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与搭设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13
阅读:205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与搭设方法。
背景技术:
2.公路边坡坍塌的问题是公路工程中最为常见的路基病害之一。其主要原因多是由于公路处于山谷或者河谷地区,其路堑边坡多由膨胀土或碎石类等风化残积土组成的,从而导致公路边坡坍塌等病害。每到雨季,在连续降雨后,公路都容易发生边坡坍塌病害,尽管其坍塌规模从由几十到上万立方米不等,但还是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因此,不论坍塌规模有多么的小,病害都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防治,将会危及周边行车安全,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3.与其它边坡加固技术相比,锚杆注浆加固技术具有适应性强的鲜明特点,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受施工环境的限制,可以灵活使用,也可以多种其他支护综合使用。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边坡防护工程中锚杆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而且也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但若要将其应用于高陡边坡防护工程,保证良好的加固效果,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在边坡上搭设脚手架,进而工人在脚手架上进行防护施工。为保证施工安全,则需严格控制所搭设脚手架施工平台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升脚手架搭设质量。
4.连墙件一般是指通过与可靠固定端连接来加强其他结构的稳定性的构件,配合锚杆使用能够增加抗拉拔能力,但是传统连墙件的作用只是简单的起到堆叠拉杆的作用,对于疏松的沙土、砾石、红土壤等边坡,不见得简单增加连墙件的数量就能起到很好的抗拉拔效果。
5.因此,现有技术中,对于高度超过49米的高陡边坡而言,传统双排脚手架出现整体稳定性、抗倾覆能力差的缺点。无法在高陡边坡上搭设脚手架,从而导致高陡边坡上防护施工极其困难,甚至无法实施等。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倾覆能力与承载能力抗拉能力强的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与搭设方法。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包括脚手架、连墙件和锚杆,所述脚手架包括主节点,所述连墙件作为一级连墙件,采用两步两跨设置、且设置的位置与所述主节点的距离小于300mm;所述锚杆作为二级连墙件,所述二级连墙件的设置位置与所述一级连墙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都错开设置、且形成梅花形布置结构。
9.可选的,所述二级连墙件与所述一级连墙件形成间距为1~2m的梅花形布置结构。
10.可选的,所述二级连墙件与所述一级连墙件形成间距为1.3或1.5m或1.8的梅花形布置结构。
11.可选的,在所述主节点位置的所述一级连墙件,按照两步两跨设置;在所述脚手架的边部和角部的所述一级连墙件,按照一步一跨设置。
12.可选的,所述连墙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前部设置有向前倾斜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可活动设置有穿刺板;所述管体的内腔前部设置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沿所述管体的轴向设置;所述导向孔的内侧设置在所述填充体上;所述管体的前部还设置有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出口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向孔的后侧;所述管体的内腔前部设置有凸螺纹,所述凸螺纹设置在所述导向孔的后方;所述凸螺纹处可活动设置有限位螺栓。
13.可选的,所述管体的前端还设置有锥形头,所述锥形头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可选的,还包括灌浆连接装置,所述灌浆连接装置包括液压密封接头和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后侧的耐压密封连接组件,所述耐压密封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的若干凹圈和支撑圈。
