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13 阅读:140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车载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2.车载手机设备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有线充电可在行驶途中对手机边充电边使用,但充电过程比较繁琐,需要先将手机固定,然后将充电线插接在手机充电口上,而无线充电设备充电更加便捷,但无法在充电途中使用。
3.经检索,现引证公开号为cn219067932u,公开日为2023年05月23日,名为一种车载自动对焦无线充电器的专利文献。包括手机充电放置盒,手机充电放置盒内部的一侧壁为倾斜的斜坡,其中斜坡上卡接有自动对焦无线充组件,手机充电放置盒的外侧壁设置有启动按钮,手机充电放置盒的外壳上并且位于启动按钮的一侧插拔连接有充电电源插头。上述实施例实现了自动对焦寻找最佳手机电池的位置,有效的解决了需要人工去调整移动设备的位置,查找最佳充电位置的问题,因此提高了无线充电器的使用性能。
4.上述实施例仍然具有以下缺陷:无法在无线充电的同时使用手机,并且当手机充电时,需要手动拿取手机将其放置在手机充电放置盒内,不仅降低了手机充电工作的便捷度,同时又加大了在行驶途中充电时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基座单元,所述基座单元主体内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上转动连接有充电支架,所述充电支架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靠近基座单元的一侧壁顶部边缘处安装有后板,所述后板靠近支架底座中心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充电块限位槽,所述充电块限位槽内设有充电块本体,所述充电块本体为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充电块限位槽远离开口的一侧壁上安装有微型电动推杆,所述微型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在充电块本体上;所述充电支架远离基座单元的一侧壁上安装有摄像头安装块,所述摄像头安装块为四棱锥状结构,所述摄像头安装块远离充电支架以及四周的倾斜侧壁上分别设有一组图像采集摄像头;所述基座单元内设有电路控制模块、图像转化模块、骨架提取模块、校准模块、智能分析模块和信息库模块,所述电路控制模块分别与伺服电机、微型电动推杆以及各组图像采集摄像头电性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单元包括基座本体;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基座本体内,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基座本体上方,且传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外部设置有外保护管,所述外保护管内壁与转杆外壁间设有间隙,所述外保护管底部安装在基座本体顶部,所述外保护管靠近充电支架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第一卡块。
7.进一步的,所述转杆顶部安装有转环,所述转环靠近充电支架的一侧壁上沿水平
方向安装有轴承延伸杆,所述轴承延伸杆另一端端口处转动连接有第一阻尼轴承,所述第一阻尼轴承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后板上。
8.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单元一侧外壁上铰接有辅助限位单元;所述辅助限位单元包括沿同一直线依次铰接的若干组辅助限位板;所述辅助限位板设置为截面为扇环形的板状结构;所述辅助限位板顶部沿其宽度方向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卡块。
9.进一步的,所述辅助限位板底部两端边缘处分别设有一组吸附条安装块,所述吸附条安装块外壁上等间距分布有若干组吸附条本体;所述吸附条本体采用具有粘连功能的条状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单元侧壁上活动卡接有平衡单元,所述平衡单元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卡接头,两组所述第二卡接头活动卡接在任意一组辅助限位板上的两组第二卡块内;所述转轴上铰接有垂直延伸杆和倾斜延伸杆,所述倾斜延伸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向外保护管方向倾斜延伸,且端口处设有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卡接在第一卡块上;所述垂直延伸杆和倾斜延伸杆远离转轴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架杆。
