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型连接件、阳型连接件、连接装置、物品和物品组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2 阅读:90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连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阴型连接件、阳型连接件、连接装置、物品以及物品组件。


背景技术:

2.一些产品,例如家居产品,通常由多个物品组装而成。特别地,在运输过程中,为了减小产品的包装体积,需要将多个物品拆卸开后运输。在到达目的地后,使用者需要将多个物品组装在一起。为了方便组装,通常采用包含阴型连接件和阳型连接件的连接装置将两个物品连接在一起。然而,传统的连接装置的构造不合理,这导致阳型连接件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阴型连接件、阳型连接件、连接装置、物品和物品组件,以至少解决因传统的连接装置的阳型连接件易损坏的问题。
4.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阴型连接件。该阴型连接件构造为固定于第一物品且装配至固定于第二物品的阳型连接装置以将第一物品连接至第二物品。该阴型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相间隔的一对侧壁以在二者之间限定供阳型连接件的插接部插入的插接槽,插接部向下依次包括抵靠部和头部;以及一对弹性壁,分别从一对侧壁起随着向下而向内延伸以分别形成伸入到插接槽中的一对抵靠端部;一对弹性壁构造为被向下插入的头部挤压时能够向外弹性形变,使得一对抵靠端部允许头部从其间通过并能够在头部通过后抵靠抵靠部以阻止头部被向上拔出。
5.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弹性壁随着向下而向内延伸并具有呈向外凸出的弧状的横截面形状。
6.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弹性壁的曲率随着向下而增加。
7.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弹性壁的厚度随着向下而逐渐减小。
8.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阴型连接件还包括多个卡合部,多个卡合部从主体部的外侧面和/或一对弹性壁的外侧面向外延伸。
9.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卡合部的上侧面随着向下而逐渐向外延伸。
10.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卡合部包括一对第一卡合部,一对第一卡合部分别从一对弹性壁的外侧面向外延伸,每个抵靠端部的端面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
11.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卡合部还包括一对第二卡合部,一对第二卡合部分别从一对侧壁的外侧面向外延伸。
12.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卡合部和位于阴型连接件在宽度方向上的同一侧的第二卡合部在高度方向上大致平齐且在长度方向上间隔,第一卡合部的远离第二卡合部的端部在长度方向上随着远离第二卡合部而逐渐向内延伸,第二卡合部的远离第一卡合部的端部在长度方向上随着远离第一卡合部而逐渐向内延伸。
13.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阴型连接件还包括一对端壁,一对端壁分别位于一对
侧壁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每个端壁均在一对侧壁之间延伸,多个卡合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卡合部,至少一个第三卡合部分别从至少一个端壁的外侧面向外延伸。
14.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对端壁包括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至少一个第三卡合部为一个第三卡合部,第三卡合部从第一端壁的外侧面向外凸出,第二端壁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凸条,多个凸条部的外侧面共同限定圆柱面。
15.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接槽构造为允许插接部沿长度方向相对于阴型连接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使得当插接部位于第一位置时,一对抵靠端部与抵靠部相抵靠,并且当插接部位于第二位置时,一对抵靠部与抵靠部不抵靠,以允许插接部被向上从插接槽中拔出。
16.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对侧壁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对凸筋,一对凸筋沿高度方向延伸且彼此正对。
17.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阴型连接件的上表面包括沿长度方向布置且彼此相接的第一表面部分和第二表面部分,第一表面部分和第二表面部分构造为具有能够辨别二者的不同的粗糙度、色彩、纹理或图案。
18.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阴型连接件还包括裙部,裙部位于主体部的上端处且从主体部的外侧面起向外延伸。
19.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体部的外侧面沿高度方向延伸,裙部的下表面从主体部的外侧面的上端起与高度方向大体垂直地向外延伸。
20.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裙部和主体部共同限定引导面,引导面从裙部的上侧面起随着向下而向内延伸至主体部的内侧面,并且引导面的上边缘比主体部的外侧面更靠外。
21.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裙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尺寸不同。
22.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对侧壁的间距趋近一对侧壁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而逐渐增大。
23.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弹性壁的两个底角导有圆角。
24.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阳型连接件。该阳型连接件构造为装配至固定于第一物品的如上的阴型连接件,以将固定于阳型连接件的第二物品连接至第一物品。阳型连接件包括插接部,插接部向下依次包括抵靠部和头部,其中向下插入阴型连接件的插接槽的头部能够挤压阴型连接件的一对弹性壁而使一对弹性壁向外弹性形变,使得一对弹性壁的一对抵靠端部允许头部从其间通过并能够在头部通过后抵靠抵靠部以阻止头部被向上拔出。
25.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抵靠部包括一对抵靠面,一对抵靠面分别位于抵靠部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每个抵靠面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
26.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抵靠部向下包括宽度依次增加的多个台阶部,每个台阶部设有一对抵靠面。
27.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插接部在宽度方向上的每侧,沿着向下的方向,多个台阶部的多个抵靠面与垂直于高度方向的参考平面的夹角依次减小。
28.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接部还包括撑开部,撑开部位于插接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并与抵靠部和头部的整体相接;插接槽构造为允许插接部沿长度方向相对于阴型
连接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使得当插接部位于第一位置时,一对抵靠端部与抵靠部相抵靠,并使得当插接部位于第二位置时,一对抵靠部与抵靠部不抵靠以允许插接部向上从插接槽中拔出;撑开部构造为当插接部位于第二位置时撑开一对抵靠端。
29.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接部还包括位于抵靠部上侧的支撑部,支撑部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狭槽,一对狭槽分别设于支撑部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且彼此正对。