14.可选的,所述液压密封接头包括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设置有套筒内腔,所述连接套筒上设置有油腔,所述油腔与所述套筒内腔之间由一圈耐压膜隔开;所述油腔通过连接头与液压系统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的前部还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设置有活动连接长孔,所述活动连接长孔上可活动设置有拉紧勾;所述连接盘上还设置有螺孔—螺杆组件或者在其前侧设置有弹性顶杆。
15.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方法,包括使用如上所述的搭设结构进行脚手架搭设。
16.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7.(1)施工采取从下往上逐层搭设脚手架,并同步设置所述连墙件,待所述连墙件植入且达到标准强度后作为所述一级连墙件,所述一级连墙件与脚手架进行刚性连接固定;
18.(2)在脚手架局部范围内,进行锚杆钻孔作业前,钻孔位置的四角都设置有所述一级连墙件、且所述一级连墙件都与所述脚手架连接固定后,再进行所述锚杆钻孔作业;
19.(3)所述二级连墙件采取从下往上每搭设一层所述脚手架后则施工一层锚杆作为所述二级连墙件;所述锚杆按照设计深度施工,注浆固化达到养护强度后,作为所述二级连墙件使用,然后采用将所述脚手架与所述锚杆进行固定连接;
20.(4)最终促使所述二级连墙件与所述一级连墙件形成梅花形布置结构、且分别与所述脚手架连接。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1)常规双排式钢管脚手架连墙件布置方法为三步三跨或两步两跨,而针对于高陡边坡,脚手架垂直方向上高度较高,脚手架整体稳定性较差,抗倾覆能力差,国内外发生的单、双排脚手架倒塌事故,几乎都是由于连墙件设置不足或连墙件被拆掉而未及时补救引起的。在脚手架局部范围内,由于脚手架的纵向刚度大于脚手架的横向刚度,如果脚手架发生整体失稳,则脚手架呈现出内外立杆与横向水平杆组成的横向框架沿垂直于主体结构方向的大波弯曲现象,其波长超过脚手架步距大致等于连墙件竖向间距。整体失稳破坏始于无连墙件、横向刚度或初弯曲度较大的部位,如果连墙件竖向间距较大,则弯曲波长较长,脚手架失稳就越严重。因此,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连墙件的存在是对立杆起到一个中间支座的作用。而本技术方案通过对脚手架连墙件进行加密布置,同时采用锚杆作为连墙件,实现梅花形间距设置,使得脚手架能承受平面外风荷载等所引起变形所产生的连墙
件轴向力,极大增强脚手架整体抗倾覆能力与承载能力。
23.(2)在脚手架局部范围内,在进行锚杆钻孔作业时,连墙件分布于钻孔位置四角,能够拉住脚手架,在钻孔位置附近区域脚手架发生水平位移幅度极大减小,脚手架偏离坡面风险降低,具有抵抗局部施工荷载偏心作用产生的水平力优势。(3)脚手架施工顺序为采取从下往上搭设一层脚手架,并同步设置一级连墙件,一级连墙件与脚手架进行刚性连接固定后进行锚杆钻孔作业,脚手架抗倾覆能力与承载能力足够的前提下,作业人员施工安全得到保证。
24.(4)本发明还特别设置了一种连墙件,该连墙件尤其适用于疏松类的土质作业,通过设置有可活动的穿刺板,最先在进行管体的插入操作中,穿刺板预设在所述管体内,不会对插入过程造成阻碍以及防止管体插入土壤内的孔径变宽,确保管体应有的抗拉效果;然后通过将穿刺板推出且将管体和穿刺板一同向土壤深部推进操作,能够通过穿刺板的作用在所述推进操作过程促使最深部的疏松土壤受挤压进而挤压所述锥形头,提高本装置的抗拉能力;而在所述推进操作过程中,所述穿刺板的后方会形成一个土层空腔;然后通过向管体内高压灌注可固化浆体,促使在所述土层空腔和所述管体的内腔被填充所述可固化浆体,待固化后,所述土层空腔和所述管体的内腔中的所述可固化浆体连成一体,显著提高埋设于疏松类土壤内连墙体的抗拉拔性能。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6.图1是本发明一级连墙件和二级连墙件的设置位置关系图;
27.图2是本发明脚手架搭设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发明连墙件的剖视图;
29.图4是本发明连墙件的锥形头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发明连墙件的穿刺板推出后且向土层深部移动后的示意图;
31.图6是对本发明的管体灌注可固化浆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发明液压密封接头的后视图;
33.图8是本发明液压密封接头与管体连接的剖视图;
34.图9是本发明穿刺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如图1所示,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包括脚手架33、连墙件1和锚杆32,所述脚手架33包括主节点,所述连墙件1作为一级连墙件,采用两步两跨设置、且设置的位置与所述主节点的距离小于300mm;所述锚杆32作为二级连墙件,所述二级连墙件的设置位置与所述一级连墙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都错开设置、且形成梅花形布置结构。
