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5 阅读:78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噪声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在办公室、厂房等日常生活环境中都需要空气流通和噪声治理,隔声通风这类集成结构成了热门选择。如果仅用普通的隔声结构,很难达成隔声的同时完成通风散热的要求;或者使用百叶式通风隔声结构,虽然能很好的实现气热交换,达到通风散热的目的,但是漏声效果严重,特定角度隔声量微弱,很难达到良好的吸声降噪效果。此外,具有复杂流道的隔声屏障类结构隔声量满足要求,但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流动阻力,降低散热效率、提高能耗。因此,开发出一种同时具有通风散热和吸声降噪效果的结构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迫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结构由多个隔声单元倾斜设于框架27的内侧边形成;
5.所述隔声单元包括第一b型隔声单元和第二b型隔声单元,第一b型隔声单元与第二b型隔声单元设有隔声层;
6.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和第二b型隔声单元均包括弧形消声流道、内部通风通道、弧形消声板、底板以及隔声板,弧形消声板包括外弧形消声板和内弧形消声板;所述外弧形消声板与内弧形消声板相隔设置形成弧形消声流道,内弧形消声板闭合连接形成吸声层,内弧形消声板与底板形成内部通风通道。
7.优选的,所述弧形消声流道包括第一弧形消声流道、第二弧形消声流道、第三弧形消声流道和第四弧形消声流道,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
8.所述内部通风通道包括第一内部通风通道和第二内部通风通道,吸声层包括第一吸声层、第二吸声层、第三吸声层和第四吸声层;
9.所述外弧形消声板包括第一外弧形消声板、第二外弧形消声板、第三外弧形消声板以及第四外弧形消声板,内弧形消声板包括第一内弧形消声板、第二内弧形消声板、第三内弧形消声板以及第四内弧形消声板,隔声板包括第一隔声板、第二隔声板、第三隔声板、第四隔声板以及第五隔声板。
10.优选的,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包括第一弧形消声流道和第二弧形消声流道,第二b型隔声单元包括第三弧形消声流道和第四弧形消声流道;所述第一弧形消声流道、第二弧形消声流道、第三弧形消声流道和第四弧形消声流道的通风流道宽度相同;
11.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包括第一外弧形消声板和第二外弧形消声板,第二b型隔声单元包括第三外弧形消声板和第四外弧形消声板;
12.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包括第一内弧形消声板和第二内弧形消声板,第二b型隔声单元包括第三内弧形消声板和第四内弧形消声板;
13.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包括第一隔声板和第二隔声板,第二b型隔声单元包括第三内隔声板、第四隔声板和第五隔声板;
14.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包括第一吸声层和第二吸声层,第二b型隔声单元包括第三吸声层和第四吸声层;
15.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包括第一内部通风通道,第二b型隔声单元包括第二内部通风通道。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隔声板的一端连接第一外弧形消声板,第一隔声板的另一端连接框架27的内侧面;
17.所述第二隔声板的一端连接第二外弧形消声板,第二隔声板的另一端连接框架27的内侧面;
18.所述第一弧形消声板比第二弧形消声板的弧形半径大。
19.优选的,所述隔声层内填充隔声材料。
20.优选的,所述第三隔声板与第二底板平行,第三隔声板的一端连接第三外弧形消声板,第三隔声板的另一端连接第四隔声板的一端,第四隔声板的另一端连接框架27的内侧面;
21.所述第五隔声板的一端连接第四弧形消声板,第五隔声板的另一端连接框架27的内侧面;
22.所述第四隔声板的另一端连接的框架27的内侧面与第五隔声板另一端连接的框架27的内侧面是同一内侧面;
23.所述第三弧形消声板与第四弧形消声板的弧形半径不相同。
24.优选的,所述隔声单元之间设于吸声层,吸声层内设有吸声材料。
25.优选的,所述隔声板采用金属隔声板,弧隔声板上设有隔声孔,隔声孔的孔径为0.4mm~1mm。
26.优选的,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和第二b型隔声单元连接在框架27内侧面的倾斜角度一致。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1、通过弧形消声流道、外弧形消声板与内弧形消声板形成声学中的hq管消声器结构,达到干涉消声效果,从而实现若干频段的消声;同时,弧形消声流道与内部通风通道形成双消声结构的耦合,实现消声频段的拓展,提高隔声消声效果。
28.2、通过在隔声单元之间设置吸声层,并通过吸声材料进行吸声,将高频段的声能进行损耗;同时多个隔声单元的设置,在满足通风散热要求的基础上提供可观的隔声、消声及吸声效果,进一步实现宽频的复合隔声消声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图1中a处放大图。