30.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接部设有两对狭槽,两对狭槽在长度方向上间隔,一对狭槽到在长度方向上到支撑部较近的一端的距离与另一对狭槽在长度方向上到支撑部较近的一端的距离相等。
31.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接部还包括位于抵靠部上侧的贴合部,贴合部的宽度随着向下而减小。
32.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包括:如上的阴型连接件,构造为固定于第一物品;以及阳型连接件,构造为固定于第二物品且包括适于插入阴型连接件的插接槽的插接部,插接部向下依次包括抵靠部和头部,其中阴型连接件的一对弹性壁构造为被向下插入的头部挤压时能够向外弹性形变,使得一对弹性壁的一对抵靠端部允许头部从其间通过并能够在头部通过后抵靠在抵靠部上以阻止头部向上退出。
33.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抵靠部的最小宽度大于一对侧壁的间距的50%。
34.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接部还包括位于抵靠部上方的支撑部,支撑部的宽度大于或大体等于阴型连接件的主体部的一对侧壁的内侧面的间距。
35.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接槽构造为允许插接部沿长度方向相对于阴型连接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使得当插接部位于第一位置时,一对抵靠端部与抵靠部相抵靠,并使得当插接部位于第二位置时,一对抵靠部与抵靠部不抵靠,以允许插接部向上从插接槽中拔出;一对侧壁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对凸筋,一对凸筋沿高度方向延伸且彼此正对,插接部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对狭槽,一对狭槽沿高度方向延伸且在彼此正对,使得当插接部位于第一位置时,一对凸筋分别被一对狭槽接收,其中每个狭槽的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对应的凸筋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
36.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物品设有从其上表面向下延伸的安装槽,安装槽包括卡合段,卡合段设有向外凹陷的卡合槽;阴型连接件包括一对第一卡合部,一对第一卡合部分别从一对弹性壁的外侧面向外延伸以适于被卡合槽接收以阻止阴型连接件被向上从安装槽中拔出;抵靠部包括一对抵靠面,一对抵靠面分别位于抵靠部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一对抵靠面构造为分别与一对弹性壁的抵靠端部的端面对应,且每个抵靠端部的端面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以适于与具有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的抵靠面相抵靠;在横向剖切图视中,每个抵靠面到对应的第一卡合部的外端的连线与抵靠面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70度到100度。
37.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物品。该物品设有从其上表面向下凹陷与的安装槽,安装槽构造为供如上的阴型连接件插入以将阴型连接件固定于物品,安装槽包括卡合段,卡合段设有向外凹陷的卡合槽,卡合槽构造为接收阴型连接件的多个卡合部,以阻止阴型连接件被向上从安装槽中拔出。
38.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合段具有卡合面和渐缩面,卡合面随着向下而逐渐
向外延伸,渐缩面从卡合面的下端起随着向下而逐渐向内延伸以形成卡合槽。
39.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槽还包括:第一支撑段,位于卡合段的下方;以及第二支撑段,位于卡合段的上方,第一支撑段的宽度小于第二支撑段的宽度。
40.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合段和第一支撑段之间设有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与高度方向大致垂地向外延伸。
41.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槽还包括位于卡合段下方的延伸段,延伸段的内侧面包括避让面,避让面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
42.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槽还包括位于其上端的接收段,其中接收段向外凹陷超过第一支撑段,以接收阴型连接件的裙部。
43.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撑段的内侧面沿高度方向延伸,接收段的底面从第二支撑段的内侧面的上端起与高度方向大致垂直地向外延伸。
44.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槽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面构造为部分圆柱面,部分圆柱面从物品的上表面向下延伸至卡合段,部分圆柱面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卡合槽的宽度,并且卡合槽沿周向从部分圆柱面的一边缘起延伸至部分圆柱面的另一边缘。
45.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物品组件。该物品组件包括:第一物品,具有从其上表面向下凹陷的第一安装槽;以及如上的阴型连接件,阴型连接件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以固定于物品。
46.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阴型连接件包括一对第一卡合部,一对第一卡合部分别从阴型连接件的一对弹性壁的外侧面向外延伸,每个第一卡合部的上侧面向下而逐渐向外延伸;第一安装槽包括卡合段,卡合段具有卡合面和渐缩面;卡合面随着向下而逐渐向外延伸,渐缩面从卡合面的下端起随着向下而逐渐向内延伸,以形成接收一对第一卡合部的向外凹陷的卡合槽;每个第一卡合部的上表面与卡合面相面对,且每个第一卡合部的上表面与参考平面的夹角小于卡合面与参考平面的夹角,其中参考平面与高度方向垂直。
47.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安装槽设有支撑面,支撑面与高度方向大致垂地向外延伸,阴型连接件的主体部的一部分的下端由支撑面支撑。
48.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物品组件还包括阳型连接件,阳型连接件包括插接部,第一安装槽包括支撑段,插接部的头部插入支撑段中,并且头部的宽度与支撑段的宽度大致相同。
49.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物品组件还包括第二物品,阳型连接件固定于第二物品。
50.本公开提供的实现方式有利于提高连接装置的阳型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5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52.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设有。
53.还应当理解,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54.还应当理解,附图仅是示意性的,附图中的要素的尺寸和比例不一定精确。
55.图1是一种传统的连接装置的示意性横向剖视图。
56.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物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7.图3是图2中的物品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58.图4至图7是图2中的物品组件的阴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59.图8是沿图6中a-a线截取的剖视图。
60.图9是沿图6中b-b线截取的剖视图。
61.图10是沿图7中c-c线截取的剖视图。
62.图11至图14是图2中的物品组件的阳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63.图15和图16是图2中的物品组件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其中阳型连接件的插接部相较于阴型连接件位于第一位置。
64.图17是沿图16中d-d线截取的剖视图。
65.图18和图19是图2中的物品组件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其中阳型连接件的插接部相较于阴型连接件位于第二位置。
66.图20是沿图19中e-e线截取的剖视图。
67.图21是沿图19中f-f线截取的剖视图。
