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以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3
阅读:7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换电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如何为能量不足的汽车提供快速有效地能量补给成为车主和各大厂商非常关注的问题。以电动汽车为例,当前主流的电能补给方案之一是电池更换方案。在电池更换方案中,在电动汽车底部进行换电是一种主流的换电方式,其一般在专门的充换电站内完成。具体而言,充换电站内配置有充换电架、换电平台、以及在二者之间运载满电/亏电电池的换电机器人。换电过程中,首先换电平台对停放于其上的待换电车辆进行初定位和举升调平,然后换电机器人通过在充换电架和换电平台之间往复行驶的方式,完成为停于换电平台上的电动汽车更换动力电池的动作。
3.但是现有技术的换电站在换电过程中,全部换电工序需要在换电站内进行操作,这导致换电时常加上停车时常通常需要五到十分钟的时间,一旦换电出现拥挤现象,用户需要排队等候多时;
4.并且现有技术中,换电站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辅助停车,一是为了防止换电站出现被车辆撞损的意外情况,二是为了防止车辆没有停放至指定位置或车轮没归正,例如专利号为cn110001599b的换电站,虽然采用了v形辊筒组的结构,但是一旦出现车辆前轮未归正的情况,就容易造成车辆位置调整的不准确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以及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以及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包括换电站,所述换电站外侧至少包括两个预装位;以及
8.预装车,所述预装车与所述预装位一一对应配置,所述预装车顶部可停放车辆,所述预装车均被构造为于对应的所述预装位和所述换电站之间往复移动;
9.两个第一定位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均配置于所述预装车上,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辊筒组件、调整组件和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可驱动所述辊筒组件和所述调整组件举升至预设高度或下降复位至所述预装车内,所述辊筒组件包括若干第一辊筒和若干第二辊筒,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调整组件被构造为定位前轮宽度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二辊筒被构造为可定位前轮长度方向的位置,当所述升降平台被举升至预设高度时,所述第一辊筒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辊筒的高度,当所述升降平台低于所述预设高度时,所述第一辊筒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辊筒的高度;
10.所述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配置于所述预装车上,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被构造为定位后轮轮宽度方向的位置;
11.所述拆卸机构,所述拆卸机构配置于所述预装车上,所述拆卸机构被构造为可拆卸车辆的动力电池。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筒组件设置有两个,以形成v型辊筒组,所述辊筒组件包括若干辊筒架,若干所述第二辊筒依次设置于所述辊筒架内,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辊筒架依次交替设置。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液压组件,所述液压组件包括第一油箱、若干第一液压缸和第一管路系统,若干所述第一液压缸均设置于所述辊筒架下侧,若干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第一油箱均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系统连接,当所述升降平台被举升至预设高度时,若干所述第一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回流至所述第一油箱内,以使所述辊筒架下降,当所述升降平台低于所述预设高度时,若干所述第一油箱内的液压油输送至所述第一液压缸内,以使所述辊筒架上升。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组件包括按压件和复位件,所述按压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油箱内,所述按压件位于所述第一油箱内部的一端被构造为可调节所述第一油箱的容积,所述复位件被构造为驱动所述按压件复位,所述预装车设置有抵接位,当所述辊筒组件移动至预设高度时,所述按压件与所述抵接位抵接,所述第一油箱容积增大,若干所述第一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回流至所述第一油箱内。