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3
阅读:86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站台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高铁事业迅猛发展,应用在城市轨道方面的站台门系统技术也日益成熟,然而在列车融合混跑的趋势下,现有站台门由于净开度小,无法满足高铁不同车型、不同编组、多车型混跑、列车门位置不确定等要求。
3.对此,专利文献cn215485465u公开了一种“垂直升降站台门的驱动系统”,其通过设置门体挂板、平衡配重、差速机构、同步带轮组件和驱动组件,并使平衡配重与门体挂板分别对应并悬挂在差速机构的两侧,同步带轮组件与差速机构的链条形成环形封闭,确保门体挂板的同步性;最后门体挂板通过差速机构带动另一个门体挂板同步且不等速运动;该垂直升降站台门的驱动系统,一方面通过设置垂直升降门体,另一方面通过差速机构带动两个门体挂板作同步且不等速运动,有效扩大了站台门的开度,即扩大了站台门水平方向的开启程度,使得站台门可应对多车型停靠情况。
4.具体而言,该方案的差速机构是通过在传动轴的两边分别安装齿数不同的第一差动链轮和第二差动链轮,使得分别与第一差动链轮和第二差动链轮连接的上下门体同步且不同速运动,但该方案受传动轴的结构限制,无法实现多级传动;此外,该方案门体挂板和门体配重的一端通过链条连接,使得该链条受力大,易发生损坏,导致驱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差,且使用寿命短。
5.因此,为更好的满足列车混跑的需求,有必要研发一种可多级传动且性能稳定的大开度站台门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多级传动且性能稳定的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
7.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包括:
8.门体,具有至少两块门板,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
9.机柜,设置于门体两侧,与门体可移动连接;
10.变速机构,设置于机柜内与门板连接,包括至少三组变速组件,且至少两组变速组件分别与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连接,该三组变速组件为第一变速组件、第二变速组件和第三变速组件,其中,第一变速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组件和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链轮组件,第二变速组件包括第二滑块组件和设置于其上的第二链轮组件,第三变速组件包括第三滑块组件,其中,第一滑块组件与第二链轮组件连接,第一链轮组件与第二滑块组件连接,第二链轮组件与第三滑块组件连接,以使三组变速组件依次相连接,形成多级传动,且在关门状态下,三组变速组件呈竖向阶梯状排列;并且,第一变速组件、第二变速组件和第三变速组件之间存在运动速度差,使得任意一组变速组件运动时,另外两组变速组件同步且不等速运
动;
11.驱动机构,与变速组件连接,用以驱动变速组件沿机柜长度方向作往复运动,以使与变速机构连接的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沿机柜长度方向同步且不等速的移动。
12.在上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中,第一滑块组件、第二滑块组件和第三滑块组件均包括设置于机柜上的滑轨,以及与滑轨可移动连接的滑动块,且滑动块上设置有滑块座,其中,第一链轮组件与第二滑块组件上的滑块座连接,第二链轮组件分别与第一滑块组件上的滑块座和第三滑块组件上的滑块座连接,以使三组变速组件形成连接,使得任意一组变速组件运动时,可带动另外两组变速组件运动,形成多级传动。
13.在上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中,第一链轮组件和第二链轮组件均包括链轮和套设于链轮外并与链轮啮合连接的链条,且链条上设置有连接块,其中,第一链轮组件上的连接块与第二滑块组件上的滑块座连接,第二链轮组件上的连接块与第三滑块组件上的滑块座连接,以使三组变速组件形成连接,实现三组变速组件的联动。
14.在上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中,第一滑块组件的滑动块与第一链轮组件的链条之间存在运动速度差,第二滑块组件的滑动块与第二链轮组件的链条之间存在运动速度差,使得三组变速组件中依次相连接的滑动块的绝对运动速度呈倍数关系,进而实现三组变速组件的变速运动。
15.在上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中,第一滑块组件与驱动机构连接,且第一链轮组件的链条上设置有与机柜固定连接的固定座,以使第一滑块组件的滑动块沿机柜长度方向移动时,第一链轮组件的链条在固定座的作用力下与第一链轮组件的链轮啮合并呈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并带动第二链轮组件的链条与第二链轮组件的链轮啮合并呈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
16.在上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中,第一滑块组件的滑动块靠近驱动机构方向设置有连接板,该连接板与驱动机构固定连接。
