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和控制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7-04
阅读:256
评论:0

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1.0001.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0002.地震仪需要布置在很多不同的位置,比如一些人不容易到达的地方,目前还是需要人爬山越岭到该位置进行摆放,非常耗费人力,而且不能及时进行摆放和回收。
3.0003.除了以上难以布置,耗费人力等重大缺陷外,还有如下一些重点缺陷:在户外需要经常补充电源;由于都是户外监测,因此容易被雨水侵蚀。
4.0004.以“无人机and地震and布置”在中国专利公开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发现了两篇文献,和本专利没有任何关系;cn217693517u一种无人机单兵会议集成装置和cn111578902a一种地质灾害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0005.发明的目的:为了提供效果更好的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和控制方法,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6.0006.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7.方案一:
8.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其特征在于,
9.该飞行地震仪包含无人机和固定卡5,还包含通过固定卡5固定的地震仪终端6;无人机的无人机本体4上朝下安装有推动动力部分9,推动动力部分9的推动动力轴12端部通过动力轴端部卡子11固定着固定卡5,固定卡5上布置有固定卡固定孔8,在固定卡5中部亦包含一孔用于穿过地震仪终端6的壳体,地震仪终端6的壳体也包含螺纹孔用于和固定卡固定孔8配合,螺钉穿过螺纹孔和固定卡固定孔8后用于固定地震仪终端6;
10.地震仪终端6朝下布置有尖刺7。
11.0007.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推动动力部分9包含两个,两个推动动力部分9位于地震仪终端6的两侧。
12.0008.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无人机为可以遥控的无人机。
13.0009.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推动动力部分9为电推杆。
14.0010.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无人机的无人机本体4上还布置有起落支架3。
15.0011.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无人机的无人机本体4上还布置有一传感装置。
16.0012.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传感装置为一摄像头17。
17.0013.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摄像头17安装在摄像头转动板16上,摄像头转动板16两侧布置有转轴14,转轴14可转动安装在摄像头固定板15上,摄像头固定板15固定在摄像机支架13上,摄像机支架13固定在无人机本体上。0014.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无人机采用四轴双桨旋翼系统。
18.0015.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9.利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飞行地震仪,
20.包含如下步骤,
21.采取在传统节点即地震仪和飞行器即无人机结构融合的方法,将传统节点仪器即地震仪挂载在飞行平台即无人机上,可以保证传统节点仪器的数据采集效果,而且可以使节点仪器按照路径飞行至采集区域;
22.完成手动、半自主、全自主飞行,进行定点投放飞行、航线规划及飞行等多种飞行任务;到预定位置后,采用了电推杆推进结构,尖刺7插入底下定位;能有效的保证节点采集设备插入到地面下采集数据;
23.起落支架3为支撑点;摄像头17和定位系统辅助进行远程影像信息和定位信息的收集;
24.当采集完成后,电推杆回收,无人机起飞,回收。
25.0016.方案二:
26.和无人机适配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固定卡5上布置有固定卡固定孔8,在固定卡5中部亦包含一孔用于穿过地震仪终端6的壳体,地震仪终端6的壳体也包含螺纹孔用于和固定卡固定孔8配合,螺钉穿过螺纹孔和固定卡固定孔8后用于固定地震仪终端6。
27.0017.方案三
28.不影响飞行性能的覆盖式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其特征在于,该飞行地震仪包含无人机和固定卡5,还包含通过固定卡5固定的地震仪终端6;
29.无人机本体上能够固定可折叠飞行覆盖结构,该可折叠飞行覆盖结构包含辅助杆18,辅助杆18上固定有连接杆20,连接杆20的端部固定着顶升气缸21,顶升气缸21上伸出有顶升轴22,顶升轴22上固定有横杆23,横杆23边侧固定有推动结构24,推动结构24为圆环结构,圆环结构套在辅助杆18上,辅助杆18上铰接着伞骨26,伞骨26外部布置有伞面25;伞面25能够作为挡雨面;
30.顶升轴22朝下运动能够带动伞骨26进一步带动伞面25贴合辅助杆18。