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整组件设置有两组,且与所述辊筒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调整组件包括伸缩推杆、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位于所述辊筒组件的两侧,且所述滑块受驱动沿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交替设置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伸缩推杆的长度可随两个滑块之间的间距而伸长或缩短,所述伸缩推杆被构造为受驱动与前轮侧部贴合且带动前轮沿所述第一辊筒移动。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油箱、第一液压泵和第二管路系统,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系统分别与所述升降平台和所述调整组件连接。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开关件,所述开关件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系统与所述调整组件连接部分的开启和闭合,当所述辊筒组件举升至预设高度时,所述开关件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升降平台低于所述预设高度时,所述开关件处于闭合状态。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拆卸机构包括动力部、若干定位件与若干拆卸件,所述动力部被构造为驱动所述若干所述定位件和若干所述拆卸件伸出所述预装车或回收至所述预装车内,若干所述定位件被构造为可将所述拆卸件对准动力电池拆卸处,所述拆卸件被构造将车辆上的动力电池拆卸,当所述拆卸件伸出所述预装车时,所述拆卸件与所述预装车之间形成有通道。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以及拍摄模块、图像分析模块、驾驶提醒模块、车辆调整模块;控制模块;
20.所述拍摄模块,实时获取所述预装车上的图像信息,当检测到所述图像信息中含有车辆时,实时生成含有图像的分析信息;
21.所述图像分析模块,获取所述分析信息,若车辆所有前轮分别停放至两个第一定位机构位置时,生成第一提醒信息,若车辆任意前轮未停放至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位置时,生成第二提醒信息;
22.所述驾驶提醒模块,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提醒信息,则向车辆发送停车指令,若接收到所述第二提醒信息,则向车辆发送挪车指令;
23.车辆调整模块,当获取到所述停车指令时,车辆调整模块启动,驱动所述升降平台带动所述辊筒组件开始举升,以使车辆完成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定位,当定位完成时,生成换电指令;
24.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换电指令时,所述控制模块开始获取所述换电站的状态,当所述换电站处于空置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预装车移动至所述换电站内,当换电完成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预装车移动至对应的所述预装位。
2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模块,当检测到所述分析信息时,所述预装车与车辆通过连接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连接模块实时向车辆传输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位置处的图像和所述挪车指令。
2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端配置有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等待指令和带有超车方向的所述超车指令。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电站配置了若干个预装位和预装车,不需要工作人员把车辆开至换电站内进行换电,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将车辆预先停至预装车上,可以在其他车辆换电时,先将车辆停放好,提高了换电站的换电效率,同时将停放车辆的步骤移至换电站外侧,可以防止倒车过程中发生碰撞,因此可以不配置工作人员来帮忙倒车。而预装车配置了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可以预先对停放的车辆再次精准定位,同时第一定位机构内的v型辊筒相较于现有技术的v型辊筒,可以进行升降,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在停车的过程中,后轮和前轮不会先行陷在v型辊筒内,这样客户停车可以更为流畅,同时在第一定位机构中辊筒组件上升时,不会造成车辆在高度方向的移动,保证车身平稳,方便后续拆卸机构对动力电池的对准与拆卸,而本发明中设置了拆卸机构,在进入换电站之前,通过预装车先行将动力电池拆卸下来,进一步提高换电效率。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发明图1中预装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发明图2中升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发明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5是本发明升降座的部分剖视图;