68.图22和图23是图2中的一物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69.图24是沿图22中g-g线截取的剖视图。
70.图25是沿图22中h-h线截取的剖视图。
71.图26是图2中的物品组件的物品和阴型连接件的组合的结构示意。
72.图27是沿图26中j-j线截取的剖视图。
73.图28是沿图26中k-k线截取的剖视图。
74.图29是沿图26中p-p线截取的剖视图。
75.图30是图2中的物品组件的物品和连接装置的组合的结构示意。
76.图31是沿图30中q-q线截取的剖视图。
77.图32是根据本公开变形例1的阴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78.图33是根据本公开变形例1的物品和阴型连接件的组合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79.一些产品由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物品组成。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1,对传统的连接装置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举例说明。
80.参考图1,传统的连接装置包括阴型连接件50和阳型连接件60。阴型连接件50固定于一个物品,阳型连接件60固定于另一个物品,阴型连接件50和阳型连接件60装配在一起以将两个物品连接在一起。阴型连接件50设有插接槽51,插接槽51内具有一对抵靠面52。阳型连接件60包括插接部,插接部包括沿高度方向延伸的连接部61和设于其底端的一对弹性壁62。
81.在将插接部插入到插接槽51中的过程中,一对弹性壁62先被压缩以通过插接槽51的开口处,并在通过后展开并抵靠在一对抵靠面52上,以阻止插接部被向上从插接槽51中拔出。插接槽51的开口处的宽度w1不宜过大。若宽度w1过大,则一对弹性壁62易于从插接槽51中脱出。此外,为了确保一对弹性壁62顺利通过开口处,连接部61和压缩后的一对弹性壁62的整体宽度应小于开口处的宽度w1,这使得连接部61过薄。可以理解,过薄的连接部61更
容易在安装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断裂或弯折,从而导致阳型连接件60损坏。
8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示例性地描述。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这里阐述的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加透彻和清楚地理解本公开。
83.参考图2和图3,本公开提供的物品组件可以包括物品10(即第一物品)、物品20(即第二物品)以及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可以包括阴型连接件30和阳型连接件40。阴型连接件30构造为固定于物品10,阳型连接件40构造为固定于物品20,阳型连接件40构造为插设于阴型连接件30中以装配至阴型连接件30,从而将物品10连接至物品20。
84.例如,物品10可以设有从其上表面11向下凹陷的安装槽12(即第一安装槽),阴型连接件30可以插设于安装槽12以固定于物品10。例如,物品20可以设有从其下表面21向上延伸的安装槽22(即第二安装槽),阳型连接件40可以插设于安装槽22以固定于物品20。在其它示例中,阴型连接件30和阳型连接件40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分别固定于物品10和物品20。例如,潜在的替代固定方式可以包括胶粘或借助紧固件等。
85.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中,诸如“上”、“下”、“高度”、“长度”以及“宽度”等方位描述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当本公开中的要素处于图中所示的摆放姿势和摆放位置时,这些方位描述是适用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附图中,箭头z+和箭头z-分别用于指示高度方向的上侧和下侧;箭头x+和箭头x-分别用于指示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箭头y+和箭头y-分别用于指示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
86.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提供的物品组件除了包括上述构件外,还可以包括其它构件。物品组件所包含的全部构件可以组成一件产品。例如,该产品可以为家居产品。该家居产品可以供人类使用的产品,例如,电视柜、衣柜、储物箱或桌子等等。该家居产品也可以为供宠物使用的产品,例如,宠物爬架或宠物屋等。当然,该产品并不局限于家居产品,也可以是其它产品。物品10,20可以为板件,例如,可以为木质板件、塑料板件或金属板件等。当然,在其它示例中,物品10,20也可以为其它构件,例如,可以为杆件或框架等。
87.参考图4至图10,阴型连接件30包括主体部31和一对弹性壁32。主体部31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相间隔的一对侧壁311,以在一对侧壁311之间限定插接槽310。一对弹性壁32分别从一对侧壁311起随着向下而向内延伸,以形成伸入到插接槽310中的一对抵靠端部321。例如,每个弹性壁32的抵靠端部321可以为该弹性壁32的下端。
88.参考图11至图14,阳型连接件40包括插接部41,插接部41构造为插设于阴型连接件30的插接槽310中以装配至阴型连接件30。插接部41包括抵靠部411和头部412,头部412位于抵靠部411的下方。阳型连接件40还可以包括固定部42,固定部42构造为固定于物品20。例如,插接部41可以位于固定部42的下方,并且连接至固定部42的下端。
89.参考图15至图17,一对弹性壁32构造为被向下插入的头部412挤压时能够向外弹性形变,使得一对抵靠端部321允许头部412从一对抵靠端部321之间通过,并且一对抵靠端部321能够在头部412通过一对抵靠端部321之间后与抵靠部411相抵,以阻止头部412被向上拔出。也就是说,通过将插接部41向下插入插接槽310,可以使插接部41到达图17中的位置。当插接部41位于图17中的位置时,头部412位于一对抵靠端部321下方,并且一对抵靠端部321与抵靠部411相抵靠。
90.具体而言,随着插接部41向下插入,头部412向外挤压一对弹性壁32而使一对弹性
壁32向外弹性形变,并最终从一对抵靠端部321之间通过,到达图17中的位于一对抵靠端部321下方的位置。头部412从一对抵靠端部321间通过后,一对抵靠端部321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内移动而抵靠在抵靠部411上。由于一对抵靠端部321与抵靠部411相抵靠,插接部41将无法被向上拔出,从而实现了将固定于阴型连接件30的物品10连接至固定于阳型连接件30物品20的目的。
91.本公开提供的实现方式不要求阳型连接件40的插接部41具有很薄的部分,从而插接部41的整体强度更高,进而在安装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插接部41不容易弯折或断裂。因此,本公开提供的实现方式有利于提高阳型连接件40的使用寿命。
92.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插接部41最薄的部分可以由抵靠部411限定。例如,参考图9和图17,抵靠部411的最小宽度w3可以大于一对侧壁311的间距的50%。特别地,宽度w3可以为0.5倍至0.8倍的宽度w4。
93.本公开对一对弹性壁32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够实现一对弹性壁32的上述功能即可。一对弹性壁32可以与阴型连接件30的其它部分采用相同的材质,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例如,一对弹性壁32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以下材质中的一种或多种:聚甲醛(pom),聚己二酰己二胺(p66),聚酰胺6(pa6),聚邻苯二甲酰胺(ppa)以及聚苯硫醚(pps)等等。
9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固定部42固定于物品20,本公开对于所采用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制。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参考图11,固定部42可以呈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柱状,并且固定部42的外周可以设有多个齿421。当固定部42插设于物品20的安装槽22内时,多个齿421被安装槽22的内表面挤压而形变,以阻止固定部42被向下从安装槽22中拔出,从而达到将阳型连接件40固定于物品20的目的。
95.参考图8和图17,每个弹性壁32可以构造为随着向下而向内延伸,并具有呈向外凸出的弧状的横截面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某一要素的横截面可以是指沿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截取的截面。
