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3
阅读:6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该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将输入到输入部件的旋转转矩传递到输出部件,与此相对,完全断开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的旋转转矩而不传递到输入部件,或仅将一部分旋转转矩传递到输入部件而断开剩余部分。
2.本技术基于2021年12月27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21-211833号和2021年11月15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21-185429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3.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具备与驱动源等输入侧机构连接的输入部件和与减速机构等输出侧机构连接的输出部件,且具有如下功能:将输入到输入部件的旋转转矩传递到输出部件,与此相对,完全断开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的旋转转矩而不传递到输入部件,或仅将一部分旋转转矩传递到输入部件而断开剩余部分。
4.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根据断开向输出部件反向输入的旋转转矩的机构的不同,大致分为锁定式和自由式。锁定式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具备在向输出部件反向输入了旋转转矩时防止输出部件的旋转的机构。另一方面,自由式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具备在向输出部件输入了旋转转矩时使输出部件空转的机构。关于使用锁定式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和自由式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中的哪一个,根据组装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的装置的用途等而适当决定。
5.在国际公开第2021/054481号小册子中记载有锁定式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国际公开第2021/054481号小册子中记载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具备:输入部件,其具有一对输入侧卡合部;输出部件,其具有输出侧卡合部;被按压部件,其具有被按压面;以及卡合件,其具有卡合件主体和连杆部件。所述卡合件主体具有:输出侧被卡合部,其与所述输出侧卡合部卡合;以及摆动支撑部,其位于比所述输入侧卡合部更靠近所述被按压面的一侧。另外,所述连杆部件具有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所述摆动支撑部连结的第一端部和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所述输入侧卡合部连结的第二端部。
6.在国际公开第2021/054481号小册子所记载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中,若向所述输入部件输入旋转转矩,则所述卡合件通过所述输入侧卡合部经由所述连杆部件拉动所述摆动支撑部,从而以远离所述被按压面的方式位移,并且通过使所述输出侧被卡合部与所述输出侧卡合部卡合,从而将输入至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转矩传递至所述输出部件。另一方面,当向所述输出部件反向输入旋转转矩时,基于所述输出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出侧被卡合部的卡合,将所述按压面按压于所述被按压面,从而使所述按压面与所述被按压面摩擦卡合。
7.根据国际公开第2021/054481号小册子中记载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在向输入部件输入旋转转矩时,能够顺利地进行从按压面被按压于被按压面的状态(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向按压面离开被按压面的状态(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
8.现有技术文献
9.专利文献
10.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1/054481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要素:
1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12.国际公开第2021/054481号小册子中记载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由于将卡合件设为具有卡合件主体和连杆部件的结构,因此部件数量多,部件管理和组装成本也比较高,因此提高了制造成本。
13.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的构造,在向输入部件输入旋转转矩时,能够顺畅地进行从按压面被按压于被按压面的状态(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向按压面离开被按压面的状态(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14.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5.本发明的一方案所涉及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具备被按压部件、输入部件、输出部件以及卡合件。
16.所述被按压部件在内周面具有被按压面。
17.所述输入部件具有配置于所述被按压面的径向内侧的至少一个输入侧卡合部,且与所述被按压面同轴地配置。
18.所述输出部件具有输出侧卡合部,所述输出侧卡合部在所述被按压面的径向内侧配置于比所述输入侧卡合部靠径向内侧,所述输出部件与所述被按压面同轴地配置。
