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皱组成物、抗皱微针贴片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3 阅读:76 评论:0


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组成物、微针贴片及其制法,尤指一种抗皱组成物、抗皱微针贴片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2.经皮输药(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为近年来受到瞩目的一种投药方式,其能利用非侵入性的投药方式,让活性物质(例如:药物或疫苗)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药效。经皮输药虽能避免口服投药因消化系统及肝脏初级代谢的破坏,同时亦能免除皮下注射所造成的恐惧感及疼痛感,但由于皮肤的角质层同时具有疏水和带负电荷的性质,故不适合通过传统经皮输药系统传递水溶性药物或水溶性疫苗。
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已发展出一种微针贴片,其于基材上布满多个微米等级的针体,而这些针体可刺穿皮肤的角质层,将药物或疫苗等活性物质输送至表皮层而释放。因此通过微针贴片不仅能解决以往口服或皮下注射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更能将欲投递的活性物质的类型拓展至脂溶性和水溶性的范畴,使前述不同类型的活性物质都能通过微针贴片上的针体直接输送至表皮层或真皮层释放药效,而不会有疼痛感产生。
4.基于微针贴片具有的诸多优点,目前除了将其应用于医药与疫苗相关领域之外,也逐渐扩展应用于皮肤美容等医美相关领域。
5.玻尿酸(hyaluronic acid,ha)由于具有极强的亲水性与保水性,且也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软骨组织、体液或表皮组织中而提供弹性与润滑效果,因此已成为众所皆知的皮肤美容保养品,并具有皮肤保湿、淡化皱纹等功效。目前含有玻尿酸的美容保养品仍多以直接涂抹于皮肤、口服饮品或锭剂,或者是采用皮下注射等方式来达到补充玻尿酸的目的,然而,如前述直接涂抹于皮肤以及口服皆难以具有好的吸收效果,而皮下注射则有疼痛与不易施用等限制;此外,若将玻尿酸制作成微针贴片的型式施用,则因为玻尿酸本身的特性而容易导致针体强度不足,在穿透皮肤时容易发生弯曲与破坏等问题,难以将玻尿酸确实输送至表皮层或真皮层释放。
6.而针对前述问题,cn 107207784 a已公开一种含有玻尿酸的微针贴片,其选用交联型玻尿酸作为微针针体的主要材料,进而可提高针体的结构强度,以减少穿透皮肤时针体发生弯曲的情况。然而,在微针贴片刺穿皮肤后,玻尿酸的溶解释放速率与保湿与淡化皱纹等皮肤美容效果密切相关,但所述专利提供的含有玻尿酸的微针贴片并未能具有较高的溶解释出速率。
7.因此,目前仍有待开发与研究一种含玻尿酸的微针贴片,其具有良好的针体结构强度而可刺穿皮肤,并同时具有较高的玻尿酸溶解释出速率,以提供较快速的保湿与淡化皱纹等美容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8.有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皱组成物,且以所述抗皱组
成物作为针体的材料进一步制成抗皱微针贴片,其具有可刺穿人体皮肤的针体结构强度,并且同时能使玻尿酸较迅速溶解释出,进而较快速提供皮肤保湿、增加皮肤厚度与强度的作用,并且达到抚平、淡化皱纹的功效。
9.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皱组成物,其包含一小分子玻尿酸、一改质型玻尿酸以及一交联型玻尿酸,且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小分子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4,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小于30。
10.借由选用特定种类的玻尿酸并同时控制该特定种类玻尿酸之间的含量,本发明的抗皱组成物作为微针贴片的针体的材料,能使所制得的针体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而可刺穿人体皮肤,并且同时使玻尿酸能较快速溶解与释出,进而能够达到较快速提供保湿、增加皮肤厚度与强度的效果,并达到抚平与淡化皱纹的目的。
11.较佳的,该小分子玻尿酸的平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1千道尔顿(kilodalton,kda)且小于或等于10kda,该小分子玻尿酸以1重量百分比(weight percent,wt%)的含量溶于水中后,其ph值为5.0至7.0,在25℃、剪切率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小于2厘泊(centipoise,cp)。
12.较佳的,该改质型玻尿酸是以组胺酸(histidine)进行改质的玻尿酸。具体而言,以组胺酸对玻尿酸进行改质是指组胺酸接枝于玻尿酸的羟基上。更具体而言,该改质型玻尿酸的组成可包含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玻尿酸以及组胺酸,其中所述的玻尿酸与组胺酸为进行改质反应后所剩余的未反应者。
13.较佳的,该改质型玻尿酸以1wt%的含量溶于水中后,其ph值为5.0至7.0,在25℃、剪切率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是2cp至9cp。
14.依据本发明,该交联型玻尿酸是通过一交联剂使玻尿酸进行交联所制得。具体而言,该交联剂可为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butanediol diglycidyl ether,bdde)、二乙烯基砜(divinyl sulfone,dvs)、己二酸二酰肼(adipic dihydrazide,adh)、碳二亚胺(又称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1-eht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edc)、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ylate,gma)。
15.较佳的,该交联型玻尿酸以1wt%至5wt%的含量溶于水中后,其ph值为5.0至7.5,在25℃、剪切率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是4000cp至8000cp。
16.较佳的,该抗皱组成物还可包含一抗菌剂。具体而言,所述抗菌剂包含对羟基苯乙酮(p-hydroxyacetophenone)、戊二醇(pentylene glycol)、己二醇(hexanediol)、辛甘醇(caprylyl glycol)、苯氧乙醇(phenoxyethanol)、苯甲醇(benzyl alcohol)、水杨酸(salicylic acid)、苯甲酸(benzoic acid)、山梨酸(sorbic acid)、山梨酸钾(potassium sorbate)、丙酸(propionic acid)、去水醋酸(dehydroacetic acid)、氯苯甘醚(chlorophenesin)、山嵛基三甲基氯化铵(behentrimonium chloride)、氯化苯二甲羟铵(benzalkonium chloride)、芐索氯铵(benzethonium chloride)、苯甲酸丁酯(butyl benzoate)、二甲基恶唑烷(dimethyl oxazolidine)、溴氯芬(bromochlorophene)、二氯苯甲醇(dichlorobenzyl alcohol)、月桂酰精氨酸乙酯hcl(ethyl lauroyl arginate hcl)、7-乙基双环恶唑烷(7-ethylbicyclooxazolidine)、甲酸(formic acid)、戊二醛(glutaral)、脱氧苯比妥(hexamidine)、亚硫酸钠(sodium sulfite)、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iodopropynyl butylcarbamate)、甲基异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对羟基