17.在上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中,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和与动力源输出端连接的丝杆组件,其中,丝杆组件包括丝杆,和与丝杆可旋转连接的移动块,且移动块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用以驱动第一滑块组件沿机柜的长度方向作往复运动。
18.在上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中,机柜内还设置有配重组件,配重组件包括配重块和连接组件,其中,配重块通过连接组件与连接有门板的变速组件连接,且配重块的重量与门体相适应。
19.在上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中,门体还包括设置于门板与变速组件之间的门体挂板,该门体挂板一面与变速组件连接,另一面与门板可拆卸连接。
20.在上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中,两个机柜之间还设置有横梁,横梁上安装有监测组件,且至少一个机柜内设置有系统控制组件,系统控制组件分别与监测组件和驱动机构电连接。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22.1、通过在变速机构中设置至少三组变速组件,并通过滑块组件和链轮组件使三组变速组件依次相连接,形成多级传动,且该传动方式为逐级传动,可使门体的开合更加平稳、可靠;又由于每组变速组件均可单独连接门板,且该变速组件可继续增加为四组或五组等等,使得本发明可满足多级门板联动;并且通过将三组变速组件设置为横向依次连接,使
得变速机构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可有效节省机柜的内部空间;
23.2、通过使相连接的第一变速组件、第二变速组件和第三变速组件之间存在运动速度差,使得任意一组变速组件运动时,另外两组变速组件同步且不等速运动,进而带动与变速机构连接的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沿机柜长度方向同步且不等速的移动;一方面实现不同行程的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的同步开合;另一方面通过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的纵向开合,有效扩大了站台门水平方向的开度,解决了站台门与列车门对齐的问题,使得站台门可应对多车型停靠情况;
24.3、通过设置与滑动块连接的配重组件,并使配重块的重量与门体相适应,使得滑动块通过较小的力即可带动门体移动,由于配重组件与第一链轮组件和第二链轮组件的变速运动相独立,一方面使得配重组件不会对第一链轮组件和第二链轮组件的变速造成影响,保障了站台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相比链条,滑动块的受力面积更大,可提高滑动块和配重组件连接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的关门状态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的开门状态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的局部爆炸图。
28.图4为本发明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4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3另一视角局部爆炸图。
31.图7为本发明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的变速运动原理图。
32.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00、门体;110、门板;111、第一门板;112、第二门板;120、门体挂板;200、机柜;210、隔板;300、变速组件;310、第一变速组件;311、第一滑块组件;312、第一链轮组件;320、第二变速组件;321、第二滑块组件;322、第二链轮组件;330、第三变速组件;331、第三滑块组件;340、滑轨;350、滑动块;351、滑块座;352、连接板;360、链轮;370、链条;371、连接块;372、固定座;400、驱动机构;410、动力源;420、丝杆组件;421、丝杆;422、移动块;500、配重组件;510、配重块;520、连接组件;521、钢轮;522、钢丝绳;600、横梁;700、监测组件;800、系统控制组件;90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4.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5.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包括门体100、机柜200、变速组件300、驱动机构400、横梁600、监测组件700、系统控制组件800。
36.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包括门体100,该门体100具有至少两块门板110,包括第一门板111和第二门板112;机柜200,设置于门体100两
