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4
阅读:109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用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
背景技术:
2.贯流风机主要由叶轮、风道和电动机三部分组成,其风道(即:贯流风机外壳)一般为金属薄板冲压成型。
3.现有技术中,贯流风机外壳加工,通常是先由人工外壳组装、打托后,再由冲床铆压。在金属薄板冲压成型的风机外壳凸点装配时,由于铆扣凸点为直接装入挡板铆扣穿孔与挡板成垂直状态,因而,模具需要先折弯后铆扣凸点,而后换另一套模具再将凸点铆紧挡板,故其操作流程多,且物料需要转运二次,加之采用了两台冲床设备,其所用的冲床设备体积大、噪音大、用电多、并需要二次转运,容易造成物料堆积,且占用空间大。
4.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2010654854.7)公开的“一种折弯铆压装置”,包括支撑体,设置在使用地;一级定位机构,用于进行工件的固定,并带动工件移动,设置在支撑体一端;二级定位机构,用于获取一级定位机构传送来的工件进行二级定位机构,设置在支撑体上;成型机构,用于对一级定位机构和二级定位机构定位后的工件进行成型,设置在支撑体另一端。
5.另一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2222344191.6)公开的“一种自动折弯铆压机”,包括安装座、设置在安装座上的圆形转盘以及用于驱动圆形转盘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圆形转盘上设置有若干治具,所述安装座上还固定设置有用于对产品进行折弯的折弯机构、用于向产品提供大螺母的一号螺母上料机构、用于对大螺母与产品进行铆压的一号铆压机构、用于向产品提供小螺母的二号螺母上料机构、用于对小螺母与产品进行铆压的铆压机构以及用于检测产品防呆的检测转移机构。
6.还有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821324629.1)公开的“一种电动折弯铆压装置”,包括伺服电机、联轴器、铆压上模具、下底座、轴承座、感应器和下治具,下底座的顶部连接有底座顶板,底座顶板的中心处设置有滚珠螺母,底座顶板的顶部插接有套管,套管内贯穿有滑杆,滑杆的上下两端均连接轴承座,轴承座内转动连接有滚珠丝杆,滚珠丝杆螺纹连接滚珠螺母,伺服电机的底部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滚珠丝杆,下侧轴承座的底部连接铆压上模具,下底座的内腔侧壁连接感应器,下底座的内腔下部设置有承接座,下治具位于承接座的顶端。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场地占用少、噪音低、生产效率高,能实现贯流风机外壳组装一次成型的装置。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包括底座板2,还包括有卧式增压缸组件1、限位滑槽组件3、左压块组件4、拉杆
5、拉板6、围板定位组件7、左压形组件8、右压块组件9、右压形组件10和压形回弹组件11;在所述底座板2的上面,自左至右依次设置卧式增压缸组件1、限位滑槽组件3、围板定位组件7和右压块组件9,所述左压块组件4设置在限位滑槽组件3内,所述压形回弹组件11设置在底座板2上面后侧的中左至右边部位、且其上对称设置有左压形组件8和右压形组件10;所述拉杆5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卧式增压缸组件1和右压块组件9的后端面,所述拉板6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卧式增压缸组件1和右压块组件9的前端面,所述左压形组件8和右压形组件10的压形部件分别位于围板定位组件7上部的两端,所述围板定位组件7和压形回弹组件11连为一体。
9.左压块组件4与右压块组件9对称,且基本相同;左压形组件8与右压形组件10对称相同。
10.所述卧式增压缸组件1包括卧式增压缸101、增压缸三角加强板102、增压缸支撑板103和增压缸连接头104;所述增压缸支撑板103设置在底座板2上面的中左部位,其前后两侧面分别连接拉杆5和拉板6的左端;所述卧式增压缸101的右端面连接增压缸支撑板103的左端面,其伸出的气缸轴端穿过增压缸支撑板103中间孔后连接增压缸连接头104;两块所述的增压缸三角加强板102分别连接增压缸支撑板103左面的前后两边、且与底座板2连接。
11.所述限位滑槽组件3包括限位滑槽底板301、限位滑槽前滑槽板302和限位滑槽后滑槽板303;所述限位滑槽前滑槽板302和限位滑槽后滑槽板303相同,其截面呈
“┌”
形,两者对称地设置在限位滑槽底板301的前后两边。
12.在限位滑槽底板301的右端部还开有废料容让缺口304。
13.所述左压块组件4包括左前压板401、左中垫板405、左后顶板403、左接头连接板402、左定位芯409、二根以上的左挡板定位销417、二根以上的左铆针408、二根以上的左压缩弹簧404、一块以上的左挡板吸附磁铁416和左限位柱一413以及一根以上的左限位柱二406;所述左前压板401的右面设有左凸台411,在该左凸台411的右面设置有左挡板定位凹槽415,所述左挡板定位销417和左挡板吸附磁铁416均布在左挡板定位凹槽415中;所述左后顶板403、左中垫板405、左前压板401的前后两侧面中部均设置有滑槽410,所述左接头连接板402、左后顶板403、左中垫板405、左前压板401自左至右依次叠装;所述左定位芯409设置在左后顶板403的中心,其右端依次穿出左中垫板405和左前压板401的左挡板定位凹槽415;所述左铆针408的左端抵住左后顶板403,其右端穿出左中垫板405后穿进分布在左前压板401的左挡板定位凹槽415侧边的左铆针孔414中;所述左压缩弹簧404穿装在左中垫板405的弹簧孔中,其左右两端分别抵住左后顶板403和左前压板401;所述左限位柱一413穿装左中垫板405和左后顶板403;所述左限位柱二406依次穿装左后顶板403、左中垫板405和左前压板401,并让左前压板401与左中垫板405之间形成容让空腔。
