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及药物输送装置与流程

未命名 09-15 阅读:88 评论:0

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及药物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血管病变治疗的技术领域,特别是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及药物输送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3.经皮血管成形术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血管内狭窄的一项革新技术,极大的改善了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药物支架目前仍然面临着支架内再狭窄、支架晚期血栓等风险,此外药物支架由于其刚性的金属结构、容易断裂等原因,对于迂曲颅内血管以及下肢血管等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4.为了解决药物支架的弊端,人们发明了“介入无植入”的药物球囊,并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药物球囊是在球囊成形术的基础上在球囊表面涂敷抗增生药物,经球囊导管输送至靶病变位置,球囊扩张后将抗增生药物转移至血管壁,从而持久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减少血管的狭窄,达到治疗的效果。然而,目前的药物球囊的仍面临以下问题:1)药物涂层牢固度差,在输送过程中大量的药物损失。已有研究显示,目前市面上的药物球囊约80%药物在输送过程中损失(j am coll cardiol intv.2020,13(24)2840

2849.);大量的药物在到达病变位置前已经脱落损失,对于迂曲病变、弥漫性长病变,难以输送转移有效的药量,治疗效果较差;2)药物涂层在输送和扩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微粒,脱落的微粒尺寸高达300μm以上,极易造成血管栓塞和“慢血流”、“无复流”现象,而“慢血流”、“无复流”现象与较差的临床效果相关,极易造成血管较细的颅内动脉栓塞性卒中,以及增加下肢动脉的截肢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3)球囊较硬,药物涂层摩擦阻力大,对于迂曲血管,药物球囊难以输送到病变位置,造成治疗失败;这些问题都制约着药物球囊的临床效果。
5.现有的药物涂层制备方法包括滴涂、浸涂、超声喷涂、气体辅助喷涂等方法制备的药物涂层中药物颗粒彼此粘连形成片状或膜状的药物颗粒聚集体。即使单个药物颗粒尺寸较小,输送或扩张过程中,药物颗粒会以聚集体形式脱落,脱落的尺寸极大,必然会造成远端血管的栓塞。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及药物输送装置,药物颗粒与球囊表面的结合力更强,大幅降低了输送过程中与血管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阻力,药物脱落降低。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s1,依据需求选取合适型号的球囊本体,在球囊本体表面粘附核孔膜,核孔膜上设有若干贯通设置的孔洞;
9.步骤s2,单独选取合适的活性药物或选择合适的活性药物溶液与赋形剂溶解在溶
剂中制得药液;
10.步骤s3,然后将上述药液涂覆在球囊本体表面,使药液分散在核孔膜的孔洞中,当药液缓慢挥发,活性药物析出结晶或沉积形成颗粒,待药液完全挥发前,去除核孔膜;
11.步骤s4,放置干燥即可得到所述的药物输送装置。
12.作为优选,所述的溶剂选自乙醇、丁醇、丙酮、四氢呋喃、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甲酯、乙酸丁酯、四氯化碳、丁酮、苯、正庚烷、正己烷、甲醇、甲苯、二甲苯、环己酮、二氧六环中的至少一种。
13.作为优选,所述的球囊本体在涂层制备过程中处于充气膨胀状态,所述球囊本体在涂层制备过程中的充气压力低于其名义压力。
14.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3将去除核孔膜后的球囊本体再次浸入活性药物溶液中进一步的结晶,上一步中球囊本体表面通过核孔膜孔洞形成的活性药物颗粒作为结晶晶核,而被核孔膜覆盖的区域没有活性药物颗粒形成,无法析出结晶,再次浸入活性药物溶液形成活性药物颗粒仍为单颗粒分散药物颗粒。
15.作为优选,所述的核孔膜的厚度为6μm-50μm,孔径大小0.01μm-100μm,孔隙率1%-90%。
16.作为优选,所述的活性药物为雷帕霉素、雷帕霉素衍生物、地塞米松、紫杉醇、紫杉酚、多西他赛、普罗布考、秋水仙碱、肝素、华法林钠、维生素k拮抗剂、阿司匹林、前列腺素、丹酚酸、硝酸脂类药物、赖氨匹林、潘生丁、氨苄青霉素、头孢霉素、磺胺嘧啶、硫酸链霉素、头孢西丁、萘啶酸、吡哌酸、柔红霉素、阿霉素、卡铂、大环内酯类中的至少一种。
