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8 阅读:111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


背景技术:

2.现有灭苍蝇多采用毒药杀死,粘苍蝇板粘住,一是污染环境,二是只能使用一次,不环保,浪费材料;机械的捕苍蝇机,也因为成本高,不好操作,没有得到推广。
3.而通过捕蝇网笼捕蝇,现有的捕蝇网笼是通过铁丝支撑笼子的方式,一旦捕蝇笼脏了基本很难清洗,都是直接丢弃,成本消耗过高;捕蝇笼靠概率捕捉苍蝇,缺少诱饵提高苍蝇飞入笼子的概率。
4.为此,设计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包括网兜、网支撑组件和诱饵架组件;
6.所述网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框组和第二框组;
7.所述第一框组包括一号上横杆、一号下横杆、一号立杆和二号立杆,所述一号上横杆、所述一号下横杆、所述一号立杆和所述二号立杆可拆卸的围合成框架型;
8.所述第二框组包括二号上横杆、二号下横杆、三号立杆和四号立杆;所述二号上横杆、所述二号下横杆、所述三号立杆和所述四号立杆可拆卸的围合成框架型;
9.所述网支撑组件通过第一框组和第二框组十字交叉而成;
10.所述诱饵架组件包括网口撑架和饵盘;所述网口撑架由架子组成的锥型且锥型顶面为圆形架;所述饵盘为圆形板,且所述饵盘通过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网口撑架的底部;
11.所述饵盘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一号下横杆和所述二号下横杆的上部;
12.所述网兜为圆筒形网且下部为漏斗形,所述网兜底部开口为进蝇口;
13.所述网兜可拆卸的贴合在所述一号立杆、二号立杆、三号立杆和四号立杆内侧;所述网兜底部的漏斗形搭在所述网口撑架上,所述进蝇口套在所述圆形架上;所述饵盘用以放置诱饵。
14.优选的,所述一号上横杆和所述二号上横杆的两端的顶面均开设有上卡槽;所述一号下横杆和所述二号下横杆的两端的底面均开设有下卡槽;
15.所述一号上横杆两端的上卡槽和所述一号下横杆两端的下卡槽分别用以卡接一号立杆和二号立杆;
16.所述二号上横杆两端的上卡槽和所述二号下横杆两端的下卡槽分别用以卡接三号立杆和四号立杆。
17.优选的,所述二号上横杆顶面设置有挂钩;所述一号上横杆顶面中心设置插孔;所述挂钩穿过所述插孔。
18.优选的,所述网兜通过粘扣可拆卸的贴合在所述一号立杆、二号立杆、三号立杆和
四号立杆内侧。
19.优选的,所述网兜通过卡扣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一号立杆、二号立杆、三号立杆和四号立杆内侧。
20.优选的,所述网兜通过绳索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一号立杆、二号立杆、三号立杆和四号立杆内侧。
21.优选的,所述饵盘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一号下横杆和所述二号下横杆上。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通过可拆卸的自由装配,方便清洗和回收重复利用;通过设置捕蝇盘提高了捕蝇的效率。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卸下网兜);
26.图3为图2的主视图;
27.图4为网支撑组件的立体图;
28.图5为一号立杆的立体图;
29.图6为二号上横杆的立体图;
30.图7为一号上横杆的立体图;
31.图8为一号下横杆的立体图;
32.图9为诱饵架组件的立体图;
33.其中:
34.1-网兜;2-一号立杆;3-二号立杆;4-三号立杆;5-四号立杆;6-一号上横杆;61-插孔;7-二号上横杆;71-挂钩;8-一号下横杆;9-二号下横杆;10-饵盘;11-网口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36.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包括网兜1、网支撑组件和诱饵架组件;
37.所述网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框组和第二框组;
38.所述第一框组包括一号上横杆6、一号下横杆8、一号立杆2和二号立杆3,所述一号上横杆6、所述一号下横杆8、所述一号立杆2和所述二号立杆3可拆卸的围合成框架型;
39.所述第二框组包括二号上横杆7、二号下横杆9、三号立杆4和四号立杆5;所述二号上横杆7、所述二号下横杆9、所述三号立杆4和所述四号立杆5可拆卸的围合成框架型;
40.所述网支撑组件通过第一框组和第二框组十字交叉而成;
41.所述诱饵架组件包括网口撑架11和饵盘10;所述网口撑架11由架子组成的锥型且锥型顶面为圆形架;所述饵盘10为圆形板,且所述饵盘10通过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网口撑架11的底部;
42.所述饵盘10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一号下横杆8和所述二号下横杆9的上部;
43.所述网兜1为圆筒形网且下部为漏斗形,所述网兜1底部开口为进蝇口;
44.所述网兜1可拆卸的贴合在所述一号立杆2、二号立杆3、三号立杆4和四号立杆5内
侧;所述网兜1底部的漏斗形搭在所述网口撑架11上,所述进蝇口套在所述圆形架上;所述饵盘10用以放置诱饵。
45.优选的,所述一号上横杆6和所述二号上横杆7的两端的顶面均开设有上卡槽;所述一号下横杆8和所述二号下横杆9的两端的底面均开设有下卡槽;
46.所述一号上横杆6两端的上卡槽和所述一号下横杆8两端的下卡槽分别用以卡接一号立杆2和二号立杆3;
47.所述二号上横杆7两端的上卡槽和所述二号下横杆9两端的下卡槽分别用以卡接三号立杆4和四号立杆5。
48.优选的,所述二号上横杆7顶面设置有挂钩71;所述一号上横杆6顶面中心设置插孔61;所述挂钩71穿过所述插孔61。
49.优选的,所述网兜1通过粘扣可拆卸的贴合在所述一号立杆2、二号立杆3、三号立杆4和四号立杆5内侧。
50.优选的,所述网兜1通过卡扣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一号立杆2、二号立杆3、三号立杆4和四号立杆5内侧。