14.在所述左挡板定位凹槽415中开设左铆针孔414的侧边设置有左风机外壳围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2,在左凸台411的下部还设置有与左挡板定位凹槽415连通的左风机外壳舌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8,所述左风机外壳围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2和左风机外壳舌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8的斜面角度a为30-60
°
。
15.所述左风机外壳围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2和左风机外壳舌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8的斜面角度a为45
°
。
16.所述左铆针408的后端为类似台阶式导柱,其前段为鸭嘴型。
17.所述左限位柱一413和左限位柱二406均为带肩圆柱形,其圆柱端开有螺孔。
18.所述围板定位组件7包括围板滑轨滑槽701、一对顶板702、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二根以上的围板定位销704、围板定位销挡板705、三角舌板定位块706、固定围板定位块707和围板下挡块708;所述围板滑轨滑槽701设置在底座板2上面的中部,其上设置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所述顶板702的截面呈“」”形,其对称设置在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的左右两侧;所述三角舌板定位块706设置在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上面的中前部位,其为长条状,在其后侧下沉出一个台阶,在该台阶的上边向上凸出成三角状的舌板定位块;所述固定围板定位块707设置在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上面的中后部位,其上部为圆弧状的风机外壳围板定位台,所述板定位销挡板705设置在固定围板定位块707前面的中下部位,挡住由固定围板定位块707向前穿的围板定位销704;所述围板下挡块708设置在固定围板定位块707后边的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上。
19.所述左压形组件8包括左压形组件连接板801、左压形组件立板802、左压形组件围板压紧块803、左压形组件气缸旋转安装板804、左压形组件形连接板805、左压形组件导向柱806和左压形组件压紧气缸807;所述左压形组件连接板801设置在压形回弹组件11上,其上竖立左压形组件立板802,在所述左压形组件立板802的上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左压形组件气缸旋转安装板804的左部为圆柱形台阶,其穿装在安装孔中;所述左压形组件气缸旋转安装板804的右部为平板,在该平板的左部穿装一根或二根左压形组件导向柱806,在该平板的右部安装左压形组件压紧气缸807;所述左压形组件导向柱806和左压形组件压紧气缸807的伸出轴向下穿出左压形组件气缸旋转安装板804的右部平板后分别连接左压形组件形连接板805上部的左、右部位;所述左压形组件围板压紧块803的上部连接左压形组件形连接板805的下部,其下部为圆弧状。
20.所述右压块组件9包括右前压板906、右中垫板901、右后顶板909、右加强板910、右定位芯904、二根以上的右挡板定位销917、二根以上的右铆针908、二根以上的右压缩弹簧903、一块以上的右挡板吸附磁铁916和右限位柱一911以及一根以上的右限位柱二907;所述右前压板906的左面设有右凸台905,在该右凸台905的左面设置有右挡板定位凹槽915,所述右挡板定位销917和右挡板吸附磁铁916均布在右挡板定位凹槽915中;所述右后顶板909、右中垫板901、右前压板906自右至左依次叠装;所述右定位芯904设置在右后顶板909的中心,其左端依次穿出右中垫板901和右前压板906的右挡板定位凹槽915;所述右铆针908的右端抵住右后顶板909,其左端穿出右中垫板901后穿进分布在右前压板906的右挡板定位凹槽915侧边的右铆针孔914中;所述右压缩弹簧903穿装在右中垫板901的弹簧孔中,其左右两端分别抵住右前压板906和右后顶板909;所述右限位柱一911穿装右中垫板901和右后顶板909;所述右限位柱二907依次穿装右前压板906、右中垫板901、右后顶板909,并让右前压板906与右中垫板901之间形成容让空腔;所述右中垫板901连接在底座板2上,两块所述的右加强板910分别连接右中垫板901右面的前后两边、且与底座板2连接;所述拉杆5的右端连接右中垫板901左面的后边,所述拉板6的右端连接右中垫板901的前面。
21.所述压形回弹组件11包括滑轨安装板1101、调节螺杆1102、调节螺杆座1103、压形机构底板1104、滑轨滑块1105、组件连接板1106、复位弹簧1107、回弹顶杆座1108和回弹顶杆1109;所述滑轨安装板1101设置在底座板2上面后侧的中左至右边部位,其上设置滑轨滑块1105,所述压形机构底板1104设置在滑轨滑块1105上;所述调节螺杆座1103设置在滑轨
安装板1101的左端上面,其上端旋装调节螺杆1102;所述回弹顶杆座1108设置在滑轨安装板1101的右端上面,带有帽头的回弹顶杆1109穿装复位弹簧1107后、由左向右穿进回弹顶杆座1108上端的回弹顶杆孔中;所述调节螺杆1102、压形机构底板1104和回弹顶杆1109处于同一高度,所述压形机构底板1104通过组件连接板1106与围板定位组件7的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连为一体。
22.本实用新型的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其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23.1、实现外壳组装,铆压一次成型,减少了半成品堆积;
24.2、取消冲床设备,使用卧式增压缸(也可采用卧室油缸或伺服压力机等),减少噪音,节约设备使用成本;
