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乳酸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未命名
09-18
阅读:104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聚乳酸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乳酸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基材料,与石油基聚合物相比,pla的制备和使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更小,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pla来源广泛,可以以玉米、甘蔗、木薯等植物作为原料通过提取淀粉、酸解、发酵、聚合等工艺制备而成。然而,pla是一种半结晶聚酯,结晶速度比较慢,结晶度较低,难以获得高度有序的结晶结构,导致其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差,并且pla基材料疏水效果不佳,在潮湿环境下易水解,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3.目前主要通过调控聚乳酸材料微观结构的方式优化其综合性能以扩大其应用范围。例如中国专利cn102258786a利用聚乳酸溶液的溶剂中含有油水两相的特点,将乳液中的有机溶剂去除后经固化、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后获得多孔聚乳酸微球。再如中国专利cn102489230a在聚乳酸溶液的溶剂的油水两相中形成水包油包水复乳液,将油相固化得到内外贯穿孔道的开孔微球,在微球中添加入囊芯后将微球封口,得到聚合物微囊。以上方法通过聚合物乳液一步固化获得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聚乳酸微球,但是制备过程相对复杂,聚合物乳液不稳定容易出现破乳现象(制备聚乳酸微球材料过程中需要加入两亲性的表面活性剂改善两相间的界面张力起到稳定乳液的效果,但是随着溶液体系的变化,局部张力过高会导致表面活性剂无法稳定乳液并出现破乳现象),制约了聚乳酸微球材料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大幅提高聚乳酸微球材料的生产效率。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将右旋丙交酯、聚乙二醇和催化剂混合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三嵌段共聚物;
7.将所述三嵌段共聚物和左旋聚乳酸溶解于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得到混合溶液;
8.将所述混合溶液平铺后于平铺后溶液表面添加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然后进行固化自组装,得到聚乳酸微球材料。
9.优选的,所述右旋丙交酯和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为0.8~1.2:1;
10.所述催化剂为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或钛酸四丁酯。
11.优选的,所述开环聚合反应包括依次进行低温反应和高温反应;所述低温反应的温度为160~170℃,时间为4~6h;所述高温反应的温度为175~185℃,时间为1.5~2.5h。
12.优选的,所述三嵌段共聚物和左旋聚乳酸的质量比为0.5~5:5~9.5。
13.优选的,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
14.所述三嵌段共聚物和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的质量比为5~50:1000。
15.优选的,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或水;
16.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和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的质量比为5~10:10。
17.优选的,所述固化自组装的温度为-40~0℃,时间为0.5~4h。
18.优选的,所述固化自组装后还包括:将固化自组装得到的产品进行干燥;
19.所述干燥的温度为20~35℃,时间为24~48h。
20.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由聚乳酸微球组成,所述聚乳酸微球的平均直径为1~5μm;所述聚乳酸微球具有多孔结构,所述聚乳酸微球的孔隙率为60~95%。
21.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应用。
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右旋丙交酯、聚乙二醇和催化剂混合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三嵌段共聚物;将所述三嵌段共聚物和左旋聚乳酸溶解于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平铺后于平铺后溶液表面添加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后固化自组装,得到聚乳酸微球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大幅提高聚乳酸微球材料的生产效率。与传统的强机械搅拌制备聚乳酸微球材料的方式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采用自组装的方式形成聚乳酸微球,自组装是自发的过程无需强烈的搅拌产生剪切力来控制聚乳酸微球的尺寸,本发明以自组装的方式能够制备得到尺寸更小(微米级)的微球。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聚乳酸微球材料过程中不需加入表面活性剂等物质来稳定乳液尺寸,不会出现破乳等现象,合成的三嵌段聚合物中的右旋聚乳酸是疏水组分,聚乙二醇是亲水组分,三嵌段聚合物具有很好的两亲性,能很好的稳定溶剂相和非溶剂相,利于维持体系的稳定性,促进微球的形成;此外,左旋聚乳酸和三嵌段聚合物中的右旋聚乳酸之间会形成氢键,结晶固化形成立构复合晶,能很好的稳定两相之间的作用力变化,进一步促进微球的形成。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聚乳酸微球结构形成的机理示意图;
