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银花在制备降低川乌毒性药物方面的用途
未命名
09-12
阅读:79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银花在制备降低川乌毒性药物方面的用途。
背景技术:
2.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拘挛、寒疝疼痛等痛性疾病,效果显著,历代医家对其备受推崇。《神农百草经》中记载川乌性热,味辛、苦,有大毒,现代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发现,川乌的生物碱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有毒成分,内服0.2mg乌头碱(aconitine,ac)即能使人中毒,3~5mg会导致死亡,即使外用,毒素也可透过皮肤吸收,据报道含乌头类膏药皮肤过敏率为7.8%,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局限性较大,所以对川乌的毒性研究以及解毒的研究显得尤为中要。临床上含川乌的中成药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小活络丹、追风透骨丸、骨刺消痛液、舒筋活血丸、蒙药充阿、复方雪莲胶囊等制剂。
3.在临床应用中,小剂量乌头碱在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神经炎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然而乌头碱毒性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临床应用中,常由于辨证不准、用法不当、炮制不全、误服或投毒等原因导致服用者中毒、甚至死亡。乌头碱的成人口服中毒剂量为0.2mg,超过该剂量即可产生中毒症状,口服安全剂量窗口极其狭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药物在降低川乌毒性上效果不显著,提供一种金银花在制备降低川乌毒性药物方面的用途。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金银花在制备降低川乌毒性药物方面的用途。
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金银花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在制备降低川乌毒性药物方面的用途。
7.本发明的所述金银花降低毒性较强的双酯型乌头碱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具有活性的单酯型乌头碱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8.本发明的所述金银花促进毒性较强的双酯型乌头碱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单酯型乌头碱。
9.生物碱是乌头类中药含有的特征性成分,其中酯型生物碱是主要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主要包括无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毒性大小顺序为:双酯型>单酯型>无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包括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是主要的药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效果;双酯型生物碱是主要的毒性成分,毒性为单酯型乌头碱的200倍,主要成分包括乌头碱(ac)、次乌头碱(ha)、新乌头碱(ma)等,均具有量-毒关系。
10.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用途为制备治疗炎症方面的药物,活性成分为金银花或者含
有金银花的双黄连,以及川乌。
11.所述炎症优选为关节炎。
12.优选的,所述金银花的浓度为0.1g/ml以上;更优选为0.2-0.3g/ml。
13.优选的,金银花采用金银花煎煮液,金银花煎煮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金银花饮片和水混合,煎煮,过滤,浓缩,得到。
14.优选的,所述煎煮分为2次,第一次煎煮加入金银花重量10倍的水,第二次煎煮加入8倍重量的水。
15.优选的,浓缩后的药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粉。
16.本技术的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属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藤本植物,别名忍冬,入药部分为干燥的花蕾或初开的花。金银花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抑菌、抗炎、解热、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增强中枢兴奋、降血脂、降血糖、保护肝脏、抗氧化等作用,临床被广泛用于小儿胎毒、发热、感染等各种疾病的治疗。但其用于川乌降低川乌毒的作用尚未有研究报道,现有技术对金银花的研究多局限于对其清热解毒功能的研究。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了金银花用于降低川乌毒性的新用途。本发明用金银花提前干预后,可有效提高km小鼠服用乌头碱后的ld