25.3、减少人工外壳组装,节省了人力操作,也就消除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隐患。
26.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可一次成型,实现半自动的效果,还可以降低噪音,节省大量的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增压缸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增压缸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滑槽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滑槽组件的右视示意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滑槽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压块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压块组件的右视示意图;
3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压块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3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压块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38.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压块组件的左前压板沿a-a轴线的左剖视示意图;
39.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压块组件的左前压板的s局部放大视示意图;
40.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围板定位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41.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围板定位组件的左视示意图;
42.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围板定位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43.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围板定位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44.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压形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45.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压形组件的左视示意图;
46.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压形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47.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压块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48.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压块组件的左视示意图;
49.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压块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50.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压块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51.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形回弹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52.图26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形回弹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53.图27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形回弹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54.图中:
55.1是卧式增压缸组件,101是卧式增压缸,102是增压缸三角加强板,103是增压缸支撑板,104是增压缸连接头,
56.2是底座板,
57.3是限位滑槽组件,301是限位滑槽底板,302是限位滑槽前滑槽板,303是限位滑槽后滑槽板,
58.4是左压块组件,401是左前压板,402是左接头连接板,403是左后顶板,404是左压缩弹簧,405是左中垫板,406是左限位柱二,407是左紧固螺栓,408是左铆针,409是左定位芯,410是滑槽,411是左凸台,412是左风机外壳围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3是左限位柱一,414是左铆针孔,415是左挡板定位凹槽,416是左挡板吸附磁铁,417是左挡板定位销,418是左风机外壳舌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
59.5是拉杆,
60.6是拉板,
