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塑料配件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4
阅读:61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塑料配件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汽车塑料配件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现有汽车塑料配件通常利用imr工艺在注塑机中一次性注塑而成,这样同时完成塑料配件的成型和表面印刷,效率高。然而,由于用于成型的物料处于熔融状态,且快速通过出胶口,导致物料在出胶口处温度高,物料在注塑机的出胶口处容易出现冲墨现象,影响成型效果,因此该注塑机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持续地对出胶口降温,降低出胶口物料温度,能有效解决生产中进胶口冲墨问题的汽车塑料配件的注塑模具。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汽车塑料配件的注塑模具,包括能相互对合的上模和下模,在所述上模上设置有能与物料进管相连通的出胶口,在上模和下模对合而成的整体结构内设置有成型腔,所述出胶口与成型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胶口的外圈设置有能持续冷却出胶口的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连接在整体结构内,所述冷却机构通过管道与冷凝水循环器相连接。
5.作为改进,所述出胶口即为出胶管的一端开口,所述出胶管可优选穿置在上模上,所述冷却机构是套置在出胶管上的中空环形的壳体。
6.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上模的外壁上可优选设置有能通过管道与冷凝水循环器相连接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通过穿置在上模内的进水管与壳体相连接,所述出水接头通过穿置在上模内的出水管与壳体相连接。
7.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可优选镜像对称设置在上模内。
8.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可优选是由开设在上模上的第一直孔、第二直孔、第三直孔、第四直孔组成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一直孔与进水接头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直孔与壳体内腔相连通,位于上模外壁上的第一直孔的开口、第二直孔的开口、第三直孔的开口均通过密封塞密封。
9.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管可优选是由开设在上模上的第五直孔、第六直孔、第七直孔、第八直孔组成的第二腔体结构,所述第五直孔与出水接头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八直孔与壳体内腔相连通,位于上模外壁上的第五直孔的开口、第六直孔的开口、第七直孔的开口均通过密封塞密封。
10.作为改进,在所述上模的控制阀的两侧壁上可优选分别设置有能避免顶触对应水管接头的侧壁凹部。
11.作为改进,在上模顶部可优选设置有能安装物料进管的限位槽,在所述上模的顶
面上沿限位槽间隔地分布有限位片体,任一限位片体均与上模转动相连接。
12.作为改进,在所述上模的四个顶角上可优选设置有引导柱。
13.作为改进,在所述下模的顶部可优选设置有成型凸起,在所述上模的底部设置有能与对应成型凸起相对应的成型凹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所述出胶口的外圈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连接在整体结构内,所述冷却机构通过管道与冷凝水循环器相连接。其优点在于:在出胶口设置冷却机构,冷却机构能持续地对出胶口降温,从而降低出胶口处物料温度,解决生产过程中进胶口位置冲墨问题;连接冷却机构的管道是直接加工在上模上的腔体,加工方便,确保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16.图2为图1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17.图3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18.图4是图3中旋转180
°
后的结构分解图;
19.图5是图3中上模中去除上模显示上模内部各个直孔分布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塑料配件的注塑模具,包括能相互对合的上模1和下模2,在上模1上设置有能与物料进管相连通的出胶口11,在上模1和下模2对合而成的整体结构内设置有成型腔,所述出胶口11与成型腔相连通,上模1和下模2的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展开描述。本申请在所述出胶口11的外圈设置有能持续冷却出胶口11的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连接在整体结构内,所述冷却机构通过管道与冷凝水循环器相连接。冷凝水循环器采用循环泵和补充液池的组合结构,其具体结构和水循环工作流程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22.出胶口11即为出胶管10的一端开口,所述出胶管10穿置在上模1上,所述冷却机构是套置在出胶管10上的中空环形的壳体3。在所述上模1的外壁上设置有能通过管道与冷凝水循环器相连接的进水接头12和出水接头13,所述进水接头12通过穿置在上模1内的进水管与壳体3相连接,所述出水接头13通过穿置在上模1内的出水管与壳体3相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镜像对称设置在上模1内。