苯甲酸丁酯(butylparaben)、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苯氧异丙醇(phenoxyisopropanol)、醋酸苯汞(phenylmercuric acetate)、三氯碳酸苯胺(triclocarban)、十一烯酸(undecylenic acid)、活肤锌(zinc pyrithione)、5-溴-5-硝基-1,3-二恶烷(5-bromo-5-nitro-1,3-dioxane)、甲醛苄醇半缩醛(benzylhemiformal)、二羟甲基二甲基乙内酰脲(dmdm hydantoin)、重氮烷基咪唑脲(diazolidinyl urea)、尿素醛(imidazolidinyl urea)、甲烯胺(methenamine)、季铵盐-15(quaternium-15)、羟甲基甘氨酸钠(sodium hydroxymethylglycinate)、明串球菌(leuconostoc)、乳酸杆菌发酵产物(lactobacillus ferment)、欧洲山杨树皮萃取(populus tremuloides bark extract)、黑醋栗果萃取(black currant fruit extract)或其组合,但不限于此。更佳的,所述抗菌剂包含对羟基苯乙酮、戊二醇、乳酸杆菌发酵产物或其组合。
17.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抗皱组成物还可包含一界面活性剂。具体而言,所述界面活性剂包含聚山梨醇酯二十(polysorbate 20,又称tween-20)、花生醇葡糖苷(arachidyl glucoside)、癸基葡萄糖苷(decyl glucoside)、月桂基聚葡萄糖苷(lauryl glucoside)、c12-20烷基葡糖苷(c12-20 alkyl glucoside)、peg-6辛酸/癸酸甘油酯(peg-6caprylic/capric glycerides)、聚甘油-3癸酸酯(polyglyceryl-3caprate)、聚甘油-4硬脂酸酯(polyglyceryl-4stearate)、聚甘油-10二硬脂酸酯(polyglyceryl-10distearate)、聚甘油-10月桂酸酯(polyglyceryl-10laurate)、聚甘油-10异硬脂酸酯(polyglyceryl-10isostearate)、peg-7甘油椰油酸酯(peg-7glyceryl cocoate)、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山梨糖醇橄榄酸盐(sorbitan olivate)、脱水山梨糖醇棕榈酸酯(sorbitan palmitate)或其组合,但不限于此。
18.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抗皱组成物包含对羟基苯乙酮以及戊二醇,且以该抗皱组成物的总重为基准,所述对羟基苯乙酮的含量大于或等于0.05重量百分比(wt%)且小于或等于1wt%,所述戊二醇的含量大于或等于0.05体积重量百分比(v/w%)且小于或等于1v/w%。较佳的,以该抗皱组成物的总重为基准,所述对羟基苯乙酮的含量大于或等于0.05wt%且小于或等于0.5wt%,所述戊二醇的含量大于或等于0.05v/w%且小于或等于0.5v/w%。
19.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不影响本发明的该抗皱组成物所具有的功效的基础上,该抗皱组成物还可包含美白成分、保湿成分、抗氧化物、抗皱成分或其组合,但不限于此。举例而言,所述美白成分可为曲酸(kojic acid)、熊果素(arbutin)、维生素c磷酸钠盐(sodium ascorbyl phosphate)、维生素c磷酸镁盐(magnesium ascorbyl phosphate)、维生素c葡萄醣苷(ascorbyl glycoside)、鞣花酸(ellagic acid)、甘菊萃取物(chamomile et)、传明酸十六烷基酯(cetyltranexamate hcl)、4-甲氧基水杨酸钾盐(potassium 4-methoxysalicylate)、3-o-乙基抗坏血酸(3-o-ethyl ascorbic acid)或九胜肽(nonapeptide),但不限于此;所述保湿成分可为神经酰胺(ceramide)、卵磷脂(lecithin)、甘油(glycerol)、多醣类(polysaccharide)、蛋白质(protein)、胶原蛋白(collagen)、弹力蛋白(elastin)、胜肽(peptide)、氨基酸(amino acid)、柠檬酸(citrate)、尿酸(uric acid)、尿素(urea)、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肝糖(glycogen)、葡萄氨聚糖(glucosamine)、黏多醣(mucopolysaccharides)、乳酸盐(lactate)、磷酸盐(phosphate)或吡咯烷酮-5-羧酸乙酯(ethyl-dl-2-pyrrolidone-5-carboxylate),但不限
于此;所述抗氧化物可为葡萄萃取物(grape extract)、绿茶萃取物(green tea extract)、银杏萃取物(ginkgo extract)、大豆萃取物(soy extract)、石榴萃取物(pomegranate extract)、生姜萃取物(ginger extract)、酵母萃取物(yeast extract)、薏仁萃取物(coix extract)、硫辛酸(r-alpha-lipoic acid)、葡聚醣(glucan)、辅脢q10(coenzyme q10)、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维生素c(vitamin c)及其衍生物或维生素e(vitamin e)及其衍生物,但不限于此;所述抗皱成分可为维生素a(retinol)及其衍生物、蓝铜胜肽(copper peptide,ghk-cu)、五胜肽(pentapeptide)或六胜肽(hexapeptide),但不限于此。
20.较佳的,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小分子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3。更佳的,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小分子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2。
21.较佳的,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25。更佳的,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23。
22.此外,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抗皱微针贴片,其包含一底层以及多个针体,该底层具有一上表面且该针体形成于该上表面上;其中,各针体的材料包含如前所述的抗皱组成物。
23.借由选择前述具有特定组成成分的抗皱组成物作为该抗皱微针贴片的针体的材料,能使针体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而可刺穿人体皮肤,并且同时使玻尿酸能较快速溶解与释出,进而能够达到较快速提供保湿、增加皮肤厚度与强度的效果,并达到抚平与淡化皱纹的目的。
24.依据本发明,该底层的材料可为具有溶解性(dissolvable)与彭润性(swellable)的高分子材料。具体而言,该高分子材料可为具有生物可兼容(biocompatible)的材料或生物可降解(biodegradable)的材料。举例而言,该底层的材料可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hpmc)、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polyvinylpyrrolidone/vinyl acetate,pvp/va)或其组合,但不限于此。