50
,该方面的发现为临床上乌头类中药的减毒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18.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相对于双黄连,采用双黄连中单一组分的金银花,在降低川乌毒性上却具有更好的效果,数据显示,0.26g/ml的金银花,在降低川乌毒性上,相对于额外还含有黄芩和连翘的双黄连的效果更加显著,显示金银花具有显著的降低川乌毒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20.图2为大鼠ai评分图;
2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具显著性差异。
22.图3为cia大鼠关节组织he染色情况(
×
100,比例尺=100μm)。
23.图4为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17、tnf-α、tgf-β的表达。
24.与模型组比较,*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具显著性差异;与制川乌组比较,#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具显著性差异。
具体实施方式
25.实施例1
26.1、乌头碱染毒药液制备
27.精密量取乌头碱对照品,加入无水乙醇配制成浓度为1mg/ml的乌头碱储备液,前期预实验摸索出乌头碱对km小鼠的最小致死量约为0.22g/kg体重。故将0.2200mg/ml的乌头碱染毒液作为初始浓度进行染毒,给药剂量为0.1ml/10g小鼠体质量。取适量储备液,加入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0.2200、0.2750、0.3438、0.4297、0.5371、0.6714、0.8393mg/ml的乌头碱染毒药液,并根据浓度从低到高命名为乌头碱药液1~7,染毒药液浓度组间距为0.8,乌头碱储备液和乌头碱染毒药液均为现配现用。
28.2、干预中药的制备
29.分别取双黄连复方(黄芩:金银花:连翘=1:1:2),黄芩、金银花、连翘、黄连、甘草饮片适量,加入10倍量的水(m:v)进行第一次煎煮,大火煮至沸腾后调至文火保持微沸30min,过滤出药液;加入8倍量的水进行第二次煎煮,操作同第一次,合并两次煎出的药液,60℃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1/8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称重计算出粉率,密封后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30.双黄连成人每日临床用量约为(黄芩10g、金银花10g,连翘20g),甘草成人每日临床用量约为10g,黄连成人每日临床用量约为10g。根据人与小鼠体重系数换算成小鼠剂量,按此剂量的4倍临床用量进行给药干预。分别取双黄连、黄芩、金银花,连翘、黄连、甘草冻干粉,加入适量生理盐水配制成同时含黄芩0.26g/ml的黄芩液、含金银花0.26g/ml的金银花液、连翘0.52g/ml的连翘药液、双黄连药液(含黄芩饮片0.26g/ml、金银花饮片0.26g/ml、连翘0.52g/ml)、含黄连饮片0.26g/ml的黄连药液、含甘草饮片0.26g/ml的甘草药液,灌胃量为0.2ml/10g。
31.实施例2
32.spf级km小鼠420只,18~22g,雌雄各半,购于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zs-20210803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编号:llbh-202105270002。饲养环境控制在温度18~22℃,湿度50~60%。喂全价营养颗粒饲料,饮用纯净水。适应性饲养7天后,按性别将小鼠雌雄各半混合编组,然后按体重分群,再随机分组,使各组平均体重相等。实验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6h,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双黄连药液干预组、金银花液干预组、黄芩液干预组、连翘液干预组、黄连液干预组、甘草液干预组。每组提前灌以相应的药液0.2ml/10g小鼠体质量,30min后进行乌头碱染毒,按浓度从低至高灌以7个浓度的乌头碱药液,每个浓度组10只小鼠,雌雄各半,乌头碱染毒给药剂量0.1ml/10g。灌胃结束后3h内禁食不禁水,3h后恢复正常饮食,连续观察14d,记录小鼠的生存情况以及状态,采用spss25.0软件对小鼠生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bliss算出ld50及95%置信区间。
33.小鼠灌胃乌头碱后出现干呕,蜷缩,口周毛潮湿,身子拉长,舔足,焦躁不安毛发湿润,身体发抖,眼球突出等中毒表现。低浓度组中的部分小鼠症状较轻,大部分在4h内逐渐恢复正常,小部分小鼠死亡;随着给药浓度升高,高浓度组中的大部分小鼠应在灌药后迅速出现惊厥和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并在出现弹跳和抽搐后死亡,部分小鼠在灌胃1d后不适状态缓解,能够正常进食饮水,运动增加,行动较为自如。空白对照组中小鼠正常饮食饮水,行为活跃,未出现中毒和死亡情况。对小鼠的生存情况、ld50及95%置信区间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金银花干预组ld50=0.618g/kg,95%置信区间为0.551~0.699g/kg;黄芩干预组ld50=0.391g/kg,95%置信区间为0.335~0.452g/kg;连翘干预组ld50=0.374,95%置信区间为0.308~0.451g/kg;双黄连干预组ld50=0.553g/kg;95%置信区间为0.484~0.664g/kg;无药物干预组ld50=0.310g/kg,95%置信区间为0.267~0.355g/kg;黄连干预组ld50=0.313g/kg,95%置信区间为0.275~0.353g/kg;甘草干预组ld50=0.327g/kg,95%置信区间为0.287~0.372g/kg。结果表明双黄连复方、金银花、黄芩、连翘的提前干预均可有效提高km小鼠服用乌头碱后的ld50,其中金银花和双黄连复方的干预效果最佳,而传统的乌头解毒药甘草、黄连未能有效提高km小鼠的ld50,详见表1。
