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用轴承装置及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设置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16 阅读:9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车轮用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在机动车等车辆的悬架装置中将车轮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在车轮用轴承装置中,作为内方构件的轮毂圈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轮毂凸缘,在形成于轮毂凸缘的螺栓孔中压入有用于将轮毂圈与车轮等进行紧固的轮毂螺栓。
3.在进行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内部规格的设计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伴随着车辆重量的增加的耐久性提高、耐压痕性提高,增大收容于外方构件与内方构件的两轨道槽之间的滚珠的节圆直径(p.c.d.)、滚珠直径是有效的。另外,为了防止对外方构件的外侧轨道槽进行高频淬火时的烧穿,需要在外侧轨道槽的底部与外方构件的外周面之间确保恒定的壁厚。
4.这样,若增大滚珠的节圆直径、滚珠直径,或增大外方构件的壁厚,则外方构件中的外周面的外径尺寸变大,在将压入到轮毂凸缘的轮毂螺栓拔出时,轮毂凸缘与外方构件的外周面干涉而不能拔出轮毂螺栓,有可能降低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维修性。
5.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在设置于作为外方构件的外圈的外盘侧端部的厚壁部的外径部分形成沿着旋转轴引导轮毂螺栓的引导槽。
6.在先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7259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9.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0.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那样,若在外圈的外径部分形成引导槽,则形成有引导槽的部分的外圈的外径尺寸受到限制,且对滚珠的节圆直径、滚珠直径等内部规格的设计产生限制,或者难以确保外圈的壁厚,有可能无法设计具备足够的耐久性的车轮用轴承装置。这样的问题在为了实现紧凑化而将轮毂螺栓配置于内径侧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显著。
11.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抑制对内部规格的设计产生限制的同时提高维修性的车轮用轴承装置。
12.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3.即,车轮用轴承装置具备:外方构件,其在内周具有双列外侧轨道槽;内方构件,其具有与所述双列外侧轨道槽对置的双列内侧轨道槽以及在轴向的一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轮毂凸缘;双列滚动体,其滚动自如地收容于所述外方构件与所述内方构件的两轨道槽之间;以及轮毂螺栓,其被压入所述轮毂凸缘上形成的螺栓孔,其中,所述外方构件具有:第一外周面,其位于轴向一端侧的所述外侧轨道槽中的底部的外径侧;第二外周面,其在轴向
上位于比所述第一外周面更靠近所述轮毂凸缘侧的位置,且直径比所述第一外周面小;以及台阶面,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面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一外周面的外径半径比压入到所述螺栓孔的所述轮毂螺栓中的头部的内切圆半径大,所述第二外周面的外径半径比压入到所述螺栓孔的所述轮毂螺栓中的所述头部的内切圆半径小。
14.发明效果
15.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对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内部规格的设计产生限制,并且能够提高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维修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表示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17.图2是表示轮毂螺栓的侧视图。
18.图3是表示压入到螺栓孔的轮毂螺栓的头部与外圈的第二外周面在径向上分离的状态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19.图4是表示由朝向外径侧凹陷的曲面形成的台阶面的侧面剖视图。