96.当阳型连接件40受到向上的力时,抵靠部411迫压一对弹性壁32的一对抵靠端部321。根据每个弹性壁32的这种构造,当一对抵靠端部321被抵靠部411迫压时,一对抵靠端部321将具有向内的运动趋势。这样一来,即使阳型连接件40受到较大的向上的力,一对抵靠端部321也能可靠地与抵靠部411相抵,而不会与抵靠部411意外地分离。此外,根据每个弹性壁32的这种构造,当一对抵靠端部321被抵靠部411迫压时,一对弹性壁32将更多地承受压应力,而较少地承受剪切应力,这有利于降低一对弹性壁32损坏的风险。
97.继续参考图8和图17,每个弹性壁32的曲率可以随着向下而增加。
98.根据弹性壁32的这种构造,当头部412在一对弹性壁32之间通过时,弹性壁32的形变量会较为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弹性壁32上而不会集中在弹性壁32和侧壁311的连接处,应力也将会较为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弹性壁32上而不会集中在弹性壁32与侧壁311连接的连接处。这有利于降低插接部41在通过一对弹性壁32之间时受到的阻力,并有利于避免弹性壁32和侧壁311的连接处因过度形变而损坏。
99.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前述示例中每个弹性壁32具有弧状且向外凸出的横截面形状,但是在其它示例中每个弹性壁32可以具有其它形成。例如,在一个示例中,每个弹性壁32可以具有平直的截面形状。又如,在一个示例中,每个弹性壁32可以具有弧状且内凹的横
截面形状。
100.继续参考图8和图17,每个弹性壁32的厚度可以随着向下而减小。
101.根据弹性壁32的这种构造,弹性壁32的越靠下的部分将越易于形变。这样一来,当头部412在一对弹性壁32之间通过时,弹性壁32的形变量将会较为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弹性壁32上而不会集中在弹性壁32和侧壁311的连接处,应力也将会较为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弹性壁32上而不会集中在弹性壁32与侧壁311连接的连接处。这有利于降低插接部41在通过一对弹性壁32之间时受到的阻力,并有利于避免弹性壁32和侧壁311的连接处因过度形变而损坏。
102.参考图4至图10,阴型连接件30还可以包括多个卡合部33,多个卡合部33从主体部31的外侧面和/或一对弹性壁32的外侧面向外延伸。在某些示例中,多个卡合部33可以仅设于主体部31的外侧面上。在某些示例中,多个卡合部33可以仅设于一对弹性壁32的外侧面上。在某些示例中,一个或一些卡合部33可以设于主体部31的外侧面上,另一个或一些卡合部33可以设于一对弹性壁32的外侧面上。
103.参考图22至图25,物品10的安装槽12包括卡合段121。卡合段121限定向外凹陷的卡合槽121a。参考图26至图29,当阴型连接件30装在安装槽12中时,多个卡合部33置于卡合槽121a中,以阻止阴型连接件30被向上从安装槽12中拔出。
104.以此方式,阴型连接件30将会被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槽12中。
105.参考图8、图9和图29,每个卡合部33的上侧面331构造为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参考图24,卡合段121具有卡合面121b和渐缩面121c,卡合面121b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渐缩面121c从卡合面121b的下端起随着向下而向内延伸,以形成接收阴型连接件30的多个卡合部33的向外凹陷的卡合槽121a。参考图27至图29,当阴型连接件30装入安装槽12中时,每个卡合部33的上侧面331与卡合面121b相面对。
106.当阴型连接件30受到向上的力时,卡合部33的上侧面331迫压卡合面121b,卡合部33将沿着向外且向上的倾斜方向对卡合槽121a的内侧面施力。沿着该倾斜方向,从卡合槽121a到物品10的上表面11的距离更大,这使得物品10能够承受更大的沿着该倾斜方向的力,进而有利于降低物品10损坏的风险。
107.参考图4、图5、图7和图8,多个卡合部33包括一对第一卡合部33a,一对第一卡合部33a分别从一对弹性壁32的外侧面向外延伸,每个弹性壁32的抵靠端部321具有端面322。参考图12,抵靠部411具有分别位于其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一对抵靠面414,415。参考图8、图12和图17,每个抵靠端部321的端面322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抵靠面414,415中的每个抵靠面构造为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使得当阳型连接件40装入阴型连接件30时,一对抵靠端部321的端面322分别与一对抵靠面414,415相抵靠。
108.根据这种构造,当抵靠端部321的端面322被抵靠面迫压时,抵靠端部321将承受沿向外且向上的倾斜方向的作用力。由于第一卡合部33a位于抵靠端部321的上方且位于抵靠端部321的外侧,该作用力将会更多地传递至第一卡合部33a,然后经第一卡合部33a传递至物品10上。因此,当阳型连接件40受到向上的力时,弹性壁32将会承受更多的压应力,这有利于减少弹性壁32承受的剪切应力,并有利于减少弹性壁32的形变量,从而有利于提高连接装的连接强度,并降低弹性壁32损坏的风险。
109.参考图17,当阳型连接件40装入阴型连接件30时,抵靠面414,415中的每个抵靠面
到对应的第一卡合部33的外端的连线l1与所述每个抵靠面的夹角β1的取值范围为70度到100度。特别地,β1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0度至90度。需要说明的是,从一个弹性壁32的外侧面向外延伸的第一卡合部33a对应于与该弹性壁32的抵靠端部321的端面322相抵靠的抵靠面。
110.连线l1与抵靠面的夹角β1约接近90度,抵靠端部321承受的作用力越多地传递至第一卡合部33a。将β1的取值范围选定为上述范围,能够确保抵靠端部321承受的作用力较多地传递至第一卡合部33a,从而减少弹性壁32承受的剪切应力,减少弹性壁32的形变量,进而提高连接装置的连接强度并降低弹性壁32损坏的风险。
111.参考图27,每个第一卡合部33a的上表面331a与参考平面的夹角γ1小于对应的卡合面121b与参考平面的夹角γ2。这里,参考平面与高度方向垂直。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27中仅示出了左侧的卡合面121b和上表面331a与参考平面的关系,但是右侧的卡合面121b和上表面331a与参考平面的关系也适用于这些描述。
112.根据这种构造,第一卡合部33a的上表面331a的外端与卡合面121b的外端接触,而二者的内端分离。因此,卡合槽121a将通过其根部承受来自第一卡合部33a的作用力,这有利于减小力臂,从而降低物品10损坏的风险。
113.参考图12,抵靠部411向下包括宽度依次增加的多个台阶部413,每个台阶部在插接部41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对抵靠面414,415。
114.这种构造提供了装配余量,从而能够应对制造和装配误差,避免在制造和装配精度较低的情况下阳型连接件40和阴型连接件30连接失效。
115.继续参考图12,在插接部41在宽度方向上的每侧,沿着向下的方向,多个台阶部413的多个抵靠面与垂直于高度方向的参考平面的夹角依次减小。具体而言,在插接部41在宽度方向上的y-侧,多个台阶部413的多个抵靠面414与参考平面的夹角依次减小,即夹角α1大于夹角α2,且夹角α2大于夹角α3。在插接部41在宽度方向上的y+侧,多个台阶部413的多个抵靠面415与参考平面的夹角依次减小,即夹角α4大于夹角α5,且夹角α5大于夹角α6。
116.根据这种实现方式,一对抵靠端部321与任一台阶部413的一对抵靠面414,415抵靠时,抵靠端部321的端面322均能够与抵靠面414,415适当地抵靠。此外,根据这种实现方式,任一台阶部413的每个抵靠面到第一卡合部33a的外端的连线均能够落入70度到100度这一目标范围。
117.参考图4至图10,多个卡合部33还包括一对第二卡合部33b,一对第二卡合部33b分别从一对侧壁311的外侧面向外延伸。
118.以此方式,阴型连接件30能够被更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槽12中。
119.参考图4、图5、图7和图10,一对第一卡合部33a分别与一对第二卡合部33b对应,每个第一卡合部33a与对应的第二卡合部33b位于阴型连接件30在宽度方向上的同一侧。每个第一卡合部33a与对应的第二卡合部33b在高度方向上大致平齐且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对于一对相对应的第一卡合部33a和第二卡合部33b,第一卡合部33a的远离第二卡合部33b的端部332a沿背离第二卡合部33b的方向而逐渐向内延伸,且第二卡合部33b的远离第一卡合部33a的端部332b沿着背离第一卡合部33a的方向而逐渐向内延伸。
120.根据这种构造,阴型连接件30能够被相对容易地装入安装槽12中,并能够相对容易地从安装槽12中取出。
121.参考图4、图5和图7,阴型连接件30还包括一对端壁312,313,一对端壁312,313分别位于一对侧壁31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端壁312,313中的每个端壁均在一对侧壁311之间延伸。多个卡合部33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卡合部33c,至少一个第三卡合部33c分别从端壁312,313中的至少一个端壁的外侧面向外延伸。