33.图6是本发明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本发明图2中抵接位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是本发明拆卸机构示意图;
36.图9是本发明系统模块示意图。
37.附图标记:1、换电站;11、预装位;13、斜板;14、轨道;2、预装车;22、第二定位机构;24、斜面;25、挡板;26、抵接位;27、开槽;3、第一定位机构;31、辊筒组件;311、第一辊筒;
312、第二辊筒;313、辊筒架;32、调整组件;321、伸缩推杆;322、滑块;323、滑槽;324、开关件;325、阀芯;326、弹簧;327、多级伸缩杆;33、升降平台;34、液压组件;341、第一油箱;342、第一液压缸;343、第一管路系统;3431、第一管道;3432、第二管道;344、按压件;345、复位件;35、升降座;351、容纳腔;36、驱动组件;361、第二油箱;362、第一液压泵;363、第二管路系统;364、连接管道;365、软管;366、第三管道;367、第四管道;368、第五管道;4、拆卸机构;41、框架;42、定位件;43、拆卸件;44、动力部;45、升降台;901、拍摄模块;902、驾驶提醒模块;903、车辆调整模块;904、连接模块;905、图像分析模块;906、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39.如附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以及系统,包括换电站1,换电站1外侧至少包括两个预装位11;以及
40.预装车2,预装车2与预装位11一一对应配置,预装车2顶部可停放车辆,预装车2均被构造为于对应的预装位11和换电站1之间往复移动;
41.两个第一定位机构3,两个第一定位机构3均配置于预装车2上,第一定位机构3包括辊筒组件31、调整组件32和升降平台33和升降座35,辊筒组件31、调整组件32设置在升降座35上,升降平台33可驱动升降座35带动辊筒组件31和调整组件32举升至预设高度或下降复位至预装车2内,在车辆为移动至预装车2上时,辊筒组件31、调整组件32和升降平台33均是位于预装车2内部,这样方便车辆驶至预装车2顶部,辊筒组件31包括若干第一辊筒311和若干第二辊筒312,第一辊筒311和调整组件32被构造为定位前轮宽度方向的位置,第二辊筒312被构造为可定位前轮长度方向的位置,因为定位了前轮长度方向的位置,车辆整体的位置也大概确定了,在通过定位前轮和后轮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车辆整体的定位就完成了,当升降平台33被举升至预设高度时,第一辊筒311的高度高于第二辊筒312的高度,当升降平台33低于预设高度时,第一辊筒311的高度低于第二辊筒312的高度,在升降平台33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此时车辆前轮是先于第二辊筒312接触的,这样车辆前轮就可以沿着第二辊筒312滑动,因为前轮与第二辊筒312之间是滚动摩擦,所以车辆可以很轻易地完成前后移动,从而完成车辆长度方向的定位,在升降平台33运动至顶部时,意味着已经完成车辆长度方向的移动,此时第一辊筒311高于第二辊筒312,方便后续调整组件32前轮做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42.第二定位机构22,第二定位机构22配置于预装车2上,第二定位机构22被构造为定位后轮轮宽度方向的位置;
43.拆卸机构4,拆卸机构4配置于预装车2上,拆卸机构4被构造为可拆卸车辆的动力电池。
44.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电站1配置了若干个预装位11和预装车2,不需要工作人员把车辆开至换电站1内进行换电,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将车辆预先停至预装车2上,可以在其他车辆换电时,先将车辆停放好,提高了换电站1的换电效率,同时将停放车辆
的步骤移至换电站1外侧,可以防止倒车过程中发生碰撞,因此可以不配置工作人员来帮忙倒车。而预装车2配置了第一定位机构3和第二定位机构22可以预先对停放的车辆再次精准定位,同时第一定位机构3内的v型辊筒相较于现有技术的v型辊筒,可以进行升降,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在停车的过程中,后轮和前轮不会先行陷在v型辊筒内,这样客户停车可以更为流畅,同时在第一定位机构3中辊筒组件31上升时,不会造成车辆在高度方向的移动,保证车身平稳,方便后续拆卸机构4对动力电池的对准与拆卸,而本发明中设置了拆卸机构4,在进入换电站1之前,通过预装车2先行将动力电池拆卸下来,进一步提高换电效率。
4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换电站1的两侧均设置有倾斜的斜板13,预装车2可以通过倾斜的斜板13进出换电站1,同时预装位11分布在斜板13的两侧,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换电站1的预装车2准备从换电站1的一侧离开时,换电站1另一侧的预装车2可以从另一侧准备进入换电站1,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换电效率。
4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预装位11与换电站1之间设置有轨道14,预装车2通过轨道14于预装位11与换电站1之间进行位置切换。
47.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装车2的驱动方式包括电驱动,电驱动可以通过内置电池驱动电机带动预装车2移动,也可以与换电站1连接通过电线驱动电机带动预装车2移动。
4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预装车2的一侧或两侧均形成有斜面24,方便车辆的上下。
