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13 阅读:6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玻璃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机动车等车辆中,前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时会设置光学装置,其包含用于自动驾驶和防止撞击事故等而获取车辆前方信息的摄像头、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光成像探测与测距系统)、雷达和光传感器等光学设备以及将其收纳的称之为支架等的框体。框体在前窗玻璃侧具有光可透过的窗部。前窗玻璃中,与光学装置的框体的窗部相向的部分为透光的透光部,其周围设置有用于防止不需要的光入射而实施了遮光加工的遮光加工部。
3.作为前窗玻璃所使用的玻璃板,优选多块玻璃板粘合而成的夹层玻璃或强化玻璃。可以通过在作为前窗玻璃材料的玻璃板的规定区域涂布包含黑色颜料和玻璃料的糊料并烧成以形成遮光层来对玻璃板实施遮光加工。遮光加工后的玻璃板经热成形而加工成具有曲面的形状。在使用夹层玻璃作为前窗玻璃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在作为夹层玻璃材料的多块玻璃板中的1块以上形成遮光层后将多块玻璃板粘合来制造夹层玻璃,也可以在制成的夹层玻璃的表面形成遮光层。
4.遮光加工玻璃板中,有遮光层的遮光加工部比没有遮光层的透光部相对更厚。而且,热成形工序中,黑色的遮光加工部比透光部的热吸收量更大,温度升得更高。由于这些原因,遮光加工玻璃板在遮光加工部与透光部的边界附近会产生凹凸,从而在遮光加工部与透光部的边界附近产生透视变形,可能导致由光学装置所获得的图像产生变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带光学装置车辆用窗玻璃,其中,透光性板状构件(5)介由粘接剂(4)粘附于车辆用窗玻璃的内表面上的遮光加工部的内侧(权利要求1和图3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0-131736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157535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为了提高光学装置的传感精度,优选在位于光学装置中所含的摄像头和雷达等光学设备前方的前窗玻璃的透光部设有防止起雾和冻结的电热线或电热膜。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窗玻璃,其中,前窗玻璃由夹层玻璃构成,构成夹层玻璃的一对玻璃板之间形成有电热膜(13)和为此供电的一对汇流条(26、27)(权利要求1、
[具体实施方式]项、图1和图2等)。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车辆用窗玻璃中,俯视下,大致整个面上形成有电热膜(13),并在上端部和下端部形成有带状的汇流条(26、27)(图1)。
[0007]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构成前窗玻璃的夹层玻璃材料的玻璃板在大致整个面上形成电热膜,并在上端部和下端部形成带状的汇流条,因此电热膜和一对汇流条的形成会花费时间和成本。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需要从形成于构成前窗玻璃的夹层玻璃的内部且俯视下形成于前窗玻璃的上下两端部的一对汇流条引出配线。该情况下,需要从汇流条通过前窗玻璃的侧面向内表面侧或外表面侧引出配线,配线的引出迂回绕路,而且外观也不太好。
[0008]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遮光加工部与透光部的边界附近的透视变形、能够简易且低成本地形成电热线和汇流条、且从汇流条引出配线的设计自由度高的玻璃结构体。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9]
本发明提供以下的玻璃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1]一种玻璃结构体,其具有:遮光加工玻璃板,其具有供安装光学装置的光学装置安装区域、位于该光学装置安装区域内且从外部向所述光学装置入射的入射光和/或从所述光学装置出射的出射光从中透过的透光部、和包围该透光部的至少一部分的遮光加工部;透光性板状构件,其以覆盖所述透光部和所述遮光加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在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的所述光学装置的安装面上,其比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更薄;导电图案膜,其形成于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与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之间,其包含1根以上的电热线;其中,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介由粘接膜粘接于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上,所述电热线形成于所述粘接膜内,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的所述安装面上形成有向1根以上的所述电热线供电的一对汇流条。
[0010]
[2][1]的玻璃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以下工序:准备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上形成有所述一对汇流条的带汇流条遮光加工玻璃板的工序(s11)、准备粘接用树脂膜上形成有所述导电图案膜的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的工序(s12)、准备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的工序(s13)、以及将所述带汇流条遮光加工玻璃板、所述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和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重叠并热压接的工序(s14)。
[0011]
[3][1]的玻璃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为内部和/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的夹层玻璃,该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准备至少1块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所述遮光层而1块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一对
汇流条的多块玻璃板的工序(s21)、准备粘接用树脂膜上形成有所述导电图案膜的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的工序(s22)、准备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的工序(s23)、以及将以所述一对汇流条位于最外表面的方式在各玻璃板间配置粘接用树脂膜并将所述多块玻璃板重叠而获得的玻璃预层叠体、所述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和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重叠并热压接的工序(s24)。发明效果