侧,与门体100可移动连接;变速机构,设置于机柜200内与门板110连接,包括至少三组变速组件300,且至少两组变速组件300分别与第一门板111和第二门板112连接,该三组变速组件300为第一变速组件310、第二变速组件320和第三变速组件330,其中,第一变速组件310包括第一滑块组件311和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链轮组件312,第二变速组件320包括第二滑块组件321和设置于其上的第二链轮组件322,第三变速组件330包括第三滑块组件331,其中,第一滑块组件311与第二链轮组件322连接,第一链轮组件312与第二滑块组件321连接,第二链轮组件322与第三滑块组件331连接,以使三组变速组件300依次相连接,形成多级传动,且在关门状态下,三组变速组件300呈竖向阶梯状排列;并且,第一变速组件310、第二变速组件320和第三变速组件330之间存在运动速度差,使得任意一组变速组件300运动时,另外两组变速组件300同步且不等速运动,用以实现多级门板110的联动;
37.驱动机构400,与变速组件300连接,用以驱动变速组件300沿机柜200长度方向作往复运动,以使与变速机构连接的第一门板111和第二门板112沿机柜200长度方向同步且不等速的移动;一方面实现不同行程的第一门板111和第二门板112的同步开合;另一方面通过第一门板111和第二门板112的纵向开合,有效扩大了站台门水平方向的开度,解决了站台门与列车门对齐的问题,使得站台门可应对多车型停靠情况。
38.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门体100包括设置于门板110和变速组件300之间的门体挂板120,该门体挂板120至少设置有两组,可根据需要增加,其中,门体挂板120一面与变速组件300连接,另一面与门板110可拆卸连接,使得门板110的安装和维护更便捷。
39.在本实施例中,门板110通过门体挂板120与变速组件300连接,并与机柜200形成可移动连接,其包括朝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门板111和第二门板112;当站台门开启时,第一门板111和第二门板112沿机柜200的长度方向朝远离地面一侧移动,并形成水平叠放状,以使站台门实现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最大开度,当站台门闭合时,第一门板111和第二门板112沿机柜200的长度方向朝靠近地面一侧移动,并形成竖直叠放状,以构成站台门的防护屏障,保障乘客的安全。
40.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柜200设置有两组,呈左右对称布置,并朝竖直方向延伸,其中,两组变速机构、驱动机构400以及配重组件500分别内置于两组机柜200中,且门体100介于两个机柜200之间,通过变速机构与两个机柜200形成可移动连接。
41.为更好实现变速机构、驱动机构400、配重组件500以及系统控制组件800的布置,机柜200内还设置有隔板210,其中,隔板210朝向门板110的一侧与变速机构连接,另一侧与驱动机构400、配重组件500以及系统控制组件800连接。
42.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机柜200之间还设置有横梁600,其中,横梁600上安装有监测组件700,该监测组件700包括与系统控制组件800电连接的雷达、蜂鸣器以及指示灯,该雷达用以对两个机柜200之间的空间进行扫描探测,判断该空间内是否有乘客或异物,并将判断结果反馈至系统控制组件800,以便系统控制组件800根据相应的判断结果进行相应的逻辑处理;此外,系统控制组件800还会根据门体100的运行状态向蜂鸣器和指示灯发出指令,该蜂鸣器和指示灯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警告、提示,进一步提高站台门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43.如图1、图3、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变速机构设置有两组,分别安装于两个机柜200内,每组变速机构具有至少三组横向排列的变速组件300,且至少有两组变速组件
300设置有与门板110可拆卸连接的门体挂板120,通过变速组件300的传动,实现多级门板110的联动;需要说明的是,该变速组件300可根据需要增加至四组、五组等等,以满足不同的多级门板110联动需求。
44.如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三组变速组件3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变速组件310、第二变速组件320和第三变速组件330,其中,第一变速组件310包括竖直设置并沿机柜20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块组件311和设置于第一滑块组件311朝向门板110方向的外表面的第一链轮组件312,第二变速组件320包括竖直设置并沿机柜20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块组件321和设置于第二滑块组件321朝向门板110方向的外表面的第二链轮组件322,第三变速组件330包括竖直设置并沿机柜20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滑块组件331,其中,第一滑块组件311与第二链轮组件322连接,第一链轮组件312与第二滑块组件321连接,第二链轮组件322与第三滑块组件331连接,以使三组变速组件300依次相连接,形成多级传动,且第二变速组件320和第三变速组件330上均设置有门体挂板120,可实现双门板110的联动。