25.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底层的材料包含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山梨醇酯二十、作为抗菌剂的乳酸杆菌发酵产物、对羟基苯乙酮以及戊二醇的混合物以及有机硅消泡剂。
26.依据本发明,所述抗皱微针贴片的针体的机械强度皆大于0.058牛顿/针(n/needle),使得本发明的抗皱微针贴片皆能穿刺皮肤的角质层而不断裂。较佳的,所述抗皱微针贴片的针体的机械强度大于0.08n/needle。更佳的,所述抗皱微针贴片的针体的机械强度大于0.1n/needle。
27.依据本发明,所述抗皱微针贴片的针体于水中的5分钟溶解度大于60%。较佳的,所述抗皱微针贴片的针体于水中的5分钟溶解度大于或等于65%且小于或等于90%。更佳的,所述抗皱微针贴片的针体于水中的5分钟溶解度大于或等于75%且小于或等于90%。再更佳的,所述抗皱微针贴片的针体于水中的5分钟溶解度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90%。
28.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体的厚度(即针体针长)大于或等于270微米(μ
m)且小于或等于330μm。
29.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0μm且小于或等于90μm。
30.依据本发明,该抗皱微针贴片上的针体的针形可为圆锥形、方锥形或尖塔型,但不限于此。
31.依据本发明,该抗皱微针贴片上的针体的密度可介于每平方厘米1针(needle/cm2)至1000needles/cm2;较佳为1needle/cm2至500needles/cm2。
32.此外,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制造前述抗皱微针贴片的制法,其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提供一母模,该母模具有一基准面及多个孔洞,该孔洞自该基准面向下凹设成型;步骤(b):将一针体混合液填入该母模的该孔洞内,并使该针体混合液的表面与该基准面齐平,其中,该针体混合液包含一小分子玻尿酸、一改质型玻尿酸以及一交联型玻尿酸,且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小分子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4,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小于30;步骤(c):将该针体混合液干燥为多个针体,且该针体的表面低于该基准面;步骤(d):将一底层混合液填入该母模的该孔洞内,以覆盖该针体以及该基准面;步骤(e):将该底层混合液干燥为一底层,使该底层与该针体黏合;以及步骤(f):自该母模上卸下相互黏合的底层与该针体,以获得该抗皱微针贴片。
33.依据本发明的制法,其所制得的抗皱微针贴片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而可刺穿人体皮肤,并且同时能使玻尿酸较快速的溶解与释出,进而能够达到较快速提供保湿、增加皮肤厚度与强度的效果,并达到抚平与淡化皱纹的目的。
34.较佳的,相对于总重量为1000克(g)的该针体混合液,该小分子玻尿酸、该改质型玻尿酸以及该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总和大于或等于20g且小于或等于70g。更佳的,相对于总重量为1000g的该针体混合液,该小分子玻尿酸、该改质型玻尿酸以及该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总和大于或等于25g且小于或等于60g。
35.较佳的,该针体混合液于25℃、剪切率(shear rate)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大于或等于2cp且小于或等于50cp。更佳的,该针体混合液于25℃、剪切率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大于或等于3cp且小于或等于30cp。
36.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针体混合液是将前述的抗皱组成物与水均匀混合所制得。
37.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针体混合液是将该小分子玻尿酸、该改质型玻尿酸、一交联型玻尿酸水溶液以及水均匀混合所制得,其中,该交联型玻尿酸水溶液的固含量为4.4wt%至4.6wt%,且于25℃、剪切率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大于或等于4000cp且小于或等于8000cp。
38.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b)步骤可包含:步骤(b1):先将该针体混合液形成于该母模上,再令该针体混合液流动至该孔洞内,借此令针体混合液覆盖该基准面及该孔洞;以及步骤(b2):移除该基准面上的针体混合液,借此令该针体混合液的液面与该基准面齐平。
39.较佳的,在该步骤(b)中,将该针体混合液填入该母模的该孔洞内的方法包含真空抽气法及离心法。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针体混合液和该母模是置于烘箱中抽气,借此令该针体混合液覆盖该基准面及该孔洞;于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针体混合液是与该母模共同离心,借此令该针体混合液覆盖该基准面及该孔洞。于此,烘箱中的压力可控
制在-700毫米汞柱(mmhg)至-760mmhg。而离心步骤的转速可控制在20倍重力(xg)至20000xg,较佳地为20xg至12000xg。更佳的,在该步骤(b)中,将该针体混合液填入该母模的该孔洞内的方法为真空抽气法。
40.较佳的,在该步骤(d)中,将该底层混合液填入该母模的该孔洞内的方法包含真空抽气法及离心法。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底层混合液和该母模是置于烘箱中抽气,借此令该底层混合液覆盖该基准面及该孔洞;于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底层混合液是与该母模共同离心,借此令该底层混合液覆盖该基准面及该孔洞。于此,烘箱中的压力可控制在-700毫米汞柱(mmhg)至-760mmhg。而离心步骤的转速可控制在20倍重力(xg)至20000xg,较佳地为20xg至12000xg。更佳的,在该步骤(d)中,将该底层混合液填入该母模的该孔洞内的方法为真空抽气法。
41.于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母模可为硬式母模,而所述硬式母模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硅晶圆、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合金,但不限于此;其中,所述金属材料可为铝、铜或镍,但不限于此。于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母模可为软式母模,而所述软式母模的材质可为高分子、金属箔(metal foil)或可挠式玻璃,但不限于此;其中,所述高分子可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pes),但不限于此。
42.较佳的,前述步骤(b)及(d)可各自独立采用狭缝式涂布法(slit or slot die coating)、刮刀式涂布法(blade coating)、斜板式涂布法(slide coating)、浸渍涂布法(dip coating)、喷墨印刷法(inkjet printing)、喷嘴印刷法(nozzle printing)、点胶法(dispenser)或其搭配组合将该针体混合液及该底层混合液形成该于母模上,但并非仅限于上述方法。所述步骤(b)将该针体混合液形成于该母模上的方法可与所述步骤(d)底层混合液形成于该母模上的方法相同或不同。较佳的,本发明的制法可采用狭缝式涂布法,并将该针体混合液及该底层混合液依序涂布形成于该母模上。更佳的,本发明的制法可采用点胶法,并将该针体混合液及该底层混合液依序形成于该母模上。