11.进一步的,所述垂直延伸杆另一端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且端口处安装有转向轨道,所述转向轨道的截面为扇环形结构,且所述转向轨道为倾斜设置,其中两端高度要高于中间的高度;所述转向轨道远离外保护管的一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阻尼轴承。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底座与后板垂直的两侧壁顶部边缘处分别安装有一组侧防护块,所述侧防护块与后板固定;所述侧防护块顶部设有斜面,所述斜面靠近支架底座中心一端的高度要低于另一端。
13.进一步的,所述斜面顶部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槽内沿斜面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转动连接有若干组导流转管,所述导流转管顶部延伸至顶槽上方;所述斜面高度较低的一端与侧防护块侧壁的结合处设有弧角;所述侧防护块远离后板的一侧壁边缘处安装有前板。
14.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所述充电方法包括:将手机放置在充电支架上,然后对准相应一组图像采集摄像头做出与原始手势命令相同的手势动作;图像采集摄像头动态捕捉以获取原始图像,测量到人物和背景物件;通过图像转化模块从原始图像中提取rgb色彩肢体图像,再将rgb色彩肢体图像转换成yuv色彩编码,再通过阈值选择法提取转化后的图像肤色信息;通过骨架提取模块对人体关键骨架节点进行识别,从而将人物和背景物件分离开来,实现前景分割并得到预处理图像;通过校准模块对得到的预处理图像进行动作分析校准,得到校准图像;利用智能分析模块将校准图像转换成系统可识别的标准代码,再从数据库中找寻与之标准代码相匹配的信息,从而将匹配的图像单独罗列;然后信息库模块给电路控制模块发送指令,将与该标准代码相匹配的指令开启,然后通过电路控制模块开启微型电动推杆,通过微型电动推杆带动充电块本体贴合至手机后盖进行无线式充电。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未充电时,充电块本体与手机处于分离状态,充电时,只需对图像采集摄像头做
出与充电指令标准代码相同的手势,充电块本体便会抵触在手机后盖上,以无线方式充电。无需花费时间再对手机进行手动操作,与此同时,利用摄像头安装块四棱锥结构的特性,无论充电支架朝向哪个方向,都可以通过相对的一组图像采集摄像头来采集图像信息。不仅提高了充电工作的便利性,降低驾驶员在行驶途中给手机充电的安全隐患,同时又提高了图像采集工作的便捷程度。
16.2、驾驶员放置手机时,手机底部与斜面接触,由于斜面靠近支架底座中心一侧的高度要低于另一侧,又因为斜面顶部又转动连接有导流转管,且斜面与侧防护块的结合处设置为弧角,因此当手机底部与斜面接触后,便会自动滑落至手机压板上。即使驾驶员在放置手机时位置出现了偏差,也可通过斜面、导流转管以及弧角的配合使得手机自动落在手机压板上,从而提高了手机放置工作的便利性。
17.3、将辅助限位板贴合在车辆中控台上,由于辅助限位板的截面为扇环形结构,并且相邻两组辅助限位板之间为铰接关系,因此可以根据不同车辆的不同中控台结构任意调节各组辅助限位板的角度,又因为各组吸附条本体是以等间距方式分布在吸附条安装块上,因此无论辅助限位板的角度如何,都可以找到一组或多组吸附条本体与车辆中控台固定,在提高基座本体稳定性的同时,还提高了辅助限位单元的兼容性。
18.4、充电时,对图像采集摄像头做出与充电指令标准代码相同的手势,充电块本体便会抵触在手机后盖上,以无线方式充电。无需花费时间再对手机进行手动操作,提高了充电工作的便利性,降低驾驶员在行驶途中给手机充电的安全隐患。
19.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头安装块和各组图像采集摄像头的连接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限位板的后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板的右视剖视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7中a圈内的放大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架底座和侧防护块的剖视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0中b圈内的放大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机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0、基座单元;110、基座本体;120、转杆;130、外保护管;140、第一卡块;150、转环;160、轴承延伸杆;170、第一阻尼轴承;200、辅助限位单元;210、辅助限位板;220、第二卡块;230、吸附条安装块;240、吸附条本体;300、平衡单元;310、转轴;320、第二卡接头;330、垂直延伸杆;340、倾斜延伸杆;350、第一卡接头;360、架杆;370、转向轨道;380、滑块;390、第二阻尼轴承;400、充电支架;410、支架底座;411、弹簧槽;420、后板;421、充电块限位槽;422、充电块本体;423、微型电动推杆;430、侧防护块;431、斜面;432、顶槽;433、导流转管;434、弧角;435、前板;440、第一弹簧;450、手机压板;451、杵杆;460、伸缩槽;470、顶杆;471、滑面;472、推板;473、第二弹簧;480、手机夹持机构;481、夹持板固定块;482、夹持板本体;483、斜锥板;500、图像采集摄像头;510、摄像头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基座单元100。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单元100上铰接有辅助限位单元200。辅助限位单元200用于提高基座单元100稳定性。