39.可选的,所述二级连墙件与所述一级连墙件形成间距为1~2m的梅花形布置结构。比如间距可选为1.3或1.5m或1.8的梅花形布置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1.5m。
40.可选的,在所述主节点位置的所述一级连墙件,按照两步两跨设置;在所述脚手架的边部和角部的所述一级连墙件,按照一步一跨设置,通过加密布置加强脚手架的整体性和抵抗风荷载作用的能力。
41.本发明中所述连墙件1可以是现有的常规连墙件,通过上述结构也能够实现上述功能。使用如上所述的搭设结构进行脚手架的搭设方法如下:
42.(1)施工采取从下往上逐层搭设脚手架,并同步设置所述连墙件,待所述连墙件植入且达到标准强度后作为所述一级连墙件,所述一级连墙件与脚手架进行刚性连接固定;
43.(2)在脚手架局部范围内,进行锚杆钻孔作业前,钻孔位置的四角都设置有所述一级连墙件、且所述一级连墙件都与所述脚手架连接固定后,再进行所述锚杆钻孔作业;
44.(3)所述二级连墙件采取从下往上每搭设一层所述脚手架后则施工一层锚杆作为所述二级连墙件;所述锚杆按照设计深度施工,注浆固化达到养护强度后,作为所述二级连墙件使用,然后采用将所述脚手架与所述锚杆进行固定连接;
45.(4)最终促使所述二级连墙件与所述一级连墙件形成梅花形布置结构、且分别与所述脚手架连接。
46.在本实施例中,以坡度小于90
°
、高度大于49m的岩质边坡为例,同时,使用常规的连墙件,具体操作如下:
47.(1)设置在坡度小于90
°
、高度大于49m的岩质边坡上,包括用于组成脚手架主体结构的多根钢管、扣件、脚手板、密目网等,以及承载脚手架主体结构的微型钢管桩基础、将脚手架连接于坡面的多个连墙件以及锚杆、多个脚手架水平以及竖向位移监测装置。
48.(2)脚手架采用q235材质φ48
×
3.2mm的普通钢管,支架搭设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步距为1.5m,立杆横距1.5m、纵距1.5m,超过49米高边坡分级搭设,分级最高高度不超过30m,分级高度根据现场坡面岩层产状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第二级脚手架立杆底部落在边坡稳定岩层上,立杆落底前对坡面岩层进行清理,清除不稳定岩石,并凿出立杆落底平台,凿到坚硬岩面,凿出钢管的着力位置20cm
×
20cm,不稳定岩块要凿除,在凿出位置垫钢板,在立杆底部位置,向岩体内钻孔打入锚杆并注浆,锚杆与立杆刚性连接,起到稳定立杆底部作用,沿纵向、横向每3排立杆加一组斜撑,作业平台上纵向、横向横杆进行加密,横杆上铺设脚手板并与横杆用铁丝固定,作为施工平台。
49.(3)施工采取从下往上搭设一层脚手架,并同步设置一级连墙件,一级连墙件与脚
64.案例1:连墙件承载力验算,假设锚杆钻入角度为30
°
65.连墙件参数
[0066][0067]
计算连墙件的计算长度:
[0068]
a0=a=0.2
×
1000=200mm,l=a0/i=200/15.88=12.594
[0069]
根据l值查规范jgj130-2011附录a.o.6得到j=0.967
[0070]
风荷载标准值:
[0071]
wk=m
zms
w0=1.71
×
0.8
×
0.3=0.41kn
[0072]
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
[0073]m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0074]ms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0075]
w0基本风压值
[0076]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0077]nwld
=γ
q1
wkl1h1=1.4
×
0.41
×3×
3=5.171kn
[0078]
式中:n
wld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0079]
l1h1单个连墙件所覆盖的脚手架外侧迎风面积
[0080]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
[0081]nld
=n
wld
+n0=5.171+3=8.171kn
[0082]
其中n0由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6.2.7条规定进行取值。
[0083]
将n
l
、j带入下式:
[0084]
强度:s=n
ld
/ac=8.171
×
1000/450=18.158£0.85f=0.85
×
205=174.25式中:s连墙件应力值
[0085]nld
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0086]ac
连墙件净截面面积
[0087]
满足要求
[0088]
稳定:
[0089]nld
/ja=8.171
×
1000/(0.967
×
450)=18.781n/mm2£0.85f=0.85
×
205=174.25n/mm2式中:j连墙件稳定系数,根据连墙件长细比按规范选取。
[0090]
满足要求
[0091]
扣件抗滑移:假设锚杆钻入角度为30
°
,若考虑最不利荷载作用下,则传递至横向水平杆的垂直于脚手架的分力为:最终合力为f=fci-fm-n
ld