31.0018.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辅助杆18下方布置有底部安装头19,底部安装头19为螺纹头,该螺纹头能够可拆卸安装在无人机本体上方。
32.0019.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辅助杆18为天线杆。
33.0020.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无人机本体上方包含螺纹孔用于和底部安装头19螺纹配合。
34.0021.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无人机本体上布置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能够对无人机进行充电。
35.0022.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无人机还包含辅助的地面基站,地面基站内置高性能数传电台和高精度gnss接收机,为无人机系统提供rtk定位基准站。基准站目前支持gps、bds和glonass卫星信号,gnss接收机数据通过电台发送给移动站做rtk定位;电台工作在900mhz,采用fhss跳频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同频段干扰现象,实现远距离双向通讯,地面基站内置高容量聚合物锂电池,室外工作时不需要另接电源,最大程度方便使用。
36.0023.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和辅助的地面基站配合的机载数传电台,机载数传电台为工业级高性能无线串口通信设备,电台工作频率为902-928mhz,采用无
线跳频fhss技术,实现可靠的无线异步传输功能,可有效的减少同频段干扰现象,实现远距离双向通讯;通过指令配置可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的网络通信模式;设备之间有线连接数据通信使用rs232电平。
37.0024.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摄像头17为图像采集和传输模块,图像采集和传输模块给智能飞行节点在超视距飞行和着陆时提供有利的安全保证,并且可以查看节点采集设备是否有效的插入地下;无人机及推杆、设备的供电采用6s、22000mah大容量电池,保证飞机飞行到指定的位置并安全稳定降落,着陆至指定位置之后控制推杆动作,将节点采集设备插入地下;飞机平台预留太阳能电池板的固定孔,方便后续电池的充电和长时间工作。
38.0025.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无人机的飞行控制计算机能够进行定点投放飞行、航线规划及飞行等多种飞行任务,具有协调转弯机制;内部集成三轴角速率陀螺,进行了全温度补偿、卡尔曼滤波算法等。内置大存储单元,对载体无人机的导航和运动信息进行独立存储;
39.无人机还包含高性能组合导航系统,高性能组合导航系统由高精度mems陀螺仪以及高精度gnss接收板卡构成,可在动态环境下,对载体的姿态、航向、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数据进行输出。在无gnss数据时仍可以正常输出载体的姿态信息,在gnss信号丢失的短时间内,依然可以输出可信的航向信息、位置信息、速度信息。
40.0026.不影响飞行性能的覆盖式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飞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在传统节点即地震仪和飞行器即无人机结构融合的方法,将传统节点仪器即地震仪挂载在飞行平台即无人机上,可以保证传统节点仪器的数据采集效果,而且可以使节点仪器按照路径飞行至采集区域;
41.飞行时,顶升轴22朝下运动能够带动伞骨26进一步带动伞面25贴合辅助杆18;飞行的时候不影响无人机飞行;
42.飞行到位后,尖刺7插入底下定位;能有效的保证节点采集设备插入到地面下采集数据;顶升轴22朝上运动能够带动伞骨26进一步带动伞面25展开,能够挡雨。
43.0027.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能迅速不耗费人力地布置器械;2.能够将器械布置到人难以爬到的一些区域;3.安全性更高;4.能够进行灵活收放。
附图说明
44.0028.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45.图1为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为发明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47.图3为发明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48.图4为摄像头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49.图5为发明立体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50.图6为辅助的太阳能而机构的示意图;
51.其中:1.螺旋桨;2.螺旋桨连接杆;3.起落支架;4.无人机本体;5.固定卡;6.地震仪终端;7.尖刺;8.固定卡固定孔;9.推动动力部分;10.动力轴端部卡子固定螺栓;11.动力
轴端部卡子;12.推动动力轴;13.摄像机支架;14.转轴;15.摄像头固定板;16.摄像头转动板;17.摄像头;18.辅助杆;19.底部安装头;20.连接杆;21.顶升气缸;22.顶升轴;23.横杆;24.推动结构;25.伞面;26.伞骨。
52.实施方式