34.表1 km小鼠ld
50
分析
[0035][0036][0037]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24h内一次或多次给予动物受试药物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以提供受试药物的急性毒性的相关资料,确定中毒作用的方式、中毒的反应,受试
药物作用的靶器官,阐明受试药物毒性作用的特点,可为进一步的试验和临床毒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本试验通过研究双黄连及其各组分提前干预小鼠灌胃乌头碱后中毒表现及存活情况,计算出ld50,以明确双黄连及其组分对乌头碱的减毒作用。其中连翘干预组、甘草干预组、黄连干预组和无药物干预组分别在给药量0.671g/kg或0.537g/kg时死亡率达到90%,采用bliss法计算ld50时当动物死亡率大于等于90%即可用于计算,故为了遵循动物伦理中“3r原则”,即停止加大药物浓度继续试验,以降低小鼠生命的损耗。而最终实验结果表明双黄连复方、金银花、黄芩、连翘的提前干预均可有效提高km小鼠服用乌头碱后的ld50,其中金银花和双黄连复方的干预效果最佳,后续试验以双黄连复方、金银花与乌头类中药配伍进行药效学实验。
[0038]
实施例3
[0039]
lc-ms法测定双黄连及金银花对制川乌中六种酯型乌头碱在大鼠体内代谢动力学影响
[0040]
灌胃药物配制
[0041]
1、制川乌药液制备
[0042]
将制川乌饮片破碎成细粉,称取制川乌粉末40g,加入400ml的75%乙醇,水浴回流提取1h后过滤药渣。将提取液置于55℃水浴环境下减压旋转浓缩,回收乙醇,待乙醇回收完全后,倒出药液,加入蒸馏水定容100ml,摇匀后均匀分成3份,置于-20℃冰箱保存,药液中制川乌饮片浓度为0.4g/ml。
[0043]
2、双黄连复方和金银花药液制备
[0044]
双黄连成人每日临床用量约为(黄芩10g、金银花10g,连翘20g),根据人与大鼠体重系数换算成大鼠剂量,按此剂量的4倍临床用量进行给药干预。精密称量实施例1制备的双黄连和金银花冻干粉,加入适量蒸馏水配制成同时含黄芩、金银花饮片0.36g/ml和连翘饮片0.72g/ml的双黄连药液,含金银花饮片0.36g/ml的金银花药液。
[0045]
3、对照品和内标液配制
[0046]
对照品储备液:分别精密称取适量ac、ha、ma、bac、bha、bma标准品于不同容量瓶,加入适量乙腈溶解并计算浓度,精密量取适量ac、ha、ma、bac、bha、bma溶液至同一容量瓶中,加入适量乙腈稀释成同时含ac、ha、ma、bac、bha、bma成分各1ug/ml的混标对照品储备液,置于4℃冰箱保存,使用时加入乙腈稀释成目标浓度的质控溶液。
[0047]
利血平内标储备液:精密称取适量利血平,加入腈溶解,配制成浓度为270ng/ml的利血平内标储备液,置于4℃冰箱保存,使用时用乙腈稀释成目标浓度即可。
[0048]
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180g~220g,购于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zs-202212060020;湖南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编号:llbh-202109170002。饲养环境控制在温度18~22℃,湿度50~60%。喂全价营养颗粒饲料,饮用纯净水。适应性饲养7天后,大鼠禁食不禁水16h,随机分成为a组(制川乌给药组)、b组(制川乌+金银花给药组)、c组(制川乌+双黄连给药组),每组6只。先灌以制川乌药液1ml/100g体质量,确保灌胃体积一致,制川乌药液灌胃5min后灌胃相应干预中药1ml/100g体质量。从制川乌给药起记录时间,分别于0.25、0.5、0..75、1、1.5、2、4、8、12、24h从大鼠颈静脉采集0.3ml血液于1.5ml肝素钠离心管内,将采集的血液放置于4℃冰箱30min后,取出放入离心机,35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血浆。
[0049]
4、血浆样品制备
[0050]
取血浆100ul,加入利血平内标液(27ng/ml)100ul、浓氨水30ul,涡旋30s,再加入1000ul乙酸乙酯涡旋5min后,放入离心机,于4℃,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2ml离心管,置于真空离心浓缩仪中,40℃真空离心浓缩至完全干燥,加入100ul乙腈复溶,涡旋30s,放入离心机中,于4℃,12000rpm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进样瓶。
[0051]
5、lc/ms条件
[0052]
仪器名称和型号:岛津液质联用仪lc/ms-8050;色谱柱:acquity hss t3 2.1
×
100mm,1.8um;流动相:a:0.1%甲酸,b: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柱温:40℃,洗脱流程见表2。
[0053]