=fi*cos(30
°
)-fm-n
ld
=64*cos(30
°
)-5-8.171=42.3kn
[0092]nl
=8.171kn≤rc=12kn
[0093]
f=42.3kn≥rc[0094]
式中:rc连墙件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
[0095]
扣件抗滑移满足要求
[0096]
可见扣件抗滑力与连墙件抗拉拔满足要求,抵抗钻孔施工时锚杆钻机产生的垂直推力fm以及风荷载满足要求且富余。
[0097]
为了提高连墙件的抗拉拔能力,提高整体的技术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墙件。
[0098]
如图3~9所示,一种连墙件装置,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前部设置有向前倾斜的导向孔9;所述导向孔9内可活动设置有穿刺板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孔9设置有两个,对应的所述穿刺板6也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孔9的倾斜度为锐角,主要是为了确保穿刺板6与管体1的前侧构成锐角,其角度越大后期灌浆后在土层空腔16处形成的固化块角度就会越宽,即相对于管体1而言,在其外部构成外延的固化块展开角度就会越大,在承受向外的轴向拉力时,阻碍作用力就更大,但还需要考量施工过程中将穿刺板6推出后且与管体1继续向前推移过程的阻力以及形成外延的固化块与管体内的固化部分结合的牢固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其角度可以优选10~15度左右。然后在制备时,所述管体1可优选铁质材质,以降低成本,而穿刺板6最好使用钢质或合金材质,确保其应有的刚性,同时,如图9所示,所述穿刺板6设置有尖端6-1,以提高穿刺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板6可以对应所述管体1的弧面设成微弧形,比如所述穿刺板6的板体宽度可为10mm左右,厚度为2~5mm左右。所述导向孔9也对应所述穿刺板6采用微弧面的斜孔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穿刺板6进行推动过程的稳定性。
[0099]
优选的,所述管体1的内腔2的前部设置有填充体8-1,所述填充体8-1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设置;所述导向孔9的内侧设置在所述填充体8-1上。即设置有这一填充体8-1的作用在于:1、导向孔9为斜孔设置,能够将导向孔9的长度延长,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以及对所述穿刺板6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2、所述管体1因为开设有导向孔9,填充体8-1有利于提高该区域的刚性。在进行制备时,可以与管体1一体成型加工。
[0100]
优选的,所述管体2的前部还设置有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出口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向孔9的后侧。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一流体出口5和第二流体出口10,所述第一流体出口5和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0的开设位置按如下设置:待后面操作中,所述穿刺板6推出后且与管体1继续向前推移到位后在所述穿刺板的后方形成土层空腔16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5和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0的位置落在所述土层空腔16内,以便于进行灌浆时,可固化浆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流体出口5和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0顺利流入所述土层空腔16内。
[0101]
优选的,所述管体1的内腔2的前部设置有凸螺纹11,所述凸螺纹11设置在所述导向孔9的后方;所述凸螺纹11处可活动设置有限位螺栓4。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防止在对管体1压入土壤内部过程中,所述穿刺板6收到土壤压力向后移动而脱离所述导向孔9,即起到对所述穿刺板6的支撑作用;待需要将所述穿刺板6推出所述导向孔9外部时,则可以将所述
限位螺栓4取出,便于使用压杆15进行插入和推动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螺栓4的后侧设置有内六角插孔3,后期便于使用相关工具将其旋出。
[0102]