51.优选的,所述网兜1通过绳索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一号立杆2、二号立杆3、三号立杆4和四号立杆5内侧。
52.优选的,所述饵盘1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一号下横杆8和所述二号下横杆9上。
53.使用方法:
54.所述一号上横杆6两端的上卡槽和所述一号下横杆8两端的下卡槽分别用以卡接一号立杆2和二号立杆3,装配成第一框组;
55.所述二号上横杆7两端的上卡槽和所述二号下横杆9两端的下卡槽分别用以卡接三号立杆4和四号立杆5,装配成第二框组;
56.如图4所示,通过第一框组和第二框组十字交叉形成所述网支撑组件;
57.如图2所示,将网兜1固定在所述网支撑组件内,如图1所示,将诱饵架组件置于所述下横杆8和所述二号下横杆9上,所述饵盘10上放置诱饵;
58.所述网兜1的底部的漏斗形搭在所述网口撑架11上,所述进蝇口套在所述圆形架上;
59.所述二号上横杆7上的挂钩71用以挂在相应的位置;
60.苍蝇会闻到诱饵的香味,飞到饵盘10上,饵盘10上的苍蝇向上飞,穿过网口撑架11上的所述网兜1的进蝇口,进入网兜1内,然后被捕捉到。可源源不断的吸引苍蝇进入网兜1内。
61.当网兜1需要拆卸清洗或丢弃时;将诱饵架组件取下,对饵盘10和所述网口撑架11进行清洗;通过拆卸下网兜1,将第一框组和第二框组分开拆卸开并清洗,拆卸后更容易存放。
6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兜(1)、网支撑组件和诱饵架组件;所述网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框组和第二框组;所述第一框组包括一号上横杆(6)、一号下横杆(8)、一号立杆(2)和二号立杆(3),所述一号上横杆(6)、所述一号下横杆(8)、所述一号立杆(2)和所述二号立杆(3)可拆卸的围合成框架型;所述第二框组包括二号上横杆(7)、二号下横杆(9)、三号立杆(4)和四号立杆(5);所述二号上横杆(7)、所述二号下横杆(9)、所述三号立杆(4)和所述四号立杆(5)可拆卸的围合成框架型;所述网支撑组件通过第一框组和第二框组十字交叉而成;所述诱饵架组件包括网口撑架(11)和饵盘(10);所述网口撑架(11)由架子组成的锥型且锥型顶面为圆形架;所述饵盘(10)为圆形板,且所述饵盘(10)通过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网口撑架(11)的底部;所述饵盘(10)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一号下横杆(8)和所述二号下横杆(9)的上部;所述网兜(1)为圆筒形网且下部为漏斗形,所述网兜(1)底部开口为进蝇口;所述网兜(1)可拆卸的贴合在所述一号立杆(2)、二号立杆(3)、三号立杆(4)和四号立杆(5)内侧;所述网兜(1)底部的漏斗形搭在所述网口撑架(11)上,所述进蝇口套在所述圆形架上;所述饵盘(10)用以放置诱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上横杆(6)和所述二号上横杆(7)的两端的顶面均开设有上卡槽;所述一号下横杆(8)和所述二号下横杆(9)的两端的底面均开设有下卡槽;所述一号上横杆(6)两端的上卡槽和所述一号下横杆(8)两端的下卡槽分别用以卡接一号立杆(2)和二号立杆(3);所述二号上横杆(7)两端的上卡槽和所述二号下横杆(9)两端的下卡槽分别用以卡接三号立杆(4)和四号立杆(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上横杆(7)顶面设置有挂钩(71);所述一号上横杆(6)顶面中心设置插孔(61);所述挂钩(71)穿过所述插孔(6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1)通过粘扣可拆卸的贴合在所述一号立杆(2)、二号立杆(3)、三号立杆(4)和四号立杆(5)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1)通过卡扣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一号立杆(2)、二号立杆(3)、三号立杆(4)和四号立杆(5)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1)通过绳索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一号立杆(2)、二号立杆(3)、三号立杆(4)和四号立杆(5)内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饵盘(1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一号下横杆(8)和所述二号下横杆(9)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包括网兜、网支撑组件和诱饵架组件;所述网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框组和第二框组;所述网支撑组件通过第一框组和第二框组十字交叉而成;所述诱饵架组件包括网口撑架和饵盘;所述网口撑架由架子组成的锥型且锥型顶面为圆形架;所述饵盘为圆形板,且所述饵盘通过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网口撑架的底部;所述网兜为圆筒形网且下部为漏斗形,所述网兜底部开口为进蝇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捕蝇笼架,通过可拆卸的自由装配,方便清洗和回收重复利用;通过设置捕蝇盘提高了捕蝇的效率。提高了捕蝇的效率。提高了捕蝇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魏亚东 张宇含 柴铭骏 刘娟 张晖 白如亮 张瑞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融(天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3/9/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