23.所述进水管是由开设在上模1上的第一直孔101、第二直孔102、第三直孔103、第四直孔104组成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一直孔101与进水接头12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直孔104与壳体内腔相连通,位于上模外壁上的第一直孔101的开口、第二直孔102的开口、第三直孔103的开口均通过密封塞密封。所述出水管是由开设在上模1上的第五直孔105、第六直孔106、第七直孔107、第八直孔108组成的第二腔体结构,所述第五直孔105与出水接头13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八直孔108与壳体内腔相连通,位于上模外壁上的第五直孔105的开口、第六直孔106的开口、第七直孔107的开口均通过密封塞密封。
24.在所述上模1的控制阀14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能避免顶触对应水管接头的侧壁
凹部。在上模顶部设置有能安装物料进管的限位槽15,在所述上模1的顶面上沿限位槽15间隔地分布有限位片体,任一限位片体均与上模1转动相连接。在所述上模1的四个顶角上设置有引导柱16。在所述下模2的顶部设置有成型凸起21,在所述上模1的底部设置有能与对应成型凸起21相对应的成型凹部17。
25.工作原理:在注塑模具进胶口位置增加单独的水路,可以在注塑的时候打开,保持模具在此位置处于冷却状态,使得产品在该处附件温度较低,解决产品进胶口位置冲墨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塑料配件的注塑模具,包括能相互对合的上模(1)和下模(2),在所述上模(1)上设置有能与物料进管相连通的出胶口(11),在上模(1)和下模(2)对合而成的整体结构内设置有成型腔,所述出胶口(11)与成型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胶口(11)的外圈设置有能持续冷却出胶口(11)的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连接在整体结构内,所述冷却机构通过管道与冷凝水循环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口(11)即为出胶管(10)的一端开口,所述出胶管(10)穿置在上模(1)上,所述冷却机构是套置在出胶管(10)上的中空环形的壳体(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1)的外壁上设置有能通过管道与冷凝水循环器相连接的进水接头(12)和出水接头(13),所述进水接头(12)通过穿置在上模(1)内的进水管与壳体(3)相连接,所述出水接头(13)通过穿置在上模(1)内的出水管与壳体(3)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镜像对称设置在上模(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是由开设在上模(1)上的第一直孔(101)、第二直孔(102)、第三直孔(103)、第四直孔(104)组成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一直孔(101)与进水接头(12)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直孔(104)与壳体内腔相连通,位于上模外壁上的第一直孔(101)的开口、第二直孔(102)的开口、第三直孔(103)的开口均通过密封塞密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是由开设在上模(1)上的第五直孔(105)、第六直孔(106)、第七直孔(107)、第八直孔(108)组成的第二腔体结构,所述第五直孔(105)与出水接头(13)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八直孔(108)与壳体内腔相连通,位于上模外壁上的第五直孔(105)的开口、第六直孔(106)的开口、第七直孔(107)的开口均通过密封塞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1)的控制阀(14)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能避免顶触对应水管接头的侧壁凹部。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上模顶部设置有能安装物料进管的限位槽(15),在所述上模(1)的顶面上沿限位槽(15)间隔地分布有限位片体,任一限位片体均与上模(1)转动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1)的四个顶角上设置有引导柱(16)。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2)的顶部设置有成型凸起(21),在所述上模(1)的底部设置有能与对应成型凸起(21)相对应的成型凹部(17)。
技术总结
一种汽车塑料配件的注塑模具,包括能相互对合的上模(1)和下模(2),在所述上模(1)上设置有能与物料进管相连通的出胶口(11),在上模(1)和下模(2)对合而成的整体结构内设置有成型腔,所述出胶口(11)与成型腔相连通,在所述出胶口(11)的外圈设置有能持续冷却出胶口(11)的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连接在整体结构内,所述冷却机构通过管道与冷凝水循环器相连接。其优点在于:在出胶口设置冷却机构,冷却机构能持续地对出胶口降温,从而降低出胶口处物料温度,解决生产过程中进胶口位置冲墨问题;连接冷却机构的管道是直接加工在上模上的腔体,加工方便,确保密封效果。确保密封效果。确保密封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翟记魁 刘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爱卓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8
技术公布日:2023/9/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微波蒸烤双内胆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便于折叠收放的清洁扫把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