25.所述基座单元100侧壁上活动卡接有平衡单元300,所述平衡单元300底部活动安装在辅助限位单元200上。
26.所述基座单元100的输出端上可旋转安装有充电支架400,所述平衡单元300顶部与充电支架400转动连接。平衡单元300用于提高充电支架400的承重力,充电支架400用于给手机充电。
27.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支架400远离基座单元100的一侧壁上安装有摄像头安装块510,所述摄像头安装块510为四棱锥状结构,且所述摄像头安装块510远离充电支架400一侧壁的表面积要小于另一侧壁的表面积。所述摄像头安装块510远离充电支架400以及四周的倾斜侧壁上分别设有一组图像采集摄像头500。
28.图像采集摄像头500用于捕捉驾驶员的动态图像。
29.所述基座单元100包括基座本体110。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所述基座本体110内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基座本体110上方,且传动连接有转杆120,所述转杆120外部设置有外保护管130,所述外保护管130内壁与转杆120外壁间设有间隙,所述外保护管130底部安装在基座本体110顶部,所述外保护管130靠近充电支架400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第一卡块140。所述转杆120顶部安装有转环150,所述转环150靠近充电支架400的一侧壁上沿水平方向安装有轴承延伸杆160,所述轴承延伸杆160另一端端口处转动连接有第一阻尼轴承170。
30.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转环150和轴承延伸杆160转动,再由轴承延伸杆160带动充电支架400以转杆120的中轴线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当手机放置在充电支架400上时,可以根据个人舒适度自由调整手机朝向。
31.所述基座本体110内设有电路控制模块、图像转化模块、骨架提取模块、校准模块、智能分析模块和信息库模块,所述电路控制模块分别与伺服电机和充电支架400电性连接。
32.首先将原始动作指令转化成标准代码,并上传至信息库模块中。驾驶员在使用时,首先将手机放置在充电支架400上,然后对准任意一组图像采集摄像头500做出与原始手势命令相同的手势动作,通过图像采集摄像头500动态捕捉以获取原始图像,测量到人物和背景物件,然后通过图像转化模块将原始图像中的颜色空间进行转化,再通过阈值选择法提取转化后的图像肤色信息,将原始图像中的颜色空间进行转化时,首先从原始图像中提取rgb色彩肢体图像,再将rgb色彩肢体图像转换成yuv色彩编码;通过骨架提取模块再对人体关键骨架节点进行识别,从而将人物和背景物件分离开来,实现前景分割并得到预处理图像;通过校准模块对得到的预处理图像进行动作分析校准,得到校准图像;然后利用智能分析模块将校准图像转换成系统可识别的标准代码,再从数据库中找寻与之标准代码相匹配的信息,从而将匹配的图像单独罗列,然后信息库模块给电路控制模块发送指令,将与该标准代码相匹配的指令开启,然后通过电路控制模块控制充电支架400开始充电。
33.所述辅助限位单元200包括沿同一直线依次铰接的若干组辅助限位板210。示例性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辅助限位板210设置为截面为扇环形的板状结构。所述辅助限位板210顶部沿其宽度方向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卡块220。所述辅助限位板210底部两端边缘处分别设有一组吸附条安装块230,所述吸附条安装块230外壁上等间距分布有若干组吸附条本体240。所述吸附条本体240采用具有粘连功能的条状结构。
34.将基座本体110安装在车辆的中控台上以后,再将辅助限位板210贴合在车辆中控台上,由于辅助限位板210的截面为扇环形结构,并且相邻两组辅助限位板210之间为铰接关系,因此可以根据不同车辆的不同中控台结构任意调节各组辅助限位板210的角度,又因为各组吸附条本体240是以等间距方式分布在吸附条安装块230上,因此无论辅助限位板210的角度如何,都可以找到一组或多组吸附条本体240与车辆中控台固定,在提高基座本体110稳定性的同时,还提高了辅助限位单元200的兼容性。