32.图4为发明实施例一的框架27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气流在隔声结构中的流动组织示意图。
34.图6为流道及分支通道内声波干涉消声原理示意图。
35.图7为直通式百叶结构与宽屏通风隔声结构消声效果对比示意图。
36.其中,1-第一b型隔声单元;2-第二b型隔声单元;3-隔声层;4-第一弧形消声流道;5-第二弧形消声流道;6-第三弧形消声流道;7-第四弧形消声流道;8-第一底板;9-第二底板;10-第一外弧形消声板;11-第二外弧形消声板;12-第三外弧形消声板;13-第四外弧形消声板;14-第一内弧形消声板;15-第二内弧形消声板;16-第三内弧形消声板;17-第四内弧形消声板;18-第一隔声板;19-第二隔声板;20-第三隔声板;21-第四隔声板;22-第五隔声板;23-第一吸声层;24-第二吸声层;25-第三吸声层;26-第四吸声层;27-框架;28-第一内侧面;29-第二内侧面;30-第三内侧面;31-第四内侧面;32-第一内部通风通道;33-第二内部通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概述。
38.实施例一:
39.如图1、3、4所示,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隔声结构包括隔声单元和框架27,隔声单元的两端分别倾斜设置在框架27的第一内侧面28与第二内侧面29;隔声单元包括包括第一b型隔声单元1和第二b型隔声单元2,第一b型隔声单元1与第二b型隔声单元2间隔设置,存在的间隔为隔声层3,隔声层3中填充隔声材料。
40.进一步,第一b型隔声单元1包括弧形消声流道、内部通风通道、弧形消声板、底板以及隔声板;弧形消声流道包括第一弧形消声流道4和第二弧形消声流道5,内部通风通道包括第一内部通风通道32;弧形消声板包括外弧形消声板和内弧形消声板;外弧形消声板包括第一外弧形消声板10、第二外弧形消声板11,内弧形消声板包括第一内弧形消声板14、第二内弧形消声板15;隔声板包括第一隔声板18、第二隔声板19,底板包括第一底板8和第二底板9,吸声层包括第一吸声层23和第二吸声层24。
41.进一步,第一外弧形消声板10的一端连接框架27的第三内侧面30,第一外弧形消声板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隔板的一端,第一隔板的另一端连接框架27的第四内侧面31;第一内弧形消声板14闭合连接形成第一吸声层23,第二内弧形消声板15闭合连接形成第二吸声层24;第一底板8倾斜设置在第一内侧面28上,第一底板8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内侧面30上,第一底板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外弧形消声板11的一端,第二外弧形消声板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隔声板19的一端,第二隔声板19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内侧面31。第一内弧形消声板14与第一外弧形消声板10形成的空间为第一弧形消声流道4,第二内弧形消声板15、第二外弧形消声板11、以及第一隔声板18、第二隔声板19形成的空间为第二弧形消声流道5,第一弧形消声流道4的宽度与第二弧形消声流道5的宽度相同;第一底板与第一内弧形消声板14、第二内弧形消声板15形成第一内部通风通道32。
42.进一步,第二b型隔声单元2包括弧形消声流道、内部通风通道、弧形消声板、底板以及隔声板;弧形消声流道包括第三弧形消声流道6和第四弧形消声流道7,内部通风通道包括第二内部通风通道33;弧形消声板包括外弧形消声板和内弧形消声板;外弧形消声板
包括第三外弧形消声板12、第四外弧形消声板13,内弧形消声板包括第三内弧形消声板16、第四内弧形消声板17;隔声板包括第三隔声板20、第四隔声板21以及第五隔声板22,底板包括第二底板9;吸声层包括第三吸声层25和第四吸声层26。
43.进一步,第三外弧形消声板12的一端连接框架27的第三内侧面30,第三外弧形消声板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隔板的一端,第三隔板的另一端连接第四隔声板21的一端,第四隔声板21的另一端连接框架27的第四内侧面31;第三内弧形消声板16闭合连接形成第三吸声层25,第四内弧形消声板17闭合连接形成第四吸声层26;第二底板9倾斜设置在第一内侧面28上,第二底板9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内侧面30上,第一底板8与第二底板9倾斜设置在第一内侧面28上的角度一致;第二底板9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外弧形消声板13的一端,第四外弧形消声板13的另一端连接第五隔声板22的一端,第五隔声板22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内侧面31。第三内弧形消声板16与第三外弧形消声板12形成的空间为第三弧形消声流道6,第四内弧形消声板17、第四外弧形消声板13、以及第三隔声板20、第四隔声板21、第五隔声板22形成的空间为第四弧形消声流道7,第一弧形消声流道4的宽度、第二弧形消声流道5的宽度、第三弧形消声流道6的宽度与第四弧形消声流道7的宽度均相同;第二底板与第三内弧形消声板16、第四内弧形消声板17形成第二内部通风通道33。
