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机装置、圆纬机及其调机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13
阅读:60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针织机领域,尤指涉及一种适用于圆纬机且能利用数据进行高效调机作业的调机装置、及具备该调机装置的圆纬机及其相关的调机方法。
背景技术:
2.习用的圆纬机在整机出厂时,装机师傅只需将对应数量的上、下山角座(又名三角块、山角块或菱角块)安装到位,并肉眼观察位于针门位置的上、下山角座是否处于大致居中的位置即可,同时在内鼎与中仁座之间设置一个用于调整中仁座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偏转的对位调整装置(该对位调整装置为现有技术,可参看cn115305630a的说明),以实现对应路数的上山角座与下山角座的周向位置的调整,同时在对位调整装置的内鼎连接块的外侧壁顶抵一机械式百分表;织造厂在接收机器进行生产作业时,需要根据织造布匹的类型、编织工艺及花色,由有经验的调机师傅调整上山角座与下山角座(主要是位于针门路数的上山角与下山角)的周向的相对位置,才能进行作业,但每次调整后,百分表的数值会发生改变,因此当相同圆纬机需要织造另外一种花色,需依赖有经验的调机师傅重新进行调机,一旦调机师傅工作状态欠缺或者出现人才流动,会严重影响织造厂的调机进度,同时由于现在服装的流行趋势变化非常快,布匹的花色、布料类型经常出现变动,但专业、有经验的调机师傅的薪资都非常高,即便是大型的织造厂,也无法配备足够数量的有经验的调机师傅,但机器需一台一台调试,织造厂无法短时间内对厂区内数量众多的圆纬机完成调机作业,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市场需求的变化。
3.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圆纬机且能利用数据进行高效调机作业的调机装置。
5.本发明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调机装置的圆纬机。
6.本发明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圆纬机进行高效调机的方法。
7.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调机装置,它包括操作面板、第一测量表、第二测量表及存储单元;所述操作面板具有输入单元及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测量表及第二测量表均为数字测量表,其至少具备数据显示及初始化,所述第一测量表的探测端抵接于中仁座的顶部端面,用于测量上针筒与下针筒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测量表的探测端抵接于对位调整装置的内鼎连接块的外侧壁,用于测量第一上山角座相对于第一下山角座沿周向偏移角度转化所得出的对应第二测量表的探测端直杆段的直线位移偏移量;所述存储单元具备在断电情况下能有效保存数据;通过操作面板的输入单元将所织造布匹类型、第一测量表及第二测量表所得到的数据输入并保存至存储单元,同时操作面板的输入单元可以调取存储在存储单元内的数据,并在显示单元中显示。
8.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具备上述调机装置的圆纬机。
9.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本发明揭示了适用上述圆纬机进行调机方法:s1、调整中仁座的高度,继而改变上针筒与下针筒之间的间距,直至上针筒与下针筒之间的间距到达预设基准距离,将其作为上针筒的初始高度,并将第一测量表的数值初始化归零;调整中仁座的周向偏移角度,使位于针门位置的第一上山角座上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与第一下山角座上的第二纵向中轴线x2之间夹角到达预设基准角度,并将第二测量表数据初始化归零;s2、调机师傅根据欲织造布匹类型a1、a2
……
an,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布匹类型a1、a2
……
an的定义至少包括所述布匹对应的面料材质、编织工艺及厚度;调节中仁座至对应高度,使上针筒相对于初始高度产生高度差并被第一测量表对应显示为b1、b2
……
bn的第一有效数据, 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上针筒相对于初始高度产生高度差可被定义为上针筒相对于下针筒之间的间距;通过改变中仁座的的周向偏移角度,继而使第一上山角座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同步产生相对于其处于预设基准角度时的周向偏移角度α1、α2