35.所述平衡单元300包括转轴310。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所述转轴310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卡接头320,两组所述第二卡接头320活动卡接在任意一组辅助限位板210上的两组第二卡块220内。所述转轴310上铰接有垂直延伸杆330和倾斜延伸杆340,所述垂直延伸杆330另一端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且端口处安装有转向轨道370,所述转向轨道370的截面为扇环形结构,且所述转向轨道370为倾斜设置,其中两端高度要高于中间的高度。所述转向轨道370远离外保护管130的一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380,所述滑块380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阻尼轴承390。所述倾斜延伸杆340远离转轴310的一端向外保护管130方向倾斜延伸,且端口处设有第一卡接头350,所述第一卡接头350卡接在第一卡块140上。所述垂直延伸杆330和倾斜延伸杆340远离转轴310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架杆360。
36.分别将第一卡接头350和第二卡接头320卡接在第一卡块140和第二卡块220上,使得外保护管130、辅助限位单元200和充电支架400之间形成由垂直延伸杆330、倾斜延伸杆340以及架杆360所构成的三角稳定机构,避免因手机重量过重或是外力而导致的手机发生下垂或晃动,从而增加了充电支架的承载力。
37.由于转向轨道370的截面为扇环形结构,且所述转向轨道370为倾斜设置,因此当充电支架400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偏向驾驶位或副驾驶位时,其底部与顶部之间便会出现
夹角并会向着偏转一侧倾斜,更加迎合驾驶位或副驾驶位使用者的视线,无需使用者再偏转头部去迎合充电支架400上的手机。从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舒适度。
38.所述充电支架400包括支架底座410。示例性的,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支架底座410靠近外保护管130的一侧壁顶部边缘处安装有后板420,所述后板420分别与第一阻尼轴承170和第二阻尼轴承390转动连接。所述后板420靠近支架底座410中心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充电块限位槽421,所述充电块限位槽421内设有充电块本体422,所述充电块本体422为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充电块限位槽421远离开口的一侧壁上安装有微型电动推杆423,所述微型电动推杆423的输出端连接在充电块本体422上,所述充电块本体422通过微型电动推杆423活动延伸至充电块限位槽421外。
39.示例性的,如图7和图9所示,所述支架底座410与后板420垂直的两侧壁顶部边缘处分别安装有一组侧防护块430,所述侧防护块430与后板固定。所述侧防护块430顶部设有斜面431,所述斜面431靠近支架底座410中心一端的高度要低于另一端。所述斜面431顶部开设有顶槽432,所述顶槽432内沿斜面43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转动连接有若干组导流转管433,所述导流转管433顶部延伸至顶槽432上方。所述斜面431高度较低的一端与侧防护块430侧壁的结合处设有弧角434。所述侧防护块430远离后板420的一侧壁边缘处安装有前板435。
40.示例性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支架底座410顶部以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弹簧槽411,所述弹簧槽411内设有第一弹簧440。所述侧防护块430内开设有截面为扇环形结构的伸缩槽460,所述伸缩槽460内设有截面为扇环形结构的顶杆470,所述顶杆470一端安装有手机夹持机构480,所述手机夹持机构480通过侧防护块430靠近支架底座410中心的一侧壁活动延伸至侧防护块430外部。所述顶杆470另一端延伸至支架底座410内,且端口处安装有推板472,所述推板472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弹簧473。所述顶杆470位于弹簧槽411正下方的一段杆体上开设有滑面471,所述滑面471靠近推板472一端的高度要低于另一端的高度。所述支架底座410上方设有手机压板450,所述手机压板450底部以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两组杵杆451,两组所述杵杆451分别贯穿于两组第一弹簧440,且底部端口处分别与两组滑面471滑动贴合。所述第一弹簧440顶部连接在手机压板450的下表面上。两组所述第一弹簧440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且所述压力传感器顶部与手机压板450的下表面活动抵触。
41.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所述手机夹持机构480包括夹持板固定块481,所述夹持板固定块481一端安装在顶杆470上,且另一端两侧边缘处对称安装有两组圆盘状结构的夹持板本体482。两组所述夹持板本体482相对的一侧壁上分别弹性连接有一组斜锥板483,所述斜锥板483为圆锥状结构,且所述斜锥板483远离夹持板本体482一端端面的中轴线位于所述夹持板本体482中轴线靠近夹持板固定块481的一侧。