24.图2为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
25.图3为实施例1~5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的二次升温dsc曲线图;
26.图4为实施例1~5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的sem图,其中(a)、(a1)和(a2)是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b)、(b1)和(b2)是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c)、(c1)和(c2)是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d)、(d1)和(d2)是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e)、(e1)和(e2)是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f)、(f1)和(f2)是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8.将右旋丙交酯、聚乙二醇和催化剂混合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三嵌段共聚物;
29.将所述三嵌段共聚物和左旋聚乳酸溶解于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得到混合溶液;
30.将所述混合溶液平铺后于平铺后溶液表面添加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然后固化自组装,得到聚乳酸微球材料。
31.本发明将右旋丙交酯、聚乙二醇和催化剂混合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三嵌段共聚物。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前优选包括:将所述右旋丙交酯进行纯化;将所述聚乙二醇进行干燥。在本发明中,所述纯化优选包括以下步骤:将右旋丙交酯和乙酸乙酯按照100:75的质量比在50~80℃下混合后冷却静置过夜;将静置后的体系过滤,得到固体;将所述固体重复上述混合、静置、过滤的步骤两次,得到纯化的右旋丙交酯。在本发明中,所述干燥优选为真空干燥,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优选为90~110℃,更优选为100℃;所述真空干燥的真空度优选为-0.01~-0.1mpa,更优选为-0.05~-0.1mpa;所述真空干燥的时间优选为1.5~2.5h,更优选为2h。
32.在本发明中,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优选为200、400、600、800或1000。在本发明中,所述催化剂优选为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或钛酸四丁酯,更优选为辛酸亚锡。
33.在本发明中,所述右旋丙交酯和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优选为0.8~1.2:1,更优选为1:1。在本发明中,所述催化剂和右旋丙交酯的摩尔比优选为0.8~1.2:1000,更优选为1:1000。
34.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优选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所述搅拌的温度优选为110~130℃,更优选为120℃;所述搅拌的转速优选为140~160r/min,更优选为150r/min。本发明对所述搅拌的时间无特殊要求,只要能够混合均匀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右旋丙交酯在搅拌条件下熔融。
35.在本发明中,所述开环聚合反应优选包括依次进行低温反应和高温反应;所述低温反应的温度优选为160~170℃,更优选为165~168℃;所述低温反应的时间优选为4~6h,更优选为5h;所述高温反应的温度优选为175~185℃,更优选为180~183℃;所述高温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5~2.5h,更优选为2h。本发明在低温环境中聚合达到一定程度,体系粘度上升阻碍进一步反应,升高温度可以降低聚合物粘度,促进进一步反应。
36.在本发明中,所述开环聚合反应优选在负压条件下进行,所述负压的压强优选为-0.08~-0.1mpa。
37.在本发明中,所述开环聚合反应优选在无水、无氧和无尘环境中进行。本发明对形成无水、无氧和无尘环境的方式无特殊要求,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方式即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利用氮气对反应容器吹扫15min排除空气,对反应体系进行抽真空2h形成无水、无氧和无尘的环境。
38.本发明在开环聚合反应过程中利用聚乙二醇的端羟基诱导右旋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形成右旋聚乳酸,聚乙二醇的两个端羟基分别与右旋聚乳酸结合形成三嵌段聚合物。
39.在本发明中,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优选为9700~15000。
40.在本发明中,所述开环聚合反应后优选还包括将开环聚合反应后的产物进行纯化