[0012]
本发明的玻璃结构体中,比遮光加工玻璃板更薄的透光性板状构件以覆盖透光部和遮光加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在遮光加工玻璃板的光学装置的安装面上。该透光性板状构件上形成有1根以上的电热线,且遮光加工玻璃板上形成有一对汇流条。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玻璃结构体能够抑制遮光加工部与透光部的边界附近的透视变形,能够简易且低成本地形成电热线和汇流条,且从汇流条引出配线能够自由地设计。
附图说明
[0013]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的整体俯视图。图2所示为图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3a所示为图1的玻璃结构体的第1形态的iii-iii线剖视图。图3b所示为图1的玻璃结构体的第2形态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a所示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b所示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一般而言,薄膜结构体根据厚度被称为“膜”和“片”等。本说明书对此不作明确区分。因此,本说明书中所述的“膜”有时会包含“片”。本说明书中,形状所带的“大致”是指该形状的角倒圆了的倒角形状、该形状的一部分欠缺的形状、该形状上追加了任意的小形状而成的形状等局部变化的形状。本说明书中,除非特别注明,否则“上下”、“左右”、“纵横”是指在玻璃结构体嵌入车辆等的状态(实际的使用状态)下的“上下”、“左右”、“纵横”。本说明书中,除非特别注明,否则表示数值范围的“~”以将其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包含的意义来使用。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5]
[玻璃结构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的整体俯视图。图2所示为图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和图2为透视图。图3a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的第1形态的iii-iii线剖视图。图3b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的第2形态的iii-iii线剖视图。这些均为示意图,为了方便识别,各图中各构成要素的比例尺与实际适当不同。
[0016]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1具有遮光加工玻璃板10,其具有供安装光
学装置的光学装置安装区域op、位于光学装置安装区域op内且从外部向光学装置入射的入射光和/或从光学装置出射的出射光从中透过的透光部tp、和包围透光部tp的至少一部分的遮光加工部bp。遮光加工部bp为实施了遮光加工的部分。
[0017]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1例如可以优选地适用于机动车等车辆用玻璃。例如,可以适用于前窗玻璃、侧窗玻璃和后窗玻璃,优选适用于前窗玻璃。玻璃结构体1的形状可以适宜地设计,例如可列举俯视下大致梯形的板整体弯曲而成的形状等。
[0018]
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为具有实施了遮光加工的遮光加工部bp的玻璃板。作为玻璃板,可列举强化玻璃、夹层玻璃和有机玻璃,优选强化玻璃或夹层玻璃。
[0019]
图3a所示的第1形态中,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为强化玻璃11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bl的遮光加工强化玻璃10a。遮光加工强化玻璃10a在形成遮光层bl后根据需要经热成形而加工成具有曲面的形状。
[0020]
图3b所示的第2形态中,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为多块玻璃板12介由中间膜13粘合而成的夹层玻璃的内部和/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bl的遮光加工夹层玻璃10b。遮光加工夹层玻璃10b可以准备至少1块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bl的多块玻璃板12并介由中间膜13粘合而成,也可以在预先准备好的夹层玻璃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遮光层bl而成。图示示例中,遮光加工夹层玻璃10b由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bl的2块玻璃板12介由中间膜13粘合而成。夹层玻璃也可以由3块以上的玻璃板粘合而成。作为夹层玻璃材料的多块玻璃板根据需要经热成形而加工成具有曲面的形状后粘合。
[0021]
作为强化玻璃和夹层玻璃材料的玻璃板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钠钙玻璃、硼硅酸盐玻璃、铝硅酸盐玻璃、硅酸锂玻璃、石英玻璃、蓝宝石玻璃和无碱玻璃等。强化玻璃通过离子交换法和风冷强化法等公知方法对上述玻璃板实施强化加工而得。作为强化玻璃,优选风冷强化玻璃。强化玻璃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用途来设计。车辆的前窗玻璃、侧窗玻璃和后窗玻璃等用途中,优选2~6mm。夹层玻璃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用途来设计。车辆的前窗玻璃、侧窗玻璃和后窗玻璃等用途中,优选2~6mm。
[0022]
强化玻璃和夹层玻璃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可以具有带拒水、低反射性、低放射性、紫外线遮蔽、红外线遮蔽和着色等功能的被膜。夹层玻璃在内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可以具有带低反射性、低放射性、紫外线遮蔽、红外线遮蔽和着色等功能的膜。夹层玻璃在中间膜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可以具有紫外线遮蔽、红外线遮蔽和着色等功能。夹层玻璃的中间膜可以是单层膜也可以是层叠膜。夹层玻璃在内部可以具有带发光、调光、红外线或可见光的反射、光散射、光吸收和加饰等功能的膜或装置。
[0023]
作为有机玻璃的材料,可列举:聚碳酸酯(pc)等工程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ps);其组合等,优选聚碳酸酯(pc)等工程塑料。
[0024]
遮光层bl可以通过公知方法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在强化玻璃11、作为夹层玻璃材料的玻璃板12、夹层玻璃、或有机玻璃的表面的规定区域涂布包含黑色颜料和玻璃料的糊料并加热来形成。遮光层b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5~20μm。
