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建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8 阅读:123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气膜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膜建筑系统。


背景技术:

2.气膜建筑指的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成气膜仓,并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仓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气膜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统。
3.由于气膜仓的内部和外部大气之间有压差的存在,虽然人工开门可以进出气膜仓,但是会存在开门费力以及人员开门时被挤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膜建筑系统,以解决气膜建筑开门难、人员易被门挤压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气膜建筑系统,包括:气膜仓,设置有开口,气密通道,一端与所述开口气密连接,另一端通向大气,内门体,能够打开或切断所述气膜仓与所述气密通道之间的流体连通,外门体,能够打开或切断所述气密通道与大气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外门体与所述内门体结构相同,且均为平开门,所述外门体包括:门板,门锁,能够将所述门板相对于所述气密通道锁止,所述门锁包括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门板上的门把手,以在所述门把手由初始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时解除对所述门板的锁止,平衡阀,设置在所述门板中,能够调节所述外门体内外两侧的压差,所述门把手与所述平衡阀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以在所述门把手由所述初始位置旋转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打开所述平衡阀,以及压差闭锁机构,能够将所述门板相对于所述气密通道锁止,并配置为:当所述外门体内外两侧压差降低至预设值时,解除对所述门板的锁止。
6.可选地,所述平衡阀包括:第一内气室,与所述外门体的内侧流体连通,第一外气室,与所述外门体的外侧流体连通,以及阀芯,具有切断所述第一内气室和所述第一外气室之间流体连通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所述第一内气室和所述第一外气室之间流体连通的打开位置,所述阀芯通过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门把手连接。
7.可选地,所述门把手通过转轴与所述门板连接,所述门把手能够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门板中开设有导向槽,所述阀芯能够沿所述导向槽往复移动,以到达所述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阀芯可转动地连接,以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阀芯沿所述导向槽移动。
8.可选地,所述门板上朝向所述气膜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内气室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外门体的内侧流体连通,所述门板上朝向大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外气室通过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外门体的外侧流体连通。
9.可选地,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外侧设置有竖直延伸的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外侧设置有竖直延伸的第二导流板。
10.可选地,所述压差闭锁机构包括:第二内气室,与所述外门体的内侧流体连通,第二外气室,与所述外门体的外侧流体连通,柔性隔膜,将所述第二内气室和所述第二外气室间隔开,并能够在所述第二内气室和所述第二外气室的压差下发生柔性变形,以及锁舌,连接在所述柔性隔膜上,其中,所述压差闭锁机构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内气室和所述第二外气室之间的压差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柔性隔膜朝向所述第二外气室发生柔性变形,以带动所述锁舌插入所述气密通道的内壁中;当所述第二内气室和所述第二外气室之间的压差降低至所述预设值时,所述柔性隔膜朝向所述第二内气室的复位,以带动所述锁舌从所述气密通道的内壁中拔出。
11.可选地,所述门板上开设有透明的观察窗。
12.可选地,所述外门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板上的压差表,所述压差表能够显示所述外门体内外侧的压差。
13.可选地,所述门锁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门板和所述门把手之间的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所述门把手提供由所述解锁位置朝向所述初始位置旋转的弹力。