19.所述卡合件具有:分别与所述被按压面对置且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一对按压面;能够与所述输入侧卡合部卡合的输入侧被卡合部;以及能够与所述输出侧卡合部卡合的输出侧被卡合部,所述卡合件配置成能够在相对于所述被按压面的远近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移动。
20.另外,若向所述输入部件输入旋转转矩,则所述输入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入侧被卡合部卡合,据此所述卡合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向远离所述被按压面的方向位移,使所述输出侧被卡合部与所述输出侧卡合部卡合,从而将输入至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转矩传递至所述输出部件,并且若向所述输出部件反向输入旋转转矩,则所述输出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出侧被卡合部卡合,据此所述卡合件将所述按压面按压于所述被按压面,从而使所述按压面与所述被按压面摩擦卡合。
21.特别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中,在伴随着所述输出部件向预定方向旋转,所述一对按压面被按压于所述被按压面,并且伴随着所述输入部件向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输入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入侧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中心双方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所述输入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入侧被卡合部的接触部和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比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输出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出侧被卡合部的接触部和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大。
22.另外,在向所述输出部件反向输入旋转转矩,所述一对按压面与所述被按压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输出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出侧被卡合部的接触部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比将所述一对按压面中的一个按压面与所述被按压面的接触部和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
连结的假想直线靠近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的一侧。
23.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能够具备一对所述卡合件,并且,所述输入部件能够具有一对所述输入侧卡合部。
24.发明效果
2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在向输入部件输入旋转转矩时,能够顺畅地进行从按压面被按压于被按压面的状态(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向按压面离开被按压面的状态(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26.图1是从输出部件侧观察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的端面图。
27.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28.图3是图2的x-x剖视图。
29.图4是关于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是表示向输入部件输入了旋转转矩的状态的与图3同样的图。
30.图5是关于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是表示向输出部件反向输入了旋转转矩的状态的与图3同样的图。
31.图6a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的效果的示意图。
32.图6b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的效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使用图1-图6b对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轴向、径向以及周向是指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在本例中,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与输入部件3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一致,并且与输出部件4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一致。另外,轴向一侧是指输入部件3侧(图2的右侧),轴向另一侧是指输出部件4侧(图2的左侧)。
34.[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的结构说明]
[0035]
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具备被按压部件2、输入部件3、输出部件4以及一对卡合件5。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具有反向输入断开功能,即,将输入到输入部件3的旋转转矩传递到输出部件4,与此相对,完全断开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4的旋转转矩而不传递到输入部件3,或仅将其一部分传递到输入部件3而断开剩余部分。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以输入部件3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的情况以及输出部件4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即,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能够不依赖于旋转方向(转矩的输入方向)地实施反向输入的旋转转矩的断开(锁定动作)以及解除锁定动作。