处理。在本发明中,所述纯化处理优选包括以下步骤:将开环聚合反应后的产物溶解于二氯甲烷后与石油醚混合进行析出沉淀;将析出沉淀后体系进行固液分离,重复溶解、析出沉淀和固液分离的步骤3次,得到三嵌段共聚物。本发明对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用量无特殊要求,按照本领域常规的方式进行溶解和析出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固液分离优选为过滤。
41.得到三嵌段共聚物后,本发明将所述三嵌段共聚物和左旋聚乳酸溶解于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得到混合溶液。在本发明中,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更优选为二氯甲烷。在本发明中,所述三嵌段共聚物和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的质量比优选为5~50:1000,更优选为5:1000。在本发明中,所述三嵌段共聚物和左旋聚乳酸的质量比优选为0.5~5:5~9.5,更优选为1~3:7~9,具体可为0.5:9.5、1:9、3:7或5:5。
42.本发明对所述溶解无特殊要求,只要能够溶解完全即可。
43.得到混合溶液后,本发明将所述混合溶液平铺后于平铺后溶液表面添加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然后固化自组装,得到聚乳酸微球材料。在本发明中,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优选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或水,更优选为水。在本发明中,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和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的质量比优选为5~10:10,更优选为8~10:10。在本发明中,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的密度优选低于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的密度。本发明将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添加到混合溶液表面后形成双层混合溶液。在本发明中,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的密度低于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的挥发性低于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双层混合溶液体系中,随着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的挥发,上层的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会扩散进入下层混合溶液中,导致聚合物(三嵌段共聚物和左旋聚乳酸)分子链吉布斯自由能提高而形成固体。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起到固液分相作用,如果不形成两层溶液,良溶剂与非良溶剂有良好的相容性,无法出现自组装微球的效果。同时在聚合物溶液相分离过程中,由于良溶剂与非良溶剂之间出现分相,形成聚合物富集相和聚合物贫相,经过固化,聚合物富集相形成多孔结构的骨架,聚合物贫相形成孔,从而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聚乳酸微球材料。
44.在本发明中,所述平铺优选为将混合溶液浇筑在玻璃培养皿中。在本发明中,所述平铺后溶液的厚度优选为1~3mm.,更优选为1~2mm。
45.在本发明中,所述固化自组装的温度优选为-40~0℃,更优选为-30~-18℃;所述固化自组装的时间优选为0.5~4h,更优选为1~3h。
46.本发明限定固化自组装的温度在上述范围内能够降低良溶剂的挥发速率,使非良溶剂更稳定的扩散进入混合溶液中,有助于形成结构均匀的聚乳酸微球。
47.在本发明中,所述固化自组装后优选还包括:将固化自组装得到的产品进行干燥;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20~35℃,更优选为25~30℃;所述干燥的时间优选为24~48h,更优选为30~40h。
48.本发明经过干燥能完全除去聚乳酸微球材料中残留的溶剂,避免聚乳酸微球材料的液固界面形成致密皮层。
4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聚乳酸微球结构的形成机理示意图,具体为合成的三嵌段聚合物两端是右旋聚乳酸(pdla)疏水链段,中间为聚乙二醇(peg)亲水链段;在混合溶液中三嵌段共聚物的浓度较稀,表现为孤立的高分子球;在溶剂挥发阶段(固化自组
装),三嵌段共聚物的浓度逐渐升高,高分子线团逐渐靠拢,左旋聚乳酸(plla)与三嵌段共聚物中pdla段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立构复合晶,分子链的结晶逐渐将高分子球固化形成聚乳酸自组装微球。
50.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由聚乳酸微球组成,所述聚乳酸微球的平均直径为1~5μm,优选为2~4μm;所述聚乳酸微球具有多孔结构,所述聚乳酸微球的孔隙率为60~95%,优选为70~90%。
51.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聚乳酸微球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应用。
52.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53.实施例1