17.作为优选,所述的赋形剂为紫胶胺盐、柠檬酸、白藜芦醇、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硬脂酰胺、棕榈酸异辛酯、亚油酸、亚麻酸、单油酸甘油酯、碘海醇、碘普罗胺、尿素、山梨糖醇、聚山梨糖醇、柠檬酸三己酯、磷脂、罗哌嗪基质、胆固醇、维生素e、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羟基脂肪酸酯、聚己内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羟基丁酸酯戊酸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泊洛沙姆、吐温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制得的药物输送装置,包括可膨胀收缩的球囊本体和设于所述球囊本体表面的药物涂层,所述药物涂层包括若干设于所述球囊本体表面的药物颗粒,所述药物颗粒之间彼此独立分布,且所述药物颗粒内包含活性药物成分。
19.作为优选,所述的药物涂层还包括设于所述球囊本体表面的润滑剂层,所述药物颗粒分布于所述润滑剂层中,所述润滑剂层为亲水性润滑剂硬脂富马酸钠和疏水性润滑剂硬脂酸、硬脂酸镁、硬脂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20.作为优选,所述的药物颗粒尺寸小于等于25μm。
21.作为优选,所述的药物颗粒尺寸小于等于20μm。
22.作为优选,所述的药物颗粒尺寸小于等于10μm。
23.本发明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及药物输送装置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药物输送装置中单分散药物颗粒与球囊表面的结合力更强,单分散的药物颗粒增大了与球囊表面的接触比表面积,同时大幅降低了输送过程中与血管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阻力,药物脱落降低;同时由于是单分散的药物颗粒,在扩张过程中脱落的药物颗粒微粒脱落也是单
个脱落,不会形成多个药物颗粒聚集体,从而避免微粒尺寸过大而造成血管的栓塞,而传统的药物球囊药物颗粒以片状等颗粒聚集体形式脱落,药物颗粒尺寸巨大,极易造成血管的栓塞。同时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润滑剂层,显著的降低了输送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更容易输送至远端的迂曲狭窄的血管,同时减少因推送力过大而造成的血管损伤。
24.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一种药物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发明一种药物输送装置部分放大后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发明一种药物输送装置表面活性药物颗粒放大500倍后显微镜图。
28.图中:1-球囊本体、2-药物涂层、21-药物颗粒、22-润滑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3.实施例一:
34.本发明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步骤s1,取一根球囊本体1,选取厚度为10μm、孔径为5μm、孔隙率为80%的核孔膜小心贴附在球囊本体1表面;
36.步骤s2,将雷帕霉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一同溶于
丙酮,浓度分别为20mg/ml、15mg/ml、20mg/ml,制得药液;
37.步骤s3,然后将上述药液涂覆在球囊本体1表面,使药物浓度达到2μg/mm2,使药液分散在核孔膜的孔洞中,放置在真空烘箱中常温干燥,当药液缓慢挥发,活性药物析出结晶或沉积形成颗粒,待药液完全挥发前,去除核孔膜;其中,药物浓度的实现需要多次试验确定具体的喷涂或涂敷参数。此手段为本行业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操作。
38.步骤s4,过夜干燥,经包装、环氧乙烷灭菌后,即可得到所述的药物输送装置。
39.优选的,球囊本体1在涂层制备过程中处于充气膨胀状态,所述球囊本体1在涂层制备过程中的充气压力低于其名义压力。如球囊的名义压力为6atm,在涂层制备过程中球囊的充气压力可为1atm或2atm或3atm或4atm或5atm。
40.实施例二:
41.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2.步骤s1,取一根球囊本体1,选取厚度为10μm、孔径为5μm、孔隙率为80%的核孔膜小心贴附在球囊本体1表面;
43.步骤s2,将紫杉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一同溶于丙酮,浓度分别为20mg/ml、15mg/ml、20mg/ml,制得药液;