……
αn,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第一上山角座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同步产生相对于其处于预设基准角度时的周向偏移角度可被定义为第一上山角座相对于第一下山角座的周向偏移角度,所述周向偏移角度α1、α2
……
αn被对应转换成沿第二测量表探测端的直杆段的直线位移偏移量并被第二测量表监测对应显示为c1、c2
……
cn的第二有效数据,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即每所述布匹类型an对应特定上针筒与下针筒之间间距的第一有效数据bn及特定的第一上山角座相对于第一下山角座沿周向偏移角度转化所得出的对应第二测量表的探测端直杆段的直线位移偏移量的第二有效数据cn;s3、操作人员通过操作面板的输入单元将织造布匹类型a1、a2
……
an对应的第一测量表所监测的第一有效数据b1、b2
……
bn及第二测量表所监测的第二有效数据c1、c2
……
cn录入存储至存储单元;s4、当圆纬机需要织造不同的布匹时,操作人员先通过操作面板的输入单元输入该布匹类型名称,确认该布匹an是否有存储在存储单元,如有,则调取该布匹an所对应的第一有效数据bn及第二有效数据cn,通过调整中仁座的高度及周向偏移角度,使第一测量表及第二测量表所显示的数值分别与操纵面板的显示单元对应的第一有效数据bn及第二有效数据cn相匹配,完成圆纬机的调机作业;如无,则重复s2及s3的步骤,将新的布匹类型a(n+1) 所对应新的第一有效数据b(n+1)及第二有效数据c(n+1)录入存储至存储单元。
10.进一步,所述上针筒与下针筒之间的间距被定义为上针筒的针槽的底部端面至下针筒的顶部端面之间的直线间距,其预设基准距离为零;所述第一上山角座上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与第一下山角座上的第二纵向中轴线x2之间夹角的预设基准角度为零。
11.采用上述结构的圆纬机,由于配置的第一测量表及第二测量表为数字测量表,其具有数据初始化归零的功能,通过炮管调节螺母调整上针筒的高度,使之与下针筒达到预设的基准距离,然后将第一测量表初始化归零,通过对位调整装置调整第一上山角座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与第二下山角座的第二纵向中轴线x2之间的夹角,使之达到预设基准角度,同样将第二测量表初始化归零,未来当该圆纬机在织造不同类型的布匹,如每个织造布匹由于材质和/或厚度和/或编织工艺的不同,对应的上针筒与下针筒之间的距离,及第一上山角座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与第二下山角座的第二纵向中轴线x2之间的夹角都有其特定的数值,所述第一上山角座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与第二下山角座的第二纵向中轴线x2之
间的夹角的变化通过测量第二测量表的探测端直杆段的直线位移偏移量来间接获得,这些都可以通过第一测量表及第二测量表进行显示,并记录在存储单元内,后续如果该圆纬机织造同样类型的布匹(指已保存至存储单元),普通的调机师傅可以调取对应的数据,然后进行调机,将第一测量表与第二测量表上的数据与存储单元的数据相同,即可完成针对该类型布匹的调机作业,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12.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给出的具体说明更好地解释本发明包括什么以及其可被实施,此外,该说明参考附图,在附图中:图1本发明圆纬机(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调机装置的工作原理图(第一实施例);图3本发明调机装置的工作原理图(第二实施例);图4本发明调机装置的工作原理图(第三实施例);图5本发明的圆纬机用于揭示第一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发明校正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本发明上、下针筒的结构示意图;图8本发明的圆纬机主要用于揭示第二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本发明圆纬机(局部)半剖图;图10本发明中仁座与对位工装的立体分解图;图11本发明的圆纬机主要用于揭示第二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角度)。
实施方式