45.由于该三组变速组件300为依次连接,使得变速机构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可有效节省机柜200的内部空间,同时为满足多个门板110的联动需求,该三组变速组件300均可分别连接有门体挂板120,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可实现三块门板110的联动。
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组件311、第二滑块组件321和第三滑块组件331均包括设置于隔板210上并沿机柜200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340,以及与滑轨340可移动连接的滑动块350,且滑动块350上设置有滑块座351,其中,第一链轮组件312与第二滑块组件321上的滑块座351连接,第二链轮组件322分别与第一滑块组件311上的滑块座351和第三滑块组件331上的滑块座351连接,以使三组变速组件300形成连接,使得任意一组变速组件300运动时,可带动另外两组变速组件300运动,形成多级传动,且该传动方式为逐级传动,可使门体100的开合更加平稳、可靠。
47.为满足各组滑动块350不同行程要求的同时节约机柜200内部空间以及制造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各滑轨340长度不等;此外,为保证门体100开启时的纵向空间,各滑轨340的顶端水平平齐,使得各滑动块350滑至顶端时高度一致,进而使得门体100开启时各门板110可形成水平叠放状,有效扩大了门体100开启时的纵向空间,便于乘客进出。
4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块组件321、第三滑块组件331的滑动块350朝向门板110一侧与门体挂板120连接,另一侧与配重组件500连接,使得滑动块350通过较小的力即可带动门体100移动,且配重组件500与第一链轮组件312和第二链轮组件322的变速运动相独立;一方面使得配重组件500不会对第一链轮组件312和第二链轮组件322的变速造成影响,保障了站台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相比链条370,滑动块350的受力面积更大,可提高滑动块350和配重组件500连接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49.为避免滑动块350超出滑轨340的有效行程,在本实施例中,滑轨340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900,其中,靠近驱动机构400的滑轨340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900,远离驱动机构400的滑轨340至少有一端设置有限位块900,用以保障滑动块350运动的可靠性。
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组件311的滑动块350靠近驱动机构400方向设置有连接板352,该连接板352与驱动机构400固定连接,以使驱动机构400可驱动变速组件300带动门板110运动。
51.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链轮组件312和第二链轮组件322均包括链轮360
和套设于链轮360外并与链轮360啮合连接的链条370,且链条370上设置有连接块371,其中,第一链轮组件312上的连接块371与第二滑块组件321上的滑块座351连接,第二链轮组件322上的连接块371与第三滑块组件331上的滑块座351连接,以使三组变速组件300形成连接,实现三组变速组件300的联动,进而实现多级门板110的联动。
52.其中,链轮360成对设置于第一链轮组件312和第二链轮组件322的滑动块350上,且两个链轮360竖直对齐并具有间隙,该链条370环绕于两个链轮360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型,使得链条370可进行周向旋转。
5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组件311的滑动块350与第一链轮组件312的链条370之间存在运动速度差,第二滑块组件321的滑动块350与第二链轮组件322的链条370之间存在运动速度差,使得三组变速组件300中依次相连接的滑动块350的绝对运动速度呈倍数关系,进而实现三组变速组件300的变速运动。
54.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滑块组件311的滑动块350的绝对运动速度1v时,第一链轮组件312的链条370相对于第一滑块组件311的滑动块350相对运动速度为1v,相对于地面的绝对运动速度为2v;使得通过滑块座351与第一链轮组件312的链条370连接的第二滑块组件321的滑动块350的绝对速度为2v,通过连接块371与第一滑块组件311的滑块座351连接的第二链轮组件322的链条370的相对运动速度为1v,由于第二滑块组件321的滑动块350的整体速度为2v,所以第二链轮组件322的链条370相对于地面的绝对速度为3v,使得通过滑块座351与第二链轮组件322的链条370连接的第三滑块组件331的滑动块350的绝对速度为3v;需要说明的是,该倍数关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本实施例仅为优选倍数。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组件311与驱动机构400连接,且第一链轮组件312的链条370上设置有与机柜200固定连接的固定座372,且该固定座372与隔板210固定连接,以使第一滑块组件311的滑动块350沿机柜200长度方向移动时,第一链轮组件312的链条370在固定座372的作用力下与第一链轮组件312的链轮360啮合并呈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并带动第二链轮组件322的链条370与第二链轮组件322的链轮360啮合并呈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
