极113。其中,公共电极113为整面覆盖彩膜基板11的面状电极,像素电极121为与每个像素单元对应的块状电极,像素电极121用于与公共电极113之间形成垂直电场,并用于驱动第一染料液晶层13中的第一液晶分子131和第一染料分子13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转。
[0044]
第二液晶盒20包括第一基板21、与第一基板2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2以及设于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的第二染料液晶层23。其中,第二染料液晶层23的光程差为800nm,第二染料液晶层23包括第二液晶分子231以及与第二液晶分子231混合在一起的第二染料分子232,第二液晶分子231为正性液晶分子,第二染料分子232可以采用黑色染料分子或紫黑色染料分子,染料分子长轴的吸光能力大于短轴的吸光能力,染料分子具有长轴吸收光的能力强,短轴吸收光的能力很弱的特性。如图1所示,在初始状态时,第二染料液晶层23中的第二液晶分子231和第二染料分子232呈平躺姿态,第二液晶分子231和第二染料分子232均平行于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并具有第二配向方向,靠近第一基板21一侧的配向方向与靠近第二基板22一侧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可以理解地是,第一基板21朝向第二染料液晶层23的一侧设有第三配向层,第二基板22朝向第二染料液晶层23的一侧设有第四配向层,第三配向层和第四配向层用于对第二染料液晶层23进行配向,第三配向层和第四配向层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
[0045]
其中,第一染料液晶层13的第一配向方向与第二染料液晶层23的第二配向方向相互垂直,例如,第一染料液晶层13的第一配向方向为0
°
,则第二染料液晶层23的第二配向方向为90
°
。即在初始状态时,第一染料分子132的长轴与第二染料液晶层23的长轴相互垂直,光线穿过第一液晶盒10时变成垂直于第一染料分子132长轴的90
°
线偏振光,90
°
线偏振光与第二染料液晶层23的长轴相平行,并被第二染料液晶层23的长轴吸收,因此,在初始状态时,光线无法同时穿过第一液晶盒10和第二液晶盒20,双盒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呈暗态。
[0046]
如图1所示,第一基板21上设有第一电极211,第二基板22上设有与第一电极211配合的第二电极221。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1为整面覆盖第一基板21的面状电极,第二电极221为整面覆盖第二基板22的面状电极,使得第一电极211与第二电极221之间可以形成整面的垂直电场,从而驱动整个第二染料液晶层23中的第二液晶分子231和第二染料分子23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转,实现宽窄视角切换。
[0047]
本实施例中,彩膜基板11位于第一液晶盒10靠近第二液晶盒20的一侧,第二基板22位于第二液晶盒20靠近第一液晶盒10的一侧,彩膜基板11与第二基板22之间通过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胶粘接在一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液晶盒10靠近第二液晶盒20的基板与第二液晶盒20靠近第一液晶盒10的基板也可以共用同一个基板,例如,彩膜基板11与第二基板22共用同一个基板,从而可以减少一个基板,以降低双盒显示面板的厚度。
[0048]
其中,彩膜基板11、阵列基板12、第一基板21以及第二基板22可以用玻璃、丙烯酸和聚碳酸酯等材料制成。第一电极211、第二电极221、像素电极121以及公共电极113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透明材料。
[0049]
如图2所示,在宽视角时,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21上不施加电压或施加相同电压,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21之间不会形成垂直电场,第二染料液晶层23中的第二液晶分子231和第二染料分子232保持初始的平躺姿态。如图3所示,在窄视角时,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21上分别施加幅值相差较大的电压,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21之间形成垂直电场(图3中e2),第二染料液晶层23中的第二液晶分子231和第二染料分子23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较大偏转,并呈倾斜状态,倾斜角度优选为55
°
~60
°
,此时第二染料分子232的长轴能够吸收部分光线,具有收光效果,大视角的亮度降低,实现窄视角效果。
[0050]
不论是在宽视角还是窄视角时,向公共电极113施加公共电压,向像素电极121施加对应的灰阶电压,像素电极121与公共电极113之间形成压差并产生垂直电场(图2和图3中e1),第一染料液晶层13中的第一液晶分子131和第一染料分子13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转,从而在控制光线穿过第一染料液晶层13的强度,实现灰阶显示。灰阶电压包括0~255级灰阶电压,像素电极121施加不同的灰阶电压时,像素单元呈现不同的亮度,从而显示不同的画面,以实现显示装置在宽视角和窄视角下的正常显示。例如,图2和图3中红色像素单元和蓝色像素单元对应的像素电极121施加亮态灰阶电压,绿色像素单元对应的像素电极121施加暗态灰阶电压。
[0051]
[实施例二]
[0052]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盒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双盒显示面板与实施例一(图1至图3)中的双盒显示面板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双盒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31,偏光片31设于第一液晶盒10远离第二液晶盒20的一侧,偏光片31的透光轴与第一配向方向相互平行,即偏光片31的透光轴与第一染料分子132的长轴相互平行,从而可以降低双盒显示面板在暗态时候的亮度,以进一步地提升对比度。