20.图5是表示由朝向外径侧凸出的曲面形成的台阶面的侧面剖视图。
21.图6是表示从螺栓孔沿着轴向拔出的轮毂螺栓的头部与台阶面的接触部接触了的状态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22.图7是表示螺栓孔的倾斜面的侧面剖视图。
23.图8是表示从螺栓孔拔出轮毂螺栓时的顺序的图。
24.图9是表示在平行移动工序中使轮毂螺栓向外径侧平行移动的状态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25.图10是表示在追加拔出工序中,在头部与台阶面接触之前,沿着轴向进一步向内盘侧拔出的状态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26.图11是表示在倾斜工序中使轮毂螺栓相对于轴向向头部比轴部更位于外径侧的一侧倾斜的状态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27.图12是表示在完全拔出工序中,沿着使轮毂螺栓倾斜的方向从螺栓孔拔出的状态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28.图13是表示将轮毂螺栓压入螺栓孔时的顺序的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车轮用轴承装置
31.2外圈
32.3轮毂圈
33.4内圈
34.5内盘侧滚珠列
35.6外盘侧滚珠列
36.23(内盘侧的)外侧轨道槽
37.24(外盘侧的)外侧轨道槽
38.24a底部
39.27第一外周面
40.28第二外周面
41.29台阶面
42.32车轮安装凸缘
43.33(外盘侧的)内侧轨道槽
44.35螺栓孔
45.36轮毂螺栓
46.41(内盘侧的)内侧轨道槽
47.291接触部
48.321内盘侧端面
49.351倾斜面
50.361头部
51.361a被接触部
52.362隆起部
53.362a外盘侧端部
54.363轴部
55.d1(头部的)外径
56.d2(隆起部的)外径
57.d3(轴部的)外径
58.l1(从头部的被接触部到隆起部的外盘侧端部的)尺寸
59.l2(从车轮安装凸缘的内盘侧端面到接触部的)尺寸
60.r0(当轮毂螺栓被压入螺栓孔时的)内切圆半径
61.r2(第一外周面的)外径半径尺寸
62.r3(第二外周面的)外径半径尺寸
63.r4(轮毂螺栓的轴部与螺栓孔的外径侧的内周面接触时的)内切
64.圆半径
65.s01隆起部拔出工序
66.s04倾斜工序
67.s05完全拔出工序
68.s11插入工序
69.s12沿轴工序
70.s14压入工序
71.θ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72.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73.[车轮用轴承装置]
[0074]
图1所示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是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且在机动车等车辆的悬架装置中将车轮支承为旋转自如。
[0075]
车轮用轴承装置1具备被称作第三代的结构,且具备作为外方构件的外圈2、作为内方构件的轮毂圈3及内圈4、作为滚动列的双列内盘侧滚珠列5及外盘侧滚珠列6、外盘侧密封构件9、以及内盘侧密封构件10。
[0076]
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表示沿着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旋转轴心x的方向。另外,外盘侧表示轴向一端侧且安装于车身时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车轮侧,内盘侧表示轴向另一端侧且安装于车身时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车身侧。
[0077]
在外圈2的内盘侧端部形成有能够嵌合内盘侧密封构件10的内盘侧开口部21。在外圈2的外盘侧端部形成有能够嵌合外盘侧密封构件9的外盘侧开口部22。
[0078]
通过将内盘侧密封构件10嵌合于内盘侧开口部21,从而由作为外方构件的外圈2与作为内方构件的轮毂圈3及内圈4形成的环状空间s的内盘侧的开口端被封堵。通过将外盘侧密封构件9嵌合于外盘侧开口部22,从而环状空间s的外盘侧的开口端被封堵。
[0079]
内盘侧密封构件10及外盘侧密封构件9是将环状空间s的开口端封堵的密封装置。这样,通过内盘侧密封构件10及外盘侧密封构件9封堵环状空间s的内盘侧及外盘侧的开口端,从而抑制泥水等异物侵入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内部。
[0080]
在外圈2的内周面形成有内盘侧的外侧轨道槽23和外盘侧的外侧轨道槽24。在外圈2的外周面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将外圈2安装于车身侧构件的车身安装凸缘25。在车身安装凸缘25设置有供将车身侧构件与外圈2紧固的紧固构件(在此为螺栓)插入的螺栓孔26。
[0081]
在轮毂圈3的外周面中的内盘侧端部形成有直径比外盘侧端部小的小径台阶部31。用于安装车轮的车轮安装凸缘32一体地形成于轮毂圈3的外盘侧端部。车轮安装凸缘32是轮毂凸缘的一例。在车轮安装凸缘32形成有多个螺栓孔35。在螺栓孔35中能够压入用于将轮毂圈3与车轮或制动器部件紧固的轮毂螺栓36。