56.其中,当门体100为开启状态时,与驱动机构400连接的第一滑块组件311的滑动块350沿机柜200长度方向朝远离地面一侧移动,第一链轮组件312的链条370逆时针旋转,带动依次连接的第二滑块组件321和第三滑块组件331沿机柜200长度方向朝远离地面一侧同步且不等速运动,使得连接于不同滑动块350上的多个门板110同步且不等速的沿机柜200长度方向朝远离地面一侧移动,实现门体100的开启;当门体100为闭合状态时,第一滑块组件311的滑动块350沿机柜200长度方向朝靠近地面一侧移动,第一链轮组件312的链条370顺时针旋转,带动依次连接的第二滑块组件321和第三滑块组件331沿机柜200长度方向朝靠近地面一侧同步且不等速运动,使得连接于不同滑动块350上的多个门板110同步且不等速的沿机柜200长度方向朝靠近地面一侧移动,实现门体100的闭合。
57.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00包括动力源410,和与动力源410输出端连接的丝杆组件420,其中,丝杆组件420包括丝杆421,和与丝杆421可旋转连接的移动块422,且该移动块422与连接板352固定连接,当丝杆421旋转时,移动块422沿丝杆42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驱动变速组件300沿机柜200长度方向作往复运动,实现门体100的开合;优选地,该动力源410为电机。
58.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配重组件500两组分别位于两个机柜200中,其包
括配重块510和连接组件520,其中,配重块510设置于隔板210背离变速机构的一面,且该配重块510通过连接组件520与连接有门板110的滑动块350连接,该配重块510的重量与门体100重量相适应,使得滑动块350仅通过较小的驱动力即可带动门板110上下移动。
59.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每组配重组件500包括至少两个配重块510和连接组件520,其中,连接组件520包括钢轮521以及套设与钢轮521上的钢丝绳522,且钢丝绳522的一端与两个配重块510分别连接,另一端与两组连接有门板110的滑动块350分别连接。
60.为实现站台门系统的智能控制,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机柜200内设置有系统控制组件800,该系统控制组件800分别与监测组件700和驱动机构400电连接,包括相互形成电连接的电气箱和dcu,其中,dcu用于接收外界信号系统发出的指令,并向驱动机构400和监测组件700发出指令,使站台门系统执行开、关门指令。
61.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传动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的链条传动,还可以是皮带传动等方式。
6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3.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6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100),具有至少两块门板(110),包括第一门板(111)和第二门板(112);机柜(200),设置于门体(100)两侧,与门体(100)可移动连接;变速机构,设置于机柜(200)内与门板(110)连接,包括至少三组变速组件(300),且至少两组变速组件(300)分别与第一门板(111)和第二门板(112)连接,该三组变速组件(300)为第一变速组件(310)、第二变速组件(320)和第三变速组件(330),其中,第一变速组件(310)包括第一滑块组件(311)和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链轮组件(312),第二变速组件(320)包括第二滑块组件(321)和设置于其上的第二链轮组件(322),第三变速组件(330)包括第三滑块组件(331),其中,第一滑块组件(311)与第二链轮组件(322)连接,第一链轮组件(312)与第二滑块组件(321)连接,第二链轮组件(322)与第三滑块组件(331)连接,以使三组变速组件(300)依次相连接,形成多级传动,且在关门状态下,三组变速组件(300)呈竖向阶梯状排列;并且,第一变速组件(310)、第二变速组件(320)和第三变速组件(330)之间存在运动速度差,使得任意一组变速组件(300)运动时,另外两组变速组件(300)同步且不等速运动;驱动机构(400),与变速组件(300)连接,用以驱动变速组件(300)沿机柜(200)长度方向作往复运动,以使与变速机构连接的第一门板(111)和第二门板(112)沿机柜(200)长度方向同步且不等速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块组件(311)、第二滑块组件(321)和第三滑块组件(331)均包括设置于机柜(200)上的滑轨(340),以及与滑轨(340)可移动连接的滑动块(350