44.进一步,隔声板采用金属隔声板,弧隔声板上设有隔声孔,隔声孔的孔径为0.4mm~1mm。
45.实施例二:
46.如图2所示,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隔声结构包括隔声单元和框架27,由四个隔声单元的两端分别倾斜设置在框架27的第一内侧面28与第二内侧面29;隔声单元包括包括第一b型隔声单元1和第二b型隔声单元2,第一b型隔声单元1与第二b型隔声单元2间隔设置,存在的间隔为隔声层3,四个隔声单元相隔设置,形成的空间为隔声层,隔声层3中填充隔声材料。
47.进一步,第一b型隔声单元1包括弧形消声流道、内部通风通道、弧形消声板、底板以及隔声板;弧形消声流道包括第一弧形消声流道4和第二弧形消声流道5,内部通风通道包括第一内部通风通道32;弧形消声板包括外弧形消声板和内弧形消声板;外弧形消声板包括第一外弧形消声板10、第二外弧形消声板11,内弧形消声板包括第一内弧形消声板14、第二内弧形消声板15;隔声板包括第一隔声板18、第二隔声板19,底板包括第一底板8和第二底板9,吸声层包括第一吸声层23和第二吸声层24。
48.进一步,第一外弧形消声板10的一端连接框架27的第三内侧面30,第一外弧形消声板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隔板的一端,第一隔板的另一端连接框架27的第四内侧面31;第一内弧形消声板14闭合连接形成第一吸声层23,第二内弧形消声板15闭合连接形成第二吸声层24;第一底板8倾斜设置在第一内侧面28上,第一底板8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内侧面30上,第一底板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外弧形消声板11的一端,第二外弧形消声板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隔声板19的一端,第二隔声板19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内侧面31。第一内弧形消声板14与第一外弧形消声板10形成的空间为第一弧形消声流道4,第二内弧形消声板15、第二外弧形消声板11、以及第一隔声板18、第二隔声板19形成的空间为第二弧形消声流道5,第一弧形消声流道4的宽度与第二弧形消声流道5的宽度相同;第一底板与第一内弧形消声板14、第二内弧形消声板15形成第一内部通风通道32。
49.进一步,第二b型隔声单元2包括弧形消声流道、内部通风通道、弧形消声板、底板以及隔声板;弧形消声流道包括第三弧形消声流道6和第四弧形消声流道7,内部通风通道包括第二内部通风通道33;弧形消声板包括外弧形消声板和内弧形消声板;外弧形消声板包括第三外弧形消声板12、第四外弧形消声板13,内弧形消声板包括第三内弧形消声板16、第四内弧形消声板17;隔声板包括第三隔声板20、第四隔声板21以及第五隔声板22,底板包括第二底板9;吸声层包括第三吸声层25和第四吸声层26。
50.进一步,第三外弧形消声板12的一端连接框架27的第三内侧面30,第三外弧形消声板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隔板的一端,第三隔板的另一端连接第四隔声板21的一端,第四隔声板21的另一端连接框架27的第四内侧面31;第三内弧形消声板16闭合连接形成第三吸声层25,第四内弧形消声板17闭合连接形成第四吸声层26;第二底板9倾斜设置在第一内侧面28上,第二底板9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内侧面30上,第一底板8与第二底板9倾斜设置在第一内侧面28上的角度一致;第二底板9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外弧形消声板13的一端,第四外弧形消声板13的另一端连接第五隔声板22的一端,第五隔声板22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内侧面31。第三内弧形消声板16与第三外弧形消声板12形成的空间为第三弧形消声流道6,第四内弧形消声板17、第四外弧形消声板13、以及第三隔声板20、第四隔声板21、第五隔声板22形成的空间为第四弧形消声流道7,第一弧形消声流道4的宽度、第二弧形消声流道5的宽度、第三弧形消声流道6的宽度与第四弧形消声流道7的宽度均相同;第二底板与第三内弧形消声板16、第四内弧形消声板17形成第二内部通风通道33。
51.进一步,隔声板采用金属隔声板,弧隔声板上设有隔声孔,隔声孔的孔径为0.4mm~1mm。
52.仿真实验:
53.如图7所示:将弧形消声流道的高度设置为0.03m,底板的长度0.2m弧形消声流道的角度设置为150
°
,与斜角度为45
°
,长度为0.2m的通风百叶计算对比隔声的传递损失;如图7所示:由于百叶直通式结构的漏声严重,只能在高频段提供10db左右的消声性能,而本发明在中高频都有很高的消声性能,在2500hz-3500hz时发生耦合,使得在该频段内消声性能整体在20db以上。本发明结构对通风流道中的噪声具有明显的衰减作用,隔声量远超具有相同通风面积的消声百叶结构,可实现良好的宽频隔声消声效果。