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2
阅读:12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土地管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2.土地用途管制是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使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
3.在土地管控过程中,通过使用到土地管控系统来进行土地相关数据采集,了解到土地用途,在发现其异常时,及时的进行警示。
4.现有的土地管控系统,其管控类型单一,使用时局限性大,满足不了用户的使用需求,给土地管控系统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土地管控系统,其管控类型单一,使用时局限性大,满足不了用户的使用需求,给土地管控系统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
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包括土地信息采集模块、监测模式选定模块、第一采集模块、第二采集模块、第三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信息发送模块;
7.所述土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土地信息,土地信息包括土地用途与土地面积信息;
8.所述监测模式选定模块用于根据土地面积信息进行管控模式的设定,管控模式包括第一管控模式、第二管控模式与第三管控;
9.所述当监测模式选定为第一管控模式时,即控制第一采集模块进行第一影像信息的采集,当监测模式选定为第二管控模式时,即控制第二采集模块进行第二影像信息的采集,当监测模式选定为第三管控模式时,即控制第三采集模块进行第三影像信息的采集;
10.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影像信息、第二影像信息与第三影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土地管控信息;
11.所述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土地管控信息发送到预设接收终端。
12.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监测模式、第二监测模式与第三监测模式的生成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需进行管控的土地面积信息,当土地面积小于预设值z1时,即生成第一监测模式,当土地面积在预设值z1和z2之间时,即生成第二监测模式,当土地面积大于预设值z2时,即生成第三监测模式。
13.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影像信息的具体采集过程如下:在需要管控的土地四个边角位置架设影像采集设备,通过架设好的四个影像采集设备进行实时土地影像采集;
14.所述第二影像信息的具体采集过程如下:通过无人机根据预设的第一监控规则通过第二采集模块进行定期采集第二影像信息;
15.所述第三影像信息的具体采集过程如下:根据预设的第二监控规则通过第二采集模块定期采集第三影像信息;
16.第二采集模块与第三采集模块均为无人机,其不同在于所用无人机数量不同。
17.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监控规则与第二监控规则的具体内容如下:
18.第一监控规则:提取出单个无人机的巡视面积信息,之后提取出管控土地面积信息,将管控土地面积信息标记为q,将单个无人机巡视的范围面积标记为e,通过公式q/e*α=qe1,获取到选定的无人机数量信息,之后无人机每间隔预设a1即根据第一位置设定规则设置的起飞位置起飞进行土地影像的采集;
19.第二监控规则:提取出单个无人机的巡视面积信息,之后提取出管控土地面积信息,将管控土地面积信息标记为q,将单个无人机巡视的范围面积标记为e,通过公式q/e*β=qe2,获取到选定的无人机数量信息,之后无人机根据第二位置设定规则设置的起飞位置起飞进行土地影像的采集,之后无人机每间隔预设a2即根据第二位置设定规则设置的起飞位置起飞进行土地影像的采集;
20.0.9≤α≤0.99,0.8≤β≤0.9,α和β的大小均与管控土地面积信息成反比。
21.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位置设定规则的具体内容如下:提取出被管控土地的几何中心,将其标记为点a1,之后选取监控地点最边缘的点,将其标记为点a2,将点a1和点a2连线获取到线段l1,测量出线段l1的长度,以线段l1的长度为半径,以点a1为圆心绘制圆m1,绘制出圆m1后,再以圆m1为基础绘制一个外切于圆m1的矩形k1,之后提取出矩形k1的四分边角为起飞位置,每个起飞位置设置至少1/4无人机总数量的无人机;
22.所述第二位置选定规则的具体内容如下:提取出被管控土地的几何中心,将其标记为点a3,之后选取监控地点最边缘的点,将其标记为点a4,将点a3和点a4连线获取到线段l2,测量出线段l2的长度,以线段l2的长度为半径,以点a3为圆心绘制圆m2,绘制出圆m2后,再以圆m2为基础绘制一个外切于圆m1的矩形k2,之后提取出矩形k2的四分边角与四条边的中点位置为起飞位置,每个起飞位置设置至少1/8无人机总数量的无人机。
23.进一步在于,所述土地管控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土地信息,当土地信息为林业用地时,即采集树木模型与建筑模型,将树木模型与建筑模型导入到获取到的第一影像信息中,从第一影像中获取到树木覆盖面积信息与建筑数量信息;
24.对树木覆盖面积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第一评估参数,当第一评估参数小于预设值时,即生成土地管控信息,当建筑数量大于预设数量时,也生成土地管控信息;
