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5
阅读:8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2.中风是指大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部分大脑缺血、缺氧而引发的严重疾病。中风后遗症指中风提高后留下来的一些不良症状和后遗症,通常是大脑血液供应不足或神经细胞因缺血、缺氧受损而导致的一系列影响,中风后遗症具有以下表现:肢体麻木、无力或行动不便;失去语言能力或语言不清;记忆力减退;微小细节控制能力减弱;头晕、头痛、恶心和呕吐。
3.现有的西医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的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尼莫地平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属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的优点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液凝固,但此类药物易产生抗药性,长期服用会产生脑、胃出血危险,尼莫地平疗效比较好,起效比较快,缺点是急性期应用有引起“盗血”的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另外手术治疗也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一种途径,但是只有一些病情特殊的患者才能适宜采用,因此在中风的治疗过程中,现有的西医疗法难以从根本上治疗。
4.为此提出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
6.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熟地25~35克、灸芪25~35克、熟党25~35克、陈皮10~20克、枣仁15~25克、首乌15~25克、马胎10~20克、红枣2~6粒、川断15~25克。
8.进一步地,所述各原料药的优选用量为:白芍15克、熟地25克、灸芪25克、熟党25克、陈皮10克、枣仁15克、首乌15克、马胎10克、红枣2粒、川断15克。
9.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备方法的,所述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备步骤如下:
10.步骤一:按照配方比例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分别准备;
11.步骤二:清洗,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用清水分别浸泡30分钟,然后用凉水清洗干净;
12.步骤三: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洗净并加入适量清水中,将上述药材煎煮1—2小时;
13.步骤四:煎煮完后将煎煮好的药汁过滤,保留下煎煮后的液体药液;
14.步骤五:将过滤后的液体药液分别倒进过滤布或纱布口袋中,通过对过滤布或纱
布口袋进行压榨,使得浸出药液;
15.步骤六:将压榨出来的药液倒入干燥器中进行脱水干燥;
16.步骤七:脱水干燥后,并对药物进行研磨,制成中风偏后遗症粉末状药物
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加入清水的量大于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总量两倍,且清水需没过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
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在对药材进行煎煮时,需煎煮至汁液减少一半。
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七中,脱水干燥研磨后的粉末状药物,需要保存在干燥的密闭容器中,避免受潮,储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1.1、本发明通过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这种药物的组合,主要起到舒筋活血、滋阴补肾、强筋健骨、温经散寒、温中理气、养心安神、滋肝肾、利血活络、暖宫止血、补血益气、调理脾胃、温肾阳、壮筋骨的作用,能够帮助中风偏后遗症患者健康恢复。
22.2、本发明具有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营养供应:通过药物的作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对身体各部位的营养的供应,以免身体出现各种不适。
23.3、本发明具有神经调节作用:根据中药材的不同功效,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比如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减轻对身体的压力和负担,进而帮助中风偏后遗症患者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24.4、本发明具有增强免疫力:中药材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缓解因感染而导致的患者身体状态的不良影响,就能够有效的预防后遗症的发生。
25.5、本发明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中药材能够增强身体对各种营养的吸收和能量代谢,通过对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的改善、调整,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和恢复。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制备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1.实施例一
32.如图1所示,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芍15克、熟地25克、灸芪25克、熟党25克、陈皮10克、枣仁15克、首乌15克、马胎10克、红枣2粒、川断15克。
33.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备方法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备步骤如下:
34.步骤一:按照配方比例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分别准备;
35.步骤二:清洗,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用清水分别浸泡30分钟,然后用凉水清洗干净;
36.步骤三: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洗净并加入适量清水中,将上述药材煎煮1—2小时;
37.步骤四:煎煮完后将煎煮好的药汁过滤,保留下煎煮后的液体药液;
38.步骤五:将过滤后的液体药液分别倒进过滤布或纱布口袋中,通过对过滤布或纱布口袋进行压榨,使得浸出药液;
39.步骤六:将压榨出来的药液倒入干燥器中进行脱水干燥;
40.步骤七:脱水干燥后,并对药物进行研磨,制成中风偏后遗症粉末状药物。
41.所述步骤三中,加入清水的量大于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总量两倍,且清水需没过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
42.所述步骤三中,在对药材进行煎煮时,需煎煮至汁液减少一半。
43.所述步骤七中,脱水干燥研磨后的粉末状药物,需要保存在干燥的密闭容器中,避免受潮,储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
44.实施例二
45.如图1所示,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熟地30克、灸芪30克、熟党30克、陈皮15克、枣仁20克、首乌20克、马胎15克、红枣4粒、川断20克。
46.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备方法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备步骤如下:
47.步骤一:按照配方比例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分别准备;
48.步骤二:清洗,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用清水分别浸泡30分钟,然后用凉水清洗干净;
49.步骤三: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洗净并加入适量清水中,将上述药材煎煮1—2小时;
50.步骤四:煎煮完后将煎煮好的药汁过滤,保留下煎煮后的液体药液;