),且滑动块(350)上设置有滑块座(351),其中,第一链轮组件(312)与第二滑块组件(321)上的滑块座(351)连接,第二链轮组件(322)分别与第一滑块组件(311)上的滑块座(351)和第三滑块组件(331)上的滑块座(351)连接,以使三组变速组件(300)形成连接,使得任意一组变速组件(300)运动时,可带动另外两组变速组件(300)运动,形成多级传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链轮组件(312)和第二链轮组件(322)均包括链轮(360)和套设于链轮(360)外并与链轮(360)啮合连接的链条(370),且链条(370)上设置有连接块(371),其中,第一链轮组件(312)上的连接块(371)与第二滑块组件(321)上的滑块座(351)连接,第二链轮组件(322)上的连接块(371)与第三滑块组件(331)上的滑块座(351)连接,以使三组变速组件(300)形成连接,实现三组变速组件(300)的联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块组件(311)的滑动块(350)与第一链轮组件(312)的链条(370)之间存在运动速度差,第二滑块组件(321)的滑动块(350)与第二链轮组件(322)的链条(370)之间存在运动速度差,使得三组变速组件(300)中依次相连接的滑动块(350)的绝对运动速度呈倍数关系,进而实现三组变速组件(300)的变速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块组件(311)与驱动机构(400)连接,且第一链轮组件(312)的链条(370)上设置有与机柜(200)固定连接的固定座(372),以使第一滑块组件(311)的滑动块(350)沿机柜(200)长度方向移动时,第一链轮组件(312)的链条(370)在固定座(372)的作用力下与第一链轮组件(312)的链轮(360)啮合并呈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并带动第二链轮组件(322)的链条(370)与第二链
轮组件(322)的链轮(360)啮合并呈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块组件(311)的滑动块(350)靠近驱动机构(400)方向设置有连接板(352),该连接板(352)与驱动机构(400)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400)包括动力源(410),和与动力源(410)输出端连接的丝杆组件(420),其中,丝杆组件(420)包括丝杆(421),和与丝杆(421)可旋转连接的移动块(422),且移动块(422)与连接板(352)固定连接,用以驱动第一滑块组件(311)沿机柜(200)的长度方向作往复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机柜(200)内还设置有配重组件(500),配重组件(500)包括配重块(510)和连接组件(520),其中,配重块(510)通过连接组件(520)与连接有门板(110)的变速组件(300)连接,且配重块(510)的重量与门体(100)相适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门体(100)还包括设置于门板(110)与变速组件(300)之间的门体挂板(120),该门体挂板(120)一面与变速组件(300)连接,另一面与门板(110)可拆卸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机柜(200)之间还设置有横梁(600),横梁(600)上安装有监测组件(700),且至少一个机柜(200)内设置有系统控制组件(800),系统控制组件(800)分别与监测组件(700)和驱动机构(400)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站台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包括门体,具有至少两块门板,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机柜,设置于门体两侧;变速机构,包括至少三组变速组件,且至少两组变速组件分别与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连接,该三组变速组件为依次连接的第一变速组件、第二变速组件和第三变速组件,以形成多级传动,且第一变速组件、第二变速组件和第三变速组件之间存在运动速度差,使得任意一组变速组件运动时,另外两组变速组件同步且不等速运动;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变速组件带动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沿机柜的长度方向同步且不等速的移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垂直升降的站台门系统,可实现多级传动且性能稳定。可实现多级传动且性能稳定。可实现多级传动且性能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吕阳 郑华雄 董嗣耀 熊景风 苏会强 王飞 江虹 林立营 陈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中车时代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3/9/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