13.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14.如图1,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带有调机装置的圆纬机,所述调机装置包括操作面板1、第一测量表2、第二测量表3及存储单元4;该操作面板1可以是圆纬机机器本身就进行配置,也可以外联的设备所配置的操作面板1,所述操作面板1具有输入单元11及显示单元12,它还包括所述第一测量表2及第二测量表3均为数字测量表,其至少具备数据显示及初始化,在本实例中,所述第一测量表2及第二测量表3为数字千分表,所述第一测量表2的探测端21抵接于中仁座83的顶部端面,用于测量上针筒81与下针筒82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测量表3的探测端31抵接于对位调整装置的内鼎连接块a1的外侧壁,用于测量第一上山角座88相对于第一下山角座89沿周向偏移角度转化所得出的对应第二测量表3的探测端31直杆段的直线位移偏移量;所述存储单元4具备在断电情况下能有效保存数据;本调机装置对存储单元4的设置提供了3种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为圆纬机自带存储单元,所述的存储单元为内部存储单元4a,通过操作面板1的输入单元11将所织造布匹类型、第一测量表2及第二测量表3所得到的数据输入并保存至内部存储单元4a,同时操作面板1的输入单元11可以调取存储在内部存储单元4a内的数据,并在显示单元12中显示。
15.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为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额外增设数据传输模块5及外部存储单元4b,所述数据传输模块5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将内部存储单元4a的数据向外部
存储单元4b进行数据传输,并可通过操作面板1的输入单元11输入指令调取外部存储单元4b内的数据,并在显示单元12中显示;所述外部存储单元4b具备在断电情况下能有效保存数据。一般情况,外部存储单元4b由于可以接收不同圆纬机的内部存储单元4a所传输的数据,因此所存储的数据量大于内部存储单元4a,当然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程序将外部存储单元4b的数据同步至各个机台的内部存储单元4a,实现多机台的数据备份,避免由于外部存储单元4b的故障,导致数据丢失,需要说明的时这里的外部存储单元4b除了包括传统意义设置在厂区机房内的服务器端的存储单元也包括设置在网络云端的存储单元。
16.如图4,第三实施例为圆纬机不自带存储单元,而是通过额外增设数据传输模块5及外部存储单元4b,所述数据传输模块5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将内部存储单元4a的数据向外部存储单元4b进行数据传输,并可通过操作面板1的输入单元11输入指令调取外部存储单元4b内的数据,并在显示单元12中显示。
17.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能实现圆纬机高效调机的方法:s1、调整中仁座83的高度,继而改变上针筒81与下针筒82之间的间距,直至上针筒81与下针筒82之间的间距到达预设基准距离,将其作为上针筒81的初始高度,并将第一测量表2的数值初始化归零;调整中仁座83的周向偏移角度,使位于针门位置的第一上山角座88上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与第一下山角座89上的第二纵向中轴线x2之间夹角到达预设基准角度,并将第二测量表3数据初始化归零;以下分别给出一个具体用于设定上针筒81与下针筒82之间的间距到达预设基准距离,及第一上山角座88上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与第一下山角座89上的第二纵向中轴线x2之间夹角到达预设基准角度的具体实现手段及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该手段及方法,具体说明如下:关于上针筒81与下针筒82之间的间距到达预设基准距离中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由于下针筒82的高度是固定的,因此可以选择下针筒82的第一指定位置作为参照系,通过炮管调节螺母87将上针筒81的第二指定位置调整至指定的高度,此时上针筒81的第二指定位置与下针筒82的第一指定位置之间的间距即为本发明所定义上针筒81与下针筒82的预设基准距离,同时上针筒81所在的高度被定义为初始高度。本发明对于下针筒82的第一指定位置的选择为其顶部端面的位置,所述上针筒81的第二指定位置为其针槽811底部端面的位置,且将两者之间预设基准距离设定为零,即通过炮管调节螺母87将上针筒81针槽811底部端面的位置调整至与下针筒82顶部端面平齐的位置,以此确定上针筒81的初始高度。
