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
未命名
09-18
阅读:135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不断推广,主体结构中预制混凝土叠合楼盖的应用比例也不断上升。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楼盖是由预制混凝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盖。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楼盖,可以显著减少现场支模、支撑工作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精度。
3.cn215406819u公开了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内设置有加强钢筋组件和多组底板桁架;所述加强钢筋组件包括多个纵向加强钢筋、多个横向加强钢筋、边缘加强钢筋,所述纵向加强钢筋、横向加强钢筋、边缘加强钢筋的交接处通过钢丝绑扎连接;所述底板桁架包括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两根腹杆钢筋,所述腹杆钢筋与上弦钢筋、下弦钢筋焊接连接;所述预制底板上设置有电盒。但该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仅通过设置吊环、钢筋网片方式优化钢筋桁架预制板的吊装,未根本性的减少预制板的尺寸厚度,且较难实现叠合楼盖的免支撑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通过合理布置t形肋、钢筋桁架,该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的节点构造简明,生产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实现了混凝土楼盖免支模、免支撑施工,便于机电管线预埋及穿越,适用性强、受力整体性好。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板、吊环、钢筋桁架、t形肋;所述吊环、钢筋桁架、t形肋均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上;所述吊环的下部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中;所述钢筋桁架的下部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中;所述钢筋桁架沿预制混凝板长边布置于预制混凝土板的板宽两侧;所述t形肋平行于预制混凝土板长方向设置于两端钢筋桁架的中间。
7.进一步地,所述吊环的下部预埋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中;所述钢筋桁架的下部预埋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中。
8.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混凝土板包括混凝土、混凝土内钢筋,具体的尺寸规格及材料强度由结构受力情况确定;所述混凝土内钢筋设于混凝土的四边且不伸出板外;所述预制混凝土板在支座及接缝处通过板面设置附加连接钢筋与主体结构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上弦钢筋、下弦钢筋、腹板钢筋;所述上弦钢筋、腹板钢筋通过焊接连接;所述下弦钢筋、腹板钢筋通过焊接连接;所述钢筋桁架高度及规格满足管线穿越及预制混凝土板各工况受力要求;所述钢筋桁架中心距预制混凝土板的板边不宜
大于300mm。
10.进一步地,所述t形肋包括高强纤维混凝土板及t形肋钢筋桁架;所述高强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100mpa;所述t形肋钢筋桁架的下部与预制混凝土板固定连接;所述高强纤维混凝土板固定于所述t形肋钢筋桁架的上部;所述高强纤维混凝土板的板顶与钢筋桁架的顶部平齐。
11.进一步地,多个t形肋矩阵式排列。
12.进一步地,所述t形肋端部与钢筋桁架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所述t形肋在预制混凝土板长方向间隔设置,相邻t形肋的长边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t形肋需满足预制板各工况下的受力要求。
13.进一步地,相邻t形肋的宽边的间距宜为100mm,所述t形肋相对于预制混凝土板宽边的边距不宜大于100mm。
14.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还包括机电点位;所述机电点位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上。
15.进一步地,所述机电点位预埋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上。
16.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还包括管线;所述管线穿设于钢筋桁架及t形肋的腹部。
17.进一步地,所述吊环材质为q235圆钢,满足预制混凝土板在脱模、翻运、吊装各工况下的受力要求。
18.进一步地,所述吊环平行于预制混凝土板宽方向设置于钢筋桁架和t形肋之间。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t形肋、钢筋桁架布置合理,节点构造简明,生产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可以显著减少现场支模、支撑工作量,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精度,应用范围广。
21.2)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通过t形肋增加整体刚度,实现了混凝土楼盖免支模、免支撑施工,便于机电管线预埋及穿越,适用性强、受力整体性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的主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的t形肋的侧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的钢筋桁架的侧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所示:
27.1、预制混凝土板,2、吊环,3、钢筋桁架,4、t形肋。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方案中如未明确
说明的部件型号、材料名称、连接结构等特征,均视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常见技术特征。
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0.实施例1