51.步骤五:将过滤后的液体药液分别倒进过滤布或纱布口袋中,通过对过滤布或纱布口袋进行压榨,使得浸出药液;
52.步骤六:将压榨出来的药液倒入干燥器中进行脱水干燥;
53.步骤七:脱水干燥后,并对药物进行研磨,制成中风偏后遗症粉末状药物。
54.所述步骤三中,加入清水的量大于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总量两倍,且清水需没过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
55.所述步骤三中,在对药材进行煎煮时,需煎煮至汁液减少一半。
56.所述步骤七中,脱水干燥研磨后的粉末状药物,需要保存在干燥的密闭容器中,避免受潮,储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
57.实施例三
58.如图1所示,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熟地35克、灸芪35克、熟党35克、陈皮20克、枣仁25克、首乌25克、马胎20克、红枣6粒、川断25克。
59.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备方法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备步骤如下:
60.步骤一:按照配方比例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分别准备;
61.步骤二:清洗,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用清水分别浸泡30分钟,然后用凉水清洗干净;
62.步骤三: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洗净并加入适量清水中,将上述药材煎煮1—2小时;
63.步骤四:煎煮完后将煎煮好的药汁过滤,保留下煎煮后的液体药液;
64.步骤五:将过滤后的液体药液分别倒进过滤布或纱布口袋中,通过对过滤布或纱布口袋进行压榨,使得浸出药液;
65.步骤六:将压榨出来的药液倒入干燥器中进行脱水干燥;
66.步骤七:脱水干燥后,并对药物进行研磨,制成中风偏后遗症粉末状药物。
67.所述步骤三中,加入清水的量大于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总量两倍,且清水需没过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
68.所述步骤三中,在对药材进行煎煮时,需煎煮至汁液减少一半。
69.所述步骤七中,脱水干燥研磨后的粉末状药物,需要保存在干燥的密闭容器中,避免受潮,储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
70.综上:白芍:白芍具有舒筋活血,止痛定惊的功效,可以帮助缓解中风后遗症中的肌肉颤抖、疼痛等症状。
71.熟地:熟地具有滋阴补肾,强筋健骨的功效,可以帮助中风后遗症患者滋养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72.灸芪:灸芪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能够帮助中风后遗症患者恢复身体的体温平衡,促进血液循环。
73.熟党:熟党具有温中理气的功效,能够帮助消化系统功能恢复,如消化不良、胃脘
不适等。
74.陈皮:陈皮具有温中燥湿的功效,能够帮助中风后遗症患者缓解脾胃湿热所导致的症状,如腹泻、食欲不振、口渴等。
75.枣仁:枣仁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能够帮助中风后遗症患者舒缓情绪,缓解压力。
76.首乌:首乌具有滋肝肾、利血活络的功效,能够帮助中风后遗症患者提高肝肾健康,促进血液循环。
77.马胎:马胎有暖宫止血的作用,能够帮助中风后遗症患者恢复生殖功能,缓解月经不调等问题。
78.红枣:红枣具有补血益气,调理脾胃的功效,能够帮助中风后遗症患者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健康状况。
79.川断:川断具有温肾阳,壮筋骨的功效,能够帮助中风后遗症患者恢复肌肉、骨骼的健康状况,缓解痉挛等问题。
80.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这种药物的组合,主要起到舒筋活血、滋阴补肾、强筋健骨、温经散寒、温中理气、养心安神、滋肝肾、利血活络、暖宫止血、补血益气、调理脾胃、温肾阳、壮筋骨的作用,能够帮助中风偏后遗症患者健康恢复。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营养供应:通过药物的作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对身体各部位的营养的供应,以免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神经调节作用:根据中药材的不同功效,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比如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减轻对身体的压力和负担,进而帮助中风偏后遗症患者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增强免疫力:中药材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缓解因感染而导致的患者身体状态的不良影响,就能够有效的预防后遗症的发生。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中药材能够增强身体对各种营养的吸收和能量代谢,通过对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的改善、调整,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和恢复。
8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熟地25~35克、灸芪25~35克、熟党25~35克、陈皮10~20克、枣仁15~25克、首乌15~25克、马胎10~20克、红枣2~6粒、川断15~25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药的优选用量为:白芍15克、熟地25克、灸芪25克、熟党25克、陈皮10克、枣仁15克、首乌15克、马胎10克、红枣2粒、川断15克。3.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备方法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备步骤如下:步骤一:按照配方比例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分别准备;步骤二:清洗,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用清水分别浸泡30分钟,然后用凉水清洗干净;步骤三:将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洗净并加入适量清水中,将上述药材煎煮1—2小时;步骤四:煎煮完后将煎煮好的药汁过滤,保留下煎煮后的液体药液;步骤五:将过滤后的液体药液分别倒进过滤布或纱布口袋中,通过对过滤布或纱布口袋进行压榨,使得浸出药液;步骤六:将压榨出来的药液倒入干燥器中进行脱水干燥;步骤七:脱水干燥后,并对药物进行研磨,制成中风偏后遗症粉末状药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加入清水的量大于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总量两倍,且清水需没过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在对药材进行煎煮时,需煎煮至汁液减少一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脱水干燥研磨后的粉末状药物,需要保存在干燥的密闭容器中,避免受潮,储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熟地25~35克、灸芪25~35克、熟党25~35克、陈皮10~20克、枣仁15~25克、首乌15~25克、马胎10~20克、红枣2~6粒、川断15~25克。本发明通过白芍、熟地、灸芪、熟党、陈皮、枣仁、首乌、马胎、红枣和川断这种药物的组合,主要起到舒筋活血、滋阴补肾、强筋健骨、温经散寒、温中理气、养心安神、滋肝肾、利血活络、暖宫止血、补血益气、调理脾胃、温肾阳、壮筋骨的作用,能够帮助中风偏后遗症患者健康恢复;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营养供应:通过药物的作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对身体各部位的营养的供应,以免身体出现各种不适。以免身体出现各种不适。以免身体出现各种不适。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江市新世元堂医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3/9/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