44.步骤s3,然后将上述药液涂覆在球囊本体1表面,使药物浓度达到2μg/mm2,使药液分散在核孔膜的孔洞中,放置在真空烘箱中常温干燥,当药液缓慢挥发,活性药物析出结晶或沉积形成颗粒,待药液完全挥发前,去除核孔膜;
45.步骤s4,过夜干燥,经包装、环氧乙烷灭菌后,即可得到所述的药物输送装置。
46.实施例三:
47.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8.步骤s1,取一根球囊本体1,选取厚度为10μm、孔径为5μm、孔隙率为80%的核孔膜小心贴附在球囊本体1表面;
49.步骤s2,将雷帕霉素单独溶于丙酮,浓度为20mg/ml,制得药液;
50.步骤s3,然后将上述药液涂覆在球囊本体1表面,使药物浓度达到2μg/mm2,使药液分散在核孔膜的孔洞中,放置在真空烘箱中常温干燥,当药液缓慢挥发,活性药物析出结晶或沉积形成颗粒,待药液完全挥发前,去除核孔膜;
51.步骤s4,过夜干燥,经包装、环氧乙烷灭菌后,即可得到所述的药物输送装置。
52.实施例四:
53.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4.步骤s1,取一根球囊本体1,选取厚度为10μm、孔径为5μm、孔隙率为80%的核孔膜小心贴附在球囊本体1表面;
55.步骤s2,将雷帕霉素溶于乙酸乙酯、正庚烷混合溶剂,浓度为20mg/ml,制得药液;
56.步骤s3,将上述药液涂覆在球囊本体1表面,使药液分散在核孔膜的孔洞中,放置在真空烘箱中常温干燥,当药液缓慢挥发,活性药物析出结晶或沉积形成颗粒,待药液完全挥发前,去除核孔膜,然后将球囊本体1再次浸入雷帕霉素溶液(溶剂为乙酸乙酯,浓度为40mg/ml)中浸泡5min,随后取出,药物浓度为3μg/mm2;
57.步骤s4,过夜干燥,经包装、环氧乙烷灭菌后,即可得到所述的药物输送装置。
58.实施例五:
59.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0.步骤s1,取一根球囊本体1,选取厚度为10μm、孔径为5μm、孔隙率为80%的核孔膜小心贴附在球囊本体1表面;
61.步骤s2,将雷帕霉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一同溶于丙酮,浓度为20mg/ml,制得药液;
62.步骤s3,将上述药液涂覆在球囊本体1表面,使药液分散在核孔膜的孔洞中,放置在真空烘箱中常温干燥,当药液缓慢挥发,活性药物析出结晶或沉积形成颗粒,待药液完全挥发前,去除核孔膜,然后将球囊本体1再次浸入雷帕霉素溶液(溶剂为乙酸乙酯,浓度为40mg/ml)中浸泡5min,随后取出,药物浓度为3μg/mm2;待溶液完全挥发后,在球囊表面滴涂或超声喷涂硬脂富马酸钠溶液(溶剂为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浓度30mg/ml),涂层厚度为10μm,制得润滑剂层;
63.步骤s4,过夜干燥,经包装、环氧乙烷灭菌后,即可得到所述的药物输送装置。
64.对比例一
65.(1)将雷帕霉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一同溶于丙酮,浓度分别为20mg/ml、15mg/ml、20mg/ml。
66.(2)取一根球囊,使用滴涂或超声喷涂方式在球囊表面喷涂上述药物溶液,使药物浓度达到2μg/mm2,经包装、环氧乙烷灭菌后得到药物涂层球囊导管。
67.涂层牢固度测试
68.模拟实际手术操作流程,将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药物输送装置通过体外模拟模型(流动性为pbs),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试输送后产品上残留的药物含量,并用以下公式计算产品的涂层牢固度:
[0069][0070]
获得下表:
[0071]
牢固度实施例198.7%实施例297.9%实施例398.2%实施例498.4%实施例599.3%对比例133%
[0072]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1-5的牢固度高达97.9%~99.3%,即模拟输送过程中的药物损失仅为0.7%~2.1%,远优于对比例1片状或膜状药物涂层的牢固度33%,其输送过程的药物输送损失高达67%。表明本发明制备的药物输送装置中单分散药物颗粒与球囊表面的结合力更强,单分散的药物颗粒增大了与球囊表面的接触比表面积,同时大幅降低了输送过程中与血管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阻力,药物脱落降低。
[0073]
不溶性微粒测试
[0074]
模拟实际手术操作流程,将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药物输送装置通过体外模拟模型
(流动性为pbs),当输送至靶标位置,将球囊扩张至名义压力,保持1min,随后撤出球囊,收集系统流动的液体使用微粒分析仪测量输送和扩张过程中的脱落的不溶性微粒尺寸和数目。获得数据如下表:
[0075][0076]
从不溶性微粒测试数据来看,实施例1-5的≥25μm和≥100μm的不溶性微粒都未检出,且脱落的微粒数目更少,而对比例1的不溶性微粒最大尺寸在100μm以上,表明本发明制备的药物输送装置由于具有独特的单分散药物颗粒结构,微粒脱落也是单个脱落,不会形成多个药物颗粒聚集体,从而避免微粒尺寸过大而造成血管的栓塞。