[0053]
由于双盒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时,第二染料液晶层23中的第二液晶分子231和第二染料分子232会呈倾斜状态,因此第二染料液晶层23的偏光性能会有所降低,会增加双盒显示面板在暗态时候的亮度,通过额外设置一个偏光片31,可以使得双盒显示面板在暗态时候的亮度更低,在保证窄视角具有较好对比度的同时,可以提升宽视角对比度。
[0054]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时不同染料分子浓度下视角与对比度的实测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盒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时不同染料分子浓度下视角与对比度的实测图。如图5和图7所示,图中a表示第一染料液晶层13和第二染料液晶层23中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为0时的实测图,图中b表示第一染料液晶层13和第二染料液晶层23中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为1%时的实测图,图中c表示第一染料液晶层13和第二染料液晶层23中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为2%时的实测图,图中d表示第一染料液晶层13和第二染料液晶层23中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为3%时的实测图。从图5中可以看出,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对宽视角的效果影响不大;从图7中可以看出,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对窄视角的效果影响较大。
[0055]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盒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时不同染料分子浓度下视角与透光率的仿真图。图8中仅示出了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分别为0(曲线1)和3%(曲线2)的对比。下表一为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为0-3%实验数据,请参考下表一:
[0056]
视角掺杂比例0%掺杂比例1%掺杂比例2%掺杂比例3%-45
°
/45
°
9.4%4.6%3.5%2.8%0
°
100%100%100%100%
[0057]
由图8和上表一可以看出,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为3%时,视角为45
°
时的透光率为2.8%,即在视角为45
°
观看时,双盒显示面板基本为黑态,具有很好的防窥效果。
[0058]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盒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时不同染料分子浓度下驱动电压与亮度的仿真图。图8中示出了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分别为0(曲线3)、1%(曲线4)、2%
(曲线5)和3%(曲线6)的对比。下表二为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为0-3%实验数据,请参考下表二:
[0059] 掺杂比例0%掺杂比例1%掺杂比例2%掺杂比例3%驱动电压0v8151624814驱动电压10v807561437354驱动电压0v/10v101%29%11%4%
[0060]
由图9和上表二可以看出,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为3%,驱动电压为0v的亮度是驱动电压为10v的4%,即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可满足正常画面的灰阶显示。
[0061]
由图5、图7-图9以及上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不仅会对窄视角效果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对比度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并不是越高越好,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越高,光线的利用率会降低,因此,染料分子的掺杂比例的范围为2-4%,优选为3%。
[0062]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63]
[实施例三]
[0064]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全窄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双盒显示面板在局部窄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双盒显示面板在高对比度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双盒显示面板与实施例一(图1至图3)以及实施例二(图4和图6)中的双盒显示面板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1为整面覆盖第一基板21的面状电极,第二电极221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电极块221a,多个电极块221a之间相互绝缘间隔开,即每个电极块221a上可以单独视角驱动电压,从而实现分区域窄视角的控制。