122.以此方式,阴型连接件30能够被更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槽12中。
123.参考图4至图10,一对端壁312,313包括第一端壁312和第二端壁313。至少一个第三卡合部33c为一个第三卡合部33c。第三卡合部33c从第一端壁312的外侧面向外凸出。阴型连接件30还包括多个凸条部34,多个凸条部34设于第二端壁313的外侧面上。多个凸条部34的外侧面共同限定圆柱面,该圆柱面的直径d1大于或等于一对第一卡合部33a的最大宽度w5和一对第二卡合部33b的最大宽度w6。在一个示例中,多个沿凸条部34沿高度方向延伸且在周向间隔地分布。在另一个示例中,多个沿凸条部34沿周向延伸且在高度方上间隔地分布。
124.参考图22至图25,安装槽12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面120构造为部分圆柱面120,部分圆柱面120从物品10的上表面11向下延伸至卡合段121。部分圆柱面120的直径d2大于或等于卡合槽121a的宽度w7,并且卡合槽121a沿周向从部分圆柱面120的一边缘起延伸至部分圆柱面120的另一边缘。
125.根据上述实现方式,在加工安装槽12时,可以将刀具从一端向下加工以获得端面120,然后沿着长度方向移动至另一端,接着可以返回端面120处并向上从安装槽12中退出。这样一来,安装槽12的与端面120相对的端面上也能加工处卡合槽121的一部分,进而主体部31的第一端壁312外也可以设有卡合部33c,这样便可以提高物品10的结构强度。多个凸条部34的外侧面共同限定圆柱面和端面120直径相等,从而有效地防止阴型连接件30被装反。
126.参考图15至图21,插接槽310构造为允许插接部41沿长度方向相对于阴型连接件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如图15至图17所示,当插接部41位于第一位置时,一对抵靠端部321与抵靠部411相抵靠。如图18至图21所示,当插接部41位于第二位置时,一对抵靠端部321与抵靠部411不抵靠,以允许插接部41向上从插接槽310拔出。
127.根据这种构造,实现了不损坏阴型连接件30和阳型连接件40而将二者拆卸的目的,并且提供了两种装配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安装条件。
128.参考图11、图12和图14,插接部41还包括撑开部416。撑开部416位于插接部41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并与抵靠部411和头部412的整体相接。参考图21,当插接部41位于第二位置时,撑开部416撑开一对抵靠端321。在一个示例中,参考图11和图12,插接部41可以包括一对撑开部416,一对撑开部416分别位于插接部4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这使得插接部41能够以两种姿态插入插接槽310中,从而能够提高装配过程的方便性。
129.当插接部41位于第二位置时,撑开部416撑开一对抵靠端321。这样一来,在将插接部4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的过程中,弹性壁32将会受到较少的长度方的挤压,从而能够降低弹性壁32被挤压而损坏的风险。
130.参考图9、图11和图12,插接部41还包括位于抵靠部411上方的支撑部417,支撑部417的宽度w8大于或大体等于一对侧壁311的内侧面的间距w4。
131.根据这种构造,在将插接部41插入到插接槽310中后,支撑部417在宽度方向上的
两侧面将紧贴一对侧壁311的内侧面,从而使得支撑部417被可靠地支撑,这有利于提高连接的强度,避免插接部41在宽度方向上晃动,从而能提高连接强度。
132.参考图4至图6和图8,一对侧壁311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对凸筋314,一对凸筋314沿高度方向延伸且彼此正对。参考图11至图13,支撑部417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狭槽4171,4172。一对狭槽4171,4172分别设于支撑部417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个侧面上,并且一对狭槽4171,4172彼此正对。参考图16,当插接部位于第一位置时,一对狭槽4171,4172分别接收一对凸筋314。
133.这种构造能够避免插接部41意外地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此外,这种构造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感觉反馈,使得使用者能够获知插接部41是否到达第一位置。
134.参考图16,狭槽4171,4172中每个狭槽的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对应的凸筋314(即接收其的凸筋314)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这种构造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感觉反馈,使得使用者能够获知插接部41是否到达第一位置。
135.参考图11至图13,插接部设有两对狭槽4171,4172,两对狭槽4171,4172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一对狭槽4171,4172在长度方向上到所述插接部41的距离其较近的一端的距离为n1,另一对狭槽4171,4172在长度方向上到所述插接部41的距离其较近的一端的距离为n2,距离n1等于距离n2。
136.这样一来,插接部41便能够以两种姿态插入插接槽310中,从而能够提高装配过程的方便性。
137.参考图6,阴型连接件30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上包括相接的第一表面部分35b和第二表面部分35c。为了便于区分,在图6中利用假想线l2来分隔第一表面部分35b和第二表面部分35c由。第一表面部分35b和第二表面部分35c构造为具有能够辨别二者的不同的粗糙度、色彩、纹理或图案。例如,第一表面部分35b设有标识353,而第二表面部分35c未设有标识353。又如,第一表面部分35b较为粗糙,而第二表面部分35c较为光滑,以产生视觉效果上的区别。又如,可以采用双色注塑的方式来使得第一表面部分35b和第二表面部分35c具有不同的色彩。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表面部分35b和第二表面部分35c可以为裙部35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裙部35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138.根据第一表面部分35b和第二表面部分35c的差异,使用者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插接部41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哪个。
139.参考图11和图12,插接部41还可以包括位于抵靠部411上方的贴合部418,贴合部418构造为随着向下而宽度逐渐减小。也就是说,贴合部418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面418a的间距随着向下而逐渐减小。参考图17,当阳型连接件40插设于阴型连接件30的插接槽310中且位于第一位置时,一对弹性壁32的一对内侧面分别紧贴在贴合部418的两个侧面418a上。
140.根据这种构造,在将插接部41插入到插接槽310中后,贴合部418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将紧贴一对弹性壁32的内侧面,从而使得贴合部418被可靠地支撑,这有利于提高连接的强度,避免插接部41在宽度方向上晃动,从而能提高连接强度。此外,这种构造的贴合部418能够为弹性壁32提供支撑,避免弹性壁32受挤压时过度向内形变而导致连接失效或损坏。
141.参考图24和图25,安装槽12包括支撑段122(即第一支撑段)。例如,支撑段122可以
位于卡合段121的下方。参考图31,当插接部41插设于插接槽310中时,头部41插设于支撑段122中。这里,支撑段122的宽度w9与头部412的宽度w
10
大致相等。例如,w9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9倍的w
10
至1.1倍的w5。
142.根据这种构造,在将插接部41插入到插接槽310中后,头部41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将紧贴支撑段122在宽度方上的而一对内侧面,从而使得头部412被可靠地支撑,这有利于提高连接的强度,避免插接部41在宽度方向上晃动,从而能提高连接强度。
143.参考图24和图25,安装槽12包括支撑段123(即第二支撑段),支撑段123位于卡合段121的上方,卡合段121位于支撑段122的上方,支撑段123的宽度w
11
大于支撑段122的宽度w9。
144.根据这种构造,在将插接部41插入到插接槽310中后,头部41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将紧贴支撑段122在宽度方上的而一对内侧面,从而使得头部412被可靠地支撑,这有利于提高连接的强度,避免插接部41在宽度方向上晃动,从而能提高连接强度。支撑段123将用于支撑阴型连接件30的主体部31的外侧面。