14.可选地,所述内门体和所述外门体均朝向所述气膜仓内侧打开。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气膜建筑系统中,当人员需要打开内门体时,可以通过转动内门体上的门把手来打开内门体上的平衡阀,由于气膜仓内的压力大于气密通道中的压力,因此,气膜仓中的气体能够通过平衡阀进入气密通道中,直至内门体内外两侧的压差降低至预设值,此时,内门体上的门锁和压差闭锁机构对门板的锁止均被解除,人员可以容易地将内门体打开并通过内门体,且内门体不会将人员夹伤;当人员需要打开外门体时,可以通过转动外门体上的门把手来打开外门体上的平衡阀,由于气密通道中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力,因此,气密通道中的气体能够通过平衡阀泄出至大气中,直至外门体内外两侧的压差降低至预设值,此时,外门体上的门锁和压差闭锁机构对门板的锁止均被解除,人员可以容易地将外门体打开并通过外门体,且外门体不会将人员夹伤。通过联动机构使得门把手与平衡阀联动,能够将人员转动门把手的动作转化为平衡阀的泄压动作,而压差闭锁机构能够确保泄压结束后内门体和外门体才能够被打开,从而提高内门体和外门体的使用安全性。
16.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气膜建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内门体和外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平衡阀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门把手、联动机构与平衡阀的阀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门把手位于初始位置,门把手能够沿箭头方向转动而到达解锁位置;
22.图5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压差闭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气膜仓,2-气密通道,3-内门体,4-外门体,40-门板,401-观察窗,402-导向槽,
403-第一通气孔,404-第二通气孔,405-第一导流板,406-第二导流板,41-门锁,411-门把手,412-转轴,42-平衡阀,421-第一内气室,422-第一外气室,423-阀芯,43-联动机构,431-第一连杆,432-第二连杆,44-压差闭锁机构,441-第二内气室,442-第二外气室,443-柔性隔膜,444-锁舌,45-压差表。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6.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对于相应零部件自身轮廓的内、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27.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膜建筑系统,参考图1至图4所示,气膜建筑系统可以包括气膜仓1、气密通道2、内门体3和外门体4,其中,气膜仓1的气膜上可以设置有开口,气密通道2的一端与开口气密连接,另一端通向大气,内门体3可以可开闭地设置在开口与气密通道2的连接处,以能够打开或切断气膜仓1与气密通道2之间的流体连通,外门体4可以可开闭地设置在气密通道2通向大气的一端,以能够打开或切断气密通道2与大气之间的流体连通,外门体4与内门体3的结构可以相同,且均为平开门。外门体4可以包括门板40、门锁41、平衡阀42、联动机构43以及压差闭锁机构44,门锁41能够将门板40相对于气密通道2锁止,门锁41可以包括可旋转地连接在门板40上的门把手411,以在门把手411由初始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时解除对门板40的锁止,平衡阀42可以设置在门板40中,并能够调节外门体4内外两侧的压差,门把手411与平衡阀42之间通过联动机构43连接,以在门把手411由初始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时打开平衡阀42,压差闭锁机构44能够将门板40相对于气密通道2锁止,并配置为当外门体4内外两侧压差降低至预设值时,解除对门板40的锁止。也就是说,当门把手411转动至解锁位置而打开平衡阀42时,虽然门锁41对于门板40的锁止被解除,但压差闭锁机构44仍然将门板40相对于气密通道2锁止,只有在平衡阀42将外门体4内外两侧的压差降低至预设值时,压差闭锁机构44才能够解除对门板40的锁止,此时,门板40才能够被打开。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气膜建筑系统中,当人员需要打开内门体3时,可以通过转动内门体3上的门把手411来打开内门体3上的平衡阀42,由于气膜仓1内的压力大于气密通道2中的压力,因此,气膜仓1中的气体能够通过平衡阀42进入气密通道2中,直至内门体3内外两侧的压差降低至预设值,此时,内门体3上的门锁41和压差闭锁机构44对门板40的锁止均被解除,人员可以容易地将内门体3打开并通过内门体3,且内门体3不会将人员夹伤;当人员需要打开外门体4时,可以通过转动外门体4上的门把手411来打开外门体4上的平衡阀42,由于气密通道2中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力,因此,气密通道4中的气体能够通过平衡阀42泄出至大气中,直至外门体4内外两侧的压差降低至预设值,此时,外门体4上的门锁41和压差闭锁机构44对门板40的锁止均被解除,人员可以容易地将外门体4打开并通过外门体4,且外门体4不会将人员夹伤。通过联动机构43使得门把手411与平衡阀42联动,能够将人员转动门把手411的动作转化为平衡阀42的泄压动作,而压差闭锁机构44能够
确保泄压结束后内门体和外门体4才能够被打开,从而提高内门体3和外门体4的使用安全性。