[0077]
涂层摩擦力测试
[0078]
使用推送力测试仪,将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药物输送装置推送至预定位置,记录推送过程的最大推送力。获得数据如下表:
[0079]
最大推送阻力(n)实施例10.43实施例20.51实施例30.40实施例40.44实施例50.32对比例11.6
[0080]
可以看出,实施例1-5相比对比例1的推送阻力大幅降低,表明本发明制备的药物输送装置的涂层摩擦阻力相比传统的药物涂层更小,更容易输送至远端的迂曲狭窄的血管;同时,实施例5添加润滑剂涂层后的摩擦力显著的降低,减少因推送力过大而造成的血管损伤。
[0081]
实施例六:
[0082]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制得的药物输送装置,包括可膨胀收缩的球囊本体1和设于所述球囊本体1表面的药物涂层2,所述药物涂层2包括若干设于所述球囊本体1表面的药物颗粒21,所述药物颗粒21之间彼此独立分布,且所述药物颗粒21内包含活性药物成分。本发明制备的药物输送装置中
单分散药物颗粒与球囊表面的结合力更强,单分散的药物颗粒增大了与球囊表面的接触比表面积,同时大幅降低了输送过程中与血管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阻力,药物脱落降低;同时由于是单分散的药物颗粒,在扩张过程中脱落的药物颗粒微粒脱落也是单个脱落,不会形成多个药物颗粒聚集体,从而避免微粒尺寸过大而造成血管的栓塞,而传统的药物球囊药物颗粒以片状等颗粒聚集体形式脱落,药物颗粒尺寸巨大,极易造成血管的栓塞。
[0083]
参阅图1、图2,药物涂层2还包括设于所述球囊本体1表面的润滑剂层22,所述药物颗粒21分布于所述润滑剂层22中,且所述药物颗粒21凸出所述润滑剂层22设置,所述润滑剂层22为亲水性润滑剂硬脂富马酸钠和疏水性润滑剂硬脂酸、硬脂酸镁、硬脂酸锌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润滑剂层,显著的降低了输送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更容易输送至远端的迂曲狭窄的血管,同时减少因推送力过大而造成的血管损伤。
[0084]
优选的,药物颗粒21尺寸小于等于25μm。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药物颗粒21尺寸小于等于20μm;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药物颗粒21尺寸小于等于10μm。
[0085]
优选的,所述药物颗粒21为单独的活性药物形成药物结晶/无定形颗粒或为活性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形成的药物颗粒。
[0086]
优选的,活性药物为雷帕霉素、雷帕霉素衍生物、地塞米松、紫杉醇、紫杉酚、多西他赛、普罗布考、秋水仙碱、肝素、华法林钠、维生素k拮抗剂、阿司匹林、前列腺素、丹酚酸、硝酸脂类药物、赖氨匹林、潘生丁、氨苄青霉素、头孢霉素、磺胺嘧啶、硫酸链霉素、头孢西丁、萘啶酸、吡哌酸、柔红霉素、阿霉素、卡铂、大环内酯类中的至少一种。
[0087]
优选的,赋形剂为紫胶胺盐、柠檬酸、白藜芦醇、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硬脂酰胺、棕榈酸异辛酯、亚油酸、亚麻酸、单油酸甘油酯、碘海醇、碘普罗胺、尿素、山梨糖醇、聚山梨糖醇、柠檬酸三己酯、磷脂、罗哌嗪基质、胆固醇、维生素e、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羟基脂肪酸酯、聚己内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羟基丁酸酯戊酸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泊洛沙姆、吐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88]
本发明工作过程:
[0089]
本发明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药物输送装置输送时球囊本体1为收缩状态,当药物输送装置输送至把血管病灶处,扩张球囊本体1,药物颗粒21贴合血管内壁,使药物颗粒21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内壁以治疗血管病变。
