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8 阅读:101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申请属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石质地区受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气候条件特别是极端连续性强降雨的影响,地质灾害频发且规模愈来愈大,以致大量的碎屑物、岩石进入公路、河道或经迁移进入水库,形成大量的裸露土质、陡峭的中风化岩层边坡等,导致原有表土层和原生植物群落损毁殆尽,不仅景观严重破坏,而且带来诸多问题,例如:
3.(1)目前陡峭中风化岩层边坡常常出现在在公路、铁路等工程中,严重风化的岩石从高陡边坡发生坠落或者局部崩塌,发生碎石滑落,造成严重的道路威胁;
4.(2)石质高陡边坡陡峭、地质坚硬,并且不具备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和养分条件,一般植物难以生根存活,后期养护难度高;
5.(3)边坡坡度较大,坡面雨水径流速度大,在强降雨时极易造成冲刷侵蚀,在造成水土流失的同时,植物也很难在高陡边坡进行生长繁殖,修复难度极大;
6.(4)外观效果不好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周边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难以恢复。
7.因此高陡边坡的治理和修复迫在眉睫,亟需一种能够有效修复破损坡面的装置以避免其带来的次生灾害与环境问题,同时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高陡边坡的坡面上铺设有格构梁,格构梁上铺设有网格状的绿化格栅,绿化格栅上固装有用于种植绿植的若干成排设置的植物盒,植物盒倾斜设置。
10.进一步地,绿化格栅为若干竖向钢龙骨和若干横向钢龙骨相互交错制成的网状架,竖向钢龙骨与横向钢龙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植物盒包括矩形结构的盒体和种植腔;盒体包括前板与后板,种植腔倾斜连通安装在盒体的前板上;后板上制有连接孔,连接孔用于与横向钢龙骨连接。
12.进一步地,竖向钢龙骨和横向钢龙骨均为镀锌方管。
13.进一步地,绿化格栅的底端部固装有条形结构的底座。
14.进一步地,植物盒内置有吸水海绵。
15.进一步地,绿化格栅上安装有自动滴灌系统,自动滴灌系统包括排水管路,排水管路包括一条主管路和若干支管路,主管路一端安装水泵,主管路的另一端分别连通若干支管路;每个支管路上均布置有控制阀和流量计;每个支管路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调滴头。
16.进一步地,主管路的进水端安装有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两端的主管路上并联
有第二支路,第二支路上安装有第三控制阀和营养混合泵。
17.进一步地,每排植物盒上方均设置有支管路。
18.进一步地,格构梁通过预埋件与绿化格栅固定连接。
19.本实用新型申请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通过在有格构梁的高陡边坡岩石上铺设绿化格栅,并在绿化格栅上安装植物盒,并将植物盒成排设置,将植物移植到植物盒内进行种植养护。此技术方案解决了在陡峭的中风化岩层边坡绿化修复难度大的问题,以及避免了中风化岩层边坡可能会带来的道路安全等潜在问题,操作简单,并且连接牢固,具备可执行性。
2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绿化格栅包括若干纵向和若干横向钢龙骨相互交错制成的网状架,以依托陡峭边坡格构梁为辅助,将绿化植物“附着”在边坡上,同时二者通过焊接连接,结构稳定,安全系数高。
2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竖向钢龙骨和横向钢龙骨均为镀锌方管,使用镀锌方管不会生锈,同时再对连接处进行防锈处理,做到全方位防锈耐腐,提高了使用寿命。
2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在绿化格栅底端部固装有底座,可使安装在高陡边坡的该装置更加安全、稳定。
2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在植物盒内设置吸水海绵,保证植物盒内蓄水但不存在明水,以避免滋生蚊虫,为绿植制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5.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在绿化格栅上安装自动滴灌系统,使得相关人员在滴灌绿化植物时更方便。
26.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在自动滴灌系统的主管路上并联第二支路,并且安装营养混合泵,可随时为植物滴灌补充养料,使相关人员工作更方便。
27.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在每排植物盒上方设置支管路,使滴灌的工作效率更高。