43.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该步骤(b)选用狭缝式涂布法涂布该针体混合液时,其涂布间隙可控制于1μm至5000μm、涂布速度可控制于1米/分钟(m/min)至100m/min;上述制程参数可根据所选用的针体混合液的特性及微针贴片的规格而加以调整。当该步骤(d)选用狭缝式涂布法涂布该底层混合液时,其涂布间隙可控制于1μm至3000μm、涂布速度可控制于1m/min至100m/min;上述制程参数可根据所选用的底层混合液及微针贴片的规格而加以调整。
44.较佳的,于前述步骤(b)中,涂布间隙可控制于100μm至5000μm、涂布速度可控制于1m/min至100m/min;于前述步骤(d)中,涂布间隙可控制于100μm至3000μm、涂布速度可控制于1m/min至100m/min。
45.较佳的,该步骤(c)的干燥步骤可采用常温干燥或加热干燥的方式进行。更佳的,该步骤(c)的干燥步骤采用常温干燥的方式进行,且进行干燥的温度为20℃至35℃、环境相对湿度为10%至40%以及时间为0.5小时至3小时。
46.较佳的,该步骤(e)的干燥步骤可采用常温干燥或加热干燥的方式进行。更佳的,该步骤(e)的干燥步骤采用常温干燥的方式进行,且进行干燥的温度为20℃至35℃、环境相
对湿度为50%至80%以及时间为20小时至72小时。
47.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e)的干燥步骤是采用两段式干燥的方式进行。具体而言,第一阶段的干燥步骤于温度为20℃至35℃、环境相对湿度为30%至50%以及时间为10小时至24小时的条件下进行;第二阶段的干燥步骤于温度为20℃至35℃、环境相对湿度为50%至80%以及时间为10小时至72小时的条件下进行。
48.依据本发明,所述母模的孔洞的形状可为圆锥形、方锥形或尖塔型,但不限于此。于所述母模中具有一基准面及多个孔洞,而各孔洞皆由所述基准面向下凹设成型。各孔洞的深度介于75μm至1500μm,较佳介于150μm至1200μm,更佳介于175μm至1000μm,再更佳介于200μm至1000μm,再更佳介于270μm至900μm。各孔洞的最大宽度为38μm至800μm,较佳介于75μm至650μm,更佳介于85μm至550μm。
49.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玻尿酸」实际上是指玻尿酸、玻尿酸盐类或其组合,其中,所述玻尿酸盐类可包含玻尿酸钠、玻尿酸钾、玻尿酸镁或玻尿酸钙。
50.于本说明书中,由「小数值至大数值」表示的范围,如果没有特别指明,则表示其范围是大于或等于该小数值且小于或等于该大数值。例如:针体的密度可介于1needle/cm2至1000needles/cm2,即表示针体的密度范围是「大于或等于1needle/cm2且小于或等于1000needles/cm2」。
具体实施方式
51.以下列举数种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作为例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习此技艺者可经由本说明书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所能达成的优点与功效,并且于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以施行或应用本发明的内容。
52.主要试剂说明
53.1.小分子玻尿酸:购自日本kewpie公司;平均分子量约为2kda;且以1wt%的含量溶于水中后,其ph值为5.0至7.0,在25℃、剪切率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小于2cp。
54.2.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购自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且以1wt%的含量溶于水中后,其ph值为5.0至7.0,在25℃、剪切率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为4cp至5cp。
55.3.交联型玻尿酸水溶液1:购自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使用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交联剂;固含量约为4.5wt%;ph值为5.0至7.5;在25℃、剪切率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约为5000cp至8000cp。
56.4.交联型玻尿酸水溶液2:购自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交联剂;固含量约为5wt%;ph值为5.0至7.5;在25℃、剪切率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大于或等于为250000cp。
57.5.玻尿酸:购自日本kewpie公司;平均分子量小于或等于10kda;且以0.1wt%的含量溶于水中后,其ph值为2.0至4.0,在25℃、剪切率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小于1.5cp。
58.6.羧甲基纤维素:购自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平均分子量约为90kda;且以4wt%的含量溶于水中后,其ph值为6.5至8.5,在25℃、剪切率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大于或等于50cp且小于或等于200cp。
59.7.对羟基苯乙酮:购自symrise公司。
60.8.戊二醇:购自activon公司。
61.9.聚山梨醇酯二十:购自croda公司。
62.10.第一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购自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商品型号为60sh-4000;且以2wt%的含量溶于水中后,在20℃、剪切率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约为3000cp至5000cp。
63.11.第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购自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商品型号为pharmacoat 645;且以2wt%的含量溶于水中后,在20℃、剪切率为1s-1
下所测得的黏度约为3.6cp至5.1cp。
64.12.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购自巴斯夫公司(basf)。
65.13.乳酸杆菌发酵产物:购自active micro公司,商品型号为sf max。
66.14.有机硅消泡剂:购自道康宁公司,商品型号为dowsil
tm
62additive。
67.实施例1至8:抗皱微针贴片
68.首先,选用具有一基准面及多个孔洞的母模,各孔洞由基准面向下凹设成型,且所述多个孔洞呈矩阵排列凹设于该母模上。该母模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母模上的孔洞密度为75.08孔/平方厘米(holes/cm2),呈矩阵排的孔洞范围是边长为1厘米(cm)的正方排列,各孔洞的形状为方锥形,其深度(即孔洞的尖端与母模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约270μm至330μm,最大宽度(即孔洞与母模基准面齐平的水平面的最大内径)约130μm至170μm。
69.接着,依照下表1所列出的组成比例,将适量的小分子玻尿酸、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交联型玻尿酸水溶液1、对羟基苯乙酮以及戊二醇加入水中并均匀混合,以获得针体混合液。随后利用点胶法,将重量约为5g至7g的针体混合液滴于该母模上,并且使该针体混合液覆盖该母模上的多个孔洞,再将装有针体混合液的母模置于真空烘箱中抽气,使压力降为-700mmhg至-760mmhg,借此令针体混合液自母模基准面上向下流动至母模的多个孔洞中,并覆盖母模基准面及所有孔洞。接着,移除多余余料使该针体混合液的表面与该基准面齐平,随后再将装有针体混合液的母模置于30℃、相对湿度为10%至30%的环境下持续干燥1小时,借此令针体混合液干燥为多个针体,且各针体的表面皆低于该基准面,从而获得具有多个针体的母模。实施例1至8的针体混合液以黏度计(仪器型号mcr302,购自anton paar)于25℃、1s-1