42.驾驶员在放置手机时,其手机底部会首先与斜面431接触,由于斜面431靠近支架底座410中心一侧的高度要低于另一侧,又因为斜面431顶部又转动连接有导流转管433,且斜面431与侧防护块430的结合处设置为弧角434,因此当手机底部与斜面431接触后,便会自动滑落至手机压板450上。即使驾驶员在放置手机时位置出现了偏差,也可通过斜面431、导流转管433以及弧角434的配合使得手机自动落在手机压板450上,从而提高了充电支架400的使用便利性。
43.充电支架400闲置时,压力传感器与手机压板450之间并未抵触,图像采集摄像头500处在关闭状态,从而避免驾驶员无意打出与充电块本体422工作相匹配的手势,而导致的充电块本体422自行工作。手机落到手机压板450上以后,会使得手机压板450下降,并与压力传感器抵触,然后通过压力传感器给电路控制模块发送信号,使得图像采集摄像头500开始图像采集工作。使得充电支架400只有在手机放置时才可以进行充电工作,不仅提高了充电支架的自动化程度,同时也加强了装置安全性。
44.将手机放置在手机压板450上,未充电时,可将充电支架400做为普通手机支架使用,并且此时充电块本体422位于充电块限位槽421内,与手机之间并未接触。当需要充电时,只需对图像采集摄像头500做出与充电指令标准代码相同的手势,电路控制模块便会启动微型电动推杆423,并以此带动充电块本体422抵触在手机后盖上,以无线的方式进行充电。无需浪费时间再对手机进行手动操作,缩短了充电启动时间。与此同时,利用摄像头安装块510四棱锥结构的特性,无论充电支架400朝向哪个方向,都可以通过相对的一组图像采集摄像头500来采集图像信息。不仅提高了充电工作的便利性,加强了驾驶员在行驶途中给手机充电的安全性,同时又提高了图像采集工作的便捷程度。
45.当手机压迫手机压板450向下运动时,杵杆451进入支架底座410腔体中,并与滑面471发生滑动贴合,使得顶杆470推动两组夹持板本体482向手机一侧运动,直至手机侧壁被两组斜锥板483夹持,由于斜锥板483与夹持板本体482弹性连接,且斜锥板483远离夹持板本体482一端端面的中轴线位于夹持板本体482中轴线靠近夹持板固定块481的一侧,因此无论手机厚度和尺寸如何,都可以对手机侧壁进行固定,以避免手机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手机夹持机构480的兼容度。
46.上述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未充电时,充电块本体422与手机处于分离状态,充电时,只需对图像采集摄像头500做出与充电指令标准代码相同的手势,充电块本体422便会抵触在手机后盖上,以无线方式充电。无需花费时间再对手机进行手动操作,与此同时,利用摄像头安装块510四棱锥结构的特性,无论充电支架400朝向哪个方向,都可以通过相对的一组图像采集摄像头500来采集图像信息。不仅提高了充电工作的便利性,降低驾驶员在行驶途中给手机充电的安全隐患,同时又提高了图像采集工作的便捷程度。
47.2、驾驶员放置手机时,手机底部与斜面431接触,由于斜面431靠近支架底座410中心一侧的高度要低于另一侧,又因为斜面431顶部又转动连接有导流转管433,且斜面431与侧防护块430的结合处设置为弧角434,因此当手机底部与斜面431接触后,便会自动滑落至手机压板450上。即使驾驶员在放置手机时位置出现了偏差,也可通过斜面431、导流转管433以及弧角434的配合使得手机自动落在手机压板450上,从而提高了手机放置工作的便利性。
48.3、将辅助限位板210贴合在车辆中控台上,由于辅助限位板210的截面为扇环形结构,并且相邻两组辅助限位板210之间为铰接关系,因此可以根据不同车辆的不同中控台结构任意调节各组辅助限位板210的角度,又因为各组吸附条本体240是以等间距方式分布在吸附条安装块230上,因此无论辅助限位板210的角度如何,都可以找到一组或多组吸附条本体240与车辆中控台固定,在提高基座本体110稳定性的同时,还提高了辅助限位单元200的兼容性。
49.4、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转环150和轴承延伸杆160转动,再由轴承延伸杆160带动充电支架400以转杆120的中轴线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当手机放置在充电支架400上时,可以根据个人舒适度自由调整手机朝向。
50.5、充电支架400闲置时,压力传感器与手机压板450之间并未抵触,图像采集摄像头500处在关闭状态。手机落到手机压板450上以后,会使得手机压板450下降,并与压力传感器抵触,然后通过压力传感器给电路控制模块发送信号,使得图像采集摄像头500开始图像采集工作。使得充电支架400只有在手机放置时才可以进行充电工作,不仅提高了充电支架的自动化程度,同时也加强了装置安全性。
51.6、当手机压迫手机压板450向下运动时,杵杆451进入支架底座410腔体中,并与滑面471发生滑动贴合,使得顶杆470推动两组夹持板本体482向手机一侧运动,直至手机侧壁被两组斜锥板483夹持,由于斜锥板483与夹持板本体482弹性连接,且斜锥板483远离夹持板本体482一端端面的中轴线位于夹持板本体482中轴线靠近夹持板固定块481的一侧,因此无论手机厚度和尺寸如何,都可以对手机侧壁进行固定,以避免手机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手机夹持机构480的兼容度。