[0036]
被按压部件2具有圆筒形状,例如固定于壳体等未图示的其他部件,或者与其他部件一体地设置,由此其旋转被约束。被按压部件2在内周面具有圆筒面状的凹面即被按压面6。
[0037]
输入部件3与电动马达等输入侧机构连接,被输入旋转转矩。输入部件3具有基板部7、输入轴部8和一对输入侧卡合部9。
[0038]
基板部7从轴向观察具有大致圆形的端面形状。
[0039]
输入轴部8从基板部7的轴向一侧表面的中央部朝向轴向一侧突出。输入轴部8在轴向一侧部分具有用于以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与所述输入侧机构的输出部连接的输入侧连接部10a。在本例中,输入侧连接部10a具有包含与外周面相互平行的一对平坦面的两面宽度形状。但是,输入侧连接部10a只要能够以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与所述输入侧机构的输出部连接,则能够设为任意的形状。
[0040]
一对输入侧卡合部9从轴向观察具有大致扇形或大致梯形的端面形状,从基板部7的轴向另一侧面的径向相反侧两处位置朝向轴向另一侧突出。一对输入侧卡合部9在输入部件3的径向上相互分离。因此,各个输入侧卡合部9配置于基板部7的轴向另一侧面中的从旋转中心o向径向外侧偏离的部分。另外,各个输入侧卡合部9具有关于周向对称的形状。
[0041]
在本例中,各个输入侧卡合部9的径向内侧面9a由相互平行的平坦面构成,并且,各个输入侧卡合部9的径向外侧面9b具有与基板部7的外周面相同的圆筒面状的轮廓形状。另外,各个输入侧卡合部9的一对周向侧面9c由越朝向径向外侧越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倾斜的平坦面构成。
[0042]
输出部件4与减速机构等输出侧机构连接,输出旋转转矩。输出部件4与输入部件3同轴地配置。在本例中,输出部件4具有输出轴部11和输出侧卡合部12。
[0043]
输出轴部11在轴向一侧的端部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8,并且在轴向另一侧部分具有用于以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与所述输出侧机构的输入部连接的输出侧连接部10b。在本例中,输出侧连接部10b具有包含与外周面相互平行的一对平坦面的两面宽度形状。但是,输出侧连接部10b只要能够以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与所述输出侧机构的输入部连接,则能够设为任意的形状。
[0044]
输出侧卡合部12具有凸轮功能。即,从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到输出侧卡合部12的外周面的距离在周向上不恒定。在本例中,输出侧卡合部12从轴向观察具有大致矩形或大致椭圆形的端面形状,从输出轴部11的轴向一侧的端面的中央部朝向轴向一侧突出。即,输出侧卡合部12的外周面由相互平行的一对平坦面12a和分别为部分圆筒面状的一对凸曲面12b构成。因此,从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到输出侧卡合部12的外周面的距离在整个周向上不恒定。另外,在本例中,一对凸曲面12b由以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为中心的部分圆筒面构成。
[0045]
输出侧卡合部12相对于通过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且与一对平坦面12a正交的假想平面呈面对称,且相对于通过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且与一对平坦面12a平行的假想平面呈面对称。这样的输出侧卡合部12配置于一对输入侧卡合部9彼此之间的部分。
[0046]
一对卡合件5从轴向观察具有大致半圆形的端面形状,且具有关于宽度方向(相对于后述的平坦面部15平行的方向,且图3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对称的形状。
[0047]
一对卡合件5在径向外侧面具有分别与被按压面6对置且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一对按压面13。各个按压面13由具有比被按压面6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的部分圆筒面状的凸曲面构成。另外,在从轴向观察的情况下,一对卡合件5的径向外侧面中的从一对按压面13沿周向偏离的部分存在于以输入部件3的中心轴o为中心且比与一对按压面13相切的假想圆靠径向内侧。即,在一对按压面13与被按压面6抵接的状态下,一对卡合件5的径向外侧面中的从一对按压面13沿周向偏离的部分不与被按压面6抵接。
[0048]
各个按压面13优选具有相对于被按压面6的摩擦系数比卡合件5的其他部分大的表面性状。另外,各个按压面13既可以与卡合件5的其他部分一体地构成,也可以形成于利用粘贴、粘接等固定于卡合件5的其他部分的摩擦材料的表面。
[0049]
另外,一对卡合件5在径向内侧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能够与输出侧卡合部12卡合的输出侧被卡合部14。在本例中,在一对卡合件5的径向内侧面具有平坦面部15,并且在平坦面部15的宽度方向两处位置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一对凸部16。而且,输出侧被卡合部14由平坦面部15中的在宽度方向上存在于一对凸部16彼此之间的部分构成。此外,在本例中,使输出侧被卡合部14的宽度方向尺寸(一对凸部16彼此的间隔)比输出侧卡合部12的平坦面12a的宽度方向尺寸大。
[0050]
另外,关于卡合件5的径向是指图3中箭头a所示的与平坦面部15成直角的方向,关于卡合件5的宽度方向是指图3中箭头b所示的与平坦面部15平行的方向。在本例中,关于卡合件5的径向是卡合件5的一对按压面13相对于被按压面6的远近方向,且相当于第一方向,关于卡合件5的宽度方向相当于与第一方向和输入部件3的旋转中心o双方正交的第二方向。
[0051]