表2流动相洗脱顺序
[0054][0055]
5、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0056]
制备低、中、高浓度血浆质控样品(n=6),进样检测目标成分的峰面积a1;取100ul血浆,沉淀蛋白并离心干燥后加入适量内标和待分析物质的混合溶液,配制成与a1分析物浓度相同的样品(n=6),进样检测目标成分的峰面积a2;用乙腈直接配制出浓度相同的内标和待分析物质混合溶液(n=6),命名为a3溶液。制备完成后检测每个样品,得出峰面积,通过a1和a2之比得出提取回收率,即a1/a2×
100%;通过a2和a3加权后比值得出基质效应,即a2/a3
×
100%。
[0057]
六种成分不同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在94.12
±
1.17~102.67
±
4.47%之间,基质效应在95.51
±
3.55~113.39
±
7.42%之间,且rsd均小于9.44%,符合fda生物样品分析指导原则,详见表3。
[0058]
表3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0059][0060]
6、药代动力学研究
[0061]
对a(制川乌给药组)、b(制川乌+金银花给药组)、c(制川乌+双黄连给药组)组样品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和c组中ac、ha、ma的auc
(0-t)
、auc
(0-∞)
、t
1/2z
、cmax显著减少(p《0.05或p《0.01),cl
z/f
和v
z/f
显著增加(p《0.01);b组bac、bha、bma的auc
(0-t)
、auc
(0-∞)
、c
max
显著增加(p《0.01),cl
z/f
和v
z/f
显著减少(p《0.01),bma的t
1/2z
显著增加(p《0.01);c组bac、bha、bma的auc
(0-t)
、auc
(0-∞)
、c
max
显著增加(p《0.01),cl
z/f
和v
z/f
显著减少(p《0.01),bha、bma的t
1/2z
显著增加(p《0.05或p《0.01)。表明金银花和双黄连复方可以有效地降低大鼠体内ac、ma、ha的水平以及提高bac、bha、bma的水平,猜测是口服金银花或双黄连复方可以促进制川乌中的双酯乌头碱在体内转化成单酯乌头碱,从而达到解毒效果。
[0062]
与b组比较,c组ha、ma、bac、bha、bma的auc
(0-t)
、auc
(0-∞)
显著增大(p《0.05或p《0.01),ha的t
1/2z
显著增大(p《0.05),ac、ma、bma的c
max
显著增大(p《0.01),ha、ma、bac、bha、bma的cl
z/f
显著减少(p《0.05或p《0.01),ha、bha、bma的v
z/f
显著减少(p《0.01)。表明两者的对制川乌的减毒效果较为接近,总体上金银花在消除大鼠血浆中ac、ma、ha方面的能力略强于双黄连复方,双黄连复方将大鼠血浆中双酯型乌头碱转化成单酯型乌头碱的效率略高于金银花。各组的非房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表4所示,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如图1所示。
[0063]
表4非房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x
±
s,n=6)
[0064][0065]
注:*p为与a组比较,*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具显著性差异;#p为与b组比较,##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具显著性差异。
[0066]
本发明发现双黄连和金银花都可以减少ac、ha、ma在大鼠的体内的吸收从而降低这三种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c
max
,同时半衰期减小,清除速率加快,加快了其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减少了这三种成分的留体时间,从而能起到很好的减毒效果。而经双黄连和金银花的干预,bac、bha、bma三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c
max
增大,同时半衰期增大,清除速率减缓,增加了这三种成分的留体时间。该结果为临床上乌头类中药的配伍减毒提供了实验依据。
[0067]
实施例4
[0068]
药物制备
[0069]
一制川乌药液制备
[0070]
1取适量制川乌饮片,加入10倍量的水(m:v)进行第一次煎煮,大火煮至沸腾后调至文火保持微沸60min,过滤出药液。药渣中加入8倍量的水进行第二次煎煮,沸腾后调至文火保持微沸30min,过滤出药液后合并两次药液。将药液置于圆底烧瓶,60℃下进行减压浓缩,把提取液浓缩至制川乌饮片浓度约为0.27g/ml即可。制川乌成人每日临床用量约为10g,根据人与大鼠体重系数换算成大鼠剂量,按此剂量的3倍临床用量进行给药,药物灌胃量为0.5ml/100g。
[0071]
2双黄连和金银花药液制备
[0072]
精密称量实施例1制备的双黄连和金银花冻干粉,加入适量蒸馏水配制成同时含黄芩、金银花饮片浓度0.27g/ml和连翘饮片浓度0.54g/ml的双黄连药液,含金银花饮片浓度0.27g/ml的金银花药液。双黄连复方成人每日临床用量约为(黄芩10g、金银花10g,连翘20g),根据人与大鼠体重系数换算成大鼠剂量,按此剂量的3倍临床用量进行给药,药物灌胃量为0.5ml/100g。
[0073]
3甲氨蝶呤药液配制
[0074]
取甲氨蝶呤药物适量,加入蒸馏水配制成0.2mg/ml浓度的甲氨蝶呤药液,现配现用。
[0075]
二cia大鼠模型的复制
[0076]