优选的,所述管体1的前端还设置有锥形头8,所述锥形头8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比如图3所示为环形凹槽7,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直纹凹槽14;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待后面操作中,所述穿刺板6推出后且与管体1继续向前推移到位后,由所述穿刺板6将其前方的土壤向前压实,进而前方被压实的土壤对所述锥形头8进行压实,土壤则压入所述锥形头8的凹槽内,提高连墙件后期的抗拉拔能力。
[0103]
在后期需要进行灌浆时,可以使用现有的高压灌浆机的相关配套部件与所述管体1进行连接和密封,然后灌浆操作。但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实际使用时,平常的一块边坡可能需要插入几十根甚至上百根所述管体1,传统的灌浆连接头常见的有垫片螺纹接头,即比如在本实施例中,需要通过在管体1的后端设置有螺纹,然后使用螺纹接头和垫片连接高压灌浆输送管,且上紧扭矩要达标,不然容易出现高压灌浆过程的泄露,则需要逐一进行上紧操作,过程会比较麻烦。
[0104]
因此,本发明提供便捷式的灌浆连接装置,所述灌浆连接装置包括液压密封接头和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后侧的耐压密封连接组件,所述耐压密封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的若干凹圈13和支撑圈12。
[0105]
优选的,如图7~8所示,所述液压密封接头包括连接套筒21,所述连接套筒21设置有套筒内腔,所述连接套筒21上设置有油腔23,所述油腔23与所述套筒内腔之间由一圈耐压膜29隔开;所述油腔23通过连接头22与液压系统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筒的前部还设置有连接盘28,所述连接盘28设置有活动连接长孔25,所述活动连接长孔25上可活动设置有拉紧勾27,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拉紧勾27包括前侧的勾块26以及后侧的挡块24;所述勾块26按照径向方位设置;所述挡块24按照所述活动连接长孔25的短边方向设置;所述连接盘28上还设置有螺孔—螺杆组件,即包括螺孔30,然后使用螺杆31顶到所述支撑圈12。其原理和作用在于:将管体1插到所述连接套筒21的内腔前部,然后将所述勾块26勾到管体1的支撑圈12,旋进螺杆31顶到所述支撑圈12,促使所述拉紧勾27拉紧(目的在于防止后续灌浆过程,高压浆体的内压造成所述连接套筒21相对所述管体1的轴向位移);然后液压系统启动,促使所述油腔23内侧的耐压膜29紧密压到所述管体1上的若干凹圈13上,实现高压密封;在上述操作中,螺杆31的旋进只是为了实现所述拉紧勾27的拉紧,有别于常规接头的密封上紧,所以在使用本发明进行操作时,可以使用一般的电动螺栓上紧工具对所述螺杆31进行操作即可,便捷高效,所述管体1与所述连接套筒21的密封,完全依靠液压系统,高效省力,使用效果好。然后在有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在所述连接盘28的前侧设置有弹性顶杆来代替所述螺孔—螺杆组件,即常见的有类似弹簧柱塞的结构,由弹簧和伸缩杆构成,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在使用液压系统进行高压密封前,促使所述连接套筒21不能相对所述管体1在轴向上向后移动,即确保所述拉紧勾27处于拉紧状态即可。
[0106]
本发明的所述连墙件装置进行施工时,包括如下步骤:
[0107]
s1:将所述管体1压入边坡土壤内,压入的方法按照目前现有的操作即可,比如敲入或者液压顶压入等方式,所述管体1压入超过一半后,将所述管体1内的所述限位螺栓4旋松并取出;
[0108]
s2:使用一根压杆15插入所述管体1内且推动所述穿刺板6自所述导向孔部分穿
出;
[0109]
s3:结合使用所述压杆15持续将所述管体1压入土壤内,在实际作用中可以借助液压顶杆进行操作,直至压入到位,促使在土壤内由所述穿刺板6的位移而形成土层空腔16;此时,如图6所示,因为所述穿刺板6的挤压作用,促使在所述穿刺板6的前方土壤构成相对疏松土层18更密实的高压土层区(c区),c区土层有利于提高所述锥形头8与土壤的结合牢固度,提高抗拉拔能力。
[0110]
s4:将所述压杆15取出;
[0111]
s5:将所述管体1的后端连接高压灌浆输送管,向所述管体1内高压灌注可固化浆体,比如水泥浆等,促使所述土层空腔16和所述管体1的内腔2被填充所述可固化浆体;
[0112]
s6:灌浆结束后,将所述管体1的后端塞住,防止浆体流出,待灌注的浆体固化;最终形成如图6所示的外延固化块20和管体内腔固化块17,同时管体内腔固化块17通过连接固化段19与所述外延固化块20连接成一体,显著提高所述管体1的抗外拉能力、且能提高所述管体1长期埋设在其周边土壤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0113]