的剪切速率下所测得的黏度皆列于下表1中;而相对于总重量为1000g的针体混合液,实施例1至8所选用的小分子玻尿酸、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以及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总和(于下表1中简称三种玻尿酸的含量总和,单位为g/kg)亦皆列于下表1中,其中,所述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是指固体重量,即将交联型玻尿酸水溶液1乘上交联型玻尿酸水溶液1的固含量(4.5wt%)所得,以实施例1为例,其针体混合液采用6.72wt%的交联型玻尿酸水溶液1,即1000g的针体混合液中含有67.2g的交联型玻尿酸水溶液1,而以交联型玻尿酸水溶液1的固含量为4.5wt%进行计算可得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为3.024g,因此,在实施例1中,相对于总重量为1000g的针体混合液,小分子玻尿酸、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以及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总和是1000g
×
4.03wt%、1000g
×
1.34wt%以及3.024g此三者的总和,可得到约为56.72g。此外,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相对于小分子玻尿酸的重量比值以及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相对于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也列于下表1中。应理解的是,于计算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相对于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时,所述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是以交联型玻尿酸水溶液1乘上交联型玻尿酸水溶液1的固含量(4.5wt%)所得,以实施例1为例,其针体混合液采用6.72wt%的交联型玻尿酸水溶液1,故其中所含交联型玻尿酸为0.3024wt%,而进一步和实施例1所采用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1.34wt%)进行比较,即可得到组胺酸改质
的玻尿酸相对于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约为4.43。
70.接着,将适量的第一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第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对羟基苯乙酮、戊二醇、聚山梨醇酯二十、乳酸杆菌发酵产物以及有机硅消泡剂加入水中并均匀混合,以获得底层混合液,其中,以所述底层混合液的总重为基准,第一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含量约为0.96wt%、第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含量约为0.48wt%、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约为1.92wt%、聚山梨醇酯二十的含量约为0.02v/w%、乳酸杆菌发酵产物的含量约为0.8wt%、对羟基苯乙酮的含量约为0.25wt%、戊二醇的含量约为0.16v/w%以及有机硅消泡剂的含量约为0.02wt%。随后也利用点胶法,将重量约为7g至8.5g的底层混合液滴于该具有多个针体的母模上并且使该底层混合液覆盖其上的多个孔洞。之后,将装有底层混合液的母模置于真空烘箱中抽气,使压力降为-700mmhg至-760mmhg,使底层混合液自基准面向下流动至母模的多个孔洞中,并覆盖母模基准面及所有孔洞中的针体。接着,将装有底层混合液的母模置于23℃、相对湿度为30%至50%的环境下持续干燥24小时后,再将其置于23℃、相对湿度为55%至75%的环境下持续干燥60小时,借此令底层混合液干燥为底层并黏合于针体以及母模基准面上,从而获得具有多个针体及底层的母模。
71.最后,自具有多个针体及底层的母模卸下成品后,即获得到实施例1至8的抗皱微针贴片。
72.比较例1至3:抗皱微针贴片
73.比较例1至3的抗皱微针贴片的制作流程与实施例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比较例1至3是依照下表1所列出的组成比例制得针体混合液,而其余制作流程皆依照实施例所记载,以获得比较例1至3的抗皱微针贴片。比较1至3的针体混合液以黏度计于25℃、1s-1
的剪切速率下所测得的黏度皆列于下表1中;而相对于总重量为1000g的针体混合液,比较例1至3所选用的小分子玻尿酸、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以及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总和也皆列于下表1中。此外,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相对于小分子玻尿酸的重量比值以及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相对于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也列于下表1中。
74.比较例4至7:抗皱微针贴片
75.比较例4至7的抗皱微针贴片的制作流程与实施例相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比较例4至7是依照下表2所列出的组成以及各组成的比例制得针体混合液,而其余制作流程皆依照实施例所记载,以获得比较例4至7的抗皱微针贴片。比较例4至7的针体混合液的固含量以及以黏度计于25℃、1s-1
的剪切速率下所测得的黏度皆列于下表2中。
76.表1:实施例1至8以及比较例1至3的针体混合液的组成、各成分的比例、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相对于小分子玻尿酸的重量比值、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相对于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三种玻尿酸的含量总和以及黏度。
[0077][0078][0079]
表2:比较例4至7的针体混合液的组成、各成分的比例、固含量以及黏度。
[0080][0081]
试验例1:针体的针长测定
[0082]
本试验例选用实施例1至8以及比较例1至7的抗皱微针贴片进行测试。具体而言,借由显微镜观察的方式,直接量测针体从底层至针尖的垂直距离,且各组别皆随机挑选5根针体进行测量,并取平均后作为实施例1至8以及比较例1至7的抗皱微针贴片的针体针长,其结果列于下表3中。
[0083]
试验例2:针体的机械强度测定
[0084]
本试验例选用实施例1至8以及比较例1至7的抗皱微针贴片进行测试。具体而言,将实施例1至8及比较例1至7的抗皱微针贴片置于万能材料测试机(仪器型号3343,购自instron)以测试各微针贴片的机械强度。于此试验例中,位移设定为10毫米(mm),并以66mm/min的速度下进行压缩试验,同时以每秒收取500个压缩应力值。实施例1至8及比较例1至7的抗皱微针贴片的机械强度如下表3所示。
[0085]
表3:实施例1至8及比较例1至7的抗皱微针贴片的针体长度以及针体的机械强度。
[0086]