[0082]
在轮毂圈3中,供外盘侧密封构件9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34形成于车轮安装凸缘32的基部侧。在轮毂圈3的外周面上,外盘侧的内侧轨道槽33以与外圈2的外盘侧的外侧轨道槽24对置的方式设置。即,在内方构件的外盘侧,由轮毂圈3构成内侧轨道槽33。
[0083]
在轮毂圈3的小径台阶部31设置有内圈4。内圈4通过压入而固定于轮毂圈3的小径台阶部31。在内圈4的外周面上,以与外圈2的内盘侧的外侧轨道槽23对置的方式设置有内盘侧的内侧轨道槽41。即,在内方构件的内盘侧,由内圈4构成内侧轨道槽41。
[0084]
作为滚动列的内盘侧滚珠列5与外盘侧滚珠列6通过由保持器8保持作为滚动体的多个滚珠7而构成。内盘侧滚珠列5滚动自如地夹在内圈4的内侧轨道槽41与外圈2的内盘侧的外侧轨道槽23之间。外盘侧滚珠列6滚动自如地夹在轮毂圈3的内侧轨道槽33与外圈2的外盘侧的外侧轨道槽24之间。即,内盘侧滚珠列5与外盘侧滚珠列6滚动自如地收容于外方构件与内方构件的两轨道槽之间。
[0085]
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中,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由外圈2、轮毂圈3及内圈4、内盘侧滚珠列5、以及外盘侧滚珠列6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车轮用轴承装置1也可以代替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而构成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0086]
[轮毂螺栓]
[0087]
如图2所示,轮毂螺栓36具备头部361、隆起部362、轴部363、以及外螺纹部364。在轮毂螺栓36被压入到螺栓孔35的状态下,头部361位于轮毂螺栓36的内盘侧端部。头部361位于车轮安装凸缘32的内盘侧。头部361具有外径d1。
[0088]
隆起部362是压入轮毂螺栓36中的螺栓孔35的部分,且在隆起部362上沿周向形成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隆起部。隆起部362位于与头部361的外盘侧相邻的位置,且具有比头部361的外径d1小的外径d2。
[0089]
轴部363位于与隆起部362的外盘侧相邻的位置,且具有比隆起部362的外径d2小的外径d3。外螺纹部364位于与轴部363的外盘侧相邻的位置,且具有与轴部363的外径d3大致相同直径的外径d4。通过在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的外螺纹部364上螺合安装螺母,从而能够将轮毂圈3与车轮或制动器部件紧固。
[0090]
如图3所示,轮毂螺栓36能够从车轮安装凸缘32的内盘侧压入到螺栓孔35,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的头部361与车轮安装凸缘32的内盘侧端面321接触。内盘侧端面321是轮毂凸缘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侧端面的一例。
[0091]
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中的头部361的内切圆半径为r0。内切圆半径r0是头部361中最接近旋转轴心x的部位与旋转轴心x之间的径向上的长度。即,内切圆半径r0是以旋转轴心x为中心的圆,且是与头部361中最接近旋转轴心x的部位相接的圆的半径。
[0092]
[外圈]
[0093]
如图3所示,外圈2的外盘侧的外侧轨道槽24具有底部24a。底部24a是外侧轨道槽24中的距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旋转轴心x的内径半径的尺寸最大的部位。底部24a距旋转轴心x的内径半径的尺寸为内径半径尺寸r1。内径半径尺寸r1是由滚珠7的节圆直径(p.c.d.)、直径等这样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内部规格决定的尺寸。
[0094]
外圈2具有第一外周面27、第二外周面28以及台阶面29。第一外周面27位于外盘侧的外侧轨道槽24中的底部24a的外径侧。
[0095]
外圈2的径向上的底部24a与第一外周面27之间的壁厚尺寸为d。壁厚尺寸d是考虑例如为了防止对外侧轨道槽24进行高频淬火时的烧穿所需的尺寸而决定的尺寸。第一外周面27距旋转轴心x的外径半径的尺寸为外径半径尺寸r2。外径半径尺寸r2设定为至少在底部24a的内径半径尺寸r1加上外圈2的壁厚尺寸d而得到的值。
[0096]
第二外周面28位于外圈2的外盘侧端部,该外盘侧端部位于在轴向上比第一外周面27更靠近车轮安装凸缘32侧。第二外周面28距旋转轴心x的外径半径的尺寸为外径半径尺寸r3。外径半径尺寸r3形成为比第一外周面27的外径半径尺寸r2小。
[0097]
台阶面29在轴向上位于第一外周面27与第二外周面28之间,且连接第一外周面27与第二外周面28。台阶面29的内盘侧端部与第一外周面27连接,台阶面29的外盘侧端部与第二外周面28连接。
[0098]