61.7是围板定位组件,701是围板滑轨滑槽,702是顶板,703是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4是围板定位销,705是围板定位销挡板,706是三角舌板定位块,707是固定围板定位块,708是围板下挡块,
62.8是左压形组件,801是左压形组件连接板,802是左压形组件立板,803是左压形组件围板压紧块,804是左压形组件气缸旋转安装板,805是左压形组件形连接板,806是左压形组件导向柱,807是左压形组件压紧气缸,
63.9是右压块组件,901是右中垫板,902是右紧固螺栓,903是右压缩弹簧,904是右定位芯,905是右凸台,906是右前压板,907是右限位柱二,908是右铆针,909是右后顶板,910是右加强板,911是右限位柱一,912是右风机外壳舌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913是右风机外壳围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914是右铆针孔,915是右挡板定位凹槽,916是右挡板吸附磁铁,917是右挡板定位销,918是安装凹槽,
64.10是右压形组件,
65.11是压形回弹组件,1101是滑轨安装板,1102是调节螺杆,1103是调节螺杆座,1104是压形机构底板,1105是滑轨滑块,1106是组件连接板,1107是复位弹簧,1108是回弹顶杆座,1109是回弹顶杆,
66.12是底座板右废料槽,
67.13是底座板左废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68.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说明是采用例举的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此。
69.本说明书中以及附图中的方向说明如下:
70.图1和图2是为了尽可能大地显示出图幅内容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作了90度,因而:
71.图1的正面为前方,里面为后方,左边为上方,右边为下方,上边为右方,下边为左方;
72.图2的正面为上方,里面为下方,左边为后方,右边为前方,上边为右方,下边为左方;
73.其他视图是由图1和图2衍生而出,其方向参考图1和图2。
74.本实施例的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是由底座板2、卧式增压缸组件1、限位滑槽组件3、左压块组件4、拉杆5、拉板6、围板定位组件7、左压形组件8、右压块组件9、右压形组件10和压形回弹组件11构成。其中:左压块组件4与右压块组件9对称,且基本相同;左压形组件8与右压形组件10对称相同。
75.底座板2设置在机架(图中未画出)上,其为长方形台板,在其中部和中右部位分别开有底座板左废料槽13和底座板右废料槽12,用于下泄铆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减少废料对设备的精度影响。
76.卧式增压缸组件1是由卧式增压缸101、增压缸三角加强板102、增压缸支撑板103和增压缸连接头104构成。
77.增压缸支撑板103为中间开有中间孔的矩形板,其设置在底座板2上面的中左部位,拉杆5和拉板6的左端分别连接其后、前两侧面;卧式增压缸101(外购标准件,也可采用卧式油缸或伺服压力机等,下同)伸出气缸轴的一端连接在增压缸支撑板103的左端面,其伸出的气缸轴穿过中间孔向右伸出。气缸轴的端部带有螺纹,用于旋装带有螺纹孔的t型圆柱状的增压缸连接头104。两块直角三角形状的增压缸三角加强板102分别连接增压缸支撑板103左面的前后两边、并且与底座板2连接。
78.限位滑槽组件3是由限位滑槽底板301、限位滑槽前滑槽板302和限位滑槽后滑槽板303构成。
79.限位滑槽前滑槽板302和限位滑槽后滑槽板303相同,其截面呈
“┌”
形,两者呈
“┌┐”
状对称地设置在限位滑槽底板301的前后两边,
“┌┐”
上部的“一一”状形成前后相对的滑轨。在限位滑槽底板301的右端部还开有废料容让缺口304,用于避免其遮挡底座板左废料槽13,进而影响废料下泄。
80.左压块组件4是由左前压板401、左中垫板405、左后顶板403、左接头连接板402、左定位芯409、四根左挡板定位销417、九根左铆针408、四根左压缩弹簧404、二块左挡板吸附磁铁416和左限位柱一413以及三根左限位柱二406构成。
81.左前压板401、左中垫板405、左后顶板403均为矩形状,且在其前后两面的中部均开设有与限位滑槽前滑槽板302和限位滑槽后滑槽板303形成的滑轨相配套的滑槽410,同时,在其四角处,均开设有穿装左限位柱一413和左限位柱二406的孔。
82.在左前压板401的右面设有左凸台411,在该左凸台411的右面设置有与贯流风机外壳挡板形状配套的左挡板定位凹槽415,左挡板定位销417和左挡板吸附磁铁416均布在左挡板定位凹槽415中;在左挡板定位凹槽415中对应贯流风机外壳围板的边缘部位,开设有用于穿装左铆针408的左铆针孔414,还设置有用于初始折弯的左风机外壳围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2;同时,在左凸台411的下部还设置有与左挡板定位凹槽415连通的、用于初始折弯的左风机外壳舌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8,左风机外壳围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2和左风机外壳舌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8的斜面角度a为45
°
。在左前压板
401的中间,还开有穿装左定位芯409的通孔。
83.在左中垫板405的中间,也开有穿装左定位芯409的通孔,并且还开有穿装左压缩弹簧404的孔和穿装左铆针408的配套孔。
84.左接头连接板402为矩形状,在其右面开设有上下方向的阶梯槽,并在该阶梯槽的底面(即:左侧面)开有容装t型圆柱状增压缸连接头104的“u”形槽,该增压缸连接头104的t型头卡在“u”形槽中形成连接。
85.左铆针408的后端(即:左端)为类似台阶式导柱,其前段(即:右端)为鸭嘴型。
86.左限位柱一413和左限位柱二406均为带肩圆柱形,其圆柱端开有螺孔。