并且,一对卡合件5在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径向中间部具有能够与输入侧卡合部9卡合的输入侧被卡合部17。在本例中,输入侧被卡合部17从轴向观察具有大致弓形的开口形状,并且由沿轴向贯通卡合件5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的径向中间部的贯通孔构成。输入侧被卡合部17具有能够宽松地插入输入侧卡合部9的大小。因此,在将输入侧卡合部9插入到输入侧被卡合部17的内侧的状态下,在输入侧卡合部9与输入侧被卡合部17的内表面之间,在卡合件5的宽度方向以及径向上分别存在间隙。因此,输入侧卡合部9能够相对于输入侧被卡合部17(卡合件5)在输入部件3的旋转方向上位移,输入侧被卡合部17能够相对于输入侧卡合部9在卡合件5的径向上位移。在本例中,输入侧被卡合部17在径向内侧面(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具有与平坦面部15平行的平坦面17a。
[0052]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以由仅在卡合件的轴向一侧面开口的有底孔构成输入侧被卡合部。或者,也可以由在卡合件的径向外侧面开口的切口构成输入侧被卡合部。
[0053]
在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中,在使各个卡合件5的一对按压面13在径向上相互朝向相反侧、且使各个卡合件5的径向内侧面(平坦面部15)相互对置的状态下,将一对卡合件5以能够进行该一对卡合件5的径向(第一方向)的移动的方式配置于被按压部件2的径向内侧。另外,将配置于轴向一侧的输入部件3的一对输入侧卡合部9沿轴向插入于一对卡合件5的输入侧被卡合部17,并且将配置于轴向另一侧的输出部件4的输出侧卡合部12沿轴向插入于一对输出侧被卡合部14彼此之间。即,一对卡合件5被配置成利用各自的输出侧被卡合部14从径向外侧夹着输出侧卡合部12。
[0054]
此外,在将一对卡合件5配置于被按压部件2的径向内侧的状态下,以在被按压面6与一对按压面13之间的部分、以及凸部16的前端面彼此之间的部分中的至少一方存在间隙的方式,限制被按压部件2的内径尺寸和卡合件5的径向尺寸。
[0055]
(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的动作说明)
[0056]
使用图4及图5对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图4和图5夸张地示出了输入部件3和输出部件4与一对卡合件5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
[0057]
首先,对从输入侧机构向输入部件3输入旋转转矩的情况进行说明。
[0058]
当向输入部件3输入旋转转矩时,如图4所示,在输入侧被卡合部17的内侧,输入侧卡合部9向输入部件3的旋转方向(在图4的例子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于是,输入侧卡合部9的径向内侧面9a朝向径向内侧按压输入侧被卡合部17的平坦面17a,使一对卡合件5分别向远离被按压面6的方向移动。即,基于与输入部件3的卡合,使一对卡合件5分别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即径向内侧(使位于图4的上侧的卡合件5朝向下侧,使位于图4的下侧的卡合件5朝向上侧)移动。由此,一对卡合件5的径向内侧面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一对输出侧被卡合部14从径向两侧夹持输出部件4的输出侧卡合部12。即,一边使输出部件4以输出侧卡合部12的平坦面12a与卡合件5的平坦面部15平行的方式旋转,一边使输出侧卡合部12与一对输出侧被卡合部14无晃动地卡合(抵接)。其结果,输入到输入部件3的旋转转矩经由一对卡合件5传递到输出部件4,并从输出部件4输出。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在向输入部件3输入旋转转矩时,与输入部件3的旋转方向无关地使一对卡合件5分别向远离被按压面6的方向移动。并且,输入到输入部件3的旋转转矩经由一对卡合件5传递到输出部件4。
[0059]
接着,对从输出侧机构向输出部件4反向输入旋转转矩的情况进行说明。
[0060]
当向输出部件4反向输入旋转转矩时,如图5所示,输出侧卡合部12在一对输出侧被卡合部14彼此的内侧向输出部件4的旋转方向(在图5的例子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输出侧卡合部12的外周面中的、平坦面12a与凸曲面12b的连接部(角部)朝向径向外侧按压输出侧被卡合部14,使一对卡合件5分别向接近被按压面6的方向移动。即,基于与输出部件4的卡合,使一对卡合件5分别朝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即径向外侧(使位于图5的上侧的卡合件5朝向上侧,使位于图5的下侧的卡合件5朝向下侧)移动。由此,使一对卡合件5各自的按压面13与被按压面6摩擦卡合。
[0061]
其结果,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4的旋转转矩被完全断开而不传递到输入部件3,或者,仅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4的旋转转矩的一部分传递到输入部件3而剩余部分被断开。为了完全断开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4的旋转转矩而不传递到输入部件3,以一对按压面13不相对于被按压面6滑动(相对旋转)的方式,使一对卡合件5在输出侧卡合部12与被按压部件2之间顶紧,将输出部件4锁定。与此相对,为了仅将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4的旋转转矩中的一部分传递到输入部件3而断开剩余部分,以使一对按压面13相对于被按压面6滑动的方式,使一对卡合件5在输出侧卡合部12与被按压部件2之间顶紧,将输出部件4半锁定。
[0062]
在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中,以能够进行以上的动作的方式调整各构成部件间的间隙的大小。特别是,在各个卡合件5的一对按压面13与被按压面6接触的位置关系中,在输入侧卡合部9的径向内侧面9a与输入侧被卡合部17的内表面之间,存在允许基于输出侧卡合部12的角部按压输出侧被卡合部14而将一对按压面13朝向被按压面6进一步按压的间隙。由此,在向输出部件4反向输入旋转转矩时,防止卡合件5向径向外侧的移动被输入侧卡合部9阻止,并且,在一对按压面13与被按压面6接触后,作用于一对按压面13与被按压面6的接触部的面压也根据向输出部件4反向输入的旋转转矩的大小而变化,从而适当地进行输出部件4的锁定或者半锁定。
[0063]