[0025]
如图1、图3a和图3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1具有比遮光加工玻璃板10更薄的透光性板状构件31,其以覆盖透光部tp和遮光加工部bp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在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光学装置的安装面10s上。如图1所示,遮光加工部bp的区域包含光学装置安装区域op中除去透光部tp的区域,优选包含光学装置安装区域op中除去透光部tp的区域和玻璃结构体1的周缘部。
[0026]
光学装置例如可以包含用于自动驾驶和防止撞击事故等而获取车辆前方信息的摄像头、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光成像探测与测距系统)、雷达和光传感器等光学设备以及将其收纳的称之为支架等的框体。光学装置安装区域op和透光部tp的形状可以根据光学装置的形状适宜地设计,可列举大致梯形和大致矩形等。光学装置安装区域op和透光部tp的形状可以是相似形状也可以是非相似形状。图示示例中,光学装置安装区域op和透光部tp的形状为大致梯形。图示示例中,遮光加工部bp包围透光部tp的所有四条边,但是遮光加工部bp只要包围透光部tp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例如也可以仅包围大致梯形或大致矩形的透光部tp的三条边。透过透光部tp的光的波长区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可见光区域、红外光区域和可见光区域~红外光区域等。
[0027]
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平面形状可以适宜地设计,可列举大致矩形、大致梯形及其组合等。图1中,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平面形状为大致矩形。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厚度可以在满足比遮光加工玻璃板10更薄的条件的范围内适宜地设计,优选1mm以下,更优选0.8mm以下,特别优选0.5mm以下,最优选0.3mm以下。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厚度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优选0.1mm。透光性板状构件31厚度薄到1mm以下时,能够使透光性板状构件31良好地匹配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弯曲面,因而优选。
[0028]
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玻璃和/或树脂。作为玻璃,优选化学强化玻璃等强化玻璃。作为树脂,可列举:聚碳酸酯(pc)等工程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ps);其组合等,优选聚碳酸酯(pc)等工程塑料。在透光性板状构件31由强化玻璃或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构成的情况下,其弯曲刚性高,对于后述的电热线32l的发热有良好的耐热性,因而优选。
[0029]
机动车等车辆用玻璃等用途中,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内表面(通常为凹曲面)和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内表面(通常为凹曲面)的曲率半径没有特别限定,优选1000~20000mm。从抑制透视变形的观点来说,优选遮光加工玻璃板10和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之差小。图示示例中,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安装区域收纳于光学装置安装区域op内,但是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安装区域也可以从光学装置安装区域op露出。
[0030]
如图3a和图3b所示,透光性板状构件31介由粘接膜20粘接在遮光加工玻璃板10
上。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1中,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与透光性板状构件31之间形成有包含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的导电图案膜32。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形成于用于将透光性板状构件31粘接于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粘接膜20内。
[0031]
粘接膜20由树脂膜构成。作为其构成树脂,只要是能够将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与透光性板状构件31良好粘接的树脂则没有特别限定。粘接膜20例如优选包含选自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环烯烃聚合物(cop)、聚氨酯(pu)和离聚物树脂的1种以上的树脂。粘接膜20可以根据需要还包含除树脂以外的1种以上的添加剂。
[0032]
作为粘接膜20的材料,优选包含上述例示的树脂的树脂膜,可以使用夹层玻璃的中间膜用市售树脂膜和市售光学膜等。粘接膜200的厚度值没有特别限定,优选0.02~1mm。若粘接膜20的厚度在该范围内,则能够将透光性板状构件31介由粘接膜20良好地粘接在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上,能够有效抑制玻璃结构体1的透视变形。常规的夹层玻璃的中间膜用市售树脂膜的厚度为200~760μm,用其形成的粘接膜20的厚度为190~760μm。可以使用比夹层玻璃的中间膜用市售树脂膜更薄的市售光学膜(例如光学粘合片(oca)等)。
[0033]
在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为内部和/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bl的遮光加工夹层玻璃10b的情况下,粘接膜20的厚度优选比遮光加工夹层玻璃10b的中间膜13的厚度更薄。另外,图3b中,为了便于识别,将中间膜13和粘接膜20加厚图示。若进行电热线32l的通电,则粘接膜20内,电热线32l的附近部分相较于其他部分的温度升得更高,电热线32l的附近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会产生折射率差。在该折射率差较大的情况下,由光学装置所获得的图像可能会产生变形。通过将粘接膜20的厚度设计得较薄,则通电所导致的图像变形能够得到抑制,因而优选。
[0034]
如图2所示,导电图案膜32包含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优选包含多根电热线32l。此外,导电图案膜32优选包含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和向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供电的一对汇流条部32b。
[0035]