18.为了方便调机师傅能够高效且准确地将上针筒81的底部端面的位置调整至与下针筒82的顶部端面平齐的位置,本发明揭示了其中一种第一定位装置6,其用于调机师傅能够方便且精准地实现上针筒81的底部端面的位置与下针筒82的顶部端面实现平齐,具体为:如图5至图7,所述第一定位装置6包括第一测量表2、校正片61及第三测量表64;所述第一测量表2为数字测量表,其至少具备测量数据显示及初始化,所述第一测量表2的一端被固定支架62固接在内鼎86的外侧壁,其探测部21竖直地抵接于中仁座83的顶部端面,用于测量中仁座83的高度变化量,优选设计采用数字千分表以提高其监测数据的准确度;所述校正片61被过渡配合地置放于上针筒81的其中任一一个针槽811内,且沿其长度方向
至少具有一段向外伸出针槽811的伸出段612,所述第三测量表64被连动地设置在中仁座83上,更具体地,所述中仁座83设置一个可拆/装的固定座63,在固定座63上设置一十字支撑悬臂631,通过该支撑悬臂631固定第三测量表64,使第三测量表64的探测部641始终抵接于校正片61位于针槽811外部区域的顶部,所述校正片61位于针槽811外部区域的顶部可以被设计成位于校正片61伸出段612的顶部,更优选的设计是在校正片61的上部至少具有一段突出部611,所述突出部611高过针槽811的槽深深度,且所述突出部611被设置在抵近上针筒81的针槽811的端部8111,该端部8111位于朝向下针筒82一侧,该突出部611的顶边呈水平,这样设置能够便于第三测量表64能够很灵敏地获知校正片61沿高度方向的变化,从而一旦校正片61伸出段612的底部轻微触碰到下针筒82的顶部,校正片61的突出部611即会轻微的向上翘抵触到第三测量表64的探测部641,从而改变第三测量表64的探测部641的伸缩量,使第三测量表64的指针产生变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三测量表64仅仅用来反馈其刻度盘上的指针是否有变化,不考虑其获知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考虑成本的问题,优选使用机械式的百分表。
19.由于当我们将上针筒81的针槽811的底部端面与下针筒82顶部之间沿高度方向的间距为零作为上、下针筒82基准间距的定义,则校正片61的底部被加工成水平面,其与针槽811的底部平面相贴合,当然,如果将校正片61的底部加工成具有高度差的台阶部(图未示),则上针筒81的针槽811的底部端面与下针筒82顶部之间沿高度方向的间距可以被设置为不为零,而是为一个固定的数值,但上述变化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可以想到的,与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实质相同。
20.通过第一定位装置6实现圆纬机上、下针筒82基准间距的调节方法,在内鼎86与中仁座83之间安装第一测量表2,使第一测量表2的探测部21抵接于中仁座83的顶部端面,在上针筒81的任意一个针槽811内放置校正片61,然后在中仁座83上连动设置第三测量表64,且所述第三测量表64的探测部641始终抵接于校正片61位于针槽811外部区域的顶部,优选抵接于突出部611的顶部,由于下针筒82的高度无法改变,通过炮管调节螺母87调整炮管85,连动带动中仁座83及珠仔盘84离地的高度的变化,使之逐步降低,同时带动上针筒81的针槽811的离地高度的下降,使上针筒81与下针筒82之间的间距逐步缩小,直至校正片61的伸出段612的底部平面与下针筒82的顶部相接触,第三测量表64数值会产生变动,停止炮管调节螺母87的动作,将所述第一测量表2数值归零,然后将校正片61从针槽811内取出,将第三测量表64拆离,需要说明,本实施例给出的附图显示中仁座83与炮管85是一体式设计,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中仁座83与炮管85分体设计的方案,即中仁座83与炮管85通过一个固定机构实现两者的固接(图未示)。
21.关于第一上山角座88上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与第一下山角座89上的第二纵向中轴线x2之间夹角到达预设基准角度,本发明给出了其中一个实施例为将第一纵向中轴线x1与第二纵向中轴线x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零作为其预设基准角度,为了实现调机师傅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对位调整装置将第一上山角座88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调整到预设的位置,如图8至11,本发明揭示了其中一种适用于上、下山角座的周向基准对位的第二定位装置7,它包括第二测量表3、对位工装件71,所述第二测量表3设置在对位调整装置a的内鼎连接块a1的一侧壁外侧,关于对位调整装置a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具体结构可以参看cn115305630a所揭示的技术方案,该专利文献的背景技术揭示了对位调整装置a采用人工