87.左接头连接板402、左后顶板403、左中垫板405、左前压板401自左至右依次叠装;左定位芯409的左端设置在左后顶板403的中心,其右端依次穿出左中垫板405和左前压板401的左挡板定位凹槽415;左铆针408的左端抵住左后顶板403,其右端穿出左中垫板405后穿进分布在左前压板401的左挡板定位凹槽415侧边的左铆针孔414中;左压缩弹簧404穿装在左中垫板405的弹簧孔中,其左右两端分别抵住左后顶板403和左前压板401;左限位柱一413的圆柱端由左中垫板405向左后顶板403穿装,然后用带垫片(下同)的左紧固螺栓407在左后顶板403的左面固定,从而将左中垫板405和左后顶板403连为一体;左限位柱二406依次由左后顶板403、左中垫板405和左前压板401穿装,然后用左紧固螺栓407在左前压板401的右面固定,并让左前压板401与左中垫板405之间形成可压缩的容让空腔(通常保留左前压板401与左中垫板405之间的间隙为5-10mm,优化的间隙为7.5mm)。
88.左压块组件4设置在限位滑槽组件3的限位滑槽前滑槽板302和限位滑槽后滑槽板303之间,让滑槽410套装在限位滑槽前滑槽板302和限位滑槽后滑槽板303所形成的滑轨上。
89.围板定位组件7是由围板滑轨滑槽701、一对顶板702、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四根围板定位销704、围板定位销挡板705、三角舌板定位块706、固定围板定位块707和围板下挡块708构成。
90.围板滑轨滑槽701设置在底座板2上面的中部,其上设置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顶板702的截面呈“」”形,其对称设置在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的左右两侧,用于在铆紧过程中,分别抵住左压块组件4和右压块组件9;三角舌板定位块706设置在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上面的中前部位,其为长条状,在其后侧下沉出一个用于插装风机外壳舌板(该风机外壳舌板与风机外壳围板的下端构成风机外壳的风道,即:扁长形的出风口)的台阶,在该台阶的上边向上凸出成直角三角状的舌板定位块;固定围板定位块707设置在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上面的中后部位,其上部为圆弧状(与风机外壳围板的圆弧配套)的风机外壳围板定位台(为了方便风机外壳成品的拿取,在该风机外壳围板定位台的正面中部开设了凹槽,该凹槽的开设,也可方便将固定围板定位块707固定在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上);板定位销挡板705(本例将其分设为两块短的,每块上面开设两个前后方向的通孔)设置在固定围板定位块707前面的中下部位,挡住由固定围板定位块707的后面向前穿出的围板定位销704;围板下挡块708(本例也将其分设为两块短的,每块上面开设两个上下方向、用于其固定的通孔)设置在固定围板定位块707后边的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上,其与固定围板定位块707的后面之间的间隙构成风机外壳围板下端的定位插槽。
91.左压形组件8是由左压形组件连接板801、左压形组件立板802、左压形组件围板压
紧块803、左压形组件气缸旋转安装板804、左压形组件形连接板805、左压形组件导向柱806和左压形组件压紧气缸807构成。
92.左压形组件连接板801的截面为倒“凸”字形(即:型),其下部可左右限位地设置在压形回弹组件11上,其上面中间开设有前后方向的凹槽,在该凹槽里竖立左压形组件立板802;在左压形组件立板802的上端开设有安装孔,在该安装孔的周边均布有四条穿装固定螺栓的孔槽(用于调节左压形组件气缸旋转安装板804的角度);左压形组件气缸旋转安装板804的左部为圆柱形台阶,穿装在安装孔中,其右部为平板,在该平板的左部穿装一根或二根左压形组件导向柱806,在该平板的右部安装左压形组件压紧气缸807;左压形组件导向柱806的下端和左压形组件压紧气缸807的伸出轴向下穿出左压形组件气缸旋转安装板804的右部平板后分别连接左压形组件形连接板805上部的左、右部位;左压形组件围板压紧块803的上部连接左压形组件形连接板805的下部(即:形连接板805的右下部),其下部为与风机外壳围板的圆弧配套的圆弧状。
93.右压块组件9设置在底座板2上面的中右部位,其与左压块组件4对称、且基本相同,是由右前压板906、右中垫板901、右后顶板909、右加强板910、右定位芯904、四根右挡板定位销917、九根右铆针908、四根右压缩弹簧903、二块右挡板吸附磁铁916和右限位柱一911以及三根右限位柱二907构成。
94.右前压板906、右中垫板901、右后顶板909均为矩形状,在右前压板906和右后顶板909的四角处,均开设有穿装右限位柱一911和右限位柱二907的孔。
95.在右前压板906的左面设有右凸台905,在该右凸台905的左面设置有贯流风机外壳挡板形状配套的右挡板定位凹槽915,右挡板定位销917和右挡板吸附磁铁916均布在右挡板定位凹槽915中;在右挡板定位凹槽915中对应贯流风机外壳围板的边缘部位,开设有用于穿装右铆针908的右铆针孔914,还设置有用于初始折弯的右风机外壳围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913;同时,在右凸台905的下部还设置有与右挡板定位凹槽915连通的、用于初始折弯的右风机外壳舌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912,右风机外壳围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913和右风机外壳舌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912的斜面角度同样为45
°
。在右前压板906的中间,还开有穿装右定位芯904的通孔。
96.在右中垫板901的中间,也开有穿装右定位芯904的通孔,并且还开有穿装右压缩弹簧903的孔和穿装右铆针908的配套孔。