如图1、图2、图3a和图3b所示,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安装面10s上形成有向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供电的一对汇流条41。图中,符号bg为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上形成有一对汇流条41的带汇流条遮光加工玻璃板。
[0036]
本实施方式中,俯视下,汇流条41的一部分与透光性板状构件31重叠。通过这种构成,导电图案膜32与形成于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上的一对汇流条41的导通变得容易。俯视下,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上的汇流条41与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重叠宽度w没有特别限定,优选2~15mm,更优选5~10mm。若重叠宽度w在该范围内,则能够有效抑制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变形。本实施方式中,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的至少一部分和/或导电图案膜32中所含的汇流条部32b的至少一部分与形成于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上的汇流条41相接。
[0037]
通过在一对汇流条41之间施加电压以使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中流过电流,能够防止玻璃结构体1的起雾和冻结。
通过在位于光学装置中所含的摄像头和雷达等光学设备前方的包含透光部tp的区域设置防止起雾和冻结的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能够提升光学装置的传感精度。电热线32l的线路图案和排列图案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优选俯视下波浪线状和折线状等的多根电热线32l以规定间隔并列且它们与一对汇流条41或一对汇流条部32b并联连接而成的图案等。
[0038]
以下,将汇流条和汇流条部统称为“汇流条(部)”。从一方汇流条(部)(一个极)到另一方汇流条(部)(另一个极)的途中,电热线32l的波长和/或周期可以变化。在导电图案膜32包含多根电热线32l的情况下,从一方汇流条(部)(一个极)到另一方汇流条(部)(另一个极)之间,相互邻接的电热线32l的相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相互邻接的电热线32l的相位不同,则能够抑制光的规则性散射所导致的光芒,因而优选。也可以将图2所示的多根电热线32l中的2根以上电热线32l连结。
[0039]
一对汇流条部32b和一对汇流条41的形状和配置可以适宜地设计。一对汇流条部32b可以以俯视下在透光部tp的外侧夹着透光部tp的方式相向配置。该情况下,容易均匀加热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因而优选。一对汇流条部32b可以以俯视下在透光部tp的外侧夹着透光部tp的方式上下或左右配置。一对汇流条部32b优选以俯视下在透光部tp的外侧夹着透光部tp的方式轴对称配置。图示示例中,一对汇流条部32b以俯视下在透光部tp的外侧夹着透光部tp的方式上下轴对称配置。同样,一对汇流条41也可以以俯视下在透光部tp的外侧夹着透光部tp的方式相向配置。该情况下,容易均匀加热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因而优选。一对汇流条41可以以俯视下在透光部tp的外侧夹着透光部tp的方式上下或左右配置。一对汇流条41优选以俯视下在透光部tp的外侧夹着透光部tp的方式轴对称配置。如图1所示,导电图案膜32和一对汇流条41优选配置在光学装置安装区域op内。
[0040]
电热线32l的线宽、厚度和间距可以适宜地设计。从防止起雾和冻结的功能与透明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线宽优选2~150μm,更优选5~50μm。从防止起雾和冻结的功能与透明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厚度优选0.01~20μm,更优选0.05~10μm。从防止起雾和冻结的功能与透明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间距优选1~50μm,更优选2~10μm。
[0041]
一对汇流条部32b和一对汇流条41的平面形状可以适宜地设计。作为汇流条部32b的平面形状,可列举线状、带状、大致矩形、大致梯形及其组合等。图示示例中,其为带状。作为汇流条41的平面形状,可列举线状、带状、大致矩形、大致梯形及其组合等。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41的一部分位于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与透光性板状构件31之间,其余部分从透光性板状构件31露出。图2所示的示例中,俯视下,汇流条41由在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下方沿着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边延伸形成的带状部41a、和与该带状部41a连接形成且一部分位于透光性板状构件31外侧的大致矩形部41b构成。
[0042]
图示示例中,导电图案膜32包含多根电热线32l和一对汇流条部32b,俯视下,各根
电热线32l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一对汇流条部32b以在透光部tp的外侧夹着透光部tp的方式上下轴对称配置。一对汇流条41以在透光部tp的外侧夹着透光部tp的方式上下轴对称配置。俯视下,各根电热线32l的上侧和下侧的端部分别与夹着透光部tp配置于上侧和下侧的汇流条部32b、和夹着透光部tp配置于上侧和下侧的汇流条41相接。俯视下,夹着透光部tp配置于上侧和下侧的导电图案膜32的汇流条部32b分别与夹着透光部tp配置于上侧和下侧的汇流条41相接。
[0043]
导电图案膜32包含1种以上的导电性材料。作为导电图案膜32的材料,可列举:ag、au、cu、pd、pt、ti、cr、ni、al、zr、w、v、rh、ir及其合金等金属;zno、sno2、in2o3(ito)、wo3、al2o3、ga2o5、tio2和ta2o5等金属氧化物;其组合。导电图案膜32可以是层叠膜。导电图案膜32的成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溅射法、真空蒸镀法和离子电镀法等物理蒸镀法(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蒸镀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湿涂法等。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不成膜,作为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可以使用市售的1根以上的导线。
[0044]
一对汇流条41为包含1种以上导电性材料的导电膜。作为一对汇流条41的材料,可列举:ag、au、cu、pd、pt、ti、cr、ni、al、zr、w、v、rh、ir及其合金等金属;zno、sno2、in2o3(ito)、wo3、al2o3、ga2o5、tio2和ta2o5等金属氧化物;其组合。一对汇流条41可以是层叠膜。
[0045]