[0065]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电极块221a与多个像素电极121相对应,从而实现分区域窄视角的控制。
[0066]
本实施例中,电极块221a与像素电极121一一对应,第二基板22上设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薄膜晶体管,电极块221a通过薄膜晶体管与邻近薄膜晶体管的扫描线和数据线电性连接。即第二基板22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22在朝向第二染料液晶层23的一侧上由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第二基板22在每个像素单元内设有电极块221a和薄膜晶体管,电极块221a通过薄膜晶体管与邻近薄膜晶体管的数据线电性连接。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漏极以及源极,栅极与扫描线位于同一层并电性连接,栅极与有源层通过绝缘层隔离开,源极与数据线电性连接,漏极与电极块221a通过接触孔电性连接。
[0067]
如图11所示,在宽视角时,第一电极211和所有的电极块221a上不施加电压或施加相同电压,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21之间不会形成垂直电场,第二染料液晶层23中的第二液晶分子231和第二染料分子232保持初始的平躺姿态。
[0068]
如图12所示,在全窄视角时,所有的电极块221a均与第一电极211上施加幅值相差较大的电压,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21之间形成垂直电场(图12中e2),第二染料液晶层
23中的第二液晶分子231和第二染料分子23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较大偏转,并呈倾斜状态,倾斜角度优选为55
°
~60
°
,此时第二染料分子232的长轴能够吸收部分光线,具有收光效果,大视角的亮度降低,实现全窄视角效果。
[0069]
如图13所示,在局部窄视角时,窄视角区域(图13中绿色像素单元)对应的电极块221a均与第一电极211上施加幅值相差较大的电压;宽视角区域(图13中绿色像素单元)对应的电极块221a均与第一电极211上不施加电压或施加相同电压,从而使双盒显示面板实现局部窄视角效果。
[0070]
如图14所示,在高对比度时,较暗区域(图14中绿色像素单元)对应的电极块221a均与第一电极211上不施加电压或施加相同电压,较暗区域的第二液晶分子231和第二染料分子232保持初始的平躺姿态,第二染料分子232的长轴具有一定吸光性,从而降低较暗区域的亮度;较亮区域(图14中绿色像素单元)对应的电极块221a均与第一电极211上施加幅值相差较大的电压,使得较亮区域的第二液晶分子231和第二染料分子232呈站立姿态,即垂直于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第二染料分子232基本没有了吸光性,从而提升较亮区域的亮度。因此,在高对比度时,可以大大提升双盒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其中,较暗区域和较亮区域的亮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0071]
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基板22设置与像素电极121一一对应电极块221a,并通过薄膜晶体管独立控制每个电极块221a上的驱动电压,不仅可以实现窄视角的分区域控制,还可以提升双盒显示面板对比度,使得双盒显示面板可以在宽视角、全窄视角、局部窄视角以及高对比度之间进行切换。
[0072]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73]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例三)所述的双盒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40,背光模组40位于双盒显示面板的下方,用于给双盒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
[0074]
背光模组40包括背光源41和防窥层43,防窥层43用于缩小光线射出角度的范围。背光源41和防窥层43之间还设有增亮膜42,增亮膜42增加背光模组40的亮度。其中,防窥层43相当一个微型的百叶窗结构,可以阻挡入射角度较大的光线,使入射角度较小的光线穿过,使穿过防窥层43的光线的角度范围变小。防窥层43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多个光阻墙和位于相邻两个光阻墙之间的透光孔,光阻墙的两侧设有吸光材料。当然,背光源41也可以是采用集光式背光源,从而无需设置防窥层43,但是集光式背光源较常规的背光源更加昂贵。
[0075]
背光模组40可以是侧入式背光模组,也可以是直下式背光模组。优选地,背光模组40采用准直背光(cbl,collimated backlight)模式,可对光线起到收光的作用,保证显示效果。
[0076]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二。请参图16和图17,该显示装置设有视角切换按键50,用于供用户向该显示装置发出视角切换请求。视角切换按键50可以是实体按键(如图16所示),也可以为软件控制或者应用程序(app)来实现切换功能(如图17所示,例如通过滑动条来设定宽窄视角)。当用户需要在宽视角与窄视角之间切换时,可以通过操作视角切换按键50向该显示装置发出视角切换请求,最终由驱动芯片60控制在对应的第一电极211与第二电极221上
施加视角切换信号,显示装置即可以实现宽视角、窄视角、甚至局部窄视角以及高对比度之间的切换,切换为宽视角时,其驱动方法采用宽角模式对应的驱动方法,切换为窄视角时,其驱动方法采用窄视角模式对应的驱动方法,切换为局部窄视角时,其驱动方法采用局部窄视角模式对应的驱动方法,切换为高对比度时,其驱动方法采用高对比度模式对应的驱动方法,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具有较强的操作灵活性和方便性,达到集娱乐视频与隐私保密于一体的多功能显示装置。