52.7、由于转向轨道370的截面为扇环形结构,且所述转向轨道370为倾斜设置,因此当充电支架400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偏向驾驶位或副驾驶位时,其底部与顶部之间便会出现夹角并会向着偏转一侧倾斜,更加迎合驾驶位或副驾驶位使用者的视线,无需使用者再偏转头部去迎合充电支架400上的手机。从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舒适度。
53.在上述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用于该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示例性的,所述充电方法包括:首先将原始动作指令转化成标准代码,并上传至信息库模块中;将手机放置在充电支架上,然后对准相应一组图像采集摄像头做出与原始手势命令相同的手势动作;图像采集摄像头动态捕捉以获取原始图像,测量到人物和背景物件;通过图像转化模块从原始图像中提取rgb色彩肢体图像,再将rgb色彩肢体图像转换成yuv色彩编码,再通过阈值选择法提取转化后的图像肤色信息;通过骨架提取模块对人体关键骨架节点进行识别,从而将人物和背景物件分离开来,实现前景分割并得到预处理图像;通过校准模块对得到的预处理图像进行动作分析校准,得到校准图像;利用智能分析模块将校准图像转换成系统可识别的标准代码,再从数据库中找寻与之标准代码相匹配的信息,从而将匹配的图像单独罗列;然后信息库模块给电路控制模块发送指令,将与该标准代码相匹配的指令开启,然后通过电路控制模块开启微型电动推杆,通过微型电动推杆带动充电块本体贴合在手机后盖进行无线式充电。
54.充电时,对图像采集摄像头做出与充电指令标准代码相同的手势,充电块本体便会抵触在手机后盖上,以无线方式充电。无需花费时间再对手机进行手动操作,提高了充电工作的便利性,降低驾驶员在行驶途中给手机充电的安全隐患。
5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基座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100)主体内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上转动连接有充电支架(400),所述充电支架(400)包括支架底座(410);所述支架底座(410)靠近基座单元(100)的一侧壁顶部边缘处安装有后板(420),所述后板(420)靠近支架底座(410)中心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充电块限位槽(421),所述充电块限位槽(421)内设有充电块本体(422),所述充电块本体(422)为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充电块限位槽(421)远离开口的一侧壁上安装有微型电动推杆(423),所述微型电动推杆(423)的输出端连接在充电块本体(422)上;所述充电支架(400)远离基座单元(100)的一侧壁上安装有摄像头安装块(510),所述摄像头安装块(510)为四棱锥状结构,所述摄像头安装块(510)远离充电支架(400)以及四周的倾斜侧壁上分别设有一组图像采集摄像头(500);所述基座单元(100)内设有电路控制模块、图像转化模块、骨架提取模块、校准模块、智能分析模块和信息库模块,所述电路控制模块分别与伺服电机、微型电动推杆(423)以及各组图像采集摄像头(500)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100)包括基座本体(110);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基座本体(110)内,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基座本体(110)上方,且传动连接有转杆(120),所述转杆(120)外部设置有外保护管(130),所述外保护管(130)内壁与转杆(120)外壁间设有间隙,所述外保护管(130)底部安装在基座本体(110)顶部,所述外保护管(130)靠近充电支架(400)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第一卡块(1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20)顶部安装有转环(150),所述转环(150)靠近充电支架(400)的一侧壁上沿水平方向安装有轴承延伸杆(160),所述轴承延伸杆(160)另一端端口处转动连接有第一阻尼轴承(170),所述第一阻尼轴承(170)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后板(420)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100)一侧外壁上铰接有辅助限位单元(200);所述辅助限位单元(200)包括沿同一直线依次铰接的若干组辅助限位板(210);所述辅助限位板(210)设置为截面为扇环形的板状结构;所述辅助限位板(210)顶部沿其宽度方向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