组别针体长度(μm)针体的机械强度(n/needle)实施例1297.240.205实施例2299.440.206实施例3290.560.190实施例4299.620.170实施例5299.340.161实施例6302.440.144实施例7303.870.163实施例8300.750.169比较例1302.380.155比较例2299.380.161比较例3297.640.158比较例4301.480.115比较例5301.480.133比较例6300.780.121比较例7303.240.164
[0087]
由表3的结果可见,实施例1至8与比较例1至7的抗皱微针贴片所具有的针体长度皆约为300μm,表示以本发明的制法所制得的微针贴片的针体长度具有一致性,即具有质量稳定的优点。再观针体的机械强度的结果,实施例1至8的抗皱微针贴片所具有的针体机械强度皆高于穿刺角质层而不断裂所需要的机械强度(0.058n/needle),显示本发明的抗皱微针贴片不会于穿透皮肤时发生针体弯曲或断裂,而可确保针体进入皮下并提供所欲的效果。
[0088]
试验例3:溶解度测定
[0089]
本试验例选用与实施例1至8以及比较例1至7的抗皱微针贴片的针体具有相同组成的测试样品进行溶解度测试。具体而言,依照实施例1至8以及比较例1至7的制作流程制得与针体组成完全相同的测试样品,接着将实施例1至8以及比较例1至7的测试样品裁切成相同大小并进行秤重,使该测试样品皆具有相同重量,随后将测试样品浸泡于水中持续5分钟后,再将测试样品取出并再次秤重,而测试样品于浸泡之前和浸泡之后的重量差异相对于测试样品于浸泡前重量的百分比,即为于水中5分钟的溶解度,若于水中5分钟的溶解度越高,则代表具有较快速使玻尿酸溶解并释出的效果。实施例1至8以及比较例1至7于水中5分钟的溶解度列于下表4中。
[0090]
表4:实施例1至8以及比较例1至7于水中5分钟的溶解度。
[0091]
组别于水中5分钟溶解度(%)
实施例169.3实施例274.03实施例376.64实施例480.66实施例585.87实施例678.41实施例780.98实施例870.98比较例124.35比较例217.13比较例316.58比较例453.85比较例556.25比较例652.08比较例737.26
[0092]
由上表4的结果可见,实施例1至8的测试样品于水中5分钟的溶解度皆高于60%,其中,实施例2及8更高于70%、实施例3及6更高于75%、实施例4、5及7则更高于80%;反观比较例1至7的结果,所述组别于水中5分钟的溶解度皆低于60%,其中具有最高溶解度的比较例5(56.25%)仍然与具有最低溶解度的实施例1(69.3%)相差约20%。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抗皱微针贴片由于采用特定组成成分的针体而确实具有较快速使玻尿酸溶解并释出的效果,进而能较快速提供皮肤保湿、增加皮肤厚度与强度的作用,并且达到抚平、淡化皱纹的功效。
[0093]
试验例4:抗皱效果测试
[0094]
本试验例选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进行试验。具体而言,选择年龄介于31岁至57岁且眼部周围具有皱纹的受试者共20位(男性6人,女性14人),并对受试者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后,针对皮肤刺激性、皮肤保水性、皮肤厚度、皮肤强度以及皱纹数目等项目进行测试,以完整评估对于抗皱的效果。
[0095]
(1)皮肤刺激性测试
[0096]
于本测试中,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是裁切成2.5平方厘米的大小作为测试组,并且平贴于受试者的下手臂内侧;而含量为0.9wt%的氯化钠水溶液(购自东信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作为对照组,并取0.2毫升后以2.5平方厘米的无菌纱布进行吸附,同样平贴于下手臂内侧,并以防水透气胶布固定。而是否具有皮肤刺激性的评估方式是在对受试者连续施用前述测试组以及对照组经过24小时后,测试组的施用区域是否有呈现皮肤刺激性的现象。根据iso 10993-10:2010中记载对于人类皮肤刺激性的计分标准,分数0代表无刺激反应、分数1代表弱阳性反应(皮肤轻度红斑和/或干燥)、分数2代表中度阳性反应(明显的红斑或干燥,可能扩散到治疗部位之外)以及分数3代表强烈反应(强烈并漫延性红斑伴有水肿和/或焦痂形成)。而进一步将每一位受试者所反馈出的皮肤刺激性分数加总并除以受试者数目,即可获得对于测试组的皮肤刺激性指数,若皮肤刺激性指数小于5分则代表为安全等级、若皮肤刺激性指数介于5分至15分则为可接受的情况、若皮肤刺激性指数大于15分则
代表具有轻度刺激性。
[0097]
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于经过前述24小时的皮肤刺激性测试后,20位受试者皆反馈出其对于皮肤刺激性的现象为前述分数0的程度,即没有产生刺激性反应,因此可得到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的皮肤刺激性指数为0分,表示其为对皮肤不具有刺激性的安全等级。
[0098]
(2)皮肤保水性测试
[0099]
本试验是针对完成前述皮肤刺激性试验的受试者,进一步对其测试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对于皮肤保水性的效果。具体而言,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是作为测试组并贴附于受试者右眼眼下至右眼眼角的范围;而选用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作为对照组并直接涂抹于左眼眼下至左眼眼角的范围。而所述组别施用的频率皆为每周使用2次且持续4周,而每次施用时间为约为6小时,并且于尚未施用所述组别(即第0周)、持续施用至第2周以及持续施用至第4周三者时间点,借由(购自courage+khazaka electronic gmbh)运用生物电学特性,检测眼周皮肤浅层的水分含量与评估保水能力。经过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与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不同时间后,眼周皮肤的含水量测定结果列于下表5中,其中数值越高则代表保水能力越佳,而测试单位以a.c.u(arbitrary capacitance units)表示。而在表5中,所述与第0周的差异则为该周所测得的含水量减去第0周的含水量后,再除以第0周的含水量并换算为百分比,可用于表示提升含水量的程度。
[0100]
表5:经过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与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不同时间后,眼周皮肤的含水量测定结果。
[0101][0102]
由上表5的结果可见,在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4周的过程中,所测得眼周皮肤的含水量逐渐提升,其中,第2周所测得的含水量相较于第0周提升了3.3%,而第4周所测得的含水量相较于第0周更提升了5.8%;而观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的结果,虽然第2周所测得的含水量相较于第0周提升了1.8%,但持续施用于第4周后并未进一步提升含水量,且不论于第2周或第4周对于提升眼周皮肤含水量的效果皆明显不如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的结果。由此可知,进一步将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制作成微针贴片后,确实能提供更佳的提升眼周皮肤的含水量的效果,即具有较佳的保水能力。
[0103]
(3)提升皮肤厚度与强度的效果测试
[0104]
本测试是与前述(2)皮肤保水性测试同时进行的测试项目,并且于受试者尚未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与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二者组别(即第0周)、持续施用该组别至第2周以及持续施用至第4周三者时间点,借由(购自cortex technology)纪录眼下与眼尾两处的超音波影像,进而可利用真皮层的结构变化来评估眼周的肤质变化。