[0090]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依据需求选取合适型号的球囊本体(1),在球囊本体(1)表面粘附核孔膜,核孔膜上设有若干贯通设置的孔洞;步骤s2,单独选取合适的活性药物或选择合适的活性药物溶液与赋形剂溶解在溶剂中制得药液;步骤s3,然后将上述药液涂覆在球囊本体(1)表面,使药液分散在核孔膜的孔洞中,当药液缓慢挥发,活性药物析出结晶或沉积形成颗粒,待药液完全挥发前,去除核孔膜;步骤s4,放置干燥即可得到所述的药物输送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乙醇、丁醇、丙酮、四氢呋喃、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甲酯、乙酸丁酯、四氯化碳、丁酮、苯、正庚烷、正己烷、甲醇、甲苯、二甲苯、环己酮、二氧六环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本体(1)在涂层制备过程中处于充气膨胀状态,所述球囊本体(1)在涂层制备过程中的充气压力低于其名义压力。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将去除核孔膜后的球囊本体(1)再次浸入活性药物溶液中进一步的结晶,上一步中球囊本体(1)表面通过核孔膜孔洞形成的活性药物颗粒作为结晶晶核,而被核孔膜覆盖的区域没有活性药物颗粒形成,无法析出结晶,再次浸入活性药物溶液形成活性药物颗粒仍为单颗粒分散药物颗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孔膜的厚度为6μm-50μm,孔径大小0.01μm-100μm,孔隙率1%-9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药物为雷帕霉素、雷帕霉素衍生物、地塞米松、紫杉醇、紫杉酚、多西他赛、普罗布考、秋水仙碱、肝素、华法林钠、维生素k拮抗剂、阿司匹林、前列腺素、丹酚酸、硝酸脂类药物、赖氨匹林、潘生丁、氨苄青霉素、头孢霉素、磺胺嘧啶、硫酸链霉素、头孢西丁、萘啶酸、吡哌酸、柔红霉素、阿霉素、卡铂、大环内酯类中的至少一种。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形剂为紫胶胺盐、柠檬酸、白藜芦醇、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硬脂酰胺、棕榈酸异辛酯、亚油酸、亚麻酸、单油酸甘油酯、碘海醇、碘普罗胺、尿素、山梨糖醇、聚山梨糖醇、柠檬酸三己酯、磷脂、罗哌嗪基质、胆固醇、维生素e、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羟基脂肪酸酯、聚己内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羟基丁酸酯戊酸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泊洛沙姆、吐温中的一种或多种。8.一种由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制得的药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膨胀收缩的球囊本体(1)和设于所述球囊本体(1)表面的药物涂层(2),所述药物涂层(2)包括若干设于所述球囊本体(1)表面的药物颗粒(21),所述药物颗粒(21)之间彼此独立分布,且所述药物颗粒(21)内包含活性药物成分。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涂层(2)还包括设于所述球囊本体(1)表面的润滑剂层(22),所述药物颗粒(21)分布于所述润滑剂层(22)中,且凸出所述润滑剂层(22)设置,所述润滑剂层(22)为亲水性润滑剂硬脂富马酸钠和疏水性润
滑剂硬脂酸、硬脂酸镁、硬脂酸锌中的至少一种。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颗粒(21)为单独的活性药物形成药物结晶/无定形颗粒或为活性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形成的药物颗粒,所述药物颗粒(21)尺寸小于等于10μ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制备方法及药物输送装置,本发明制备的药物输送装置中单分散药物颗粒与球囊表面的结合力更强,单分散的药物颗粒增大了与球囊表面的接触比表面积,同时大幅降低了输送过程中与血管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阻力,药物脱落降低;同时由于是单分散的药物颗粒,在扩张过程中脱落的药物颗粒微粒脱落也是单个脱落,不会形成多个药物颗粒聚集体,从而避免微粒尺寸过大而造成血管的栓塞。同时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润滑剂层,显著的降低了输送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更容易输送至远端的迂曲狭窄的血管,同时减少因推送力过大而造成的血管损伤。成的血管损伤。成的血管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全 孙冰 贾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暖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3/9/1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