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4 阅读:69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排放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池体、池塘小范围水体的人工养殖领域,需要对养殖池内养殖水进行定期更换,一般的是将养殖池内污水排空,然后对池体底面上污泥等进行清理,再后对池体进行杀菌消毒,最后灌入符合养殖要求的水体,进行再养殖。
3.现有技术中,因为一般的人工池体都是连续设置的,如田字状设置,即两相邻的池体共用一池壁,这样排放污水的阀体一般都是要安装在池体内,且浸没在养殖水体内,排放污水时,需要人工操作,操作不便。为解决这类问题,项技术中一般采用电磁阀等自动控制的阀体,但是这些电气部件长期浸泡在水中,影响其使用寿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污水的正常排放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实现自动化排污操作,同时也避免了电气部件浸泡在水体内的问题,延长了阀体的使用寿命,确保了正常的排污操作,操作简单,成本低。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包括控制器、安装于下液位下部的自动排水阀、安装于下液位位置的下液位传感器和安装于上液位位置的上液位传感器,所述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自动排水阀包括阀体和活动安装于所述阀体内的阀板,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阀板上连接有自动驱动组件,所述自动驱动组件包括拉绳和气缸,所述拉绳一端与所述阀板固接,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气缸推杆固接,
6.所述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进水口上连接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向上延伸并超过上液位位置,并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7.优选地,所述阀体安装于池体内;所述导水管与所述阀体连通,且上端延伸至上液位传感器上方;所述拉绳与所述阀板的背流面固接,所述导水管内设置有导向滑轮,所述拉绳由所述导向滑轮绕过并延伸出所述导水管顶部,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导水管顶部。
8.优选地,所述气缸呈竖直向上状固定安装于所述导水管顶部,所述拉绳与气缸的气缸推杆顶部固接。
9.优选地,所述阀体包括阀腔,所述阀腔呈横向设置的圆柱状,所述阀腔朝向所述进水口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内径小于所述阀腔内径且与所述阀腔连通,所述阀板置于所述阀腔内并设置在所述阀腔与所述进水管连接处,所述阀板的迎流面朝向所述进水管,所述进水管朝向所述阀腔的端部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阀板的迎流面接触;
10.所述拉绳与所述阀板的背流面固定;所述阀板的顶部与所述阀腔内壁通过自复位铰接件铰接。
11.优选地,所述自复位铰接件为弹簧合页,所述弹簧合页复位时,所述阀腔被所述阀板截断。
12.优选地,所述气缸上连接有电磁阀和气泵,所述电磁阀和气泵均由所述控制器控制。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设置气缸和拉绳控制的阀板,解决现有技术中阀体的电气部件长期浸泡在水体内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方案中的自动排水阀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15.2、设置旁通管,提供溢流通道在,在阀体由通至关的瞬间,避免水锤现象产生,保护各个水管和阀体。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阀体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包括控制器100、安装于下液位下部的自动排水阀1、安装于下液位位置的下液位传感器91和安装于上液位位置的上液位传感器92。所述上液位传感器92和下液位传感器91均与所述控制器100信号连接。所述自动排水阀1包括阀体11和活动安装于所述阀体11内的阀板12,所述阀体11上设置有进水口20和出水口10。所述阀板12上连接有自动驱动组件,所述自动驱动组件包括拉绳62和气缸6。所述拉绳62一端与所述阀板12固接,另一端与所述气缸6的气缸推杆61固接。