29.参考图3所示,平衡阀42可以包括第一内气室421、第一外气室422以及阀芯423,第一内气室421可以与外门体4的内侧流体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外气室422可以与外门体4的外侧流体连通,也就是说,内门体3上的第一内气室421与气膜仓1流体连通,内门体3上的第一外气室422与气密通道2流体连通,外门体4上的第一内气室421与气密通道2流体连通,外门体4上的第一外气室422与大气流体连通,阀芯423可以具有切断第一内气室421和第一外气室422之间流体连通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第一内气室421和第一外气室422之间流体连通的打开位置,阀芯423可以通过联动机构43与门把手411连接,以使得门把手411的转动能够被转化为阀芯423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运动。
30.参考图2所示,门把手411可以通过转轴412与门板40连接,门把手411能够带动转轴412转动。参考图4所示,门板40中可以开设有导向槽402,导向槽40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阀芯423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运动轨迹相匹配,阀芯423能够沿导向槽402往复移动,以到达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参考图4所示,联动机构43可以包括第一连杆431和第二连杆432,第一连杆431的一端可以与转轴412固定连接,第一连杆431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连杆432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杆432可以与阀芯423可转动地连接,以在转轴412转动时带动阀芯423沿导向槽402移动。也就是说,第一连杆431、第二连杆432以及阀芯423可以组成一个曲柄滑块机构,其中,第一连杆431作为曲柄,阀芯423作为滑块。
31.参考图4所示,门板40上朝向气膜仓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一通气孔403,第一内气室421可以通过第一通气孔403与外门体4的内侧流体连通,门板40上朝向大气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二通气孔404,第一外气室422可以通过第二通气孔404与外门体4的外侧流体连通。
32.为了避免通过第一通气孔403和第二通气孔404的气流直吹到人体,参考图4所示,第一通气孔403的外侧可以设置有竖直延伸的第一导流板405,第一导流板405与门板40之间形成有用于导流的缝隙,以使得通过第一通气孔403的气流沿着门板40的表面流动,而不会直吹到人体,第二通气孔404的外侧可以设置有竖直延伸的第二导流板406,第二导流板406与门板40之间形成有用于导流的缝隙,以使得通过第二通气孔404的气流沿着门板40的表面流动,而不会直吹到人体。
33.参考图5所示,压差闭锁机构44可以包括第二内气室441、第二外气室442、柔性隔膜443以及锁舌444,第二内气室441可以与外门体4的内侧流体连通,第二外气室442可以与外门体4的外侧流体连通,也就是说,内门体3上的第二内气室441与气膜仓1流体连通,内门体3上的第二外气室442与气密通道2流体连通,外门体4上的第二内气室441与气密通道2流体连通,外门体4上的第二外气室442与大气流体连通,柔性隔膜443能够将第二内气室441和第二外气室442间隔开,也就是说,柔性隔膜443用与切断第二内气室441和第二外气室442之间的流体连通,并能够在第二内气室441和第二外气室442的压差下发生柔性变形,锁舌444可以连接在柔性隔膜443上,柔性隔膜443发生柔性变形时能够带动锁舌444移动,其中,压差闭锁机构44可以配置为:当第二内气室441和第二外气室442之间的压差大于预设值时,柔性隔膜443朝向第二外气室442发生柔性变形,以带动锁舌444插入气密通道2的内壁中,从而将门板40相对于气密通道2锁止;当第二内气室441和第二外气室442之间的压差
降低至预设值时,柔性隔膜443朝向第二内气室441的复位,以带动锁舌444从气密通道2的内壁中拔出,从而解除对门板40的锁止。
34.此外,参考图2所示,门板40上还可以开设有透明的观察窗401,以避免开门时撞到人。
35.此外,外门体4还可以包括设置于门板40上的压差表45,压差表45能够显示外门体4内外侧的压差。人员转动门把手411后,可以观察压差表45,直至压差表45所显示的压差降低至预设值时,即得知压差闭锁机构44已解除对门板40的锁止,代表内门体3或外门体4可以安全且容易地被打开。
36.此外,门锁41还可以包括连接在门体40和门把手411之间的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能够为门把手411提供由解锁位置朝向初始位置旋转的弹力,人员松开门把手411后,门把手411能够即刻复位到初始位置,并带动平衡阀42关闭,以确保气密通道2的气密性良好。
37.此外,内门体3和外门体4均朝向气膜仓内侧打开,以避免内门体3和外门体4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向外弹开而伤人。
38.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39.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0.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气膜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膜仓,设置有开口,气密通道,一端与所述开口气密连接,另一端通向大气,内门体,能够打开或切断所述气膜仓与所述气密通道之间的流体连通,外门体,能够打开或切断所述气密通道与大气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外门体与所述内门体结构相同,且均为平开门,所述外门体包括:门板,门锁,能够将所述门板相对于所述气密通道锁止,所述门锁包括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门板上的门把手,以在所述门把手由初始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时解除对所述门板的锁止,平衡阀,设置在所述门板中,能够调节所述外门体内外两侧的压差,所述门把手与