汇流条41的厚度与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厚度之比(汇流条的厚度/透光性板状构件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0.05以下,更优选0.02以下。汇流条4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20μm以下,更优选15μm以下,特别优选10μm以下。汇流条41的厚度的下限值优选5μm,更优选6μm。
[0046]
汇流条41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汇流条41例如可以通过在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安装面10s上印刷包含1种以上导电性粒子的导电性糊料并加热来形成。作为导电性糊料,优选包含铜粒子和有机粘合剂的铜糊料和包含银粒子和有机粘合剂的银糊料等。
[0047]
一对汇流条41上根据需要分别安装有端子61。端子61的平面形状和端子61相对于汇流条41的安装位置可以在不影响到光学装置的安装的范围内适宜地设计。图示示例中,汇流条41在位于透光性板状构件31更外侧的部分上安装有端子61。俯视下,端子6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汇流条41上即可,端子61的一部分可以从汇流条41露出。端子61可以通过公知方法安装在汇流条41上,例如优选使用焊料的固定方法。
[0048]
一般而言,遮光加工玻璃板中,有遮光层的遮光加工部比没有遮光层的透光部相对更厚。而且,玻璃板的热成形工序中,黑色的遮光加工部比透光部的热吸收量更大,温度升得更高。由于这些原因,遮光加工玻璃板在遮光加工部与透光部的边界附近会产生凹凸,从而在遮光加工部与透光部的边界附近产生透视变形,可能导致由光学装置所获得的图像产生变形。
[0049]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1中,比遮光加工玻璃板10更薄的透光性板状构件31介由粘接膜20以覆盖透光部tp和遮光加工部bp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在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光学装置的安装面10s上。因此,如图3a和图3b所示,使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遮光加工部bp
与透光部tp的边界附近的凹凸变小,抑制了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遮光加工部bp与透光部tp的边界附近的透视变形,能够抑制由光学装置所获得的图像产生变形。透视变形的有无或程度例如可以由透过玻璃结构体识别斑马纹图案时所看到的图案的变形来进行评价。
[0050]
[背景技术]项中列举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车辆用窗玻璃在构成前窗玻璃的夹层玻璃的内部的大致整个面上形成有电热膜,并在上下两端部形成有带状的汇流条。本实施方式中,由于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无需形成于大面积的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上,而只需要形成于小面积的透光性板状构件31上即可,因此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的形成区域狭窄,可以在与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制造不同的工序中简易且低成本地形成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
[0051]
本实施方式中,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安装面10s上形成有一对汇流条41。一对汇流条41的形成区域可以配合透光性板状构件31上所形成的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的形成区域而设计得较小。因此,一对汇流条41也能够简易且低成本地形成。
[0052]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安装面10s上形成一对汇流条41,因此与在透光性板状构件31上形成一对汇流条41的情况不同,预层叠体的烧成工序等中,不会发生因一对汇流条41的存在而导致透光性板状构件31变形的情况。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安装面10s上形成一对汇流条41,因此与在透光性板状构件31上形成一对汇流条41的情况不同,汇流条41上形成端子61也很容易。
[0053]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车辆用窗玻璃中,需要从形成于构成前窗玻璃的夹层玻璃的内部且俯视下形成于前窗玻璃的上下两端部的一对汇流条引出配线。该情况下,需要从汇流条通过前窗玻璃的侧面向内表面侧或外表面侧引出配线,配线的引出迂回绕路,而且外观也不太好。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透光性板状构件31上形成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并在其附近形成一对汇流条41,因而相对于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安装位置和一对汇流条41的形成位置的设计自由度高。因此,从汇流条41引出配线的设计自由度高,从汇流条41引出配线能够良好美观地设计。
[0054]
与夹层玻璃的内部封入电热膜和一对汇流条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车辆用窗玻璃不同,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1由于透光性板状构件31上所形成的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能够直接加热结露面,因此防雾性能也高,因而优选。
[0055]
汇流条41与透光部tp的平面间隔距离没有特别限定。从防止汇流条附近的透视变形的观点来说,汇流条41与透光部tp的最短平面间隔距离优选在3mm以上。从确保视野的观点考虑,汇流条41与透光部tp的最短平面间隔距离的上限优选为20mm。
[0056]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能够抑制遮光加工部与透光部的边界附近的透视变形、能够简易且低成本地形成电热线和汇流条、且从汇流条引出配线的设计自由度高的玻璃结构体1。
[0057]
[第1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如图4a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准备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上形成有一对汇流条41的带汇流条遮光加工玻璃板bg的
工序(s11)、准备粘接用树脂膜20p上形成有导电图案膜32的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的工序(s12)、准备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工序(s13)、以及将带汇流条遮光加工玻璃板bg、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和透光性板状构件31重叠并热压接的工序(s14)。