4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两个第一定位机构3分布在预装车2顶部的一侧,第二定位机构22分布在预装车2顶部的另一侧,拆卸机构4位于第一定位机构3和第二定位机构22之间。
50.在一个实施例中,辊筒组件31设置有两个,以形成v型辊筒组,组成的v型辊组筒无论车辆前轮与任意一个辊筒组件31接触,均能够沿着第二辊筒312移动至指定位置,辊筒组件31包括若干辊筒架313,辊筒架313的设置不仅方便了第二辊筒312的安装,而且方便若干第二辊筒312的升降,若干第二辊筒312依次设置于辊筒架313内,第一辊筒311和辊筒架313依次交替设置,本发明组成的v型辊筒组不仅包含了两个排列方向的第一辊筒311和第二辊筒312,而且赋予第一辊筒311升降的效果,使得车辆在定位的过程中,任意时段只有其中一种辊筒与前轮接触,减少了定位过程中前轮的摩擦阻力。
51.具体的,如附图2所示,辊筒架313顶部开槽设置,若干第二辊筒312沿着开槽方向依次安装,同时第二辊筒312的轴向和第二辊筒312依次安装的方向相互垂直。
52.具体的,第一辊筒311的直径远大于辊筒架313的宽度,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辊筒架313降低后,车辆前轮不会陷入第一辊筒311之间的缝隙。
53.具体的,辊筒架313滑动与升降座3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并且贴合,这样可以限制辊筒架313的升降方向。
54.具体的,预设高度根据辊筒组件31所需升高的高度来决定。
5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第一定位机构3还包括液压组件34,液压组件34包括第一油箱341、若干第一液压缸342和第一管路系统343,若干第一液压缸342均设置于辊筒架313下侧,若干第一液压缸342与第一油箱341均通过第一管路系统343连接,当升降平台33被举升至预设高度时,若干第一液压缸342内的液压油回流至第一油箱341内,以使辊筒架313下降,当升降平台33低于预设高度时,若干第一油箱341内的液压油输送至第一液
压缸342内,以使辊筒架313上升。
56.本发明设置了一套液压组件34,不需要设置额外的驱动设备(液压泵等),即可完成对第一辊筒311和第二辊筒312相互位置的切换,并且,完成切换时间刚好是升降平台33运动到最顶端时,此时辊筒组件31也运行至最顶端,此时完成了对车辆长度方向的定位,从而方便对车辆的宽度方向进行定位。
57.具体的,如附图6所示,第一油箱341内置在升降座35内,第一油箱341安装在两个辊筒组件31之间的位置,这样设置下,第一油箱341至各个第一液压缸342的距离基本相同,保证若干辊筒架313能够同步升降。
58.具体的,第一液压缸342内部均没有安装泵体,均是通过第一油箱341来驱动。
59.具体的,如附图5所示,第一管路系统343包括第一管道3431和第二管道3432,第一管道3431设置于第一油箱341的两侧,且分别与第一油箱341内部接通,第一管道3431的另一端分别伸入对应的辊筒组件31内,第二管道3432分别将一个辊筒组件31内的所有第一液压缸342串联,并与第一管道3431的另一端连接。
60.具体的,第一管路系统343的管道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油箱341的左右两侧,以使控制两个辊筒组件31的升降。
6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液压组件34包括按压件344和复位件345,按压件344滑动安装于第一油箱341内,按压件344位于第一油箱341内部的一端被构造为可调节第一油箱341的容积,按压件344另一端是伸出第一油箱341的,用于与抵接位26抵接,复位件345被构造为驱动按压件344复位,即在辊筒组件3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按压件344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预装车2设置有抵接位26,抵接位26的设置要有足够的刚性,可以承受按压件344的挤压力,如附图2和附图7所示,抵接位26为预装车2整体的一部分,当辊筒组件31移动至预设高度时,按压件344与抵接位26抵接,第一油箱341容积增大,若干第一液压缸342内的液压油回流至第一油箱341内。
62.具体的,如附图3所示,按压件344的两端尺寸大于按压件344中间部分的尺寸,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增大与抵接位26的接触面积,减少抵接位26的单位压强,同时将中间部分的尺寸较小,从而与第一油箱341内壁产生一定间距,使其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液压油。
63.具体的,如附图3和附图5所示,第一油箱341的垂直截面为为“凸”字型,上半部分的内径小于下半部分的内径,而按压件344位于第一油箱341内的一端形状与第一油箱341下半部分横截面形状相同,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第一油箱341给予按压件344一个运动行程,防止按压件344脱离第一油箱341。
64.具体的,复位件345的弹性足够支撑起每个前轮以及对应车辆的重量,这样在辊筒架313上升的过程中,车辆不会将第二辊筒312压至第一辊筒311的下侧,当然第二辊筒312小幅度的下降是可以容许的。
65.进一步的,复位件345包括但不限于弹簧326、气压杆、液压杆等。
6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调整组件32设置有两组,且与辊筒组件31一一对应设置,调整组件32包括伸缩推杆321、两个滑块322,两个滑块322分别位于辊筒组件31的两侧,即辊筒组件31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滑块322受驱动沿第一辊筒311和第二辊筒312交替设置的延伸方向滑动,两个滑块322的滑动都是单独的互不影响,伸缩推杆321的长度可随两个滑块322之间的间距而伸长或缩短,伸缩推杆321被构造为受驱动与前轮侧部贴