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气缸6工作,通过气缸推杆61带动拉绳62移动,拉绳62拉动阀板12,使得阀体被导通,即实现污水排放。本自动排水阀1中,无电气部件浸泡在水体中,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本方案中,依据池体内水体养殖时间和水质,通过控制器100自动控制气缸6工作,气缸6启动工作的,通过拉绳2拉动阀板12,打开阀体11,污水由阀体11上的进水口20至出水口10流动,实现污水的排放。在污水排放一段时间后,污水水位至下液位位置,此时下液位传感器91暴露,将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缸复位,气缸推杆61回缩,对拉绳的拉力释放,即拉绳对阀板12的拉力释放,阀板复位,阀体关闭,污水排放结束。
21.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于上液位位置的上液位传感器92的作用是:在排放污水时,起到检测自动排水阀1是否正常打开的作用。一般的,气缸启动后,自动排水阀1排放污水一段时间后,污水水位会下降,当下降至低于上液位位置,上液位传感器92暴露出来,将信号输送至控制器,即显示自动排水阀1正常排放污水。若是气缸启动一段时间后,即自动排水阀1启动进行污水排放一段时间后,上液位传感器92一直不能获得水位下降的信号,则表示自动排水阀1没有正常排放污水,即表示自动排水阀1可能故障,或气缸失去对自动排水阀1的控制,需要检修等操作。
22.上液位传感器92在水池进水时的作用是:水池进水一段时间后,水位会上升,在水
位上升至上液位传感器92为时,上液位传感器92获得水位信号,若进水一段时间后,或足够时间后,按照进水速度和流量,水位应该达到上液位传感器92位置,若水位一直为达到上液位传感器92位置,则控制器通过上液位传感器92获得信号,显示未正常进水,可能的情况由本方案中的自动排污阀1没有正常关闭,自动排污阀在水池进水的同时在进行排水操作,所以在水池进水时,上液位传感器92能够检测自动排污阀1是否正常关闭。
23.本方案中,所述出水口10上连接有出水管3,所述进水口20上连接有旁通管4,所述旁通管4向上延伸并超过上液位位置,并连接有导水管5,所述导水管5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出水管3连通。设置旁通管4,提供一个正常的溢流功能,在本设备排污时,排污完成时,关闭自动排污阀1时,原沿着进水口20进入的污水会因自动排污阀1的突然关闭而对管道和自动排污阀1造成水锤现象,管道和自动排污阀1均突然受到水流的冲击,影响管道和自动排污阀1的使用寿命,所以,这里提供旁通管4,在自动排污阀1关闭时,不会污水会进入旁通管4内,沿旁通管进入导水管5,最后向出水口10流动并排放出去。在自动排污阀1关闭后,污水水流稳定后,不再有污水经过旁通管4和导水管5排放。另外,在降雨时,养殖池内水位上升,水位高于旁通管4顶端,这样因水压的作用,部分水流会进入旁通管4和导水管5,实现溢流,避免养殖池内水位过高的问题。
24.本方案中,所述阀体11安装于池体内。所述导水管5与所述阀体11连通,且上端延伸至上液位传感器92上方。所述拉绳62与所述阀板12的背流面固接,所述导水管5内设置有导向滑轮63,所述拉绳62由所述导向滑轮63绕过并延伸出所述导水管5顶部,所述气缸6安装于所述导水管5顶部。导水管5不但作为旁通管4的延长,实现溢流排水,同时还作为导向滑轮63、拉绳62等的安装媒介,为导向滑轮63、拉绳62等提供一个安装位置,避免导向滑轮63、拉绳62等直接安装在池体内收池体内水流影响晃动,影响其正常工作。同时,在水池正常养殖时,导水管5内无水流,也能够避免导向滑轮63、拉绳62等长期浸泡在水中的问题。设置导向滑轮63实现对拉绳62改向、导向和张紧,确保拉绳对阀板12的拉力。
25.本方案中,所述气缸6呈竖直向上状固定安装于所述导水管5顶部,所述拉绳62与气缸的气缸推杆61顶部固接。在不需要排污时,因气缸竖直向上设置,气缸推杆61位于气缸的顶部,气缸6的气缸推杆61回缩,拉绳对阀板无拉力,即在长时间的正常养殖时,气缸处于关闭状态,节能降本,延长气缸、气泵和电磁阀等的使用寿命。
26.本方案中,所述阀体11包括阀腔13,所述阀腔13呈横向设置的圆柱状,所述阀腔13朝向所述进水口20端连接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内径小于所述阀腔13内径且与所述阀腔13连通。所述阀板12置于所述阀腔13内并设置在所述阀腔13与所述进水管2连接处。所述阀板12的迎流面朝向所述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朝向所述阀腔13的端部固定有密封圈14,所述密封圈14与所述阀板12的迎流面接触。所述拉绳62与所述阀板12的背流面固定。所述阀板12的顶部与所述阀腔13内壁通过自复位铰接件铰接。阀板12通过自复位铰接件安装后,自复位铰接件的复位弹力会将阀板12压向密封圈14,并提供给阀板12一个推力,本推力朝向进水管2侧,这样就使得阀板12具有抵抗养殖池内水压的力,使得阀板12处于关闭阀腔13的状态,确保养殖池正常蓄水。在需要排污时,气缸和拉绳提供阀板12一个拉力,克服自复位铰接件的复位弹力,使得阀板12向远离进水管2侧转动,即使得阀腔13被导通,进行污水排放。本方案中阀腔和进水管结构的设计和连接,实现阀板12的安装和阀板12对阀腔13的阻断。