53.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4.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5.0031.本专利提供多种并列方案,不同表述之处,属于基于基本方案的改进型方案或者是并列型方案。每种方案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文中未表述的固定方式,可以是螺纹固定,螺栓固定或者是胶水粘结等任意一种固定方式。
56.0032.实施例一:结合全部附图;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其特征在于,该飞行地震仪包含无人机和固定卡5,还包含通过固定卡5固定的地震仪终端6;无人机的无人机本体4上朝下安装有推动动力部分9,推动动力部分9的推动动力轴12端部通过动力轴端部卡子11固定着固定卡5,固定卡5上布置有固定卡固定孔8,在固定卡5中部亦包含一孔用于穿过地震仪终端6的壳体,地震仪终端6的壳体也包含螺纹孔用于和固定卡固定孔8配合,螺钉穿过螺纹孔和固定卡固定孔8后用于固定地震仪终端6;
57.地震仪终端6朝下布置有尖刺7。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即基本功能为如下:
58.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59.利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飞行地震仪,
60.包含如下步骤,
61.采取在传统节点即地震仪和飞行器即无人机结构融合的方法,将传统节点仪器即地震仪挂载在飞行平台即无人机上,可以保证传统节点仪器的数据采集效果,而且可以使节点仪器按照路径飞行至采集区域;
62.完成手动、半自主、全自主飞行,进行定点投放飞行、航线规划及飞行等多种飞行
任务;到预定位置后,采用了电推杆推进结构,尖刺7插入底下定位;能有效的保证节点采集设备插入到地面下采集数据;
63.起落支架3为支撑点;摄像头17和定位系统辅助进行远程影像信息和定位信息的收集;
64.当采集完成后,电推杆回收,无人机起飞,回收。
65.0033.智能飞行节点具有手动、半自主、全自主三种飞行模式;
66.具有一键起降、自主返航功能;
67.具备传动节点仪器的数据采集功能和存储功能;
68.智能飞行节点的飞行数据和采集数据可实时动态观察;
69.水平和高度的定位精度的误差量级为厘米级别。
[0070][0071]
节点仪器和无人机平台软硬件融合设计0034.智能飞行节点采取在传统节点和飞行器结构融合的方法,传统的节点仪器不变,按照传统节点仪器的尺寸设计飞行平台,可以直接将传统节点仪器挂载在飞行平台上,这样的结构形式完全可以保证传统节点仪器的数据采集效果,而且可以使节点仪器按照路径飞行至采集区域;
[0072]
无人机平台的开发设计
[0073]
0035.智能飞行节点采用四轴双桨旋翼系统,与传统的四轴单桨多旋翼相比,在相同载重量的情况下,可以缩小机体,提高智能飞行节点仪器的紧凑性和便携性;节点仪器推进结构设计
[0074]
0036.智能飞行节点为了采集到更加有效和准确的数据,增加适应多种地形环境的使用范围,设计和采用了电推杆推进结构,能有效的保证节点采集设备插入到地面下采集数据,提高设备的耦合性,采集到更加准确的数据。
[0075]
0037.电推杆选型和设计必须具备小型化、大推力的特点:小型化为了无人机更加的便于携带和安装;大推力为了保证节点有效的插入到地下采集数据并且在采集任务完成之后可以退出地下。设计采用了双推杆的方式如下图所示:
[0076]
电推杆的选型和参数如下:
[0077]
选型大推力和拉力的30w电机,负载速度3mm/s,推力和拉力可达1500n,电压24v,电流1.5a,内置有限位开关,到达指定位置自动停止。
[0078]
图像采集和传输
[0079]
0038.智能飞行节点设计带有图像采集和传输系统,给智能飞行节点在超视距飞行和着陆时提供有利的安全保证,并且可以查看节点采集设备是否有效的插入地下。
[0080]
智能飞行节点供电
[0081]
0039.无人机及推杆、设备的供电采用6s、22000mah大容量电池,保证飞机飞行到指定的位置并安全稳定降落,着陆至指定位置之后控制推杆动作,将节点采集设备插入地下。
[0082]
0040.供电电池功率:488wh
[0083][0084][0085]
注:电推杆只有在节点设备插入和退出地面时才会有短时间的电力损耗。
[0086]
0041.飞机平台预留太阳能电池板的固定孔,方便后续电池的充电和长时间工作。
[0087]
智能飞行节点控制系统性能参数
[0088]
0042.飞行控制计算机
[0089]
飞控计算机采用arm设计结构,具有超强的运算能力,高精度控制机制,能够稳定的胜任各种多旋翼。可以完成手动、半自主、全自主飞行,并能够进行定点投放飞行、航线规划及飞行等多种飞行任务,具有协调转弯机制。内部集成三轴角速率陀螺,进行了全温度补偿、卡尔曼滤波算法等。内置大存储单元,对载体无人机的导航和运动信息进行独立存储。
[0090][0091]
惯性导航系统高性能组合导航系统由高精度mems陀螺仪以及高精度gnss接收板卡构成,可在动态环境下,对载体的姿态、航向、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数据进行输出。在无gnss数据时仍可以正常输出载体的姿态信息,在gnss信号丢失的短时间内,依然可以输出可信的航向信息、位置信息、速度信息。
[0092][0093][0094]
地面基站
[0095]
地面基站是蓝悦推出的一款工业级高性能地面基准站设备,内置高性能数传电台和高精度gnss接收机,为无人机系统提供rtk定位基准站。基准站目前支持gps、bds和glonass卫星信号,gnss接收机数据通过电台发送给移动站做rtk定位。电台工作在900mhz,采用fhss跳频技术,可有效减少同频段干扰现象,实现远距离双向通讯,最远传输距离可达25km,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性能稳定、安全、通信距离远等优点。地面基站内置高容量聚合物锂电池,室外工作时不需要另接电源,最大程度方便使用。