并且,在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中,被按压部件2、输入部件3、输出部件4以及一对卡合件5的各部分的尺寸以及形状被限制,以满足以下的关系。
[0064]
首先,在随着输出部件4向预定方向(例如图3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一对按压面
13被按压于被按压面6,且随着输入部件3向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图3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输入侧卡合部9与输入侧被卡合部17卡合(输入侧卡合部9的一部分与输入侧被卡合部17接触)的状态下,使输入侧卡合部9与输入侧被卡合部17的接触部p
in
和输入部件3的旋转中心o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即第一距离d1大于输出侧卡合部12与输出侧被卡合部14的接触部p
out
和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距离d2(d1>d2)。
[0065]
另外,如图5所示,在向输出部件4反向输入旋转转矩,各个卡合件5的一对按压面13与被按压面6接触的状态(锁定状态或者半锁定状态)下,输出侧卡合部12与输出侧被卡合部14的接触部c1位于比将一对按压面13中的一方(在第二方向上比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靠近接触部c1的一侧)的按压面13与被按压面6的接触部c2和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连结的假想直线l在第一方向上靠近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的一侧(图5的下侧)。
[0066]
根据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能够缩短轴向尺寸,并且能够减少部件个数。
[0067]
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将输入部件3以及输出部件4各自的旋转转换为卡合件5的径向移动。而且,通过这样将输入部件3以及输出部件4的旋转转换为卡合件5的径向移动,从而使卡合件5与位于该卡合件5的径向内侧的输出部件4卡合,或者将卡合件5按压于位于该卡合件5的径向外侧的被按压部件2。这样,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基于通过输入部件3及输出部件4各自的旋转而被控制的卡合件5的径向移动,能够切换能够从输入部件3向输出部件4传递旋转转矩的输出部件4的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和防止或抑制输出部件4的旋转的输出部件4的锁定或半锁定状态,因此能够缩短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的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
[0068]
而且,使卡合件5具有将输入至输入部件3的旋转转矩传递至输出部件4的功能和锁定或半锁定输出部件4的功能这两个功能。因此,能够抑制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的部件个数,并且,与使不同的部件分别具有传递旋转转矩的功能和锁定或半锁定的功能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动作稳定。例如,在使不同的部件具有传递旋转转矩的功能和锁定或半锁定的功能的情况下,锁定解除或半锁定解除的时机与旋转转矩的传递开始的时机有可能错开。在该情况下,若在从锁定解除或者半锁定解除到旋转转矩的传递开始为止的期间向输出部件反向输入旋转转矩,则输出部件再次被锁定或者半锁定。在本例中,由于使卡合件5具有将旋转转矩传递至输出部件4的功能和将输出部件4锁定或半锁定的功能这两个功能,因此能够防止产生这样的不良情况。
[0069]
另外,由于使从输入部件3作用于卡合件5的力的方向与从输出部件4作用于卡合件5的力的方向相反,因此通过限制双方的力的大小关系,能够控制卡合件5的移动方向。因此,能够稳定且可靠地进行输出部件4的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与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动作。
[0070]
另外,在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中,由于使第一距离d1比第二距离d2大(d1>d2),因此与第一距离d1比第二距离d2小的比较构造相比,能够减小输入部件3的旋转方向的晃动。即,根据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能够使从使一对按压面13与被按压面6接触且在第二方向上使输入侧卡合部9位于输入侧被卡合部17的中央位置的状态到输入侧卡合部9与输入侧被卡合部17接触为止的输入部件3的旋转角度比上述比较构造小。
[0071]
并且,在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中,在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下,使接触部c1位于在第一方向上比假想直线l靠近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的一侧。因此,通过使第一距
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即使在将输入部件3的晃动抑制到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从锁定状态或者半锁定状态向锁定解除状态或者半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关于其理由,参照图6a以及图6b进行说明。
[0072]
在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的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下,若向输入部件3输入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转矩,则各个卡合件5成为以接触部c1(权利要求的第一接触部)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倾向。
[0073]