3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板1、吊环2、钢筋桁架3、t形肋4。
32.吊环2、钢筋桁架3、t形肋4均设于预制混凝土板1上;吊环2的下部预埋于预制混凝土板1中;钢筋桁架3的下部预埋于预制混凝土板1中;钢筋桁架3沿预制混凝板长边布置于预制混凝土板1的板宽两侧,加强预制板板端刚度,方便现场支座及接缝连接;t形肋4平行于预制混凝土板1长方向设置于两端钢筋桁架3的中间;吊环2平行于预制混凝土板1宽方向设置于钢筋桁架3和t形肋4之间。
33.预制混凝土板1包括混凝土、混凝土内钢筋,具体的尺寸规格及材料强度由结构受力情况确定;混凝土内钢筋设于混凝土的四边且不伸出板外;预制混凝土板1在支座及接缝处通过板面设置附加连接钢筋与主体结构连接。
34.本实施例中设有4个吊环,吊环2材质为q235圆钢,满足预制混凝土板1在脱模、翻运、吊装各工况下的受力要求。
35.钢筋桁架3包括上弦钢筋、下弦钢筋、腹板钢筋;上弦钢筋、腹板钢筋通过焊接连接;下弦钢筋、腹板钢筋通过焊接连接;钢筋桁架3高度及规格满足管线穿越及预制混凝土板1各工况受力要求;钢筋桁架3中心距预制混凝土板1的板边为300mm。
36.t形肋4包括高强纤维混凝土板及t形肋钢筋桁架;高强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100mpa;t形肋钢筋桁架的下部与预制混凝土板1固定连接;高强纤维混凝土板固定于t形肋钢筋桁架的上部;高强纤维混凝土板的板顶与钢筋桁架3的顶部平齐。
37.本实施例中,9个t形肋采用3*3矩阵式排列。t形肋4端部与钢筋桁架3的间距为300mm;t形肋4在预制混凝土板1长方向间隔设置,相邻t形肋的长边的间距为600mm,相邻t形肋4的宽边的间距为100mm;t形肋4相对于预制混凝土板1宽边的边距为100mm。
38.t形肋4需满足预制板各工况下的受力要求,通过t形肋4的设置,满足预制混凝土板1在脱模、吊装各工况下的受力需求。
39.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还可以包括机电点位;机电点位预埋于预制混凝土板1上。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还可以包括管线;管线穿设于钢筋桁架3及t形肋4的腹部。
40.预制混凝土板叠合楼盖结构可根据结构板跨进行拆分设置,相邻板跨可通过密拼的接缝形式连接,可根据施工需求设置成免支撑。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预制混凝土板1中设置吊环2与钢筋桁架3及t形肋4,形成一种新型刚度强、免支模、免支撑、底板薄的预制混凝土板叠合楼盖结构,现场施工简便,受力安全可靠,适用性强。
41.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板(1)、吊环(2)、钢筋桁架(3)、t形肋(4);所述吊环(2)、钢筋桁架(3)、t形肋(4)均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1)上;所述吊环(2)的下部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1)中;所述钢筋桁架(3)的下部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1)中;所述钢筋桁架(3)沿预制混凝板长边布置于预制混凝土板(1)的板宽两侧;所述t形肋(4)平行于预制混凝土板(1)长方向设置于两端钢筋桁架(3)的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1)包括混凝土、混凝土内钢筋;所述混凝土内钢筋设于混凝土的四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3)包括上弦钢筋、下弦钢筋、腹板钢筋;所述上弦钢筋、腹板钢筋通过焊接连接;所述下弦钢筋、腹板钢筋通过焊接连接;所述钢筋桁架(3)中心距预制混凝土板(1)的板边不大于3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肋(4)包括高强纤维混凝土板及t形肋钢筋桁架;所述t形肋钢筋桁架的下部与预制混凝土板(1)固定连接;所述高强纤维混凝土板固定于所述t形肋钢筋桁架的上部;所述高强纤维混凝土板的板顶与钢筋桁架(3)的顶部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肋(4)端部与钢筋桁架(3)的间距不大于300mm;所述t形肋(4)在预制混凝土板(1)长方向间隔设置,相邻t形肋(4)的长边的间距不大于60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t形肋(4)的宽边的间距为100mm;所述t形肋(4)相对于预制混凝土板(1)宽边的边距不大于10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还包括机电点位;所述机电点位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1)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还包括管线;所述管线穿设于钢筋桁架(3)及t形肋(4)的腹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2)材质为q235圆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2)平行于预制混凝土板(1)宽方向设置于钢筋桁架(3)和t形肋(4)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板、吊环、钢筋桁架、T形肋;所述吊环、钢筋桁架、T形肋均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上;所述吊环的下部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中;所述钢筋桁架的下部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中;所述钢筋桁架沿预制混凝板长边布置于预制混凝土板的板宽两侧;所述T形肋平行于预制混凝土板长方向设置于两端钢筋桁架的中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预制板叠合楼盖结构安全可靠、生产施工简便、应用范围广,实现了混凝土楼盖免支模、免支撑施工,便于机电管线预埋及穿越,适用性强、受力整体性好。体性好。体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曹明敏 喻欣妮 吴宏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4
技术公布日:2023/9/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藕合信号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化肥配料设备用定量机构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