145.参考图24和图25,安装槽12还设有支撑面124(即第一支撑面),支撑面124位于支撑段122的上方,并且支撑面124与高度方向大致垂地向外延伸。参考图27至图29,当阴型连接件30装入安装槽12中时,主体部31的一部分的下端由支撑面124支撑。
146.根据这种构造,阴型连接件30在高度方向上将会获得更好的支撑,从而能够避免在将插接部41插入插接槽310中时,阴型连接件30受压而过度向下滑落。若阴型连接件30过度向下滑落,则可能导致阴型连接件30被插接部41挤压而损坏,或者导致一对抵靠端部321无法与抵靠部411抵靠。
147.参考图4至图9,阴型连接件30还包括裙部35,裙部35位于主体部31的上端且从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a起向外延伸。参考图24和图25,安装槽12包括位于其上端的接收段125,接收段125向外凹陷超过第一支撑段123。参考图27至图29,当阴型连接件30装在安装槽12中时,接收段125接收裙部35。
148.根据这种构造,阴型连接件30在高度方向上将会获得更好的支撑,从而能够避免在将插接部41插入插接槽310中时,阴型连接件30受压而过度向下滑落。若阴型连接件30过度向下滑落,则可能导致阴型连接件30被插接部41挤压而损坏,或者导致一对抵靠端部321无法与抵靠部411抵靠。
149.参考图8、图9和图29,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a沿高度方向延伸,裙部35的下表面35a从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a的上端起与高度方向大体垂向外延伸。也就是说,裙部35的下表面35a和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a的相接,且二者的连接处未设有倒角或圆角。参考图24和图25,支撑段123的内侧面123a沿高度方向延伸,接收段125的底面125a从支撑段123的内侧面123a的上端起与高度方向大致垂直地向外延伸。也就是说,接收段125的底面125a和支撑段123的内侧面123a的相接,且二者的连接处未设有倒角或圆角。参考图27至图29,当阴型连接件30装在安装槽12中时,裙部35的下表面35a与接收段125的底面125a相面对,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a的至少部分与支撑段123的内侧面123a相面对。
150.根据这种构造,阴型连接件30在高度方向上将会获得更好的支撑,从而能够避免在将插接部41插入插接槽310中时,阴型连接件30受压而过度向下滑落。若阴型连接件30过度向下滑落,则可能导致阴型连接件30被插接部41挤压而损坏,或者导致一对抵靠端部321
无法与抵靠部411抵靠。
151.参考图8、图9和图29,裙部35和主体部31共同限定引导面36,引导面36从裙部35的上侧面随着向下而向内延伸至主体部31的内侧面,并且引导面36的上边缘比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a更靠外。从图8、图9和图29中可以看出,过引导面36上边缘且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假想限l3比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a更靠外。
152.在将插接部41插入到插接槽310的过程中,难以保证插接部41与插接槽310精确地对准。通过引导面36,即使插接部41和插接槽310并未准确对准,引导面36也能够将向下移动的插接部41引导进插接槽310内。由于引导面36的上边缘比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a更靠外,因此当插接部41压在引导面36之外时,即使使用较大的力也难以将插接部41插入插接槽310。这样一来,在使用者感知到难以将插接部41插入插接槽310中后,会调整二者的位置。若引导面36的上边缘比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a更内,则当插接部41压在引导面36之外时,使用者使用较大的力便能将插接部41插入到插接槽310中。这导致使用者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力来装配二者,这会导致阴型连接件30损坏。
153.参考图7,每个弹性壁32的两个底角323导有圆角。
154.在将插接部41插入到插接槽310中的过程中,一对弹性壁32的两个底角323容易损坏。发明人研究发现,这是由于一对弹性壁32的抵靠端部321在越过头部412时(或者在越多多个台阶部413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该冲击会导致两个底角323损坏。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将两个底角323倒圆角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155.参考图32,在变形例1中,一对侧壁311的间距趋近一对侧壁311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而逐渐增大。例如,一对侧壁311在靠近中部处的间距m1大于更靠近端部处的间距m2和间距m3。
156.阴型连接件30通常为注塑件。这类注塑件在脱模后通常会收缩。若阴型连接件30在脱模后收缩,则会导致一对侧壁311向内凹陷。若一对侧壁311向内凹陷,则一对侧壁311的外侧面将无法得到安装槽12的内侧面的支撑,并且卡合部33容易从卡合槽121a中脱离,从而导致阴型连接件30容易从安装槽中12脱出。另外,若一对侧壁311向内凹陷,则在将插接部41插入到插接槽310的过程中,一对侧壁311容易被插接部41向下挤压而损坏。
157.参考图32,在变形例1中,裙部35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351,352的尺寸不同,端部351的直径大于端部352的直径。
158.裙部35的这种构造提供了视觉上的差异,使得使用者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插接部41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哪个。
159.参考图33,在变形例2中,安装槽12还包括位于卡合段121下方的延伸段127,延伸段127具有避让面127a,避让面127a构造为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
160.某些情况下,在安装槽12的底部,侧壁311和安装槽12的内侧面之间会进入杂物。杂物可能会导致侧壁311下端向内形变。当插接部41位于第二位置时,向内形变的侧壁311下端可能会与抵靠部411相抵,进而导致插接部41无法从插接槽310中拔出。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根据的延伸段127提供了接收杂物的空间,从而有效地避免杂物导致侧壁311下端向内形变,进而避免上述不期望的情况的发生。
161.应当理解,本公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根据”是“至少部分地根据”。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一对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
例”表示“一对另外的实施例”。
162.应当理解,虽然术语“第一”或“第二”等可能在本公开中用来描述各种元素(如第一物品和第二物品),但这些元素不被这些术语所设有,这些术语只是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
163.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阴型连接件,构造为固定于第一物品且装配至固定于第二物品的阳型连接装置以将所述第一物品连接至所述第二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型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相间隔的一对侧壁以在二者之间限定供所述阳型连接件的插接部插入的插接槽,所述插接部向下依次包括抵靠部和头部;以及一对弹性壁,分别从所述一对侧壁起随着向下而向内延伸以分别形成伸入到所述插接槽中的一对抵靠端部;所述一对弹性壁构造为被向下插入的所述头部挤压时能够向外弹性形变,使得所述一对抵靠端部允许所述头部从其间通过并能够在所述头部通过后抵靠所述抵靠部以阻止所述头部被向上拔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壁随着向下而向内延伸并具有呈向外凸出的弧状的横截面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壁的曲率随着向下而增加。