[0058]
(工序(s11))准备遮光加工玻璃板10。准备图3a所示的强化玻璃11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bl的遮光加工强化玻璃10a、或图3b所示的多块玻璃板12介由中间膜13粘合而成的夹层玻璃的内部和/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bl的遮光加工夹层玻璃10b。遮光层bl的形成方法在上文已述,因而在此省略。在遮光加工强化玻璃10a或遮光加工夹层玻璃10b的安装面10s上形成一对汇流条41,准备如图4a所示的带汇流条遮光加工玻璃板bg。进一步根据需要,在一对汇流条41上分别形成端子61。一对汇流条41和端子61的形成方法在上文已述,因而在此省略。图4a所示为对应于图3a的示意性剖视图。该图图示了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为遮光加工强化玻璃10a的情况。
[0059]
(工序(s12))另外,如图4a所示,在粘接用树脂膜20p上形成导电图案膜32,准备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导电图案膜32的形成方法在上文已述,因而在此省略。
[0060]
(工序(s13))另外,如图4a所示,准备透光性板状构件31。工序(s11)、工序(s12)和工序(s13)的顺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同时实施其中的多个工序。
[0061]
(工序(s14))将如图4a所示准备的带汇流条遮光加工玻璃板bg、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和透光性板状构件31重叠而获得预层叠体。以覆盖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透光部tp和遮光加工部bp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透光性板状构件31。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以导电图案膜32侧为带汇流条遮光加工玻璃板bg侧、树脂膜20p侧为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方式配置于带汇流条遮光加工玻璃板bg与透光性板状构件31之间。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以导电图案膜32的一部分与汇流条41相接的方式配置于带汇流条遮光加工玻璃板bg与透光性板状构件31之间。将所获得的预层叠体热压接。该工序中,树脂膜20p软化并受到加压,软化的树脂在1根以上的电热线32l与遮光加工玻璃板10之间扩散,如图3a所示,遮光加工玻璃板10和透光性板状构件31介由粘接膜20粘接。
[0062]
热压接可以通过公知方法实施。作为热压接法,可列举:将预层叠体放入橡胶制等的袋中并在真空中加热的方法;使用自动加压加热处理装置和电炉等对预层叠体加压加热的方法;其组合。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热压接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其可根据粘接用树脂膜20p的种类
和温度来设计。热压接条件只要是树脂膜软化并充分受到加压且遮光加工玻璃板10和透光性板状构件31介由粘接膜20充分粘接的条件即可。热压接可以改变方法或条件以多个阶段实施。例如,优选的方法为将预层叠体放入橡胶制等的袋中,在-65~-100kpa的真空中加热至70~110℃后在温度100~150℃左右、压力0.6~1.3mpa左右的条件下加压加热。
[0063]
在粘接用树脂膜20p软化的状态下压接时,位于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表面的遮光层bl之间填埋有粘接膜20,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遮光加工部bp与透光部tp的边界附近的表面凹凸减少。其结果为,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遮光加工部bp与透光部tp的边界附近的透视变形得到抑制,从而抑制由光学装置所获得的图像中变形的产生。如上制造图3a所示的玻璃结构体1。
[0064]
[第2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如图4b所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准备至少1块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bl而1块的表面上形成有一对汇流条41的多块玻璃板12的工序(s21)、准备粘接用树脂膜20p上形成有导电图案膜32的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的工序(s22)、准备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工序(s23)、以及将以一对汇流条41位于最外表面的方式在各玻璃板间配置粘接用树脂膜13p并将多块玻璃板12重叠而获得的玻璃预层叠体pg、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和透光性板状构件31重叠并热压接的工序(s24)。
[0065]
(工序(s21))如图4b所示,准备至少1块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bl而1块的表面上形成有一对汇流条41的多块玻璃板12。根据需要,在一对汇流条41上分别形成端子61。遮光层bl、一对汇流条41和端子61的形成方法在上文已述,因而在此省略。图4b所示为对应于图3b的示意性剖视图。
[0066]
(工序(s22))另外,如图4b所示,在粘接用树脂膜20p上形成导电图案膜32,准备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导电图案膜32的形成方法在上文已述,因而在此省略。
[0067]
(工序(s23))另外,如图4b所示,准备透光性板状构件31。工序(s21)、工序(s22)和工序(s23)的顺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同时实施其中的多个工序。
[0068]
(工序(s24))如图4b所示,以一对汇流条41位于最外表面的方式在各玻璃板之间配置粘接用树脂膜13p并将多块玻璃板12重叠,获得玻璃预层叠体pg。将该玻璃预层叠体pg、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和透光性板状构件31重叠来获得预层叠体。将该预层叠体热压接。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配置、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的配置和热压接条件与工序(s14)相同。
[0069]
如上制造图3b所示的玻璃结构体1。
第2实施方式的玻璃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中,夹层玻璃的制造、透光性板状构件31对夹层玻璃的粘接可以同时进行,因而优选。实施例
[0070]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1-1、1-2、3~6为实施例。
[0071]
[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透视变形)依照jis r 3212:2015(5.12)实施了透视变形试验。样品与屏幕的距离为4m。样品相对于水平线的安装角为25deg。按照下述基准进行了评价。