合且带动前轮沿第一辊筒311移动。
67.本发明设置了调整组件32,其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调整组件32,本发明中的调整组件32采用了伸缩推杆321结构,伸缩推杆321可以随着两个滑块322之间的间距调整其长度,在前轮出现未摆正的情况,可以自适应前轮的形状,从而与前轮紧密贴合,使得在调整前轮的过程中,充分与前轮接触。
68.具体的,如附图5所示,伸缩推杆321只要能够形成接触面即可,可以采用附图中的三段式,也可以采用两段式的伸缩推杆321。
69.具体的,如附图4所示,升降座35顶部开设有对应的滑槽323,滑块322滑动安装在滑槽323中,滑槽323中还可以设置用于和滑块322滑动的滑杆,滑杆的长度方向与滑槽323的长度方向相同。
70.具体的,滑块322顶部设置有轴承,伸缩推杆321的两端一侧均有一部分伸出,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滑块322顶部。
71.进一步的,滑块322的形状随滑槽323和\或滑杆的形状适配设置,但是滑块322的顶部要伸出滑槽323顶部的槽口,这样设置的意义是,让伸缩推杆321与第一辊筒311或第二辊筒312之间形成间距,防止两者出现行程上的干涉。
72.具体的,如附图4所示,滑槽323设置有多级伸缩杆327,多级伸缩杆327的伸长端与滑块322连接,且伸长方向与滑块322的滑动方向相同,能够多级伸缩杆327可以为多节设置,多级伸缩杆327可以是内置液压泵的,驱动伸缩推杆321伸长或缩短,液压杆也可以是不设置驱动动力源,通过驱动组件36来驱动。
73.进一步的,多级伸缩杆327的伸长端是密封的,固定端是具有开口的,滑块322与多级伸缩杆327开口处是连通的,且开口处还与第五管道368连通,液压油通过第五管道368进入到多级伸缩杆327内,多级伸缩杆327内的液压油增多后伸长,带动滑块322沿滑槽323滑动。
74.具体的,滑槽323内置有电缸,电缸的螺纹部分与滑块322螺纹连接,用于驱动滑块322沿滑槽323移动。
7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6所示,驱动组件3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油箱361、第一液压泵362和第二管路系统363,驱动组件36通过第二管路系统363分别与升降平台33和调整组件32连接。
76.本发明设置了一套驱动组件36,驱动组件36不仅能够实现对升降平台33的升降,还能够实现对调整组件32的驱动,在这套驱动组件36运行的过程中,在升降平台33升高至预设高度时,调整组件32才会受驱动,使得调整组件32和升降平台33运行逻辑更为清楚,不会出现因为电控、控制软件等出错而导致调整组件32和升降平台33的运行混乱的问题。
77.具体的,整个驱动组件36均设置在预装车2内部,并不外露。
78.具体的,驱动组件36的第二油箱361,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若设置一个则两侧的第一定位机构3共用一个第二油箱361,若设置两个则第一定位机构3与第二油箱361一一对应设置。
79.具体的,第一液压泵362设置有两个,其安装方式根据第二油箱361的数量来决定,若第二油箱361为一个,则两个液压泵均安装在第二油箱361上,若第二油箱361为两个,则一一对应安装即可。
8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6所示,第二管路系统363在与液压泵连通后,分为两段子管道,其中一个子管道为连接管道364,另一个子管道为软管365(软管365的胶皮内部缠绕有金属丝,从而提高软管365的韧性与强度),其中软管365向上延伸进入到升降座35内连接第四管道367,第四管道367与液压腔连接,液压腔还连接有第五管道368,第五管道368用于与升降座35上的各个多级伸缩杆327的末端连通,用于驱动其伸长或缩短,连接管道364用于与升降平台33的动力端连接(升降平台33通常是液压驱动的,本发明的升降平台33不额外设置液压油,通过第一液压泵362驱动其液压缸伸长或缩短,升降平台33的其他部件为现有技术再此不做过多赘述),并且每个子管道均设置有可开关的电磁阀,在该实施例下不需要使用到开关件324。
81.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管道364与升降平台33之间设置由电磁阀,电磁阀用于打开或关闭连接管道364,在升降平台33运动至顶部时,关闭电磁阀,这样设置的好处时,防止在液压油回流至第二油箱361时,升降平台33的下降先于调整组件32的复位,当调整组件32复位后即可打开电磁阀,通过第一液压泵362带动升降平台33复位。
8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路系统363与液压油泵连通后,其余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只是不需要使用到电磁阀,通过下述开关件324来控制与多级伸缩杆327连接部分的第五管道368的开合。
8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5所示,调整组件32还包括开关件324,开关件324控制第二管路系统363与调整组件32连接部分的开启和闭合,当辊筒组件31举升至预设高度时,开关件324处于开启状态,当升降平台33低于预设高度时,开关件324处于闭合状态。
84.具体的,如附图5所示,开关件324包括阀芯325、弹簧326和液压腔,液压腔位于第一油箱341的下侧,阀芯325滑动安装在液压腔内,且部分伸入第一油箱341内,在按压件344向下移动至底端时,可以带动阀芯325向下移动,使得第四管道367和第五管道368通过液压强连通,在按压件344复位后,弹簧326带动阀芯325复位,将第四管道367与第五管道368关闭。