在接触部c1位于在第一方向上比假想直线l远离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的一侧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当向输入部件3输入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转矩时,卡合件5具有以接触部c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倾向。并且,如图6b中以单点划线表示轨迹r那样,一对按压面13中的、在第二方向上隔着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而位于与接触部c1相反的一侧(图6b的右侧)的另一个按压面13具有被强力地按压于被按压面6的倾向。
[0074]
即,在接触部c1位于在第一方向上比假想直线l更远离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的一侧的情况下,成为支点的接触部c1与成为力点的接触部p
in
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力点距离)d
p
变得比较大。另一方面,接触部c1与作为作用点的被按压面6和另一方的按压面13的接触部c3(权利要求的第三接触部)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作用点距离)da比较小。因此,根据杠杆原理,相对于被按压面6按压另一方的按压面13的力变大,另一方的按压面13容易咬入被按压面6。为了解除这样的另一方的按压面13咬入被按压面6,在从锁定状态或者半锁定状态向锁定解除状态或者半锁定解除状态切换时,输入部件3的旋转转矩瞬间变得过大。即,用于旋转驱动输入部件3的输入侧机构的瞬时最大转矩(峰值转矩)变得过大。
[0075]
另一方面,在如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那样,接触部c1位于在第一方向上比假想直线l靠近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的一侧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若向输入部件3输入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转矩,则卡合件5也成为以接触部c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倾向。并且,如图6a中以单点划线表示轨迹r那样,一对按压面13中的、在第二方向上隔着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而位于与接触部c1相反的一侧(图6a的右侧)的另一个按压面13具有被按压于被按压面6的倾向。
[0076]
在本例中,由于使接触部c1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比假想直线l靠近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的一侧,因此能够使成为支点的接触部c1与成为力点的接触部p
in
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力点距离)d
p
比图6b所示的构造小。另外,能够使接触部c1与作为作用点的被按压面6和另一方的按压面13的接触部c3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作用点距离)da比图6b所示的构造大。因此,将另一个按压面13按压于被按压面6的力与图6b所示的构造相比变小,另一个按压面13难以咬入被按压面6。因此,与图6b所示的结构相比,能够将从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向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切换时的输入侧机构的峰值转矩抑制得较小。其结果,能够顺利地进行从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向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另外,由于能够将峰值转矩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良好地确保从输入部件3向输出部件4的转矩传递的效率,并且不需要徒劳地增大输入侧机构的最大输出转矩,能够防止输入侧机构的不必要的大型化。
[0077]
在图6a所示的本例中,在向输出部件4反向输入旋转转矩,一对按压面13与被按压面6接触的状态下,将输出侧卡合部12与输出侧被卡合部14的接触部设为第一接触部(图6a中的接触部c1)。另外,将输入侧卡合部9与输入侧被卡合部17的接触部设为第二接触部(图
6a中的接触部p
in
)。另外,将一对按压面13中的在第二方向上隔着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而位于与第一接触部相反的一侧的另一方的按压面13与被按压面6的接触部设为第三接触部(图6a中的接触部c3)。此时,优选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沿着第二方向的距离亦即力点距离(图6a中的距离d
p
)比第一接触部与第三接触部的沿着第二方向的距离亦即作用点距离(图6a中的距离da)的1/3小。根据这样的结构,按压面13更难以咬入被按压面6。因此,在从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向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切换时,输入部件3的旋转转矩也不会瞬间变大,能够更顺畅地进行从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向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因此,使输入部件3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的解除锁定性变得良好。
[0078]
并且,在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中,在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下,使接触部c1位于在第一方向上比假想直线l靠近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的一侧。因此,即使在使输入部件3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从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向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再次参照图6a和图6b对其理由进行说明。