54.将分子量200的聚乙二醇在真空度为-0.1mpa温度为10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2h,得到干燥的聚乙二醇;将右旋丙交酯和乙酸乙酯(右旋丙交酯和乙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00:75)在70℃下混合后冷却至室温静置过夜;将静置后的体系过滤,重复混合、静置、过滤的步骤两次,得到纯化的右旋丙交酯;
55.利用氮气对反应容器吹扫15min后将纯化的右旋丙交酯置于反应容器中在温度为120℃,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将纯化的右旋丙交酯熔融后加入干燥的聚乙二醇和辛酸亚锡,在温度为120℃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混合均匀(纯化的右旋丙交酯和干燥的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辛酸亚锡和右旋丙交酯的摩尔比1:1000);对反应体系抽真空2h后于165℃进行开环聚合反应5h,然后升高温度至180℃继续反应2h,得到粗三嵌段共聚物;将粗三嵌段共聚物溶解于二氯甲烷后和石油醚混合析出沉淀,过滤;重复溶解、析出沉淀和过滤的步骤三次,得纯化的三嵌段共聚物;
56.将0.1g三嵌段共聚物与0.9g左旋聚乳酸溶解于20g二氯甲烷中,得到混合溶液;
57.将5ml混合溶液浇筑在玻璃培养皿中,形成厚度为1mm的平铺溶液后于平铺溶液表面加入5g乙醇非良溶剂,得双层混合溶液;将双层混合溶液置于-18℃低温环境中固化自组装1h后于25℃下真空干燥24h,得到聚乳酸微球材料,记为pdla-peg200-pdla。
58.实施例2
59.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乳酸微球材料记为pdla-peg400-pdla,不同之处在于,将分子量200的聚乙二醇替换为分子量400的聚乙二醇。
60.实施例3
61.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乳酸微球材料记为pdla-peg600-pdla,不同之处在于,将分子量200的聚乙二醇替换为分子量600的聚乙二醇。
62.实施例4
63.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乳酸微球材料记为pdla-peg800-pdla,不同之处在于,将分子量200的聚乙二醇替换为分子量800的聚乙二醇。
64.实施例5
65.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乳酸微球材料记为pdla-peg1000-pdla,不同之处在于,将分子量200的聚乙二醇替换为分子量1000的聚乙二醇。
66.对比例1
67.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乳酸微球材料,不同之处在于,不添加聚乙二醇;
68.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9.将右旋丙交酯和乙酸乙酯(右旋丙交酯和乙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00:75)在70℃下混合后冷却至室温静置过夜;将静置后的体系过滤,重复混合、静置、过滤的步骤两次,得到纯化的右旋丙交酯;
70.利用氮气对反应容器吹扫15min后将纯化的右旋丙交酯置于反应容器中在温度为120℃,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将纯化的右旋丙交酯熔融后加入辛酸亚锡,在温度为120℃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混合均匀(辛酸亚锡和右旋丙交酯的摩尔比1:1000);对反应体系抽真空2h后于165℃进行开环聚合反应5h,然后升高温度至180℃继续反应2h,得到粗右旋聚乳酸;将粗右旋聚乳酸溶解于二氯甲烷后和石油醚混合析出沉淀,过滤;重复溶解、析出沉淀和过滤的步骤三次,得纯化的右旋聚乳酸;
71.将0.1g右旋聚乳酸与0.9g左旋聚乳酸溶解于20g二氯甲烷中,得到混合溶液;
72.将5ml混合溶液浇筑在玻璃培养皿中,形成厚度为1mm的平铺溶液后于平铺溶液表面加入5g乙醇,得双层混合溶液;将双层混合溶液置于-18℃低温环境中固化自组装1h后于25℃下真空干燥24h,得到聚乳酸微球材料。
73.对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检测,得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ftir),如图2所示。从图2中不仅看到2996cm-1
的ch3吸收峰和1350~1310cm-1
之间的ch的吸收峰,还观察到2880cm-1
的ch2的振动峰,ch和ch3来自pdla,ch2来自于peg,这些特征吸收峰可以证实三嵌段共聚物pdla-peg-pdla的成功合成,即在pdla中成功引入了peg链段。
74.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进行检测,得到二次升温dsc曲线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170℃处的吸热峰对应的是均相晶体的熔融峰,位于220℃的吸热峰代表的是立构复合晶体的熔融峰;表明合成的纯pdla分子无法诱导plla链形成立构复合晶,而加入三嵌段聚合物,立构复合结晶峰出现,且冷结晶峰温度下降,peg分子量400以上时在100℃附近出现结晶峰,表明出现微相分离。
75.利用扫描电镜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进行检测,得到扫描电镜图,如图4所示,其中(a)、(a1)和(a2)是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b)、(b1)和(b2)是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c)、(c1)和(c2)是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d)、(d1)和(d2)是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e)、(e1)和(e2)是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f)、(f1)和(f2)是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由图4可以看出纯pdla分子无法诱导plla链形成规整的微球结构。引入peg链的三嵌段聚合物能诱导形成规则的微球结构,随peg链分子量提高,球的直径逐渐增加。微球结构主要是聚乳酸在相分离过程中固化得到,纯的pdla分子缺少亲水链段,无法稳定乳液,同时pdla链的柔性较差无法与plla链结合,单纯pdla分子无法诱导plla形成立构复合晶;peg的加入使三嵌段聚合物有一定的柔性,才能形成立构复合晶。立构复合晶未形成表明在溶剂相和非溶剂相界面无法固化,不能形成均匀的微球结构。