85.本发明通过开关件324的设置,不需要额外的电控系统来控制各个子管道的开启或关闭,而是通过按压件344的状态来确定,自动调整开关件324的状态,使得整套系统的运行逻辑更为简单。
8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第一定位机构3还包括挡板25,挡板25设置有两块且设置于抵接位26处,且滑动安装在抵接位26处的两侧,挡板25可以遮挡调第一辊筒311和第二辊筒312对准上方空间的开口,可以全遮挡也可以是半遮挡,只要保证停车的过程中,车轮不会陷入容纳调整组件32的空间即可。
87.具体的,挡板25可以回缩至抵接位26,在升降座35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挡板25也缓慢回缩至抵接位26处,从而使得升降座35在伸出容纳调整组件32的空间时,该空间的开口是逐步增大的,挡板25也能承担一定的支撑力。
88.进一步的,挡板25的驱动方式可以为电缸、液压缸等,可以在其抵接位26内部设置一个空间用于容纳电缸和挡板25,当然也可以将油箱与抵接位26内部的空间连接一根管道和泵,来驱动挡板25的伸出或回缩复位。
8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机构22可以与第一定位机构3采用液压驱动,也可以采用cn110001599b中的模式,其中本发明中的第二定位机构22也采用i型辊筒。
9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8所示,拆卸机构4包括动力部44、若干定位件42与若干拆卸件43,动力部44被构造为驱动若干定位件42和若干拆卸件43伸出预装车2或回收至预装车2内,若干定位件42被构造为可将拆卸件43对准动力电池拆卸处,拆卸件43被构造将车辆上的动力电池拆卸,当拆卸件43伸出预装车2时,拆卸件43与预装车2之间形成有通道。
91.具体的,拆卸件43可设置成cn110001599b中的模式,通过电机带动批头转动,从而将车辆上用于固定螺栓的地方拆卸下来。
92.具体的,定位件42为顶部直径较小的轴,可以插入动力电池的定位处。
93.具体的,拆卸机构4位于第一定位机构3和第二定位机构22的中间处,在车辆挺好后,可以直接对准车辆的动力电池处。
94.具体的,动力部44包括但不限于气压缸、液压缸、电缸等。
95.具体的,动力部44可采用如附图6所示的升降台45,通过液压缸驱动升降台45升降。
96.具体的,拆卸机构4包括框架41,动力部44可驱动框架41升降,框架41的两端高于中间部分,拆卸件43、定位件42能均设置在框架41的两端,在动力部44驱动框架41向上移动时,框架41的两端能够伸出预装车2。
97.进一步的,当框架41两端伸出预装车2后,框架41两端之间的预装车2处形成供agv小车进出的通道。
98.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电站1内部与现有的换电站1内部的设置方式一样,均有举升机构和用于换电的agv小车,其中agv小车相较于现有的换电agv小车,不承担电池的动力拆卸与安装,只需要把动力电池运输至拆卸机构4处。
99.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装车2顶部开设有两个开槽27,开槽27用于框架41的两端伸出预装车2,开槽27处也可设置挡板25,挡板25的驱动方式与上述一致。
10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9所示,包括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1,以及拍摄模块901、图像分析模块905、驾驶提醒模块902、车辆调整模块903;控制模块906;
101.拍摄模块901,实时获取预装车2上的图像信息,当检测到图像信息中含有车辆时,实时生成含有图像的分析信息;
102.图像分析模块905,获取分析信息,若车辆所有前轮分别停放至两个第一定位机构3位置时,生成第一提醒信息,若车辆任意前轮未停放至第一定位机构3位置时,生成第二提醒信息;
103.驾驶提醒模块902,若接收到第一提醒信息,则向车辆发送停车指令,若接收到第二提醒信息,则向车辆发送挪车指令;
104.车辆调整模块903,当获取到停车指令时,车辆调整模块903启动,驱动升降平台33带动辊筒组件31开始举升,以使车辆完成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定位,当定位完成时,生成换电指令;
105.控制模块906,获取换电指令时,控制模块906开始获取换电站1的状态,当换电站1处于空置状态时,控制模块906控制预装车2移动至换电站1内,当换电完成时,控制模块906控制预装车2移动至对应的预装位11。
106.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模块904,当检测到分析信息时,预装车2与车辆通过连接模块904通信连接,连接模块904实时向车辆传输第一定位机构3位置处的图像和挪车
指令。
107.通过设置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系统,可以控制预装车2的整体的运行和辅助驾驶人员对车辆的停放,同时也能够配合换电站1进行换电操作,当然如何将动力电池从换电站1取出和将亏电的动力电池放入换电站1进行充电的系统算法仍然使用的是现有技术,本发明对这些步骤不做出改进。