25.当土地信息为农业用地时,即采集农作物模型与建筑模型,将农作物模型与建筑模型导入到获取到的第一影像信息中,从中获取到农作覆盖面积与建筑数量信息,对农作物覆盖面积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第二评估参数,当第二评估参数小于预设值或者建筑数量信息大于预设值,即生成土地管控信息。
26.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评估参数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树林覆盖面积信息,将其标记为h1,再提取出管控地面积信息,将其标记为h2,通过公式h1/h2*θ=hh,即获取到第一评估参数,θ≈0.98;
27.所述第二评估参数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农作物覆盖面积信息与
管控地面积信息,将农作物覆盖面积信息标记为y1,将管控地面积信息标记为y2,通过公式y1/y2*δ=yy,即获取到第二评估参数,δ≈0.95。
28.进一步在于,所述对第一影像信息、第二影像信息与第三影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土地管控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管控信息、第二管控信息和建筑数量信息评估时的预设值大小不同。
29.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通过设置的不同的监测模式,能够实现根据不用面积的管控土地来进行不同类型的土地用途的监测,当土地面积较小时只需要在预设位置好影像采集设备就进行实时影像采集管控地的实时影像信息,并进行影像分析进行土地用途管控,当土地面积较大时,安装影像采集设备较多会增加管控成本,因此根据管控地面积大小进行第二监测模式或者第三监测模式,来通过在不同位置设定多个无人机设备定期进行影像采集分析进行土地用途管控,从而使得该系统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不同面积大小的土地用途管控,满足了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让该系统更加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包括土地信息采集模块、监测模式选定模块、第一采集模块、第二采集模块、第三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信息发送模块;
33.土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土地信息,土地信息包括土地用途与土地面积信息;
34.监测模式选定模块用于根据土地面积信息进行管控模式的设定,管控模式包括第一管控模式、第二管控模式与第三管控;
35.当监测模式选定为第一管控模式时,即控制第一采集模块进行第一影像信息的采集,当监测模式选定为第二管控模式时,即控制第二采集模块进行第二影像信息的采集,当监测模式选定为第三管控模式时,即控制第三采集模块进行第三影像信息的采集;
36.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影像信息、第二影像信息与第三影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土地管控信息;
37.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土地管控信息发送到预设接收终端;
38.通过设置的不同的监测模式,能够实现根据不用面积的管控土地来进行不同类型的土地用途的监测,当土地面积较小时只需要在预设位置好影像采集设备就进行实时影像采集管控地的实时影像信息,并进行影像分析进行土地用途管控,当土地面积较大时,安装影像采集设备较多会增加管控成本,因此根据管控地面积大小进行第二监测模式或者第三监测模式,来通过在不同位置设定多个无人机设备定期进行影像采集分析进行土地用途管控,从而使得该系统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不同面积大小的土地用途管控,满足了用户的不同
使用需求用。
39.第一监测模式、第二监测模式与第三监测模式的生成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需进行管控的土地面积信息,当土地面积小于预设值z1时,即生成第一监测模式,当土地面积在预设值z1和z2之间时,即生成第二监测模式,当土地面积大于预设值z2时,即生成第三监测模式;
40.通过上述过程,根据实际的管控地的面积小大不同,自动化的选定的监测模式,不同的监测模式满足了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41.第一影像信息的具体采集过程如下:在需要管控的土地四个边角位置架设影像采集设备,通过架设好的四个影像采集设备进行实时土地影像采集;
42.该种过程针对较小面积的土地管控,通过设置在预设位置的影像采集设备,能够实现长期的稳定的土地影像采集,即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土地用途管控;
43.第二影像信息的具体采集过程如下:通过无人机根据预设的第一监控规则通过第二采集模块进行定期采集第二影像信息
44.第三影像信息的具体采集过程如下:根据预设的第二监控规则通过第二采集模块定期采集第三影像信息;
45.第二影像采集与第三影像采集中的定期采集时长不同,两个定期的时长可以为固定值,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来设定为不同的值;
46.第二采集模块与第三采集模块均为无人机,其不同在于所用无人机数量不同。
47.第一监控规则与第二监控规则的具体内容如下:
48.第一监控规则:提取出单个无人机的巡视面积信息,之后提取出管控土地面积信息,将管控土地面积信息标记为q,将单个无人机巡视的范围面积标记为e,通过公式q/e*α=qe1,获取到选定的无人机数量信息,之后无人机每间隔预设a1即根据第一位置设定规则设置的起飞位置起飞进行土地影像的采集;