台阶面29由随着从外盘侧端部到内盘侧端部而直线地扩径的锥面形成。其中,台阶面29也可以如图4所示的台阶面29a那样,由随着从外盘侧端部向内盘侧端部而扩径并朝向外径侧凹陷的曲面形成。另外,台阶面29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台阶面29b那样由随着从外盘侧端部向内盘侧端部而扩径并朝向外径侧凸出的曲面形成。
[0099]
这样,通过能够由锥面、朝向外径侧凹陷的曲面、或者朝向外径侧凸出的曲面形成台阶面29,从而能够提高设计外圈2的外形形状时的自由度。
[0100]
第一外周面27、第二外周面28、以及台阶面29能够通过锻造加工形成。另外,在通过锻造加工形成外圈2之后,通过对外圈2的外周面实施车削加工,也能够形成第一外周面27、第二外周面28以及台阶面29。即,第一外周面27、第二外周面28以及台阶面29能够形成
为具有锻造表面的规格、或具有车削加工面的规格。
[0101]
在将第一外周面27、第二外周面28以及台阶面29形成为具有锻造加工时的锻造表面的规格的情况下,不需要对第一外周面27、第二外周面28以及台阶面29实施车削加工,能够实现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制造工序的简略化。另一方面,在对第一外周面27、第二外周面28以及台阶面29实施车削加工而形成为第一外周面27、第二外周面28以及台阶面29具有车削加工面的规格的情况下,能够高精度地精加工第一外周面27、第二外周面28以及台阶面29的外径形状及外径半径尺寸。
[0102]
在第一外周面27的外径半径尺寸r2形成为比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中的头部361的内切圆半径r0大(r2>r0),第二外周面28的外径半径尺寸r3形成为比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中的头部361的内切圆半径r0小(r3《r0)。
[0103]
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的头部361和外圈2的第二外周面28位于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但由于第二外周面28的外径半径尺寸r3形成为小于头部361的内切圆半径r0,因此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的头部361与外圈2的第二外周面28在径向上分离,且不干涉。
[0104]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第一外周面27的外径半径尺寸r2形成为比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中的头部361的内切圆半径r0大,因此若将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沿着轴向向外盘侧拔出,则轮毂螺栓36的头部361与台阶面29的接触部291接触。接触部291是在将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从螺栓孔35沿着轴向拔出时,与轮毂螺栓36的头部361接触的部分。
[0105]
如图3、图6所示,轮毂螺栓36的头部361具有被接触部361a,该被接触部361a在将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从螺栓孔35沿着轴向向内盘侧拔出时,与台阶面29的接触部291接触。在轮毂螺栓36中,从轴向上的头部361的被接触部361a到隆起部362的外盘侧端部362a的尺寸为l1。
[0106]
如图6所示,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中,从轴向上的车轮安装凸缘32的内盘侧端面321到接触部291的尺寸为l2。尺寸l2形成为比轮毂螺栓36的尺寸l1大(l2>l1)。
[0107]
如图7所示,车轮安装凸缘32的螺栓孔35在内盘侧端部具有随着趋向内盘侧而扩径的倾斜面351。倾斜面351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设定为45
°
以上。
[0108]
外圈2中的包括第一外周面27、第二外周面28以及台阶面29的外周面,在周向上不具有在外圈2的外周面上形成沿着轴向引导轮毂螺栓36的引导槽的情况那样的凹凸形状。
[0109]
假设,在外圈2的外周面形成有引导轮毂螺栓36的引导槽的情况下,外周面的周向上的外形形状变得复杂,因此有可能降低通过锻造工艺而形成的外圈2的锻造模具的寿命。但是,在外圈2中,在外周面没有形成引导轮毂螺栓36的引导槽,外周面的周向上的外形形状不复杂,因此能够抑制锻造模具的寿命降低。
[0110]
[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设置方法]
[0111]
接下来,对相对于车轮安装凸缘32的螺栓孔35插拔轮毂螺栓36而进行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设置时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对将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从螺栓孔35拔出时的顺序以及将轮毂螺栓36压入螺栓孔35时的顺序进行说明。