所述平衡阀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以在所述门把手由所述初始位置旋转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打开所述平衡阀,以及压差闭锁机构,能够将所述门板相对于所述气密通道锁止,并配置为:当所述外门体内外两侧压差降低至预设值时,解除对所述门板的锁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阀包括:第一内气室,与所述外门体的内侧流体连通,第一外气室,与所述外门体的外侧流体连通,以及阀芯,具有切断所述第一内气室和所述第一外气室之间流体连通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所述第一内气室和所述第一外气室之间流体连通的打开位置,所述阀芯通过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门把手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膜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通过转轴与所述门板连接,所述门把手能够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门板中开设有导向槽,所述阀芯能够沿所述导向槽往复移动,以到达所述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阀芯可转动地连接,以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阀芯沿所述导向槽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膜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上朝向所述气膜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内气室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外门体的内侧流体连通,所述门板上朝向大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外气室通过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外门体的外侧流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膜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外侧设置有竖直延伸的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外侧设置有竖直延伸的第二导流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闭锁机构包括:第二内气室,与所述外门体的内侧流体连通,第二外气室,与所述外门体的外侧流体连通,柔性隔膜,将所述第二内气室和所述第二外气室间隔开,并能够在所述第二内气室和所述第二外气室的压差下发生柔性变形,以及
锁舌,连接在所述柔性隔膜上,其中,所述压差闭锁机构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内气室和所述第二外气室之间的压差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柔性隔膜朝向所述第二外气室发生柔性变形,以带动所述锁舌插入所述气密通道的内壁中;当所述第二内气室和所述第二外气室之间的压差降低至所述预设值时,所述柔性隔膜朝向所述第二内气室的复位,以带动所述锁舌从所述气密通道的内壁中拔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上开设有透明的观察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板上的压差表,所述压差表能够显示所述外门体内外侧的压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门板和所述门把手之间的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所述门把手提供由所述解锁位置朝向所述初始位置旋转的弹力。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体和所述外门体均朝向所述气膜仓内侧打开。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气膜建筑系统,用于解决气膜建筑开门难、人员易被门挤压的技术问题。气膜建筑系统包括:气膜仓;气密通道,气密连接于气膜仓的开口和大气之间;内门体;外门体,与内门体结构相同,且均为平开门,外门体包括:门板,门锁,能够将门板相对于气密通道锁止,门锁包括可旋转地连接在门板上的门把手,以在门把手由初始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时解除对门板的锁止,平衡阀,设置在门板中,能够调节外门体内外两侧的压差,门把手与平衡阀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以在门锁由初始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时打开平衡阀,以及压差闭锁机构,能够将门板相对于气密通道锁止,并配置为:当外门体内外两侧压差降低至预设值时,解除对门板的锁止。解除对门板的锁止。解除对门板的锁止。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强 胡政 金骥 蒋军成 杨敏 谷威 张震 赵晓平 郭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能源集团山西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3/9/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