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结构由多个隔声单元倾斜设于框架(27)的内侧边形成;所述隔声单元包括第一b型隔声单元(1)和第二b型隔声单元(2),第一b型隔声单元(1)与第二b型隔声单元(2)设有隔声层(3);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1)和第二b型隔声单元(2)均包括弧形消声流道、内部通风通道、弧形消声板、底板以及隔声板,弧形消声板包括外弧形消声板和内弧形消声板;所述外弧形消声板与内弧形消声板相隔设置形成弧形消声流道,内弧形消声板闭合连接形成吸声层,内弧形消声板与底板形成内部通风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消声流道包括第一弧形消声流道(4)、第二弧形消声流道(5)、第三弧形消声流道(6)和第四弧形消声流道(7),底板包括第一底板(8)和第二底板(9);所述内部通风通道包括第一内部通风通道(32)和第二内部通风通道(33),吸声层包括第一吸声层(23)、第二吸声层(24)、第三吸声层(25)和第四吸声层(26);所述外弧形消声板包括第一外弧形消声板(10)、第二外弧形消声板(11)、第三外弧形消声板(12)以及第四外弧形消声板(13),内弧形消声板包括第一内弧形消声板(14)、第二内弧形消声板(15)、第三内弧形消声板(16)以及第四内弧形消声板(17),隔声板包括第一隔声板(18)、第二隔声板(19)、第三隔声板(20)、第四隔声板(21)以及第五隔声板(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1)包括第一弧形消声流道(4)和第二弧形消声流道(5),第二b型隔声单元(2)包括第三弧形消声流道(6)和第四弧形消声流道(7);所述第一弧形消声流道(4)、第二弧形消声流道(5)、第三弧形消声流道(6)和第四弧形消声流道(7)的通风流道宽度相同;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1)包括第一外弧形消声板(10)和第二外弧形消声板(11),第二b型隔声单元(2)包括第三外弧形消声板(12)和第四外弧形消声板(13);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1)包括第一内弧形消声板(14)和第二内弧形消声板(15),第二b型隔声单元(2)包括第三内弧形消声板(16)和第四内弧形消声板(17);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1)包括第一隔声板(18)和第二隔声板(19),第二b型隔声单元(2)包括第三内隔声板、第四隔声板(21)和第五隔声板(22);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1)包括第一吸声层和第二吸声层,第二b型隔声单元(2)包括第三吸声层(25)和第四吸声层(26);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1)包括第一内部通风通道(32),第二b型隔声单元(2)包括第二内部通风通道(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声板(18)的一端连接第一外弧形消声板(10),第一隔声板(18)的另一端连接框架(27)的内侧面;所述第二隔声板(19)的一端连接第二外弧形消声板(11),第二隔声板(19)的另一端连接框架(27)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外弧形消声板(10)比第二外弧形消声板(11)的弧形半径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层(3)内填充隔声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声板(20)与
第二底板(9)平行,第三隔声板(20)的一端连接第三外弧形消声板(12),第三隔声板(20)的另一端连接第四隔声板(21)的一端,第四隔声板(21)的另一端连接框架(27)的内侧面;所述第五隔声板(22)的一端连接第四弧形消声板,第五隔声板(22)的另一端连接框架(27)的内侧面;所述第四隔声板(21)的另一端连接的框架(27)的内侧面与第五隔声板(22)另一端连接的框架(27)的内侧面是同一内侧面;所述第三外弧形消声板(12)与第四外弧形消声板(13)的弧形半径不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层内设有吸声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板采用金属隔声板,弧隔声板上设有隔声孔,隔声孔的孔径为0.4mm~1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b型隔声单元(1)和第二b型隔声单元(2)连接在框架(27)内侧面的倾斜角度一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频通风隔声结构,属于噪声控制技术领域;隔声结构由多个隔声单元倾斜设于框架的内侧边形成;第一B型隔声单元与第二B型隔声单元设有隔声层;第一B型隔声单元和第二B型隔声单元均包括弧形消声流道、内部通风通道、弧形消声板、底板以及隔声板,弧形消声板包括外弧形消声板和内弧形消声板;外弧形消声板与弧形消声板相隔设置形成弧形消声流道,内弧形消声板闭合连接形成吸声层。本发明通过弧形消声流道、外弧形消声板与内弧形消声板形成声学中的HQ管消声器结构,达到干涉消声效果,从而实现若干频段的消声;同时,弧形消声流道与内部通风通道形成双消声结构的耦合,实现消声频段的拓展,提高隔声消声效果。提高隔声消声效果。提高隔声消声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孙瑶 罗震 陈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3/9/1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