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180g~220g,购于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zs-202211150008;湖南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编号:llbh-202109170002。饲养环境控制在温度18~22℃,湿度50~60%。喂全价营养颗粒饲料,饮用纯净水。spf级实验室正常饲养7d后实验。将溶于醋酸的牛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等体积混合,充分乳化制成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的尾根部单点注射,每只0.2ml。以初次免疫作为第1天,7天后将溶于醋酸的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等体积混合乳化后,于每只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0.1ml的ifa乳化剂加强免疫[35]。增强免疫后每天观察大鼠进食、大小便、精神状态及一般活动情况至确认模型复制成功;观察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每日观察各组大鼠发病情况,并记录开始发病时间。大鼠在第二次增强免疫后于第7天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累计总分大于4分或者单个肢体评估超过2分则视为造模成功。
[0077]
三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0078]
模型复制成功后开始灌胃给药,取6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组,每日灌以0.5ml/100g体质量的生理盐水。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cia模型组、制川乌组、双黄连+制川乌组、金银花+制川乌组、甲氨蝶呤组,每组6只。cia模型组每日灌以0.5ml/100g体质量的生理盐水;制川乌组每日灌以0.5ml/100g体质量的制川乌药液;双黄连+制川乌组每日灌以0.5ml/100g体质量的制川乌药液和0.5ml/100g体质量的双黄连药液;金银花+制川乌组每日灌以0.5ml/100g体质量的制川乌药液和0.5ml/100g体质量的金银花药液;甲氨蝶呤组灌以0.5ml/100g体质量的甲氨蝶呤药液,每周2次。给药第21d后,大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40mg/kg)将大鼠麻醉,进行腹主动脉取血,血液采集于普通采血管中,4℃放置30min后,放入离心机,35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80℃保存;取大鼠右足关节组织,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24h。
[0079]
四指标观察与检测
[0080]
ai评分
[0081]
于给药第一天起至给药结束每隔7d分别对各组大鼠关节炎状况进行评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无红肿计0分,趾关节稍肿计1分,趾关节及足趾关节肿胀计2分,踝关节以下足爪肿胀计3分,包括踝关节在内的全部足爪肿胀计4分。每只大鼠最高积累评分为16分。
[0082]
elisa法检测外周血炎症因子含量
[0083]
严格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对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17、tnf-α、tgf-β的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0084]
关节组织病理检测
[0085]
牺牲动物后剪下右后足炎性踝关节,福尔马林固定,10%edta脱钙液中脱钙60d,乙醇逐级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切片,脱蜡,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封片。10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关节滑膜、软骨和骨病理改变,以及滑膜血管增生情况。
[0086]
2.4.4统计学方法
[0087]
采用spss 26.0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
±
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
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0088]
5 结果
[0089]
ai 评分
[0090]
模型复制成功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cia大鼠出现不同程度体质量增长缓慢,精神萎靡,喜扎堆,毛发枯黄,饮食、饮水、活动量减少,关节先后出现红肿,与正常组比较,cia关节出现不同程度肿胀。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ai评分逐渐降低(p<0.01或p<0.05)。详见图2,表5。
[0091]
表5大鼠ai评分表(x
±
s,n=6)
[0092][0093]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具显著性差异。