97.右中垫板901的前后宽度大于右后顶板909,在右中垫板901的右面,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安装凹槽918,右后顶板909嵌装在右中垫板901右面的安装凹槽918中;在右中垫板901的前、后部位,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安装通孔(通过该安装通孔穿装螺栓,将右中垫板901固定在底座板2的中右部位)。
98.右加强板910为两块直角三角形的平板,其一方面通过螺栓连接右后顶板909右面的前后两边,另一方面通过螺栓连接底座板2。
99.右铆针908的后端(即:右端)为类似台阶式导柱,其前段(即:左端)为鸭嘴型。
100.右限位柱一911和右限位柱二907均为带肩圆柱形,其圆柱端开有螺孔。
101.右定位芯904的右端设置在右后顶板909的中心,其左端依次穿出右中垫板901和右前压板906的右挡板定位凹槽915;右铆针908的右端抵住右后顶板909,其左端穿出右中
垫板901后穿进分布在右前压板906的右挡板定位凹槽915侧边的右铆针孔914中;右压缩弹簧903穿装在右中垫板901的弹簧孔中,其左右两端分别抵住右前压板906和右后顶板909;右限位柱一911的圆柱端由右中垫板901向右后顶板909穿装,然后用带垫片(下同)的右紧固螺栓902在右后顶板909的右面固定,从而将右中垫板901和右后顶板909连为一体;右限位柱二907依次由右后顶板909、右中垫板901和右前压板906穿装,然后用右紧固螺栓902在右前压板906的左面固定,并让右前压板906与右中垫板901之间形成可压缩的容让空腔(通常保留右前压板906与右中垫板901之间的间隙为5-10mm,优化的间隙为7.5mm)。
102.拉杆5的右端连接右中垫板901左面的后边,拉板6的右端连接右中垫板901的前面。
103.右压形组件10与左压形组件8对称相同,不再赘述。
104.压形回弹组件11是由滑轨安装板1101、调节螺杆1102、调节螺杆座1103、压形机构底板1104、滑轨滑块1105、组件连接板1106、复位弹簧1107、回弹顶杆座1108和回弹顶杆1109构成。
105.滑轨安装板1101设置在底座板2上面后侧的中左至右边部位,其上设置滑轨滑块1105,压形机构底板1104设置在滑轨滑块1105上;调节螺杆座1103设置在滑轨安装板1101的左端上面,其上端旋装调节螺杆1102(用于调节压形机构底板1104的滑动行程);回弹顶杆座1108设置在滑轨安装板1101的右端上面,带有帽头的回弹顶杆1109穿装复位弹簧1107后、由左向右穿进回弹顶杆座1108上端的回弹顶杆孔中;调节螺杆1102、压形机构底板1104和回弹顶杆1109处于同一高度,构成对压形机构底板1104的滑动行程的限位;压形机构底板1104通过组件连接板1106与围板定位组件7的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连为一体,从而使得压形回弹组件11与围板定位组件7形成联动。
106.左压形组件8的左压形组件连接板801下面的倒“凸”条嵌装在压形机构底板1104左边上面的凹槽中,与左压形组件8对称相同的右压形组件10下面的倒“凸”条嵌装在压形机构底板1104右边上面的凹槽中,从而使得左压形组件8和右压形组件10与围板定位组件7成为一体,形成联动。
107.使用时,先将贯流风机外壳左挡板放置到左前压板401的左挡板定位凹槽415中,由左挡板定位销417定位,并由左挡板吸附磁铁416将其吸附住;同样,再将贯流风机外壳右挡板放置到右前压板906的右挡板定位凹槽915中,由右挡板定位销917定位,并由右挡板吸附磁铁916将其吸附住。然后,将贯流风机外壳围板的下端由固定围板定位块707的后面上部向下插入,让围板定位销704和围板下挡块708其定位。接着,将风机外壳舌板由三角舌板定位块706的后面向下插入,让三角舌板定位块706上的舌板定位块对其定位。
108.接着,启动左压形组件8的左压形组件压紧气缸807和右压形组件10的右压形组件压紧气缸(图中未标记),驱动其下端的左压形组件围板压紧块803和右压形组件围板压紧块(图中未标记)将贯流风机外壳围板上部的圆弧段压紧在固定围板定位块707上部的风机外壳围板定位台上,以便保证贯流风机外壳的圆弧形状。
109.其后,启动卧式增压缸组件1的卧式增压缸101,其增压缸连接头104推动左压块组件4连同贯流风机外壳左挡板(在限位滑槽组件3的规范下)向右移动,随着贯流风机外壳左挡板与贯流风机外壳围板和风机外壳舌板的接近,使得贯流风机外壳围板和风机外壳舌板左端的铆扣凸点逐渐进入贯流风机外壳左挡板上的铆扣凸点孔内、并穿出至左风机外壳围
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2和左风机外壳舌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8上,进而将铆扣凸点进行初始折弯成45
°
。
110.同时,由于围板定位组件7和压形回弹组件11连同其上的左压形组件8和右压形组件10连为了一体,因而,通过顶板702(左边的顶板702顶住左前压板401的右面下部)的传递,进而带动围板定位组件7(注意:围板滑轨滑槽701的滑轨不动、滑槽移动)和压形回弹组件11(注意:滑轨滑块1105上面的压形机构底板1104移动)连同其上的左压形组件8和右压形组件10一起向右移动,使得贯流风机外壳围板和风机外壳舌板右端的铆扣凸点逐渐进入贯流风机外壳右挡板上的铆扣凸点孔内、并穿出至右风机外壳围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912和右风机外壳舌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913上,进而也将铆扣凸点进行初始折弯成45
°
。
111.与此同时,压形回弹组件11的复位弹簧1107被压缩,积蓄压缩能量。
112.随着卧式增压缸101的增压缸连接头104继续推动,此时,左压缩弹簧404被压缩,左铆针408的鸭嘴型前段(即:右端)被推出左铆针孔414,进而对已经初始折弯成45
°
的铆扣凸点进行铆紧;同样,右压缩弹簧903也被压缩,右铆针908的鸭嘴型前段(即:左端)被推出右铆针孔914,进而也对已经初始折弯成45
°
的铆扣凸点进行铆紧。此时,左前压板401与左中垫板405之间的容让空腔和右前压板906与右中垫板901之间的容让空腔均消失,至此,铆扣凸点的铆紧完成。