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壁的厚度随着向下而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型连接件还包括多个卡合部,所述多个卡合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和/或所述一对弹性壁的外侧面向外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卡合部的上侧面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部包括一对第一卡合部,所述一对第一卡合部分别从所述一对弹性壁的外侧面向外延伸,每个抵靠端部的端面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合部还包括一对第二卡合部,所述一对第二卡合部分别从所述一对侧壁的外侧面向外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卡合部和位于所述阴型连接件在宽度方向上的同一侧的第二卡合部在高度方向上大致平齐且在长度方向上间隔,所述第一卡合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端部在长度方向上随着远离所述第二卡合部而逐渐向内延伸,所述第二卡合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端部在长度方向上随着远离所述第一卡合部而逐渐向内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型连接件还包括一对端壁,所述一对端壁分别位于所述一对侧壁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每个端壁均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延伸,所述多个卡合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卡合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卡合部分别从至少一个端壁的外侧面向外延伸。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端壁包括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卡合部为一个第三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从所述第一端壁的外侧面向外凸出,所述第二端壁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凸条部,所述多个凸条部的外侧面共同限定圆柱面。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构造为允许所述插接部沿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阴型连接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使得当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一对抵靠端部与所述抵靠部相抵靠,并且当所述插接部位于所
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一对抵靠部与所述抵靠部不抵靠,以允许所述插接部被向上从所述插接槽中拔出。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侧壁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对凸筋,所述一对凸筋沿高度方向延伸且彼此正对。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型连接件的上表面包括沿长度方向布置且彼此相接的第一表面部分和第二表面部分,所述第一表面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部分构造为具有能够辨别二者的不同的粗糙度、色彩、纹理或图案。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型连接件还包括裙部,所述裙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处且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起向外延伸。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沿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裙部的下表面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的上端起与高度方向大体垂直地向外延伸。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和所述主体部共同限定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从所述裙部的上侧面起随着向下而向内延伸至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并且所述引导面的上边缘比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更靠外。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尺寸不同。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侧壁的间距趋近所述一对侧壁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而逐渐增大。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壁的两个底角导有圆角。21.一种阳型连接件,构造为装配至固定于第一物品的根据权利要求1的阴型连接件,以将固定于所述阳型连接件的第二物品连接至所述第一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型连接件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向下依次包括抵靠部和头部,其中向下插入所述阴型连接件的插接槽的所述头部能够挤压所述阴型连接件的一对弹性壁而使所述一对弹性壁向外弹性形变,使得所述一对弹性壁的一对抵靠端部允许所述头部从其间通过并能够在所述头部通过后抵靠所述抵靠部以阻止所述头部被向上拔出。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阳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包括一对抵靠面,所述一对抵靠面分别位于所述抵靠部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每个抵靠面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阳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向下包括宽度依次增加的多个台阶部,每个台阶部设有所述一对抵靠面。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阳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接部在宽度方向上的每侧,沿着向下的方向,所述多个台阶部的多个抵靠面与垂直于高度方向的参考平面的夹角依次减小。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阳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还包括撑开部,所述撑开部位于所述插接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并与所述抵靠部和所述头部的整体相接;所述插接槽构造为允许所述插接部沿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阴型连接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使得当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一对抵靠端部与所述抵靠部相抵靠,并使得当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一对抵靠部与所述抵靠部不抵靠以允
许所述插接部向上从所述插接槽中拔出;所述撑开部构造为当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撑开所述一对抵靠端。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阳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抵靠部上侧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狭槽,所述一对狭槽分别设于所述支撑部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且彼此正对。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阳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设有两对狭槽,两对狭槽在长度方向上间隔,一对狭槽到在长度方向上到所述支撑部较近的一端的距离与另一对狭槽在长度方向上到所述支撑部较近的一端的距离相等。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阳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抵靠部上侧的贴合部,所述贴合部的宽度随着向下而减小。29.