[0112]
(从螺栓孔拔出轮毂螺栓时的顺序)
[0113]
如图3所示,在轮毂螺栓36被压入到车轮安装凸缘32的螺栓孔35的状态下,轮毂螺栓36的头部361与车轮安装凸缘32的内盘侧端面321接触。被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的头部361和外圈2的第二外周面28位于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外圈2的台阶面29以及第一外周面27位于头部361的内盘侧。
[0114]
在将这样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从螺栓孔35拔出时,如图8所示,最初实施隆起部拔出工序s01。
[0115]
如图6所示,在隆起部拔出工序s01中,将压入到螺栓孔35的轮毂螺栓36沿着轴向向内盘侧拔出,直至头部361的被接触部361a与台阶面29的接触部291接触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由于从车轮安装凸缘32的内盘侧端面321到接触部291的尺寸l2大于从头部361的被接触部361a到隆起部362的外盘侧端部362a的尺寸l1,因此轮毂螺栓36的隆起部362处于完全从螺栓孔35拔出的状态。
[0116]
在实施隆起部拔出工序s01之后,轮毂螺栓36的轴部363位于螺栓孔35内。由于轴部363具有比隆起部362的外径d2小的外径d3,因此轴部363的外周面与螺栓孔35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
[0117]
在隆起部拔出工序s01之后实施平行移动工序s02。如图9所示,在平行移动工序s02中,使轮毂螺栓36向外径侧平行移动,直至轴部363的外周面与螺栓孔35的内周面接触。通过使轮毂螺栓36向外径侧平行移动,在头部361与台阶面29的接触部291之间产生间隙,能够使轮毂螺栓36进一步向内盘侧移动。
[0118]
即使在使轮毂螺栓36的轴部363与螺栓孔35的外径侧的内周面接触,使轮毂螺栓36位于螺栓孔35内的最外径侧时,第一外周面27的外径半径尺寸r2也比轮毂螺栓36中的头部361的内切圆半径r4大。
[0119]
在平行移动工序s02之后实施追加拔出工序s03。如图10所示,在追加拔出工序s03中,将在平行移动工序s02中向外径侧平行移动的轮毂螺栓36沿着轴向进一步向内盘侧拔出,直至头部361与台阶面29接触。在该情况下,头部361与台阶面29的第一外周面27侧端部接触。
[0120]
即,通过使轮毂螺栓36位于螺栓孔35内的最外径侧,能够从实施隆起部拔出工序s01后的位置进一步向内盘侧拔出,但由于第一外周面27的外径半径尺寸r2比位于螺栓孔35内的最外径侧的轮毂螺栓36中的头部361的内切圆半径r4大,因此头部361与台阶面29抵接。
[0121]
这样,在追加拔出工序s03中,能够使从螺栓孔35拔出的隆起部362向从螺栓孔35进一步向内盘侧分离的位置移动。
[0122]
在追加拔出工序s03之后实施倾斜工序s04。如图11所示,在倾斜工序s04中,使轮毂螺栓36相对于轴向向头部361位于轴部363的外径侧的一侧倾斜。
[0123]
在该情况下,轮毂螺栓36倾斜,直到例如轴部363与位于螺栓孔35的内周面中的内盘侧端部的外径侧的部分接触,外螺纹部364与位于螺栓孔35的内周面中的外盘侧端部的内径侧的部分接触。通过这样使轮毂螺栓36倾斜,轮毂螺栓36的头部361从外圈2的外周面向外径侧分离。
[0124]
在倾斜工序s04之后实施完全拔出工序s05。如图12所示,在完全拔出工序s05中,将轮毂螺栓36沿着在倾斜工序s04中倾斜的方向从螺栓孔35拔出。在该情况下,拔出轮毂螺
栓36,直到外螺纹部364从螺栓孔35完全拔出。
[0125]
这样,通过将轮毂螺栓36以头部361相对于轴向向比轴部363靠外径侧的一侧倾斜的状态从螺栓孔35拔出,从而能够在头部361从外圈2的外周面向外径侧分离的状态下拔出轮毂螺栓36。因此,即使外圈2中的第一外周面27的外径半径尺寸r2形成为比轮毂螺栓36的头部361的内切圆半径r0大,也能够将轮毂螺栓36从螺栓孔35完全拔出。
[0126]
另外,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中,即使在设计增大滚珠的节圆直径、滚珠直径的内部规格、或将外圈2中的与外盘侧的外侧轨道槽24所对应的位置的壁厚设计得较大而使第一外周面27的外径半径尺寸r2比头部361的内切圆半径r0大的情况下,通过形成直径比第一外周面27小的第二外周面28以及将第一外周面27与第二外周面28连接的台阶面29,能够将轮毂螺栓36从螺栓孔35完全拔出。由此,能够抑制对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内部规格的设计产生限制,并且能够提高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维修性。
[0127]
特别是,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中,由于从车轮安装凸缘32的内盘侧端面321到接触部291的尺寸l2大于从头部361的被接触部361a到隆起部362的外盘侧端部362a的尺寸l1,因此当将轮毂螺栓36拔出直到头部361与接触部291接触时,能够将隆起部362从螺栓孔35完全拔出。由此,在将隆起部362从螺栓孔35拔出之后,能够容易地使轮毂螺栓36相对于轴向倾斜,能够容易地进行轮毂螺栓36的拔出作业。