[0079]
在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的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下,若向输入部件3输入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转矩,则各个卡合件5成为以接触部c1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倾向。
[0080]
在接触部c1位于在第一方向上比假想直线l远离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的一侧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若向输入部件3输入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转矩,则力作用于成为力点的卡合件5与输入部件3的接触部p
in_f
,成为以成为卡合件5的支点的接触部c1为中心,作为作用点的接触部c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倾向。此时,卡合件5具有接触部c2沿着以接触部c1为中心且以接触部c1与接触部c2的接触间为半径的圆弧旋转的倾向。并且,如图6b的箭头b所示轨迹那样,一对按压面13中的、在第二方向上位于与接触部c1相同的一侧(图6b的左侧)的一方的按压面13有被按压面6强力地按压而咬入的倾向。
[0081]
为了消除这样的按压面13对被按压面6的咬入,在从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向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切换时,输入部件3的旋转转矩瞬间变大(产生峰值转矩)。
[0082]
因此,一方的按压面13容易咬入被按压面6,产生峰值转矩,由此使输入部件3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的解除锁定性变差。
[0083]
另一方面,如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那样,在接触部c1位于在第一方向上比假想直线l靠近输出部件4的旋转中心o的一侧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若向输入部件3输入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转矩,则力作用于成为力点的卡合件5与输入部件3的接触部p
in_f
,成为以成为卡合件5的支点的接触部c1为中心,作为作用点的接触部c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倾向。此时,卡合件5具有接触部c2沿着以接触部c1为中心且以接触部c1与接触部c2的接触间为半径的圆弧旋转的倾向。
[0084]
在图6a所示的本例中,与图6b的情况相比,接触部c1与接触部c2接触间的距离变小,因此如箭头a所示的按压面13的轨迹所示,接触部c2的轨迹通过比卡合件5的按压面13靠卡合件5的内侧的位置。因此,按压面13不会被按压于被按压面6。即,按压面13难以咬入被按压面6。因此,在从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向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切换时,输入部件3的旋转转矩也不会瞬间变大,能够顺利地进行从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向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因此,使输入部件3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的解除锁定性变得良好。另外,由于不产生峰值转矩,因此不需要徒劳地增大输入侧机构的最大输
出转矩,能够防止输入侧机构的不必要的大型化。
[0085]
根据本例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1,无需如国际公开第2021/054481号小册子所记载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那样将卡合件设为具有卡合件主体和连杆部件的结构,就能够实现能够顺畅地进行从锁定状态或半锁定状态向锁定解除状态或半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的构造。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也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在图6a以及图6b中,接触部p
in
、p
in_f
与接触部c2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相同的高度,但即使在接触部p
in
、p
in_f
与接触部c2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0086]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卡合件的数量设为一个或三个以上。
[0087]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具备对卡合件向使一对按压面接近被按压面的方向弹性地施力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例如能够由受扭螺旋弹簧、板簧等构成。在具备一对所述卡合件且所述弹性部件构成为受扭螺旋弹簧的情况下,通过将所述卡合件所具备的凸部(本例的图1以及图3-5所示的凸部16)插入所述受扭螺旋弹簧的端部,也能够保持该受扭螺旋弹簧。
[0088]
另外,输入部件、输出部件、被按压部件以及卡合件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这些材质,除了铁合金、铜合金、铝合金等金属以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是混入了强化纤维的合成树脂等。另外,输入部件、输出部件、被按压部件以及卡合件可以分别采用相同的材质,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