113.其后,卧式增压缸101向左回缩复位到原点,在左压缩弹簧404和右压缩弹簧903的弹力作用下,左前压板401与左中垫板405之间的容让空腔和右前压板906与右中垫板901之间的容让空腔恢复;同时,在复位弹簧1107的弹力作用下,压形回弹组件11连同其上的左压形组件8和右压形组件10以及围板定位组件7也向左移动、复位到原点;然后,左压形组件8的左压形组件压紧气缸807和右压形组件10的右压形组件压紧气缸也回缩复位到原点,其后,取下已经铆紧成型的贯流风机外壳,完成一次完整的铆紧动作。
114.本实用新型的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作为贯流风机外壳生产的工装设备,可用于贯流风机生产。
技术特征:
1.一种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包括底座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卧式增压缸组件(1)、限位滑槽组件(3)、左压块组件(4)、拉杆(5)、拉板(6)、围板定位组件(7)、左压形组件(8)、右压块组件(9)、右压形组件(10)和压形回弹组件(11);在所述底座板(2)的上面,自左至右依次设置卧式增压缸组件(1)、限位滑槽组件(3)、围板定位组件(7)和右压块组件(9),所述左压块组件(4)设置在限位滑槽组件(3)内,所述压形回弹组件(11)设置在底座板(2)上面后侧的中左至右边部位、且其上对称设置有左压形组件(8)和右压形组件(10);所述拉杆(5)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卧式增压缸组件(1)和右压块组件(9)的后端面,所述拉板(6)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卧式增压缸组件(1)和右压块组件(9)的前端面,所述左压形组件(8)和右压形组件(10)的压形部件分别位于围板定位组件(7)上部的两端,所述围板定位组件(7)和压形回弹组件(11)连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增压缸组件(1)包括卧式增压缸(101)、增压缸三角加强板(102)、增压缸支撑板(103)和增压缸连接头(104);所述增压缸支撑板(103)设置在底座板(2)上面的中左部位,其前后两侧面分别连接拉杆(5)和拉板(6)的左端;所述卧式增压缸(101)的右端面连接增压缸支撑板(103)的左端面,其伸出的气缸轴端穿过增压缸支撑板(103)中间孔后连接增压缸连接头(104);两块所述的增压缸三角加强板(102)分别连接增压缸支撑板(103)左面的前后两边、且与底座板(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槽组件(3)包括限位滑槽底板(301)、限位滑槽前滑槽板(302)和限位滑槽后滑槽板(303);所述限位滑槽前滑槽板(302)和限位滑槽后滑槽板(303)相同,其截面呈
“┌”
形,两者对称地设置在限位滑槽底板(301)的前后两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压块组件(4)包括左前压板(401)、左中垫板(405)、左后顶板(403)、左接头连接板(402)、左定位芯(409)、二根以上的左挡板定位销(417)、二根以上的左铆针(408)、二根以上的左压缩弹簧(404)、一块以上的左挡板吸附磁铁(416)和左限位柱一(413)以及一根以上的左限位柱二(406);所述左前压板(401)的右面设有左凸台(411),在该左凸台(411)的右面设置有左挡板定位凹槽(415),所述左挡板定位销(417)和左挡板吸附磁铁(416)均布在左挡板定位凹槽(415)中;所述左后顶板(403)、左中垫板(405)、左前压板(401)的前后两侧面中部均设置有滑槽(410),所述左接头连接板(402)、左后顶板(403)、左中垫板(405)、左前压板(401)自左至右依次叠装;所述左定位芯(409)设置在左后顶板(403)的中心,其右端依次穿出左中垫板(405)和左前压板(401)的左挡板定位凹槽(415);所述左铆针(408)的左端抵住左后顶板(403),其右端穿出左中垫板(405)后穿进分布在左前压板(401)的左挡板定位凹槽(415)侧边的左铆针孔(414)中;所述左压缩弹簧(404)穿装在左中垫板(405)的弹簧孔中,其左右两端分别抵住左后顶板(403)和左前压板(401);所述左限位柱一(413)穿装左中垫板(405)和左后顶板(403);所述左限位柱二(406)依次穿装左后顶板(403)、左中垫板(405)和左前压板(401),并让左前压板(401)与左中垫板(405)之间形成容让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挡板定位凹槽(415)中开设左铆针孔(414)的侧边设置有左风机外壳围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2),在左凸台(411)的下部还设置有与左挡板定位凹槽(415)连通的左风机外壳舌板铆
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8),所述左风机外壳围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2)和左风机外壳舌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8)的斜面角度a为30-60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风机外壳围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2)和左风机外壳舌板铆扣凸点初始折弯斜面(418)的斜面角度a为45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定位组件(7)包括围板滑轨滑槽(701)、一对顶板(702)、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二根以上的围板定位销(704)、围板定位销挡板(705)、三角舌板定位块(706)、固定围板定位块(707)和围板下挡块(708);所述围板滑轨滑槽(701)设置在底座板(2)上面的中部,其上设置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