[0094]
cia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变化
[0095]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关节结构正常,滑膜组织无充血水肿,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平整。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增生明显,可见炎症细胞大量浸润,增生滑膜组织表面形成绒毛状,向软骨面爬行形成血管翳。软骨表面组织变性、坏死,给药组大鼠关节滑膜增生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减轻,关节软骨表面损伤较轻,详见图3。
[0096]
cia大鼠血清il-1β、il-6、il-17、tnf-α、tgf-β表达
[0097]
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和其余给药组血清中il-1β、il-6、il-17、tnf-α、tgf-β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制川乌给药组比较,双黄连+制川乌给药组il-1β、il-17、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甲氨蝶呤给药组il-1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gf-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余给药组血清中il-1β、il-6、il-17、tnf-α、tgf-β的表达水平与制川乌给药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详见图4。
[0098]
实验结果表明:双黄连复方、金银花可能可以通过清除血液中的不良因素,提高机体对双酯型乌头碱的耐受程度,减少乌头碱对细胞产生的毒害作用,加快身体新陈代谢促进有毒物质排体外出或者加速双酯型生物碱向单酯型生物碱的转化,从而达到减毒存效作用。
[0099]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限于这些例子;在本技术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技术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0100]
本技术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本技术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技术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金银花在制备降低川乌毒性药物方面的用途。2.一种金银花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在制备降低川乌毒性药物方面的用途。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金银花降低毒性较强的双酯型乌头碱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具有活性的单酯型乌头碱在体内的停留时间。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金银花促进毒性较强的双酯型乌头碱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单酯型乌头碱。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用途为制备治疗炎症方面的药物,活性成分为金银花或者含有金银花的双黄连,以及川乌。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炎症为关节炎。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金银花的浓度为0.1g/ml以上。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金银花的浓度为0.2-0.3g/ml。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是,金银花采用金银花煎煮液,金银花煎煮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金银花饮片和水混合,煎煮,过滤,浓缩,得到。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煎煮分为2次,第一次煎煮加入金银花重量10倍的水,第二次煎煮加入8倍重量的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银花在制备降低川乌毒性药物方面的用途,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相对于双黄连,采用双黄连中单一组分的金银花,在降低川乌毒性上却具有更好的效果,数据显示,0.26g/mL的金银花,在降低川乌毒性上,相对于额外还含有黄芩和连翘的双黄连的效果更加显著,显示金银花具有显著的降低川乌毒性的效果。降低川乌毒性的效果。降低川乌毒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0页附图4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