卡块(2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限位板(210)底部两端边缘处分别设有一组吸附条安装块(230),所述吸附条安装块(230)外壁上等间距分布有若干组吸附条本体(240);所述吸附条本体(240)采用具有粘连功能的条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100)侧壁上活动卡接有平衡单元(300),所述平衡单元(300)包括转轴(310);所述转轴(310)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卡接头(320),两组所述第二卡接头(320)活动卡接在任意一组辅助限位板(210)上的两组第二卡块(220)内;所述转轴(310)上铰接有垂直延伸杆(330)和倾斜延伸杆(340),所述倾斜延伸杆(340)远离转轴(310)的一端向外保护管(130)方向倾斜延伸,且端口处设有第一卡接头(350),所述第一卡接头(350)卡接在第一卡块(140)上;所述垂直延伸杆(330)和倾斜延伸杆(340)远离转轴(310)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架杆(36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延伸杆(330)另一端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且端口处安装有转向轨道(370),所述转向轨道(370)的截面
为扇环形结构,且所述转向轨道(370)为倾斜设置,其中两端高度要高于中间的高度;所述转向轨道(370)远离外保护管(130)的一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380),所述滑块(380)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阻尼轴承(39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座(410)与后板(420)垂直的两侧壁顶部边缘处分别安装有一组侧防护块(430),所述侧防护块(430)与后板固定;所述侧防护块(430)顶部设有斜面(431),所述斜面(431)靠近支架底座(410)中心一端的高度要低于另一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431)顶部开设有顶槽(432),所述顶槽(432)内沿斜面(43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转动连接有若干组导流转管(433),所述导流转管(433)顶部延伸至顶槽(432)上方;所述斜面(431)高度较低的一端与侧防护块(430)侧壁的结合处设有弧角(434);所述侧防护块(430)远离后板(420)的一侧壁边缘处安装有前板(435)。10.一种由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方法包括:将手机放置在充电支架上,然后对准相应一组图像采集摄像头做出与原始手势命令相同的手势动作;图像采集摄像头动态捕捉以获取原始图像,测量到人物和背景物件;通过图像转化模块从原始图像中提取rgb色彩肢体图像,再将rgb色彩肢体图像转换成yuv色彩编码,再通过阈值选择法提取转化后的图像肤色信息;通过骨架提取模块对人体关键骨架节点进行识别,从而将人物和背景物件分离开来,实现前景分割并得到预处理图像;通过校准模块对得到的预处理图像进行动作分析校准,得到校准图像;利用智能分析模块将校准图像转换成系统可识别的标准代码,再从数据库中找寻与之标准代码相匹配的信息,从而将匹配的图像单独罗列;然后信息库模块给电路控制模块发送指令,将与该标准代码相匹配的指令开启,然后通过电路控制模块开启微型电动推杆,通过微型电动推杆带动充电块本体贴合至手机后盖进行无线式充电。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载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包括基座单元,所述基座单元主体内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上转动连接有充电支架,所述充电支架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靠近基座单元的一侧壁顶部边缘处安装有后板,所述后板靠近支架底座中心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充电块限位槽,所述充电块限位槽内设有充电块本体。本发明只需对图像采集摄像头做出与充电指令标准代码相同的手势,充电块本体便会抵触在手机后盖上,以无线方式充电,不仅提高了充电工作的便利性,降低驾驶员在行驶途中给手机充电的安全隐患,同时又提高了图像采集工作的便捷程度。同时又提高了图像采集工作的便捷程度。同时又提高了图像采集工作的便捷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则平 舒明顺 胡思华 曾令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首诺信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