108.工作原理:当车辆开上预装车2时,将车辆后轮放置第二定位机构22,将车辆前轮放置第一定位机构3,然后驱动第一定位机构3和\或第二定位机构22上的挡板25缓慢回缩至抵接位26内(第二定位机构22上的挡板25可以回缩至中间或其两侧的预装车2内均可),在此期间内,第一液压泵362也将第二油箱361内的液压油抽出,驱动升降平台33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开关件324时将其对应的子管道关闭的,同时,在此过程中,第二辊筒312先于车前轮接触,受到“v”型辊筒的形状的限制,车辆的前轮受到导向,从而让车辆前轮在车辆长度方向移动至指定位置,升降座35由部分到整体伸出的过程与挡板25打开的过程中是同步的,在车辆前轮停放不标准的情况下,也不会调入到挡板25下侧的空间中,当升降座35运动至顶部的过程中,按压件344与抵接位26开始接触,按压件344向下移动,复位件345也被压缩,从而使得第一油箱341的容积增大,第一液压缸342中的液压油沿着第二管道3432流入第一管道3431再回流至第一油箱341内,此时辊筒架313下降,第一辊筒311高于第二辊筒312且第一辊筒311与前轮接触,再按压件344压缩至极限位置时,将下侧的开关件324向下移动,弹簧326被压缩,使得第四管道367与第五管道368相通,此时的升降平台33受到抵接位26的限制也无法继续向上移动,关闭电磁阀,然后第二油箱361内液压油通过第一液压泵362依次流经软管365、第四管道367、开关件324、第五管道368、多级伸缩杆327内,从而带动多级伸缩杆327伸长,从而带动滑块322沿滑槽323滑动,通过伸缩推杆321与前轮侧部抵接后,带动前轮沿第一辊筒311滚动方向移动,从而配合第二定位机构22中的辊筒,完成对车辆宽度方向的定位,接着打开拆卸机构4上的挡板25,通过升降台45带动框架41向上移动,使得框架41两端伸出预装车2上方,通过定位件42对动力电池定位,通过拆卸件43对动力电池拆卸;等到换电站1内出现空位时,控制预装车2沿着轨道14进入到换电站1内,控制agv小车移动至拆卸完成动力电池底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换电站1的举升机将车辆抬起,例如采用专利号为cn216300845u的抬升装置,在车辆抬起后,框架41也可以先上升一定高度,使得框架41的两端多伸出一定距离,保证agv小车可以顺利进入到框架41之间的通道内)然后驱动框架41下降,使得动力电池落在agv小车上,然后通过agv小车将亏电的动力电池送入换电站1内,选取满电的动力电池移动至车辆下方,再次动力部44驱动框架41向上移动,使得定位件42与agv小车上的满电动力电池进行定位接触,然后继续带动动力电池向上移动,使得动力电池脱离agv小车,通过拆卸件43将动力电池安装至车辆上,接着agv小车复位,预装车2将车辆运送处换电站1即可。
109.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包括换电站(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1)外侧至少包括两个预装位(11);以及预装车(2),所述预装车(2)与所述预装位(11)一一对应配置,所述预装车(2)顶部可停放车辆,所述预装车(2)均被构造为于对应的所述预装位(11)和所述换电站(1)之间往复移动;两个第一定位机构(3),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机构(3)均配置于所述预装车(2)上,所述第一定位机构(3)包括辊筒组件(31)、调整组件(32)和升降平台(33),所述升降平台(33)可驱动所述辊筒组件(31)和所述调整组件(32)举升至预设高度或下降复位至所述预装车(2)内,所述辊筒组件(31)包括若干第一辊筒(311)和若干第二辊筒(312),所述第一辊筒(311)和所述调整组件(32)被构造为定位前轮宽度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二辊筒(312)被构造为可定位前轮长度方向的位置,当所述升降平台(33)被举升至预设高度时,所述第一辊筒(31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辊筒(312)的高度,当所述升降平台(33)低于所述预设高度时,所述第一辊筒(311)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辊筒(312)的高度;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2),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2)配置于所述预装车(2)上,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2)被构造为定位后轮轮宽度方向的位置;所述拆卸机构(4),所述拆卸机构(4)配置于所述预装车(2)上,所述拆卸机构(4)被构造为可拆卸车辆的动力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组件(31)设置有两个,以形成v型辊筒组,所述辊筒组件(31)包括若干辊筒架(313),若干所述第二辊筒(312)依次设置于所述辊筒架(313)内,所述第一辊筒(311)和所述辊筒架(313)依次交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3)还包括液压组件(34),所述液压组件(34)包括第一油箱(341)、若干第一液压缸(342)和第一管路系统(343),若干所述第一液压缸(342)均设置于所述辊筒架(313)下侧,若干所述第一液压缸(342)与所述第一油箱(341)均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系统(343)连接,当所述升降平台(33)被举升至预设高度时,若干所述第一液压缸(342)内的液压油回流至所述第一油箱(341)内,以使所述辊筒架(313)下降,当所述升降平台(33)低于所述预设高度时,若干所述第一油箱(341)内的液压油输送至所述第一液压缸(342)内,以使所述辊筒架(313)上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组件(34)包括按压件(344)和复位件(345),所述按压件(344)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油箱(341)内,所述按压件(344)位于所述第一油箱(341)内部的一端被构造为可调节所述第一油箱(341)的容积,所述复位件(345)被构造为驱动所述按压件(344)复位,所述预装车(2)设置有抵接位(26),当所述辊筒组件(31)移动至预设高度时,所述按压件(344)与所述抵接位(26)抵接,所述第一油箱(341)容积增大,若干所述第一液压缸(342)内的液压油回流至所述第一油箱(34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32)设置有两组,且与所述辊筒组件(3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调整组件(32)包括伸缩推杆(321)、两个滑块(322),两个所述滑块(322)分别位于所述辊筒组件(31)的两侧,且所述滑块(322)受驱动沿所述第一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辊筒(312)交替设置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伸缩推