所述为超音波真皮影像扫描探头,而在超音波影像中,颜色可代表超音波反射信号的强度(intensity),深色代表低强度、白/黄色代表高强度。一般情况下,表皮为高强度(白色和黄色);真皮则混合许多不同颜色如绿色、红色与黄色(彩色的区域代表胶原蛋白及弹力纤维的结构);而在皮下组织的脂肪、肌肉及血管会反射回低强度的信号(深绿色和黑色)。经过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与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不同时间后,眼下与眼尾皮肤的厚度测定结果列于下表6中,其中数值越高则代表厚度越厚,而单位以μm表示;眼下与眼尾皮肤的强度测定结果则列于下表7中,其中数值越高则代表强度越强,而单位以强度分数(intensity score)表示。而在表6和表7中,所述与第0周的差异则为该周所测得的结果减去第0周的结果后,再除以第0周的结果并换算为百分比,可用于表示所提升的结果的程度。
[0105]
表6:经过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与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不同时间后,眼下与眼角皮肤的厚度测定结果。
[0106][0107]
由上表6的结果可见,在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4周的过程中,不论是眼下或眼角的皮肤的厚度皆明显呈现逐渐提升的趋势,其中,针对眼下位置的皮肤厚度,第2周相较于第0周提升了18.7%,而第4周相较于第0周更提升了33.1%,而针对眼角位置的皮肤厚度,第2周相较于第0周提升了11.9%,而第4周相较于第0周更提升了30.0%;而观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的结果,针对眼下位置的皮肤厚度,第2周与第4周相较于第0周分别提升了7.0%与22.4%,而针对眼角位置的皮肤厚度,第2周与第4周相较于第0周分别提升了5.0%与17.1%。由此可知,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对于提升眼下或眼角的皮肤厚度的效果皆明显不如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即进一步将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制成微针贴片确实能提供更佳的提升眼周皮肤的厚度的效果。
[0108]
表7:经过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与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不同时间后,眼下与眼角皮肤的强度测定结果。
[0109][0110]
由上表7的结果可见,在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4周的过程中,不论是眼下或眼角的皮肤的强度皆明显呈现逐渐提升的趋势,其中,针对眼下位置的皮肤强度,第2周相较于第0周提升了15.5%,而第4周相较于第0周更提升了34.8%,而针对眼角位置的皮肤强度,第2周相较于第0周提升了10.3%,而第4周相较于第0周则提升了18.0%;而观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的结果,针对眼下位置的皮肤强度,第2周与第4周相较于第0周分别提升了13.0%与12.3%,而针对眼角位置的皮肤强度,第2周与第4周相较于第0周分别提升了10.2%与14.8%。由此可知,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对于提升眼下或眼角的皮肤强度的效果同样皆明显不如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即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进一步制成微针贴片确实也能提供更佳的提升眼周皮肤的强度的效果。
[0111]
除此之外,以超音波影像分别观察受试者于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前的眼下和眼角皮肤、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4周后的眼下和眼角皮肤发现,受试者于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4周后于超音波影像图中呈现绿色、黄色以及红色的区域明显增多,代表具有较多的真皮细胞、胶原蛋白以及弹力纤维,也就是说,经过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4周后,眼下皮肤和眼角皮肤中的真皮细胞、胶原蛋白以及弹力纤维确实有明显增加,进而能达到有效提升皮肤厚度及强度的效果。
[0112]
(4)淡化皱纹的效果测试
[0113]
本测试是与前述(2)皮肤保水性测试同时进行的测试项目,并且于受试者尚未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与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二者组别(即第0周)、持续施用所述组别至第2周以及持续施用至第4周三者时间点,借由evolution ver.7.0.1(购自canfield scientific,inc.)以超高分辨率(1200万像素)纪录眼尾的肤质情况,进而可分析眼尾皮肤的皱纹数量。经过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与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不同时间后,眼尾皮肤的皱纹的计数结果列于下表8中,其中数值越低则代表数量越少,而单位以计数数量(count)表示。而在表8中,所述与第0周的差异则为该周所测得的皱纹数量减去第0周的皱纹数量后,再除以第0周的皱纹数量并换算为百分比,可用于呈现淡化皱纹效果的程度。
[0114]
表8:经过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与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不同时间后,眼尾的皮肤皱纹的计数结果。
[0115][0116]
由上表8的结果可见,在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4周的过程中,所测得眼尾皱纹数量逐渐下降,其中,第2周所测得的皱纹数量相较于第0周减少了1.4%,而第4周所测得的皱纹数量相较于第0周更减少了4.4%;而观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的结果,第2周与第4周所测得的皱纹数量相较于第0周分别减少了1.0%以及2.0%,显见不论施用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经过2周或4周,其对于减少眼尾皱纹数量的效果皆明显不如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由此可知,进一步将实施例7的针体混合液制成微针贴片后,确实能提供更佳的淡化皱纹的效果,即具有较佳的抗皱能力。
[0117]
除此之外,由受试者于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前的眼部照片以及于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4周后的眼部照片可以发现,受试者于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4周后,原本明显可见的皱纹已经淡化且数量亦有减少。由此可知,经过施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4周后,确实能够提供淡化、抚平皱纹的抗皱效果。
[0118]
试验例5:与已知抗皱物质的效果比较
[0119]