手动的方式进行对位调整,也揭示了可采用控制电机实现非人工手动介入的对位调整;所述第二测量表3为数字测量表而非传统的机械式测量表,其至少具备测量数据显示及初始化,优选采用数字千分表;将位于针门位置的上山角座及下山角座分别定义为第一上山角座88及第一下山角座89,将原本安装在中仁座83周缘部上的第一上山角座88留空,在该位置安装一个对位工装件71,所述对位工装件71包括一固定块711及一测量板712,更具体,所述固定块711为长条形矩形块,其一端为第一连接部7111,另一端为第二连接部7112,所述第一连接部7111用于实现与中仁座83的周缘部固定,其结构与任一上山角座用于实现与对应位置的中仁座83的周缘部进行固定的结构一致,具体为:如图9,在中仁座83的周缘部(台阶部)上凸设一定位凸柱831及斜向螺纹孔832,所述第一连接部7111在朝向定位凸柱831的位置设有一定位槽71111,且该第一连接部7111的设有一斜向端面,在斜向端面上设置一个与斜向螺纹孔832相贯通对接的通孔833,将固定块711的第一连接部7111的定位槽71111插入定位凸柱831,通过一螺栓834依次穿过通孔833并锁固于斜向螺纹孔832,实现将固定块711固定在中仁座83的周缘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7112具有一竖直平面,所述测量板712一体或分体的固设于该竖直平面,为了便于加工制作,所述测量表分体设置在第二连接部7112上,更具体,所述竖直平面上形成一竖向的固定沉槽71121,所述测量板712自上而下由直杆段7121和水平段7122构成,其呈“倒t型”,所述测量板712的直杆段7121插置于该固定沉槽71121内,其宽度与该直杆段7121的宽度相匹配,其厚度大于等于固定沉槽71121槽深的深度,通过增设一锁紧装置713将测量板712的直杆段7121锁固于固定沉槽71121内,所述测量板712的水平段7122设置第一对标点714,该第一对标点714垂直指向第一下山角座89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一下山角座89的顶部端面设定第二对标点715;需要说明,所述固定块711的纵向中轴线及测量板712的纵向中轴线分别与第一上山角座88的纵向中轴线基本平齐,所述第一对标点714设置在测量板712的纵向中轴线上;所述第二对标点715设置在第一下山角座89的纵向中轴线上。
22.通过第二定位装置7实现圆纬机上、下山角座周向基准对位的调节方法,在对位调整装置a的内鼎连接块a1的外侧壁安装第二测量表3;除第一上山角座88以外,将其余的上山角座及下山角座安装在对应的中仁座83的周缘部及下山角固定座90,使位于针门位置的第一上山角座88留空;在该位置安装对位工装件71,所述对位工装件71包括一固定块711及一测量板712,将固定块711的一端固定在原本用于安装第一上山角座88的中仁座83的周缘部上,另一端连接测量板712,使所述测量板712的自由端指向第一下山角座89;通过调整对位调整装置a使中仁座83产生周向偏移,使第一对标点714与第二对标点715位置相对,将所述第二测量表3上显示的数据初始化归零,然后将对位工装件71拆离中仁座83的周缘部,再将第一上山角座88对中安装至中仁座83的周缘部(如图11所示),完成圆纬机上、下山角座周向基准对位。s2、调机师傅根据欲织造布匹类型a1、a2
……
an,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布匹类型a1、a2
……
an的定义至少包括所述布匹对应的面料材质、编织工艺及厚度;调节中仁座83至对应高度,使上针筒81相对于初始高度产生高度差并被第一测量表2对应显示为b1、b2
……
bn的第一有效数据, 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上针筒81相对于初始高度产生高度差可被定义为上针筒81相对于下针筒82之间的间距;通过改变中仁座83的的周向偏移角度,继而使第一上山角座88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同步产生相对于其处于预设基准角度时的
周向偏移角度α1、α2
……
αn,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第一上山角座88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同步产生相对于其处于预设基准角度时的周向偏移角度可被定义为第一上山角座88相对于第一下山角座89的周向偏移角度,所述周向偏移角度α1、α2