杆(321)的长度可随两个滑块(322)之间的间距而伸长或缩短,所述伸缩推杆(321)被构造为受驱动与前轮侧部贴合且带动前轮沿所述第一辊筒(311)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36),所述驱动组件(3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油箱(361)、第一液压泵(362)和第二管路系统(363),所述驱动组件(36)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系统(363)分别与所述升降平台(33)和所述调整组件(32)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32)还包括开关件(324),所述开关件(324)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系统(363)与所述调整组件(32)连接部分的开启和闭合,当所述辊筒组件(31)举升至预设高度时,所述开关件(324)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升降平台(33)低于所述预设高度时,所述开关件(324)处于闭合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机构(4)包括动力部(44)、若干定位件(42)与若干拆卸件(43),所述动力部(44)被构造为驱动所述若干所述定位件(42)和若干所述拆卸件(43)伸出所述预装车(2)或回收至所述预装车(2)内,若干所述定位件(42)被构造为可将所述拆卸件(43)对准动力电池拆卸处,所述拆卸件(43)被构造将车辆上的动力电池拆卸,当所述拆卸件(43)伸出所述预装车(2)时,所述拆卸件(43)与所述预装车(2)之间形成有通道。9.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以及拍摄模块(901)、图像分析模块(905)、驾驶提醒模块(902)、车辆调整模块(903);控制模块(906);所述拍摄模块(901),实时获取所述预装车(2)上的图像信息,当检测到所述图像信息中含有车辆时,实时生成含有图像的分析信息;所述图像分析模块(905),获取所述分析信息,若车辆所有前轮分别停放至两个第一定位机构(3)位置时,生成第一提醒信息,若车辆任意前轮未停放至所述第一定位机构(3)位置时,生成第二提醒信息;所述驾驶提醒模块(902),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提醒信息,则向车辆发送停车指令,若接收到所述第二提醒信息,则向车辆发送挪车指令;车辆调整模块(903),当获取到所述停车指令时,车辆调整模块(903)启动,驱动所述升降平台(33)带动所述辊筒组件(31)开始举升,以使车辆完成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定位,当定位完成时,生成换电指令;所述控制模块(906),获取所述换电指令时,所述控制模块(906)开始获取所述换电站(1)的状态,当所述换电站(1)处于空置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906)控制所述预装车(2)移动至所述换电站(1)内,当换电完成时,所述控制模块(906)控制所述预装车(2)移动至对应的所述预装位(11)。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模块(904),当检测到所述分析信息时,所述预装车(2)与车辆通过连接模块(904)通信连接,所述连接模块(904)实时向车辆传输所述第一定位机构(3)位置处的图像和所述挪车指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换电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换电站以及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换电站,换电站外侧至少包括两个预装位;以及预装车,预装车均被构造为于对应的预装位和换电站之间往复移动;两个第一定位机构,两个第一定位机构均配置于预装车上,第一定位机构包括辊筒组件、调整组件和升降平台,辊筒组件包括若干第一辊筒和若干第二辊筒,第一辊筒和调整组件被构造为定位前轮宽度方向的位置,第二辊筒被构造为可定位前轮长度方向的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电站配置了若干个预装位和预装车,不需要工作人员把车辆开至换电站内进行换电,同时第一定位机构内的V型辊筒可以进行升降,在停车的过程中,前后轮不会陷在V型辊筒内。型辊筒内。型辊筒内。
技术研发人员:夏哲伟 冯心旺 张海生 夏国柱 夏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光明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3/9/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