本试验例选用前述试验例4所载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针对眼周皮肤的保水性提升、眼下皮肤厚度与强度提升以及眼尾皱纹数量减少三者功效,进一步与市售抗皱产品—la眼霜(以下简称对照例1)以及已知具有抗皱效果的物质—视黄醇视黄酯(retinyl retinoate)(以下简称对照例2)进行比较。具体而言,对照例1以每天施用1次的频率,持续施用4周后,测定相对于第0周所呈现出对于皮肤保水性与皱纹数量的影响;而对照例2则以每天施用2次的频率,持续施用12周后,测定相对于第0周所呈现出对于皮肤厚度和强度的影响。为便于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效果差异,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对照例1以及对照例2的皮肤保水性、皮肤厚度与强度以及皱纹数量的测定结果皆列于下表9中。
[0120]
表9: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对照例1以及对照例2的皮肤保水性、皮肤厚度与强度以及皱纹数量的测定结果。
[0121][0122]
由上表9的结果可见,相较于对照例1,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具有相当的提升皮肤保水性的效果,同时具有更佳的减少皱纹数量的效果,尤其,在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的施用频率明显低于对照例1的施用频率的情况下,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实质上应具有明显优于对照例1的提升皮肤保水性以及减少皱纹数量的效果;再与对照例2的结果进行比较,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同时具有更佳的提升皮肤厚度与强度的效果,且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的施用频率远低于对照组2的施用频率,也就是说,实施例7的抗皱微针贴片实质上也应具有明显优于对照例2的提升皮肤厚度与强度的效果。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抗皱微针贴片相较于已知具有抗皱效果的物质确实具有更佳提升皮肤保水性、提升皮肤厚度与强度以及减少皱纹数量的功效。
[0123]
综上所述,本发明借由控制抗皱组成物的组成成分与各成分的比例,并以其作为微针贴片的针体材料,所获得的抗皱微针贴片不仅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而有助于微针贴片的施用,同时还具有较快速使玻尿酸溶解并释放的效果,进而能较快速提供皮肤保湿、增加皮肤厚度与强度的作用,并且达到抚平、淡化皱纹的功效,因而极具有商业上的价值。
[012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抗皱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小分子玻尿酸、一改质型玻尿酸以及一交联型玻尿酸,且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小分子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4,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小于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皱组成物,其特征在于,该小分子玻尿酸的平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1kda且小于或等于10kda。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皱组成物,其特征在于,该改质型玻尿酸是以组胺酸进行改质的玻尿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皱组成物,其特征在于,该交联型玻尿酸是通过一交联剂使玻尿酸进行交联所制得。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皱组成物,其特征在于,该抗皱组成物还包含对羟基苯乙酮、戊二醇、己二醇、辛甘醇、苯氧乙醇、苯甲醇、水杨酸、苯甲酸、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去水醋酸、氯苯甘醚、山嵛基三甲基氯化铵、氯化苯二甲羟铵、芐索氯铵、苯甲酸丁酯、二甲基恶唑烷、溴氯芬、二氯苯甲醇、月桂酰精氨酸乙酯hcl、7-乙基双环恶唑烷、甲酸、戊二醛、脱氧苯比妥、亚硫酸钠、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甲基异噻唑啉酮、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苯氧异丙醇、醋酸苯汞、三氯碳酸苯胺、十一烯酸、活肤锌、5-溴-5-硝基-1,3-二恶烷、甲醛苄醇半缩醛、二羟甲基二甲基乙内酰脲、重氮烷基咪唑脲、尿素醛、甲烯胺、季铵盐-15、羟甲基甘氨酸钠、明串球菌、乳酸杆菌发酵产物、欧洲山杨树皮萃取、黑醋栗果萃取或其组合。6.一种抗皱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底层以及多个针体,该底层具有一上表面且该针体形成于该上表面上;其中,各针体的材料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皱组成物。7.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皱微针贴片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提供一母模,该母模具有一基准面及多个孔洞,该孔洞自该基准面向下凹设成型;步骤(b):将一针体混合液填入该母模的该孔洞内,并使该针体混合液的表面与该基准面齐平,其中,该针体混合液包含一小分子玻尿酸、一改质型玻尿酸以及一交联型玻尿酸,且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小分子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4,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小于30;步骤(c):将该针体混合液干燥为多个针体,且该针体的表面低于该基准面;步骤(d):将一底层混合液填入该母模的该孔洞内,以覆盖该针体以及该基准面;步骤(e):将该底层混合液干燥为一底层,使该底层与该针体黏合;以及步骤(f):自该母模上卸下相互黏合的底层与该针体,以获得该抗皱微针贴片。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总重量为1000克的该针体混合液,该小分子玻尿酸、该改质型玻尿酸以及该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总和大于或等于20克且小于或等于70克。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针体混合液的黏度大于或等于2厘泊且小于或等于50厘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皱组成物、抗皱微针贴片及其制法。所述抗皱微针贴片包含一底层以及多个针体,该底层具有一上表面且该针体形成于该上表面上;其中,各针体的材料包含一小分子玻尿酸、一改质型玻尿酸以及一交联型玻尿酸,且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小分子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4,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小于30。据此,本发明的抗皱微针贴片具有提供皮肤保湿、增加皮肤厚度与强度的作用,并且能达到抚平、淡化皱纹的效果。淡化皱纹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佼 叶修锋 徐英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怡定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7
技术公布日:2023/9/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