76.按照如下方法得到聚乳酸微球的平均粒径和孔隙率,其结果列于表1中。通过扫描电镜图片的微球尺寸统计获得聚乳酸微球的平均粒径,每个样品至少统计100个样本以上
并取平均值。微球的孔隙率通过密度方式计算得到,首先使用密度天平称量微球密度,记为ρ0,通过公式1计算,其中ρ为聚乳酸密度1.24g/cm3,p为聚乳酸微球孔隙率。
77.p%=(1-ρ0/ρ)
ꢀꢀ
公式1。
78.表1实施例1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的性能参数
79.实施例平均粒径(μm)孔隙率(%)实施例11.89μm92%实施例21.77μm91%实施例32.74μm88%实施例42.42μm95%实施例52.19μm92%对比例12.65μm77%
80.由表1可知,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得到尺寸较小且具有良好结构稳定性的聚乳酸微球材料。
81.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聚乳酸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右旋丙交酯、聚乙二醇和催化剂混合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三嵌段共聚物;将所述三嵌段共聚物和左旋聚乳酸溶解于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平铺后于平铺后溶液表面添加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然后进行固化自组装,得到聚乳酸微球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旋丙交酯和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为0.8~1.2:1;所述催化剂为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或钛酸四丁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环聚合反应包括依次进行低温反应和高温反应;所述低温反应的温度为160~170℃,时间为4~6h;所述高温反应的温度为175~185℃,时间为1.5~2.5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嵌段共聚物和左旋聚乳酸的质量比为0.5~5:5~9.5。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所述三嵌段共聚物和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的质量比为5~50:100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或水;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和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的质量比为5~10:1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自组装的温度为-40~0℃,时间为0.5~4h。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自组装后还包括:将固化自组装得到的产品进行干燥;所述干燥的温度为20~35℃,时间为24~48h。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其特征在于,由聚乳酸微球组成,所述聚乳酸微球的平均直径为1~5μm;所述聚乳酸微球具有多孔结构,所述聚乳酸微球的孔隙率为60~95%。10.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乳酸微球材料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聚乳酸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乳酸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右旋丙交酯、聚乙二醇和催化剂混合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三嵌段共聚物;将所述三嵌段共聚物和左旋聚乳酸溶解于三嵌段共聚物的良溶剂,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平铺后于平铺后溶液表面添加三嵌段共聚物的非良溶剂后固化自组装,得到聚乳酸微球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大幅提高聚乳酸微球材料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聚乳酸微球材料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聚乳酸微球材料的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峰 孙鑫 马正峰 胡克苓 王恺 王明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
技术研发日:2023.07.04
技术公布日:2023/9/1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