28.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能够在占用施工场地较小的前提下,可高效、安全、快捷、保证质量地施工完成绿化修复工作。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中绿化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中植物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中自动滴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格构梁;2、绿化格栅;201、竖向钢龙骨;202、横向钢龙骨;3、植物盒;301、盒体;301a、前板;301b、后板;301c、连接孔;302、种植腔;4、吸水海绵;5、底座;6、自攻螺丝;7、预埋件;8、排水管路;801、主管路;802、支管路;803、第二支路;9、控制阀;10、流量计;11、调滴头;12、第二控制阀;13、第三控制阀;14、水泵;15、营养混合泵。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36.在本实用新型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方向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37.根据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高陡边坡的坡面上铺设有格构梁1,格构梁1上铺设有网格状的绿化格栅2,绿化格栅2上固装有用于种植绿植的若干成排设置的植物盒3,植物盒3倾斜设置。
3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先在裸露的高陡边坡岩石上施工格构梁1,再在格构梁1上铺设绿化格栅2,之后在绿化格栅2上安装若干植物盒3,并将安装植物盒3成排设置,将植物移植到植物盒3内进行种植养护。此技术方案不仅解决了类似裸露高边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问题,达到整体生态环境协调,实现了对陡峭的中风化岩层的边坡修复和绿化,还从根本上解决了中风化岩层边坡可能会带来的道路安全等问题,此操作简单,并且连接牢固。
39.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绿化格栅2为若干竖向钢龙骨201和若干横向钢龙骨202相互交错制成的网状架,竖向钢龙骨201与所述横向钢龙骨20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以依托陡峭边坡格构梁1为辅助,将绿化植物“附着”在边坡上,同时二者通过焊接连接,结构稳定,安全系数高。
40.在本实施方式中,竖向钢龙骨201和横向钢龙骨202均为镀锌方管,使用镀锌方管不会生锈,提高了绿化格栅2的使用寿命。
4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绿化格栅2的底端部固装有条形结构的底座5。通常情况下,可将竖向钢龙骨201预埋在底座5内,若高度较高时可调整其基础尺寸,底座5可使该装置更加安全、稳定。
42.在一些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格构梁1可通过预埋件7与绿化格栅2固定连接。另外,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步骤中,先在格构梁1上安装预埋件7,再将预埋件7与竖向钢龙骨201焊接固定,最后再将竖向钢龙骨201与横向钢龙骨202焊接固定,并对所有焊接位置做防锈处理,做到全方位防锈耐磨。为使得钢龙骨的线形与边坡线形保持一致,可使用gps采样出每道格构梁1的坐标及高程。对于有弧度的地方,根据展到cad上的线形定制弧线部分的钢龙骨,其他直线部分正常与其顺接。
43.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植物盒3包括矩形结构的盒体301和种植腔302;盒体301包括前板301a与后板301b,种植腔302倾斜连通安装在所述盒体301的前板301a上;后板301b上制有连接孔301c,连接孔301c用于与横向钢龙骨202连接。其中,植物所需的水分或者营养液储放于盒体301内,绿化植物放置在种植腔302内,后板301b上制有的连接孔301c用于植物盒3与横向钢龙骨202固定连接。优选地,在植物盒3的连接孔301c处通过自攻螺丝6与绿化格栅2的横向钢龙骨202连接,效果最佳。
44.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植物盒3内设置吸水海绵4,保证植物盒3内蓄水但不存在明水,以避免滋生蚊虫,为绿化植物制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5.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绿化格栅2上安装有自动滴灌系统,自动滴灌系统包括
排水管路8,排水管路8包括一条主管路801和若干支管路802,主管路801一端连通水泵14,主管路801的另一端分别连通若干支管路802;每个支管路802上均布置有控制阀9和流量计10;每个支管路80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调滴头11。设置自动滴灌系统可方便相关人员随时对绿植进行浇水,同时排水管路8包括多条支管路802,并在支管路802上安装各自相对独立的控制阀9以及流量计10,使得自动滴灌系统可同时对不同高度、不同种类、不同需水量的植物进行滴灌。
4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主管路801的进水端安装有第二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2两端的主管路801上并联有第二支路803,第二支路803上安装有第三控制阀13和营养混合泵15。在自动滴灌系统的主管路801上并联设置有第二支路803,并且安装营养混合泵15,使得相关人员工作更加方便,可随时为植物滴灌补充养料。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设置两个第三控制阀13,分别安装在第二支路803的两端,可防止营养液回流,此设计使得该系统更加安全、严谨。
4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绿化格栅2上安装自动滴灌系统,每排植物盒3上方设置支管路802,使得相关人员在滴灌绿化植物时更方便,工作效率更高。