s7:使用所述管体1作为拉杆,进行常规工程作业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包括脚手架、连墙件和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包括主节点,所述连墙件作为一级连墙件,采用两步两跨设置、且设置的位置与所述主节点的距离小于300mm;所述锚杆作为二级连墙件,所述二级连墙件的设置位置与所述一级连墙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都错开设置、且形成梅花形布置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连墙件与所述一级连墙件形成间距为1~2m的梅花形布置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连墙件与所述一级连墙件形成间距为1.3或1.5m或1.8的梅花形布置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节点位置的所述一级连墙件,按照两步两跨设置;在所述脚手架的边部和角部的所述一级连墙件,按照一步一跨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墙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前部设置有向前倾斜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可活动设置有穿刺板;所述管体的内腔前部设置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沿所述管体的轴向设置;所述导向孔的内侧设置在所述填充体上;所述管体的前部还设置有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出口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向孔的后侧;所述管体的内腔前部设置有凸螺纹,所述凸螺纹设置在所述导向孔的后方;所述凸螺纹处可活动设置有限位螺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前端还设置有锥形头,所述锥形头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浆连接装置,所述灌浆连接装置包括液压密封接头和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后侧的耐压密封连接组件,所述耐压密封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的若干凹圈和支撑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密封接头包括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设置有套筒内腔,所述连接套筒上设置有油腔,所述油腔与所述套筒内腔之间由一圈耐压膜隔开;所述油腔通过连接头与液压系统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的前部还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设置有活动连接长孔,所述活动连接长孔上可活动设置有拉紧勾;所述连接盘上还设置有螺孔—螺杆组件或者在其前侧设置有弹性顶杆。9.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搭设结构进行脚手架搭设。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施工采取从下往上逐层搭设脚手架,并同步设置所述连墙件,待所述连墙件植入且达到标准强度后作为所述一级连墙件,所述一级连墙件与脚手架进行刚性连接固定;(2)在脚手架局部范围内,进行锚杆钻孔作业前,钻孔位置的四角都设置有所述一级连墙件、且所述一级连墙件都与所述脚手架连接固定后,再进行所述锚杆钻孔作业;(3)所述二级连墙件采取从下往上每搭设一层所述脚手架后则施工一层锚杆作为所述二级连墙件;所述锚杆按照设计深度施工,注浆固化达到养护强度后,作为所述二级连墙件使用,然后采用将所述脚手架与所述锚杆进行固定连接;
(4)最终促使所述二级连墙件与所述一级连墙件形成梅花形布置结构、且分别与所述脚手架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高陡边坡支护工程脚手架搭设结构与搭设方法,包括脚手架、连墙件和锚杆,所述脚手架包括主节点,所述连墙件作为一级连墙件,采用两步两跨设置、且设置的位置与所述主节点的距离小于300mm;所述锚杆作为二级连墙件,所述二级连墙件的设置位置与所述一级连墙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都错开设置、且形成梅花形布置结构。本发明通过对脚手架连墙件进行加密布置,同时采用锚杆作为连墙件,实现梅花形间距设置,使得脚手架能承受平面外风荷载等所引起变形所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极大增强脚手架整体抗倾覆能力与承载能力。手架整体抗倾覆能力与承载能力。手架整体抗倾覆能力与承载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地 余意 欧磊 盘柱 吴春伟 叶全 张俭 李吉庆 骆俊晖 梁廷欢 陈远鹏 周思茂 林健宇 蒋承华 张秋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