所述顶板(702)的截面呈“」”形,其对称设置在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的左右两侧;所述三角舌板定位块(706)设置在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上面的中前部位,其为长条状,在其后侧下沉出一个台阶,在该台阶的上边向上凸出成三角状的舌板定位块;所述固定围板定位块(707)设置在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上面的中后部位,其上部为圆弧状的风机外壳围板定位台,所述板定位销挡板(705)设置在固定围板定位块(707)前面的中下部位,挡住由固定围板定位块(707)向前穿的围板定位销(704);所述围板下挡块(708)设置在固定围板定位块(707)后边的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压形组件(8)包括左压形组件连接板(801)、左压形组件立板(802)、左压形组件围板压紧块(803)、左压形组件气缸旋转安装板(804)、左压形组件形连接板(805)、左压形组件导向柱(806)和左压形组件压紧气缸(807);所述左压形组件连接板(801)设置在压形回弹组件(11)上,其上竖立左压形组件立板(802),在所述左压形组件立板(802)的上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左压形组件气缸旋转安装板(804)的左部为圆柱形台阶,其穿装在安装孔中;所述左压形组件气缸旋转安装板(804)的右部为平板,在该平板的左部穿装一根或二根左压形组件导向柱(806),在该平板的右部安装左压形组件压紧气缸(807);所述左压形组件导向柱(806)和左压形组件压紧气缸(807)的伸出轴向下穿出左压形组件气缸旋转安装板(804)的右部平板后分别连接左压形组件形连接板(805)上部的左、右部位;所述左压形组件围板压紧块(803)的上部连接左压形组件形连接板(805)的下部,其下部为圆弧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压块组件(9)包括右前压板(906)、右中垫板(901)、右后顶板(909)、右加强板(910)、右定位芯(904)、二根以上的右挡板定位销(917)、二根以上的右铆针(908)、二根以上的右压缩弹簧(903)、一块以上的右挡板吸附磁铁(916)和右限位柱一(911)以及一根以上的右限位柱二(907);所述右前压板(906)的左面设有右凸台(905),在该右凸台(905)的左面设置有右挡板定位凹槽(915),所述右挡板定位销(917)和右挡板吸附磁铁(916)均布在右挡板定位凹槽(915)中;所述右后顶板(909)、右中垫板(901)、右前压板(906)自右至左依次叠装;所述右定位芯(904)设置在右后顶板(909)的中心,其左端依次穿出右中垫板(901)和右前压板(906)的右挡板定位凹槽(915);所述右铆针(908)的右端抵住右后顶板(909),其左端穿出右中垫板(901)后穿进分布在右前压板(906)的右挡板定位凹槽(915)侧边的右铆针孔(914)中;所述右压缩弹簧(903)穿装在右中垫板(901)的弹簧孔中,其左右两端分别抵住右前压板(906)
和右后顶板(909);所述右限位柱一(911)穿装右中垫板(901)和右后顶板(909);所述右限位柱二(907)依次穿装右前压板(906)、右中垫板(901)、右后顶板(909),并让右前压板(906)与右中垫板(901)之间形成容让空腔;所述右中垫板(901)连接在底座板(2)上,两块所述的右加强板(910)分别连接右中垫板(901)右面的前后两边、且与底座板(2)连接;所述拉杆(5)的右端连接右中垫板(901)左面的后边,所述拉板(6)的右端连接右中垫板(901)的前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形回弹组件(11)包括滑轨安装板(1101)、调节螺杆(1102)、调节螺杆座(1103)、压形机构底板(1104)、滑轨滑块(1105)、组件连接板(1106)、复位弹簧(1107)、回弹顶杆座(1108)和回弹顶杆(1109);所述滑轨安装板(1101)设置在底座板(2)上面后侧的中左至右边部位,其上设置滑轨滑块(1105),所述压形机构底板(1104)设置在滑轨滑块(1105)上;所述调节螺杆座(1103)设置在滑轨安装板(1101)的左端上面,其上端旋装调节螺杆(1102);所述回弹顶杆座(1108)设置在滑轨安装板(1101)的右端上面,带有帽头的回弹顶杆(1109)穿装复位弹簧(1107)后、由左向右穿进回弹顶杆座(1108)上端的回弹顶杆孔中;所述调节螺杆(1102)、压形机构底板(1104)和回弹顶杆(1109)处于同一高度,所述压形机构底板(1104)通过组件连接板(1106)与围板定位组件(7)的围板定位组件底板(703)连为一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贯流风机外壳翻边铆紧机构,涉及通用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板2,还包括有卧式增压缸组件1、限位滑槽组件3、左压块组件4、拉杆5、拉板6、围板定位组件7、左压形组件8、右压块组件9、右压形组件10和压形回弹组件11。具有场地占用少、噪音低、生产效率高,能实现贯流风机外壳组装一次成型等特点,作为贯流风机外壳生产的工装设备,可用于贯流风机生产。贯流风机生产。贯流风机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聂鹏举 曾利刚 齐健辉 蒋顺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祁阳县科力尔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5
技术公布日:2023/9/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用于树脂生产的反应釜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临摹支撑夹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