[0077]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007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盒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盒(10)和第二液晶盒(20);所述第一液晶盒(10)包括彩膜基板(11)、与所述彩膜基板(11)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2)以及设于所述彩膜基板(11)和所述阵列基板(12)之间的第一染料液晶层(13),所述第一染料液晶层(13)具有平行于所述彩膜基板(11)和所述阵列基板(12)的第一配向方向,所述阵列基板(12)上设有像素电极(121),所述彩膜基板(11)上设有与所述像素电极(121)配合的公共电极(113);所述第二液晶盒(20)包括第一基板(21)、与所述第一基板(2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21)和所述第二基板(22)之间的第二染料液晶层(23),所述第二染料液晶层(23)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21)和所述第二基板(22)的第二配向方向,所述第一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二配向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基板(21)上设有第一电极(211),所述第二基板(2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211)配合的第二电极(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盒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211)为整面覆盖所述第一基板(21)的面状电极,所述第二电极(221)为整面覆盖所述第二基板(22)的面状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盒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211)为整面覆盖所述第一基板(21)的面状电极,所述第二电极(221)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电极块(221a),多个所述电极块(221a)之间相互绝缘间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盒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极块(221a)与多个所述像素电极(121)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盒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块(221a)与所述像素电极(12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基板(22)上设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电极块(221a)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与邻近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盒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盒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31),所述偏光片(31)设于所述第一液晶盒(10)远离所述第二液晶盒(20)的一侧,所述偏光片(31)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配向方向相互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盒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盒(10)靠近所述第二液晶盒(20)的基板与所述第二液晶盒(20)靠近所述第一液晶盒(10)的基板共用同一个基板。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盒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盒(10)位于所述第二液晶盒(20)的上侧;或所述第二液晶盒(20)位于所述第一液晶盒(10)的上侧。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盒显示面板。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40),所述背光模组(40)包括背光源(41)、增亮膜(42)以及防窥层(43),所述增亮膜(42)位于所述背光源(41)和所述防窥层(43)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盒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双盒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液晶盒和第二液晶盒;第一液晶盒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第一染料液晶层,第一染料液晶层具有第一配向方向;第二液晶盒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第二染料液晶层,第二染料液晶层具有与第一配向方向垂直的第二配向方向。染料液晶层能够吸收与染料分子长轴平行的光线,起到偏振作用,通过将第一液晶盒中第一染料液晶层的配向方向与第二液晶盒中第二染料液晶层的配向方向设置为相互垂直,可以取代偏光片;在亮态的时候,第二染料液晶层中的染料分子在竖直方向上偏转,从而吸光性能降低,偏振效果也降低,使得绝大部分光线穿过,以提高亮态时光线的透过率,并提升对比度。并提升对比度。并提升对比度。


技术研发人员:沈家军 计均尧 周学芹 贺嘉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3/9/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