27.本方案中,所述自复位铰接件为弹簧合页,所述弹簧合页复位时,所述阀腔被所述阀板截断。弹簧合页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满足阀板12工作要求的任一种均可。
28.本方案中,所述气缸6上连接有电磁阀7和气泵8,所述电磁阀7和气泵8均由所述控制器100控制。控制器100控制各部件动作,采集、分析各部件数据,向使用者提供工作状态、故障报警等信息,属于现有技术中控制器具有的常规功能,这里不对控制器本身的功能做改进。
2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安装于下液位下部的自动排水阀、安装于下液位位置的下液位传感器和安装于上液位位置的上液位传感器,所述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自动排水阀包括阀体和活动安装于所述阀体内的阀板,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阀板上连接有自动驱动组件,所述自动驱动组件包括拉绳和气缸,所述拉绳一端与所述阀板固接,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气缸推杆固接,所述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进水口上连接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向上延伸并超过上液位位置,并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出水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安装于池体内;所述导水管与所述阀体连通,且上端延伸至上液位传感器上方;所述拉绳与所述阀板的背流面固接,所述导水管内设置有导向滑轮,所述拉绳由所述导向滑轮绕过并延伸出所述导水管顶部,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导水管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呈竖直向上状固定安装于所述导水管顶部,所述拉绳与气缸的气缸推杆顶部固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阀腔,所述阀腔呈横向设置的圆柱状,所述阀腔朝向所述进水口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内径小于所述阀腔内径且与所述阀腔连通,所述阀板置于所述阀腔内并设置在所述阀腔与所述进水管连接处,所述阀板的迎流面朝向所述进水管,所述进水管朝向所述阀腔的端部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阀板的迎流面接触;所述拉绳与所述阀板的背流面固定;所述阀板的顶部与所述阀腔内壁通过自复位铰接件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铰接件为弹簧合页,所述弹簧合页复位时,所述阀腔被所述阀板截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上连接有电磁阀和气泵,所述电磁阀和气泵均由所述控制器控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包括安装于下液位下部的自动排水阀;自动排水阀包括阀体和活动安装于阀体内的阀板,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阀板上连接有自动驱动组件,自动驱动组件包括拉绳和气缸,拉绳一端与阀板固接,另一端与气缸的气缸推杆固接,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进水口上连接有旁通管,旁通管向上延伸并超过上液位位置,并连接有导水管,导水管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出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污水排放设备,实现自动化排污操作,同时也避免了电气部件浸泡在水体内的问题,延长了阀体的使用寿命,确保了正常的排污操作,操作简单,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王逸泽 叶晓明 洪斌 汪如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万康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3/9/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