49.第二监控规则:提取出单个无人机的巡视面积信息,之后提取出管控土地面积信息,将管控土地面积信息标记为q,将单个无人机巡视的范围面积标记为e,通过公式q/e*β=qe2,获取到选定的无人机数量信息,之后无人机根据第二位置设定规则设置的起飞位置起飞进行土地影像的采集,之后无人机每间隔预设a2即根据第二位置设定规则设置的起飞位置起飞进行土地影像的采集;
50.上述过程中通过设置的α和β,修正了无人机的数量,从而实现饱和化影像采集,避免了因为环境因素导致的被管控土地的影像采集不完整等状况发生;
51.0.9≤α≤0.99,0.8≤β≤0.9,α和β的大小均与管控土地面积信息成反比。
52.第一位置设定规则的具体内容如下:提取出被管控土地的几何中心,将其标记为点a1,之后选取监控地点最边缘的点,将其标记为点a2,将点a1和点a2连线获取到线段l1,测量出线段l1的长度,以线段l1的长度为半径,以点a1为圆心绘制圆m1,绘制出圆m1后,再以圆m1为基础绘制一个外切于圆m1的矩形k1,之后提取出矩形k1的四分边角为起飞位置,每个起飞位置设置至少1/4无人机总数量的无人机;
53.第二位置选定规则的具体内容如下:提取出被管控土地的几何中心,将其标记为点a3,之后选取监控地点最边缘的点,将其标记为点a4,将点a3和点a4连线获取到线段l2,测量出线段l2的长度,以线段l2的长度为半径,以点a3为圆心绘制圆m2,绘制出圆m2后,再
以圆m2为基础绘制一个外切于圆m1的矩形k2,之后提取出矩形k2的四分边角与四条边的中点位置为起飞位置,每个起飞位置设置至少1/8无人机总数量的无人机;
54.上述过程中的无人机在,在起飞后都根据其被分配的影像采集任务,匀速的驶向监测读快点几何中心后,再根据之前的飞行路径匀速的返回到其起飞位置,该过程能够在短时内采集连续采集到了两次同一位置的土地影像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多的影像数据支撑。
55.土地管控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土地信息,当土地信息为林业用地时,即采集树木模型与建筑模型,将树木模型与建筑模型导入到获取到的第一影像信息中,从第一影像中获取到树木覆盖面积信息与建筑数量信息;
56.对树木覆盖面积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第一评估参数,当第一评估参数小于预设值时,即生成土地管控信息,当建筑数量大于预设数量时,也生成土地管控信息;
57.当土地信息为农业用地时,即采集农作物模型与建筑模型,将农作物模型与建筑模型导入到获取到的第一影像信息中,从中获取到农作覆盖面积与建筑数量信息,对农作物覆盖面积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第二评估参数,当第二评估参数小于预设值或者建筑数量信息大于预设值,即生成土地管控信息;
58.土地管控信息的具体内容为该土地存在异常用地状况,请及时的进行巡检消除异常用地。
59.第一评估参数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树林覆盖面积信息,将其标记为h1,再提取出管控地面积信息,将其标记为h2,通过公式h1/h2*θ=hh,即获取到第一评估参数,θ≈0.98;
60.第二评估参数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农作物覆盖面积信息与管控地面积信息,将农作物覆盖面积信息标记为y1,将管控地面积信息标记为y2,通过公式y1/y2*δ=yy,即获取到第二评估参数,δ≈0.95;
61.θ和δ的设置,能够最大化的减少因为影像分析出错导致的参数偏差过大的影响。
62.对第一影像信息、第二影像信息与第三影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土地管控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管控信息、第二管控信息和建筑数量信息评估时的预设值大小不同。
6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6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
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地信息采集模块、监测模式选定模块、第一采集模块、第二采集模块、第三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信息发送模块;所述土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土地信息,土地信息包括土地用途与土地面积信息;所述监测模式选定模块用于根据土地面积信息进行管控模式的设定,管控模式包括第一管控模式、第二管控模式与第三管控;所述当监测模式选定为第一管控模式时,即控制第一采集模块进行第一影像信息的采集,当监测模式选定为第二管控模式时,即控制第二采集模块进行第二影像信息的采集,当监测模式选定为第三管控模式时,即控制第三采集模块进行第三影像信息的采集;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影像信息、第二影像信息与第三影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土地管控信息;所述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土地管控信息发送到预设接收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模式、第二监测模式与第三监测模式的生成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需进行管控的土地面积信息,当土地面积小于预设值z1时,即生成第一监测模式,当土地面积在预设值z1和z2之间时,即生成第二监测模式,当土地面积大于预设值z2时,即生成第三监测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