[0128]
另外,在使轮毂螺栓36倾斜至轴部363与位于螺栓孔35的内周面中的内盘侧端部的外径侧的部分接触的情况下,轴部363与形成于螺栓孔35的内盘侧端部的倾斜面351接触。
[0129]
在该情况下,由于倾斜面351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设定为45
°
以上这样较大的角度,因此能够使轮毂螺栓36相对于轴向较大地倾斜,能够增大头部361从外圈2的外周面分离的分离尺寸。由此,在沿着倾斜方向拔出轮毂螺栓36时,能够抑制头部361与外圈2的外周面干涉,能够容易地从螺栓孔35完全拔出轮毂螺栓36。
[0130]
另外,尽管本实施方式中的台阶面29由直线地扩径的锥面形成,但也可以通过使台阶面29由朝向外径侧凹陷的曲面形成,从而当在隆起部拔出工序s01中拔出轮毂螺栓36直到头部361与台阶面29的接触部291接触时,使轮毂螺栓36成为进一步向内盘侧拔出的状态。由此,能够容易地使轮毂螺栓36相对于轴向倾斜,能够容易地进行轮毂螺栓36的拔出作业。
[0131]
另外,当从车轮安装凸缘32的内盘侧端面321到接触部291的尺寸l2显著大于从头部361的被接触部361a到隆起部362的外盘侧端部362a的尺寸l1的情况下,在隆起部拔出工序s01中,能够成为轮毂螺栓36被进一步向内盘侧拔出的状态。由此,能够容易地使轮毂螺栓36相对于轴向倾斜,因此在隆起部拔出工序s01之后,可以不经过平行移动工序s02及追加拔出工序s03而实施倾斜工序s04。
[0132]
(将轮毂螺栓压入螺栓孔时的顺序)
[0133]
如图13所示,在将轮毂螺栓36压入车轮安装凸缘32的螺栓孔35时,首先实施插入工序s11。
[0134]
如图12所示,在插入工序s11中,将轮毂螺栓36以相对于轴向向头部361位于比轴部363更靠外径侧的一侧倾斜的姿势,从内盘侧向螺栓孔35插入。如图11所示,在插入工序s11中,将轮毂螺栓36插入到轴部363进入螺栓孔35内的位置。
[0135]
在插入工序s11之后实施沿轴工序s12。如图10所示,在沿轴工序s12中,使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姿势的轮毂螺栓36以成为沿着轴向的姿势的方式移动。在该情况下,例如使轮毂螺栓36移动到轴部363的外周面的外径侧与螺栓孔35的内周面中的外径侧接触的位置。之后,如图9所示,轮毂螺栓36沿着轴向向外盘侧移动,直到隆起部362的外盘侧端部362a靠近车轮安装凸缘32的内盘侧端面321。
[0136]
在沿轴工序s12之后实施平行移动工序s13。如图6所示,在平行移动工序s13中,使轮毂螺栓36向内径侧平行移动至轮毂螺栓36的轴心与螺栓孔35的中心一致的位置。通过使轮毂螺栓36向内径侧平行移动,轴部363的外周面与螺栓孔35的内周面分离。
[0137]
在平行移动工序s13之后实施压入工序s14。如图3所示,在压入工序s14中,将轮毂螺栓36的隆起部362压入螺栓孔35。由此,完成轮毂螺栓36向螺栓孔35的压入。
[0138]
这样,在使轮毂螺栓36相对于轴向向头部361位于比轴部363靠外径侧的一侧倾斜的状态下插入螺栓孔35之后,使轮毂螺栓36以沿着轴向的姿势移动并压入螺栓孔35,由此即使外圈2中的第一外周面27的外径半径尺寸r2形成为比轮毂螺栓36的头部361的内切圆半径r0大,也能够将轮毂螺栓36压入螺栓孔35。
[0139]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中的尺寸l2比轮毂螺栓36的尺寸l1大很多的情况下,在沿轴工序s12中使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姿势的轮毂螺栓36以成为沿着轴向的姿势的方式移动时,通过使轮毂螺栓36直接移动到轮毂螺栓36的轴心与螺栓孔35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可以省略平行移动工序s13而转移到压入工序s14。
[0140]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到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而仅为例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中,还能够以各种形态进行实施,这是不言而喻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容示出,并且包括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0141]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42]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车轮用轴承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具备:外方构件,其在内周具有双列外侧轨道槽;内方构件,其具有与所述双列外侧轨道槽对置的双列内侧轨道槽以及在轴向的一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轮毂凸缘;双列滚动体,其滚动自如地收容于所述外方构件与所述内方构件的两轨道槽之间;以