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的阴型连接件,构造为固定于第一物品;以及阳型连接件,构造为固定于第二物品且包括适于插入阴型连接件的插接槽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向下依次包括抵靠部和头部,其中所述阴型连接件的一对弹性壁构造为被向下插入的所述头部挤压时能够向外弹性形变,使得所述一对弹性壁的一对抵靠端部允许所述头部从其间通过并能够在所述头部通过后抵靠在所述抵靠部上以阻止所述头部向上退出。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一对侧壁的间距的50%。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抵靠部上方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宽度大于或大体等于所述阴型连接件的主体部的一对侧壁的内侧面的间距。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构造为允许所述插接部沿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阴型连接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使得当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一对抵靠端部与所述抵靠部相抵靠,并使得当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一对抵靠部与所述抵靠部不抵靠,以允许所述插接部向上从所述插接槽中拔出;所述一对侧壁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对凸筋,所述一对凸筋沿高度方向延伸且彼此正对,所述插接部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对狭槽,所述一对狭槽沿高度方向延伸且在彼此正对,使得当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一对凸筋分别被所述一对狭槽接收,其中每个狭槽的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对应的凸筋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品设有从其上表面向下延伸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卡合段,所述卡合段设有向外凹陷的卡合槽;所述阴型连接件包括一对第一卡合部,所述一对第一卡合部分别从所述一对弹性壁的外侧面向外延伸以适于被所述卡合槽接收以阻止所述阴型连接件被向上从所述安装槽中拔出;所述抵靠部包括一对抵靠面,所述一对抵靠面分别位于所述抵靠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一对抵靠面构造为分别与所述一对弹性壁的抵靠端部的端面对应,且每个抵靠端部的端面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以适于与具有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的抵靠面相抵靠;在横向剖切图视中,每个抵靠面到对应的第一卡合部的外端的连线与所述抵靠面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70度到100度。
34.一种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设有从其上表面向下凹陷与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构造为供根据权利要求5的阴型连接件插入以将所述阴型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物品,所述安装槽包括卡合段,所述卡合段设有向外凹陷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槽构造为接收所述阴型连接件的多个卡合部,以阻止所述阴型连接件被向上从所述安装槽中拔出。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段具有卡合面和渐缩面,所述卡合面随着向下而逐渐向外延伸,所述渐缩面从所述卡合面的下端起随着向下而逐渐向内延伸以形成所述卡合槽。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还包括:第一支撑段,位于所述卡合段的下方;以及第二支撑段,位于所述卡合段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宽度。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段和所述第一支撑段之间设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高度方向大致垂地向外延伸。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还包括位于所述卡合段下方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内侧面包括避让面,所述避让面随着向下而向外延伸。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还包括位于其上端的接收段,其中所述接收段向外凹陷超过所述第一支撑段,以接收所述阴型连接件的裙部。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内侧面沿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接收段的底面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内侧面的上端起与高度方向大致垂直地向外延伸。41.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面构造为部分圆柱面,所述部分圆柱面从所述物品的上表面向下延伸至所述卡合段,所述部分圆柱面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卡合槽的宽度,并且所述卡合槽沿周向从所述部分圆柱面的一边缘起延伸至所述部分圆柱面的另一边缘。42.一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包括:第一物品,具有从其上表面向下凹陷的第一安装槽;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阴型连接件,所述阴型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以固定于所述物品。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型连接件包括一对第一卡合部,所述一对第一卡合部分别从所述阴型连接件的一对弹性壁的外侧面向外延伸,每个第一卡合部的上侧面向下而逐渐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卡合段,所述卡合段具有卡合面和渐缩面;所述卡合面随着向下而逐渐向外延伸,所述渐缩面从所述卡合面的下端起随着向下而逐渐向内延伸,以形成接收所述一对第一卡合部的向外凹陷的卡合槽;每个第一卡合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卡合面相面对,且每个第一卡合部的上表面与参考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卡合面与所述参考平面的夹角,其中所述参考平面与高度方向垂直。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高度方向大致垂地向外延伸,所述阴型连接件的主体部的一部分的下端由所述支撑面支撑。45.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还包括阳型连接件,所述阳型
连接件包括插接部,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支撑段,所述插接部的头部插入所述支撑段中,并且所述头部的宽度与所述支撑段的宽度大致相同。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还包括第二物品,所述阳型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物品。

技术总结
提供一种阴型连接件、阳型连接件、连接装置、物品和物品组件。阴型连接件构造为装配至阳型连接装置以将第一物品连接至第二物品。阴型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相间隔的一对侧壁以在二者之间限定供阳型连接件的插接部插入的插接槽,插接部向下依次包括抵靠部和头部;以及一对弹性壁,分别从一对侧壁起随着向下而向内延伸以分别形成伸入到插接槽中的一对抵靠端部;一对弹性壁构造为被向下插入的头部挤压时能够向外弹性形变,使得一对抵靠端部允许头部从其间通过并能够在头部通过后抵靠抵靠部以阻止头部被向上拔出。本公开提供的实现方式有利于提高连接装置的阳型连接件的使用寿命。接件的使用寿命。接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宋川 李偶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致欧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