[0096][0097][0098]
数据传输设备机载数传电台是蓝悦无人机推出的一款工业级高性能无线串口通信设备,电台工作频率为902-928mhz,采用无线跳频fhss技术,实现可靠的无线异步传输功能,可有效的减少同频段干扰现象,实现远距离双向通讯,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0km。通过指令配置可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的网络通信模式。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性能稳定、安全、通信距离远等优点。设备之间有线连接数据通信使用rs232电平,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0099][0100][0101]
实施例二: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推动动力部分9包含两个,两个推动动力部分9位于地震仪终端6的两侧。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从两侧进行推动,受力更均衡。
[0102]
0046.实施例三: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无人机为可以遥控的无人机。
[0103]
0047.实施例四: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推动动力部分9为电推杆。
[0104]
0048.实施例五: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无人机的无人机本体4上还布置有起落支架3。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起落支架3能够作为支点,用于起飞和落地的初步支撑。
[0105]
0049.实施例六: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无人机的无人机本体4上还布置有一传感装置。
[0106]
0050.实施例七: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传感装置为一摄像头17。
[0107]
0051.实施例八: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摄像头17安装在摄像头转动板16上,摄像头转动板16两侧布置有转轴14,转轴14可转动安装在摄像头固定板15上,摄像头固定板15固定在摄像机支架13上,摄像机支架13固定在无人机本体上。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能够遥控进行角度调整,方便整体图像获取。
[0108]
0052.实施例九: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无人机采用四轴双桨旋翼系统。
[0109]
0053.方案二:
[0110]
实施例十: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和无人机适配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固定卡5上布置有固定卡固定孔8,在固定卡5中部亦包含一孔用于穿过地震仪终端6的壳体,地震仪终端6的壳体也包含螺纹孔用于和固定卡固定孔
8配合,螺钉穿过螺纹孔和固定卡固定孔8后用于固定地震仪终端6。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本实施例为能够单独出售和使用的个体。
[0111]
0054.方案三
[0112]
实施例十一: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不影响飞行性能的覆盖式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其特征在于,该飞行地震仪包含无人机和固定卡5,还包含通过固定卡5固定的地震仪终端6;
[0113]
无人机本体上能够固定可折叠飞行覆盖结构,该可折叠飞行覆盖结构包含辅助杆18,辅助杆18上固定有连接杆20,连接杆20的端部固定着顶升气缸21,顶升气缸21上伸出有顶升轴22,顶升轴22上固定有横杆23,横杆23边侧固定有推动结构24,推动结构24为圆环结构,圆环结构套在辅助杆18上,辅助杆18上铰接着伞骨26,伞骨26外部布置有伞面25;伞面25能够作为挡雨面;
[0114]
顶升轴22朝下运动能够带动伞骨26进一步带动伞面25贴合辅助杆18。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不影响飞行性能的覆盖式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飞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0115]
采取在传统节点即地震仪和飞行器即无人机结构融合的方法,将传统节点仪器即地震仪挂载在飞行平台即无人机上,可以保证传统节点仪器的数据采集效果,而且可以使节点仪器按照路径飞行至采集区域;
[0116]
飞行时,顶升轴22朝下运动能够带动伞骨26进一步带动伞面25贴合辅助杆18;飞行的时候不影响无人机飞行;
[0117]
飞行到位后,尖刺7插入底下定位;能有效的保证节点采集设备插入到地面下采集数据;顶升轴22朝上运动能够带动伞骨26进一步带动伞面25展开,能够挡雨。
[0118]
0055.实施例十二: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辅助杆18下方布置有底部安装头19,底部安装头19为螺纹头,该螺纹头能够可拆卸安装在无人机本体上方。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方便拆装,能够进行灵活调整。