(优良):透光部(tp)内的透视变形的最大值在1.5分以下;〇(良、合格):透光部(tp)内的透视变形的最大值在前面窗试验区域a的阈值以下(具体而言在2.0分以下);
×
(不良):透光部(tp)内的透视变形的最大值大于2.0分。
[0072]
[例1-1](工序(s21))作为夹层玻璃的材料,准备了2块平坦的玻璃板(12)(纵300mm
×
横300mm的正方形,2mm厚)。如图4b所示,对上述2块的玻璃板(12)的一个表面上分别以中央部残留纵40mm
×
横40mm的正方形透光部(tp)的方式在其周围区域涂布包含黑色颜料和玻璃料的糊料并加热而形成了遮光层(bl)。进一步,如图4b所示,在一块玻璃板(12)的遮光层(bl)上形成了一对汇流条(41)。俯视下,夹着透光部(tp)在上下形成了一对汇流条(41)。汇流条(41)的形状为图2所示的带状部(41a)和大致矩形部(41b)的组合。在一块玻璃板(12)的遮光层上的规定区域印刷包含铜粒子和有机粘合剂的铜糊料并加热而形成了汇流条(41)。汇流条的厚度为50μm,汇流条的带状部的宽度为10mm。将上述2块的玻璃板(12)热成形,使纵方向弯曲。凹曲面的纵方向的曲率半径为3000mm。
[0073]
(工序(s22))作为透光性板状构件粘接用粘接膜的材料(粘接用树脂膜(20p)),准备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膜(1mm厚)。在该pvb膜上形成了图2示意性示出的由俯视下波浪线状的多根电热线(32l)和带状的一对汇流条部(32b)所构成的导电图案膜(32)。以线宽10μm、厚度10μm、间距3mm的条件形成了多根电热线(32l)。汇流条部(32b)的宽度为10mm。如此,获得了图4b所示的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
[0074]
(工序(s23))作为透光性板状构件(31),准备了化学强化玻璃(纵70mm
×
横70mm的正方形,1mm厚)。
[0075]
(工序(s24))作为夹层玻璃的中间膜的材料(粘接用树脂膜(13p)),准备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膜(0.76mm厚)。如图4b所示,在工序(s21)所获得的2块弯曲玻璃板(12)之间夹入上述
粘接用树脂膜(13p)而获得了玻璃预层叠体(pg)。如图4b所示,以一对汇流条(41)位于最外表面的方式配置了2块弯曲玻璃板(12)。
[0076]
如图4b所示,将上述玻璃预层叠体(pg)、工序(s22)所获得的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和工序(s23)所准备的透光性板状构件(31)重叠。以覆盖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透光部(tp)和遮光加工部(bp)的一部分并覆盖弯曲玻璃板(12)上所形成的汇流条(41)的带状部的方式配置了透光性板状构件(31)。表1和表2所示示例中,汇流条(41)的带状部的宽度与俯视下遮光加工玻璃板(10)上汇流条(41)与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重叠宽度(w)几乎一致。
[0077]
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以导电图案膜(32)侧为带汇流条遮光加工玻璃板(bg)侧、树脂膜(20p)侧为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方式配置于玻璃预层叠体(pg)与透光性板状构件(31)之间。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ef)以导电图案膜(32)中所含的电热线(32l)的端部和汇流条部(32b)与弯曲玻璃板(12)上所形成的汇流条(41)相接的方式配置于玻璃预层叠体(pg)与透光性板状构件(31)之间。
[0078]
将所获得的预层叠体热压接。具体而言,将预层叠体放入橡胶制的袋中,在-60kpa的真空中加热至110℃后,以温度150℃、压力1.3mpa的条件加压加热。这些工序中,透光性板状构件(31)沿着玻璃预层叠体(pg)的表面形状弯曲。热压接后的透光性板状构件(31)的凹曲面的纵向曲率半径为3000mm。通过以上方式获得了玻璃结构体。主要的制造条件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表1和表2的各例中,表中未记载的条件为共同条件。
[0079]
[例1-2、3~6]除了变更了表1和表2所示条件以外,以与例1-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玻璃结构体。评价结果示于表1和表2。表1中的各缩写表示以下内容。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oca: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日東電工社)制的光学用透明粘合片“luciacs(注册商标)cs986系列”多个重叠至厚度达到1mm而得的粘合片。
[0080]
[表1]
[0081]
【表2】
[0082]
[结果汇总]例1-1、1-2、3~6获得的玻璃结构体中,得到了如下的玻璃结构体:比遮光加工玻璃板更薄的透光性板状构件介由粘接膜以覆盖透光部和遮光加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粘接于遮光加工玻璃板的凹曲面(相当于光学装置的安装面)上,遮光加工玻璃板与透光性板状构件之间设有包含多根电热线的导电图案膜,多根电热线形成于粘接膜内,遮光加工玻璃板的安装面上形成有一对汇流条。所获得的玻璃结构体的透视变形均较小,较为良好。
[0083]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可以适宜地进行设计变更。
[0084]
本技术要求以2020年12月2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20-217145号作为基础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全部纳入本文。符号说明
[0085]
1:玻璃结构体、10:遮光加工玻璃板、10a:遮光加工强化玻璃、10b:遮光加工夹层玻璃、10s:安装面、11:强化玻璃、12:玻璃板、13:中间膜、20:粘接膜、31:透光性板状构件、32:导电图案膜、32l:电热线、32b:汇流条部、41:汇流条、61:端子、bg:遮光加工玻璃板、bl:遮光层、bp:遮光加工部、ef: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op:光学装置安装区域、pg:玻璃预层叠