及轮毂螺栓,其被压入所述轮毂凸缘上形成的螺栓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方构件具有:第一外周面,其位于轴向一端侧的所述外侧轨道槽中的底部的外径侧;第二外周面,其在轴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一外周面更靠近所述轮毂凸缘侧的位置,且直径比所述第一外周面小;以及台阶面,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面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一外周面的外径半径比压入到所述螺栓孔的所述轮毂螺栓中的头部的内切圆半径大,所述第二外周面的外径半径比压入到所述螺栓孔的所述轮毂螺栓中的所述头部的内切圆半径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轮毂螺栓具有所述头部、位于所述头部的轴向一端侧且被压入到所述轮毂凸缘的螺栓孔的隆起部、以及位于所述隆起部的轴向一端侧的轴部,所述隆起部形成为直径比所述头部小,所述轴部形成为直径比所述隆起部小,所述外方构件的所述台阶面具有在将所述轮毂螺栓从所述螺栓孔沿着轴向拔出时供所述轮毂螺栓的所述头部接触的接触部,所述轮毂螺栓的所述头部具有在将所述轮毂螺栓从所述螺栓孔沿着轴向拔出时与所述台阶面的所述接触部接触的被接触部,从所述轮毂凸缘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侧端面到所述接触部的尺寸比从所述轮毂螺栓中的所述头部的所述被接触部到所述隆起部的轴向上的一端侧端部的尺寸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轮毂凸缘的所述螺栓孔在轴向的另一端部具有随着趋向轴向另一端侧而扩径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为45
°
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台阶面由随着从轴向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而扩径的锥面、或者随着从轴向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而扩径并朝向外径侧凸出或凹陷的曲面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在使所述轮毂螺栓的所述轴部与所述螺栓孔的外径侧的内周面接触,使所述轮毂螺栓位于所述螺栓孔内的最外径侧时,所述第一外周面的外径半径比所述轮毂螺栓中的所述头部的内切圆半径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台阶面具有锻造表面或车削加工面。7.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设置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设置方法包括:隆起部拔出工序,将被压入到所述螺栓孔的所述轮毂螺栓向轴向另一端侧拔出,直至所述轮毂螺栓的所述头部与所述台阶面的所述接触部接触;倾斜工序,在所述隆起部拔出工序之后实施,使所述轮毂螺栓相对于轴向向所述头部位于比所述轴部更靠外径侧的一侧倾斜;以及完全拔出工序,在所述倾斜工序之后实施,将所述轮毂螺栓沿着在所述倾斜工序中倾斜的方向从所述螺栓孔拔出。8.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设置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设置方法包括:插入工序,将所述轮毂螺栓以相对于轴向向所述头部位于比所述轴部靠外径侧的一侧倾斜的姿势从轴向另一端侧向所述螺栓孔插入;沿轴工序,在所述插入工序之后实施,使所述轮毂螺栓以沿着轴向的姿势移动;以及压入工序,在所述沿轴工序之后实施,将所述轮毂螺栓的所述隆起部压入所述螺栓孔。

技术总结
提供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及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设置方法,该车轮用轴承装置能够抑制对内部规格的设计产生限制的同时提高维修性。车轮用轴承装置具备:外圈;内方构件(轮毂圈以及内圈),其具有与外圈所具有的双列外侧轨道槽对置的双列内侧轨道槽以及车轮安装凸缘;双列滚珠列;以及轮毂螺栓,其被压入车轮安装凸缘的螺栓孔,外圈具有:第一外周面、直径比第一外周面小的第二外周面、以及连接第一外周面与第二外周面的台阶面,第一外周面的外径半径尺寸比压入到螺栓孔的轮毂螺栓中的头部的内切圆半径大,第二外周面的外径半径尺寸比压入到螺栓孔的轮毂螺栓中的头部的内切圆半径小。孔的轮毂螺栓中的头部的内切圆半径小。孔的轮毂螺栓中的头部的内切圆半径小。


技术研发人员:林正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NTN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2.07
技术公布日:2023/9/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