[0119]
0056.实施例十三: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辅助杆18为天线杆。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可以是普通杆子也可以是天线杆,能够进行天线增益。
[0120]
0057.实施例十四:作为进一步的可改进方案或者并列方案或可选择的独立方案,无人机本体上方包含螺纹孔用于和底部安装头19螺纹配合。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是可拆卸的安装结构。
[0121]
0058.无人机本体上布置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能够对无人机进行充电。
[0122]
0059.开创性地,以上各个效果独立存在,还能用一套结构完成上述结果的结合。0060.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的多个模块属于现有技术的模块的整合,并不涉及新的模块。即便部分模块用到程序,该程序毫无疑问属于已知程序。
[0123]
0061.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相互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组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0124]
006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
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其特征在于,该飞行地震仪包含无人机和固定卡(5),还包含通过固定卡(5)固定的地震仪终端(6);无人机的无人机本体(4)上朝下安装有推动动力部分(9),推动动力部分(9)的推动动力轴(12)端部通过动力轴端部卡子(11)固定着固定卡(5),固定卡(5)上布置有固定卡固定孔(8),在固定卡(5)中部亦包含一孔用于穿过地震仪终端(6)的壳体,地震仪终端(6)的壳体也包含螺纹孔用于和固定卡固定孔(8)配合,螺钉穿过螺纹孔和固定卡固定孔(8)后用于固定地震仪终端(6);地震仪终端(6)朝下布置有尖刺(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其特征在于,推动动力部分(9)包含两个,两个推动动力部分(9)位于地震仪终端(6)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其特征在于,无人机为可以遥控的无人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其特征在于,推动动力部分(9)为电推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其特征在于,无人机的无人机本体(4)上还布置有起落支架(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其特征在于,无人机的无人机本体(4)上还布置有一传感装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其特征在于,传感装置为一摄像头(17)。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其特征在于,摄像头(17)安装在摄像头转动板(16)上,摄像头转动板(16)两侧布置有转轴(14),转轴(14)可转动安装在摄像头固定板(15)上,摄像头固定板(15)固定在摄像机支架(13)上,摄像机支架(13)固定在无人机本体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其特征在于,无人机采用四轴双桨旋翼系统。10.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飞行地震仪,包含如下步骤,采取在传统节点即地震仪和飞行器即无人机结构融合的方法,将传统节点仪器即地震仪挂载在飞行平台即无人机上,可以保证传统节点仪器的数据采集效果,而且可以使节点仪器按照路径飞行至采集区域;完成手动、半自主、全自主飞行,进行定点投放飞行、航线规划及飞行等多种飞行任务;到预定位置后,采用了电推杆推进结构,尖刺(7)插入底下定位;能有效的保证节点采集设备插入到地面下采集数据;起落支架(3)为支撑点;摄像头(17)和定位系统辅助进行远程影像信息和定位信息的收集;当采集完成后,电推杆回收,无人机起飞,回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G智能AI飞行地震仪和控制方法。该飞行地震仪包含无人机和固定卡(5),还包含通过固定卡(5)固定的地震仪终端(6);无人机的无人机本体(4)上朝下安装有推动动力部分(9),推动动力部分(9)的推动动力轴(12)端部通过动力轴端部卡子(11)固定着固定卡(5),固定卡(5)上布置有固定卡固定孔(8),在固定卡(5)中部亦包含一孔用于穿过地震仪终端(6)的壳体,地震仪终端(6)的壳体也包含螺纹孔用于和固定卡固定孔(8)配合,螺钉穿过螺纹孔和固定卡固定孔(8)后用于固定地震仪终端(6);地震仪终端(6)朝下布置有尖刺(7)。地震仪终端(6)朝下布置有尖刺(7)。地震仪终端(6)朝下布置有尖刺(7)。
技术研发人员:计敏涛 尚鑫 刘战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蓝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7
技术公布日:2023/6/2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