体、tp:透光部、w:重叠宽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璃结构体,其具有:遮光加工玻璃板,其具有供安装光学装置的光学装置安装区域、位于该光学装置安装区域内且从外部向所述光学装置入射的入射光和/或从所述光学装置出射的出射光从中透过的透光部、和包围该透光部的至少一部分的遮光加工部;透光性板状构件,其以覆盖所述透光部和所述遮光加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在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的所述光学装置的安装面上,其比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更薄;和导电图案膜,其形成于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与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之间,其包含1根以上的电热线;其中,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介由粘接膜粘接于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上,所述电热线形成于所述粘接膜内,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的所述安装面上形成有向1根以上的所述电热线供电的一对汇流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结构体,其中,俯视下,所述汇流条的一部分与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重叠,1根以上的所述电热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汇流条相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结构体,其中,俯视下,所述汇流条的一部分与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重叠,所述导电图案膜包含1根以上的所述电热线和一对汇流条部,所述导电图案膜中所含的所述汇流条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上的所述汇流条相接。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结构体,其中,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上的所述一对汇流条上分别安装有端子。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结构体,其中,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为内部和/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的夹层玻璃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的强化玻璃。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结构体,其中,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为内部和/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的夹层玻璃,所述粘接膜的厚度比所述夹层玻璃的中间膜的厚度更薄。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由玻璃和/或树脂构成。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结构体,其中,所述粘接膜的厚度为0.02~1mm。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结构体,其中,所述汇流条的厚度与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的厚度之比在0.05以下。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结构体,其中,俯视下,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上的所述汇流条与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的重叠宽度为2~15mm。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的厚度在1mm以下。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结构体,其中,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和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000~20000mm。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以下工序:准备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上形成有所述一对汇流条的带汇流条遮光加工玻璃板的工序(s11)、准备粘接用树脂膜上形成有所述导电图案膜的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的工序(s12)、准备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的工序(s13)、以及将所述带汇流条遮光加工玻璃板、所述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和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重叠并热压接的工序(s14)。14.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遮光加工玻璃板为内部和/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遮光层的夹层玻璃,该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准备至少1块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所述遮光层而1块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一对汇流条的多块玻璃板的工序(s21)、准备粘接用树脂膜上形成有所述导电图案膜的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的工序(s22)、准备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的工序(s23)、以及将以所述一对汇流条位于最外表面的方式在各玻璃板间配置粘接用树脂膜并将所述多块玻璃板重叠而获得的玻璃预层叠体、所述带导电图案膜树脂膜、和所述透光性板状构件重叠并热压接的工序(s24)。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遮光加工部与透光部的边界附近的透视变形、能够简易且低成本地形成电热线和汇流条、且从汇流条引出配线的设计自由度高的玻璃结构体。一种玻璃结构体(1),其具有:遮光加工玻璃板(10),其具有光学装置安装区域(OP)、透光部(TP)和遮光加工部(BP);透光性板状构件(31),其以覆盖透光部和遮光加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在遮光加工玻璃板(10)的表面上,其比遮光加工玻璃板更薄;和导电图案膜(32),其形成于遮光加工玻璃板与透光性板状构件之间,其包含1根以上的电热线;其中,透光性板状构件介由粘接膜(20)粘接于遮光加工玻璃板上,电热线形成于粘接膜内,遮光加工玻璃板的表面上形成有一对汇流条(41)。加工玻璃板的表面上形成有一对汇流条(41)。加工玻璃板的表面上形成有一对汇流条(41)。


技术研发人员:定金骏介 津川和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AGC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9.15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