影像信息的具体采集过程如下:在需要管控的土地四个边角位置架设影像采集设备,通过架设好的四个影像采集设备进行实时土地影像采集;所述第二影像信息的具体采集过程如下:通过无人机根据预设的第一监控规则通过第二采集模块进行定期采集第二影像信息;所述第三影像信息的具体采集过程如下:根据预设的第二监控规则通过第二采集模块定期采集第三影像信息;第二采集模块与第三采集模块均为无人机,其不同在于所用无人机数量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控规则与第二监控规则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监控规则:提取出单个无人机的巡视面积信息,之后提取出管控土地面积信息,将管控土地面积信息标记为q,将单个无人机巡视的范围面积标记为e,通过公式q/e*α=qe1,获取到选定的无人机数量信息,之后无人机每间隔预设a1即根据第一位置设定规则设置的起飞位置起飞进行土地影像的采集;第二监控规则:提取出单个无人机的巡视面积信息,之后提取出管控土地面积信息,将管控土地面积信息标记为q,将单个无人机巡视的范围面积标记为e,通过公式q/e*β=qe2,获取到选定的无人机数量信息,之后无人机根据第二位置设定规则设置的起飞位置起飞进行土地影像的采集,之后无人机每间隔预设a2即根据第二位置设定规则设置的起飞位置起飞进行土地影像的采集;0.9≤α≤0.99,0.8≤β≤0.9,α和β的大小均与管控土地面积信息成反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设定规则的具体内容如下:提取出被管控土地的几何中心,将其标记为点a1,之后选取监控地点最边缘的点,将其标记为点a2,将点a1和点a2连线获取到线段l1,测量出线段l1
的长度,以线段l1的长度为半径,以点a1为圆心绘制圆m1,绘制出圆m1后,再以圆m1为基础绘制一个外切于圆m1的矩形k1,之后提取出矩形k1的四分边角为起飞位置,每个起飞位置设置至少1/4无人机总数量的无人机;所述第二位置选定规则的具体内容如下:提取出被管控土地的几何中心,将其标记为点a3,之后选取监控地点最边缘的点,将其标记为点a4,将点a3和点a4连线获取到线段l2,测量出线段l2的长度,以线段l2的长度为半径,以点a3为圆心绘制圆m2,绘制出圆m2后,再以圆m2为基础绘制一个外切于圆m1的矩形k2,之后提取出矩形k2的四分边角与四条边的中点位置为起飞位置,每个起飞位置设置至少1/8无人机总数量的无人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地管控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土地信息,当土地信息为林业用地时,即采集树木模型与建筑模型,将树木模型与建筑模型导入到获取到的第一影像信息中,从第一影像中获取到树木覆盖面积信息与建筑数量信息;对树木覆盖面积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第一评估参数,当第一评估参数小于预设值时,即生成土地管控信息,当建筑数量大于预设数量时,也生成土地管控信息;当土地信息为农业用地时,即采集农作物模型与建筑模型,将农作物模型与建筑模型导入到获取到的第一影像信息中,从中获取到农作覆盖面积与建筑数量信息,对农作物覆盖面积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第二评估参数,当第二评估参数小于预设值或者建筑数量信息大于预设值,即生成土地管控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评估参数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树林覆盖面积信息,将其标记为h1,再提取出管控地面积信息,将其标记为h2,通过公式h1/h2*θ=hh,即获取到第一评估参数θ≈0.98;所述第二评估参数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提取出采集到的农作物覆盖面积信息与管控地面积信息,将农作物覆盖面积信息标记为y1,将管控地面积信息标记为y2,通过公式y1/y2*δ=yy,即获取到第二评估参数,δ≈0.95。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影像信息、第二影像信息与第三影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到土地管控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管控信息、第二管控信息和建筑数量信息评估时的预设值大小不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使用管控系统,包括土地信息采集模块、监测模式选定模块、第一采集模块、第二采集模块、第三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信息发送模块;所述土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土地信息,土地信息包括土地用途与土地面积信息;所述监测模式选定模块用于根据土地面积信息进行管控模式的设定,管控模式包括第一管控模式、第二管控模式与第三管控;所述当监测模式选定为第一管控模式时,即控制第一采集模块进行第一影像信息的采集,当监测模式选定为第二管控模式时,即控制第二采集模块进行第二影像信息的采集。本发明能够进行多种不同类型土地信息采集,从而进行更加全面的土地管控,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求。求。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和 唐学明 陈磊 刘小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智绘星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5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