……
αn被对应转换成沿第二测量表3探测端31的直杆段的直线位移偏移量并被第二测量表3监测对应显示为c1、c2
……
cn的第二有效数据,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即每所述布匹类型an对应特定上针筒81与下针筒82之间间距的第一有效数据bn及特定的第一上山角座88相对于第一下山角座89沿周向偏移角度转化所得出的对应第二测量表3的探测端31直杆段的直线位移偏移量的第二有效数据cn;s3、操作人员通过操作面板1的输入单元11将织造布匹类型a1、a2
……
an对应的第一测量表2所监测的第一有效数据b1、b2
……
bn及第二测量表3所监测的第二有效数据c1、c2
……
cn录入存储至存储单元;s4、当圆纬机需要织造不同的布匹时,操作人员先通过操作面板1的输入单元11输入该布匹类型名称,确认该布匹an是否有存储在存储单元,如有,则调取该布匹an所对应的第一有效数据bn及第二有效数据cn,通过调整中仁座83的高度及周向偏移角度,使第一测量表2及第二测量表3所显示的数值分别与操纵面板的显示单元12对应的第一有效数据bn及第二有效数据cn相匹配,完成圆纬机的调机作业;如无,则重复s2及s3的步骤,将新的布匹类型a(n+1) 所对应新的第一有效数据b(n+1)及第二有效数据c(n+1)录入存储至存储单元。
23.需要补充说明,关于存储单元的布置,可以直接在圆纬机内自带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被定义为内部存储单元4a,也可以将存储单元布置在外部,其被定义为外部存储单元4b,通过数据传输模块5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同时布置内部存储单元4a及外部存储单元4b,进行数据双备份,提高数据安全冗余,避免数据丢失。
24.更优选,为了有效防止数据外泄,对存储单元4内的数据采用权限管理以匹配对应的操作人员,所述权限管理包括无权访问,只读访问及可擦写访问。
25.上述实施例和图示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和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调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操作面板、第一测量表、第二测量表及存储单元;所述操作面板具有输入单元及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测量表及第二测量表均为数字测量表,其至少具备数据显示及初始化,所述第一测量表的探测端抵接于中仁座的顶部端面,用于测量上针筒与下针筒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测量表的探测端抵接于对位调整装置的内鼎连接块的外侧壁,用于测量第一上山角座相对于第一下山角座沿周向偏移角度转化所得出的对应第二测量表的探测端直杆段的直线位移偏移量;所述存储单元具备在断电情况下能有效保存数据;通过操作面板的输入单元将所织造布匹类型、第一测量表及第二测量表所得到的数据输入并保存至存储单元,同时操作面板的输入单元可以调取存储在存储单元内的数据,并在显示单元中显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为内部存储单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数据传输模块及外部存储单元;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将内部存储单元的数据向外部存储单元进行数据传输,并可通过操作面板的输入单元输入指令调取外部存储单元内的数据,并在显示单元中显示;所述外部存储单元具备在断电情况下能有效保存数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为外部存储单元;它还包括一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操作面板的输入单元与外部存储单元数据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表及第二测量表为数字千分表。6.一种圆纬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调机装置。7.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6所述圆纬机的调机方法:s1、调整中仁座的高度,继而改变上针筒与下针筒之间的间距,直至上针筒与下针筒之间的间距到达预设基准距离,将其作为上针筒的初始高度,并将第一测量表的数值初始化归零;调整中仁座的周向偏移角度,使位于针门位置的第一上山角座上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与第一下山角座上的第二纵向中轴线x2之间夹角到达预设基准角度,并将第二测量表数据初始化归零;s2、调机师傅根据欲织造布匹类型a1、a2