[0089]
另外,在向输出部件反向输入了旋转转矩的情况下,只要满足输出部件锁定或者半锁定的条件,就能够使润滑剂介于输入部件、输出部件、被按压部件以及卡合件相互接触的部分。因此,例如也能够将输入部件、输出部件、被按压部件以及卡合件中的至少一个设为含油金属制部件。
[0090]
符号说明
[0091]
1—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2—被按压部件;3—输入部件;4—输出部件;5—卡合件;6—被按压面;7—基板部;8—输入轴部;9—输入侧卡合部;9a—径向内侧面;9b—径向外侧面;9c—周向侧面;10a—输入侧连接部;10b—输出侧连接部;11—输出轴部;12—输出侧卡合部;12a—平坦面;12b—凸曲面;13—按压面;14—输出侧被卡合部;15—平坦面部;16—凸部;17—输入侧被卡合部;17a—平坦面;18—凸缘部。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具备:被按压部件,其在内周面具有被按压面;输入部件,其具有配置在所述被按压面的径向内侧的至少一个输入侧卡合部,且与所述被按压面同轴地配置;输出部件,其具有在所述被按压面的径向内侧配置在比所述输入侧卡合部靠径向内侧的输出侧卡合部,且与所述被按压面同轴地配置;以及卡合件,其具有分别与所述被按压面对置且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一对按压面、能够与所述输入侧卡合部卡合的输入侧被卡合部、以及能够与所述输出侧卡合部卡合的输出侧被卡合部,且配置为能够在相对于所述被按压面的远近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移动,若向所述输入部件输入旋转转矩,则所述输入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入侧被卡合部卡合,据此所述卡合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向远离所述被按压面的方向位移,使所述输出侧被卡合部与所述输出侧卡合部卡合,从而将输入至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转矩传递至所述输出部件,并且若向所述输出部件反向输入旋转转矩,则所述输出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出侧被卡合部卡合,据此将所述按压面按压于所述被按压面,从而使所述按压面与所述被按压面摩擦卡合,随着所述输出部件向预定方向旋转,所述一对按压面被按压于所述被按压面,并且随着所述输入部件向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在所述输入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入侧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中心双方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所述输入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入侧被卡合部的接触部和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比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输出侧卡合部与输出侧被卡合部的接触部和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大,在向所述输出部件反向输入旋转转矩,且在所述一对按压面与所述被按压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输出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出侧被卡合部的接触部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比将所述一对按压面中的一方的按压面与所述被按压面的接触部和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连结的假想直线靠近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输出部件反向输入旋转转矩,且所述一对按压面与所述被按压面接触的状态下,在将所述输出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出侧被卡合部的接触部设为第一接触部,将所述输入侧卡合部与所述输入侧被卡合部的接触部设为第二接触部,将所述一对按压面中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隔着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中心而位于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反的一侧的另一按压面与被按压面的接触部设为第三接触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距离即力点距离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三接触部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距离即作用点距离的1/3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向输入断开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所述卡合件,并且所述输入部件具有一对所述输入侧卡合部。
技术总结
在伴随着输出部件(4)向预定方向旋转,一对按压面(13)被按压于被按压面(6),且伴随着输入部件(3)向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输入侧卡合部(9)与输入侧被卡合部(17)卡合的状态下,使输入侧卡合部(9)与输入侧被卡合部(17)的接触部(P
技术研发人员:土肥永生 金子祥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2.11.11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代码生成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下一篇:一种动态膜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