48.本实用新型申请示例性地描述本绿化装置的安装步骤,具体如下:
49.s1、首先在高陡边坡的坡面上施工铺设格构梁1;
50.s2、在格构梁1上安装若干预埋件7,每两个预埋件7的间距保证不超过3米;
51.s3、在格构梁1上铺设绿化格栅2:先将竖向钢龙骨201与预埋件7焊接固定,再将横向钢龙骨202与竖向钢龙骨201焊接固定;
52.s4、对上述所有焊接位置均进行焊接防锈处理;
53.s5、在焊接完成且验收合格后的绿化格栅2上固定安装植物盒3:将成品植物盒3使用自攻螺丝6固装在横向钢龙骨202上,安装顺序自上向下,从一端到另一端,以方便排版,最后将边角单独收口;
54.s6、在绿化装置上安装并测试滴灌系统,该系统采用自动灌溉控制,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五路灌溉线路。水泵14采用1台增压泵,水泵14供滴灌系统浇灌进行管道增压。给水管道采用pe管,使每排植物盒3的上方均设置有对应的支管路(802),每100mm设一个调滴头11,并且与植物盒3一一对应,以确保所有植物盒3都能灌溉到位,并在最底部设置集水槽集中流向就近雨水井;
55.s7、移植绿植,将植物放置在植物盒3的种植腔302内,主要为三种植物:鸭脚木、肾蕨、红叶小檗。
5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所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申请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5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58.此外,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申请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所述高陡边坡的坡面上铺设有格构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梁(1)上铺设有网格状的绿化格栅(2),所述绿化格栅(2)上固装有用于种植绿植的若干成排设置的植物盒(3),所述植物盒(3)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格栅(2)为若干竖向钢龙骨(201)和若干横向钢龙骨(202)相互交错制成的网状架,所述竖向钢龙骨(201)与所述横向钢龙骨(20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盒(3)包括矩形结构的盒体(301)和种植腔(302);所述盒体(301)包括前板(301a)与后板(301b),所述种植腔(302)倾斜连通安装在所述盒体(301)的前板(301a)上;所述后板(301b)上制有连接孔(301c),所述连接孔(301c)用于与所述横向钢龙骨(20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龙骨(201)和所述横向钢龙骨(202)均为镀锌方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格栅(2)的底端部固装有条形结构的底座(5)。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盒(3)内置有吸水海绵(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格栅(2)上安装有自动滴灌系统,所述自动滴灌系统包括排水管路(8),所述排水管路(8)包括一条主管路(801)和若干支管路(802),所述主管路(801)一端安装水泵(14),所述主管路(801)的另一端分别连通若干所述支管路(802);每个所述支管路(802)上均布置有控制阀(9)和流量计(10);每个所述支管路(80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调滴头(1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801)的进水端安装有第二控制阀(12),所述第二控制阀(12)两端的主管路(801)上并联设置第二支路(803),所述第二支路(803)上安装有第三控制阀(13)和营养混合泵(15)。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植物盒(3)上方均设置有所述支管路(802)。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梁(1)通过预埋件(7)与所述绿化格栅(2)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绿化装置,高陡边坡的坡面上铺设有格构梁,格构梁上铺设有网格状的绿化格栅,绿化格栅上固装有用于种植绿植的若干成排设置的植物盒,植物盒倾斜设置。通过在有格构梁的高陡边坡岩石上铺设绿化格栅,并在绿化格栅上安装植物盒,并将植物移植到植物盒内进行种植养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陡峭的中风化岩层边坡绿化修复难度大的问题,以及避免了中风化岩层边坡可能会进一步带来的道路安全等问题,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美化环境的目的。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美化环境的目的。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美化环境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童 于忠强 阮陈军 孙浩 刘一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3/9/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