……
an,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布匹类型a1、a2
……
an的定义至少包括所述布匹对应的面料材质、编织工艺及厚度;调节中仁座至对应高度,使上针筒相对于初始高度产生高度差并被第一测量表对应显示为b1、b2
……
bn的第一有效数据, 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上针筒相对于初始高度产生高度差可被定义为上针筒相对于下针筒之间的间距;通过改变中仁座的的周向偏移角度,继而使第一上山角座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同步产生相对于其处于预设基准角度时的周向偏移角度α1、α2
……
αn,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第一上山角座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同步产生相对于其处于预设基准角度时的周向偏移角度可被定义为第一上山角座相对于第一下山角座的周向偏移角度,所述周向偏移角度α1、α2
……
αn被对应转换成沿第二测量表探测端的直杆段的直线位移偏移量并被第二测量表监测对应显示为c1、c2
……
cn的第二有效数据,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即每所述布匹类型an对应特定上针筒与下针筒之间间距的第一有效数据bn及特定的第一上山角座相对于第一下山角座沿周向偏移角度转化所得出的对应第二测量表的探测端直杆段的直线位移偏移量的第二有效数据cn;
s3、操作人员通过操作面板的输入单元将织造布匹类型a1、a2
……
an对应的第一测量表所监测的第一有效数据b1、b2
……
bn及第二测量表所监测的第二有效数据c1、c2
……
cn录入存储至存储单元;s4、当圆纬机需要织造不同的布匹时,操作人员先通过操作面板的输入单元输入该布匹类型名称,确认该布匹an是否有存储在存储单元,如有,则调取该布匹an所对应的第一有效数据bn及第二有效数据cn,通过调整中仁座的高度及周向偏移角度,使第一测量表及第二测量表所显示的数值分别与操纵面板的显示单元对应的第一有效数据bn及第二有效数据cn相匹配,完成圆纬机的调机作业;如无,则重复s2及s3的步骤,将新的布匹类型a(n+1) 所对应新的第一有效数据b(n+1)及第二有效数据c(n+1)录入存储至存储单元。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存储单元内的数据采用权限管理以匹配对应的操作人员,所述权限管理包括无权访问,只读访问及可擦写访问。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筒与下针筒之间的间距被定义为上针筒的针槽的底部端面至下针筒的顶部端面之间的直线间距,其预设基准距离为零;所述第一上山角座上的第一纵向中轴线x1与第一下山角座上的第二纵向中轴线x2之间夹角的预设基准角度为零。
技术总结
一种调机装置,它包括操作面板、第一测量表、第二测量表及存储单元;所述操作面板具有输入单元及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测量表及第二测量表均为数字测量表,其至少具备数据显示及初始化,所述第一测量表用于测量上针筒与下针筒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测量表用于测量第一上山角座相对于第一下山角座沿周向偏移角度转化所得出的对应第二测量表的探测端直杆段的直线位移偏移量;所述存储单元具备在断电情况下能有效保存数据;通过操作面板的输入单元将所织造布匹类型、第一测量表及第二测量表所得到的数据输入并保存至存储单元,同时操作面板的输入单元可以调取存储在存储单元内的数据,并在显示单元中显示,具备上述调机装置的圆纬机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调机作业,大大提升了调机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廖进成 黄凯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兴全龙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3/9/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制备方法与流程 下一篇:一种高安全性电力电网用断路器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